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1《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运用》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一、教材分析在系统学习“物质分类及其变化”之后,本章从常见无机物及应用入手,既进一步补充了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建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在宏观定性研究物质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初步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分子、原子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但是本节课的概念抽象,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难度高,新旧知识会产生认知冲突,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的化学方法之一。
【评价目标】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多重计量方法,认识化学计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际需要,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和应用。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实现物质的量、粒子总数、质量之间转化,落实“微观-宏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 相关计算(例题+练习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物质的量的计算【教学目的】1. 物质的量与阿德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mol 1任何物质中所含粒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231002.6⨯) (4)使用物质的量时应指明粒子名称及种类(5)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2. 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3. 阿伏加德罗定律(1)含义:三同定一同(2)由定律引出的几种比例关系:同温同压下:2121n n V V = 2121M M =ρρ同温同体积:2121n n P P =4. 有关溶液问题(1)溶解平衡在计算中的作用。
(2)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
(3)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① 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 物质的量浓度③ 几种浓度,溶解度等的换算【典型例题】[例1]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2CO 分子数为A N 8B. g 18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A N 10C. g 46二氧化氮和g 46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A N 3D. 在L mol L /2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A N 4解析:该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考查范围较宽泛,解该题时应注意选项中的隐藏条件,易存在的失误点,① 将标况下液体当成气体对待,② 将弱电解质当成强电解质对待,③ 将惰气分子当成双原子分子,④ 还应注意同位素的关系等。
例:A 选项将辛烷当成气体,B 选项正确,C 选项正确,D ,23)(NO Mg +=+2Mg-32NO 电离出离子数为A N 3。
答案:AD[例2] 若以1W 和2W 分别表示浓度为L amol /和L bmol /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b a =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12W W =B. 122W W =C. 122W W >D. 1212W W W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间和密度的相互关系,若以1d 、2d 分别表示浓度L amol /和L bmol /氨水的密度,以M 表示3NH 的摩尔质量,那么对于体积为VL 的氨水而言,其溶质的质量可表示为如下等式:aVM W Vd =11和bVM W Vd =22,因a b 2=,则11222W d W d = 2112/2d d W W =由于氨水的密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减小,即21d d >,故122W W > 答案:C[例3] 将2H 、2O 、2N 三种气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容器里,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三种气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222N p O p H p ==B. )()()(222O p N p H p >>C. )()()(222H p N p O p >>D. )()()(222N p H p O p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体积时:2121n n P P =,因密度相等,则质量相等时各气体所含物质的量随摩尔质量的不同而不同。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均摩尔质量为
=25 g·mol-1。
典型例题
【例题2】 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
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
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00 mL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放出气体。
(1)Na2O的物质的量为
;
(2)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3)盐酸中c(HCl)=
。
答案:(1)0.05 mol
(2)1.12 L
(3)1.5 mol·L-1
解析:(1)n(Na2O)=
n(NaHCO3)=
.
.
氢离子反应可生成1 mol氢气。( ×)
(6)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守恒。( × )
2.1.15 g钠与水反应,得到100 mL溶液。
(1)求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解:参加反应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第二节
第2课时
金属材料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 堂 小 结
课标定位
1.会叙述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素养阐释
1.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算中的应用
2.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答化学计算问题
系,同种状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根据化
学方程式计算时,各物质对应的各物理量的单位上、下都必
须一致,左、右相互对应即可。
归纳提升
1.化学计算的基本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 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化学计量数 扩大NA倍 物质的量 质量 体积(标况)
2CO
+
点燃 O2 ===== 2CO2
2
1
2
2NA 2 mol
NA 1 mol
2NA 2 mol
提示 方法一: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
n(Al)=MmAAll=27
5.4 g =0.2 g·mol-1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3
0.2 mol 0.22mol=nH3 2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 即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6.72 L。
物质的量的关系,如由硫黄制取H2SO4的三步反应:
S+O2=点==燃==SO2、2SO2+O2
催化剂 △
2SO3、SO3+H2O===H2SO4。
反应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已知量——中间量——中间量——未知量
S―→
SO2―→ SO3―→ H2SO4
1 mol
1 mol
1 mol 1 mol
即S~H2SO4。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自我测试
123
2.在室温下,向100 mL 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经硫酸酸化的KI溶液, 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反应完全后,用0.625 mol·L-1的 Na2S2O3溶液进行测定:I2+2S2O32-===2I-+S4O26-,消耗了20 mL Na2S2O3溶液, 计算原饱和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XXX,简称摩,符号是mol。
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研究的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XXX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XXX”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研究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B、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集合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
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详细思路:若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大概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较方法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较提出XXX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讲是个全然生疏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本的命题网络。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常识系统中形成新的概念。
造就学生进修概念的能力。
回忆原本的物理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微粒数的计较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引入XXX质量的概念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情形1物质的量的引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回答。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期中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期中学业质量标准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D )A.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用天平(运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加水至刻度线解析: A项俯视量筒刻度线,将会使量取的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小;B 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实际称量药品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D项因NaOH溶解放热,若不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并定容,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①密度之比为16∶11 ②密度之比为11∶16③体积之比为16∶11 ④体积之比为11∶16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64∶144=11∶16,则体积比为11∶16,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16∶1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2-3B.向硫酸溶液中通入少量氨气,硫酸溶液的导电实力会明显增加C.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分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D.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能导电,故SO3是电解质解析: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其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3,A错误;向硫酸溶液中通入少量氨气生成硫酸铵和水,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改变不大,因此溶液的导电实力不会明显增加,B错误;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分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C 正确;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能导电,但溶液导电的缘由是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三氧化硫不能电离,故SO3不是电解质,D错误。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测评(A)(含解析)必修1
专题1测评(A)(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2.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 Z+W,则X 和Y 之间不可能是( )。
答案:B解析:碱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物质,B 项不可能。
3.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 C.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 答案:C解析:溶液和胶体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
4.适度饮水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水使体内电解质浓度过低,可能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水中毒”。
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电解质的是( )。
答案:B解析:氯化钠、硫酸钡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人体体液中离不开氯化钠。
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
答案:B解析:盐酸为混合物;稀硫酸为混合物,铁为单质,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碳酸钠为电解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C解析: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应从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判断;另外从物质分类来看,酸、碱、盐大多是电解质。
7.已知3.01×1023个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2 g,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 g C.64 g·mol 1D.32 g·mol 1答案:C解析:3.01×1023个X 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3.01×10236.02×1023mol -1=0.5mol,其质量为32g,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32g0.5mol =64g·mol 1,故选C 。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分析
“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分析闫蒙钢陈英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摘要:以2003版高一化学教材为参照,对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作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期对教材的修订及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考与启示。
1、问题的提出“物质的量”有关内容是本次教材改革变动幅度较大的知识点之一。
为了了解教师和学生对2种版本(必修1:宋心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下文简称“人教版”;王磊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下文简称“山东科技版”)中“物质的量”知识的适应性情况,笔者走访了本省实验区的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从中获悉:“物质的量”再次成了教与学的难点。
新教材有关知识点数量的减少,教学要求的降低,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以及习题设计的精致多样,都应该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是学生为何还是感觉那样难?是“物质的量”有关内容的绝对难度没有实质性的降低?是教材编写得不够科学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还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大了“物质的量”的学习难度?本文试图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症结。
2、新教材“物质的量”内容难度的定量分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高一化学教材(下文简称“2003版”)相比,新教材对“物质的量”有关内容的编排和要求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为此我们选用2003版教材作参照,并以东北师大史宁中教授构建的课程难度定量模型[1],来分析新教材中有关内容的难度变化情况。
2.1 课程难度的定量模型课程难度的定量模型如下[1,2]:N (αS/T)+(1-α)G/TN——课程难度,是指绝对的课程难度,亦即不考虑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学生等复杂因素,仅仅从文本角度对教科书进行的分析评价,且N值越大课程难度越大。
S——课程深度,泛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维深度。
我们可以用大纲中知识点的要求或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赋值的加权平均数来量化。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n( NaOH )
3
1.5mol
3
1.5mol
n( NaOH )
c( NaOH)
2 1.5mol 1mol 3
n( NaOH) 1m ol 2m ol/ L V ( NaOH) 0.5L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归纳:
已知某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 质的量,求其它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物质的量。
设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为 n( NaOH )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NaOH) V (H 2 ) 33.6 L 2 n( NaOH ) n( H 2 ) 1.5mol Vm 22.4 L / mol
2 Al 2NaOH 2H 2O 2NaAlO2 3H 2
n( H 2 )
V ( H 2 ) n( H 2 ) Vm 0.1mol 22.4L / mol 2.24L
1.将足量的铁粉放100ml 0.1mol/L的CuSO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铜的质量 为( C ) A.32g B.6.4g C.0.64g D.3.2g
解析: n(CuSO4 ) cv 0.1mol/ L 0.1L 0.01mol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2mol : 1mol
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计算的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系数之比 3.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利用化 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各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列出比例式
三、有关物质的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的桥梁网络
N m V n ×÷ cv N A n M Vm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物
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1.掌握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
(重点)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难点)铝与酸、碱溶液反应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2.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电子转移价态变化表现性质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性氧化反应[思考探究]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溶解,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溶解;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有关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么关系?【提示】铝无论是与稀盐酸反应还是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存在以下关系:2Al~3H2↑,所以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
(2)若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采用什么方法?【提示】可利用铜和铝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除去铝粉,铝可与酸或碱反应,而铜不与稀硫酸、盐酸或强碱反应,可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可除去铜粉中的铝粉。
(3)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放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再投入水中,试分析两者放出的氢气是否相等。
【提示】不相等。
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与铝箔反应产生氢气,故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大于前者。
[认知升华]铝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比较(1)反应原理①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Al是还原剂,HCl是氧化剂。
2021年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题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题二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所含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5:4 D.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题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42-的摩尔质量为96g/mol B. 1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式量C.1molO2的质量为32g/mol D. 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题四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D.1mol氖含有6.02×1024个电子题五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2∶3 C.3∶2∶1 D.6∶3∶2题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AC.8g He所含的分子数为NAD.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数均是NA题七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到18.0g B、49.0g C、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
现将22.0g A和11.0g B反应,能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A.1.00mol B.0.500mol C.0.275mol D.0.250mol课后练习详解题一答案:A解析: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个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含有6.02×1023个原子,例如1摩尔CO2含有6.02×1023个CO2分子,而含有3*6.02×1023个原子,A错误。
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2物质的量苏教版必修1
物质的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B.摩尔的计量对象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和原子团C.可以说“1 mol H2”但不能说“1mol氢”D.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既可用化学式表示粒子种类,也可用中文名称表示粒子2.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SO2,则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A.164kgB.2.5molC.2500g·mol-1D.2500mo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的质量是1gB.H2的摩尔质量是2gC.1molO2的质量是32g·mol-1D.1molNa+的质量是11g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则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B.原子数C.质子数D.电子数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B.1mol氢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电子C.1mol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6.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Al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N AB.0.2molH2O所含的H原子数为0.2N A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N AD.44gCO2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 A7.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B.2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C.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D.17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相等B.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O2的质量比等于7∶8C.3.2gO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1×2×6.02×1023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是44g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C.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D.1molK2SO4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10.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高中化学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对比实验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 2H 2 + O 2 =====点燃2H 2O(g) 计量数之比: 2 1 2物质微粒数之比: 2 1 2扩大N A : 2N AN A 2N A物质的量之比:2 mol 1 mol2 mol标准状况下 体积之比: 44.8 L 22.4 L 44.8 L相同状况下 体积之比: 2 1 2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1)任意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3)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5)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如H 2+Cl 2=====点燃2HCl 可表示1_mol_H 2与1_mol_Cl 2完全反应生成2_mol_HCl 。
知识点一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量的关系1.反应原理及其本质铝和盐酸反应,直接与盐酸电离出的H +发生电子转移,而铝和碱溶液反应,先和水作用生成Al(OH)3,然后Al(OH)3被OH -中和生成偏铝酸盐。
(1)2Al +6HCl===2AlCl 3+3H 2↑2.“量”的关系规律(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HCl 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若产生H 2的体积比:13<V HCl H 2V NaOH H 2<1,则必定是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铝与NaOH 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NaOH 过量。
3-1-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第三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6.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任何一种反应物,只有实际参加反应的纯物质的量才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量部分不参与化学方程式计算。 (2)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准确。 (3)列比例式时要符合“左右量相当,上下单位同”的原 则。 (4)数值的单位及其有效数字位数要符合题意。
第三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解法3 设生成NaOH的质量为x,溶液增加的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2×23 11.5 g 2×40 x Δm 44 y
11.5 g×80 44×44.5 g x= =20 g,y= =11 g 2×23 2×23 20 g w(NaOH)= ×100%=20.1% 88.5 g+11 g 答:生成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20.1%。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答案】
(1)0.4mol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0.4mol。NaOH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是0.8mol/L (3)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为13.44 L
第三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活学巧练 1.若0.6 g NaOH恰好与40mL盐酸完全中和,则该盐酸 中HCl的物质的最浓度为多少?
第三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3)设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体积是V。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mol 0.4mol 3×22.4 L V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1期末化学测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必修1期末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第I卷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 )①四氯化碳②汽油③酒精A、只有① B。
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②③2、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分液C、蒸馏D、萃取3、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B、常温常压下,1。
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C、通常状况下,1 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
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 A4、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A、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都占22.4 L新课标第一网C、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5、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
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A、5:2B、3:1C、2:15D、15:2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4-、Na+、Cl-B、K+、Na+、NO3-、CO32-C、Na+、H+、NO3-、SO42-D、Fe3+、Na+、Cl-、SO42-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反应:Ba2++SO42-=BaSO4↓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8、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9、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答案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
了解 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命题规律和常用的解题方法。
间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1 。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WL) + / M微观:N A x 4/(g • mol -1) %数端野可 溶液的体积O HL R HL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 • L -1)⑴物质的量浓度(c)和溶液质量分数(7。
)的换算关系是C = lOOOpzo~~M 0⑵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ni"2°②同温、定容时,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H1 ni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 尔质量之比,即段= 观曼他Mi Mi Q④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倒数比,即%黑。
2。
在化学反响方程式中的应用2Na + 2H2O =2NaOH + H2 t化学计量数之比2扩大6。
02X1()23倍2X6。
02X1023: 2X6。
02X1023: 2X6。
02X1023: 1X6。
02X1023物质的量之比2 moi 2 mol 2 mol lmol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效果自查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5 点燃⑴化学方程式2H2+02=2H2。
的意义为2 mol H2和1 mol0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响生成2 mol H2O()(2)0。
1 mol Zn和Fe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响,一定生成0。
1(3)0。
1 mol A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3。
36 L H2((4)将铝投入到硫酸溶液中,当有3 moi电子发生转移时,反响的铝为27 g()(5)1 L 0。
1 mol/L 硫酸中参加0。
2 mol Fe,生成0。
2 mol Hz([答案]⑴ J (2)V (3)X (4)V (5)X2。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练习(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 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23个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C. 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D. 若一分子NO、N2O的质量分别为ag、bg,则N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2.2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 g SO42-,取此溶液V L,用水稀释至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B. mol·L-1C. mol·L-1D. mol·L-13.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
则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A-n+8)molB. (A-n+10)molC. (A-n+4)molD. (A-n+8)mol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a加热分解NaHCO3固体B. 按装置b把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C. 按装置c把溶液转移入容量瓶D. 用装置d吸收尾气中的氯气与氯化氢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岁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碳含有的原子数等于1.5N AB. 标准状况下,22.4L酒精中所含分了数为N AC. 标准状况下,18g水所含原子数为N AD. 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6.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A. B. C. D.7.某一Na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则此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1mol/LB. 0.15 mol/LC. 0.2 mol/LD. 0.25 mol/L8.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甲烷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 g硫化氢④0.2 mol NH3。
第四单元 物质的量(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气体摩尔体积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1.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能够利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宏观辨识)2.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并能够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解决简单问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5.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锻炼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与思路
课时1
物质的量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2. 掌握“摩尔”的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3. 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4.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二、学情分析
三、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真情境、真问题、真解决、真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初步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物质的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及科学研究中。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建构,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深人理解宏观物质与徽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建立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不仅能收获知识,也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3章 第1节 第3课时 铝与强酸、强碱反应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第3课时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一、单项选择题1.用铝箔包裹0.1 mol Na,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O2和H2的混合气体B.1.12 L H2C.大于1.12 L H2D.小于1.12 L H22.用1 mol·L-1 BaCl2溶液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述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耗用BaCl2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Na2SO4溶液B.Fe2(SO4)3溶液C.FeSO4溶液D.CuSO4溶液3.易拉罐饮料中铝含量比瓶装饮料高3~6倍,铝元素的过量摄入对人体是有害的,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许多发达国家已限制易拉罐的生产。
若经常饮用易拉罐饮料,不利于人体健康。
以下是几位同学看了这条信息作出的分析,你认为这些分析中正确的是()。
A.易拉罐壳是由某种含铝化合物制成的,所以会有部分铝化合物溶解在内装的饮料中B.易拉罐壳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常温下铝易与水反应使内装饮料中铝量增大C.汽水类饮料显酸性,所以这类易拉罐内所装的饮料中会含有一定量的铝离子D.铝表面易形成保护膜,铝质易拉罐不会使饮料中铝含量增多,这则报道有误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3++H2↑5.200 mL 0.5 mol·L-1盐酸与13.4 g Na2CO3·x H2O恰好完全反应,则x值为()。
A.1 B.3 C.7 D.96.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H2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同步测试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S :32 Fe :56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 和CH 4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O 2体积分别xL 和yL 相同,则x 与y 的比值为 ( )A .2∶1B .1∶2C .4∶1D .1∶42.将7.8g Na 2O 2固体投入到足量水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1.12LB .11.2LC .2.24LD .22.4L3.X 元素的气态单质X 2 10mL 与Y 元素的气态单质Y 2 20mL 均完全反应后生成气态物Z 20mL (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气态物Z 的分子式为 ( )A .XYB .X 2YC .XY 2D .XY 34.浓度为0.50mol ·L -1的某金属阳离子M n +的溶液10.00mL ,与0.40mol ·L -1的NaOH 溶液12.50mL 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 等于 ( )A .1B .2C .3D .45.某温度下,将Cl 2通入KOH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Cl 、KClO 、KClO 3的混合溶液。
经测定ClO -与ClO -3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则Cl 2与KOH 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3B .4:3C .10:3D .11:36.bg 某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g 氢气。
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a b 2B .a b 23C .a b 3D .ba 3 7.向某容器里通入V L CO 2气体,并加入少量的Na 2O 2固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容器内气体体积为W L ,则被吸收的CO 2气体的体积为 ( )A .(V-W) LB .2W L C. 2 (V-W) L D. V L8.46g 金属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淡黄色粉末,该粉末和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 )A .100g B. 48g C. 32g D . 16g9.将m 1克Zn 加到m 2克20﹪HCL 溶液中去,反应结果共放出n 升H 2(标准状况下),则被还原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 ( )A .651m mol B.5.3652m mol C .5.362m mol D .2.11n mol 10.现有2 mol/L 的盐酸、2 mol/L 的稀硫酸各0.1 L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H 2的质量之比是2:3,则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 )A .2.8gB .5.6gC .8.4gD .16.8g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1.将标准状况下的40mL H 2、O 2混合气点燃,反应后再恢复到标准状况,剩气体10mL ,则原混合气中,含H 2和O 2的体积比可能为 ( )A.1∶1 B.1∶2 C.2∶1 D.3∶112.在100 mL 0.10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 mL溶有2.08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 ·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mol/L13.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消耗1mol/L盐酸500mL。
燃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A.35g B.30 g C.20 g D.15 g14.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A.29.6% B.42.1% C.14.8mol/L D.6.22mol/L15.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gB.4gC.8gD.10g三、填空、简答和计算(共7个小题,总分50分)16.(8分)(1)相同质量的钠、铝、铁与氯气完全作用,消耗氯气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若与盐酸完全反应,恰好全部生成氯化物,则消耗等浓度盐酸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铝、铁与氯气完全作用,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
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铝、铁与盐酸完全反应,恰好全部生成氯化物,则消耗等浓度盐酸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17.(4分)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密封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1)3.6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9.2g。
则生成物CO和C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2)向150mL1mol/L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CO2气体,所得溶液中的HCO3-和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_________19.(6分)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4.54g溶于水,得100 mL溶液,其中c(Na+)=0.4mol/L,那么溶液中的Na+共________mol。
如果将等质量混合物加热至250℃,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加热最终剩余的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0.(9分)常温常压下,有CO和H2的混合气12L ,将它再和12L O2混合后,使其完全燃烧,恢复到起始温度和压强。
请根据下列数据,求混合气体中V(CO) : V(H2)的值。
(1)若燃烧后气体体积为12L ,则原V(CO) : V(H2)为___________(2)若燃烧后气体体积为a L ,则原V(CO) : V(H2)为_____________(3)若燃烧后气体体积为a L ,则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21.(9分)已知Cl2通入浓氨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3Cl2+8NH3=6NH4Cl+N2,今有体积为1.12L,质量为3.335g的Cl2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氨水后,体积变为0.672L[其中Cl2、N2各占50%(体积分数)]。
(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1)要被氧化的氨的物质的量,下面是三位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这道题时所列的第一步算式,请判断他们所列未知数x分别表示什么量,并填写在表格内:(2)经计算,被氧化的氨的质量为___ _g。
22.(8分)用37%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8.30mL和6.5g锌反应。
试计算:(1)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
(2)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
(3)溶液增加质量。
(4)生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设溶液体积不变)。
参考答案三、填空、简答和计算16.(1)铝、铁、钠,铝、钠、铁(2)1∶3∶3,1∶3∶217.A 4 ;4AH 3 = A 4 + 6H 218.(1)5:1(2)1:119. 0.04 mol , Na 2CO 3·H 2O △==Na 2CO 3+10H 2O ↑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2.12g 。
20.(1) 1 : 1 (2)a186a -- (3) 6 < a < 18 21.(1) 甲:被氧化的氨的物质的量;乙:原混合气体中Cl 2的体积;丙:原混合气体中Cl 2的体积分数。
(2) 0.34g22.解:设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 ,溶液质量增加m ,生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
则mol mol g cm g mL n HCl 1.0/5.36%37/19.130.83=⨯⨯= m o l m o lg g n Zn 1.0/655.6== Zn + 2HCl == ZnCl 2 + H 2↑~ 转移电子~ 溶液质量增多1mol 2mol 1mol 22.4L 2mol (65-2)g0.1mol 0.1mol c ×8.3 V n m×10-3L由于mol mol mol mol 1.021.01<⨯,所以Zn 过量,应根据HCl 的物质的量0.1mol 进行计算。
V=L mol mol L 12.121.04.22=⨯ n=mol mol mol mol 1.021.02=⨯0.1mol ×6.02×1023个/mol=6.02×1022个 m=g mol mol g 15.321.0)265(=⨯-c=L mol L mol mol mol /02.6103.821.013=⨯⨯⨯-答:生成H 2 1.12L ,转移电子6.02×1022个,溶液增重3.15g ,生成溶液的浓度为6.02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