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模板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研究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的尺度。
2.认识扩散现象,理解其背后的道理。
3.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①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接触时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这表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知识点三: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巩固诊断1.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
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的现象表明分子不断运动。
3.XXX同学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自查记录今日之事,日积月累成大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2节内能一、研究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区分。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知识点一:内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势能和化学能等。
检测及课堂展示分子具有分子能是因为热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导学案
二力平衡:导学案本节知识点: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2.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学点一: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二力平衡。
学点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是李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发现,甲图中小车向右运动;乙图中小车向右运动;丙图中把小车扭转一角度,松手后,小车将向原位置方向转动;丁图小车静止不动.请你分析:(1)甲图小车不平衡的原因:(2)乙图小车不平衡的原因:(3)丙图小车不平衡的原因:(4)由丁图得出的结论是: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
学点三:非平衡力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几个力称为非平衡力。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两个力也称为非平衡力。
学点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预习题: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当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____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方向____,且作用在____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简单地说成同体、等值、反向、共线.3.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对桌面压力为F,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 N.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____.4.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力的大小.根据____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____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5.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 200N.当起重机以2 m/s的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N:当起重机以5 m/s的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工件对钢绳的拉力为 N,拉力的方向为____;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工件受到的拉力为____N.6.小丽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 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___N.7.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若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 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N.8.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9.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降落伞的质量为5 kg.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 N/kg)A.650 NB.65 NC.700 ND.70 N10.某人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A.人推车的力与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D.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11.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所受的重力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所受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
初三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6.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称出__________的质量m1,再称出_______的质量m2,则被称液体的质量m=________.
7.用一架天平、一个空瓶测一杯盐水的质量,有如下操作的实验步骤:
A位置B质量C温度D体积
4.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横梁平衡时,右盘中有砝码10g的一个,20g、2g的各两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
A 32.52g B 54.52g C 54.56g D 32.54g
课后巩固
1、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 )
A小B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6、用天平称液体质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称出______的质量m1,再称出______的质量m2,则被称液体的质量m=_______.
7、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其中步骤_____是错误的,请先找出改正,然后填出合理的步骤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课前预习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和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
2.0.45t=________kg=_______g; 20mg=______g=______kg
3.物体的质量只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 (包含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全册 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 教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教案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
但是,光的折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2)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折射原理;(3)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折射定律的内容;(2)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难点:(1)折射定律的应用;(2)折射率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水杯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与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2)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练习与拓展(1)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班级:姓名: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我们要知道物质的构成,并了解分子的尺度。
2、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并理解扩散现象说明的道理。
3、我们要知道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我们要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检测及课堂展示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课本第2页)①一切物质都是由或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m。
注意分子很小,单凭肉眼无法看到,要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课本第3页至第4页)①扩散现象:互相接触的不同的物质的彼此自发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③物理学中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跟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在。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
该现象表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有关。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得越。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课本第4页至第5页)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下列的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
三、巩固诊断1、下列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这一现象表明。
3、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他将100ml水跟100ml的酒精混合后,结果发现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
4、固体和液体均不容易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四、自查(今日之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日清情况记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班级:姓名:第2节内能一、学习目标1、我们要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经典导学案
初中物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经典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
2.知道保险丝的作用。
3.有初步的安全用电常识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学习重点】:分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预习生成】1.当电路中时,根据公式的变形公式,可知道会引起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甚至引起火灾。
2.保险丝的作用是,当时,,起到保护作用。
保险丝的制作材料是。
保险丝被熔断后,不能更换,当然更不能用、。
3.新建楼房的供电线路已经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带有保险装置的代替,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起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新知探究】1.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可以得到I=,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一定的,为,所以用电功率P越大,电路中的电流I就越大。
(2)家庭电路的用电功率过大,一种可能是添置了新的,当家里新增大功率用电器时,要注意不要让总电流超过家里供电线路和电能表所允许的最大值。
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总功率与各个用电器功率之间的关系满足:P= ,因此,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过多。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大功率的用电器也在增加,因此,很多老用户就要进行电路设备增容,增容主要是更换、_________________和。
(4)你家里的电能表上标有“220V 10A”字样,家里有800瓦的电饭煲一个,200瓦的电视一台,140瓦的电冰箱一台,200瓦的电脑一台,那么,家里还能不能再安装一个900瓦的电热水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使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①;②。
2.保险丝的作用(1)保险丝的作用是,当时,,起到保护作用。
保险丝的制作材料是,其特点是、。
保险丝被熔断后,不能更换,当然更不能用、。
(2)新建楼房的供电线路已经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带有保险装置的代替,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起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音调、响度各与什么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
2、过程和方法通过预习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
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时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重、难点: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及其各与什么有关。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器材:收音机、发音齿轮、钢尺、乒乓球。
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和。
2、音调是指声音的,越高,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
)3、响度是指声音的;物体越大,响度;听者距发声者越响度越。
4、音色又叫,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音靠。
5、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高于叫超声波;低于叫次声波。
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同,大象靠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声波。
6、常见的乐器一般分为管、弦、打击乐器,管乐是靠发声的;如,弦乐是靠发声的,如;打击乐是靠发声的,如。
二、课前展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C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4、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5、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三、创设情景: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用发音齿轮、钢尺展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用音叉和乒乓球展示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用收音机展示响度和远近的关系。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根据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导学案,以及相应的答案。
这份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和第二章“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探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学习如何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2. 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引发同学们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思考。
2. 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讲解与讨论: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与反馈: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2. 第二章: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个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并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在该例子中的应用。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个力的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两个人相互推挤,他们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沪科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沪科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定义、组成和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性。
教材的章节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识别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和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特性。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布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阻等电路元件。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套装、电路图绘制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定义、组成和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性。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电路图绘制:让学生绘制一个串并联电路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6.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电路的组成和特点电路:电流流动的路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特点:闭合回路、持续电流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________,各用电器________影响。
(3)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________条________,各用电器________影响。
2. 计算题: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分别为R1和R2,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求电路中的电压U。
答案:U = I × (R1 + R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串并联电路的特性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计算题方面还需加强指导和练习。
初中物理贯彻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
初中物理贯彻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
设计人:庄德志
课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本节课三点问题
重点:
难点:
考点:
三.课前自主学习导学
1.知识回顾:
2.引领导入:
四.学习过程课堂导学
(一)自主学习,培养习惯,获取新知。
1.
2.
3.
(二)科学探究,挖掘方法,得到规律。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提高素养。
(四)典型示范,方法引领,训练达标。
1.典型例题示范
2.三维目标达标训练题
(1)知识与技能题
(2)过程与方法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题
(五)强化引导,善于总结,创新能力。
1.本节课学到的重点、难点知识
2.本节课重要的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
3.本节课用到的物理科学方法
4.本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
5.本节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
五.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
1.知识与技能作业题
2.过程与方法作业题
3.开放类作业题。
初中物理【温度计】学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温度计】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温度的概念;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5.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6.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学习重点】:1.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学习难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预习生成】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6.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7.体温计在读数时,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8.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或“不能”)甩。
【新知探究】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做47页插图实验。
引入新课实验说明: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并且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
知识点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3.1--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
知识点2:摄氏温度1.规定2.37℃读作 ; —4.7读作3.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将温度计分给学生,结合图3.1-3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
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巩固练习1】1. 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2. 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Word版,104页)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转化;2.掌握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下的物态变化规律;3.理解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二、导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3.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4.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三、导学步骤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三态具有以下特点:•固体:形状和体积均固定,分子间距离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体:固定体积但可变形,分子间距离较大、中等运动自由度;•气体:形状和体积均不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较高。
2.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的表征,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通过加热固体,温度升高,分子的振动幅度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为液体;•液体:通过加热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汽化为气体;•气体:通过降低温度,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当温度低于气体的凝点时,气体开始凝结为液体。
3. 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征,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增加固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液体:增加液体的压力会使分子更紧密地排列,液体的体积基本不变;•气体:增加气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的体积减小。
4. 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具有以下规律:•速度分布规律:在同一温度下,分子的速度是不同的,存在速度分布;•相互作用力规律: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使得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均动能定理:相同类型的分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自由度:固体分子自由度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四、导学小结本文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和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一、知识导入电话是一种传输声音信号的通信工具,它通过电信号的传输,能够使远距离的人们实现语音交流。
电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之一。
那么,电话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1.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理解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
三、学习重点1.电话的工作原理;2.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
四、学习内容1. 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1)声音的转换:我们说话时的声音会在话筒中被转换成电信号。
当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震动会使话筒内的电磁感应器产生微弱的电流。
2)信号的传输:话筒中的电磁感应器产生的电流会通过电话线传输到接收方。
传输过程中,电磁感应器中的电流会产生变化,形成电信号。
3)信号的转换:接收方的电话机会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通过耳机或扬声器,接收方可以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
2. 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电话主机是电话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话筒:话筒是电话中的输入部分,它可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2)电话线:电话线是电话中的传输通道,它将电信号传输到接收方。
3)耳机/扬声器:耳机和扬声器是电话中的输出部分,它们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供人们听取。
4)按键盘:按键盘可以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3. 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1)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传输是指电话信号以连续的方式传输,它可以保留声音的所有频率和振幅信息。
传统的模拟电话系统就是代表,它使用模拟信号进行语音传输。
2)数字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传输是指电话信号以离散的方式传输,它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再传输到接收方。
数字信号传输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误码率,现代的电话系统多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五、学习延伸1.你知道电话是如何传输长距离信号的吗?请简要说明。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一、实验原理P=UI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电功率的综合计算》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答案】C【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答案】【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