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4.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五课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测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测量摩擦力、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对比实验”和“弹簧秤使用”掌握情况。
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钩的小木块、50g的钩码每组3个、大小相同的砂纸及木板各一块。
【教学过程】一、设计观察活动,揭示摩擦现象1、出示小车,木板等器具,教师演示:小车从斜面上开下来。
然后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小车运动)--教师板书(运动)“运动”小车会一直运动下去吗?(不会)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因为小车受到了摩擦或是摩擦力)2、师:正是因为轮胎与地面之间存在着摩擦,长此以往,新轮胎与旧轮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大家看:(ppt)--新旧轮胎对比3、ppt出示新旧鞋底,师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尝试回答)师:是的,摩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搓手,洗脸,檫黑板等都存在着摩擦;那么,你们了解摩擦吗?4、师:大家看,(两手分开)老师的双手之间有摩擦吗?生:没有。
师:(两手合在一起)现在老师的双手间有摩擦吗?生:没有。
师:怎样才算有摩擦?生1:它们要相互接触。
生2:它们不仅要相互接触,而且只有相互运动时才会有摩擦师:你真善于思考!课件显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2.能够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并且简单的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一【导入】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说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老师跟你们一样也很喜欢运动呢!(课件出示:运动)2、观察图片,对比分析。
师:运动时穿什么鞋子最舒服?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着花纹的鞋底变光滑了?哦,是由于运动时,鞋底与地面发生了摩擦。
再来观察这组照片(新旧轮胎),你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轮胎上的条纹变浅了?恩,在地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课件出示:摩擦)。
活动2【讲授】二、活动体验认识摩擦力1、师生体验,感知摩擦力。
师:这种摩擦与物体运动有关系吗?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请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有什么感觉?再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有什么感觉?对比一下,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对,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运动与摩擦力2、科学定义,理解摩擦力。
师:那什么叫摩擦力呢?(生发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9页,自由读一读,边读边理解。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概念)谈话。
师:摩擦力其实很常见,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活动3【活动】三、动手操作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师:除了可以感知摩擦力,还有什么方式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呢!1、了解弹簧测力的单位。
【优质教学设计】教科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这些力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并且简单的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学生在前几节课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从重力,弹力,然后进入本课的摩擦力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也是为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打下基础。
另外力这一单元本身跟初中物理中的力学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之打基础的课程,摩擦力也是其中之一。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于力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摩擦力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基本都知道,只是没有系统的去整理过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再深入的研究过它的一些特性。
因此,本节课的还是要以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为突破点,再引导他们系统整理自己的生活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继续深入的研究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五、学法、教法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二、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形成“摩擦力”的概念,进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测量摩擦力。
生活实例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表象,体现了科学课程要密切联系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利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数据记录,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验结果,使他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科学的态度。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和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
2)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等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并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协作精神。
四、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力》单元第5课,从本课起,本单元的探究活动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共有三个活动:1、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通过在桌子上拖动手掌等方法感知摩擦力,通过测量物体刚刚能运动起来需要的力来感知摩擦力.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一)一、设计理念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学设计突出了这一点。
教师让学生围绕特制木块来设计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能力。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设计思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我紧紧抓住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精彩的教学导入,并让学生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小组合作探究这一重点内容。
从教学的结果来看,学生探究非常充分,实验设计能科学地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整堂课学生激情投入,教学效果好。
本堂课较好地贯穿了以下两条主线: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实验,绝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来代替实验(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
本课导入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解释运动的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教学。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特制的木块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摩擦力跟什么有关,学生实验活动的时间超过了30分钟。
学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沉迷于科学实验中。
2、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科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
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状况和物体重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量化表达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探究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关于摩擦力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同时,展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实验二:在物体上放置不同厚度的毛巾,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协助下,力求将传统课堂中看不到的每个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转化为教师可以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全程学习历程,以科学分析资讯进行即时辅导与补救。
采用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中心,扩大关注,优化应用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材说明1、《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2、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入手,认识并且展开对摩擦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总结能力。
3、以实验探究为主,经历提问—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规律的完整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数据整合能力。
(二)教法说明1、游戏引导:导入环节通过游戏“力夺接力棒”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2、合作学习:在经历探究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完成提出问题,实验推测,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社交技能。
3、实验教学:从体验物体间的摩擦现象、测量摩擦力到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都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科技应用说明1、智慧教室的irs即时反馈器:帮助教师看到每一位学生的思考,为更平等的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
并且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答案即时反馈,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
2、智慧教室小组平板: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实在TBL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小组活动的过程可以快速呈现,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飞递,递交),帮助教师更有效的处理小组汇报信息,有效教学。
3、智慧助教HiTa:对实验教学的现场环境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即时视频、即时照片等。
4、多媒体:利用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易错点清晰明了,利用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技术应用,帮助课堂联系实际。
二、教学活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实验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盒子、钩码、毛巾。
一、导入,认识摩擦1、观察教材上的轮胎图片,这两个轮胎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它是旧轮胎呢?(预设:磨损、摩擦)你讲到了一个关键词:摩擦板书:摩擦。
接问:是什么和什么摩擦导致的?接问:这是什么和什么摩擦?(手和黑板、板擦和讲桌)师:那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能举例说说吗?师:刚才我们讲到了很多关于摩擦的例子,你有没有发现物体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摩擦的?(预设:都与运动有关)板书:运动2、师:边演示边讲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二、感受摩擦,建构摩擦力的概念1、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摩擦,跟我做。
(把右手贴住桌面往前推动)这是什么和什么摩擦?有什么感觉?(预设:阻碍手向前运动)说明了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摩擦是有力量的,对吗?摩擦有力,(板书:力)这力与手运动方向一致吗?2、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什么叫摩擦力呢?(学生说,教师补充)(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课件出示3、再一次感受手推桌面带来的摩擦力,重重推,轻轻推,两次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吗?三、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师:看来摩擦力是有大小的,除了能感觉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测量,是什么工具?(出示弹簧测力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测量摩擦力?(课件出示: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运动与力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养成认真,实事求是,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实验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难点: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鼠标垫。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轮胎上都有些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在轮胎上设计这些不同的花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花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5.运动与摩擦力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摩擦力,揭示摩擦力定义师:摩擦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生一起做游戏(师边说边做):把手平放在桌面上,先轻轻往前推,再用力压着桌子往前推,比较两次用力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指名说用力情况。
教师讲述,出示课件2,齐读。
(二)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师:同学们骑过自行车吗?你们是否注意过在粗糙的沙子路上比在光滑的路面骑自行车要吃力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师: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2.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师:我们再来玩个拉人游戏,说游戏规则:一个同学在同一路面分别拉体重不同的两个同学,感受两次用力情况有什么不同。
指名三个同学上台游戏,然后说用力情况。
师:从拉人游戏中用力情况的不同,我们可以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3. 出示测力计和小车,教师演示用测力计测量运动的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4. 学生练习测量摩擦力。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重量的关系1.明确实验目的,讨论实验方案及对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指名汇报3.出示课件3,齐读,明确实验内容。
【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 _教科版 (1)
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有关。
过程和方法:1,能够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每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x10、底部贴砂纸塑料盒x10、底部贴透明胶塑料盒x10,钩码x10盒。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引入概念1.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2.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PPT)3.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PPT)【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4.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尽量让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样的速度前进)用测力计拉着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文具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
弹簧秤的读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5.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5.运动与摩擦力)【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轻重的关系1.猜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PPT)2.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请一个轻的学生、一个重的学生配合老师进行实验。
说说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生:物体的轻重有关。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五上第四章运动和力第五节运动与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明确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利用实验器材,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1、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3、教具(每个学习小组):弹簧测力计1个,木块1个、毛巾1条、钩码2个。
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引言导入教师叠书实验(板书)五、运动与摩擦力学生观察学生思考引出新课。
引出本课重点“摩擦力”,新课知识:感受摩擦力。
1、感受摩擦力请生将手放在桌上用力向后拉来感受摩擦力问: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师:所以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生:感到有个力向后拉手。
学生活动,让学生能从抽象的事物中感受到摩擦力。
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得出摩擦力定义做铺垫。
新课知识:观察摩擦力产生的效果。
2、观察摩擦力产生的效果请生观察教师将黑板檫向前推动,松开手后,板擦运动一段时间停下来。
问:黑板檫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观察学生思考生:因为摩擦力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得出摩擦力定义做铺垫。
新课知识:摩擦力的定义。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总结摩擦力定义。
师提示从三方面总结。
(板书)1、摩擦力的定义: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摩擦力。
学生总结知道摩擦力定义【过渡】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需要的工具是测力计。
问: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呢?师:【总结】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一、第1课运动与静止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第2课直线运动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物体直线运动的规律。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直线运动的控制方法。
三、第3课摩擦力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四、第4课力的作用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力的作用及其效果。
2. 引导学生探究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力的效果的影响。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力的作用原理解决问题。
五、第5课力的平衡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平衡概念及其条件。
2.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尺实验,探究力的平衡原理。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第6课滚动与滑动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滚动和滑动两种运动方式。
2. 引导学生探究滚动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3. 让学生掌握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七、第7课斜面与重力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斜面与重力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探究斜面角度对物体下滑速度和摩擦力的影响。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斜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八、第8课浮力与沉浮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概念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物体沉浮的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九、第9课压强与压力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压强和压力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⒌运动和摩擦力一、教材简析: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地上,请组内的其他同学依次分别拉动这2位同学,感受摩擦。
(PPT 图片出示拉动方法)活动中请大家注意安全。
师:在拉动同学时,你感受到摩擦了吗?生:拉动同学时有一种阻碍你往前拉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师:板书:运动与摩擦力。
师:在拉动大个子和小个子同学时,你感受到的摩擦力是一样的吗?生:拉大个子时摩擦力大,拉小个子摩擦力小。
说明了摩擦力是有大有小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问题。
二、录像演示,学会如何测量摩擦力师: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学会测摩擦力,因为直接测量摩擦力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测量另外一个和摩擦力大小相同的力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当我们用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使物体以均匀的速度运动时所用的拉力的大小就相当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这时,我们可以从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出现文字并录像演示)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摩擦力,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PPT温馨提示)1、测力计要水平拉动且不能碰到桌面2、物体要匀速运动时才能读数3、为了使物体匀速运动,需要拉动一段距离三、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摩擦力了,现在就可以来研究摩擦力大小的问题了。
那你认为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推测。
(“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状况”和“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师: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说说你的推测依据。
师:我们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因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去探究。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大小和物体接触并为推测物体重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埋下伏笔。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可是对摩擦力并不了解,也并不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摩擦力的存在,如,用手拿起物品,走路,都要有摩擦力才行。
因此,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力,最好能通过简单的小活动让学生明白,运动物体要收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关于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大多能联想到越光滑的地方摩擦力越小,但不知道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参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运动和力》单元的要求及以上的思考和调查,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
(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具体说一说这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课堂伊始,通过老师举出的一些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摩擦”现象。
比如:播放一段多媒体画面: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的停了下来。
让学生感受到足球滚动时与地面发生了摩擦。
出示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学生从轮胎受到的磨损知道了汽车运动时轮胎与地面发生了摩擦。
再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
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方法简单,感觉明显。
教科书上提出“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要学生自己找一找方法,用多种方法感觉摩擦力的存在。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摩擦现象,亲身感受到摩擦力后,再出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他们不会觉得生疏,从而使学生构建起“摩擦力”这一科学概念。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前面已经学习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然后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问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水平方向,而且必须悬空,测力计不要与物体表面发生摩擦)
分小组自由测量装上钩码的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钩码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表面由学生自由选择,因此每个小组测量到的摩擦力可能各不相同。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实验的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也为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供一个问题情境。
(三)、发现问题,进行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分小组自由测量装上钩码的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家很自然地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测量到的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呢?让学生一起思考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兴趣,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起刚才测量摩擦力的过程,这时他们才会意识到,每个小组放入小车的钩码的数量可能各不相同,小车运动的表面也有不相同的。
那么,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在课堂上思维会很活跃,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猜想。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只对其中的这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1、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重量大小有关?2、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用实验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设计实验,分组探究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分组讨论弄清楚“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什么”两个重要问题,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推测。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第()组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
记录表中“我们的发现”的两个填空,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自己归纳出结论。
(五)、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请各组同学汇报一下刚才从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摩擦力,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激发起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兴趣,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