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由于覆岩层的倾斜或厚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岩层失稳,产生顶板及底板的剧烈运动和变形,对矿井和矿工的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制定了以下的细则:
1. 应加强预测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覆岩层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评估岩层的稳定性,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2. 采取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方式,如合理的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配合适当的支护方式和采煤方法,减少岩层破碎和位移,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

3. 加强掘进前后支护的质量管理,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掘进过程中及时检查和维护支护体系,防止质量缺陷和漏洞的出现。

4. 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井下水分和地下水位的控制。

水分过多会导致岩层的稳定性下降,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风险。

5. 加强岩层动力学研究,提高岩层应力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岩层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和程度,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矿井工作面和巷道的监理和管理,确保工作面和巷道的稳定性。

对于出现冲击地压问题的工作面,采取及时停产、加固和处理等措施,确保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总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需要从岩层稳定性评价、采煤工艺和支护体系设计、质量管理、水文方面的控制以及岩层动力学研究等多方面入手,综合防治,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

在井巷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

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发生条件复杂性的特点。

新城煤矿开采至今无冲击地压现象发生,但根据临矿(城山煤矿)以前25#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及我矿部分采区开采深度已经达到-580水平,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日趋明显,为做好矿井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工作,防止冲击地压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及法律法规,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如下:一、管理机构组长:王连军副组长:杨庆胜谢学文沈广东王杰黄万胜金邵柱成员:生产科机电科地测科安监处供应科运输区通风区调度室二、抢险准备工作1、全矿各单位人员、工种,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处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

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料、工具车皮及时达到作业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井下煤巷掘进工作面受埋深、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物理性质影响,处于较高的静载应力水平,随着掘进、顶板运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显现现象,造成巷道底鼓、炸帮、顶板下沉、锚杆、锚索拉断等情况,严重时可造成设备损坏,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冲击地压事故的隐患分析一、埋深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当前工作面顺槽掘进期间,煤层虽然具有矿压显现,但由于煤体应力不大,未能达到临界破坏条件,因而不会出现动力灾害事故。

随着掘进深度的加大,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因此增加,矿压显现程度将不断升高。

整体来看,xx井田范围内煤层埋深呈西部大,东部小的趋势。

井田大部分区域埋深均远超xx矿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尤其xx背斜轴部西侧及井田东南部区域,煤层埋深接近1000m。

xx煤矿受大埋深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二、煤层厚度变化造成应力集中程度高井田范围内2煤、5煤及8煤层厚度变化较小,规律稳定,但也出现了煤层局部缺失,出现无煤区,无煤区边缘区域属于煤层厚度变化带,势必存在应力局部集中,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其次,在煤层等厚线图中,曲线密集位置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也容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

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质预测预报,以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

三、煤层顶板坚硬层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xx背斜轴部副井及井田西南部,2煤层顶板近距离出现厚度超过36m的半坚硬型岩层,尽管该类砂岩强度不高,但由于厚度较大,容易积聚较大能量而引起冲击地压的发生。

井田内其他大部分区域,在煤层上方50m范围,出现多层较薄的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不高,未出现厚硬顶板。

总体来讲,再出现较厚半坚硬型顶板区域,顶板因素会造成冲击地压危险性明显增强。

四、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根据xx井田煤炭勘探报告,井田主要受xx背斜和里河向斜控制,两条构造走向大致相同,两翼倾角较小。

其余6个褶曲均为长度1km左右的宽缓构造。

煤矿开采中的冲击地压与支护措施

煤矿开采中的冲击地压与支护措施

加强支护施工管理
总结词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确 保支护施工质量和安全。
详细描述
支护施工是矿井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 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通过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和 安全教育、实施质量责任制等方式,确保支 护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应加强施工现场 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
分布状态。
地质构造影响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岩体的 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容易形成 应力集中区域,增加发生冲击地
压的风险。
煤岩体性质
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 征和含水率等也是影响冲击地压
发生的重要因素。
2023
PART 02
冲击地压的危害
REPORTING
对人员安全的危害
人员伤亡
冲击地压可能导致顶板垮落、煤 块飞溅,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直 接伤害。
,成功避免了人员时释放高压气体、增加支护强度等
措施。
经验总结
03
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团队协作是成功应对冲击地压的关键。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某矿支护失效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某矿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支护结构突然失效,造成巷道变形和坍 塌。
原因分析
支护设计不合理,材料强度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
教训总结
应加强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某矿成功应对冲击地压的案例
案例概述
01
某矿在开采过程中遭遇冲击地压,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心理压力
频繁或严重的冲击地压可能给矿 工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工作积极 性和效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细则:
1. 采煤工作面布置方案: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避免面压过大,同时考虑控制界限、支护设备的布置等因素。

2. 支护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支护设备,保证支护的牢固和稳定,同时安装合理的支护密度和支护方式。

3. 煤柱保护措施:对于不能充分支护的煤柱,采取加强保护措施,如人工钢架、预裂裂隙等。

4. 预测和监测:采取科学的预测和监测手段,对煤层顶板、煤柱等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冲击地压的影响。

5. 配套施工措施:根据煤矿实际情况,采取配套措施,如注浆加固、土方支护等,保障工作面安全稳定。

6. 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煤矿员工进行冲击地压的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7. 加强技术研究和交流:加强对冲击地压形成机理、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专业机构和其他矿山进行技术交流,共同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以上细则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基本措施,煤矿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整。

第 1 页共 1 页。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背景煤矿冲击地压是矿井地质灾害中比较突出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深部煤矿和高应力地区,容易引起严重的事故。

冲击地压是指煤层顶板或底板的临界破坏和破裂,并随着矿压的进一步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形,从而影响到地下的生产设备和矿工的安全。

影响因素1.煤层结构和地质条件。

2.采煤工艺和技术。

3.采掘区域的厚度和跨度。

4.采掘速度和工作面宽度。

5.采煤工作面的围岩控制能力。

6.煤层中的天然裂隙和岩层断裂。

7.矿井地面水位变化。

预防措施1. 加强钻孔抽放钻孔抽放是煤矿冲击地压预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钻杆和钻头对顶部煤层进行钻孔处理,将煤层中的瓦斯、煤屑、粉尘等有害物质抽出,减少对煤层围岩的影响,降低冲击地压的危险。

2. 合理支护方式煤矿采煤时需要进行围岩支护,以避免煤层冲击地压。

支护方式有很多种,如钢架支护、液压支架、锚杆支护等。

在选择支护方式时,需要考虑采煤巷道宽度、煤层倾角和支护设备的可靠性等因素。

3. 采煤工艺优化合理的采煤工艺对于减少冲击地压有重要的意义。

在采煤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煤层结构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采煤工艺,降低采动煤层的应力集中和破坏,从而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4. 监测技术的应用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煤矿冲击地压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采煤工作区域的变化情况,为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监测技术有地面实时监测、矿压仪监测、岩石应力监测等。

结论通过加强钻孔抽放、使用合理的支护设备、采用适当的采煤工艺和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这不仅可以保障矿工的安全,同时也对保障矿山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本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本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本冲击地压是指由于地下工程施工导致地下土体失稳而产生的一种压力现象。

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以供参考。

一、定向钻爆法定向钻爆法是一种常用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

此技术主要依靠钻孔预裂隧洞内岩石,从而减小地下岩体的应力集中。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钻爆技术,将岩体预先破碎,形成较好的破裂面,从而降低岩体的内摩擦角,减小岩体的内聚力。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压力造成的冲击地压。

二、缓冲灌浆技术缓冲灌浆技术是一种通过注浆来填充地下空洞,从而缓解冲击地压的预防技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空洞往往会造成地下岩体的松散和失稳。

通过注浆技术,可以将灌浆材料注入到地下空洞中,填充空洞,增加地下岩体的稳定性。

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

三、支护结构技术支护结构技术是一种通过设置支护结构来增强地下岩体的稳定性,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

支护结构可以分为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两种类型。

刚性支护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筑坚固的支护结构,从而增加地下岩体的抗压能力。

柔性支护主要是通过设置锚杆、锚网等柔性材料,增加地下岩体的抗拉能力,从而减小冲击地压的发生。

四、排水降水技术排水降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岩体的压力,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突然上升会导致地下岩体的失稳,引发冲击地压。

通过排水降水技术,可以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较低的水平,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岩体的压力,从而减小冲击地压的风险。

五、加固处理技术加固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善地下岩体的力学性质,增强其稳定性,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

该技术包括预应力锚杆、高压注浆、地下岩体的回填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小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增加其抗冲击地压的能力。

综上所述,冲击地压预防技术在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向钻爆法、缓冲灌浆技术、支护结构技术、排水降水技术和加固处理技术等都是常见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4 、科学安排开采顺序,应避免人为形成孤岛、半孤岛高应力集中区。 5 、优化巷道布置: 1) 、巷道应避免布置在支撑压力峰值位置或构造应力影响带内。 2) 、采场巷道应布置在无冲击或弱冲击的煤层中或岩层中。 3) 、采场之间应尽量采用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或沿空送巷。确实不具备无煤柱开采条件 的,应采取窄煤柱布置,与采空区留 3—7m 煤柱,尽量不布置在煤体边缘 10—40m 的范 围内。
8 、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进行输氧或由医生进行急救 包扎,尽快送医院治疗。
9 、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搬运出出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
8 、加强生产期间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巷和掘进工作面后方巷道的维修、管理和监督 检查。凡上、下出口断面不足 7m2 或两巷实际净断面不足 7m2 的工作面,必须立即停产 整改。
六、预测责进行。 2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必须采用电磁辐射法、微震系统和在线应力监测系统同时进行。 目 前以电磁辐射法和微震系统为主,以矿压观测法为辅,同时要采用钻粉率指标法(钻屑法) 进行全过程验证。
4) 、采场开采范围内不得布置与采煤工作面平行或几乎平行的同层位上(下)山。如必须布 置时。夹角应不小于 15 度。
5) 、尽量增加采面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减少分区煤柱和阶段煤柱。
6) 、在构造应力影响范围内,回采工作面不应垂直构造方向布置,应尽量与断层面、向背 斜轴等构造平行或减少夹角。巷道方向最好与构造应力作用方向一致,使巷道周边应力分 布较均匀。
6 、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超前采取防范措施。要按 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进行落实和实 施。凡没按规定执行的采掘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作业。

冲击地压防治原则

冲击地压防治原则

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等地下工程中,由于采煤工作导致的岩层破裂、沉陷以及地压的瞬时性和局部性变化。

为了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冲击地压防治原则:综合防治原则:原则:采用多种综合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和法规等手段,综合治理冲击地压。

说明:综合防治强调不仅仅依赖某一项技术手段,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协同作用,全面提高地压控制水平。

提前预测原则:原则:提前对地压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说明:在采矿前对矿区的地质和地压条件进行详细的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减少地压对采矿过程的影响。

强化支护原则:原则:通过加强巷道支护,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减轻地压对巷道的影响。

说明:采用有效的支护材料和技术,结合地质条件,合理设置支护结构,确保巷道在采煤过程中的稳定性。

分区分段原则:原则:对采煤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分段管理,根据地质条件和采煤进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说明: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和采煤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保证不同区域的地压控制。

适时适度原则:原则:在采煤过程中,根据地质变化和地压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

说明:对于地质条件的变化或者地压反应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防治策略,保持其适时适度。

科学监测原则:原则:建立科学的地压监测体系,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指导防治工作。

说明:利用地压监测仪器和技术,对巷道、煤柱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地压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预留留采原则:原则:在采矿过程中预留足够的支柱或留煤柱,以减缓地压的传递速度。

说明:针对地质条件,合理设计采矿方案,留取足够的支柱或煤柱,降低地压的传递速度,减轻地压对巷道和设备的冲击。

这些原则为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了指导,结合具体矿井的地质条件和采煤方案,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煤矿井下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措施(完整版)

煤矿井下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措施(完整版)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一、冲击地压防治措施1.从采区设计、巷道布置、生产接续上合理安排,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2.采掘工作面采取迎头、帮部、爆破卸压等综合治理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一般情况:(1)对于弱冲击危险区域:两帮每隔3m各实施一个大直径钻孔,钻孔直径113 mm,距底板0.5~1.5m,钻孔垂直于煤帮并沿煤层倾向,迎头布置1个大直径钻孔,孔高0.5~1.5m,孔深20~50m,工作面迎头始终保持卸压保护带宽度不小于10m。

(2)对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两帮每隔2m各实施一个大直径钻孔,钻孔直径113mm,距底板0.5~1.5m,钻孔垂直于煤帮并沿煤层倾向,迎头布置2个大直径钻孔,孔间距2.4m,孔高0.5~1.5m,孔深20~50m,工作面迎头始终保持卸压保护带宽度不小于10m。

(3)对于强冲击危险区域:两帮每隔1m各实施一个大直径钻孔,钻孔直径113 mm,距底板0.5~1.5m,钻孔垂直于煤帮并沿煤层倾向,当卸压孔距离迎头超规定距离时必须停止迎头掘进,待卸压完成后方可掘进施工,迎头布置3个大直径钻孔,孔间距2.4m,呈三花孔布置,孔高0.5~1.5m,孔深20~50m,工作面迎头始终保持卸压保护带宽度不小于10m。

(4)掘进工作面留底煤超过1m,底煤厚度超过1.0m,必须采取断底卸压。

钻孔间排距均为1.4m,深度见岩为止。

(5)特殊情况根据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防冲设计报告巷道卸压有大直径钻孔和爆破卸压两种手段,在现场施工时优先选用大直径钻孔卸压,若大直径钻孔卸压无法起到相应的卸压效果时,则选用爆破卸压。

3.充分利用微震、地音监测系统监测记录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冲击地压释放的能量和顶板活动规律等,综合分析各项指标,预测预报冲击地压发生的趋势及应力释放情况,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报冲击地压危险,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4.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应及时评价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进行效果检验,确认微震、地音、应力在线监测预警等监测指标低于临界值后,方可生产。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4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4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其给矿井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规范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制定了以下细则。

一、建立健全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织机构为了确保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应建立健全冲击地压防治组织机构。

该机构应包括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工作组。

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应由矿长或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牵头负责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技术指导组应由矿井设计专家、地质专家、安全专家等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对矿井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预警和处理地压危险。

工作组由矿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矿工代表等组成,负责实施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加强矿井巡检和监测,提醒矿工注意地压危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矿井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地压危险,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地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监测终端和数据分析软件。

地压传感器应布设在矿井不同位置,能够准确测量地压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数据采集器负责收集地压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负责接收和存储地压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

数据分析软件负责对地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矿井巡检和预防措施执行为了避免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矿井管理人员应加强矿井巡检工作,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

首先,要加强巡检力度,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巡检,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其次,要落实瓦斯抽采和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通风系统畅通,并及时清理瓦斯积聚物。

然后,要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支护设施。

再次,要加强矿井涌水防治工作,确保矿井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要加强对煤层顶板和底板的监测,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四、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矿工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煤矿应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_整改措施_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_整改措施_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对上下平巷采取超前卸压处理措施工作面生产后,对上下平巷超前200m实施煤层钻孔卸压工作,始终将打钻卸压范围控制在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1、在上巷上帮煤壁距顶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10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在上巷下帮煤壁距顶板1米左右处每隔5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向下扎角不小于13°打入,眼深15米;在下巷上帮煤壁距顶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5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

打眼前先加固好附近支架,打眼人员相互配合一致,匀速推进,及时排出煤(岩)粉。

2、炮眼打好后,要逐眼装药、连线、放炮,每眼装药量为40节;第一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4米处,第二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7米处,眼内各个药卷必须接压,眼内炮泥封孔长度不少于4米,为了确保炮眼内药包的完全引爆,炮眼采用连续偶合方式装药,采用双雷管引爆,2个雷管采用并联连接,每个眼单独正向起爆。

3、放炮使用MFB-100型起爆器,一次起爆个数为1个。

爆破时警戒线距离至少200m,躲炮时间不得少于30min。

如果煤层钻孔顺利钻进12米则表明卸压效果达到要求,否则应继续爆破卸压。

(二)解危措施当电磁辐射仪监测到冲击危险后,应立即对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爆破卸压。

钻孔布置方式: ⑴钻孔布置在上平巷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顶板1.0m。

⑵钻孔布置在上或下平巷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倾斜向上布置,孔口距顶板1.5m;卸压孔深10米,间距5米。

炸药用矿用乳化炸药,每孔装药量为4Kg,用2发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起爆,每孔用三只水炮泥,其余用黄泥封实,单孔内并联连炮,孔与孔之间串联连炮。

每次引爆3-5个卸压孔,以提高卸压效果。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四川省龙泉煤矿有限公司邻水龙泉煤矿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地质科2014年4月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冲击地压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

清晰地阐述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并对其实施预测预报,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处理。

冲击地压灾害预测灾害治理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设备、人员。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

四川省龙泉煤矿有限公司邻水龙泉煤矿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四川省龙泉煤矿有限公司邻水龙泉煤矿K1煤层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 余米厚的红土层。

3)层煤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对工作面影响较为明显。

K1煤层开采时上分层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最大达510kn/m2,来压较为强烈。

据不完全统计,K1煤层冲击地压83%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且对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破坏最为严重。

4)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影响。

回采工作面推采过大后,工作面煤体集中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工作面推采速度也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5)放炮诱发。

回采工作面放炮容易造成煤岩体能量释放,因此工作面放炮是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工序,据统计,四川省龙泉煤矿有限公司邻水龙泉煤矿放炮诱发冲击地压占75%以上。

二、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预报及治理(一)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法1)经验类比法。

经验类比法是预测采区或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和区域的常用方法。

工作面开采或巷道掘进前,利用经验类比法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程度划分,采空区边缘、断层附近、煤柱区等均为冲击危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部位,应优先进行防冲治理。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一些细则:
1. 规划设计:在煤矿规划设计阶段,应根据矿井构造、煤层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等因素,合理布置矿井的开采方向、采场大小、支护方式、生产工序等,减少地压危险性。

2. 矿山地质钻探:通过地质钻探,获得煤层地质条件和构造分布等信息,为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3. 采场布置:合理布置采场的大小、形状和开采顺序,避免过大的采场跨度和开采面积,减少地压活动区域。

4. 采煤工艺:选择合适的采煤工艺,减少剧烈挤压破碎煤层的程度。

推广采高大、支撑好的先进采煤工艺,减少煤柱破坏。

5. 支护方式:应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如材料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锚杆网支护等,确保矿井巷道和采场的稳定。

6.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矿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增强其对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7. 检测监测:建立完善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山地压变化,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

8. 技术研发:加大对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煤矿冲击地压控制的能力。

总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需要从规划设计、采场布置、采煤工艺、支护方式、教育培训、监测等方面全面加强,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措施

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措施

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措施为加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井安全法》、《煤矿安全》、《冲击地压煤矿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等法律及行业规范,为确保掘进施工安全,特编制防制冲击地压安全措施。

一、坚持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1、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分析预测预报制度,各采掘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程度预测预报结果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提出管理意见,逐一建档以备分析。

2、建立冲击地压危险监测系统,推广应用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等革新技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3、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开采区域,必须摸清以下地压数据。

(1)煤层性质,包括煤的冲击倾向、强度、弹性和脆性等力学性质,煤的厚度、埋藏深度及煤的含水率、孔隙度,煤层结构等物理性质。

(2)煤层顶底板性质赋存煤层的上露坚硬岩层的厚度、强度、冲击倾向、距煤层的距离、底板岩层的厚度、性质等。

(3)地质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情况,局部地应力异常,煤层厚度和倾角的突然变化。

4、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采、掘工作面,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级别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

(2)煤层及其顶板岩层具有冲击地压倾向。

(3)煤层老顶为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4)孤岛型、半岛型煤柱或本煤层支撑压力影响区。

(5)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

(6)煤层厚度和倾角突然有变化。

(7)褶曲和断层等地层构造带。

(8)煤炮剧烈、频繁。

(9)巷道煤岩体位移量。

三、掘进和回采工作技术措施1、冲击危险区内的掘进与回采工作,必须始终在卸压保护带内进行,卸压保护带的宽度不少于3.5倍巷道高度(或回采高度)。

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应避免双巷同时掘进,必要时两条平行巷道之间的煤柱不得小于8m,联络巷道应与两条平行巷道垂直,两工作面的前后错距不得小于50m。

3、采掘工作面通过附近应力集中区的老巷前应进行冲击危险的监测和处理,有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停产3天以上的,恢复生产的前一班内应鉴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文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文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文冲击地压是指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表和地下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形成的地压力,其对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稳定性,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预防方法。

一、地质勘察和分析地质勘察和分析是预防冲击地压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地下构造和地层情况,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预防地压的发生。

在地质勘察中,可以通过地质雷达、超声波探测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的信息,并结合地质考古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

通过对地下构造的了解,可以预测出可能存在的地压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合理设计和施工方案在地下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并参考地质勘察结果,对可能出现地压的区域进行特别关注。

需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期施工,避免集中施工导致地压增大。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使用钻孔灌注桩、趾板加强等,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三、合理排水措施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压力的大小,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在施工前期,可以采取挖深的方法,将地下水排掉,降低地下水的压力。

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及时排水,避免大量的积水产生,加大地压力。

此外,还需要对周围地区的水源进行调查,确保地下水位稳定。

四、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地压力变化的情况,可以安装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包括变形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渗流传感器等,通过对各个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地压力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五、科学管理和培训科学的管理和培训是预防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地质知识和施工技能。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2条煤矿企业(矿井)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3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对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工作负责。

第4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企业(矿井)年度安全费用计划,保证满足防冲工作需要。

第5条冲击地压矿井应当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6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防冲培训制度、冲击地压事故报告制度等。

第7条鼓励科研单位和煤矿企业加强防治冲击地压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防治冲击地压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8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矿井可按照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冲击地压分类。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十六字方针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十六字方针

冲击地压是矿山开采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矿井和工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十六字方针:
预测预报:通过地质勘察和矿压观测,预测采掘工作面及周边区域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合理布局:合理安排采掘工程,避免开采集中于某一区域或开采顺序不合理,以减少冲击地压发生的风险。

强制解危:在采掘工程接近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时,采取强制解危措施,如钻孔卸压、爆破卸压等,以降低应力集中程度,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强化支护: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采用加强支护措施,如增加支柱密度、使用高强度材料等,以增强巷道的抗冲击能力。

改变地质条件: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如采用分层开采、充填采空区等,以改善采场的地质条件,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风险。

优化开采顺序:合理安排相邻采区的开采顺序,避免采区之间相互影响,以减少冲击地压发生的风险。

监测预警: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如应力在线监测、声发射监测等,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救援装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以上是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十六字方针,旨在通过预测预报、合理布局、强制解危、强化支护、改变地质条件、优化开采顺序、监测预警和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体失稳导致大量岩层发生破碎和变形,造成煤矿地面、巷道和设施的沉降和变形。

冲击地压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

本文将对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地压监测、支护措施、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一、地压监测地压监测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压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压的发展变化,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地压监测主要包括地压仪的安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步骤。

1. 地压仪的选择和安装地压仪是地压监测的关键设备,选择合适的地压仪对于准确监测地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能够适应煤矿地质条件和监测要求的地压仪。

地压仪需要安装在煤矿巷道和工作面等关键位置,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地压仪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监测中心应具备相应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地压的发展变化。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和措施,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

二、支护措施支护措施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核心内容,通过合理的支护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压对煤矿的影响,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

支护措施主要包括巷道支护和工作面支护两个方面。

1. 巷道支护巷道支护是保证巷道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巷道支护的主要方法包括钢架支护、锚杆支护、矩形钢筋网支护等。

具体选择何种支护方法,需要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巷道的尺寸和工艺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2. 工作面支护工作面支护是保证工作面安全和高效开采的重要手段。

工作面支护的主要方法包括矿山压力触探预警技术、液压支架技术、锚杆支护技术等。

工作面支护需要充分考虑煤层厚度、赋存条件、采煤工艺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

三、预防措施除了地压监测和支护措施外,预防措施也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重要方面。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煤矿设计和规划、煤层气抽采、安全生产培训和渗流控制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冲击地压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

清晰地阐述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并对其实施预测预报,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处理。

关键词:冲击地压灾害预测灾害治理
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设备、人员。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桃山煤矿79#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桃山煤矿79#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桃山煤矿79#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 余米厚的红土层。

3)层煤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对工作面影响较为明显。

79# 层煤分层开采时上分层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最大达510kn/m2,来压较为强烈。

据不完全统计,79#层煤冲击地压83%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且对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破坏最为严重。

4)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影响。

回采工作面推采过大后,工作面煤体集中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工作面推采速度也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5)放炮诱发。

回采工作面放炮容易造成煤岩体能量释放,因此工作面放炮是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工序,据统计,桃山煤矿放炮诱发冲击地压占75%以上。

二、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预报及治理
(一)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法
1)经验类比法。

经验类比法是预测采区或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和区域的常用方法。

工作面开采或巷道掘进前,利用经验类比法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程度划分,采空区边缘、断层附近、煤柱区等均为冲击危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部位,应优先进行防冲治理。

2)煤粉监测法。

煤粉监测是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冲击危险监测措施。

监测方法:使用MSZ12 电煤钻、Φ42 套节麻花钎子配Φ42 钻头打眼,从孔口开始每米收集1次煤粉,并用弹簧秤称其重量记录在记录表上,每打完1个孔,必须立即将结果填入记录表,当监测煤粉量超过危险煤粉量时,预报有冲击危险。

再利用电磁辐射法进行校核监测,当两种监测手段均有冲击危险时,应及时实施卸压爆破,炮后再打1~2个煤粉监测孔,校验卸压效果,如不能消除冲击危险,必须继续实施卸压爆破,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3)电磁辐射监测法。

电磁辐射监测是近几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发展研究的一种新型冲击危险监测方法,利用KBD5型流动电磁辐射仪和KBD7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进行电磁辐射监测。

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

4)工作面矿压监测法。

每班对上、下平巷超前支柱进行阻力监测,找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应力集中系数,确定超前支护距离及方式。

根据阻力大小预报工作面顶板来压及应力集中区域。

在工作面中部布置2个测区,测区
间距20m,每个测区包括2 个支架,重点对工作面支架阻力进行循环监测,然后画出监测曲线,预测工作面顶板来压情况,结合其他监测手段预报工作面冲击危险度。

同时对每个支架都安设自动测压表,一方面可以对支架初撑力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可以对工作面顶板来压情况进行全面预报分析。

5)微震监测法。

利用短周期地震仪监测记录0.5级以上冲击发生的次数及冲击地压释放的能量。

利用此趋势预测预报近期冲击地压发生的趋势及应力释放情况。

在定位系统建成之前,采用现在的地震仪现行监测。

6)钻孔应力计监测法。

在工作面上、下平巷超前100m 均匀埋设钻孔应力计,对巷道煤体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钻孔应力计设在上平巷下帮、下平巷上帮,孔口距底板0.5m,沿煤层倾角布置,孔距20m,孔深10m。

每小班监测2次,画出每台应力计的监测结果,找出应力集中地点及集中范围,配合其他手段实现工作面冲击危险的准确预报。

(二)冲击地压灾害治理
开采解放层;合理布置巷道位置;合理选择开采顺序和支护方法;消除孤立煤柱,避免应力集中;对厚层坚固顶板进行松动爆破处理,降低煤柱的支承压力;向岩层注水或软化剂,以软化岩层;通过岩层内钻孔预先释放一部分能量和气体;用水力冲刷或震动爆破,扩大钻孔破岩效果。

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开采解放层。

解危措施主要包括卸载爆破和其他措施。

卸载爆破可以使岩体重新达到应力平衡状态,从而使围岩稳定。

其他措施还有清理、支护、衬砌、灌浆加固等预防和处理方法。

三、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冲击地压监测以及防治方案的实施,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果:(1)通过实施高压注水,煤体含水率增量达到了 1.5%以上,改变了煤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了16层煤的冲击倾向性。

(2)通过实施钻孔卸压,在所钻的每组3个钻孔周围形成了较大的破碎区。

在高应力条件下,促使煤层卸压、释放能量,消除了冲击危险。

在接下来的回采中,该巷道再未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有效的保证了该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今后的防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齐庆新,窦林名.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05
[2] 郭传清,商登涛.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分析与超前预防[J].中国职教期刊学会,2007
[3] 刘捷.冲击地压的研究与控制[J].山西焦煤科技,2009.08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黑龙江科技学院矿山压力论文
项目名称:浅谈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所在院系:安全工程学院
所在班级:通风09-5班
姓名:崔立宝
指导教师:蒲文龙
完成时间:2012年4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