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黄浦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2016.1.4下午(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第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们现在想要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应该首先找寻的第一手的文献资料是: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罗摩衍那》 D.《汉穆拉比法典》2.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B.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3.右图为古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在世界各地很多法院的门口都可以看到它。

雕像的背后大都刻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古罗马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身穿白袍,象征一身清白、刚正不阿;高擎的天平,体现的是公平裁判,人人平等;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C.侧重听取证人证言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4.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国教是:A. 佛教B.基督教C.东正教D.伊斯兰教5.秦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增强了军事力量B.促进了社会转型C.加速了民族融合D.改变了生活方式6.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赴长安投考太学,他为考试所准备的必学典籍,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7.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25.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反映了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26.《明清民歌时调集》中,有一首冯梦龙收集的《黄山谜》说:“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

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A.挑战传统文化,甘当异端的行为B.抨击封建伦理,追求民主的思想C.不满封建秩序,要求革命的呼声D.藐视圣祖权威,要求平等的意识27.《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

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

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28.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29.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静安区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 分,共75分)1.“史前”系一历史名词,大体是指人类社会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前所经历的历史阶段。

既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那对它的研究主要依托于A.神话传说 B.出土文物C.口述史料 D.宗教典籍2.史料因标准不同而有多种分类方法,如以是否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而分为间接史料和直接史料。

按照这一方法,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 B.《荷马史诗》C.甲骨卜辞 D.《资治通鉴》3.有关《吉尔伽美什》的信息,正确的一组是4.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蒂尼到伯利克里时代不断发展。

此时的中国和古罗马大致处于A.西周时期、共和时代B.东周时期、共和时代C.秦汉时期、帝国时代D.魏晋时期、帝国时代5.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无实权 B.贵族权高君主C.地方有自治权 D.中央绝对集权6.《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法律尊严 B.保障奴隶权益C.促进社会公平 D.保护私有财产7.百家争鸣中,各流派从不同角度思考乱世求治的方案,既有共识也有分歧。

在古今厚薄问题上观点尖锐对立的学派是A.儒家与法家 B.道家与法家C.法家与墨家 D.道家与儒家8.《资治通鉴•唐纪》载:“凡三年,运粮七百万石”。

实现这规模巨大运输的主要通道是A.弛道 B.海路C.长江 D.运河9.西方文学作品中常把“卡诺莎觐见(1077年)”作为忍气吞声、屈膝投降的代名词。

在这一故事中,那位“忍气吞声”者希望“觐见”的是A.贵族 B.国王C.皇帝 D.教皇10.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就曾声称“朕即国家”,自视为神的化身。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试题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试题

浦东新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历史试卷2016.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这里的学校称“埃都巴”,意思是泥版房,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的教育中心。

“这里”是指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2.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是在A.公元1世纪初B.公元2世纪初C.公元3世纪末D.公元4世纪末3.经院神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青年时代曾求学那不勒斯大学,后又在巴黎大学深造和任教。

这表明中世纪大学A.完全被教会控制B.世俗教育受到排斥C.神学教育占有重要地位D.大学教师都是神职人员4.右图为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的是A.河姆渡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B.河姆渡人以制陶作为主要产业C.时人可能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D.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方5.史载:从公元105年到公元146年,东汉社会基本安定,但人口却从5300万减至4700万。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B.豪强隐匿C.疆域变更D.匈奴侵掠6.“自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年)之后,宇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

……魏道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

”文中的“魏”是指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7.“深目高鼻,多须髯。

……习善商贾,争分铢之利。

男子二十,即送他国,来过中夏。

利之所在,无所不至,颇有佛法。

”(《唐会要》)文中记载的人是A.匈奴人B.粟特人C.罗马人D.阿拉伯人8.某朝官制:“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该朝是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9.某小说描绘北宋初年市民的生活情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师朱熹习经学B.卧胡床吸鸦片C.居泉州贩丝茶D.出契丹贩烟草10.“(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事。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卷Ⅰ一、客观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我们从已经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发现《秦简》中的《置吏律》《除吏律》《除弟子律》规定了官吏的任用、铨选,《效律》规定了官吏的调任与考察。

另外,据文件记载,秦朝除制定了职官管理法外,还出现了流行于官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为吏之道》。

以上说明A.秦朝官吏治理中打破了世袭官制B.秦朝官场腐败十分严重C.秦朝官僚体制体现了“以法治吏”D.秦朝法律体系比较完备2.《吕氏春秋》一书中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等描述,并提出“欲尽地利,至劳也”等重要思想。

其想阐明的基本观点是A.只要爱惜民力就能缓和阶级矛盾B.与民休息才会调动农民积极性C. 在生产劳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D. 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3.“文艺复兴基本上是一个西欧的运动,是把西欧推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这里的“第一步”是指文艺复兴A. 再现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辉煌B. 确立了人是社会中心的地位C.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近代文学著作D.涌现出了大量震烁古今的艺术巨匠4.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

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

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

这一观点认为A. 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B. 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5.1869年,《教会新报》撰文倡导“男归男医,女归女医”的看病规则。

1907年中国第一个西式动物园的游览规定是男女不同游;1920年,某女校规定可以招聘男老师,但要年满50岁,留胡须,讲课时双目仰视,不准看女学生。

这些规定共同反映了A.近代中国社会风气的变迁B.男女平等观念逐步得到普及C.女子仍然受到不公正待遇D.社会风气受到舆论导向影响6.“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

高三历史期末卷参考答案 2016.1一、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ADDB 6—10:BCDCD 11—15:DACCC16—20:AABCC 21—25:DDCBC 26—30:AB DBB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2分),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

(2分)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1分),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2分)(2)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宗教—信仰自由;政治—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3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4分,写中其中任意4点即可)(3)赞同①: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观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理由给4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给分)赞同②: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

(6分)(观点2分;从两个方面答出符合题意的理由给4分;只答一方面最多给2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给分)32.(1)状况:1920年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并有所发展,工业有所恢复但未达到一战前水平;(4分。

如答经济建设总体大起大落、曲折发展可给2分。

)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经验和借鉴。

(3分)(2)理论与政策:80年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理论(或新自由主义),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

(3分)成效: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巨额财政赤字消失,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

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2.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3.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

”这说明嘉定①棉纺织业发达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③小农经济瓦解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D.禁止海外贸易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6.“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

‘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

”(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A.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B.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8.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

2023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2023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图为河南郑州一处古代人工冶铁的遗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类似的遗址年份不应该早于且最接近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晚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工冶铁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商周时期最主要的金属冶炼技术是青铜冶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攻齐,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观察下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最早形成于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域的有关知识。

图片中箭头所指为西北部地区,即我国古代狭义的西域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地区经张骞沟通,加强了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汉宣帝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力。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三项不是最早,排除。

选择题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所指的这三种机械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其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欧洲科学技术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一模)试题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一模)试题

虹口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三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读史有智慧》中写道“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____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____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___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____的一页。

”在____处(在以上空格处)依次可填入合适的词语是A.聪明、超脱、深刻、冷峻 B.冷峻、超脱、深刻、聪明C.深刻、超脱、聪明、冷峻 D.冷峻、聪明、超脱、深刻2. “公主在对面站定,奥德修斯不禁思忖,是抱住美丽的姑娘,以双膝的名义请求,还是远远地这样站定,用温和的语言,真切地恳告......”以上文字出自长期来颇受学界的怀疑,直到德国考古家施里曼的考古发掘,才证明其真实性的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3. 西欧中世纪的一份文献:“立字人某某,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

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

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永远不得破坏。

”材料中的“立字人某某”应该是A.失去自由的奴隶 B.逃往城市的农奴C.失去土地的自由民 D.国王恩赐贵族的农奴4.某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1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1

闵行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答题时客观题用2B 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2、本试卷共有40题,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 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 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

认清他所应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

”此国王是 A . 梭伦 B . 汉穆拉比 C . 恺撒 D . 穆罕默德2、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思想的宗教典籍是 A .《大藏经》 B .《古兰经》 C .《圣经》 D .《 吠陀经》3、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 ún )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 4、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 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C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5、《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关于该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②它是罗马传统习惯法的汇编 ③它是罗马共和国建立前社会写照 ④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的范畴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6、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 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2.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3.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5.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2(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2(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

”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这表明孔子()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2.(3分)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

据此可知唐代()A.决策机制趋于完备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3.(3分)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

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于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

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经世致用B.修身明理C.鉴戒资政D.知行合一4.(3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

各藩王封地分布统计如表(不含后移封地):据此可知,朱元璋分封藩王旨在()所在省份陕西山西北京河南湖北山东湖南数量 1 3 1 3 3 2 1所在省份四川甘肃辽宁宁夏河北内蒙古数量 1 3 2 1 1 1A.维护边疆地区安宁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稳定全国统治秩序D.控制经济战略重心5.(3分)1685年,清政府设立闽粤江浙4个海关,海关监督名义上由户部派出,实际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官员充任,海关绝大部分收入也缴纳给内务府。

这一机制突出表明清政府()A.着力强化家国体制B.政府机构管理混乱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财政经济权力集中6.(3分)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试题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试题

浦东新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历史试卷2016.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这里的学校称“埃都巴”,意思是泥版房,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的教育中心。

“这里”是指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2.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是在A.公元1世纪初B.公元2世纪初C.公元3世纪末D.公元4世纪末3.经院神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青年时代曾求学那不勒斯大学,后又在巴黎大学深造和任教。

这表明中世纪大学A.完全被教会控制B.世俗教育受到排斥C.神学教育占有重要地位D.大学教师都是神职人员4.右图为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的是A.河姆渡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B.河姆渡人以制陶作为主要产业C.时人可能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D.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方5.史载:从公元105年到公元146年,东汉社会基本安定,但人口却从5300万减至4700万。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B.豪强隐匿C.疆域变更D.匈奴侵掠6.“自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年)之后,宇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

……魏道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

”文中的“魏”是指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7.“深目高鼻,多须髯。

……习善商贾,争分铢之利。

男子二十,即送他国,来过中夏。

利之所在,无所不至,颇有佛法。

”(《唐会要》)文中记载的人是A.匈奴人B.粟特人C.罗马人D.阿拉伯人8.某朝官制:“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该朝是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9.某小说描绘北宋初年市民的生活情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师朱熹习经学B.卧胡床吸鸦片C.居泉州贩丝茶D.出契丹贩烟草10.“(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事。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表明韩非子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B.具有民本思想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 D.强调忠君思想【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材料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下的正常法则,注重的是宗法人伦关系,故A项正确;民本思想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它是儒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是强调“三者顺则天下治”,非单独强调“臣事君”,故D项错误。

【答案】A【难度】较易25.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中贾谊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 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试题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会出现“平居不可屈伸”的现象,故A项错误;由材料“失之不治,必为痼疾”,可看出当时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出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故C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法家提出的,儒家思想维护这一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难度】一般26.《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封建政府鼓励民间印刷书籍 B.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D.科技、文艺获得较大发展【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试题解析】题干完全没有涉及到政府、民间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只是印刷书籍大大增加这一现象,但不能断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骈文”“词”“曲”“文学评论”,在宋代不可能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故C项错误;宋代印刷书籍的增多,与当时印刷技术的进步,散文、诗、词、曲等文学艺术的繁荣有直接关系,故D 项正确。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A)(含解析)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A)(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A)(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井田制【解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2.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解析】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

【答案】A3.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反映是对待商人的措施,对封建统治的基础扩大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汉高祖抑制商人和商业的发展,宋代“榜下捉婿”的现象则说明商人地位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宁一中高三文综历史期末考试题2015-12-31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

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秦御史大夫B.西汉刺史C.宋同平章事D.明布政使【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监察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西汉刺史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符合题意的是B项,御史大夫是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排除A项;C项职务相当于宰相,不是监察;D项是掌管地方财政大权的官员,排除。

【答案】B2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科举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在古代政府根据各州人数多少不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地域名额分配不均,所以会出现考生到录取名额多的地区参加考试,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26.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 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 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土地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立国而不先养人”即国家稳固就要先养人,即要稳定民心,人民安居乐业,而北魏均田制就是把土地分给无地或者是少地的农民正好符合题意,正确的选项是B项,C项是明代的雇佣关系,D项是明清赋税制度,A项是古代经济政策,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B27、一位大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该诗所反映术思想属于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考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藉以识仁”即通过到自然界中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仁,这属于理学“格物致知”的内容,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排除,D项主要是通过内心反省达到仁,排除。

【答案】C28、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考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临时约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显然是指该约法最初设定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为目的的初衷,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不符合“因人而设”的内容,D 项是该约法的结果,排除。

【答案】C29、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抵抗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企业,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图表中洋务煤矿企业的创办人来看体现的是官商合办,这种封建落后的经营方式必然导致企业走势下滑,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D30.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

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

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在苏维埃经济上”“瑞金市”可知是指土地革命时期的国企发展状况,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舆论监督,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建设是在延安时期,排除D项【答案】C31、1980年4月,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领取了国家外资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外资审字(1980) 001号”营业执照。

这反映出当时A.实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C.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改革主要目标【考点】经济体制改革【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在1980年北京航天食品公司取得“外资审字(1980) 001号”可知政府允许存在私有经济的发展,这是经济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的体现,符合题意的是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展开,排除A项,CD项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

【答案】B32、古罗马的等级制把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等级的公民人数少,社会地位高,他们交税最多,尽的军事义务也最多,所获政治权利也就最大。

这样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原则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考点】罗马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公民人数少,社会地位高,他们交税最多,尽的军事义务也最多,所获政治权利也就最大”可知地位越高权力越大,但是负担也重,不是享受特权,所以有利于缓和矛盾,符合题意的是A项,第一等级人数少但是军事义务也多,不是在维护特权,排除B项,第一等级人数少地位高,不能体现平等原则,排除C项,D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

【答案】A33.“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

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反映的是A.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C.德国颁布实施1871年宪法 D.法国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政体的建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指的是法国国会中共和派和保皇派最终以“一票共和”确定了1875年宪法,符合题意的是D项,AC项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美国在战争结束之后即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

【答案】D34、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法案中规定工人有权参加工会并同资方集体谈判劳动条件。

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这个法案违反宪法。

如果罗斯福要保留被判违宪的法案中的主要东西,他可以A.解除大法官的职务 B.令国会复议,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C.避开法律程序,用行政手段实施 D.搞出新的法案作为代替【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治体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除非渎职、犯罪,总统不能解除其职务,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的是总统和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国会,排除B项,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原则,不可避开法律程序,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

【答案】D35、据2015年2月26日俄罗斯卫星网消息,俄联邦国家杜马已批准由金砖五国2014年7月份签署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

俄财政部副部长谢尔盖·斯托尔恰克说:“所有国家股本相同,并具有同等的投票权……这种平等关系,是金砖开发行与世界其他20个左右多边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

后者的资本划分常常取决于参与国的经济潜力。

”这说明金砖银行的成立A.有利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多极化B.增加了发展中国家与世界银行对抗的话语权C.使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投票权D.使新兴经济体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多极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所有国家股本相同,并具有同等的投票权”可知金砖银行这一平等关系更有利于金融领域的多极化,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中“增加与世界银行对抗”不能体现,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考试这种公职考试制度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原因:正是这种考试制度维护了其他一些事业,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是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事务,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在文章体裁和儒家的正统观念上……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的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

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

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这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l854年,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试……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

该报告的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长期延续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的不同原因。

(10分)⑵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者的不同影响。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5分)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