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鱼类增养殖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题库
鱼类增养殖学重点题库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每一空格1分,共 40 分)
1、我国最早养鱼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目前,鱼类增养殖方式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当今,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要实现“养鱼四化”,是指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栖息水层,可以把养殖鱼类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以鳃呼吸外,有些鱼类还
能用辅助呼吸器官进行气呼吸,如鳗鲡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胡子鲇的
_________________、黄鳝的____________________、肺鱼的______________、芒鲶的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更强的适应能力。溶氧量低于_____________可能引起塘鱼窒息,继而出现大量死亡,通常称为“_______________”。
3、1958年6月4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产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外首次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渔业资源增养殖:是以人工的措施和手段,以渔业资源学、环境生态学和水产养殖
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繁殖和阶段性保护,从而使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增加或保持资
源的永远延续利用,并达到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
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休渔:为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资源,在特定水域
全面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禁止部分作业方式进行捕捞的制度。
4、移植:是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内的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
个水域,并在新的水域中存活和生长。
5、驯化:是指被移植(引种)的种类,在新的水域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
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并在新的水域中繁殖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6、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经有意或无意引入导致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丧
失甚至物种灭绝的现象。
7、增殖放流:鱼、虾、蟹、贝类等人工繁殖、养殖的苗种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
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
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8、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用于改善、优化海洋环境,
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索饵、避敌、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最终达到保
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9、网箱养鱼:又称“笼养”,是一种大水域集约化养殖方式,属于自动流水高密度养
鱼新工艺。
11、追星:锥形的表皮角质化突起,是鱼类的副性征(第二性征)。
广西考研水产学全科复习要点梳理
广西考研水产学全科复习要点梳理水产学是研究渔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学科,作为广西考研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全科复习要点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帮助考生有条不紊地复习水产学全科知识,本文将对广西考研水产学全科复习要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水产经济学
1. 水产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
2. 渔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 渔业经济的资源基础和生产基础
4. 渔业经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识别的原则
5. 渔业经济的经济规律和运动形式
6. 渔业经济的渔业产品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
二、水产资源学
1. 水产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渔业资源的分类和资源类型
3. 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点和分布规律
4. 渔业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5. 渔场规模和捕捞力度的关系
6.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对策
三、水产养殖学
1. 水产养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水产养殖的分类和养殖方式
3. 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4. 水产养殖的种苗培育和选育技术
5. 水产养殖的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
6. 水产养殖的深加工和产品加值
四、渔业生物学
1. 渔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渔业生物学的分类和渔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3. 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4. 渔业生物学的种群动态和渔业资源的更新机制
5. 渔业资源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环境调控
6. 渔业生物学的资源保护和渔业增殖技术
五、渔业法规与政策
1. 渔业法规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渔业法规与政策的层级和体系
3. 渔业管理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 渔业法规与政策对渔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 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 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
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
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
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整理鱼类增养殖学 考试复习资料
《养鱼经》是首部用文字形式记录池塘养殖鲤鱼技术。
第一章
一、养殖鱼类的食性及特点
1、滤食性:鳃耙致密,用来过滤水体中细小的食物,代表种:鲢鱼、鳙鱼、匙吻鲟等。
2、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摄食陆生植物。鳃耙不发达,但咽齿发达。代表种:草鱼、团头鲂等。一般都没有胃,也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消化道也不长,如草鱼仅为体长
2.5-3倍。因此草鱼食量很大,而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
3、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动物成分主要来自底栖动物,植物成分则包括水草、着生藻类、腐屑、植物碎片、植物籽实等。代表种类:鲤鱼、鲫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其中鲤鱼有发达的咽齿用于磨碎螺蛳的壳。有些具有较发达的鳃耙,可以滤食水中的腐屑、大型浮游动物等,如白鲫、罗非鱼等。
4、肉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为食。代表种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如大部分鲑鳟鱼类、青鱼等;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如鳜鱼、鲈鱼、大口鲶、石斑鱼、鳗鲡、鳡鱼等。消化器官特点各不相同。如青鱼有发达的咽齿;有些有发达的胃或颌齿。
5、刮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有发达的角质齿,用以刮食着生在石头等物体上的藻类。代表种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等。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老师说,注意食性和活动水层。)
1、青鱼:体长近圆筒形,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不如草鱼平直,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青黑色。以软体动物有壳为食,肉食性,性情温和,水体底层。
2、草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呈网纹状。草食性,性情活泼,活动力强,各个水层活动。通常栖息于中下层,觅食在上层。
广西大学鱼类增养殖复习资料全
名词解释
1、鱼苗:初始阶段〔鱼花、海花〕从卵黄囊消失至3cm阶段〔夏花、、鱼种〕
2、鱼种:把3cm左右的鱼种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到达能养成鱼的规格〔12~18cm〕。
3、成鱼:鱼种养成可出塘的商品规格,上市供食用的鱼。
4、亲鱼:到达性成熟年龄用以繁殖后代的雌雄鱼。
5、水华:在肥水根底上进一步开展形成的,因为浮游生物数量多而使水面呈现蓝绿或绿色的带状或云块状的现象。
6、饲料系数:鱼体消耗饲料与增加重量比。
7、配合饲料:用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加工制备而成的现代化养鱼饲料。
8、产卵:在适宜的生理生态条件下,成熟的卵粒产出体外的过程。
9、排卵:卵子在进展成熟变化过程中,卵子的滤泡膜破裂,成熟的卵母细胞排出滤泡膜外成为卵巢成熟的流动卵的过程。
10、性周期:鱼类生长开展一定阶段〔或年龄〕才到达性成熟,性成熟前没周期现象,当性成熟第一次产卵,性腺按季节发生周期变化。
11、“四定〞:定质、定位、定时、定量。定质:保持饲料新鲜适口,尽可能提供营养价值,无药物残留。
定位:沉性和浮性饲料应投到食场。定时: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投饲,每天投两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
定量:每天投饲量相对稳定根据鱼存塘量,按2.5~3.5%算出日投饲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
12、主体鱼:又称主养鱼,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
13、配养鱼: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鱼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屑以与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14、养鱼周期: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与思考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等。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二、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一)内容
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内容包括鱼类栖息环境:鱼类与非生物环境(温度、盐度、溶氧、pH、光照)之间的关系,鱼类的栖息习性(中上层、中下层、底层鱼类);鱼类的食性类型(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鱼类生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鱼类的繁殖习性(性别差异、生殖方式、鱼卵性质、产卵类型、生殖行为、繁殖能力)。鲤形目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团头鲂)
一、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1、水温:冷水性鱼类、温水鱼性鱼类、热带鱼类、冷温性鱼类
2、盐度:海水鱼类、淡水鱼类、洄游性鱼类、河口性鱼类
3、溶解氧:适宜溶氧(正常生长、繁殖)-呼吸受抑制(浮头)
窒息溶氧(氧阈值、死亡、泛池)
冷水鱼、肉食鱼、海水鱼对溶氧敏感。温暖水鱼、杂食性鱼、肥水鱼类对溶氧不敏感。幼鱼比成鱼对溶氧敏感。
4、pH: 范围:4-10;适宜pH:7-8.5;
5、栖息习性: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底层鱼类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普通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
各题分数10, 25, 10, 20, 20, 15, 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所选项前的序填在括号中)
1、下列鱼类中属中下层鱼类的是(B),属中上层鱼类的是(A)。
A 鲢鱼
B 青鱼
C 鲤鱼
D 石斑鱼
2、按照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下列鱼属热带鱼类的是( C ),属冷温鱼类的(B)。
A 鳗鲡
B 大菱鲆
C 石斑鱼
D 虹鳟
3、某些鱼类在性成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下列鱼类中属雌性先熟型的是(A),属雄性先熟型的是( D )。
A 黄鳝
B 真鲷
C 罗非鱼
D 黑鲷
4、鱼类人工繁殖时,各种催产剂均需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或制成悬浮液后,能注入鱼体。注射药液量依鱼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尾鱼注射剂量为( D )
A 10~12
B 0.5~1
C 7~8
D 2~4
4、根据鱼类的食性特点可将其食性分为滤食性鱼类和捕食性鱼类,我国主要养殖鱼鲤鱼属(C),海水鲷类属(D)。
A 滤食性鱼类
B 植食性鱼类
C 杂食性鱼类D肉食性鱼类
5、干法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一般为每667m2用( D )kg,如淤泥较多可酌量增10%左右。
A 125~150
B 25~50
C 100~125
D 60~75
6、静水养鱼池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D )。
A 空气溶入B人工增氧C药物增氧D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7、海水鱼一般喜欢在( B )的水中生活。
A 酸性
B 中性偏弱碱性
C 中性
D 碱性
8、在轮捕养鱼池中每年轮捕( B )次为宜。
A 1~3
B 3~5
C 5~7
D 7~9
9、鳖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积温值,通常鳖卵孵化积温为36000度·小时左右。根孵化积温可推算出壳时间,如在平均孵化温度为33C时,孵化所需天数为()天。
水产鱼类增养殖试卷1卷答案
天津农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鱼类增养殖学(A)水产养殖专业
(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鱼类区系复合体:具有共同的地理起源,发育于同一地理带内,并与该地
理带内的生物条件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发育成的一群鱼类。2. 网箱养鱼水域负荷力:在保持水质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单位水面所能负载的
投饵网箱的最大养鱼量。
3. 密度流:在不同的湖泊或同一湖泊的不同区域,由于不同水层受热程度不同
造成水体密度不同形成的水体流动。
4. 人工放流:把苗种投放到天然水域中任其自然的生长和繁殖,以获得资源的
再生产的过程。
5 内陆水域的鱼类养殖:在人工放养的基础上,加以护养管理和采取适当的施肥
和投饵等强化措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6. 水体污染:当外界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超过了水域的自净能力,使污染物
在水体中不断积累,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值,水体的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对生物体
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7. 效应时间:注射激素后到亲鱼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8.气浮:以微小的气泡作为载体,使水中悬浮物微粒黏附于气泡上,借助气泡浮
力带到水面上。
9. 水华:
10. 老口鱼种: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鲢,鳙鱼的每个腮弧骨由下鳃骨、角鳃骨、上鳃骨、咽鳃骨、基鳃骨组成。
2.影响鱼类受精卵孵化率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水质、敌害生物等。
3.一般情况下,池塘放养草鱼水花每亩10—20万尾。
4.池塘养鱼管理中的“四勤”是指▁▁▁▁▁▁▁;▁▁▁▁▁▁▁;▁▁▁▁▁▁▁;▁▁▁▁▁▁▁。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卷子题库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2.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3.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4.轮养和套养
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5.单养和混养
单养: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
混养: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
6.浮头和泛池
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
泛池: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
7.整塘与清塘
整塘: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
清塘: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8.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9.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
鱼类增养殖学试卷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能流渠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素回到环境。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
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水产养殖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水产养殖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水产养殖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水产养殖工程是一门涉及水产养殖技术、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了帮助大
家更好地复习水产养殖工程,本文将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水产养殖工程概述
水产养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水产养殖的技术和管理。它涉及到
多个领域,包括水质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养殖设施设计等。水产养殖
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保护水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水质管理
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而恶劣的水质则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在水质管理中,我们需要掌握
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水质检测:了解常用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温度、PH值等,以及检测方法和设备的使用。
2. 水质调节: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活环境需求,调节水质中的溶解氧、PH值等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3. 水质处理:学习使用水质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曝气装置等,提高水质的稳
定性和纯净度。
三、饲料配制
饲料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
速度和养殖效益。在饲料配制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饲料成分:了解饲料中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及它们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2. 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
3. 饲料加工:学习使用饲料加工设备,如颗粒机、造粒机等,将原料加工成适合鱼类食用的饲料。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
1.养殖: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通过对渔业对象进行投饵、施肥或仅利用天然饵料等方法,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
2.增殖:在天然水域采用恢复、维持和增加等人为措施,促进渔业对象自然繁育、生长,补充群体数量。达到保护和扩大渔业生产的目的。
3.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4.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鱼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其实质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5.赤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集聚而引起水体变
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现象。
6.富营养化: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的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7.内源营养:刚孵化出的鱼苗绝大多数都是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9.不可逆点:指仔鱼因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较长时间,但其身体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称为不可逆点
10.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由此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
11.禁渔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水域。(未成熟的进行索饵、肥育阶段的幼鱼栖息区域、繁殖场地和亲鱼的产卵场)
12.禁渔期: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期间。对特定水域严禁一切捕捞活动,对其产卵群体和补充群体实行重点保护,以恢复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大学鱼类增养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鱼苗:初始阶段(鱼花、海花)从卵黄囊消失至3cm阶段(夏花、、鱼种)
2、鱼种:把3cm左右的鱼种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达到能养成鱼的规格(12~18cm)。
3、成鱼:鱼种养成可出塘的商品规格,上市供食用的鱼。
4、亲鱼:达到性成熟年龄用以繁殖后代的雌雄鱼。
5、水华:在肥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因为浮游生物数量多而使水面呈现蓝绿或绿色的带状或云块状的现象。
6、饲料系数:鱼体消耗饲料与增加重量比。
7、配合饲料:用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加工制备而成的现代化养鱼饲料。
8、产卵:在适宜的生理生态条件下,成熟的卵粒产出体外的过程。
9、排卵:卵子在进行成熟变化过程中,卵子的滤泡膜破裂,成熟的卵母细胞排出滤泡膜外成为卵巢内成熟的流动卵的过程。
10、性周期:鱼类生长发展一定阶段(或年龄)才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没周期现象,当性成熟第一次产卵,性腺按季节发生周期变化。
11、“四定”:定质、定位、定时、定量。定质:保持饲料新鲜适口,尽可能提供营养价值,无药物残留。
定位:沉性和浮性饲料应投到食场。定时: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投饲,每天投两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
定量:每天投饲量相对稳定根据鱼存塘量,按2.5~3.5%算出日投饲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
12、主体鱼:又称主养鱼,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
13、配养鱼: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鱼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14、养鱼周期: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15、效应时间:指亲鱼注射催情剂之后(末次注射)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16、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
17、孵化: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18、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
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19、潮汐: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
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20、纳苗:利用潮水、海水的涨落将自然海区的鱼虾纳入鱼港内的过程。
21、分塘:鱼苗经过一个阶段养殖体长增加达到目标要求,饵料达不到要求,及时稀养。
22、流水养鱼:在流动的水体中养鱼,即把多量的水注入小池里并经常保持水的流动的情况下养鱼。
23、老水:塘中蓝绿藻大量繁殖,水体呈蓝绿色,水体老化,肥而不活。
24、反咸水:浮游动物多,浮游植物少,水中光合作用弱,溶氧低,透明的水。
25、人工受精:通过人工办法使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来完受精作用。
26、含盐度:1L水中溶解的盐类的克数。
27、相对生产率:绝对生长量占前后测定值的平均值的百分数。
28、绝对生长率:某日龄(某月)鱼体长或体重的绝对增长量。
问答题
1、池塘淤泥适宜厚度及水质和鱼类的影响。
答:池塘淤泥适宜厚度应小于20cm。影响:淤泥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肥度的能力,可调节水质,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有机物耗氧大,造成下层水缺氧而使鱼浮头。淤泥过多易发生鱼病,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产生的有机酸类使PH下降,利于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鱼在不良环境下生长抗病力减弱易发病。
2、家鱼性腺发育及性腺分期。
卵子的发生:①卵原细胞增殖期:此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增加,经若干次分裂后停止分裂,开始长大,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②生长期:包括大生长期和小生长期。小生长期:从成熟分裂前期核变化和染色体配对开始,核仁出现,卵细胞质增加。大生长期:卵黄堆积,细胞质内蓄积卵黄直至充满细胞质。③成熟期:体积不再增大,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分期:第Ⅰ期(透明肉色细丝),第Ⅱ期(扁平透明,肉眼不能分辨卵粒),第Ⅲ期(增厚,卵巢膜有黑色素,肉眼可分辨卵粒),第Ⅳ期(体积增大长囊状),第Ⅴ期(松软灰青色,卵从滤泡中游离出来),第Ⅵ期(产卵后不久退化吸收)。
精子的发生:①繁殖生长期:原始生殖细胞经无数次分裂,形成精原细胞。②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二次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
有丝分裂。③变态期:精子细胞变成精子。分期:第Ⅰ期(细线状,肉眼不能辨雌雄),第Ⅱ期(细带状,半透明,肉眼可辨雌雄),第Ⅲ期(筷子状粗细,血管分布,淡红色,表面略有弹性),第Ⅳ期(乳白色,表面有皱纹和明显的血管分布)。
3、催产前鱼卵应处于第几期?
在生殖季节,只有雄鱼可产生成熟精子,雌鱼卵巢只能IV期,而不能向V期过渡。
4、水温对鱼类的影响
①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都有其适宜温度范围,在其适当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②水温对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有重要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水中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最适温度范围内,细菌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迅速,细菌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作用增强,提供出更多的无机营养物质给浮游植物利用,制造出新的有机物。使水中各种饵料生物得以加快生长繁殖,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强度提高。③水温也影响水的溶氧量。水中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温上升,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增强,呼吸加快,有机物耗氧量明显增高,在池塘等小水体易缺氧,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④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鱼类是变温动物,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鱼的代谢强度,加速或抑制鱼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虽然鱼的生存温度较广,但是升值温度较窄。鱼早期卵母细胞生长需要低温;晚期的卵母细胞需要较高的温度。鲤鱼和四大家鱼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正是环境水温下降而身体细胞生长停止或降低生长率时进行的。对温水性鱼类而言,水温越高,卵巢重量明显增加,精子形成也越快。对性成熟的家鱼,水温越高,其性腺发育周期越短。例如用电热厂的温排水培育亲草鱼,草鱼性腺发育明显加快,这也是提早家鱼人工繁殖的方法。⑤水温也影响鱼类排卵、产卵。若温度达不到产卵或排精阈值,也不能完成生殖活动,若正在产卵的温水性或热带鱼类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导致停产,水温回升时又恢复产卵。⑥水温也影响着胚胎发育,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一定范围内,温度高,发育快,温度低则发育慢。
5、海水鱼苗场一般建在什么样的区域?
海水鱼多有趋光性和喜低盐性的特点。涨潮时的堤岸边、河口,退潮时的红树林、港湾、沼泽、沙滩等。
6.鱼苗和鱼种的质量如何鉴别?
鱼苗的质量鉴别:优质苗:体色: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死苗,身体清洁,略带微黄色或稍红;活动情况: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生漩涡,鱼苗在漩涡边缘逆水游泳,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鱼苗逆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低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或成圆圈状。
劣质苗:体色:群体色素不一,为“花色苗”,有白色死苗。鱼体拖带污泥,体色发黑带灰;活动情况: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生漩涡,鱼苗大部分被卷入漩涡,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鱼苗顺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低挣扎力弱,头尾仅能扭动。
鱼种的质量鉴别:可采用“四看、一抽样”的方法:
(1).看出塘规格是否均匀:同种鱼种,凡是出塘规格均匀的,体质较健壮。个体的规格差距大,往往群体的成活率较低,其中那些个体小的鱼种,体质消瘦,俗称“瘪子”。
(2).看体色:即看“肉气”,优质鱼的体色鲜艳,而劣质鱼的体色暗淡无光,变黑或变白。
(3).看体表:健壮的鱼体表有一薄层黏液,可保护鳞片和皮肤,免受病原体侵害,呈现出一定的光泽。而病弱受伤的鱼种缺乏黏液,体表无光泽,俗称“出角”、“发毛”,病鱼的体表黏液过多也会失去光泽。背部宽厚,鳞片鳍条完整,无可见的病灶。
(4).看鱼种的游动情况:健壮的鱼种游动活泼,逆水性强。在网箱或活水船中密集时鱼种头向下、尾朝上,只看到鱼尾不断煽动,否则为劣质鱼。抽样检查:选择同种规格相似的鱼种称取0.5kg,计算尾数并查对优质鱼种规格鉴别表,少于或者等于标准尾数则为优质鱼种
7、水产养殖对象具有的特性(条件)?
(一)效益:
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好、产品售价高、有销路,获得利润丰厚;社会效益: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受群众欢迎;生态效益:对环境部不造成破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
循环利用废物,改善水环境。
(二)生产性能:
(1)生长快,可在淡季上市,一年多兆;(2)食物链短,能量转换率高;(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杂食性;(4)鱼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适应强。
8、鱼苗放养要注意什么问题?
(1)放苗前用密网捕鱼一次,捕捞出冲水过程带入的野杂鱼或其他。(2)鱼苗孵出3~5天鱼鳔充气(腰点出现,能平游),才能下塘,不宜过早。(3)同时放同一批、同种鱼苗(4)注意运鱼水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度的温差不能大于3。C。(5)要在鱼塘的上风岸离塘边1m左右的水中放鱼。(6)放鱼前要确认清塘药物毒性已经消失。
9. 鱼苗下塘的适口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