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语录课文讲解

合集下载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孔孟语录三则》孔孟名言警句北师大版课件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孔孟语录三则》孔孟名言警句北师大版课件

《论语》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孔孟语录课文讲解

孔孟语录课文讲解

畅言教育
谢谢观看!
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
称“孔孟”。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畅言教育 关于语录及语录体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五单元 · 比较探究
孔孟语录三则
本课时编写:黟县碧阳初级中学 舒晓燕
畅言教育 课文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无限宽广的世界 ,另一个是向内看,看无比深刻的内心。如何能让自己的内
心有所坚守有所依托,让我们走进《孔孟语录三则》,或许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
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 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创
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
“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重 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部编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孔孟语录三则》公开课精品课件

部编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孔孟语录三则》公开课精品课件

名:名轲[kē],字子舆[yú]。 时:约前372——前289. 地:邹人(山东邹城)
评: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之一。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作:著有《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 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发展了《论语》的语 录体。 四书: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 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 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 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 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圣经》:“用诡 诈之舌求财的,就 是自己取死;所得 之财,乃是吹来吹 去的浮云。”
不相违背。
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飞速,我们的物质水平提 高很快,而与之而来的是,功力和物质,使我们 的品性,节操丧失殆尽,我们从古人的生活可以 看出,人们虽贫穷,但是乐在其中,而如今我们 大多人虽然拥有很多很多,但是却不能够那样洒 脱,快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修身养性的习惯, 和安于简陋的心态。造成许许多多的抱怨和纷乱, 我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重拾祖先那份平淡真诚~。 如果能够做到“安贫乐道”更会得到心灵的宁静 和幸福。
•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 •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 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 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 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 ,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孟语录三则》课件

《孔孟语录三则》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掌握作者知识,疏通文意。


感知课文内容,领会观点。
叁、添加标题
提升思想境界,学以致用。

孔子:名 丘 ,字仲尼。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家
子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论的书。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 ,政治思想 的核心是“仁 ”。

孟子:名 轲 ,字子舆。战国著

名的思想家、 政治 家,儒家代表人 物,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成为孔孟
“ 孟子”。《 》一书是记录孟
论的书子。思政想治、主言张是“ 民贵君轻 ”。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 《论语》
《中庸》 《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词类活用 饭:名字作动词 吃
一词多意
连词 表修饰 而
连词 表转折
古今异义 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1. 孔子语录: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

2. 孟子语录: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翻译:人从出生起,本性都是善良的。

3. 孔子语录: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享受的人。

4. 孟子语录: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喜欢学习,不以请教低于自己为耻。

5. 孔子语录: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岂不快乐?

6. 孟子语录:

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7. 孔子语录: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快乐?

这些语录都是孔子和孟子的经典名言,它们体现了他们对待人事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些语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对现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启示作用。

孔子的语录强调了做人要遵循道德准则,关心他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并提倡持续的学习和进步。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快乐,认为朋友的到来是一种快乐。

孟子的语录则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怀。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发展出更高尚的品德。他提倡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主张虚心向他人请教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这些语录不仅对古代的学子和士人们有启示和鼓舞,也对现代人们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经典名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善良和勤奋的人。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一课 孔孟语录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一课 孔孟语录

3.孔子的主要思想
• “仁”——“仁者爱人”——遵循“忠 恕”之道——“为政以德”
• 案例:“马棚失火”、 “苛政猛于虎 ”
• (2)“礼”——“克己复礼”——恢 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礼”治 的同时改良政治
讲一讲
“苛政猛于虎” 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 了能够反映儒家的 什么思想?
4.孟子
孟子,山东邹城 人。名轲,字子舆,又 字子车、子居。中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著有《孟子 》一书,属语录体散 文集。后人尊称其为 亚圣。
性善说
课文学习
一、儒家
1.创始人:孔子 2.代表人物:孟子
孔子 《论语》(20篇)
孟子
《孟子》 (7篇)
2.儒家思想

核心:仁

孔子 形式:礼


仁 仁 政
孟子 性 善 论
ຫໍສະໝຸດ Baidu
信 恕
民本思想



至 圣 先 师 孔 子 像
孔子(前551—前479)
各地孔庙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核心
内容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崛起 思想文化上 学在民间
三、“百家争鸣” 主要流派和 代表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孔孟语录大学语文教案

孔孟语录大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

- 理解孔孟语录中的核心观点,如仁、义、礼、智等。

- 掌握孔孟语录的背景和时代意义。

2.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孔孟语录中的核心观点。

2. 分析孔孟语录的背景和时代意义。

3. 掌握孔孟语录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孔孟语录中的深奥哲理。

2. 分析孔孟语录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

2. 提出问题:孔孟语录中有哪些核心观点?这些观点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二)课文学习

1. 阅读课文: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孔孟语录的基本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讨论分析:

-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有何异同?

- 孔子的“礼”和孟子的“礼”有何异同?

- 孔子的“义”和孟子的“义”有何异同?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总结归纳: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孔孟语录中的核心观点。

- 强调孔孟语录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三)巩固练习

1. 选取孔孟语录中的一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翻译和解读。

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孔孟语录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孔孟语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孔孟思想。

大学语文孔孟语录ppt课件

大学语文孔孟语录ppt课件
.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翻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最宝贵的就在这 里。但不论大小事,都按和谐的方法去做, 有时候就行不通。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 以礼来节制和谐是不行的。
.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 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 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 【翻译】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 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 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 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 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 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 ,如此罢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以德行(道德教化)来 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 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 旋转运行。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 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排比句)。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孔孟课文精讲

孔孟课文精讲

孔孟课文精讲

一、章节划分

黄仁宇的《孔孟》一文主要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人格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比较。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可以将该文章划分为以下几个段落:

第一段:引言

在引言部分,黄仁宇提出了自己对孔子和孟子的兴趣,并简要介绍了两位思想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他强调了孔孟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段:孔子的人格与思想

在这一部分,黄仁宇详细描述了孔子的人格特点,包括他的敦厚、善良、谦虚以及善于向别人请教等品质。同时,他也介绍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如“仁爱”、“礼制”等,并阐述了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三段:孟子的人格与思想

在这一部分,黄仁宇转向了孟子的讨论。他首先描述了孟子的人格特点,如激进、愤世嫉俗等,并强调了孟子与孔子在人格上的差异。接着,他介绍了孟子的主要思想,如“性善论”、“民本思想”等,并分析了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第四段:孔孟思想的比较与联系

在这一部分,黄仁宇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联系。他指出了两者在思想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探讨了这些差异和相似之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他也强调了孔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段:结论

在结论部分,黄仁宇总结了自己对孔子和孟子的理解和认识,并强调了他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孔孟的思想和人格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以上是对黄仁宇《孔孟》一文的段落划分和简要概述。通过这一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孔子和孟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

学习,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活动。在《孔孟论学习》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大师孔子和孟子对于学习的理念和

观点。通过学习他们的思想,我们可以汲取教益,不仅在学业上受益,也能在人生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悟。

一、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人类的使命

是在有限的一生中追求道德的完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要达

成这一目的,学习就成为无可避免的途径。孟子也赞同孔子的观点,

并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他认为学习不仅要有理论的积累,还

应该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孟两位大师都提倡以"敏而好学"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他们认为,

学习并不仅仅是去记忆知识,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孔

子主张以"孝悌忠信"为基石,通过"诵读、问难、参须、辩论"等方式进

行学习。而孟子则注重实践,他认为学习要结合实际,真正体验其中

的道理。

三、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和孟子对于学习的态度都非常认真和虚怀若谷。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过程,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有关学习的自我修养的观点,认为学习应该与道德相辅相成。

四、关于学习的心理

孔子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强调了学习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他还强调了在学习中要保持谦逊、虚怀若谷的心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而孟子也对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勤奋学习、志存高远的态度。

总结起来,《孔孟论学习》课文中的内容,主要围绕学习的目的、方法、态度和心理展开。通过学习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真谛。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这些古代智慧,不断进取,追求自我完善的道路。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希望每个人都能以一个积极端正的态度去学习,不断进步,追求更好的自己。

【孔孟语录十二则】 孔孟语录十二则翻译

【孔孟语录十二则】 孔孟语录十二则翻译

【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孟语录十二则翻译

一、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学说核心是”仁”和”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简介,六艺城二、《论语》:《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记载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1)《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其根本之点乃是尊卑、贵贱、长幼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强调“礼”,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巛颜渊》)的作用。所谓“仁”,他对于“仁”字有很多解释,其基本的意思是“爱人”,他说:“仁者,人也。”因此,他主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他的“仁”,包含了一种要求把人当作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由此出发,他要求对当时奴隶制的政治作些改良,从这方面看,孔子的关于“仁”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明的。当他把“仁”的思想具体化到君臣、人伦关系上去的时候,则又有了很大局限性。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是行不通的,腐朽透顶的奴隶制,当时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当时历史要前进,就要摧毁奴隶制;可是孔子却不认识这一点,因此他周游列国,而到处碰壁。虽然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积极态度是颇为感人的,但他在政治遭遇上确是一个失败者。他一生除了仅在鲁国作了几个月的司寇以外,只是以讲学授徒毕其一生。(2)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1、译孔子语录2、评析孔子说:富与贵都是人们所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途径而达到目的,是不能接受的。贫与贱都是人们所嫌弃的,不用正当的途径得到富贵,是不能脱离贫贱的。君子抛弃了仁,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匆忙之时与仁同在,流离颠沛之时也必定与仁同在。(评析)过去许多孔子的研究论述中,普通认为孔子只推行仁、义,而反对“利、欲”。然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孔子认为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不舍去贫贱。取得富贵的手段正当与否,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则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凭本事通过个人劳动所得就是来路正当,所以孔子说替人执鞭的事他也干。以拍马钻营甚至坑蒙拐骗而取得富贵则是“不以其道得之”。所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必定有我的老师在那里面,选择他们的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作为借鉴)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这样描述过自己:“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由于爱好古代文化,靠了勤奋和敏捷求得知识的。”他的学生子贡也说孔子并没有一定的老师,而是随处学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孔子主动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他曾以郯子、苌宏、师襄、老子等为师,真正做到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唐·韩愈《师说》)。老子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而学习,对照别人的短处和缺点进行自查,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短处和缺点,有则改之,无则警惕。孔子正因为具有这样的胸襟,所以,他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说:一年里数九寒天最冷,这才知道松柏最后只受些凋落。孔子这句话是借松柏之性比喻君子品德,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越能显出君子的品德高尚。松柏永远不改变其坚贞,始终生气勃勃。有志之士在贫困的处境里,充分显示出他的坚定性,决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唐代诗人孟郊《答郭郎中》诗曰:“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松柏何须羡桃李,请君点检岁寒枝。”桃李以姣艳的颜色取悦于人,而松柏毫

孔孟语录翻译(范文)

孔孟语录翻译(范文)

孔孟语录翻译

孔‎孟语录翻译

孔孟‎语录翻译孔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至‎迷惑,五十岁懂得‎自然的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过规矩。”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孔子:“问什么称‎孔文子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不要感到奇怪。即‎使有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是与另一人一起学‎习,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面‎的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就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不过取‎信它两三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对手,凭极仁道‎的人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孟语录带翻译,希望你喜欢。

孔孟语录带翻译精选:

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近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经常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4)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孔子说:“他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6)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8)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10)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就象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横木相接的部分,牛车、马车怎么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课文讲解

〖主干知识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罔()殆()悱()隅()诲()杵()

奕()鸿鹄()()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

说: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

知:

⑶君子深造之以道。

造:

以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⑶为是其智弗若与?

4、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丘,是______时期鲁国人,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

5、读完本文,你知道了哪些有益的学习方法?

〖点击思维

1、注意“殆”不要读成“tái”,“杵”不要读作“wǔ”,“鹄”不要读成“gào”。

2、文言词的解释也要结合具体语境,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说”“知”此处是文言通假现象。

3、翻译文言句子要做到准确、通顺,不遗漏重点词语。⑴句要注意“故”“以为”的意思;⑶句要注意“弗若”的译法。

4、你知道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5、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关键语句课文提炼主要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第一、二、三、八则经常复习

学习方法思考重要

学思结合

第四、五、六则谦虚诚实

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好之乐之

第七则抓住教导时机

第九则读《诗》《书》的意义

第十、十一、十二则遵循正确的方法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孔孟语录三则课件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孔孟语录三则课件

【评析】
这里的“志”是“志气”。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
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 万不能支撑过去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坚时 期,面对质疑、退缩、观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 有一点“志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否则如何担当得
起历史的重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
的座右铭。
【评析】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
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 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
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
正义的座右铭。
孔孟语录三则 饭疏食饮水
匹夫不可夺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坚定的志向
《论语》和《孟子》作为儒家经典,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孔
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
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 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摘 录 二
1.三军:军队的统称。 2.夺:使之改变。 3.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译 文
改 但 军 变 男 队 ︒ 子 的 汉 将 的 领 志 可 气 以 却 被 不 改 可 变 ︐
如浮云。 (《论语·述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孔孟(黄仁宇)原文与赏析

孔孟(黄仁宇)原文与赏析

孔孟(黄仁宇)原文与赏析

孔孟(黄仁宇)原文与赏析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五单元 · 比较探究
孔孟语录三则
本课时编写:黟县碧阳初级中学 舒晓燕
畅言教育 课文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无限宽广的世界 ,另一个是向内看,看无比深刻的内心。如何能让自己的内
心有所坚守有所依托,让我们走进《孔孟语录三则》,或许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二则 (一)自由读课文。运用第一则所学的方法,翻译课文
1.注释法:三军、匹夫、夺。
2.不译法:也。 3.组词法:可、帅。
(二)点拨字词
“匹夫”,由“三军”的借代用法,引出“匹夫”,拓展记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中的“匹夫”,由此得知是“每个人”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
这里有打开心门的钥匙。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孔孟语录三则》
畅言教育 学习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领悟孔孟儒家思想的内涵。
畅言教育 关于孔子和孟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二)点拨字词,翻译课文
1.曲肱、枕、之——试模仿这个动作,加深理解,明确“枕” 的词性,并且知道“之”的指代内容。 2.水——直译法:冷水,古代的热水用“汤”表示。 3.义——辨析法:(1)意思:意义,含义;(2)公正的道理,
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3)旧时拜认的亲属关系:义父、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语录及语录体:圣贤在和学生平时
的相处中,言和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
辉,学生们记录下来奉为经典,这就 是语录;由于只是只言片语的随堂笔 记,就不重文采,不讲结构,每篇都 是独立的,被称为语录体。《论语》 是典型代表。
畅言教育 诵读:读顺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
称“孔孟”。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畅言教育 关于语录及语录体
畅言教育
谢谢观看!
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
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 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创
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
“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重 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
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让我们本 着诚实谦虚、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采用温故知 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去读《论语》的其它篇 章,你一定会找更多的智慧,让它植根于我们的 心田,伴我们成长。
畅言教育 布置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背诵全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翻译。
2.广泛搜集孔子资料,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我眼中的孔子(或 孟子)》 3.课下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权所有
“志”辨析:1.记、记住;2.记述;3.心意。 (三)结合实际,谈谈你有哪些不可丧失的“志”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三则
(一)自由读,说出你读懂的内容 (二)辨析“丈夫”的意思:成年男子;男孩子;妻称夫为丈夫;有所作为的人。
(三)翻译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台词,并和同桌合作演读课文。 示例:1.给你足够多的钱财,足够高的官位,你经得住诱惑吗? 大丈夫的回答:富贵不能淫 (四)辩证理解 比较“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威武不能屈”是否矛盾?
畅言教育
wk.baidu.co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比较拓展
1、说一说:本课《论语》中“大丈夫”思想
2、找一找:本单元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人物身
上的“大丈夫”精神 3、讲一讲:你知道的历史上的“大丈夫”故事
畅言教育 课文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和孟子,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
子;(4)情意:义气,信义;(5)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联 系语境,选择正确的选项。在此基础上,翻译课文。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三)探究思想内涵 结合第一则和连接材料,思考:孔子把什么看的“轻”又把什么看得“重”? 链接材料:《论语》中的孔子之志: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老年人得到安乐,让朋友得到信任,让 年轻人得到关怀。”) 由此延伸到儒家思想的内涵,只要能实现社会理想,物质的贫困也会快 乐和满足;反之,不道义的富和贵不仅让他轻视还让他蔑视。21cnjy.com
1.自由读课文,跟着自己的感觉,尽量读 得顺畅。(注意字音和停顿) 2.个别读课文,检测字音和停顿。
畅言教育 研读:读明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一则 (一)找出读懂的字、词、句,并说出读懂的方法 1.注释法:疏食、曲肱。 2.组词法:富、贵、乐。
3.猜想法:义。
4.不译法:矣。 5.活用法:饭、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