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1高考全国卷立体几何试题分类评析

合集下载

2004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

2004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

2004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考点1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004·北京卷·文理科)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 .①和② B.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2.(2004·福建卷·文理科)已知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m ∥α,m ∥β,则α∥β; ③若αβ=n ,m ∥n ,则m ∥α且m ∥β; ④若m ⊥α,m ⊥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0B .1C .2D .3 3.(2004·重庆卷·文科)不同直线m 、n 和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① ////m m αββα⎫⇒⎬⊂⎭ ② //////m n n m ββ⎫⇒⎬⎭③ m m n αβ⊂⎫⇒⎬⊂⎭,n 异面 ④ //m m αββα⊥⎫⇒⊥⎬⎭其中假命题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4.(2004·湖南卷·理科)从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中任取三个点为顶点作三角形,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 .56B .52C .48D .405.(2004·全国卷Ⅰ·文理科)已知a 、b 为不垂直的异面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a 、b 在α上的射影有可能是 .①两条平行直线 ②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③同一条直线 ④一条直线及其外一点在一面结论中,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6.(2004·全国卷Ⅱ·文理科)下面是关于四棱柱的四个命题:①若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②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 ③若四个侧面两两全等,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④若四棱柱的四条对角线两两相等,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考点2空间点、线、面的度量关系考法1与球有关的组合体1.(2004·北京卷·文科)某地球仪上北纬30 纬线的长度为12πcm ,该地球仪的半径是 cm ,表面积是 2cm .2.(2004·福建卷·文理科)如图,A 、B 、C 是表面积为48π的球面上三点,2AB =,4BC =,60ABC ∠=,O 为球心,则直线OA 与截面ABC 所成的角是 A.arcsin6 B.arccos 6 C.arcsin.arccos 3.(2004·全国卷Ⅲ·文科)已知球的表面积为20π,球面上有A ,B ,C 三点.如果AB AC BC ===,则球心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A .1B .2C .3D .2 4.(2004·全国卷Ⅱ·文理科)已知球O 的半径为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且每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均为2π,则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A .31B .33C .32D .36考法2点的轨迹1.(2004·北京卷·文理科)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是侧面11BB C C 内一动点,若P 到直线BC 与直线C D 1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A .直线B .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ABCO2.(2004·福建卷·文科)如图,定点A 和B 都在平面α内,定点P α∉,PB α⊥,C 是α内异于A 和B 的动点,且PC AC ⊥,那么,动点C 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 A .一条线段,但要去掉两个点 B .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C .一个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D .半圆,但要去掉两个点3.(2004·重庆卷·理科)若三棱锥A BCD -的侧面ABC 内一动点P 到底面BCD 的距离与到棱AB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与ABC 组成图形可能是考法3体积与面积1.(2004·福建卷·文理科)如图1,将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铁皮的六个角各切去一个全等的四边形,再沿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正六棱柱容器.当这个正六棱柱容器的底面边长为 时,其容积最大.ABCDA 1B 1C 1D 1PAB PCαPBCACABCPDPCBAAAPCBB2.(2004·湖北卷·文科)四面体ABCD 四个面的重心分别为E 、F 、G 、H ,则四面体EFGH 的表面积与四面体ABCD 的表面积的比值是A .271B .161C .91D .813.(2004·全国卷Ⅰ·文理科)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表面积为S ,其四个面的中心分别为E 、F 、G 、H .设四面体EFGH 的表面积为T ,则ST等于A .91B .94C .41D .314.(2004·全国卷Ⅲ·理科)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A .322 B .2 C .32 D .324 5.(2004·全国卷Ⅲ·文科)正三棱柱侧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2,且与底面成45角,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 A .26 B .6 C .66 D .36 考法4角度1.(2004·湖北卷·理科)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80,P 为α、β外一定点,过点P 的一条直线与α、β所成的角都是30,则这样的直线就有且仅有A .1条B .2条C .3条D .4条 2.(2004·湖南卷·文理科)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当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90 B .60 C .45 D .30 3.(2004·全国卷Ⅱ·文科)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A .75B .60C .45D .30 4.(2004·天津卷·理科)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1CC 、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和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A .510B .515C .54D .32考点3解答题1.(2004·北京卷·理科)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B C -111中,3AB =,AA 14=,M 为AA 1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且由P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1到M 的最短路线长为29,设这条最短路线与CC 1的交点为N ,求: (Ⅰ)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 (Ⅱ)PC 和NC 的长;(Ⅲ)平面NMP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2.(2004·北京卷·文科)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B C -111中,2AB =,12AA =,由顶点B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1AA 到顶点1C 的最短路线与1AA 的交点为M ,求: (Ⅰ)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Ⅱ)该最短路线的长及1A MAM的值;(Ⅲ)平面1C MB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BACPN MA 1B 1C 1ABCDA 1B 1C 1D 1EOF3.(2004·福建卷·文理科)在三棱锥S ABC -中,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 ⊥平面ABC,SA SC ==M 为AB 的中点. (Ⅰ)证明:AC SB ⊥;(Ⅱ)求二面角S CM A --的大小; (Ⅲ)求点B 到平面SCM 的距离.4.(2004·湖北卷·理科)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 (Ⅰ)试确定F 的位置,使得1D E ⊥平1AB F ;(Ⅱ)当1D E ⊥平1AB F 时,求二面角1C EF A --的正弦值.5.(2004·湖北卷·文科)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CBACMA 1B 1C 1ABCSM A BCDEA 1B 1C 1D 1与BD 交于点E ,1CB 与1C B 交于点F . (Ⅰ)求证:1A C ⊥平面1BDC ; (Ⅱ)求二面角B EF C --的正弦值.6.(2004·湖南卷·理科)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60ABC ∠=,PA AC a ==,PB =PD =,点E 在PD 上,且:2:1PE ED =.(Ⅰ)证明PA ⊥平面ABCD ;(Ⅱ)求以AC 为棱,EAC 与DAC 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Ⅲ)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7.(2004·湖南卷·文科)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60ABC ∠=,PA AC a ==,PB =PD =,点E 是PD 的中点.(Ⅰ)证明PA ⊥平面ABCD ,PB ∥平面EAC ;(Ⅱ)求以AC 为棱,EAC 与DAC 为面的二面角θ的正切值.ABCDEA 1B 1C 1D 1FPABCDEPADE8.(2004·全国卷Ⅰ·文理科)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PB AD ⊥,侧面PAD 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 为菱形,侧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120.(Ⅰ)求点P 到平面ABCD 的距离, (Ⅱ)求面APB 与面CP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9.(2004·全国卷Ⅱ·文理科)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CB ∠=,1AC =,CB =11AA =,侧面11AA B B 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D ,11B C 的中点为M .(Ⅰ)求证CD ⊥平面BDM ;(Ⅱ)求面1B BD 与面CB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0.(2004·全国卷Ⅲ·理科)三棱锥P ABC -中,侧面PAC 与底面ABC 垂直,3PA PB PC ===. (Ⅰ)求证:AB BC ⊥;(Ⅱ)设AB BC ==,求AC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PABCDABCDMA 1B 1C 1PABC11.(2004·全国卷Ⅲ·文科)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8AB =,AD =PAD 为等边三角形,并且与底面所成二面角为60. (Ⅰ)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Ⅱ)证明PA BD ⊥.11.(2004·天津卷·理科)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 (Ⅰ)证明PA //平面EDB ; (Ⅱ)证明PB ⊥平面EFD ; (Ⅲ)求二面角C PB D --的大小.19.(2004·天津卷·文科)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DC PD =,E 是PC 的中点. (Ⅰ)证明 ∥PA 平面EDB ;(Ⅱ)求EB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ABCDPABCP EFDABCPED。

2004年高考数学典型试题评析(立体几何)

2004年高考数学典型试题评析(立体几何)

2004年高考数学典型试题评析(立体几何)
2004年高考数学典型试题评析(立体几何)
一、试题详解
1、三棱柱ABC—A1B1C1 内接于球O,其中AB1=6,BC1=24, 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
A、504π
B、216π
C、108π
D、54π
答案:C
试题分析:此题是求三棱柱内接于球的表面积,基本思想是采用体积差方法,一个棱柱的体积 = 三角形的面积*高,求球的表面积减去三棱柱的体积即可。

2、某空间三条相互垂直的弦长分别为6,2对角线和4,若把这个四面体切割成两个正八面体,则其中较大正八面体的表面积为
A、96π
B、192π
C、288π
D、384π
答案:D
试题分析:这个问题是考查四面体切割成两个正八面体的表面积,可以使用体积的方法求得这两个正八面体的表面积,给出三条相互垂直的弦长度和两个对角线长度后,可以求得这两个正八面体的表面积。

3、一个三棱台ABC—A1B1C1,其三角形ABC内切圆半径为4,AA1=12,BB1=20,则CC1的长度
A、8
B、12
C、16
D、20
答案:A
试题分析:这个问题是求三棱台中一个边长,通过其他已知条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C1的长度。

二、综合评析
以上三道题目均是立体几何中的典型题,其中包括体积差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能有效的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助于检验考生在球体几何中的掌握情况。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5届高三复习建议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5届高三复习建议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5届高三复习建议Ⅰ.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1. 总体情况2004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使用的是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两份试卷整体保持了优化的格局,在稳定中创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数量及分值与往年相同,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试卷在对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的同时,又不刻意知识的全面覆盖,突出了对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考查。

2.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分布2004年数学试题知识分布表题型代数极限、导数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理科选择题第1、3、5及6、10、11、12题第2题无第7题第4、8、9题填空题第14题无第13题第16题第15题解答题第17、19题第22题第18题第20题第21题总分63分19分16分21 31分文科选择题第1、2、5、7、11、12题无无第6、10题第3、4、8、9题填空题第13、14题无无第16题第15题解答题第17、18题第21题第19题第20题第22题总分62分12分12分26分38分3. 基本特点今年的数学试卷中知识涵盖基本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数学试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理科数学试卷降低了难度。

与去年相比,今年理科数学试卷降低了难度,首先是12个选择题均较平和,易于下手,得分较去年提高,今年选择题平均得分为41.94分,较去年平均提高4分。

其次,4个填空题中无太难的题和太繁的计算,得分较去年平均高3.6分,提高了50%,6个解答题由易到难,且每个解答题都是两个小问,分散了难点,入手容易,即使不会全作,也能解答一部分。

压轴题的第二小问,虽然很难,但不少考生也能将第一小间做起得6分,这样的试卷对大多数考生有利,也能较真实的考查出考生的水平。

理科数学试题难度降低符合实际情况,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希望继续保持。

文科数学试卷进一步向理科试卷靠拢,今年文理科两份数学试卷中,12个选择题有7个相同,4个填空题有3个相同,6个解答题有4个相同,全卷150分的试题中有97分的题目相同,相同题目占全卷64.5%。

近十一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分析

近十一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分析

近十一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分析2007年立体几何试题8.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34000cm 3B.38000cm 3C.32000cm D.34000cm12.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 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 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 棱柱的高分别为1h ,2h ,h ,则12::h h h =( )2:211.已知三棱锥S ABC -的各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r 的球面上, 球心O 在AB 上,SO ⊥底面ABC,AC =,则球的体 积与三棱锥体积之比是( ) A.π B.2π C.3πD.4π2008年立体几何试题12、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 b 的最大值为( ) A. 22B. 32C. 4D. 5215、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底面。

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98,底面周长为3,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_________12、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 l ,点A ∈α,A ∉l ,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α,m ∥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B ∥m B. AC ⊥mC. AB ∥βD. AC ⊥β14、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底面。

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底面周长为3,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_________2009年立体几何试题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线段B 1D 1上有 两个动点E ,F ,且22=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 ⊥BEB.EF ∥平面ABCDC.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cm 2)为()A.21248+B. 22448+C. 21236+D. 22436+9.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线长为1,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12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AC BE ⊥B .EF ∥平面ABCDC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D .△AEF 的面积与△BEF 的面积相等2010年立体几何试题(10)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长都为a ,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2a π(B)273a π(C)2113a π (D)25a π(14)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______(写出三种)(7)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3πa 2 (B )6πa 2 (C )12πa 2 (D ) 24πa 2(15)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______(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 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2011年立体几何试题(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15)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 的球面上,且6,AB BC ==则棱锥O ABCD -的体积为。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解析几何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解析几何
点 本题 考查椭 圆 的定 义 、 准方 程 以及椭 圆 的 标 评 几何 性质 考 查数形 结合 思想 与方程 思 想.

解析 几何 是 高 中数学 的 重要 内容 , 是 学 习高 等 也
数 学 的基础 知 识 , 当然 是 高考 命 题 的 热 点 之 一. 几 近
年 高考数 学 对解 析几何 的考 查 一直 占有 较 大 的 比例 , 且题 型 、 题量 、 度均 保持 相 对 稳定 . 难 向量 与 导数圆1 + 一 南 ) 椭 : 如
( > 6 ) 离 心率 为 , n >。 的 z轴 被 曲线 c : =z 一6 z 截得 的线 段长 等 于 C 的长半轴 长. ( )求 C , 2的方程 ; 1 。C ( )设 C 2 。与 y轴 的交 点为 M , 坐标 原点 0的直 过 线 z与 C。相 交 于 点 A, B, 直线 MA, MB分 别 与 C 相 交 于 点 D, . E
示 一0或 — z—m=0过 定点 ( , ) 一0与 圆 一1 O ,
析 ( 由 意 : ~2从 6又 1 题 知 = ) : 詈 ,而 ,
2 一口 解 得 a ,—1故 C , 的方 程分别 为 √ , 一26 , C
等+ 一1 y . , =x一1
( )① 由题 意 知 , 线 l的斜 率 存 在 , 其方 程 2 直 设
k . : 忌 .  ̄- y 一 H1
一 一

示两条 直 线是 解题 的关键.
生 ! ± 兰± ± 一二 ! 垒± 一~ ! = 兰 墨± !
11 只 有 不 断 找 寻 机 会 的 人 才 会 度 时把 握 机 会
故 MA_ M B, M D上 M E l _ 即 .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立体几何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立体几何

所 以 V 一 c 一÷ ×2 ×2 3 √ . 0B AD ×6 √ —8 3 答案 8 3 √ .

一o 即 , , , / 所以 P . g A一

彭毒纛 言 轰 嚣薏
的基础 上进 行“ 想像” 画 图” 因为本 题 没 有 给 出 图 和“ . 形 , 就要 求考 生通 过 空 间想像 将 文 字语 言 、 学 语 这 数 言转化 为草 图和 直 观 图, 穿插 逻 辑 推 理和 计 算 , 并 从
— — —

对平 面垂 直 的性 质 和判 定 不 清楚 时 , 容



( ,3, ) AC ( ,√ O . 1√ 一2 , 一 O 2 3, ) 设 P 与 AC 所 成 的 角 为 , B 则

例 3 ( 国 课 标 卷 ・ 1 ) 知 矩 形 AB D 的 全 理 5已 C 顶 点 都 在 半 径 为 4的 球 0 的 球 面 上 , AB一 6 B 且 , C=
BA D = 6 . O。
( )如 图 5 在 平 面 ABC 内作 AE/ BD, 2 , D / BE/ / AC交 于点 E, 接 P . 为 P 连 E 因 A上平 面 AB D, 以 C 所
B _P E 上 A. I
( ) 证 : D上 平 面 P 1求 B AC;
() P 2 若 A=AB, P 求 B与 AC所 成角 的余 弦值 ;

如 果 平 面 a 平 面 口 那 么 平 面 a内 所 有 直 线 上 , 如 果 平 面 a 平 面 , 交 线 为 z则 在 平 面 a 上 设 ,
AC B 上 D.又 因 为 P A上 平 面 AB D, 以 P C 所 A上 BD.

立体几何专题全国卷试题分析

立体几何专题全国卷试题分析

线面角
A
D
a b
C
B
(2016年全国卷 理11)平面 过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顶点A, / /平面CB1D1, 平面ABCD=m, 平面ABB1A1 =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
A. 3 2
B. 2 2
C. 3
D. 1
3
3
(2017年全国卷 理10)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ABC 120, AB 2, BC CC1 1,则异A 面 1B 与 直 B1 C 所 线成角的余 () 弦值为
子题 15全国卷二 理6
母题 必修2 P28 A组习题3
15全国卷二 理 19 必修2 P10 B组 习题1
14全国卷二 理 6 必修2 P14 思考
13全国卷一理 6 必修2 P37 B组 习题2
17全国卷一 理16 必修2 P37 B组 习题4
(2)归纳总结,突出主干
复习中,抓主线,攻重点。转化、化归是统帅立体几 何的重要思想,理清线面位置关系等主干知识的转化思维 脉络:
几何体的体积(数学文化)、表面积(三 视图);线面位置关系(垂直);空间角 的计算 .
几何体体积(三视图);线面位置关系; 空间角的计算 .
几何体的表面积(三视图)、体积;线面 位置关系(平行);空间角的计算 .
卷二 T6,T14(1选1填) T19(1解) 22
几何体的表面积(三视图);线面位置关 系;空间角的计算 .
四、备考复习建议
立体几何的考查以及在命题风格上都是在稳中求 变、求新.
(1)抓源固本,通性通法 立体几何在高考试题中大多数以中低档的形式出现,
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定义、定理, 基本图形)的理解,如: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典型几何体:圆柱、圆锥、球、直(正)三棱柱、直 (正)四棱柱、长(正)方体、正棱锥等的认识,如正立 放置、倒立放置; 对教材中典型习题的二次开发等.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立体几何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立体几何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立体几何
许雪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
【年(卷),期】2011(000)023
【摘要】2011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综观全国各地的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对立体几何内容的考查尊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标准》)、遵循《2011年高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突出了对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许雪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9
【相关文献】
1.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统计与概率
2.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
类评析——导数及其应用3.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推理与证明、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证明选讲4.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数列5.2012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评析——立体几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4-2011年广东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几何选择填空)

2004-2011年广东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几何选择填空)

2004-2011年广东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几何1、(2004)若双曲线222(0)x y k k -=>的焦点到它相应的准线的距离是2,则k = ( )(A)6 (B)8 (C)1 (D)4-解析:依题意可知.23,,2222k c k b k a ===,则,2232232=-=-kkk c a c 解得6=k ,故选A2、 (2004)如右下图,定圆半径为a ,圆心为(,)b c ,则直线0ax by c ++=与直线10x y -+=的交点( )(A)第四象限(B)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一象限解析:由直线0ax by c ++=与直线10x y -+=联立解得交点坐标为⎪⎭⎫ ⎝⎛+-++-b a c a b a c b ,,由图可知0,0,0<+-<++-∴>>>-ba c ab ac b c a b ,所以交点在第三象限。

故选B 。

3、(2005)若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222=+my x 的离心率为21,则=m ( )(A) 3 (B)23 (C) 38 (D) 32 解析:依题意可知21,2,,222==-=-===a c e m b a c m b a ,即2122=-m ,解得23=m ,故选B4、(2006)已知双曲线2239x y -=,则双曲线右支上的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与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 ) A.2 B. 223C. 2D. 4 解析:依题意可知3293,322=+=+==b a c a ,2332===a c e ,故选C. 5、( 2007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一定点A (2,1),若线段OA 的垂直平分线过抛物线22 (0)y px p =>的焦点,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解析:依题意可知,线段OA 的中点坐标是⎪⎭⎫ ⎝⎛21,1,线段OA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是2-=k ,所以该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252+-=x y ,因为抛物线22 (0)y px p =>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 54x =-。

围绕核心 优化运算 提升想象——2011年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试题评析

围绕核心 优化运算 提升想象——2011年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试题评析

() A 2 求 B与平面 S C所成角的大小. B (0 1 全 国数 学 高考理 科 试题 ) 21 年
评析 第( ) 1 小题 的线 面垂 直是 常 规 判 定 ( 经 计算) 和证 明 ; ( ) 题 的实 质 是 寻找 平 面 S C 第 2小 B 的垂 线 . A 由 B上平 面 E S 知 可 以 作 S D, F上平 面
A P 第 ( ) 题 是 证 明平 面 B O . 2小 MC上平 面 A MC, 因 为 平 面 MB C的垂 线 较容 易找 到 ( 图 3中的 E ) 如 F , 所 以只需 证 明 平 面 A MC与 E F平 行 即可 , 即 只 也
解得 m∈ , 即该点不存在. 由此可见 , 用空间坐标系设向量建方程可以简 化立体几何中一些难度较大的运算 , 优化判定和证 明过 程 , 但在 同 时对考 生 的运算 熟 练性 和准 确性 提 出相应的要求. 2 3 注重在立体几何与其他知识方法交汇点处考 .
( 萧山区第二中学 浙江 求
中一 个平 面 的垂线 是基本 方法 .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 , 根据 图形想象 出 直观形象 , 能正确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 关系 ; 能识别三视 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 理解三视图 与直 观 图 的联 系 ; 从 定 义 、 理 、 能 公 定理 出发 , 定 判 并证明点、 直线 、 平面的位置关系; 会用 向量方法证 明直线与平面的有关命题并能求解线面角 、 面面角 和距离 ; 能进 行 较 严 密 的 推 理论 证 和表 述 ; 寻 求 能 合理的途径正确地进行有关计算 , 并能优化运算过
系或适 当确 立 基底 , 运用 向量 工具 加 以解 决 .
向量的双重性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 向量的坐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类型一:直建系——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轴或与z轴平行,底面垂直关系直接给出或容易得出(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这类题入手比较容易,第(Ⅰ)小问的证明就可以用向量法,第(Ⅱ)小问往往有未知量,如平行坐标轴的某边长未知,或线上动点等问题,以增加难度。

该类问题的突破点是通过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对于向上动点问题这主意共线向量的应用。

1.(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Ⅰ)证明:PB∥平面AEC;(Ⅱ)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2.(2015年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Ⅰ)证明:平面AEC⊥平面AFC;(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3.(2015年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4.(2016年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底面面ABCD ,AD ∥BC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I )证明MN 平面PAB ;(II )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5.(2017全国Ⅱ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12AB BC AD ==,o 90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EM DCBAP类型二:证建系(1)——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 轴或与z 轴平行,但底面垂直关系需要证明才可以建系(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证明平面线线垂直定理)。

卷分析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

卷分析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

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04.72004年全国高考数学命题继续坚持“三个有助于”的原则,重点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试卷难度的起点和梯度设置恰当;文理科对应试题难度编排搭配科学合理;适当地降低了运算量;继续保持应用性题目占有一定的比例;继续坚持对新增数学内容的倾斜;较好地处理了考查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关系;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03年有所降低,具有较高的效度、区分度和信度.整张试卷以常规题为主,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既有利于广大考生得到基本分,稳定考生情绪,也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优秀学生.一.试卷的整体评价1.试卷结构不变,注重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考查(1)试卷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保持不变,与《考试说明》的规定一致.全卷共22题,选择题12个,共60分;填空题4个,共16分;解答题6个,共74分,全卷合计150分.(2)考查的内容面广,题目不偏不怪,回归基础,注重课本.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侧重于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内容和方法的考查.从试卷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来看,命题坚持以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为考查的重点,以测试考生基本数学素质为目的.如有关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平面向量、导数、数列、概率等内容在卷面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等内容均蕴含在各试题中,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不回避主流知识和方法的考查.2.保持新增课程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引导课改方向新增数学内容:导数、概率统计、平面向量等在试卷中约40分,占整个卷面分数的26.7%,远远高出其在教学大纲中的课时分配所占比例.同时在设计试题时,保持对新增数学知识和方法考查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用向量的方法表示长度和共线问题等.让学生体会新增内容在解决传统数学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从而体现“高考支持课程改革”的命题思路.3.文理科试题难度设计合理,增加了相同题的分量注意到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从不同层面上对文理科学生进行考查.在相同题占有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在姊妹题和不同题上适当地拉开差距.如文理第(2)题都是对数的运算问题,但文科给出的是具体的数字条件,而理科相应的条件换成了字母;再如文科第(1)题和理科的第(6)题都是考查集合的运算,但是文科是以具体的数字给出的集合,理科就是以抽象集合为背景,两者的难度不言自明;又如文理(11)姊妹题分别需要讨论2种和5种情况.再如文科(20)题是单纯的古典概型的应用题,对应理科的姊妹题(18)题是有关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应用题.无论是所需要分析的问题背景,还是求解问题的计算量,文理科姊妹题差距都很大,文科试题难度明显低于理科.由此可以看出文科相对于理科姊妹题更加具体直观简单.这样处理符合目前国家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和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习的实际状况.4.保持应用题占有适当的比例,强调数学应用今年高考题文理科各出现一小一大2个应用题,合计17分,约占总分的11.3%.应用题的数量和分值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应该说这和当前中学应用题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可通过设置应用题来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创设新的问题情景使考生在新的情景中实现知识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能体现考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力.但是在高考试卷中应用题的数量、难度和分值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今年试卷中理(11)和文(11)各是一个概率应用问题.理(18)和文(20)分别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热线电话占线和学生通过测验的问题.这些应用题涉及到的实际问题,背景公平,学生熟悉,难度适中.通过这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应用问题,可以让学生去关心周围的社会和生活的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可以更好的实现“三个有助于”,实现“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会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5.降低了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侧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本次数学试卷的数值计算量明显地得到控制.如在文理科客观试题中,计算量普遍降低,特别降低了数值计算的要求,重点考查代数式化简和变形的能力以及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如:包括文理(13)题解不等式等计算题侧重于计算方法,只需进行简单的代数式运算就可以完成.这种变化符合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进入课堂,计算机和计算器作为教学和学习工具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趋势.定义法是把表示距离的线段或二面角的平面角放到某个三角形中求解, 但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一些线面关系的证明.等积法是历年来高考立体几何试题考查的一个重点.向量法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大量的几何论证,把逻辑推理的问题转化为代数计算问题.二.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在目前的形势下,离开高考谈教学那是一句空话.高考改革是中学数学改革的龙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推行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研究分析高考试卷、命题思路就是为了更好的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和深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针对高考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反思.(1)“双基”该不该抓?今年的高考试卷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前几年“轰轰烈烈”的高考改革尝试后,高考命题逐渐趋于理性化,探索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突出了数学的基础性和通用性.许多不重视“双基”的考生,今年很难取得高分.怎样有效的落实“双基”?一般地,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时间加方法.我们提倡通过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减少教学和学习时间的目的,而不是相反,通过题海战术来掩盖方法上的不足.因此我们还要深入地研究“新课标”,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倡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落实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形成基本技能.(2)“新课标”与“新教材”对高考的影响.“高考要支持课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怎样支持?教师怎样应对?从2004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到新增数学内容的大量应用.如平面向量、空间向量、概率统计、导数、随机变量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新课标”引入了“新内容”其意义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新的思维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今年我省还将在全国率先使用“新课标”下的试验教材,对于新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也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过程.我们要研究“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争取走在教改试验的前列.(3)通过应用题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往高考总是围绕知识点来设计题目,我们中学教学也过分的强调解题技巧.而现在高考改革的重点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考查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往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如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环境问题、新科技、新材料、生活常识等问题切入.今年是由一个接听电话(理)和学生参加测验(文)的日常小事编制的应用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身边周围发生的事情,要试着用数学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4)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研究数学问题,不仅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正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许多题目学生做不出来,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看不懂题,特别是对于应用题和立体几何题.前者涉及到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换,后者涉及到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换.学生不能很快的理解题意,提取有用的信息,也就不能进行数学语言之间的准确、流畅的转换.因此,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是阅读、理解和表述数学问题的基础.只有具备熟练的表述能力,才能有效的进行数学交流.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包括作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5)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迁移的能力.虽然今年理科高考试题难度偏低,但是,多年来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在这方面已得到充分的印证,仍需要充分的重视.如“多题把关”以及“入口宽,方法多,过程长,出口难”的各种解答题,给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留下了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数学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复习阶段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如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数学能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今年考生普遍感觉题目不难,但是每一个题都做对、做好,步骤完整不丢分却不容易.因此,我们在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不能让学生闭门“读死书”、“死读书”,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要努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分类解析

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分类解析

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分类解析(全国)(6)已知直二面角l α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B β∈,BD l ⊥,D 为垂足.若2,1AB ACBD ===,则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 【解析】如图,过D 作DE BC ⊥,垂足为E ,因为l αβ--面角, AC l ⊥,∴AC ⊥平面β,∴ACDE ⊥,BC DE ⊥,AC BC C =I ,∴DE ⊥平面ABC ,故DE 的长为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在RtBCD ∆中,由等面积法得3BD CD DE BC ⨯===(11)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 ,过圆心M 且与α成0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 .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 的面积为4π,则圆N 的面积为(A)7π (B)9π (C)11π (D)13π【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二面角的概念与球的性质. 【解析】如图所示,由圆M 的面积为4π知球心O 到圆M 的距离OM =,在Rt OMN∆中,30OMN ︒∠=, ∴12ONOM ==故圆N 的半径r ∴圆N的面积为213S r ππ==.(16)己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1BB 、1CC 上,且112,2B E EB CF FC ==,则面AEF 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 . 【答案】3【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中二面角的求法.【解析】延长FE 交CB 的延长线于G ,连结AG ,则AG 为面AEF 与面ABC 的交线,由112,2B E EB CF FC ==得2CF BE =,∴B 为GC 中点.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G AC ==又2GC =,∴222AC AG GC +=∴90CAG ︒∠=Q FC ⊥平面ABC ,∴FA AG ⊥∴CAF ∠是面AEF 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ACFV 中,2tan CF CAF AC ∠===,故面AEF 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3. (19)(本小题满分l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 //AB CD ,BC CD ⊥,侧面SAB 为等边三角形,2,1AB BC CD SD ====.(Ⅰ)证明:SD ⊥平面SAB ;(Ⅱ)求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大小.【命题意图】以四棱锥为载体考查线面垂直证明和线面角的计算,注重与平面几何的综合.解法一:(Ⅰ)取AB 中点E ,连结DE ,则四边形BCDE 为矩形,2DE CB ==,连结SE ,则SE AB ⊥,SE =又1SD =,故222ED SE SD =+,所以DSE ∠为直角. ………………3分由AB DE ⊥,AB SE ⊥,DE SE E =I ,得AB ⊥平面SDE ,所以AB SD ⊥.SD 与两条相交直线AB 、SE 都垂直.所以SD ⊥平面SAB . ………………6分 另解:由已知易求得1,2SD AD SA ==,于是222SA SD AD +=.可知SD SA ⊥,同理可得SD SB ⊥,又SA SB S =I .所以SD ⊥平面SAB . ………………6分 (Ⅱ)由AB ⊥平面SDE 知,平面ABCD ⊥平面SDE .作SF DE ⊥,垂足为F ,则SF ⊥平面ABCD,2SD SE SF DE ⨯==. 作FG BC ⊥,垂足为G ,则1FG DC ==. 连结SG .则SG BC ⊥.又,BC FG SG FG G ⊥=I ,故BC ⊥平面SFG ,平面SBC ⊥平面SFG .……9分 作FH SG ⊥,H 为垂足,则FH ⊥平面SBC .SF FG FH SG ⨯==,即F 到平面SBC .由于//ED BC ,所以//ED 平面SBC ,E 到平面SBC 的距离d 也为7.设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d EB α==,α=……12分解法二:以C 为原点,射线CD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 设(1,0,0)D ,则(2,2,0)A 、(0,2,0)B . 又设(,,)S x y z ,则0,0,0x y z >>>.(Ⅰ)(2,2,),(,2,),(1,,)AS x y z BS x y z DS x y z =--=-=-u u r u u r u u u r, 由||||AS BS =u u r u u r 得=故1x =.由||1DS =u u u r得221y z +=,又由||2BS =u u r得222(2)4x y z +-+=,即22410y z y +-+=,故1,22y z ==. ………………3分于是1331(1,(1,(1,(0,2222S AS BS DS =--=-=uu r uu r uu u r ,0,0DS AS DS BS ⋅=⋅=u u u r u u r u u u r u u r.故,DS AS DS BS ⊥⊥,又AS BS S =I ,所以SD ⊥平面SAB . ………………6分(Ⅱ)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a m n p =r,则,,0,0a BS a CB a BS a CB ⊥⊥⋅=⋅=r u u r r u u r r u u r r u u r.又3(1,(0,2,0)2BS CB =-=uu r uu r,故30,220m n p n ⎧-=⎪⎨⎪=⎩………………9分 取2p =得(a =r ,又(2,0,0),AB =-u u u r21cos ,||||AB a AB a AB a ⋅<>==⋅uu u r ruu u r r uu u r r .故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21arcsin7. ………………12分 【点评】立体几何一直以来都是让广大考生又喜又忧的题目.为之而喜是因为只要能建立直角坐标系,基本上可以处理立体几何绝大多数的问题;为之而忧就是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来讲建系的难度较大,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年的立几问题建系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考生由于建系问题导致立几的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江西卷)(8)已知321,,ααα是三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平面21,αα之间的距离为1d ,平面32,αα之间的距离为2d .直线l 与321,,ααα分别交于321,,P P P .那么”“3221P P P P =是”“21d d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平面321,,ααα平行,由图可以得知:如果平面距离相等,根据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知3221P P P P = 如果3221P P P P =,同样是根据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知21d d =21.(本小题满分14分)(1)如图,对于任一给定的四面体4321A A A A ,找出依 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4321,,,αααα,使 得i i A α∈(i=1,2,3,4),且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 的距离都相等;(2)给定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4321,,,αααα,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为1,若一个正四面体4321A A A A 的四个顶点满足:i i A α∈(i=1,2,3,4),求该正四面体4321A A A A 的体积.解:(1)将直线41A A 三等分,其中另两个分点依次为32,A A '',连接3322,A A A A '',作平行于3322,A A A A ''的平面,分别过3322,A A A A '',即为32,αα。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八)——立体几何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八)——立体几何

2 1 年 的高考 已经 落下帷 幕 ,综 观全 国各地 的数 学试 卷 , 平面所成 的角 、二面角 的计算问题. 0 1 不难 发现对立 体几何 内容 的考 查 ,都严 格遵 循 《 普通 高 中数 学 课程标准 ( 实验) ( 《 学大纲》 》或 教 )和 O 1 1 年高考考试说 明》
的概念 ;会用几何 法和 向量法解决 异面直 线所成 的角 、直线 与
思维.分析 和研 究 2 1 高考 立体几何试题 的命题特 点、热点 0 1年 容的复 习教 学具有很 好的导向性和前瞻性. 关键 词 :立体几何 ;试题特点 ;命题 意 图;复 习建议
题 型和创 新试题 的命题意 图和解 法 ,对做好 新一轮 立体 几何 内 平行 、垂直 的有 关性质 与判定 ;会 用几何 法和 向量 方法证 明有
好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大纲 课程全 国文理卷 、四川文理 卷 、浙 江文理卷 、辽宁文 理卷

分 析 特 点
等 . 有个别试 卷以 “ t 题两 大题 ”的形 式出现 ,分值 为 2 也 -l , 9 分 ,占总分 比为 1 . 45 %,例如 江苏理科卷. 考查难度一般 为中等 ,解答题所处位置基本上 在前 3道题 。
N - 8 01 O7 2 1 —
J u n lo ie e Mah mais E u ain o r a fChn s te t d c t c o
21 0 1年
第 7 8期 —
摘要 :2 1 年 高考数 学已经落下帷幕 ,与 2 1 01 0 0年相 比,各 识别 三视 图所表示 的空 间几何体 ;理解三视 图和直观 图的联系 ,
三视 图 ;球 、柱 、锥 、台 的表 面积和体 积计算 ;空间位 置 离等.解答题 的考法 与往 年类似 ,仍然注重在一个具体 的立体几 关 系的判断与证明 ;空间角 、距离的计 算.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2届高考备考建议--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2届高考备考建议--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2021/6/20
15
(4)上海卷
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的结构特征以及线面角、二面角的求解、 点到面的距离与棱柱中的基本运算.
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的结构特征以及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几何

体2体021积/6/20的求解.
16
2.2007-2010四年高考试题统计
2021/6/20
17
2.2007-2011四年高考试题统计
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三视图的识别.A
2021/6/20
2
(2)新课标全国卷(理6文8)在一个 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 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以及彼此之间的关
系.D
23
本题主要考查球内接四棱锥及其体积求解. 3
本题主要考查球内接圆锥及其体积的计算.
2021/6/20
12
本题涉及到空间组合体的体积求解.
2021/6/20
13
(2)新课标
本题主要考查四棱锥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中线线垂直的证 明以及棱锥高的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四棱锥的结构特征以及线线垂直的证明与二面角 的求解.
文理使用同一个锥体作为载体.
2021/6/20
14
(3)全国卷
本题主要考查四棱锥中的线面垂直证明以及线面角的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侧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三视图及其侧面积的计算.
2021/6/20
6
2.2007——2010四年高考试题统计(客观题部分)
2021/6/20
7
2.2007——2010四年高考试题统计(客观题部分)
2021/6/20
8
3.高考命题研究及命题趋势分析

全国卷立体几何考题分析及复习

全国卷立体几何考题分析及复习

立体几何考题分析及复习第一部分考情分析一.考试大纲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4个公理和等角定理.(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理解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仅对理科)①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②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二.试题命题统计2017 年全国卷和各省市高考的考点2016--2017年全国Ⅲ的考点三.考题分析1.从题型题量上看题型主要为两小一大,分值一般为22分,“小”题主要考察柱、椎、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大”主要考察以我们熟悉的几何体为载体,证明线线、线面平行及垂直,以及线面角、二面角线面角的计算,约占总分值的15%,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时比例基本吻合. 在高考中是学生比较容易得分的一个版块,所以在复习中注意知识和题型的覆盖,尽量减少丢分.2.从难度上看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齐亮相,对几何体进行组、割、补、嵌、折手法多. 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其中小题一般处于选择题靠后的位置,有的偏前一些,如2016全国Ⅱ卷第4题,在填空题中偏难,如2017全国Ⅰ卷16题、全国Ⅲ卷16题,总体讲难度不大,属于中低档题目.大题一般位于解答题第三题的位置,题型比较常规,第一小题重点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证明,第二小题重点考查线面所成角、二面角的计算,要求考生基本概念要清晰,并且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3.从能力上来看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即对空间几何体的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要求“四会”:会画图、会识图、会析图、会用图. 4.从文理差异来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理科立体几何的要求较文科多了空间向量,在选填择题基础部分文理题目一致,但文科的位置较理科稍有提前,在解答题部分,理科第二问主要考二面角和线面角,文科主要考体积的计算. 因此,对于文科生主要是捋清楚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和体积计算,值得注意的是考纲中对文科的空间坐标和空间距离有所要求.(1)小题考点不尽相同,但文科以基础为稳,注意仍有四选小题(2017全国Ⅲ卷·文10)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棱CD 的中点,则( )A.11A E DC ⊥B. 1A E BD ⊥C. 11A E BC ⊥D. 1A E AC ⊥ (2017全国Ⅲ卷·理16)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1 2004——2011 高考立体几何全国卷分类评析 ——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如图, ABCD— =2AB, 1.如图,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AA1=2AB,则 如图 异面直线 A1B 与 A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
1 ( B ) 2 ( C) 3 ( D ) 4 5 5 5 5
AB = 2,PA = 2 , AC = 3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P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且 AF ⊥ PB
Q PB 与平面 ∴ PB ⊥ 平面
PB=2,F 为其斜边中点,BF=1, = , 为其斜边中点, = ,
AEF 内两条相交直线 EF、AF 都垂直 、
AEF
连结 BE 交 AC 于 G,作 GH//BP 交 EF 于 H,则 GH ⊥ 平面 AEF , ,
) , B ( 0, 2, 0) , C ( 0, − 2, 0) , S ( 0, 0,1) , uur uuu r uur uuu r SA = ( 2, 0, −1) , CB = ( 0, 2 2, 0 ) , SA CB = 0 ,
A 2, 0, 0
(
∴ SA⊥BC.
(2)取 AB 中点 )
3 4
B) )
5 4
C) )
7 4
(D) )
3 4
D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5. 4.已知三棱柱 ABC - A1B1C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 在底面 . ABC 内的射影为 △ ABC 的中心, AB1 与底面 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的中心, 则 A. 1 . 3 B. .
2 3
3,
3 ,AB=8, ,
又知 AD=4 得 EO =
AE AD . AB
P D E A F O C B
所以
Rt△AEO∽Rt△BAD. △ ∽ △
EAO=∠ 得∠EAO=∠ABD. 所以∠ 所以∠EAO+∠ADF=90° ∠ ° 所以 因为 AF⊥BD. ⊥
图2
内的身影, 直线 AF 为直线 PA 在平面 ABCD 内的身影,所以 PA⊥BD. ⊥
PC 3 2
6 ,PO= 3
∴tg∠BDO= BO = ∠
OD
3
∴∠BDO= π ∴∠
即侧面 PBC 与侧面 PAC 所成二面角为 π .
3
21.本小题主要考查棱锥的体积、二面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知识 .本小题主要考查棱锥的体积、二面角、 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问题能力.满分 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满分 12 分. :(Ⅰ 解:(Ⅰ)如图 1,取 AD 的中点 E,连结 PE, , , ,
3
3 ,四棱锥
3 × 3 3 = 96.
P—ABCD 的体积 —
解法一: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可 (Ⅱ)解法一:如图 1,以 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通过计算可 , 得 P(0,0,3 ( , , -3,0) , ) 所以 PA = (2
3 ,−3,−3 3 ), BD = (−4 3 ,−8,0).
2 BC, , 求
AC 与平面 AEF
所成的角的大小. 所成的角的大小
19.解法一:( )作 SO ⊥ BC , .解法一:(1) :( 垂足为 O,连结 AO, , , 由侧面 SBC ⊥ 底面 ABCD, , 得 SO ⊥ 底面 ABCD. . 因为 SA=SB,所以 AO=BO. , . 故为△ 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ABC = 45 ,故为△AOB 等腰直角三角形, AO ⊥ BO ,
D
z
P C B
图1
则 PE⊥AD. ⊥
A
E
x
O
y
作 PO⊥平面 ABCD,垂足为 O,连结 OE. ⊥ , , OE⊥AD, 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OE⊥AD,
所以∠ 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以∠PEO 为侧面 PAD 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已知条件可知∠ 由已知条件可知∠PEO=60°,PE=6, ° , 所以 PO=3 VP—ABCD= 1 × 8 × 4
0
由三垂线定理, 由三垂线定理,得 SA ⊥ BC .
(2)由(1)知 SA ) ) SA=
⊥ BC
,依题设 AD‖BC,故 SA
11 .
⊥ AD
,由 AD=BC= 2
2,
3 ,AO= 2 ,得
=
SO=1,SD= ,
1 2
△SAB 的面积 S 1 连 结
S2 =
1 AB 1
SA 2 − ( AB )2 =

理科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四棱锥 P—ABCD 中, 如图, — 底面 ABCD 为矩形, ⊥ 为矩形,PD⊥底面 ABCD,AD=PD,E、 , , 、 F 分别为 CD、PB 的中点 的中点. 、 求证: ⊥ (Ⅰ)求证:EF⊥平面 PAB; ; (Ⅱ) AB= 设
2 BC, , 求
3,
AB⊥BC,AO=CO ⊥
∴BO⊥AC, 侧面 PAC⊥底面 ABC ⊥ ⊥
∴BO⊥侧面 PAC, ∴BD⊥PC ⊥ ⊥ ∴∠BDO 为侧面 PBC 与侧面 PA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 ∵AB=BC=2 ∴BO=CO=
3,
AB⊥BC,AO=CO ⊥ ∴ OD = PO ⋅ OC =
3 ), (2 3 ,- ,0), (2 3 ,5,0), (- 3 , ),A( ,-3, ), ),B( ),D(- , ), (-2
PA⊥ 因为 PA ⋅ BD = −24 + 24 + 0 = 0, 所以 PA⊥BD.
解法二: 如图 2, 解法二: , 连结 AO, , 延长 AO 交 BD 于点 F.能过计算可得 EO=3, 能过计算可得 , AE=2
2. 已知正四棱柱 ABCD − A1B1C1D1 中, AA1 = 2AB , E 为 AA1 重点, 重点,则异面直线 BE 与 CD1 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 (A) )
10 10
(B)
1 5
(C)
3 10 10
(D)
3 5
3.已知三棱柱 ABC − A1B1C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A1 在底面 ABC 上的 已知三棱柱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的中点, 射影为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B 与 CC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C
D
C
2 3
文科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三棱锥 P-ABC 中,侧面 PAC 与底面 ABC 垂 本小题满分 直,PA=PB=PC=3. (1)求证 AB⊥BC ; 求 ⊥ (II)如果 AB=BC=2 如果
3 ,求侧面
P
PBC 与侧面
A B
C
PA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GAH 为
A)
A. .
3 6
B. .
3 4
C. .
2 2
D. .
3 2
3.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BB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2 3
D
(B )
3 3
(C ) 2
3
(D )
6 3
4.已知三棱锥 S − ABC 中,底面 ABC 为边长等于 2 的等边三角形,SA 已知三棱锥 的等边三角形, 垂直于底面 ABC,SA=3,那么直线 AB 与平面 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 , 为 A
3 4
(B)
5 4
(C)
7 4
(D)
3 4
4.直三棱柱 ABC − A1 B1C1 中,若 ∠BAC = 90° , AB = AC = AA1 ,则异面直线 BA1 与 直三棱柱
AC1 所成的角等于
(A)30° °
(B)45°(C)60° (D)90° ° ° °
5.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E 是 C1D1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E 与 已知: 的中点, 已知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2.
D , 得 △ DAB
1 AB AD sin 135o = 2 . 2
的 面 积
设 D 到 平 面 SAB 的 距 离 为 h , 由 VD-SAB=VS-ABD ,得 1 h S1 = 1 SO S2 , 得
3 3
解得
h= 2.
h 2 22 = = . SD 11 11
22 11
设 SD 与平面 SAB 所乘得夹角为 α ,则 sin α = 所以, 所成得角为 所以,直线 SD 与平面 SAB 所成得角为 arcsin
Q F 为 PB 中点
∴ EF ⊥ PB
由三垂线定理得 PA ⊥ AB
∴ 在 Rt∆PAB 中 PF
= AF ,又 PE
= BE = EA
∴ ∆EFP ≅ ∆EFA ∴ EF ⊥ FA
Q PB、FA 、
为平面 PAB 内的相交直线
∴ EF ⊥ 平面 PAB
(II)解:不妨设 BC=1,则 AD=PD=1 ) = , = =
(
)
平面
SAB 所成的角记为 β , α 与 β 互 则 余.
D
(
uuu r 2, −2 2, 0 , DS − 2, 2 2,1
)
(
),
,
22 11
uuur OG cos α = uuur OG
uuu r DS 22 , sin β = 22 uuu = r 11 11 DS
所以, 所成的 所以,直线 SD 与平面 SAB 所成的角为 arcsin
2 2 E, E , , 0 .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