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相见欢》诗歌鉴赏练习 语文版
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附赏析
相见欢相见欢 李煜李煜 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答案附赏析
阅读李煜的两阕《相见欢》,完成78两题。两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这两阕词均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宋朝都成汴京时所作。【注】这两阕词均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宋朝都成汴京时所作。
7、这两阕词里,作者选择残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风等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两阕词里,作者选择残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风等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8、试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愁和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愁和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7、作者内心因亡国而产生的深重的忧伤。、作者内心因亡国而产生的深重的忧伤。
8、都用了比喻来表现。第一段中用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写出了愁绪的纷乱与繁多;
第二段中用往东长流的江水比喻人生长恨,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汹涌连绵。第二段中用往东长流的江水比喻人生长恨,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汹涌连绵。
(1)(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语文九年级语文下教学:诗词五首4相见欢
走近作者
?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 作 者李煜,五代南唐国主, 世称李后主。975年亡国降宋, 后被毒死。 相见欢,词牌名,这首诗是他 降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 国哀思。
李煜〔937-978〕公元 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 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 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 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 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 为太宗赐鸩毒杀。
整体感知
听录音,体会诗的内容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单独一人缓缓登上 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 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 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 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 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 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合作探究
1、上片中,你觉得哪个字(词) 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2、下片中,词人是怎样表达 他的亡国哀愁的?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衬托一 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精读品析
1、为什么会无言?用排比句写出原因。 2、“独上〞写出怎样得步履和神情? 请用对称的句式续写两句。
预习检测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练习题第九十七篇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练习题第九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B、他的这一番话说得大家脸上黯然失色。
C、同学们来到浙东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小明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行路难》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
“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
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
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
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主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
【解析】:
第3题【多选题】
读《破阵子》,属于军中生活的是( )。
A、看剑
B、分炙
C、吹角
D、奏乐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词首融______ 与______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
③鬓微霜______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知能演练活用 (新版)语文版
19 诗词五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 B.瘴.江(zhānɡ) 混沌.(dùn) 爝.火(jué) C.麾.下(huī) 炙.(zhì) 的.卢(dí) D.霹雳..(pīlì) 塞.外(sài)
鼎彝.(y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欲渡黄河冰塞.
川( ) (2)直挂云帆济.
沧海( ) (3)但.
愿苍生俱饱暖( ) (4)可怜..
白发生( ) 3.理解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
远大志向、坚持理想、具有必胜的信心。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一心为君主,不吝惜自己衰老残余生命的句子
是:“ , !”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
是:“ , 。”
(4)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愁绪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
是:“ ,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
是:“ , 。 !”
4.下列对《相见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因为它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5.下列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名句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
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相见欢》练习及答案
《相见欢》练习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史称,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其感情基调是。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是俯视之景。
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参考答案:
1、李煜李后主千古词帝
2、亡国哀思凄婉
3、西楼台夜晚秋天
4、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5、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6、(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8、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相见欢 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阅读题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这是一篇忧心国家抒发爱国之情的词作,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的悲愤和不满。
导读: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慨。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发感慨的风气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
字词解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品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相见欢李煜赏析_《【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
相见欢李煜赏析_《【相见欢】李煜》诗歌阅
读答案
《【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写作背景:李煜,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这首小令写于后主被掳之后,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小令,每一首都如泣如诉地述说着他心中的孤独、苦闷、哀愁和悔恨,其中《相见欢》是他小令中最为凄婉的作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写道“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此句运用了白描,短短六个字就使得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行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登上西楼,举头望去,只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
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胜于痛哭流涕。
下片抒发诗人的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缕喻愁思,将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贴切的比喻,将复杂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造就了脍炙人口的词句。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以滋味喻愁,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只能让它始终围绕在心上久驱不散。
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倩(qìng):借助。
一: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4分)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
1.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4分)
2.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
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4分)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其感情基调是
▲。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8.亡国哀思凄婉
9.用难理的麻丝比喻纷繁的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李煜《相见欢》习题精编(附答案解析)
李煜《相见欢》习题精编(附答案解析)
阅读李煜的两阕《相见欢》,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这两阕词均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宋朝都成汴京时所作。
【习题】
1.这两阕词里,作者选择“残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风”等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试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愁”和“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作者内心因亡国而产生的深重的忧伤。(能答到与亡国、忧伤两个意思相近的即可)
2.都用了比喻来表现(2分)。第一段中用“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写出了愁绪的纷乱与繁多(1分);第二段中用往东长流的江水比喻“人生长恨”,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汹涌连绵(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里学生通过对“残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风”等意象来理解作者内心因亡国而产生的深重的忧伤。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相见欢相关课外阅读素材语文版
相见欢
一、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1] ,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后自改称江南国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2] ,一说是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二、写作背景链接: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1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见欢
李煜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1)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4分)
(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写出林花迅速凋谢后的残春景象;(2分)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2分)
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4分)人生愁恨与无边际的水一样长久;(2分)体现出人生愁恨的长久性和普遍性。(2分)
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
无尽头。
简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有关《相见欢》的古诗词鉴赏与答案
有关《相见欢》的古诗词鉴赏与答案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意境。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产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简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4.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5.请体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6.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篇1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4、西楼:指西边的楼。
5、般:一种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
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试题及答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意为“夕阳”?
A. 日落
B. 晚霞
C. 夕照
D. 日出
答案:C
2. “簪缨散”中的“簪缨”指的是什么?
A. 妇女的首饰
B. 官员的冠饰
C. 武士的盔甲
D. 书生的文房四宝
答案:B
3. 以下哪个城市在诗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被提及?
A. 苏州
B. 杭州
C. 扬州
D. 南京
答案:C
4. “金陵城上西楼”中的“金陵”是指今天的哪个城市?
A. 苏州
B. 杭州
C. 扬州
D. 南京
答案:D
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
1. 请解释“倚清秋”中的“清秋”。
答案:清秋指的是秋天的气候,特指秋高气爽、清爽宜人的时节。
2. 请解释“簪缨散”中的“散”。
答案:在这里,“散”指的是分散、散落,形容原本集中在一起的人或物变得零散。
3. 请解释“悲风”中的“悲”。
答案:在这里,“悲”用来形容风,赋予了风以悲伤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
三、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15分)
1. 请将“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站在南京城的西楼上,倚靠着清爽的秋天。
2. 请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中原地区战乱纷起,官员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秩序?
3. 请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试着请求那悲伤的风,将我的泪水吹送到扬州。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金陵城上西楼,______。”
答案:倚清秋
2. “万里夕阳垂地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词中画线句所表现的画面。
2.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试举例说说这一特点。
3.这首词上阙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5.这首词上片写,下片抒发。
6.请简要说说作者用“月如钩”作词的意象,希望传达什么意思?全词又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
7.上阕中的词语,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的心绪。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的心头是怎样的滋味?
【答案】
1.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2.以丝麻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具体形象,写出纷繁,难以理清,难以摆脱的特点,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道出了愁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之常情。(举一例即可)
3.深秋月夜清冷幽寂的景色。
4.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5.庭院中的清幽景色,词人的“离愁”。
6.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亡国的悲苦,必须说到“亡国”)
7.清秋(秋)孤独、寂寞、凄凉等
8.对故国的思念,对国破家亡的悔恨,对昔日美好生活的追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无法排遣的痛苦。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