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提分专练同步测试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内斗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7.在野外实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入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密度衰退时开始减弱8.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 h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A.培养5 h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5 h内,酵母菌经历了约6个细胞周期C.在这段培养时间里,酵母菌的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3 h D.培养5 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来源:学|科|网Z|X|X|K]9.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B.K值是固定的C.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0.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增长的曲线。
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 [来源:学科网ZXXK]C.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D.曲线②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11.我国从国外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某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提分专练作业
种群数量的变化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酵母菌需要葡萄糖供能,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生存,A正确。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保证酵母菌均匀分布,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B正确。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正确。
【答案】 C2.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10年和第20年种群的数量基本相当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大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 D[解析]第1年至第5年间,λ一直大于1,说明野兔种群数量是不断上升的,A错误;第10年到第20年间,λ<1,说明种群数量是不断下降的,因此第20年种群的数量小于第10年,B错误;第15年至第20年间,λ<1,说明种群数量是不断下降的,C错误;第20年至第30年间,λ=1,说明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增长率为0,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B.DE段C.CD段D.BC段答案 A解析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初期,由于生活空间大,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天敌少,竞争者少,种群将呈“J”型曲线增长。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练习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含答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总分42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A .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B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或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D .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提出合理假设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 .改变培养液的pH 值不影响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3.右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 .CD 段B .DE 段C .EF 段D .FG 段4.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可能呈“J ”型增长()A .当食物受到限制时B .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远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 .在一个没有捕食者的生态系统中D .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245.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mA .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 .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AC .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D .限制捕鱼H6.右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g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x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U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9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6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w7.以下关于“J ”型曲线与“S ”型曲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DA .“J ”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的环境后EB .“S ”型曲线和“J ”型曲线一样,增长速率始终保持不变mC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D数量增长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必修三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答案】A【解析】理解种群增长规律的应用;c点后出现环境阻力,害虫数量控制在b点;渔业捕捞剩余量控制在c点;所以BCD错误。
【例2】下图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C.图②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若图④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d点时进行捕捞的最大捕捞量应大于K/2【答案】D【解析】当改善种群生活环境时,环境的容纳量会增大即K值变大;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被破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当种群数量维持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例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时间/天酵母菌数/个•mL-1 温度/℃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5 28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同步测试人教版必修三
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计数试管B除了加入与试管A等量的无菌葡萄糖溶液外,没加酵母菌贮用培养液,起对照作用
B.镜检计数时,发现酵母菌细胞有粘连,对于团块中的细胞,可不进行计数
C.每毫升体积内的细胞数计算公式为每方格内的细胞数×2 500
D.每天对酵母菌细胞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解析】对于酵母菌进行镜检计数时,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若视野范围内发现有酵母菌细胞有粘连,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进行计数。
【答案】 B
2.在一个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定数量符合酵母菌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酵母菌,在较长的时间内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最可能的是()
A.呈下降趋势
B.增加到一定数量后趋于稳定
C.一直维持在一定数量
D.先增加到一定数量,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持续下降直至全部死亡
【解析】在酵母菌数量不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呈现“S”形增长,但营养液的有限及代谢废物的积累,最终酵母菌数量会下降直至其全部死亡。
【答案】 D
3.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比率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解析】此曲线其实是一个“S”形曲线,AB段兔群数量较少是因为野兔还没有适应该草原的环境,性比率并没有失调;BC段兔群数量迅速增多,为增长型种群;CD段兔群数量
增长减慢,是因为兔群内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等的争夺,而使得生存斗争加剧;DE段兔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增长率几乎为0。
【答案】 A
4.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可能呈指数增长()
A.当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远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在一个没有捕食者的生态系统中
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
【解析】在实验室的人为设置的理想状态下,种群可能呈指数增长。
【答案】 D
5.某理想状态中,草履虫原有130只,经过一繁殖周期后,是原来的1.5倍,则按这种增长方式,经过5个繁殖世代后该种群数量为()
A.987 B.975
C.650 D.195
【解析】根据理想状态下“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N t=N0λt可得N5=130×(1.5)5≈987(只)。
【答案】 A
6.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
(1)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下增长,该种群数量如______曲线增长。
但由于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结果表现为________曲线的增长。
环境制约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2)当种群数量增长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3)对于m曲线来说,该种群增长速率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________点以后,环境阻力显著增大是在________点以后,在________段食物最可能成为种群繁殖的限制因素。
(4)若m曲线代表鲫鱼的增长曲线,如果既要获得较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则应使该动物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5)控制鼠害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内。
【解析】本题考查对种群增长曲线的分析及实际应用等知识,“J”形增长曲线是无限环境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而“S”形增长曲线则受环境阻力的制约,来自捕食、食物、气候等,在“S”形增长曲线的K/2时增长速率最大,既不对该动物资源有破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1)f m天敌、食物、气候(2)0(3)a c cd(4)b(5)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