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1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思路1.导入:老师拿出课前制作的生态瓶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功能。
2.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类型的营养结构、功能内容,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森林),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结合温瑞瑭河、瞿溪河等受污染的实例,同学回答,老师记录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利用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的资料分析,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不理解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哪些条件。
4.总结巩固,留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实物呈现】:小生态瓶【提问】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提问】在这个小型生态瓶中,有水草、小鱼、石子、沙子以及沙子里边的微生物。
它们分别充当什么成分吗?【学生】: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板书】(学生完成学案)【提问】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
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利用。
【讲述】:看来,在这个小小的生态瓶中也同样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人工生态系统如果我们不加以呵护,它最终会因为某种成分的不适应而打破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毁灭。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系统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名师精编课件 浙科版必修3
【答案】 (1)把玻璃缸放在光下,保证该人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2) 水藻为鱼提供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 (3)河泥中的腐生微生物分解的鱼粪、尿等
(4)如图所示:
1.自然情况下,不能表明生态系统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是( )
A.食物链缩短
B.物种多样化
C.结构复杂化
D.功能完善化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
系统具有( ) 【导学号:24890053】
A.负反馈调节
B.人工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自然调节
【解析】 由题干的信息可知通过调节,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这种结果符合负反馈调节的反馈结果,即抑制、减弱了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所发生的变化。
【答案】 A
3.(2016·诸暨高二期末)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D.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保持数量恒定
【解析】 减少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数量及生物种类,均降低生态系 统自我调节功能;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种类,使食物网复杂化,有利于提高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恒定可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 林等材料制作了 3 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24890052】
甲
乙
丙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水藻产生的 氧气不足以维持其生命的进行。 【答案】 A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三、四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第三、四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__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逐级递减的。
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所以越是处在食物链高位的动物,其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
4.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重复利用。
物质循环中碳循环协调被打破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5.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趋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则是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
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
6.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稳定为止。
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对应学生用书P65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此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丙:消费者;丁:呼吸作用; 戊:分解者。
(2)流入甲的总能量是被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据图分析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①通过自身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④未被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不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最终都将以热能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所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2)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相邻营养级间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本营养级同化量×100%)一般只有约10%,因此,越是处在食物链高位的动物,其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价值就越高。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内涵。
(2)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和方式。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内涵。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如负反馈调节。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态系统的稳态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环境保护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生态系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保护策略。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生态概念。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视频,如森林砍伐、水体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定义,即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强调稳态不是绝对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重点介绍负反馈调节机制,通过举例,如草原上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食草动物数量的继续增加,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同时,简单提及正反馈调节的概念和例子。
(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释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学习目标】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匀恒、统一之美。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趋于稳态的特点,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学习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
【尝试练习】一、稳态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的能力。
它包括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和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调节过程:(如右图所示)。
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节。
4、反馈调节的概念: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
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
二、负反馈1、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及稳态。
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2、结果: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的变化。
3、存在范围: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内部,而且存在于之间。
4、实例(见图)。
三、正反馈1、作用: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正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作用。
2、结果: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3、实例(见图)。
4、不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1)生态系统的成分越→营养结构越→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营养结构越→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化、结构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为止。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的,当外力的破坏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物质不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D.一个生态系统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2、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中a 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D.生态系统被破坏后不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5、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4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在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上 ,通过本节课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2、会解释生态系统的稳态的调节机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有调节稳态的能力,培养学生维护这个系统的稳态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回顾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问,这些生态系统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前面学习的相关生态系统的知识。
【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的稳态教师:师生互动给出生态系统的稳态的解释,生态系统所内部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通过自我调节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
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教师: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中学习。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教师:师生互动后归纳,负反馈调节:在调节机制上有很多与此类似,调节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机制叫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因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1浙科版必修3(new)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态、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这三方面内容。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本小节需要用本章的其他部分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是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的重要知识基础,与第七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本章前面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③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2.能力目标: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①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②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特点。
②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2.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3.解决方法: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有趋于稳态的特点,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浙科必修3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réngōng)纯种林
D.人工(réngōng)混交林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关联度、
相互作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
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
限的,所以生态系统仍保持原有的稳态。
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二、设计(shèjì)生态瓶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警示钟】
生态瓶制作的两点注意事项 (1)非生物因素极易影响生态瓶中的生物,因此要注意生态瓶中水温不能过 高。
(2)观察稳定性可以以植物(zhíwù)、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等为 观察指标。
第四节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稳态及其调 节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一、稳态及其调节方式
所有(suǒyǒu)
1.稳态的含义: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成xì分tǒnɡ)内部的_________彼此相互
协保调持,稳定
_________的现象。
自我调节 2.原因: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2)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使福建上杭棉花滩库区的水产养殖业遭受了 毁灭性的打击,这一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哪些特 点?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限度,自我 调节能力就会丧失。
第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典例训练1】(2013·宁波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
第九页,共四十一页。
3.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 部(nèibù)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其反馈调节形式如下: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6.4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课件(共10张PPT)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情况: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
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 越低。
例.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 4种 生物,他 们可能形成下列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 定的是 ( B )
乙 A .甲 丙
丁
甲
丙
B.
乙
丁
丙 C. 甲 乙
丁
乙
D. 甲
丁
丙
保持稳态的意义
❖ 破坏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
9、 有 时 候 读 书是一 种巧妙 地避开 思考的 方法。 2021/8/22021/8/2Monday, August 02, 2021
❖
10、 阅 读 一 切 好书 如同和 过去最 杰出的 人谈话 。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10:18:41 PM
❖
植物减少 植物增加
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能处于稳态的原因是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调节的主要方式: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 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 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 分。
+ 鱼大量死亡,
数量减少
湖泊污染 +
正反馈调节
11、 越 是 没 有 本领 的就越 加自命 不凡。 2021/8/22021/8/22021/8/2Aug-212-Aug-21
❖
12、 越 是 无 能 的人 ,越喜 欢挑剔 别人的 错儿。 2021/8/22021/8/22021/8/2Monday, August 02, 2021
❖
13、 知 人 者 智 ,自 知者明 。胜人 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1/8/2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思路1.导入:老师拿出课前制作的生态瓶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功能。
2.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类型的营养结构、功能内容,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森林),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结合温瑞瑭河、瞿溪河等受污染的实例,同学回答,老师记录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利用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的资料分析,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不理解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哪些条件。
4.总结巩固,留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实物呈现】:小生态瓶【提问】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提问】在这个小型生态瓶中,有水草、小鱼、石子、沙子以及沙子里边的微生物。
它们分别充当什么成分吗?【学生】: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板书】(学生完成学案)【提问】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
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利用。
【讲述】:看来,在这个小小的生态瓶中也同样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人工生态系统如果我们不加以呵护,它最终会因为某种成分的不适应而打破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毁灭。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优秀奖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稳态、如何维持稳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这三方面内容。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本小节需要用本章的其他部分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是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的重要知识基础,与第七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本章前面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
本节课可以结合“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体验微型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观察,在真正做到主动学习,学有所得。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①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①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①培养学生设计微型生态系统的能力,并对观察过程进行汇报交流和评价。
3.情感目标:①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①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特点。
①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2.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3.解决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有趋于稳态的特点,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019年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解析:环境的改变并会不引起生态系统太大的变化,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自我调节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考能储备 1.稳态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变 化如图所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 平衡。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生态系统的 稳态 (2)稳态的调节
具体要求 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考试属性及要求 学考 选考
a
a
b
b
教材梳理
1.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 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 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稳态的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则导致稳态失调。
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
这个过程就叫反馈调节。
2.调节类型 (1)负反馈: 抑制和减弱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使 生态系统 保持 稳定。 (2)正反馈: 加速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使生态 系统 远离 稳态。 3.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 动态平衡 状态。 4.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功能 。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自我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分布 在干旱地区,水生动物少;能量不可循环而是单向流动。
3.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D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稳态的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名师优质课件 浙科版必修3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轮种主要是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从 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答案 D
示例二 反馈调节的机制
【例2】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左上图是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________(填字母)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在右上图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__(生物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________和 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1)实验目的 ①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②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理分析 制作小生态瓶时,由于使用的是河水(或池水),因此在这个 密闭的生态系统中,除黑藻(或金鱼藻)、螺蛳(或椎实螺)
外,还有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而且河水中还 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 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生藻类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并且释放氧气,除了供它们自身利用外,还可以使螺蛳和 其他生物进行呼吸。螺蛳可以用腹足爬行于瓶壁,并以齿 舌刮取藻类为食,其排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并为 藻类提供养料,藻类、螺蛳、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呼吸时放 出CO2,可供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在这个 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流 动,因此该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2)类型 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_抑__制__和_减__弱__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态。 ②正反馈:很少见, _加__速__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 态系统_远__离__稳态。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在自然条件下,总是朝着物种_多__样__化__、 结构_复__杂__化__和功能_完__善__化__的方向发展。 (二)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演示结束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K ·生物 必修3
课
课
时
堂
教
互
法
动
分
探
析
究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教 学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 主要机制——正反馈和 主要机制。(重点)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K ·生物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双 基
设
达
计
3.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标
课
(1)含义:当生态系统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
课 时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三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导学诱思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2 / 16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
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3 / 16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
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
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导学诱思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
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
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
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稳定性的两个方面(1)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
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
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3)任何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都同时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且它们之间呈相反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
探究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1)负反馈调节①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②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②实例:探究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其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波动,但总是大体相同的,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
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林木的生长自然受到危害,但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增多,这样害虫种群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出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现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是由它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所决定的。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题例领悟【例题1】 2007四川卷,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因此C选项错误。
此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主要成分仍然是生产者,B选项正确。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稳定性越高,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C领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态农业的建设人的作用非常重要。
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构建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例题2】 2007江苏卷,11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遭到破坏,使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家羊是牧民从草原原有物种中驯化而来的,并不能算是外来物种,所以就不能称为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一般是本地生态系统中没有的,而从别的生态系统进入的物种)。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黄羊与家羊在食物、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控制过度放牧,保护草原生态是必需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但是可以有效调控的。
答案:B领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例题3】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的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解析:A项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干扰甚至破坏了所有的生态系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B项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D项限制一个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
这是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项增加物种数目,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增多,才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领悟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课堂反馈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解析:在给出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组分最多,食物网最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2.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原因是()A.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作用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小稳定性差。
答案:C3.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解析: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营养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且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基本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达到了动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答案:D4.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A.昆虫的繁殖能力B.食物的限制C.天敌的捕食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析:生态系统内部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林木→植食害虫→食虫鸟类”这条食物链。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