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厚度的观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REVIEW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的流行病[1-2]。
糖尿病病患者的寿命的增加、基数大、糖尿病的控制不佳及本身糖尿病所导致的血管损伤、代谢障碍、细胞因子与增殖因子的作用、神经凋亡等原因[3]。
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逐年增加,DR可导致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及视网膜血管闭塞等改变[4],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致盲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DR的诊断就显得愈发重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基于分频去相干血管成像(Split-Spectrum Amplitude Decorrelation Angiography,SSADA)的算法获得的血管成像[5]。
相比较于传统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其具有无创、高速、精确的优点,并且OCT-A具有分析量化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面积及固定范围血流指数的特点,已经成为了诊断DR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了解OCT-A的机制有利于DR的诊治,本文就OCT-A 在DR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OCT-A的技术原理OCT-A是基于检测血流来构建视网膜血管网图像的一种快速成像方式[6]。
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中存在流动的红细胞,对同一平面进行反复的相干光层析扫描;通过SSADA算法,获取视网膜上每个点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由于不同时间由血流灌注红细胞在血管内运动和静态周围组织之间产生的图像对比来检测变化信号;并据此在同一位置重复采集OCT图像来获取和计算,进行血管结构的三维重建,通过en face的形式逐层显示眼底血管的图像。
通过评估对数个OCT图像之间信号差异,可识别血液(血流)中红细胞流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较大变化所致图像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王贺1,2,陈臻21. 大理大学研究生院,云南大理 671003;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昆明 650032[摘 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的提高而上升,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应用OCT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层厚度的改变
应用OCT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层厚度的改变【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层厚度测量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
方法:纳入本院2022.1.1-2023.3.31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参考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将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例纳入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0例纳入NPDR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健康组),均行OCT检查,测量RNFL、黄斑层厚度。
结果:NDR组较健康组下象限减小(P<0.05),黄斑层厚度均增加(P<0.05),其他无差异(P>0.05)。
NPDR组较健康组、NDR组RNFL厚度均减小,黄斑层厚度均增加(P<0.05)。
结论:伴随病变,DR患者早期视盘周围RNFL厚度逐步降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实施OCT可对患者病变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观察。
【关键词】OCT;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黄斑层厚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最严重的一种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生早期多无任何临床表现,在视力下降等症状出现时多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需及时诊断、及时治疗[1-2]。
对此,此次研究主要为入院无视网膜病变(NDR)、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其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特点。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22.1.1-2023.3.31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参考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将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例纳入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0例纳入NPDR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健康组)。
NDR组(n=20,40眼)男女比12/8;年龄45-77岁,均值(63.25±5.42)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反射和散射光的干涉来获取生物组织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简介眼底疾病是指影响眼球后部结构及其功能的各种疾病,如黄斑变性、青光眼等。
传统的眼底检查方法如眼底照相和病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准确诊断疾病。
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通过其高分辨率和无损伤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眼底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利用低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与所测物体的反射和散射光发生干涉,形成一种称为“干涉图”的光谱信号。
通过对光谱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损伤、非接触等优势,成为眼底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黄斑变性是一种导致中央视觉丧失的眼底疾病,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进展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实时观察黄斑区域的解剖和病理变化,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还可以评估黄斑区域的厚度和血管密度变化,有助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因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黄斑变性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导致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实时观测和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提供早期青光眼诊断的重要依据。
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还可以实现青光眼的定量分析,如眼压、房角和瞳孔大小等,有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其他眼底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除了黄斑变性和青光眼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其他眼底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原理
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一、引言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于检测眼部疾病和病变,如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
它通过利用光学干涉技术和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非侵入性、快速、高精度的眼部图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原理、工作方式和临床应用。
二、原理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原理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
它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被测物体内部的光学反射和散射情况,从而获取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
1. 光学干涉技术光学干涉技术是光学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测量方法。
它基于光波的干涉现象,利用波的叠加原理来获得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中,光源发出的光线被分为两束:一束是经过样品后的被测光,另一束是参考光。
这两束光线在探测器上会产生干涉。
2. 高分辨率成像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能够在眼部组织中获得细微的结构信息。
首先,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一个分束器分成两束,一束经过被检测组织,另一束经过参考光路。
然后,两束光线分别被反射回来,经过分束器重新合并,进入探测器。
探测器测量两束光线的干涉强度,并将数据转换为图像。
三、工作方式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基准在开始扫描之前,需要建立基准。
这需要将参考光源对准探测器,并通过调整参考光路的光程差来获得干涉峰。
2. 扫描扫描过程中,光线从光源发出,经过分束器分成两束。
一束经过样品,另一束经过参考光路。
两束光线再次合并后进入探测器。
3. 数据处理探测器测量两束光线的干涉强度,并将数据转化为图像。
此时,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会生成一系列的横截面图像,以显示眼部组织的内部结构。
4. 分析和解读通过分析和解读生成的图像,眼科医生能够评估眼部组织的状态,并检测异常情况,如病变、水肿、出血等。
四、临床应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眼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 黄斑变性检测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疾,会导致视力模糊和中央视野缺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引言眼科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使得眼科医生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眼底成像技术之一,已经在眼科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
本文将重点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I.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用于获取眼底结构图像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其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在扫描过程中测量反射光的干涉模式,通过计算反射光的时间延迟来重建组织结构的三维图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成像、无创伤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II.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健康的眼科疾病,早期的诊断对于预防视力损害至关重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有关前房角、视神经头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组织结构的信息,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青光眼的迹象。
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还可以定量评估眼内压、角膜形态等指标,为青光眼的治疗与监测提供依据。
III.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黄斑病变是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患者的视力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可以清晰显示黄斑区结构,包括黄斑色素上皮、脉络膜和视网膜等组织层次。
该技术能够定量评估黄斑区的厚度、血管密度等指标,帮助医生进行病变的定位和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IV.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视网膜层次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血管损伤、水肿和渗漏等病变,并定量评估视网膜的厚度变化。
这对于早期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病变程度和监测疗效非常重要。
V.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眼底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三维成像能力和非侵入性等优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TC)在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分析研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TC)在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分析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眼部组织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诊断和研究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视力。
研究表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分析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一、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非增值期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50名无糖尿病的健康人士(对照组)。
病例组中包括25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和25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1.2 观察指标采用OCT技术对研究对象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记录其变化情况。
1.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无糖尿病的健康人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与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脉络膜厚度越大,两者呈线性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通过OCT技术对脉络膜厚度的测量,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
三、研究讨论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量有限,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等因素未能完全纳入考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和拓展样本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为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有望成为该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更多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眼科诊断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眼科诊断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干涉模式来获取物体的准直截面图像。
其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快速扫描速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O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一、工作原理OCT技术基于光的干涉原理,通过测量光束在样本中的反射和散射,确定样本内不同深度处的反射率和反射强度。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光源发射:OCT系统通常采用光纤光源,发射出一束相干光。
2. 光束分割:发射的光经过分束器分为参考光和待测光两束。
3. 参考光干涉:参考光经过干涉仪后,形成一干涉光束。
4. 待测光与参考光干涉:待测光照射样本后,与参考光发生干涉,形成干涉图像。
5. 干涉图像检测:利用干涉图像的强度和相位信息,生成图像。
二、眼科诊断应用OCT在眼科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介绍其在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跟踪和手术导航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1. 视网膜疾病诊断:OCT可用于检测眼底病变,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
它通过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情况,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2. 青光眼监测:OCT可以定量测量眼内结构的形态和尺寸,特别是视神经头和视网膜纤维层。
这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跟踪非常重要,可以辅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3. 白内障手术导航:OCT可生成眼前房的三维图像,提供了白内障手术的实时定位和尺寸测量。
医生可以根据OCT图像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手术风险。
4. 角膜病变评估:OCT在评估角膜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测量角膜的厚度、弯曲度和分层结构等信息。
这对于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非常重要。
5. 眼底血管成像:OCT可用于眼底血管成像,可以观察到眼底各血管的血流情况。
这对于一些眼底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摘要】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retinal thickness of the macular outer nuclear layer (ONL) between high myopia patients and normal subjects us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Methods Seventy-eight participants (78 eye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high myopi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of each eye. There were 24 cases (24 eyes)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0. 25 D ~+0. 25 D) and 54 cases (54 eyes) in the high myopia group(SE<-6. 00 D). The macular retina was scanned using the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 mode of the Heidelberg Spectralis (SD-OCT) system and divided into 9 areas according to Early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retinal thickness of the macular ONL in each area between the high myopia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ONL thicknes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macular reti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uperior, nasal, inferior, and temporal areas (P < 0. 001 for all comparisons). The ONL thickness in the inferior area of the macular retin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superior, nasal, and temporal areas (P < 0. 001 for all comparisons). In other sub-regions, no difference in the ONL thickness was found. The ONL thickness in the central, superior, nasal, inferior, and temporal areas was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igh myopia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 05 for all comparisons). Conclusion Regional variation is observed in the ONL thickness. The ONL thickness in the macular area of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is thinner.%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观察高度近视患者与正视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的差异,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受检者78例78眼,根据其等效球镜(SE)分为2组,其中正视组(-0. 25D~+0. 25D) 24例24眼,高度近视组(SE<-6. 00D) 54例54眼.通过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的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模式对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将黄斑区进行分区,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区域高度近视患者与正视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差异.结果黄斑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高于黄斑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黄斑区下方视网膜ONL厚度低于中央、上方、鼻侧、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其余各分区之间比较ONL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中央、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视网膜ONL厚度均低于正视组对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视网膜ONL 厚度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ONL厚度变薄.【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7)003【总页数】4页(P198-201)【关键词】外核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高度近视;视网膜厚度【作者】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5近视作为最常见的一类屈光不正,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病理性近视更是导致低视力的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视力健康。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眼底血管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眼底血管成像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眼科学中。
眼底血管成像是OCT的一项重要应用,该技术能够非侵入性地提供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准确观察和分析眼底血管结构,为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基于干涉原理,利用光源发出的相干光束照射被检测物体,通过采集反射光的干涉信号进行图像重建。
OCT系统由光源、光学系统、样品台、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单元等组成。
通过测量光源光的路径差,可以获得样品的深度信息,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
二、眼底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1.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病变表现为微血管扩张、渗漏和微血管丧失。
利用OCT技术,可以实时观察眼底血管变化,准确定位和定量评估病变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黄斑变性的监测与评估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严重影响视力。
利用OCT技术,可以对黄斑区域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观察黄斑厚度、血管供应情况以及病变区域的损伤程度,为黄斑变性的监测与评估提供依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导致急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OCT 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和分析视网膜血管的充血情况、盗血管的形成以及视网膜层的水肿程度,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4. 视网膜血管疾病的治疗监测眼底血管新生是多种眼疾的常见病理改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OCT技术可直观观察和定量评估病变区域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曲率,为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的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三、眼底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相比传统的眼底成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快速成像、无需注射对比剂等。
然而,目前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在成像速度、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TC)在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分析研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TC)在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分析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T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高分辨率地观察眼部组织结构,尤其对于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则与视力损伤密切相关。
对于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分析研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闪光、飞蚊症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失明。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例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在临床表现上均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在眼底检查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我们还选取了20名健康的对照组志愿者进行对比。
研究中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和对照组进行眼底成像,以观察其脉络膜厚度变化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中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并且会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分析。
通过对患者眼底成像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将获得每位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从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部结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于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别关注。
对比分析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不同程度糖尿病患者眼部结构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参考。
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预期五、结语非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对于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病变的早期迹象,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关注患者的视力损伤问题,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眼科成像技术,它在眼科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医用OCT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几个主要应用:
1. 黄斑疾病诊断:医用OCT技术可以用于黄斑区的高分辨率成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黄斑疾病,如黄斑裂孔、黄斑水肿、黄斑变性等。
OCT成像能够提供黄斑区域的详细结构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 青光眼诊断:OCT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和评估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以及视杯与盘比例等指标。
这些数据对于早期青光眼的诊断和病情跟踪具有重要意义。
3. 视网膜血管疾病诊断:OCT技术可用于评估各种视网膜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等。
通过OCT成像,医生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改变,帮助早期发现病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角膜病变评估:OCT技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角膜病变,如角膜干燥症、角膜炎等。
OCT 成像能够提供角膜的层析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角膜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5. 屈光介质成像:OCT技术可用于评估眼内各个屈光介质的结构和厚度,如晶状体、玻璃体等。
这对于眼内屈光介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手术规划非常重要。
总之,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提供了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眼底成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及早地诊断和监测眼科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眼健康管理和治疗服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
•临床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刁莉莉史雪辉张丛姚宁【摘要】目的利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测量不同阶段无明显糖尿病黄斑水肿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和内丛状层(IPL)的厚度变化,探讨其意义。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125只眼),以42例(44只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
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5只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4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只眼。
使用SD-OCT测量4组受检者mRNFL、GCL及IPL的厚度,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mRNFL、GCL及IPL的厚度变化。
结果NDR组、NPDR组、PDR组平均GCL厚度分别为(37.52±4.25)|jim、(3624±527)|xm、(37.46±5.32)与对照组(42.07±4.43)j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45),其中上方、鼻侧、下方区域明显变薄;NDR组、NPDR组、PDR组平均IPL厚度分别为(30.44±3.72)jm、(32.70±442)jm、(31.09±369)jm,与对照组(34.29±3.46)j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45),其中上方、鼻侧区域明显变薄;NDR组.NPDR组、PDR组平均mRNFL厚度分别为(2610±3.33)jm、(2637±429)jm、(26.55±349)jm,与对照组(2722±3.47)j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25)。
NDR组、NPDR组、PDR组组间两两比较,mRNFL、GCL及IPL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2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共焦激光断层扫描和视网膜厚度分析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共焦激光断层扫描和视网膜厚度分析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对比研究陈松;姜天乐;崔兰君;韩梅;张珑俐【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07(15)1【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共焦激光断层扫描(HRT)、视网膜厚度分析(RTA)检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不同类型病变的价值,为AMD早期诊断、病程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AMD患者63例(97只眼)(萎缩型AMD65只眼、渗出型AMD32只眼)进行OCT、HRT、RTA检查,其中玻璃膜疣41只眼,地图状萎缩24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2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10只眼.结果 (1)玻璃膜疣检测阳性率依次为OCT、RTA及HRT,OCT发现色素上皮层的局限性增厚,HRT检测未见明显异常,RTA显示黄斑区视网膜不同程度增厚.(2)地图状萎缩检测阳性率依次为OCT、HRT及RTA.OCT发现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层不同程度变薄,HRT可发现有视网膜局部的凹陷并可发现板层孔,RTA未发现有显著特征性改变.(3)CNV检测阳性率依次为OCT、RTA及HRT.OCT在CNV有特征性改变,HRT显示视网膜的隆起,RTA显示视网膜的局部增厚.(4)PED检测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F=8.400,P=0.136).OCT在PED有特征性改变,并可区分浆液性及渗出性PED,HRT显示视网膜的隆起,RTA显示视网膜的增厚.结论对比三种技术,在鉴别AMD各型病变中OCT灵敏性及特异性最高.而三种技术间的协同作用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待加大样本后再行分析.【总页数】4页(P3-6)【作者】陈松;姜天乐;崔兰君;韩梅;张珑俐【作者单位】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相关文献】1.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共焦激光断层扫描和视网膜厚度分析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价值 [J], 陈松;姜天乐;崔兰君;韩梅;张珑俐2.共焦激光断层扫描仪对黄斑区视网膜病变的检测 [J], 樊莹;张皙;王方;吴颖;朱萍3.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和共焦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J], 尹则琳4.激光共焦显微镜、角膜组织刮片检查用于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J], 丁冬梅5.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共焦激光扫描断层成像在评估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J], Degenring R.F.;Aschmoneit I.;Kamppeter B.;张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眼科诊断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成为眼部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
OCT通过测量光的反射和散射特性,能够实时获取人眼组织的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非常适用于视网膜、角膜和视神经等部位的病变的早期诊断和跟踪。
首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网膜是眼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对视力的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OCT可以实时观察视网膜的断层图像,对于识别和定量评估预视网膜病变如黄斑变性、玻璃体出血等有着很高的准确度。
这种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地判断病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并且能够及早发现病变的微小改变。
因此,OCT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其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角膜病变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
角膜是眼睛的前窗,常常受到损伤和疾病的侵袭。
OCT可以实时获取角膜的断层图像,对于角膜病变如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借助OCT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角膜的各层及其组织结构的微细变化,提供了非常准确的诊断依据。
此外,OCT还能够测量角膜的厚度和形状,对于角膜移植手术的手术前后评估和随访也有很大帮助。
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神经是将视觉信号传输到大脑中的关键通道。
视神经疾病如青光眼和视乳头水肿等,对视力有着严重影响。
OCT可以实时观察视神经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医生检测视神经损伤的程度、判断疾病的类型,并且能够评估治疗的效果。
而且,OCT技术还可以测量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要注意的是,尽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眼部疾病诊断中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动态变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动态变化周纯;牛佳媛【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NDR)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NDR患者24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两组视盘周围RNFL厚度,每间隔6个月复查1次,共检测5次;比较两组视盘全周及各象限RNFL厚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NDR组与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均值为(104.42±15.75)、(114.28±6.69)μm,NDR组视盘全周、上方、下方和颞侧象限RNFL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NDR组每次测量(共5次)的视盘全周RNFL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上方与鼻侧、上方与颞侧、下方与鼻侧、下方与颞侧象限RNFL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DR患者RNFL变薄,且随病程发展持续存在,以视盘上方、下方象限尤为显著.【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08【总页数】3页(P538-540)【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作者】周纯;牛佳媛【作者单位】321000 金华市人民医院眼科;321000 金华市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隐匿,尤其在DR早期视力影响不明显,易被忽视。
最近研究表明DR不仅会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亦可引起视网膜神经层发生改变,且视网膜神经的变性、损伤早于血管病变[1]。
这提示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视网膜神经形态功能评价,将有利于DR早期预防。
本研究以尚未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NDR)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比较两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动态变化。
1.1 对象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为NDR组,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36~68岁,平均(50.14±4.12)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4年。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 摘要】 目的 评价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 C ) 52n O T 对 3 m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进行观察的有效
性。方法 对糖尿病性有 临床 意义的黄斑部 水肿病例 4 6例 ( 1只 眼) 给予 5 2n 6 , 3 m激光 黄斑格栅 样光凝 、 局灶光 在4 6例 ( 1只 6 凝 以及全视 网膜光凝 , 在治疗前 、 疗后 3个 月分 别进行裸 眼视力 、 治 眼底照相 、 荧光 索眼底血 管造影及 O T黄斑 区 C 视 网膜厚度及视 网膜容积 等检查 。比较光凝 前后黄斑 区视 网膜厚度 和视 网膜容积 的变 化。结果 眼) 4 中,1只眼视力提高 ,7只眼不变 , 1 所有患 者荧 光素 眼底 血管 造影显 示黄斑 区荧光 渗漏不 同程 度减轻 或消失 , O T显示光 凝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 网膜神经上皮厚 度为 ( 5 . 9 . )tn 光凝 3个月后 为 (0 . C 34 74 3 2 u , - 2 3 5±4 . ) . 9 6 m
n s n h du 蛐 b a ue , t i pia o ee c o ga h r-a d p s- h tc a ua o .a dtu e 8a dtev me c eme s rd e ̄el w t o t lc h rn e,mo rp y pe n o t oo o g lf n n h s y h c p i
激光机及裂 隙灯适 配器, 国 V l 9 D前置镜 , 美 o 0 k 美 国 V l Ta E ut 激光治疗镜 。 o r k m q a r o
三 、 法 方
光凝治疗 3 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 2 行及以上者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 , 常规进行裸眼视力( no- 4只 1眼 ( 7 ) 视 力 变 化 在 2行 以 内者 l ucr 6% , 7只 眼 rc dv ul ci U V 、 et i a au哆, C A) 最佳 矫 正视力 (et O- e s bsCl ' (8 ) 视力下 降 2行及 以上者 3只 眼 (% ) 2% , 5 。 m t sa auy B V 、 e dv ul ci , C A) 裂隙灯眼前节检查、 e i t 眼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厚度马小力;陈禹橦;刘贤洁;李丹丹;张宏伟;宁宏【摘要】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
方法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眼进行测量。
利用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青光眼组黄斑各分区视网膜GCL厚度,并计算组内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
结果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12.58±2.69)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48.87±3.81)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37.28±1.75)μm,呈开口向颞侧的“马蹄形”分布;青光眼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9.57±2.06)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34.70±9.67)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28.20±5.51)μm,各区视网膜GC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
正常对照组各分区GCL厚度的Sw为0.46~0.87μm,CV为0.67%~3.71%,ICC为0.904~0.977;青光眼组Sw为0.53~1.65μm, CV为1.18%~5.75%,ICC为0.833~0.993,2组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结论利用Spectralis SD⁃OCT测量视网膜黄斑区GCL厚度在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检查和长期随访。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macular ganglion cell layer(GCL)measurements with high⁃resolution spectral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in both normal people and glaucoma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24 normal subjects and 21 glauco⁃ma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Macular GCL thickness in 9 areasdefined by 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was measured with Spectralis SD⁃OCT applying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 pattern. Within⁃subject standard deviation(Sw),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in normal subjects and glaucoma patients were assessed. Results In normal subjects,the GCL thick⁃ness in macular central area was 12.58±2.69μm,the average GCL thickness in inner ri ng area was 48.87±3.81μm,the average GCL thickness in outer ring area was 37.28±1.75μm,and the GCL thickness mapping in normal subjects was horseshoe⁃shaped with opening to temporal. In glauco⁃ma patients,the GCL thickness in central area was 9.57±2.06μm,t he average GCL thickness in inner ring area was 34.70±9.67μm,the average GCL thickness in outer ring area was 28.20±5.51μm,and the GCL thickness in every macular area in glaucoma eyes was thinner than that in normal eyes(P<0.001). For measurements of GCL thickness in normal subjects,Sw was 0.46 to0.87μm,CV was 0.67%to 3.71%,and ICC was 0.904 to 0.977. For measurements of GCL thickness in glaucoma patients,Sw was 0.53 to1.65μm,CV was 1.18%to 5.75%,and ICC was 0.833 to 0.993. Conclusion Spectralis SD⁃OCT had an excellent reproducibility for measurements of GCL thickness in both normal people and glaucoma patients, which is a reliable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longitudinal change and follow⁃up in glaucoma.【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5页(P389-393)【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光眼【作者】马小力;陈禹橦;刘贤洁;李丹丹;张宏伟;宁宏【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网络出版地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al cell layer,GCL)主要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细胞体组成,此外还含有神经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以及视网膜血管分支,青光眼[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等众多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损伤视网膜GCL。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
Vol.41No.2Feb.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王韩影*,蒋炎*,王晴仪,石新,牛田,邢馨丹,沈胤忱,陈翀,刘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视光及光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80[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技术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以及伴随/不伴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的DR 的影像学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子及潜在OCTA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方法·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入组90例DR 患者,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并根据OCT 影像分为DME 组和无DME 组。
对所有受试者的OCT 影像以及OCTA 参数包括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寻找与DR 严重程度相关、与DME 发生相关的影像学改变,以及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史、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和血液指标在内的其他因素。
结果·糖尿病发病年龄(P =0.042,95%CI -0.057~-0.001)以及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P =0.040,95%CI -0.066~-0.002)与DR 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在眼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在眼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近年来进入眼科的又一项新技术,它是集现代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等各领域最新成就于一体的眼科诊断设备[1]。
对活体视网膜进行横切面断层成像。
具有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特点。
近年来在眼科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眼部健康体检中对黄斑区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黄斑裂孔、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2]。
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在眼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健康体检;视网膜;黄斑区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65-021oct的成像原理huang等人[3]在1991年首先对oct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观察生物组织的断层成像技术,该技术采用超级发光二极管(sld)或钛蓝光源产生的红外线做光源,利用弱相干光干涉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后向反射或后向散射能力,产生明暗灰阶变化的oct图像[4]。
具有安全性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信噪比高,数据量大、信息丰富,三维重建等特点。
2oct在眼部检查中的优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一种在活体、无创的、显微水平的光学影像学检查方法[5],在视网膜检查,尤其是黄斑区活体解剖结构的检测、眼底疾病定位和定性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眼底平面影像与断层影像的区别眼底平面影像是将外界光线投射到眼底以后,将眼底各层组织结构的反光和阴影相互叠加,同时汇集到一个横的截面上,形成一幅二维的眼底平面图像。
各种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属于眼底平面影像。
眼底断层影像是将光波(或超声波)投射到眼底后,光波(或超声波)在穿透眼底各组织的同时陆续形成反射,形成一幅二维的影像,反映的是组织一个断面的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1 5 0 0 ~ 3 0 0 0 I . L m 的上方 、 鼻侧 、 下方 、 颞侧 的区域 。 测量黄
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 和黄斑容积 。
1 .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 析 , 计
量资料用
2 结
内手术史及激光史 。 检查配合好 , 所得 O C T图像清晰 , 测量值 重复性好的病 例。经裂隙灯检查 、 非接触 眼压计检查 、 直接检
统计学意义 。
果
基本 资料 情况见表 1 。经统计学分析 后 2组在性别 、 年
龄、 屈光度及散光度上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表1 DR 0组与 D R1 组基本资料情况
根据 目前 D R新 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 ( 2 0 0 2年 ) , D R 0期
一
步发生缺血和缺氧 , 导致 D R 。D R是糖尿病最常见 的并发
3 讨
论
随着人 民生活水 平的 日益改善 , 糖尿病发病率有 迅速增
加 的趋势。糖尿病患者的视 网膜容易发生毛细血管周细胞选 择性功能减弱或丧失和血管壁 的功能改变 . 血液成分发生改 变, 血液黏度增高 , 毛 细血管 内的血流量 降低 , 将导致视 网膜 缺血 和循环 障碍 , 血 氧供养不足 , 从 而加剧 了视 网膜组织进
・
1 6 4 0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5 年 l 1 月第 l 5 卷第 1 1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N o v e m b e r 2 0 1 5 , V o 1 . 1 5 , N o . 1 1
1 2 8扫描模式 。 选择最佳图像储存 于计算机 。 利用 软件 自带功 能模块 ,可获得黄斑标 准 9个 区域 视 网膜厚 度以及黄斑 容
积、 黄斑 区平均视 网膜厚度等指标 。标 准黄斑 区视 网膜 O C T
的形态 、 厚度等改变 , 为临床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 料 和 方 法
5 4眼 , D R 1 期4 6眼。D R 0期与 D R1 期 比较黄斑区平均视 网 膜厚度 和黄斑容积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D R 1 期 组
黄斑 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容积高于对照组和 D R 0 期组 。 见表 2 。
表 2 早期 D R病变患者平均黄斑厚度及黄斑容积 比较 ( 蜘)
DOI : 1 0 . 1 1 6 5 5 / z积 、 黄斑区厚度 , 进一步分析其进展 。
糖尿病黄斑 区视 网膜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 导致许 多液 体渗漏 在黄斑 区视 网膜 ,引起视 网膜 增厚和黄斑 囊样水 肿 ( D M E) , 甚至视 网膜脱离 。 D ME在 D R的任何 阶段 均可发生 , 其发生 的可能性 与 D R的严 重程度成正相关 , 有报道 在轻 度 非增殖性 D R中发病率不到 1 0 %,而在增殖性 D R中发生率 可高达 7 0 %[ 4 1 。既往 O C T对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D R患者进行
症, 也是引起失 明的主要原 因之一…。糖尿病 的病程 、 血糖和
糖化 血红蛋 白、 血脂 、 血压 、 糖 尿病 肾病 和蛋 白尿等诸 多因素
可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D R 的发 生 和 发 展 。糖 尿病 黄 斑 病 变 更
是致盲 的重要原 因 2 _ 。 在D R发展过程 中, 黄斑病变可 以发生 在糖尿病视 网膜 病变 的整个 过程 中,而且患 者 的视 力也会 严重下 降 3 l 。但在 糖尿病早期 , 患者视力无 明显 下降往往不 重视 . 医生通过普通 的检 眼镜 检查 通常也不能发现视 网膜 的 微小改变 ,高分辨率 O C T可以发现视网膜结构细微的改变 , 了解黄斑病变的病情 , 还可以通过其 自带软件定量的测定黄
同一 名熟练操作 医师进行检查。患者取坐位 , 采用 黄斑 5 1 2 x
提供了依据 , 为糖尿病性 黄斑病变 的早期发 现及 临床 疗效观 察提供了有效 的检测手段 。 本研究利用 S D . O C T定性、 定量检
测并分析早期糖 尿病 视网膜病变 ( D R ) 患者 的黄斑 区视网膜
眼镜及 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确定入选 。实验组 : 轻度非增殖期 糖尿病 视 网膜病 变 ( D R 1 期) 4 6眼 , 无 中、 重 度非增 殖期 D R 及增殖期 D R。对照组 : 无明显 D R ( D R 0 期) 5 4眼 。
表示 , 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 P < 0 . 0 5表明差异有
扫描 9分 区 : 黄斑 中央 区( C S F ) 厚 度为直径 1 m m 的中央 区
视网膜厚度 , 内环分为距离黄斑 中央小凹( c P ) 5 O O ~ 1 5 0 0 m 的上方 、 鼻侧 、 下方 、 颞侧 的 区域 , 外 环分为距离 黄斑 中央小
1 .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 院内分泌科确诊为 2型糖尿病 5 0 例 患者 , 病程 2 ~ 1 4年 , 男性 2 4例 ( 4 s只眼 ) , 女性 2 6例 ( 5 2 只眼 ) , 年龄 4 5 — 7 7 岁, 平均 ( 6 3 ± 6 ) 岁。 除外青光 眼病史 、 高 度屈光不正 、 葡萄膜病 、 视 网膜疾病 、 无角膜屈光手术史或 眼
频 域 光 学 相 干断层 扫 描 对 早期糖 尿 病视 网膜 病 变黄 斑 厚 度 的观察
张 丽 张 薇 韩牧 园 赵 文 帅
频域光学相 干断层 扫描( S D . O C T ) 可 以显示活体视 网膜 断面的组织结构形态 。 特别是 为黄斑 区细微病变 的准确诊断
1 . 2 方法 : 采用 T O P C O N公 司 生 产 的 S D — O C T型 号 2 0 0 0 。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