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如何理解人格的定义: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937年奥尔伯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直接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主要有2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美学的发展。
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他于1883年发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理论
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
前科学理论(日常理论):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
前科学理论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模糊性,特殊性,科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确性(最重要的标准)可检验性简洁性,有用性,逻辑一致性,概括能力。
吉尔和齐格乐提出9对基本设想: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元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般方法论原则:
(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人格研究与测评
林达塞把投射测验依次分为5类
(1)联想法。要求被试说出某种刺激引起的 联想,一般指首先引起的联想。例如荣格 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
荣格词语联想法的工具是一份写有100个词的一张纸,给被 试的指导语是让被试在听到刺激词之后,尽可能快地作出 由此刺激词所联想到的反映.当确信被试懂得这词语联想 的意思之后,就可以开始正式测验.用一只秒表就可以记录 下被试对每个刺激词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4)选择或排列法:要求被试根据某一标准来选择 题目,或做各种排列,由此显露被试的个性。
(5)表露法:要求被试用某种方法(绘画、游戏) 自由表达其人格,例如画人测验、画树测验等
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H. Rorschach)于1921年编制的一种测验人格的方 法。测验的材料由十张墨迹图组成,十张图片中 有五张是黑白色的,三张是彩色的,另外两张除 黑色外,还有鲜明的红色。这十张图片都编有一 定的顺序,施测的时候每次出示一张,同时问被 试:“你看这像什么?”或者“这让你想起了什么?” 让被试按照自己所想象的内容作出自由的描述。
2.一名35岁的初中老师:“我想这幅画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有犯罪却 被判坐牢的人,他否认自己犯过罪并在法庭上一遍又一遍地抗争, 但他最终放弃了。现在,他已经精疲力竭、抑郁儿绝望。他做了 一支玩具手枪企图逃跑,但他知道这也没有用。”
3.一名16岁的中学生:“这个女孩可能正与她的兄弟玩捉迷藏的游 戏,她正连续报数,从1数到100。她很忧伤也很疲惫,因为 她从来都没赢过但又不得不玩。在此之前男孩子们似乎在这里玩 过其它游戏,因为有一把玩具枪在那里。”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
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
尽的故事。(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
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
一,人格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
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
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
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
(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
第三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
1,人格结构:
共同特质
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人格心理学主要理论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理论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内在心理特质和行为方式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涵盖了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自我理论、防御机制以及人格类型理论。
一、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由心理学家Cattell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人类的人格特质归纳为五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外向性指的是一个人是倾向于外向还是内向;宜人性则针对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友好、合作和信任程度;尽责性涉及个体对任务和责任的认真程度;神经质关注个体是否情绪不稳定和易焦虑;开放性描述了个体是否愿意接受新事物和体验,并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是由心理学家Rogers提出的,它主张个体的人格发展是通过自我概念的建立和维护来实现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来源于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自我理论认为,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实现和心理健康,而否定自我概念则会导致心理问题和人格失调。
三、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压力时,潜意识中产生的心理防御
策略。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防御机制的概念,例如回避、投射、否认和抑制等。这些防御机制起到在个体感到难以应对的情况下,保护个体的自我形象和心理稳定的作用。
四、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关注个体的人格分类和类型区分。其中最著名的理论
是Myers-Briggs类型指标(MBTI),该理论将人格类型划分为16种,包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是我院心理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方法论,各主要流派的理论体系,人格专题研究以及人格教育问题。
本课程内容共有十五章,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本论,介绍各大理论学派的人格理论;第三部分是专论,介绍人格理论的具体运用。
各章节体系和主要知识点如下: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格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形成的历史、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来源以及近几十年来人格心理学发展的状况。
二、知识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处以“”为标志,下同)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对象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罗列式定义:这种定义主要是列举出所有属于人格的东西。它有助于确立人格的外延。
2、整合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3、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
4、适应性的定义:这种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
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特别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四、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特殊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郭永玉2007)
二、人格的特性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二) 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 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四) 人格适应: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五)人格评鉴
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个案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其人:特质流派的创始人,人格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2、特质:人格的基本单位;是一种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的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
特质的种类:
特质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思考:为什么人的特质表现不一样,在不同的情景下?
a、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unique traits):某个人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社区或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注意: 虽然一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的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的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
b、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的一个人的外部行为特点。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目 录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潜意识与意识结构 • 人格结构理论 • 防御机制与心理适应 • 情感与动机理论 • 梦境解析与象征意义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精神分析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 纪末,由奥地利精神病学 家弗洛伊德创立。
情感在精神分析中地位
情感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情感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核 心成分之一。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情感不仅影响认知过程,还受到认知的调节,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 成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
情感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
许多心理障碍与情感问题密切相关,了解情感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 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过度使用或缺乏使用问题
过度使用
当个体过度依赖某种防御机制时,可能导致心理僵化、人际关系紧 张以及自我认知失调等问题。
缺乏使用
若个体缺乏必要的防御机制,则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压力,导致心理 崩溃或情感失控等问题。
平衡与调整
个体需要在不同情境下灵活使用各种防御机制,以保持心理平衡和健 康。
05 情感与动机理论
02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和转化 的可能性。
03
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人的意识层次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 为表现。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人格理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人格的定义,了解影响人格的因素以及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关系;能够解释4中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personality)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个性即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倾向性四个基本特征。
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遗传环
境
←二、人格、气质与性格
←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一)气质及其类型
←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人格中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气质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但是气质也具有可塑性。
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五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四个迟到的观众,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禁止他们入场。
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门员争执起来,他争辩说,戏院地时钟块了,打算推开工作人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说他不会影响任何人,结果与工作人员闹得不可开交。
迟一点到来的B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入剧场里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他认为从那里进入或许便当一些,就跑到楼上去了。
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看到不让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大概不太精彩,我还是暂且去小卖部转转,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人格心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Personali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0711********
周学时:3 总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
授课对象:心理学本科生
三、课程简介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具体研究个体/群体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及其可能的内部过程与机制的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生的基础课程,是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建构。研究内容包括了个体的行为与内部过程的特点(与所有其他人不一样),特殊人群的行为模式与内部过程的特点(与某些人一样),全人类共有的行为模式与内部过程的特点(与大多数人都一样)。“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研究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差异;理解他人,生活控制,世界或事件预测,减少危险;适应性与改变、获得更满意的生活和更好的社会价值。
四、课程目标
人格心理学课程通过对六大人格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的讲授与互动讨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了解和基本掌握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问题:人格是怎样发展形成的?人格可以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如何理解?并且学会人格研究与实践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人格评估技能,学会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分析,包括在人力资源管理、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素养。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展开全文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
1、人格的定义(教材)
2、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格心理学是以认识和研究人的人格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人格构成与表现、人格产生与发展、人格培养与提升、人格适应与矫正等方面规律和机制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学习人格心理学应注意的问题:
①树立正确观点②明确学习目的③注意方法
5、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背景上来看,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科学背景和哲学背景。社会背景为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需要,科学背景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哲学背景则奠定了相应的方法论基础。
6、人格心理学诞生的主要标志:一种观点认为: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应首推弗洛依德,其主要标志应是1900年《释梦》的出版。
7、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根本特点:①以人性为核心②把人性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依据③以实证的方法为基本方法
8、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趋势:①经典理论的修正②小型理论的出现
③研究方法的融汇和改进④理论研究中的认知趋向⑤相互作用论的思想倾向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什么是人格理论(教材)
2.人格理论的制约因素:①人性观②研究策略③个人因素和文化因素
3.人格理论流派(教材)
4.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教材)
5.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教材)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格研究(personality research)——对人格理论中所包含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四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决定人的性格 和情绪。
19世纪末: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影响。
20世纪初: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强调人类共有的心理结构。
20世纪中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对人格的影响。
理论应用:斯普 兰格的人格类型 理论被广泛应用 于职业选择、教 育、管理等领域。
理论评价:斯普 兰格的人格类型 理论具有较强的 实用性,但也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忽视了个体的 差异性等。
理论背景:由美国 心理学家霍兰德提 出
理论内容:将人格分 为六种类型,包括实 际型、研究型、艺术 型、社会型、企业型 和常规型
理论应用:广泛应 用于职业选择、职 业规划等领域
理论评价:具有较 强的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但缺乏对个 体差异的深入探讨
荣格是瑞士 心理学家, 提出人格类 型理论
荣格将人格 分为内倾型 和外倾型
内倾型人格 的特点:内 向、深思熟 虑、注重内 心世界
外倾型人格 的特点:外 向、善于交 际、注重外 部世界
宜人性:对他人的友好程度 和合作意愿
开放性:对新事物、新观念 的接受程度
神经质:对压力和情绪的敏 感程度和稳定性
人格类型理论
理论背景:斯普 兰格是德国心理 学家,他的人格 类型理论是建立 在荣格的人格类 型理论基础上的。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前科学理论的类型 1.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们通过思辨所获得的关于人 1.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们通过思辨所获得的关于人 格的理论与观念(前章节已有论述) 格的理论与观念(前章节已有论述) 2.某些江湖术士、 2.某些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有关思 某些江湖术士 考与总结。 考与总结。 3.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 3.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比较集中 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 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例如, 。(例如 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例如,罗马不是一 天建成的) 天建成的)
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即利用可观察的可度量的形式去 叙述有关人格的概念, 叙述有关人格的概念,使这些概念能够被操 纵、控制和检验。 控制和检验。 激发性。即能够激起研究者的热情、 激发性。即能够激起研究者的热情、兴趣和 激情却从事人格研究。 激情却从事人格研究。 评价人格理论时要坚持两点论和历史主义的 评价人格理论时要坚持两点论和历史主义的 观点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2.理论与假设的区别与联系 2.理论与假设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区别: 理论是对某一科学领域所作的系统解释的知识体系, 理论是对某一科学领域所作的系统解释的知识体系, 是对某一科学领域所作的系统解释的知识体系 由系列性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所组成。 由系列性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所组成。科学理论是人类 认识长期发展的总结, 认识长期发展的总结,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 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学说体系。 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学说体系。 假设是指在研究之前, 假设是指在研究之前,研究者提出现象或变量之 是指在研究之前 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假设性陈述(条件式、差异式、 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假设性陈述(条件式、差异式、 函数式)。其特点:推测性、可检验性、可变性、 )。其特点 函数式)。其特点:推测性、可检验性、可变性、简约 性和科学性。 性和科学性。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创造标准化情境
实验室实验通常使用标准化的 实验材料和程序,以确保不同 被试之间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 性。
便于量化分析
实验室实验通常使用量表、问 卷等量化工具收集数据,便于 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现场实验法
生态效度较高
现场实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能 够更真实地反映被试的行为和反 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便于观察自然行为
纵向追踪
02
03
假设生成
长期追踪单一个体的发展变化, 探究人格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原因 和机制。
从单一个体的研究中发现新的理 论假设和研究问题,为后续的实 证研究提供启示。
多个案例研究法
1 2
复制和扩展
通过对多个相似或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复制和 扩展单案例研究的结果,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多元视角
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案例,获得更全面、深入 的理解,揭示人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避免伤害
在研究中,应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特别是在 涉及敏感话题或潜在风险的研究中。
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整合多元方法
未来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将更加注重整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神经科学、基因学等跨学科方法,以更全面地揭 示人格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加强跨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研究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格差异的理解和尊 重。
第二章 人格理论学
(二)广博性原则
广博性(comprehensiveness)是指理论所能涵盖的范围。好的 理论应该是能够解释人类的所有或大部分行为。在弗洛伊德之前的理 论家只研究人的意识现象,而弗洛伊德则提出了前意识和无意识观点, 解释了许多前人没有解释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弗洛伊德理论的广 博性比其之前的要好。广博性越好的理论,其所研究的范围也越广泛。 一个广博性差的理论,由于兼容性差而不能处理多变的现象或问题。 实际上,一个良好的理论不一定能够解释所有的行为,但在解释 某一层面行为上却有独到之处,也不失为一个好理论。这也是当代有 许多人格理论存在的原因。
(六)主观性——客观性 主观性 客观性
在探讨人格问题时,常会涉及主观经验与客观环境对个体行为的 决定作用。主观性(Subjectivity)——客观性(Objectivity)这一争 论反映了近代人格理论中,现象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相异之处。现象学 者指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因素,并非外在的事物和环境,而是这个 人对于那些事物和环境的看法。看法决定了事物与环境对主体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件事对他具有重要意义,他就会珍视它;反之,就 会忽视它。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要先了解他的主观看法。例如, 罗杰斯指出,人的内部世界比外部环境刺激对其行为有更大的影响, 外部见到的行为如无内部经验作为参照,仍是不可理解的东西。相反,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人格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所以他 们重视客观行为事实,以及行为与外部世界中可测量因素的相互关系。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究人类
个体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内心的驱动力。通过对人格心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本质,从而为个体的发展、心理治疗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
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来划分,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
现需求。这一理论为我们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层次化的视角,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内心驱动力和行为表现。
2. 五大人格特征理论
五大人格特征理论是目前人格心理学中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将
人的个性特征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
人性和尽责性。这一理论通过量表和测试等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个体
在各个维度上的偏好和倾向,进而预测其行为和应对方式。
3.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动机对于行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与自我满足需求密切相关,个体追求自主性、关联性和能
力感。通过激发人们内在的动机,可以提高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人格心理学中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编制一系列问题,以量表形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被试者在人格特征和行为倾向上的自评信息。这种方法有较高的效率,但也存在被试者自觉或潜意识的回答偏差的可能。
2.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构建实验情境,观察被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可以深入探讨人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将被试者暴露在压力环境中,观察其应对方式和情绪变化。
人格心理学(2)
22
行为遗传学研究
遗传率(heritability, h2)指的是一个群体内 某种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总的变异中 所占的比例。
遗传率=Vg/Vp
(其中Vg是遗传变异,Vp是可观测到的特性)
2021/1/13
23
行为遗传学研究
4
第一节 Eysenck和Davidson的生理学理论
2021/1/13
5
本节主要内容
1.体液说 2.体型说 3.Eysenck的唤醒理论 4.Davidson的大脑不对称性理论
2021/1/13
6
体液说
▪ 古希腊医生Hippocrates: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 汁,不同的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不同。
五态人之性格表现
▪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 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 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 态度从容 居处安静 不受物感 无私无畏 尊严 而谦谨 有品而不乱 不剧有喜怒 喜怒不形于 色 不患得患失 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能顺应 事物发展规律。
五态人之举止,体态和神情
······
2021来自百度文库1/13
18
Davidson的大脑不对称性理论
存在着稳定的 个体差异
可以预测许多 重要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研究取向
1、涵义:
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
(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 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
2、评价:
优点: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
观性,对变量的控制严密,能够操纵变量,做 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 缺点:1)实验情景本身的限制,使得研究结果 的外部效度不够高;2)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 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 格现象。
二、人格测量中的量表鉴定
1.信度 作为一个好的测验,其结果必须可靠。所谓可靠, 是指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 靠性称之为信度,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可信性程度。 2.效度 一个测验无论其信度有多高,若效度很低也没用。 高效度是一个良好测量的最重要的特性。效度是指测量的 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3.常模 常模表示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通过确定代表性 样本的成员在测验中的实际行为,从而在经验上建立常模。 然后,任何个体的原始分数,参照由标准化样本所得出的 分数分布,以找出他或她在那个分布中的位臵。
(二)人格评鉴的困难
1、怎样评量完整的人 2、怎样让被试如实反应 3、能否评量各种人格特征
(三)人格测验的发展简史
人格测量的现象学时期
在我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测
量人格的尝试,如颅相学、面相学等。
颅相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可以通过触摸其头骨来
分析,某部位隆起就可确定他具有与该区域有关 的性格; 面相学则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来确定个人的性 格及吉凶祸福。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从唯物辩证法的质量统一观来看,人的心理
现象同其他事物一样,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 方面。这就规定了心理学研究应同时重视定 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揭示变量和因素之间 的数量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定性分析, 以便对心理现象的本质、意义的描述和解释。
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
2、评价:
优点:1)省时省力,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数据,
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2)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 供线索;3)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 况,减少人为性;4)可以研究一些伦理上法律 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缺点:1)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2)不能做出 有效的因果推理。
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
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 通过推论做出假设。
缺乏社交技能导致孤独:1、孤独者比不孤独者
较少主动发起谈话;2、孤独者不能正确了解别 人对他们的看法;3、孤独者在社交场合比不孤 独者有较多不恰当的话语
第三阶段为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的研究
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 作品分析(如信件、日记、个人传记等)等等方 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 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临床心理学家大多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2、评价
优点: 1)个案研究注重细节,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描 述 2)个案研究一般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 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它能在较大程 度上代表自然状态下的情形) 3)通过个案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 料,进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4)个案研究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
三、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 的关系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可以用
以下模式图表示: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所谓范型(或范式)(paradigm)就是一套科学习惯,是某 一科学共同体公认的在一定时期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并为以后几代的工作者暗暗的规定了一个领域里应当研究什 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Kuhn,1962)。简言之,范型就是 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 一套理论和方法。 在同一个时期,人格心理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型,往往 同时有多种范型或理论流派相互竞争。 六大人格理论都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范型。p19 这些不同的理论范型,在解释说明各种人格问题时,往往采 用不同的概念、假设和理论。
一、人格评鉴概述
(一)何谓人格评鉴 人格评鉴(personality assessment)是指在具体的 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个体人格资料的过 程。 人格评鉴、评鉴技术、测量(measure)、测验(testing), 这些术语可以交替使用。它们都表示一种程序,即 系统的获得有关个体人格资料的过程。 人格评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收集到资料之后, 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 能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以上两种方法皆采用观察现象或外部特征的
方法,强调先天作用,缺乏科学依据,现在 已被摒弃了。
(三)人格测验的发展简史
科学的人格测验时期 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 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 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 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 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 克瑞普林(E.Krapelin)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 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 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 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 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
行为主义和 社会学习理论
抑郁的稳定性
遗传/生物因素 没有自我价值感 环境导致抑郁 信息如何解释
某些人更易抑郁
天生爱抑郁 不能接纳自己 缺乏积极强化物 抑郁的认知图式
认知流派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在人格理论的评价中,有以下几条标准:
1、精确性 2、可检验性 3、概括能力 4、简洁性 5、逻辑一致性 6、有用性
(二)解释 (三)预测 (四)控制
二、一般方法论原则
(一)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实证研究一直
是主流学派心理学的主流方法。 虽然主流心理学一直在进行去哲学化,但在 对心理学进行探讨时无不体现了思辨的痕迹。 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不 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它们是科学心理学研 究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
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 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 段性等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 本质与规律。 人格理论具有一般科学理论的功能,包括指 导启发的功能、组织整合的功能、解释说明 的功能、预测发现的功能等。
(三)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元素分析是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把现象整体
分解为部分或因素,进而在部分或因素水平 上解释处于整体水平的心理现象。 但在人格心理研究中,我们更应该从整个心 理系统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去探讨。 近来心理学研究中还出现了研究方法的多学 科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四)
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证该理论。
记录并比较孤独者和不孤独者主动发起谈话的次
数;与陌生人谈话时说出不恰当话语的次数;编 制一个问卷,以判断孤独者和非孤独者了解社交 规则的情况
四、主要研究取向
(一)临床研究取向
(二)相关研究取向 (三)实验研究取向
(一)临床研究取向
1、涵义:
临床研究,亦称为个案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
三、人格评鉴方法
(一)访谈
(二)自陈量表 (三)评定量表 (四)投射测验 (五)心理生理学技术
(一)访谈
访谈(interview)是访员和来访者面对面的直接交 谈以获取资料的过程。 访谈主要可分为三种形式: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 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据问卷或访谈
六、人格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p21
1、人性哲学
2、人格结构 3、人格动力 4、人格发展 5、人格适应
6、人格评鉴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二、一般方法论原则 三、人格心理研究过程 四、人格主要研究取向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一)描述
(五)伦理性原则
第一、被试自愿参加。
第二、接近真实生活。 第三、有利的研究设计。 第四、被试自愿终止。 第五,充足补救。
三、人格心理研究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
:
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 材料。
如我们看到有些人经常离群索居,独来独往
表进行 半结构式访谈是事先有一定的题目和假设,但实际问题 并未具体化的问题 非结构式访谈是事先完全没有一定的题目和假设,其中 的试探提问也尽可能是中立的、很简短的,常用于心理 治疗中
访谈被临床心理学家广泛用于人格评鉴中。
(二)自陈量表
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和形式。 依据所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客观问题,要求被试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感受去逐一回答,以此衡 量个人的性格特征。 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R.S.Woodworth)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用 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中 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怖 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它 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
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
研究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主要起因于心理学 家们对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的认识。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实验研究固有的缺 陷,如人为性、一次只能考虑少数几个变量、 外部效度低等日益暴露出来了。 为了克服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许多研究者 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当走出实验室,于是出现 了心理学研究生态化的思想倾向。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格评鉴(人格测量)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六、人格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前科学理论:是指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现象进行猜想和解释而形成的经验,又叫日 常理论。 人格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我 们普通人都有关于人格的经验与体会,在其 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抽象,就可能产生各 种前科学的人格理论。 如“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打不成器”
在用以上标准评价人格理论时,要坚持两点论与历 史主义的观点:
所谓两点论,就是把科学理论看做是相对真理,在评价
理论时,既要看到理论的优点与长处,还要看到理论的 不足与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发扬其长处,克服其不足, 推进理论的发展。 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就是要看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与社会根源,把该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 考察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历史上各种人格理论 的积极与进步意义。
综上所述,人格研究的三种途径各有其优点
和不足。但都是为了共同的科学目标,即发 现事实,建立理论,揭示变量中的规律性的 关系。 所以并无高低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 适之别。 研究者可以把不同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扬 长避短,以取得更佳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人格评鉴
一、人格评鉴概述
二、信度和效度 三、人格评鉴方法(技术)
例子1 精神分析
攻击性 无意识的死本能 实现目标受阻时
特质流派
生物流派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和 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行为稳定性
遗传/生物因素 本性善良 学习获得 信息如何解释
偷针与偷金
天生爱攻击 需要不能满足
强化、模仿、榜样
认知流派
对威胁的感知
例子2 精神分析
抑郁 无意识的愤怒 转向内心的愤怒
特质流派
生物流派 人本主义
缺点:
1)以特殊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
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难以直接引出普遍 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他人进行重复和 验证。 3)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 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二)相关研究取向
1、涵义:
相关研究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