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17.沙利文关于人格化的基本描述 18.哈特曼的自我观
19.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观点 20.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区别
第三章 人格特质理论
1.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概念及分类 2.阿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思想
3.卡特尔的特质分类思想 4.卡特尔的研究方法
盖舍尔:“渗透一切的超模式,这个超模式表现有机体的完整性和行为特征的个体性。”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概念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
1
第二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源自1.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2.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3.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4.弗洛伊德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5.荣格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6.荣格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7.荣格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8.荣格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嘘,那个人人格不健全啊??”
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等。
思考:人格=?
人格=尊严? 人格=个性? 人格=人性?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界定
罗列式概念。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
5.米歇尔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6.图式和原型的概念
7.场依存——场独立性的内涵及特征
专 题
1.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压力的概念、主要的压力源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思考:人格=?
“你??你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我这样做对不起我自己的人格。”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教案人格与个体发展
心理学教案人格与个体发展人格与个体发展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格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2. 了解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3. 掌握一些人格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4. 探讨人格发展对个体自我认知、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教学PPT、视频和案例分析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人格的概念和理论1. 导入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对人格的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 学生讨论: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你认为人格是什么?为什么人格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性?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介绍人格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引入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
4. 教学展示:通过PPT和视频,展示不同理论对人格发展的解释和描述,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比较。
第二部分:人格发展的研究方法1. 导入教学:提问学生:你觉得如何研究人格发展?有哪些研究方法?为什么需要这些方法?2. 学生回答与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与之前介绍的理论进行联系。
3. 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并介绍人格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如纵向研究、横断面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4. 教学示范: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证研究,展示不同方法在人格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相关数据。
第三部分:人格发展对个体的影响1. 导入教学: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和个人经历,让学生理解人格发展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2. 学生分析与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不同人格特征对个体认知、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总结归纳。
3. 教师辅导: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和观察结果进行辩证思考,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研究成果。
4. 教学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归纳人格发展对个体的影响,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第一章人格概说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G.奥尔波特•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黄希庭,2002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
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
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
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
人格
第一章人格的科学研究1.概念辨析:人格与个性人格与人性人格与性格人格与气质1.1)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和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有4个本质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是后天学习,习得得到的。
对现实的态度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群体的态度,对集体对国家的态度,对工作对学习对事业的态度等。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态度稳定则行为习惯化。
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含有道德含义,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个心理特征。
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4)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心理表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气质具有先天禀赋,无好坏之分,是人格形成的原始基础,气质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2.辨析1)人格与个性个性是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
而人格即性格,指人稳定下来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需要、动机、人格等等都属于个性,而人格包括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比较稳定的东西。
2)人格与人性人格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
人性就是人类所特殊具有的道德和责任。
一个人的基本人格和基本人性,都与道德有关,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将决定他的人格和人性,而这要看他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教育他的老师。
3)人格与性格不同: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格中的气质是先天的,是体制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4)人格与气质相同:a.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b.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c.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业特质焦虑等);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含义:人格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1、人格的独特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统和性4、人格的功能性(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1、个性与人格个性(individuality)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特性。
联系:往往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
(词义和翻译原因)区别: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但人格还有整共性的一面;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
2、气质与人格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
联系:气质是先天秉赋,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
人格的形成不可能离开气质。
区别: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秉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3、性格与人格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联系:性格包含于人格中,是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
有些认为可以通用。
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人格还有生而具有的。
总之,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比较属于Nature的部分);性格乃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它们都属于人格所包含的内容。
二、人格心理学2、人格理论与内隐人格理论的区别人格理论含义: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经常对他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判断或把他人看成什么样的人做出假设。
(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
)区别:人格理论能经得起检验,预测未来,对大部分的行为做出一致性的解释;而内隐人格理论的知识则是混乱的、直觉的、很难解释的。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F认为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 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
“道德原则”。
第一章 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 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 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 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肛门期: 一岁到三岁左右的儿童性感带逐渐转移到能产生排便快感的肛门附 近,人格发展进入肛门期。 随着身体的成长, 儿童逐渐对周围的人产生认知、 辨识、反应的能力。
3)性器期: 三到五岁的儿童进入性器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已经有了对性别 的初步认识,在不同性别的人格发展过程中, 也会有不同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这一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男童的“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 ,以 及女童的“奥列屈拉情结”和“阴茎妒羡” 。
缺点:
1实验情景本身限制使得研究结果外部效度不高
3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
第三章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 动和曾使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是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 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探索了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揭示了人格与个体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重点包括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个体差异1. 遗传因素对个体差异的贡献2. 环境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影响3. 文化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 年龄对个体差异的影响5. 性别对个体差异的影响二、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基本特质模型的提出- 五大人格特质的研究及其意义- 个体差异与人格特质的关系2. 动机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 自我概念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尊对人格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人格发展的作用4. 行为主义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奖励和惩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对人格变化和调整的观点5. 文化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 文化对价值观念与个体差异的影响- 文化对情绪表达与人格类型的塑造- 跨文化研究对人格理论的挑战三、人格评估1. 个案分析法- 临床访谈的重要性和技巧- 心理测验在个案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和优势2. 问卷调查法- 标准化问卷的设计和使用- 主观性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3. 行为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结构化观察的区别- 行为观察的样本选择与观察技巧- 行为观察的主要限制与改进4. 实验研究法- 实验设计与人格研究的关系- 实验条件对个体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5.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评估中的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优势- 结构磁共振成像与脑区功能的关系-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与心理问题诊断中的局限性四、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个体差异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 人格评估在教育干预中的作用- 人格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 职业发展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职业性格测评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职业导向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 增强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发展策略3. 临床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评估在诊断精神障碍中的意义- 个体差异对治疗计划和干预方案的影响- 人格发展与心理治疗的关联4.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测试在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 领导者个性与组织氛围的塑造- 团队合作与成员个体差异的关系5. 健康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特质对应对压力和养生行为的影响- 个人倾向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干预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概述与阐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对人格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人格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人格的定义,了解影响人格的因素以及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关系;能够解释4中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个性即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倾向性四个基本特征。
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遗传环境←二、人格、气质与性格←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一)气质及其类型←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人格中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气质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但是气质也具有可塑性。
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五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四个迟到的观众,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禁止他们入场。
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门员争执起来,他争辩说,戏院地时钟块了,打算推开工作人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说他不会影响任何人,结果与工作人员闹得不可开交。
迟一点到来的B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入剧场里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他认为从那里进入或许便当一些,就跑到楼上去了。
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看到不让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大概不太精彩,我还是暂且去小卖部转转,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最后到来的D说:“我真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我来猜一猜:四个人的心里活动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A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而B则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们两人的性格都具有外向性。
C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D则孤僻、自卑、行动迟缓,多愁善感。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展开全文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1、人格的定义(教材)2、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格心理学是以认识和研究人的人格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人格构成与表现、人格产生与发展、人格培养与提升、人格适应与矫正等方面规律和机制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学习人格心理学应注意的问题:①树立正确观点②明确学习目的③注意方法5、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背景上来看,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科学背景和哲学背景。
社会背景为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需要,科学背景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哲学背景则奠定了相应的方法论基础。
6、人格心理学诞生的主要标志:一种观点认为: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应首推弗洛依德,其主要标志应是1900年《释梦》的出版。
7、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根本特点:①以人性为核心②把人性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依据③以实证的方法为基本方法8、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趋势:①经典理论的修正②小型理论的出现③研究方法的融汇和改进④理论研究中的认知趋向⑤相互作用论的思想倾向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什么是人格理论(教材)2.人格理论的制约因素:①人性观②研究策略③个人因素和文化因素3.人格理论流派(教材)4.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教材)5.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教材)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格研究(personality research)——对人格理论中所包含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
人格研究的重要性:赋予理论生命、延伸或修改理论;决定一个理论的效用和周期二、人格研究的研究过程(一)观察和描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二)理论和假设:对有关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通过推论做出假设,假设是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多个变量之间的预测(三)检验假设:理论本身无法验证,通过检验假设来支持或反对该理论三、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取向)许多人格理论常受到批评或不被重视的原因是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第二章 人格理论学
人格心理学是以其博大精深的 理论体系而著称的,本教材在介绍 人格理论时采取博引众说的原则, 将不同流派的理论学说一一阐述。 不同的理论,不同的特色,会引来 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启迪。在学习 各种理论流派之前,学习者先要处 理好以下几个理论学习中的问题。
一、人格理论的意义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们对人的一套看 法,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 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和参照框架。 由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人格心 理学家各自对人的看法的不同,因而产生 了各不相同的理论。自弗洛伊德于1915 年发表“无意识”以来,心理学家已经建 立了许多富有影响的人格理论。
或偏于一方的人格发展,内外向就是一种双极人格维度,他认为只偏于单一 方向发展的人格是不正常的,阻碍人格的充分成长和表露,应该培养一种 “大众我”(public self),使自己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把握每种理论的核心点,可使人们准确、有效地使用它,而不至于误用 或发生严重的歪曲。于单一方向发展的人格是不正常的,阻碍人格的充分成 长和表露,应该培养一种“大众我”(public self),使自己能适应各种不 同的环境。 把握每种理论的核心点,可使人们准确、有效地使用它,而不至于误用 或发生严重的歪曲。
(八)均衡性——不均性 均衡性 不均性
均衡性(Homeostasis)——不均性(Heterostasis)这一维度主 要涉及行为的动力。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是消除紧张已达到内 部平衡状态,还是不断成长已达到自我实现?持均衡性观点的弗洛伊 德倾向于重视个体维持均衡状态的动机,认为个体的某种缺失就会产 生某种需求,导致陷入紧张状态,于是个体将采取一些活动,以取得 满足,使个体恢复到均衡状态。持相反观点的人,如人本主义学者罗 杰斯、马斯洛等都强调个体谋求自我充分发展的倾向,他们认为个体 的主要动机在于追求生长、求发展。他们通过不断地求新、接受挑战, 使之不断成长,获得充分发展。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人格心理学(第7版)笔记全面版 Jerry M.Burger著 陈会昌等译
PERSONALITY(7th Edition)人格心理学(第7版)【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Ⅰ、什么是人格第一章什么是人格一、人与环境二、人格的定义: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1. 稳定的行为方式。
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
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
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
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另外,外部环境对人格也有影响。
三、人格的六个流派:对于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特质流派:认为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生物学流派:利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
例1. 攻击:为什么有些人总比别人更富攻击性?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的本能。
但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不会伤害自己,所以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无意识的转向外面,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解释,当人要达到自己行为的目标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特质流派:认为看重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
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出生就具有攻击性的素质。
人本主义流派:不承认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当某些因素阻碍了自然生长的过程时,就会出问题。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内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动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揭示个体差异、解释人际关系、预测行为和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并介绍其中一些流行的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关个体特征和行为倾向的问题,研究者可以快速、经济地收集大量信息。
问卷调查法可以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观察,旨在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心理特征,并从中发现普遍性规律。
二、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人格心理学中一种常见且强有力的研究方法。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程序,研究者可以操控和测量不同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实验研究法可以提供因果推断,并具有高度的控制力和内部验证性。
例如,一个研究可以通过对一组被试进行特定任务的调整,来观察结果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基于对个体行为和环境的观察来研究人格的方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自然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来收集数据,有助于研究者获得真实反应并发现新的行为模式。
实验室观察则在控制环境中对个体行为进行观察,以更精确地研究某种现象。
四、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量法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测量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一种方法。
其中包括了各种量表、问卷和实验测量等方式。
通过心理测量法,研究者可以量化个体心理特征,如人际关系偏好、情绪稳定性等,从而实现数据的量化分析。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研究方法提供了数据和材料,而理论则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和解读。
目前人格心理学中流行的一些理论有: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特质来描述;生物学理论则关注遗传和生理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无意识和个体经验对人格的塑造。
总之,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
研究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主要起因于心理学 家们对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的认识。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实验研究固有的缺 陷,如人为性、一次只能考虑少数几个变量、 外部效度低等日益暴露出来了。 为了克服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许多研究者 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当走出实验室,于是出现 了心理学研究生态化的思想倾向。
以上两种方法皆采用观察现象或外部特征的
方法,强调先天作用,缺乏科学依据,现在 已被摒弃了。
(三)人格测验的发展简史
科学的人格测验时期 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 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 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 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 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 克瑞普林(E.Krapelin)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 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 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 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 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
三、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 的关系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可以用
以下模式图表示: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所谓范型(或范式)(paradigm)就是一套科学习惯,是某 一科学共同体公认的在一定时期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并为以后几代的工作者暗暗的规定了一个领域里应当研究什 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Kuhn,1962)。简言之,范型就是 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 一套理论和方法。 在同一个时期,人格心理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型,往往 同时有多种范型或理论流派相互竞争。 六大人格理论都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范型。p19 这些不同的理论范型,在解释说明各种人格问题时,往往采 用不同的概念、假设和理论。
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
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 通过推论做出假设。
缺乏社交技能导致孤独:1、孤独者比不孤独者
较少主动发起谈话;2、孤独者不能正确了解别 人对他们的看法;3、孤独者在社交场合比不孤 独者有较多不恰当的话语
第三阶段为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的研究
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 作品分析(如信件、日记、个人传记等)等等方 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 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临床心理学家大多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2、评价
优点: 1)个案研究注重细节,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描 述 2)个案研究一般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 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它能在较大程 度上代表自然状态下的情形) 3)通过个案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 料,进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4)个案研究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
一、人格评鉴概述
(一)何谓人格评鉴 人格评鉴(personality assessment)是指在具体的 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个体人格资料的过 程。 人格评鉴、评鉴技术、测量(measure)、测验(testing), 这些术语可以交替使用。它们都表示一种程序,即 系统的获得有关个体人格资料的过程。 人格评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收集到资料之后, 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 能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格评鉴(人格测量)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六、人格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行为主义和 社会学习理论
抑郁的稳定性
遗传/生物因素 没有自我价值感 环境导致抑郁 信息如何解释
某些人更易抑郁
天生爱抑郁 不能接纳自己 缺乏积极强化物 抑郁的认知图式
认知流派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在人格理论的评价中,有以下几条标准:
1、精确性 2、可检验性 3、概括能力 4、简洁性 5、逻辑一致性 6、有用性
二、人格测量中的量表鉴定
1.信度 作为一个好的测验,其结果必须可靠。所谓可靠, 是指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 靠性称之为信度,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可信性程度。 2.效度 一个测验无论其信度有多高,若效度很低也没用。 高效度是一个良好测量的最重要的特性。效度是指测量的 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3.常模 常模表示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通过确定代表性 样本的成员在测验中的实际行为,从而在经验上建立常模。 然后,任何个体的原始分数,参照由标准化样本所得出的 分数分布,以找出他或她在那个分布中的位臵。
(五)伦理性原则
第一、被试自愿参加。
第二、接近真实生活。 第三、有利的研究设计。 第四、被试自愿终止。 第五,充足补救。
三、人格心理研究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
:
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 材料。
如我们看到有些人经常离群索居,独来独往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从唯物辩证法的质量统一观来看,人的心理
现象同其他事物一样,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 方面。这就规定了心理学研究应同时重视定 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揭示变量和因素之间 的数量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定性分析, 以便对心理现象的本质、意义的描述和解释。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
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 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 段性等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 本质与规律。 人格理论具有一般科学理论的功能,包括指 导启发的功能、组织整合的功能、解释说明 的功能、预测发现的功能等。
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
2、评价:
优点:1)省时省力,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数据,
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2)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 供线索;3)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 况,减少人为性;4)可以研究一些伦理上法律 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缺点:1)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2)不能做出 有效的因果推理。
三、人格评鉴方法
(一)访谈
(二)自陈量表 (三)评定量表 (四)投射测验 (五)心理生理学技术
(一)访谈
访谈(interview)是访员和来访者面对面的直接交 谈以获取资料的过程。 访谈主要可分为三种形式: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 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据问卷或访谈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前科学理论:是指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现象进行猜想和解释而形成的经验,又叫日 常理论。 人格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我 们普通人都有关于人格的经验与体会,在其 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抽象,就可能产生各 种前科学的人格理论。 如“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打不成器”
缺点:
1)以特殊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
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难以直接引出普遍 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他人进行重复和 验证。 3)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 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二)相关研究取向
1、涵义:
相关研究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测量
在用以上标准评价人格理论时,要坚持两点论与历 史主义的观点:
所谓两点论,就是把科学理论看做是相对真理,在评价
理论时,既要看到理论的优点与长处,还要看到理论的 不足与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发扬其长处,克服其不足, 推进理论的发展。 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就是要看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与社会根源,把该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 考察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历史上各种人格理论 的积极与进步意义。
例子1 精神分析
攻击性 无意识的死本能 实现目标受阻时
特质流派
生物流派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和 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行为稳定性
遗传/生物因素 本性善良 学习获得 信息如何解释
偷针与偷金
天生爱攻击 需要不能满足
强化、模仿、榜样
认知流派
对威胁的感知
例子2 精神分析
抑郁 无意识的愤怒 转向内心的愤怒
特质流派
生物流派 人本主义
(三)实验研究取向
1、涵义:
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
(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 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
2、评价:
优点: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
观性,对变量的控制严密,能够操纵变量,做 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 缺点:1)实验情景本身的限制,使得研究结果 的外部效度不够高;2)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 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 格现象。
(三)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元素分析是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把现象整体
分解为部分或因素,进而在部分或因素水平 上解释处于整体水平的心理现象。 但在人格心理研究中,我们更应该从整个心 理系统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去探讨。 近来心理学研究中还出现了研究方法的多学 科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四)
表进行 半结构式访谈是事先有一定的题目和假设,但实际问题 并未具体化的问题 非结构式访谈是事先完全没有一定的题目和假设,其中 的试探提问也尽可能是中立的、很简短的,常用于心理 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