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引言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完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缺陷分析1. 缺乏信息公开透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保护部门对于环境问题的调查、监测、评估等结果的公开不够及时,导致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有限。
其次,环境保护部门在信息公开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公众无法获取到真实、准确的环境信息。
再次,环境保护部门对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不够及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2. 参与机会有限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要以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为主,但参与机会有限。
一方面,环境保护部门举办的听证会、座谈会规模较小,无法容纳更多的公众参与。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公众参与的机会受到限制。
3. 参与结果不被重视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公众参与的结果往往不被重视。
环境保护部门常常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视为形式主义,缺乏实质性的回应和采纳。
这导致公众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信任度降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热情减退。
二、完善措施1.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为了解决信息公开不及时、缺乏透明度和反馈不及时的问题,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标准。
•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提高环境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设立环境保护部门的在线平台,方便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和提出意见和建议。
•加强环境保护部门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应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2. 扩大参与机会为了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扩大听证会、座谈会等公众参与形式的规模,提高公众参与的容纳量。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很复杂的,而且有着明显的系统性。
而增加公众参与度有利于更好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内涵,改善我国现今的环境状况,使得环保机构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工作,在整个环境治理工作中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本文论述了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度渐渐提高的过程,指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措施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公众参与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且公众参与对于工作技术评估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针对公众参与开展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且需要将项目进程与环境联系起来,以促进公共参与程度的提升,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如此,公众参与程度的提升对于规范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下主要围绕着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一、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中的积极作用第一,环境评价所针对的一般都是对环境有不良作用的项目工程或者是公共政策,这势必对公众的利益产生影响。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公众作为参与方的知情权。
将此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是其固有权利,这个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公众的参与可以提升评价工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采用公众评价的方式本身就是民主性的体现,且在此期间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护,且公众的督促也能够使得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工作。
二、我国环境影响公众参与工作中的不足(一)公众参与没有明显的边界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入公众参与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平、公正,但实际工作期间却可能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基本的公正性得不到保障,这使得整个环评工作的质量都大打折扣。
(二)环评单位未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公众参与工作第一,环评企业的调查对象一般都是企业或单位法人,往往忽视了区域,而问卷调查工作一般都是由居委会完成的。
试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试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生存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频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有权获知相关信息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尽管我国公民的环境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但制度缺失以及维权途径不畅导致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度受到很大限制。
公众是维护环境权益的主体,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走向民主化和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因此,本文就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建议引言近年来,由于制造行业本身飞速发展,导致工业生产厂数量不断扩大,而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能够扩大利润,提高生产效率,违规使用廉价工业原料,并且随意进行排放,使得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来。
而环境保护工作本身是应当要由公众共同参与的,但实际情况所呈现出的却是相关机构管理不当,造成了生产行业与民众之间的敌对。
而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应当要引起深刻的思考和重视。
1、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1.1、公众缺乏参与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程度低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是较低的。
在调查中发现处在城镇中的公民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中的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是较低的。
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由政府完成,同时大部分的公众对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
这些调查充分说明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1.1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开始相对较晚,许多的政策和法律不健全,这些不健全的法律政策体系使得许多的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没有法律依据,这样就大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环境保护行动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加强措施
环境保护行动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加强措施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牵扯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公众参与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在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参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措施来促进有效的公众参与。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措施。
二、公众参与问题1.信息不对称在环境保护行动中,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对于公众参与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政府部门、企业或组织并未充分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
这使得公众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并无法有效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2.参与渠道有限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
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公众只有通过传统方式如听证会、意见征集等来进行参与。
这种局限性使得很多人难以参与其中,特别是那些时间和空间受限的群体,如工作繁忙的人群、残障人士等。
3.参与过程中的困难在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参与过程通常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大部分公众缺乏相关背景知识,使得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遇到困难。
这不仅对公众自身构成了挑战,也限制了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有效参与的能力。
三、加强措施1.促进信息透明度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部门、企业或组织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这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发布环境数据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相关信息应当准确、易于理解,并及时更新。
2.拓宽参与渠道为了让更多层面的公众能够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和组织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互动平台,并在平台上开展主题讨论、调查问卷等活动,以便广泛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公众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参与效果,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普及。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能力。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责, 从而推 动 全民环 保意 识的提 高 。 = .我国环 境影 响评 价公 众参 与存 在的 问题 ( 一) 公 众 参 与 作 用边 界 被 公 众 无 限放 大 当前 , 我 国正处 在工业 化、 城镇 化和农业 现代化集 中发展的 关键时期 , 各类 建设如 火如荼 , 各 类社 会矛盾相 互 交织 , 错综复 杂 , 由于Ⅸ 环境 影响评 价公 众参 与暂行 办法 》 是 我国行政 审批环 节第 一个 、 也是 目前 唯一一 个真正 意义 上的公 众 参与 规范 , 所 以环境 影响评 价 中的公众参 与不 由 自主 的演变 为成 为公众 “ 泄 愤” 的重要 工具 以及 维护 自身权 益 的唯一 有效 方式 。
公众参 与环 评工作 主要 是指项 目开发建 设 的过程当 中 , 建 设 的单位 、 环保 主管 的部 门、 环评 的单位 以及受 到或 者有可 能受到 建设 工程影 响 的公众 、 相关 领 域 的专家学 者 、 感 兴趣 的团体 等相 关的群 体 , 针对建 设项 目产生 或者 可能产 生的环 境 影响进 行双 向的交 流 , 从而参 与政 府进 行环 境管理 决策 的权 力 。 ( 二) 公 众 参 与环 境保 护 评 价 的 重 要 性 ( 1 ) 公众 参 与提 高了环 境影 响评价 的有 效性 通过公众参 与环评 工作 , 有 助于 降低评价单位 单独进行评 价而产生 的漏评 或者误 评现象 。 通 过各方 共 同的参与 , 可 以使得 有关 部门和 单位在环 境 影响评 价工作 中 , 更加全 面的认 识到环境 问题 , 对 于公众 提出 的问题 作 出合理的解 释 ,
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有效陛和真实性, 需要我国建立和完善相关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的社会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
不仅仅在我国,乃至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普遍性问题。
环境保护不仅仅只是某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大众共同的事情。
要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必须要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逐步改善环境现状。
政府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度,让其积极配合社会环保工作,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关键字: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对策在工业社会发展之初,人类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灾难,给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时,人们方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社会公众的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组织以及社会团体都享有环境保护的权利,都必须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社会公众的参与是开展环保事业的基础,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
如果缺少社会公众的参与,各项环保措施便不能落实到位,环保工作便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同时,社会公众的参与对于环保事业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如果缺失,那么环保工作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
鉴于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我国在开展环保事业时,必须要重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以此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开始着手环境保护工作,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倡导走群众环保路线,其中就有公众参与环保的思想。
只是在起步时期,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环保措施都未建立起来。
加之受到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的发展进程缓慢,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更别说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我 国公 众参 与环 保 出现 的 问题
2 . 1主 要是 个 人 浅 层 次 的 参 与 方 式
的制度。要想落实公民知 情权就必须实行环境行政公开的制度。另 外, 环境知情权从另一个角度可 以说是环境信息权 , 也是人们对本 国乃至全世界的国家法律法规 、 环境管理状况 、 自身环境状况 以及 世界环境状况等获得有关信息的权利 , 这个权利不仅是人民参与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对公 众参 与环 保 多提 出的对 策和 方法
威用仅有 的两个手 指 ,在五年时间里捡了六千多枚废弃 电池 ; 刘 本 、 立党为公 的新要 求 , 同时也是进行 社会主 义民主建设 的重要 德天在十 五年 间不 断为濒危 、稀有鸟类黑嘴鸥 四处奔走呼 吁, 功 途径 , 体现 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的巨大优势。
很多公众 参与环保 主要是 进行浅层 次 、 简 单的环保 行为 , 例 境管理的必要前提 , 同时也是环境保护中必要 的民主程序 。 如, 节约用水 、 节 约用 电等 日常生 活行为 。 但是 , 一些能够 产生一 4结 语 定效应 的且需要付 出金钱或 物质为代价 的环保 活动 ,公众极 少 我 国的环保公众参 与度 ,从一 定程度上 体现 出社会 和谐程 参 与。 度、 国家环保 水平和生态文明发展程度 。环境污染问题和人们的 2 . 2公 众参 与 的 制度 有 所 欠 缺
对于 国家政策 、 立法有较高战略深度的领域 , 公众不 能参 与其 中 ; 公众参 与缺乏实践 , 我 国政府 所主导 的一些参与程序 , 是 由环保 部 门亦或是各 级政府报 道政府 的决 定 , 让公众 了解 和掌握 , 让公 众通过听证会 以及论证会参 与其 中。但是 , 在最终的审议或报告 书中 , 并没有充分重视公众 的意见 , 公众 意见处理过于形式化。 环境保护 中所 提到的公众参与 , 也 能够将其 称为环境 保护的 . 1拓 宽 公 民 参 与 环保 的渠 道 和 路 径 民主原则 , 同时是环境法 中基本原则 之一 , 它指 的是 在环境保 护 3 从我 国现状 看 , 公众参与 环保 共有三个 方式 : 首先是 民间团 中的全部组织 、 社会群体 、 公 民能够享受 到保护生态 环境这项 权 其次是 公众根据 自身要求以及 愿望进行 利, 要履行 保护生态环境 的义务 。 我 国的公众 参与制度 , 又可以称 体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 ; 的环境保护行动 ; 最后是官方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在这三个渠 为环境保 护民主制 度亦 或是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 是指 在环境保护 公众参 与最主要渠道就是公 民个 人以及民间团体环境保 当中 , 全部公 民都能够享受 到保护环 境这项权 利 , 也 要履行环 境 道当 中, 但 对于现在 的中国来说 , 这一 比较薄弱一点 , 必须要从制 保护 的义务 , 都能够享有环境决策繁荣 和平 等参 与环 境保 护的权 护行为。 度 、 参 与程序 、 具体管理规则 以及法律等 方面积极扶 持 、 引导 、 培 利, 都应该 主动 自觉积极地参与和维护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 植, 为公众 的参 与提供活动的平 台 , 激发人们 的环保意识 , 切实保 1众 参 与环保 的现 状 护我们赖 以生存 的地球 。 目前 ,随着我 国工 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快速发展 , 出 3 . 2转 变 公 众 的 观 念 思想 国家要意识到公众有权利参与环保 , 法律 也赋予公众 这方面 现越来越 多的环境 污染 现象 , 对人们 的生活 质量 和生命健 康造成 严重 的影 响。人们对 于环保 的呼声越来越高 , 公众 的环保 意识也 的权利 , 各部 门和政府 都有 义务来保 护和回应 。单 单从 从环保方 越来越强烈 , 相继出现很多致力于环保 的组织 和个人 , 例如 , 潘娜 面保护公众参 与管理公共 事务的部分权 利 , 是执政为 民 、 以人为
关于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关于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环保合作已成为当前环保治理的新特点。
在其中,公众参与环保已经成为环保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公众参与环保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着环保治理的效果。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阐述公众参与对环保治理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的定义公众参与指的是公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政策制定或施行过程的一种途径。
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包括了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投诉处理等方面。
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了听证会、公众讨论、互动式沟通、网络问卷等。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在政策制定、方案实施、决策审批等环节中收集公众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优化政策、完善方案、提高决策质量,并增强公众对决策的接受度和参与感。
问题分析限制公众参与的因素首先,公众参与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制约。
在一些环保项目中,政府以及企业并不愿意让公众了解环保工作的进展情况,更不愿意在决策过程中听取公众的意见。
这就限制了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
其次,普通公民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经济能力等不同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参与保护环境的能力。
环保知识普及不足和公众参与渠道狭窄,导致大多数公众对环保问题了解不足。
而在一些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因为知识不足或无法承担经济成本,导致公众无法进行有效的参与。
公众参与的问题公众参与还面临着诸如过程公开度不足、社会团体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公众关心问题难以直接得到满足等问题。
例如,在一些环保公益诉讼中,由于公益律师和当事人的知情权受到制约,公众无法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导致其参与和监督权力的依据不足。
此外,在一些公众讨论中,公众关心的问题未被充分考虑和解决,也会导致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参与感降低。
公众参与的价值尽管存在许多问题,公众参与在环保治理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逐渐提高,公众参与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剖析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了环评工作更好的开展,需要对公众的参与意识进行提升,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工作,促进环境信息的公开,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环节,这项工作主要是指在项目前期开发和施工过程当中,建设单位、环境主管部门、环评单位公开项目基本情况、环境影响等信息,让公众尤其是可能受影响公众能够对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发挥出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监督作用,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能够符合环保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
1 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1 能够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到环境评价当中去,能够更好对项目进行协调,从而降低或减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这样也能够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技术上的缺点进行弥补,使在建设项目中对于环评的相关预测能够更好的分析和完善,保证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将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2 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环境纠纷科瑟是西方社会学冲突学派中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种观念就是:冲突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无论是任何项目还是工程,其中存在的冲突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将这些冲突能够公开,从而更好的针对项目提出合理建议,这样才能够将冲突的负面影响变成正面的,而公众作为项目中的重要主体,对周围的环境非常了解,因此,如果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去,能够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更加充分,也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形成更好的保护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2.1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公开,能够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能够让公民自愿的去参与的前提条件,在民主社会中,信息的公开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和相关条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信息的公开只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但是从公众参与的实际情况来说,对于环境信息的获取,还是对项目的了解程度,都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自身的生活环境总是会受到影响,那么政府和相关的部门作为环境评价工作中的主体,有进行信息公开的责任,那么在这项工作中,什么样的信息是可以公开的,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让公众去了解,如何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去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仍需要进行制度化建设。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郭亮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6期[摘要]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地都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421-02一、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环境信息公开不充分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
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信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就无法进行,公众即使参与也是盲目地参与。
最近几年,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
目前在我国公众实际获得环境信息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环境信息缺乏透明性。
尽管《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了各类公开内容,但具体到操作时,随意性比较大,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实际上并不明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我国的环境信息主要由国家机关主动公布,这种单向的公开环境信息形式难以有效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政府掌握着环境信息公开的主动权,仅公布对自己有利的资料,从而使公众环境知情权不能有效地实现。
(2)环境信息过于专业化。
2010年环保部在网上公开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在公告中提到“1434 家医院拥有医用电磁辐射设备2073台”等,但没有更详细的地区分布、具体位置。
这样的信息,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公众而言,根本无法判断环境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更别提公众依靠这些信息去与排放污染的企业进行协商或者谈判来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这些数据与身体健康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才是政府和企业公布各类环境信息的目的。
如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发生后,我国每天公布各地环境中放射物质检测数据,并告知公众相关数据对公众健康有无影响,是否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人们的联谊越来越密切,随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强,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保意识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也就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又称为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民主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既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都有平等保护环境事业和环境决策繁荣权利,都应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民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提出了一些提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举措。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从公众参与意识和态度来看,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统计,56.7%的公众认为中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远高于认为“不太严重” 和“没有问题”的22.8%。
但对面临的环境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排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位居第5。
但是公众的环境保护的“知”与“行”有较大的差距.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远高于环境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
公众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对自身的环境问题较为关心,但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却依然表现出“政府依赖性”.即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职责而非个人义务.对环境保护不参与、不奉献,民众心理普遍存在着想拥有一个好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此有所付出的心态。
2、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环保知识包括公众对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知识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对环保政策法规,政府环保措施.公众环保权利和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的了解情况,对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认知度。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浅谈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对策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1. 公众参与的概念和原则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决策中获得信息、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过程。
公众参与原则包括透明度、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等。
2. 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提高环保行动的效果,还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1. 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不全面,限制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
2. 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有限,缺乏有效的互动平台和途径,限制了公众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3. 公众参与意见不被充分采纳政府在环境决策中往往忽视公众的建议和意见,决策结果缺乏公众参与的成分,导致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对策1. 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平台,向公众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
2. 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包括建立环保咨询热线、开展公众座谈会、设立网络互动平台等,为公众提供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
3. 加强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众参与的程序、权利和义务,加强对环境保护组织和志愿者的支持和保护。
4. 增强公众参与的实质性影响力政府部门应重视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环境决策进行科学论证,增强公众参与的实质性影响力。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
试论我国环保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不足与完善
试论我国环保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不足与完善一、前言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难题,而公众参与被视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中也注重了公众参与原则,然而在实践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进行评估,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完善的可能途径。
二、我国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1. 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我国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行政审批、环境信息公开、环评和环境监督等方面。
各级政府在环保决策中,应当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环境信息公开要求相关单位向公众公开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进行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
这些原则在环保法中的确有所体现,但在实践中是否得到充分落实呢?2. 公众参与的现实状况事实上,我国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
很多地方政府在环保决策中往往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对公众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并不积极。
另环境信息公开的不透明、环评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等问题也让公众无法真正参与到环保事务中来。
这些都导致了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在实践中的不完善。
三、公众参与原则的不足与完善1. 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我国环保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政府主导:环保决策往往仍然由政府主导,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或者进行一些表面性的参与,缺乏真正的话语权。
(2) 缺乏深度参与:公众参与往往只停留在信息公开和意见征询的阶段,缺乏深度的参与和讨论,无法真正影响决策。
(3) 反馈机制不健全: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公众对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完善途径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1) 强化公众参与:政府在环保决策中应当更加积极地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共治模式。
(2) 拓展参与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信息公开和意见征询,可以通过公众论坛、专家评审等形式拓展公众的参与方式,实现深度参与。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今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却日益恶化。
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公众参与的现状,探索完善公民参与环保的对策,开创全民参与环保的新局面。
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目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觉醒,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逐渐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政府、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三位一体的环保组织系统。
但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水平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无论从立法上还是实践上,都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
第一,现行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大部分是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后的参与,即末端参与。
如我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就属于典型的末端参与的立法,这与公众参与的根本性质有很大差距,而且较为被动,使公众参与永远比污染晚了一步。
第二,现行立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大部分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权利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公众参与的形式单一,缺乏鼓励公众全过程参与的激励性规定。
我国目前整个法律制度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十分缺乏,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参与国家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
公民及其团体在法律上的地位不明确,甚至没有法律地位。
更没有积极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使得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困难重重。
另外,由于公众参与是在政府倡导下进行的参与,公众很难有自己的独立立场。
第四,公众环保参与意识淡薄且参与程度有限,公众现有的环保意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远高于环境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
公众在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却对环境保护行为不知道如何参与。
加上公众的力量有限,层次不高,环保组织规模较小且力量分散,个人色彩较浓,参与效果不甚明显。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
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全面调整现有的经济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体系,形成不同规模和层次的社会行动网络,共同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尧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推动,对创新环境治理机制、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取得积极进展。
(一)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一,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基本建立。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基础。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13年以来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5年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历史性地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了专章规定,国家先后密集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对具体关键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2018年初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对持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及许可证核发环保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公开要求。
这◎郭红燕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民革中央网站些规定都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信息公开。
第二,环保公众参与法律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完善。
2006年,国内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发布,为国内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途径。
2014年以后,国家又相继发布《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并于2018年修订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全面规定和细化了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方式方法和渠道等。
在此之前,2005年至2011年,地方政府已有先行实践,沈阳、山西、昆明等先后出台环保公众参与办法,为当地公众参与环保提供了具体指南。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崔颖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不足,最后针对中国公众参与不足,提出了相关对策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问题日渐突显出来。
公众对环境权益的要求与日俱增,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成为深入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能够有效地覆盖由个性化导致的服务需求的多样性。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时代的要求,能够满足居民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可以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产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环保的管理格局,更有效降低环境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缺失。
首先,我国现有此类立法零散,模糊,缺乏系统性。
目前仅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的其他方面尚无相关立法。
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本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式参与,更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是最合理最合法的。
其次,公民环境权的规定不完善。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利基础,缺乏权利的支撑公众参与就无从谈起。
无论是《宪法》,还是《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都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抽象而缺乏可操作性。
2.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环境信息获得量的多少决定了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
掌握了充分的环境信息,公众才可能决定参与某项环保活动。
环境法律法规虽然对保障公众获得环境信息、促进公众参与决策等方面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但总的来说,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机制还不健全,公众无法获得足够的环境信息,这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的一大障碍。
3.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实践中的环境保护大多都是口号式的,公众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从众心理表现突出。
只有当这些问题切实影响到公众个人利益的时候才会去采取一定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属于保护个人利益的行为,而不是促进公共环保的行为。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标题:摘要。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概述了公众参与的涵义、意义和参与形式,针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为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所在地居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参与建设项目的论证与监督管理,对建设项目的初期环境可行性论证和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评价和监督管理,这种过程和行为就称作“公众参与”[1]。
公众参与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的发展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为政府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可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在决策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考虑。
注重收集并认真听取项目建设地周边的公众的意见,将有利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环评中更全面的认识被评价对象所处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环境问题。
同时根据公众反馈的信息,可以改进项目设计,减少或避免环境事故产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社会可接受性和环境合理性。
公众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公众参与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我国目前采用的形式有。
媒体公布、社会调查及问卷调查、听证会等。
(1)媒体公布通过新闻媒介(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公布拟建项目的基础信息以及获取详细信息,参与项目讨论的方式,让普通百姓享有知情权,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政府机构办事的透明度,又能观察公众反应,有效开展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贯彻的不足与对策
湖北省高等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贯彻的不足与对策主考学校:武汉大学专业:法学准考证号: 1200010253012考生姓名:徐健指导教师:李广兵工作单位:2013 年3月10日目录摘要 (4)前言 (5)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与内容 (5)(一)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 (5)(二)实行公众参与原则的意义 (5)1、有利于及时发现环境法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2、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民主效率的环境决策 (6)3、有利于公众行使环境保护权利 (7)4、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8)(三)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 (9)1、环境信息知情权 (9)2、环境决策参与权 (9)3、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救济权 (9)二、贯彻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存在的问题 (10)(一)环境信息知情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0)1、环境权的概念界限不清 (10)2、具体操作刚性不强 (11)3、应公开信息的范围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 (12)(二)环境决策参与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2)1、程序性法律规定的不够明确所导致的的刚性不足 (12)2、公众参与权利未得到保护 (13)(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救济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3)1、法律缺位。
(13)2、刚性不足 (14)三、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建议 (14)(一)环境信息知情权的完善 (14)1、扩大环境知情权客体 (14)2、确立信息收集和公开的程序与范围 (15)3、完善环境信息报告制度 (15)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16)(二)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完善 (16)1、扩大参与主体范围,结合国情适当引入环保 NGO (16)2、将不确定的程序具体化、明确化 (16)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与能力 (17)(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救济权的完善 (17)1、扩大起诉资格 (17)2、区分诉讼主体确定举证责任 (18)3、明确违法后果 (18)四、结论 (19)参考文献 (20)公众参与原则已经成为当今环境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我国及时发现环境法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制定科学民主效率的决策,公众对环境的维护,缓解社会矛盾,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方伶俐李文芳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西方国家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证明,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
目前中国不论是环保制度建立还是环境监督,政府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公众的参与存在着环保知识认知较差、参与程度较低且多位末端参与、参与制度不完善及环保民间组织发展面临困难等诸多问题。
应通过加大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及支持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发展等手段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NGO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66-03自19世纪以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它给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包括加快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而危害生物的健康,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等,并诱发越来越多的利益冲突与利益政治纠葛。
目前中国正处在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能源消耗来实现,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争先进位,纷纷将加速工业化作为工作重点,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很可能呈密集增长的态势,环境保护形势将愈发严峻[1]。
中国对环保的重视始于1978年,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应制定环境保护法。
三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如1984年将环保提到“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
然而,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愈来愈严重,我们治理的速度似乎愈来愈赶不上破坏的速度,人们对此也越来越不满,涉及空气、水、土壤的全方位污染,令环境问题成为中国当前最为敏感的社会性问题,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2]。
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公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调查》显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34个城市的近80%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优于经济发展,接近一半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将额外收入用于环境保护,这一数字超过了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多盖廉租房和发展经济;67%的民众甚至愿意以捐款、纳税和提高水价的方式出资来改善所居住城市水的环境。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进行规定而形成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套规则。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必须征求公众对拟议行动的意见,将公众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依据,从而避免拟议行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保护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环境权益。
但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的前10多年中,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只字未提。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得益于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1991年我国实施了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该项目首次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随后公众参与开始得到重视。
2002年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第5条、第11条、第21条分别对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进行了规定。
但是,这些仍是比较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直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诞生。
该办法于2006年3月18曰起施行,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具体范围、参与程序、方式、期限以及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措施等做了更为细化的规定。
至此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渐走向正规,有了更加明确的公众参与程序,增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低公众能否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参与意识。
当前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很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人们的联谊越来越密切,随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强,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保意识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也就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又称为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民主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既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都有平等保护环境事业和环境决策繁荣权利,都应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民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提出了一些提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举措。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从公众参与意识和态度来看,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统计,56.7%的公众认为中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远高于认为“不太严重” 和“没有问题”的22.8%。
但对面临的环境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排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位居第5。
但是公众的环境保护的“知”与“行”有较大的差距.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远高于环境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
公众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对自身的环境问题较为关心,但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却依然表现出“政府依赖性”.即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职责而非个人义务.对环境保护不参与、不奉献,民众心理普遍存在着想拥有一个好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此有所付出的心态。
2、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环保知识包括公众对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知识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对环保政策法规,政府环保措施.公众环保权利和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的了解情况,对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认知度。
公众的环保知识处于相当低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各地政府采取的环保措施知情率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模糊,超过1/3的人对“治理污染措施”的认知仅停留在环境卫生层面。
3、公众的环保意识及态度不高。
公众在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性”特点.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应负更多的责任;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上,公众更倾向于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认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环境”;公众的道德意识较弱.只有不足1/
3的公众愿意在购物时考虑环保因素并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
4、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总体水平极低。
高层级参与行为就更少.诸如为环境问题投诉、上访的人数不足总投诉.上访人数的4%,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时,愿意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如果不涉及自身利益则很少会采取主动诉讼行动。
二、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度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民教育。
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素养。
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机率越高。
教育是增强国民素质的关键,环境教育则是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公众参与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校,在职和社会等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知识,技能等环境素养.培养和造就“两型社会”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各层次管理人才。
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理念。
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树立公众依法维权观念,有效地监督政府决策和企业行为。
倡导和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诸多问题与长期存在的“政府依赖型”环保意识息息相关,政府主导型的环境管理模式也给公众参与带来了体制性障碍。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提供了相应的途径和机会.如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举行公开听证。
参与环境保护是国家法律赋予公众的权利,应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公众互动机制.增强沟通与对话,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公众的主体意识,让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自身的义务。
公众是“两型社会”的建设者.美好的家园、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
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让公众成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主人翁,而不是旁观者。
3、推行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
提高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话语权,及时公布政府的环境决策和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相关信息.增加环保透明度,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施加压力。
目前,中国已出台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政府为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环境知识的专业性.环境保护的技术性,实际上阻碍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参与和监督。
各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化,定期发布与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污染物质的新发现和检测结果.加强与群众的互动联系,以利于公众的监督,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4、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拓宽公众参与途径。
公众参与需要从法律上得到规范化.制度化保障。
在中国现有法律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尽
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或是实施办法等.细化地方操作标准,用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企业.普通公众在环境事务和环境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
引入环境诉讼或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环境仲裁机构,对环境纠纷进行仲裁。
建立被告方举证责任制.降低公众参与的成本。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机制,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和程序做进一步扩展,鼓励公众多层次参与环保。
改变目前单一靠检举和揭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后监督局面,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加强事前预测,从过去的末端参与到预案参与、过程参与和行为参与,从事后监督的参与到事前与事中参与,从环境个案的参与到环境决策参与,使公众参与的方式多样化.使公众从微观参与到宏观参与,真正发挥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三、结论
总之,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反战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多方并举,加大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惠贤.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之研究[D]. 汕头大学,2010,(05)
[2]黄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D]重庆大学,2005.
[3]刘林山.论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完善[D]西北民族大学,2007.
[4]赵俊.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