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数学建模-对策与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知识点总结
决策模型知识点总结一、决策模型的基本概念1.1 决策模型的定义决策模型是指对决策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和分析的数学模型或者计算机模型。
它是对决策问题中的决策者、决策的目标、决策的条件以及可能的决策方案进行系统化的表达、分析和比较的工具。
1.2 决策模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决策模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1)决策环境的分类:确定性模型、随机模型和不确定性模型;(2)决策者的分类:单人决策模型和多人博弈模型;(3)决策问题的分类:多目标决策模型和单目标决策模型;(4)模型的形式和用途: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仿真模型等。
1.3 决策模型的特点决策模型具有形式简练、准确性高、计算精密、易于分析和优化等特点,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准确、科学的决策,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
二、决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2.1 决策模型的建立步骤(1)确定决策者、决策目标和影响决策的条件;(2)确定可能的决策方案;(3)建立决策模型,包括决策变量、决策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4)确定求解方法,对决策模型进行求解。
2.2 决策模型的求解方法常见的决策模型求解方法包括:(1)数学规划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2)决策树方法,包括期望值决策树、价值决策树等;(3)决策支持系统方法,包括专家系统、模拟等。
2.3 决策模型的评价方法决策模型的评价方法包括:(1)灵敏度分析,分析模型中参数变动对决策结果的影响;(2)稳健性分析,评价模型对不确定因素的抗风险能力;(3)效果验证,通过实际运用来验证模型的效果。
三、常见的经典决策模型3.1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研究一个包含若干线性约束条件下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值的数学方法。
线性规划模型适用范围广泛,常用于生产计划、资源配置等领域。
3.2 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是在线性规划模型的基础上,限制决策变量为整数的规划模型。
整数规划模型适用于需求具有离散性的问题,如项目选址、设备分配等领域。
决策模型理论与方法
决策模型理论与方法
决策模型理论与方法是指用于帮助人们进行决策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它们帮助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决策问题时,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决策模型理论和方法:
1. 经济学决策模型:利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等因素,构建决策模型,最大化决策的经济效益。
2. 线性规划模型:将决策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寻找最优的线性方程组的解,得出最佳决策方案。
3. 决策树模型:使用树形结构表示决策过程,通过计算每个决策节点的期望效益或期望成本,选择最优的决策路径。
4. 模糊决策模型:考虑到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素,使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逻辑方法,建立模糊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分析与决策。
5. 实验决策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6. 科学决策模型:综合应用多种科学方法,如统计学、操作研究、决策分析等,
建立综合决策模型,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7. 多目标决策模型:考虑多个目标和多个决策因素,通过权衡和优化,确定最佳的综合决策方案。
8. 排序方法:将决策选项进行排序,从而找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这些决策模型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决策。
不同的决策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对策与决策方法建模3混合策略对策模型
§3 混合策略对策模型并不是所有的矩阵对策在纯策略意义下都有解,即有鞍点。
例如:两家电视台各种节目搭配时的甲台节目收视率如下表:表1 甲台节目收视率(%)乙台节目1节目2甲台节目A7040节目B4555用上述方法对此例进行计算,得到表格如下:表2 基于甲台节目收视率的双方对策分析表(%)乙台节目1节目2 a = 45甲台节目A704040节目B455545 b = 557055a≠b由表中可知,a≠b。
如果甲台播放节目A,以期得到70%的收视率,此时乙台一定不会播放相应对策组合(节目A,节目1)中的节目1,而是播放节目2,因为对策组合(节目A,节目2)对乙台来说,可以获得60%的收视率。
但若乙台播放节目2,甲台一定不会播放这个组合要求的节目A,必然改播节目B,因为对策组合(节目B,节目2)甲可以获得55%的收视率。
同理可以推出,若甲台播放节目B,乙台必然改播节目1,但若乙台播放节目1,甲台必然改播节目A,这样看来每对策组合都不能使双方同时满意。
这就是矩阵对策双方不存在最优纯策略的原因。
象这样的对策进行多次时,就有了混合策略的概念,即某一局中人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地采用各个策略。
一般来说,在一个矩阵对策中,如果局中人甲的赢得矩阵为,则他的最优混合策略是下面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局中人乙的最优混合策略是下面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由线性规划理论可知,上面两个线性规划问题都有解,且其中。
记上式两端的值为,而相应的的值为,则局中人甲采用混合策略时,他可保证期望赢得至少为,而采用其它策略则期望赢得可能低于。
局中人采用混合策略时,可保证期望损失不超过,而采用其它策略则期望损失可能大于。
上例中局中人甲的策略为:以概率采用纯策略;局中人乙的策略为:以概率采用纯策略,那么局中人甲的期望赢得是其中,,。
局中人甲的最优混合策略是下面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同样局中人乙的最优混合策略是下面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通过数学软件,可以算出局中人甲的最优混合策略,他的期望赢得至少为0.5125,局中人乙的最优混合策略,他的损失期望不超过0.5125。
高效决策的决策模型与方法
高效决策的决策模型与方法决策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挑战或者选择时所做出的行动或者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决策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加高效和科学的方法来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决策模型与方法成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的重要工具。
一、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指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逻辑或者统计的形式,以便于更加系统化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几种:1. 随机模型:随机模型适用于决策者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情况。
该模型将决策问题建模为随机变量以及其概率分布的情况,通过分析不同决策下的预期效用或者风险来做出决策。
2. 最优化模型:最优化模型适用于在给定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决策方案的问题。
该模型根据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数学或者逻辑方法来寻找最佳的决策方案。
3. 博弈模型:博弈模型适用于多方面参与的决策问题,其中每个决策者的决策会互相影响。
该模型基于决策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不同决策下得到的收益或者效用,并通过博弈论来确定最佳策略。
二、决策方法除了决策模型,决策方法也是提高决策效率的重要工具。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决策方法:1. 经验法则:经验法则是指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经验法则虽然没有严格的理论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相对简单和常见的决策问题。
2. 启发法:启发法是指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和先前的知识,通过观察、模拟或者模仿别人的决策行为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启发法相对于经验法则更加系统化和科学,但仍然需要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的积累。
3.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类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工具,旨在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它能够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分析工具,并通过模型仿真、数据挖掘等技术来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三、案例分析以企业投资决策为例,介绍高效决策的决策模型与方法的应用。
假设某企业面临一个投资决策,需要投资一项新项目。
数学建模决策树分类模型
数学建模决策树分类模型
数学建模决策树分类模型
一、什么是决策树分类模型
决策树分类模型是一种基于分类学习(classification)的监督学习模型,用于根据特征对数据进行分类,可以用来预测样本实例属于某一特定的类别。
它本质上是一颗树状结构,它表示每个属性节点上的决策,以及样本空间中每个实例所处的分类结果。
二、决策树分类模型的应用
决策树分类模型应用于分类问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信息检索、医学诊断、营销分析等领域。
例如,在文本分类领域,可以使用决策树模型来划分文本内容,例如将文本内容划分为有效内容和无效内容;在营销分析领域,可以使用决策树来划分客户消费行为,例如将消费行为划分为持续消费和一次性消费。
三、决策树分类模型的建模步骤
1、计算特征属性的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是衡量一个特征属性信息量的一个度量,通过计算熵的减少量来度量一个特征属性的信息量,在决策树分类模型中,首先要计算数据集的所有特征属性的信息增益,以此来选择最佳的分类特征属性。
- 1 -。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四大模型对应算法原理及案例使用教程:一、优化模型线性规划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实操非线性规划如果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时的最优化问题叫非线性规划问题,是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首先要选定适当的目标变量和决策变量,并建立起目标变量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目标函数。
然后将各种限制条件加以抽象,得出决策变量应满足的一些等式或不等式,即约束条件。
整数规划整数规划分为两类:一类为纯整数规划,记为PIP,它要求问题中的全部变量都取整数;另一类是混合整数规划,记之为MIP,它的某些变量只能取整数,而其他变量则为连续变量。
整数规划的特殊情况是0-1规划,其变量只取0或者1。
多目标规划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化多为少的方法,即把多目标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单目标,如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理想点法等;另一种叫分层序列法,即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给出一个序列,每次都在前一目标最优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直到求出共同的最优解。
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是一种用来进行含有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决策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是线性规划的特殊类型。
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如下:设xj是目标规划的决策变量,共有m个约束条件是刚性约束,可能是等式约束,也可能是不等式约束。
设有l个柔性目标约束条件,其目标规划约束的偏差为d+, d-。
设有q个优先级别,分别为P1, P2, …, Pq。
在同一个优先级Pk中,有不同的权重,分别记为[插图], [插图](j=1,2, …, l)。
决策类问题数学建模模型
决策类问题数学建模模型
决策类问题数学建模模型是一种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
一般来说,决策类问题包括了多个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以及一系列约束条件。
数学建模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决策变量的最优取值,使得目标函数的值达到最大或最小值,同时满足约束条件。
常见的决策类问题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应用,从而得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例如,在生产调度中,可以使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最佳的生产量,使得总成本最小化,同时满足产能约束和市场需求;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使用整数规划模型来确定最佳的资源分配方案,使得项目进度最短化,同时满足资源约束和技术要求。
决策类问题数学建模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问题简化为数学形式,通过数学方法的求解,得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然而,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情况、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合理性,同时依赖于数学建模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建立模型时需要充分了解问题背景,并结合数学方法的特点和技巧,才能得到有效的决策结果。
数学建模所有模型用途总结
数学建模所有模型用途总结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的方法和技巧。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本文将总结数学建模的所有模型用途。
1.优化模型优化模型是数学建模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型。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寻找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的最优解。
优化模型可以应用于生产调度、资源分配、运输路线规划等问题。
例如,在生产调度中,我们可以利用优化模型来确定最佳的生产计划,以最大化产量或最小化成本。
2.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它可以应用于经济预测、天气预报、股票市场预测等领域。
例如,在经济预测中,我们可以利用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率,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3.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用于辅助决策的一种模型。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决策模型可以应用于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市场营销策略等问题。
例如,在投资决策中,我们可以利用决策模型来评估各种投资方案的风险和收益,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4.模拟模型模拟模型是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来模拟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供决策支持。
模拟模型可以应用于交通流量模拟、气候模拟、环境模拟等领域。
例如,在交通流量模拟中,我们可以利用模拟模型来评估不同的交通管理策略对交通流量的影响,以优化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5.网络模型网络模型是一种描述和分析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帮助人们研究和优化网络的布局、传输效率、容错性等问题。
网络模型可以应用于电力网络、通信网络、社交网络等领域。
例如,在电力网络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模型来评估不同的电网布局方案,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随机模型随机模型是一种描述和分析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帮助人们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统计特性等问题。
随机模型可以应用于风险评估、信号处理、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
数学建模四大模型归纳
四类基本模型1 优化模型1.1 数学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
1.2 微分方程组模型阻滞增长模型、SARS 传播模型。
1.3 图论与网络优化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MST)、旅行商问题(TSP)、图的着色问题。
1.4 概率模型决策模型、随机存储模型、随机人口模型、报童问题、Markov 链模型。
1.5 组合优化经典问题● 多维背包问题(MKP)背包问题:n 个物品,对物品i ,体积为i w ,背包容量为W 。
如何将尽可能多的物品装入背包。
多维背包问题:n 个物品,对物品i ,价值为i p ,体积为i w ,背包容量为W 。
如何选取物品装入背包,是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多维背包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有:资源分配、货物装载和存储分配等问题。
该问题属于NP 难问题。
● 二维指派问题(QAP)工作指派问题:n 个工作可以由n 个工人分别完成。
工人i 完成工作j 的时间为ij d 。
如何安排使总工作时间最小。
二维指派问题(常以机器布局问题为例):n 台机器要布置在n 个地方,机器i 与k 之间的物流量为ik f ,位置j 与l 之间的距离为jl d ,如何布置使费用最小。
二维指派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有:校园建筑物的布局、医院科室的安排、成组技术中加工中心的组成问题等。
●旅行商问题(TSP)旅行商问题:有n个城市,城市i与j之间的距离为d,找一条经过n个城ij市的巡回(每个城市经过且只经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使得总路程最小。
●车辆路径问题(VRP)车辆路径问题(也称车辆计划):已知n个客户的位置坐标和货物需求,在可供使用车辆数量及运载能力条件的约束下,每辆车都从起点出发,完成若干客户点的运送任务后再回到起点,要求以最少的车辆数、最小的车辆总行程完成货物的派送任务。
TSP问题是VRP问题的特例。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P)车间调度问题:存在j个工作和m台机器,每个工作由一系列操作组成,操作的执行次序遵循严格的串行顺序,在特定的时间每个操作需要一台特定的机器完成,每台机器在同一时刻不能同时完成不同的工作,同一时刻同一工作的各个操作不能并发执行。
数学建模的常用模型与求解方法知识点总结
数学建模的常用模型与求解方法知识点总结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推理和计算求解模型,从而得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总结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模型类型和求解方法,并介绍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一、线性规划模型与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是数学建模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其基本形式为:$$\begin{align*}\max \quad & c^Tx \\s.t. \quad & Ax \leq b \\& x \geq 0\end{align*}$$其中,$x$为决策变量向量,$c$为目标函数系数向量,$A$为约束系数矩阵,$b$为约束条件向量。
常用的求解方法有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和内点法等。
二、非线性规划模型与求解方法非线性规划是一类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存在非线性函数。
常见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包括凸规划、二次规划和整数规划等。
求解方法有梯度法、拟牛顿法和遗传算法等。
三、动态规划模型与求解方法动态规划是一种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构造原问题的最优解。
常见的动态规划模型包括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和任务分配等。
求解方法有递推法、记忆化搜索和剪枝算法等。
四、图论模型与求解方法图论是研究图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网络优化、城市规划和交通调度等领域。
常见的图论模型包括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和最大流等。
求解方法有贪心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等。
五、随机模型与概率统计方法随机模型是描述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模型,常用于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
概率统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对随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常见的随机模型包括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和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等。
求解方法有蒙特卡洛法、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和最大似然估计等。
六、模拟模型与求解方法模拟模型是通过生成一系列随机抽样数据来模拟实际问题,常用于风险评估和系统优化。
数学建模中的多目标决策与多准则决策
数学建模中的多目标决策与多准则决策在数学建模中,决策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多个目标和多个准则的抉择,这就需要采用多目标决策和多准则决策的方法来解决。
本文将讨论数学建模中的多目标决策与多准则决策的应用和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是指在决策问题中,存在多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独立的目标,我们需要在这些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多目标决策的核心是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将多个目标统一地考虑在内,并找到一个最优化的结果。
在多目标决策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求解最优解。
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加权法:加权法是将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后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个加权和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解。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约束法:约束法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目标函数最小化或最大化。
通过对各个目标进行约束,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某个目标过分追求而导致其他目标的损失。
3.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进化计算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通过对候选解进行非支配排序,并根据解的适应度进行遗传操作,最终得到一组非劣解。
二、多准则决策多准则决策是指在决策问题中,存在多个相互独立但又有一定重叠性的准则,我们需要在这些准则之间进行权衡和衡量,找到最优的方案。
多准则决策通常需要考虑到几个关键因素:准则权重、准则的计算方法和准则的分值范围等。
在多准则决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正交实验设计法:正交实验设计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实验设计方案,对多个准则进行全面而又系统地评估,得到最终的决策结果。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层次结构的方法。
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对每个层次的准则进行权重赋值,最终得到一个最优方案。
3.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通过将准则的评价结果转化为模糊数,并进行模糊集的运算,最终得到一个最优的决策方案。
几种常见的决策模型
几种常见的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指用于建立决策过程和辅助决策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决策模型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决策模型。
1. 线性规划模型(Linear Programming):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用于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线性规划模型适用于许多实际问题,如生产计划、资源分配等。
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同时满足一系列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
2. 多目标决策模型(Multi-objective Decision Model):多目标决策模型是用于处理多个相互矛盾目标的决策问题。
在多目标决策模型中,决策者需要权衡各个目标之间的优先级,并找到一个最优解或一组最优解。
方法包括权重法、直接偏好法和效用函数法等。
3. 非线性规划模型(Nonlinear Programming):非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考虑非线性目标函数和非线性约束条件的优化方法。
这种模型适用于许多实际问题,如供应链优化、投资组合优化等。
非线性规划模型需要使用数值优化算法进行求解。
4. 随机决策模型(Stochastic Decision Model):随机决策模型是用于处理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决策问题。
该模型考虑到不同决策结果的概率分布,并使用概率统计方法评估各个决策的风险。
常见的方法包括决策树、马尔可夫链和蒙特卡洛模拟等。
5. 排队论模型(Queueing Theory Model):排队论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和优化排队系统的数学模型。
排队论模型可以用于评估系统性能指标,如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长等,并提供决策者关于系统优化的建议。
排队论模型广泛应用于运输、通信、服务等领域。
6. 博弈论模型(Game Theory Model):博弈论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决策者之间互动行为的数学模型。
博弈论模型主要研究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利益分配,并研究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最优解。
博弈论模型适用于许多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
数学建模方法-多属性决策模型
数学建模⽅法-多属性决策模型⼀、引⾔ 哈喽⼤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个内容叫“多属性决策”。
这个东东它在⼯程设计、经济、管理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中有着⼴泛的应⽤。
⽐如:投资决策、项⽬评估、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内容咯。
⼆、多属性决策2.1 概念 ⾸先,什么是多属性决策呢,它指的是利⽤已有的决策信息通过移动的⽅式对⼀组(有限个)备选⽅案进⾏排序或者择优。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如下2种:获取决策信息:属性权重和属性值(实数、区间数和语⾔)。
通过⼀定的⽅式对决策信息进⾏集结并对⽅案进⾏排序和择优 现在我们暂时先抛开属性权重和属性值不讲,我们先来讲⼀讲第⼆点,也就是如何对决策的信息进⾏集结。
信息集结的⽅法有很多,包括加权算术平均算⼦(WAA)加权⼏何平均算⼦(WGA)有序加权平均算⼦(OWA) 在本⽂中,我们只讲⼀下加权算术平均算⼦(WAA),以后有机会再补充剩下两个。
2.2 加权算术平均算⼦ 对于⼀组给定的数据:,有 其中,是数据组的权重向量,,则称 WAA为加权算术平均算⼦(weighted arithemetic averaging(WAA) operator)。
举例来讲:博主所在的⼤学⼤⼀的统考期末科⽬有⾼数、线代、电路、⼤英(当然还有其他,但是这⾥就不讲了),其中博主的得分数据组为(95,98,98,90),⽽这四门科⽬的学分分别为(5.5,3,2,4),那么可以算出权重向量(每门科⽬的学分除以总学分)为(0.38,0.21,0.14,0.27)T,那么可以算出博主⼤⼀期末的加权平均综合得分为 像上述的属性值就是博主的得分数据组,我们知道,得分当然是越⾼越好,这样的属性值类型也称为效益型;但也有些其他的属性值可能是数值越低越好,这类属性类型称为成本型,⽐如某公司的某件产品的⽣产价格;还有⼀些其他的,都在下⾯列出:效益型:属性值越⼤越好(⽐如利润);成本型:属性值越⼩越好(⽐如成本价);固定型:属性值越接近某个固定值α越好(⽣产标注宽度);偏离型:属性值越偏离某个固定值β越好;区间型:属性值越接近某个固定区间[q1,q2]越好;偏离区间型:属性值越偏离某个固定区间[q1,q2]越好; 那么如果在⼀堆数据中,可能有些是效益型的,有些是成本型的,这样的数据量纲不同,就会影响到决策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属性数据进⾏规范化处理。
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方法_数学建模
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方法_数学建模决策模型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
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方法是一个基于多个指标或因素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在数学建模中常用于分析多个决策方案的优劣,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
首先,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用来解决多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问题。
它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对各层次进行权值的确定,从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等步骤。
其优点是结构明确、能够定量地评价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但也存在权重确定的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其次,灰色关联度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模型,用于评价多个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它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将多个指标的值转化为灰色数列,进行关联度计算,从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灰色关联度法主要包括灰色关联度计算和权重确定两个步骤。
其优点是能够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但也存在对指标值的灵敏度较高的问题。
再次,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权重确定方法,用于评价多个指标的重要性。
它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熵权法主要包括计算指标熵值、计算指标熵权和综合计算这三个步骤。
其优点是能够客观地确定指标的权重,但也存在对指标值范围要求较高的问题。
最后,矩阵法是一种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多个决策方案的优劣。
它通过构造评价指标矩阵,对各决策方案的各指标进行评分,并计算出加权总分,从而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矩阵法主要包括构造评价指标矩阵、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和计算加权总分这三个步骤。
其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但也存在在权重确定上存在一定主观性的问题。
总的来说,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方法在数学建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决策问题。
决策者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
数学建模课程教案浙江大学
教案名称:数学建模课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2.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3.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如:优化物流配送路线、预测股市走势等。
二、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定义: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 分类:连续模型、离散模型、随机模型等。
3. 数学建模的意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1. 明确问题: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目标,提炼数学模型所需的关键信息。
2. 建立模型: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理论,构建数学模型。
3. 求解模型:运用数学软件或手工计算,求解数学模型得到结果。
4. 验证模型:分析求解结果,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改进模型: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
6. 撰写论文:整理解题过程和结果,撰写数学建模论文。
四、数学建模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数学建模案例,如: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线性规划等,引导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建模方法和求解过程。
第二学时一、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数学建模方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二、小组合作完成数学建模任务(3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等步骤。
3. 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或手工计算,求解数学模型得到结果。
4. 各组展示成果,讨论评价各组的模型和结果。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对策与决策方法建模6决策树法
§6 决策树法对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特别是需要做多个阶段决策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把某个决策问题未来发展情况的可能性和可能结果所做的预测用树状图画出来。
其步骤如下:1、用方框表示决策点。
从决策点画出若干条直线或折线,每条线代表一个行动方案,这样的直线或折线称为方案枝。
2、在各方案枝的末端画一个园圈,称为状态点,从状态点引出若干直线或折线,每条线表示一个状态,在线的旁边标出每个状态的概率,称为概率枝。
3、把各方案在各个状态下的损益期望值算出标记在概率枝的末端。
4、把计算得到的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标在状态点上,然后通过比较,选出损益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1某厂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产量可以在三种水平n1、n2、n3中作决策。
该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可分为畅销、一般和滞销三种情况,分别为S1、S2、S3。
通过调查,预测市场处于这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0.5、0.3、0.2。
三种决策在各种不同市场情况下的利润见下表:表1 基于各种决策的各种市场情况的利润表(万元)我们可以计算每种决策下利润的期望值:实行在水平n1下生产的利润的期望值为:90×0.5+30×0.3-60×0.2=42实行在水平n2下生产的利润的期望值为:60×0.5+50×0.3-10×0.2=43实行在水平n3下生产的利润的期望值为:10×0.5+9×0.3-6×0.2=6.5由于在水平n2下生产利润的期望值最大,因而应选择产量水平n2生产。
可以应用决策树帮助解决这样的决策问题,把各种决策和情况画在图1上:图1图中的方框(□)称为决策点,圆圈(○)称为状态点,从方框出发的线段称为对策分支,表示可供选择的不同对策。
在圆圈下面的线段称为概率分支,表示在此种对策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概率分支上注明了该情况出现的概率。
在每一个概率分支的末端注明了对应对策和对应情况下的收益(利润)。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对策与决策方法建模5不确定型决策
§5 不确定型决策在具有多个自然状态的决策问题中,如果决策者无法获得各种自然状态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信息,那么这类问题就属于不确定型决策。
这种情况下,决策者有时只能凭主观倾向进行决策。
例如,水果商对于购进水果的品种与数量常常会感到头疼,尤其是在夏季,水果批发的风险更大。
以西瓜为例,不同的气温不仅会影响其销售量,而且还会影响其价格。
因此,水果商在进货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西瓜的购进量多少时最为合理。
对于这种问题,未来的情况是未知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假设水果商无法预知各种气温出现的概率,决策表如下:一、乐观(Max Max)准则乐观准则是指决策者所持的态度是乐观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获得最好结果的机会,充满着乐观冒险精神,争取各方案最大收益值中的最大值。
决策的一般步骤为:(1)从决策表中选出各方案的收益的最大值。
(2)在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大值中,再一次选出最大值。
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乐观型决策者所认为的最优方案。
例如,在上述问题中,(1)选出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方案一:Max(600,800,800)=800(元)方案二:Max(150,2000,2000)=2000(元)方案三:Max(-300,1550,3200)=3200(元)(2)选出上面三个值中的最大值:Max(800,2000,3200)=3200(元)它所对应的方案三,即购进西瓜8000公斤为最优方案。
通常情况下,当投资者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且即使最坏的状态发生也不会对他产生较大的影响时,可以采用乐观准则进行决策。
二、等可能性(Laplace)准则当决策者面临着几种自然状态可能发生时,在没有确切理由说明某一自然状态有更多的发生机会时,那么只能认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机会是均等的。
决策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各方案的收益平均值:平均值=该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和/自然状态数(2)在这些收益平均值中选出最大者,并以它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数学建模对策与决策模型选读
数学建模对策与决策模型选读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应用数学方法,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提供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考虑如何制定对策和选择适当的决策模型。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制定对策和选择决策模型,以应对常见的数学建模问题。
制定对策
在进行数学建模之前,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制定最合适的对策。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对策制定方法:
1. 细化问题: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每个部分的特点和难点,并通过分解解决问题。
2. 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问题的类型,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时我们需要多种分析方法的结合,才能得到最完整的解决方案。
3. 学习和借鉴:学习和借鉴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的经验,以便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够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对策和模型。
选择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是指用来作出决策的数学模型。
选择适当的决策模型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选择决策模型的方法:
1. 确定目标: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并对各个因素进行排除和优化,以便选择适当的决策模型。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要性)若G具有稳定解(
i j j
p
,
q
),则apq为赢得矩阵的鞍点。故有
max min aij min a pj a pq
min max aij max aiq a pq
j i i
从而可得μ +ν ≥0,但根据定理8.1,μ +ν ≤0必成立,故必有μ +ν =0。 上述定理给出了对策问题有稳定解(简称为解)的充要条件。当对策问 题有解时,其解可以不唯一。例如,若
B采取各方案的最大损失为max {12,14, -6}=14,max {-6,2,0}=2,max {30,18, -10}=30和max {-22,10,16} =16。当B采取策略 2时,其损失
max min aij min max aij VG
,则称G具有稳定解,并称VG为对策G的值。若纯局势( i* , j *)使得
二、零和对策
存在一类特殊的对策问题。在这类对策中,当纯局势确定后, A之所得恰为B之所失,或者A之所失恰为B之所得,即双方所得 之和总为零。在零和对策中,因F1(s)= -F2(s),只需指出其 中一人的赢得值即可,故赢得函数可用赢得矩阵表示。例如若 A有m种策略,B有n种策略,赢得矩阵
a11 a 21 a m1 a12 a22 am 2 a1n a2 n amn
例如,若一对策中包含A、B两名局中人,其策略集合分别为 SA = { 1,…, m},SB = { 1,…, n}。若A选择策略 i而B选策 略 j,则( i, j)就构成此对策的一个纯局势。显然,SA与 SB一共可构成m×n个纯局势,它们构成表8.3。对策问题的全 体纯局势构成的集合S称为此对策问题的局势集合。
嫌疑犯B 供认 嫌疑犯A 供认 不供认 (3,3) (0,7) 不供认 (7,0) (1.5,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中每对数字表示嫌疑犯A、B被判刑的年数。如果两名疑犯均担心对方 供认并希望受到最轻的惩罚,最保险的办法自然是承认制造了伪币。
从这些简单实例中可以看出对策现象 中包含的几个基本要素。
一、对策的基本要素
故两人对策G又可称为矩阵对策并可简记成 G = { SA , SB , R }
例8.4 给定G = { SA, SB, R},其中SA = { 1, 2, 3},SB = { 1, 2, 3, 4}
1
12 R 14 6
2
6 2 0
3
30 18 10
定理8.3
对策问题的解具有下列性质:
(1)无差别性。若( i1 , i1)与( i2 , i2)同为对策G的解,则必有 ai1 j1 ai2 j2。
(2)可交换性。若( i1, j1)、( i2 , j2)均为对策G的解, 则( i1 , j2)和( i2 , j1)也必为G的解。
B的策略 A 的 策 略 1 2 … i … ( 1, 1) ( 2, 1) … … ( i , 1) 1 ( 1, 2) ( 2, 2) … … ( i, 2) 2 … … … … … … ( 1, j) ( 2, j) … … ( i, j) J … … … … … … ( 1, n) ( 2, n) … ( i, n ) … n
定理8.2 零和对策G具有稳定解的充要条件为μ +ν = 0。 证明: (充分性) 由μ 和ν 的定义可知,存在一行(例如p行)μ 为p行中的最小元素且存在一列(例如q列),-ν 为q列中的 最大元素。故有 apq≥μ 且apq≤-ν 又因μ +ν = 0,所以μ =-ν ,从而得出apq=μ ,apq为赢得矩 p q)为G的稳定解。 阵的鞍点,( ,
m
( m, 1)
( m, 2)
…
( m, j)
…
( m , n)
(3)赢得函数(或称支付函数)。对策的结果用矢量表示, 称之为赢得函数。赢得函数F为定义在局势集合S上的矢值函 数,对于S中的每一纯局势S,F(S)指出了每一局中人在此 对策结果下应赢得(或支付)的值。综上所述,一个对策模 型由局中人、策略集合和赢得函数三部分组成。记局中人集 合为I = {1,„,k},对每一i∈I,有一策略集合Si,当I中每 一局中人i选定策略后得一个局势s;将s代入赢得函数F,即 得一矢量F(s) = ( F1(s),„,Fk(s)),其中Fi(s)为在局势s下 局中人i的赢得(或支付)。 本节讨论只有两名局中人的对策问题,即两人对策,其结果可 以推广到一般的对策模型中去。对于只有两名局中人的对策问 题,其局势集合和赢得函数均可用表格表示。例如,表8.2就 给出了例8.3的局势集合和赢得函数。
Rm n
表示若A选取策略i而B选取策略j,则A之所得为aij(当aij<0 时为支付)。
表8.4
局中人B
1 局中人A 1 (8, 2) 2 (1, 9) 3 (7, 3)
2
3 4
(4, 6)
(2, 8) (6, 4)
(9, 1)
(6, 4) (4, 6)
(3, 7)
(8, 2) (6, 4)
在有些两人对策的赢得表中,A之所得并非明显为B之所失,但 双方赢得数之和为一常数。例如在表8.4中,无论A、B怎样选 取策略,双方赢得总和均为10,此时,若将各人赢得数减去两 人的平均赢得数,即可将赢得表化为零和赢得表。表8.4中的 对策在转化为零和对策后,具有赢得矩阵
3 1 R 3 1
4 4 1 1
2 2 3 1
给定一个两人对策只需给出局中人A、B的策略集合SA、 SB及表示双方赢得值的赢得矩阵R。综上所述,当遇到零和 对策或可转化为零和对策的问题时,R可用通常意义下的矩 阵表示,否则R的元素为一两维矢量。
§8.1
对策问题
对策问题的特征是参与者为利益相互冲突的各方,其结局 不取决于其中任意一方的努力而是各方所采取的策略的综合 结果。 先考察几个实际例子。 例8.1 (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是大多数人都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欲与 大将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每人挑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 各一匹进行比赛,每局赌金为一千金。齐王同等级的马均比 田忌的马略胜一筹,似乎必胜无疑。田忌的朋友孙膑给他出 了一个主意,让他用下等马比齐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 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二胜一败,反 而赢了一千金。
定理8.3的证明非常容易,作为习题 留给读者自己去完成。
具有稳定解的零和对策问题是一类特别简单的对策问题,它所对应的赢 得矩阵存在鞍点,任一局中人都不可能通过自己单方面的努力来改进结 果。然而,在实际遇到的零和对策中更典型的是μ+ν≠0的情况。由于赢得 矩阵中不存在鞍点,至少存在一名局中人,在他单方面改变策略的情况 下,有可能改善自己的收益。例如,考察(8.1)中的赢得矩阵R。若双 方都采取保守的max min原则, 将会出现纯局势 ( 4, 1)或 ( 4, 3)。但如果局中人A适当改换策略,他可以增加收入。例如,如 果B采用策略 1,而A改换策略 1,则A可收益 3。但此时若B改换策略 2,又会使A输掉4,……。此时,在只使用纯策略的范围内,对策问题 无解。这类决策如果只进行一次,局中人除了碰运气以外别无办法。但 如果这类决策要反复进行多次,则局中人固定采用一种策略显然是不明 智的,因为一旦对手看出你会采用什么策略,他将会选用对自己最为有 利的策略。这时,局中人均应根据某种概率来选用各种策略,即采用混 合策略的办法,使自己的期望收益尽可能大。
第八章 对策与决策模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第八章 对策与决策模型
对策与决策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择优活动。 人们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往往会面临几种情况,同时又存在 几种可行方案可供选择,要求根据自己的行动目的选定一种 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结果。 有时,人们面临的问题具有竞争性质,如商业上的竞争 、体育中的比赛和军事行动、政治派别的斗争等等。这时竞 争双方或各方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己方获得最好结果。 因而双方或各方都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手做出自己的决 择,此时的决策称为对策。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我们把可能 出现的若干种情况也看作是竞争对手可采取的几种策略,那 么也可以把决策问题当作对策问题来求解。
定理8.1 设G = { SA, SB, R }, 记 max min aij, min max aij j j i i 则必有μ+ν≤0 证明 :
,
max min( aij ) , i j
易见μ为A的最小赢得,ν为B的最小赢得,
由于G是零和对策,故μ+ν≤0必成立。
(2)策略集合。局中人能采取的可行方案称为策略,每一 局中人可采取的全部策略称为此局中人的策略集合。对策问 题中,对应于每一局中人存在着一个策略集合,而每一策略 集合中至少要有两个策略,否则该局中人可从此对策问题中 删去,因为对他来讲,不存在选择策略的余地。应当注意的 是,所谓策略是指在整个竞争过程中对付他方的完整方法, 并非指竞争过程中某步所采取的具体局部办法。例如下棋中 的某步只能看和一个完整策略的组成部分,而不能看成一个 完整的策略。当然,有时可将它看成一个多阶段对策中的子 对策。策略集合可以是有限集也可以是无限集。策略集为有 限集时称为有限对策,否则称为无限对策。 记局中人i的策略集合为Si。当对策问题各方都从各自的策略 集合中选定了一个策略后,各方采取的策略全体可用一矢量S 表示,称之为一个纯局势(简称局势)。
(1)局中人。参加决策的各方被称为决策问题的局中人, 一个决策总是可以包含两名局中人(如棋类比赛、人与大自 然作斗争等),也可以包含多于两名局中人(如大多数商业 中的竞争、政治派别间的斗争)。局中人必须要拥用可供其 选择并影响最终结局的策略,在例8.3中,局中人是A、B两 名疑犯,警方不是局中人。两名疑犯最终如何判刑取决于他 们各自采取的态度,警方不能为他们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