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也能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使成果得以巩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不太注意在结束上下工夫,表现出结束手段的随意性、盲目性、仓促性,缺乏艺术构思,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和学习课堂结尾的艺术十分重要。现在我就和大家谈谈常见的几种教学结尾方法:

1.教师总结归纳式结尾: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有意识的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的知识方法牢固的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如:教学小数乘小数一课的结尾时,老师引导:“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字(学生流露出怀疑的神情),你们想知道吗?这三个字就是‘乘、数、点’。‘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来乘,‘数’就是数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点’就是把乘积点上小数点。使它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相等。”用三个字总结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为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提供捷径,使学习变得简单而有效,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2.学生小结式结尾:

是学生自己总结的一种开放性方法。学生通过一堂课学习后,他们的思维和非智力因素正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契机,结合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开放的方式结束这堂课。如:教学分数除以整

数后,老师问:“通过学习,你学到了是什么?能否帮我们小结一下这堂课的内容?”这句话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原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新分子,分母不变”;有的说“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这样,既达到了课堂小结的目的,又保证了课尾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新旧联系式结尾:

对于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课,课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纳入同一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点)如,教学“比例的意义”的课尾,教师可做如下启发谈话:

(点)1、今天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为什么说24/36=2/3是一个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点)2、前面学习比的时候,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比的基本性质,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

(点)3、如果等号后面看作分数时又是什么意思?(是24比36的值)(点)4、前后都看作分数时,又是什么意思?

(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也表示把一个分数化简)

引导学生得出:新旧知识间是有联系的。用同一种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运用知识解题时,思路就会清晰明了。

4. 表演式结尾:

表演是促进学生视觉、听觉、运动觉相互交替、搭配的一项活动,他能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因而用在课尾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对知识作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如:在上长度概念时,请学生跟老师用手比划一米(一手曲肘,一手平伸),一分米(伸出拇指和食指),一厘米(伸出一指宽),一毫米(捏着手指头,指一指指甲的长度)的长度,然后喊口令说出长度单位,让全班同学用手势比划。又如一老师上“平行与垂直”时,结尾引导学生用手

势表现平行和垂直,这种直观而又不失美丽的表演让孩子在兴趣中结束新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5.前后呼应式结尾:

一堂课,如果能注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有因有果,浑然一体,这样会给人完整的统一感。如教学二年级下期《统计》第二课时要学习动态统计的方法,课前创设情境:学校门前过往的车可多了,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交警叔叔准备在这儿设立红绿灯,就需要统计1分钟内过往的种类和数量。你们愿意帮助交警叔叔吗?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统计活动。统计结束后,与前面呼应,交警叔叔说:“感谢孩子们,你们统计出了1分钟内过往的车的种类和数量,经过分析,决定在学校门口设立红绿灯,请遵守交通规则。”

华老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注重了首尾照应,先出示三个角度不同的滑梯,然后问你想玩哪个滑梯?有的学生说我想玩第二个,有的学生说我想玩第三个,这时有学生笑了,华老师问:你们为什么笑了?学生回答因为:第三个太刺激了,老师接着问这三个滑梯有那点不同?有的学生回答它有高有低,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它们的角度不同。这时老师告诉大家角有大有小,滑梯的角究竟有多大才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自然揭示了课题“量角的大小”。

全课结束前,华老师紧扣“角的度量”这一主题,首尾照应,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出发,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把关注点集中在角的度数上,很巧妙的列举了角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例子,华老师为了上这节课专门去访问了设计滑梯的工程师,滑梯的坡度在40度至56度24分都是符合安全标准的;同时又介绍了足球比赛球员所站的位置与球门两边所形成的角越大,进球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足球比赛时队员总是尽可能地把球往门前传;放风筝比赛时,赛手风筝的线一样长,我们站在地上往往无法看到谁放得高,判断的标准就是风筝线与地面的角度,角度越大,风筝放飞得越高,反之放飞得低;学生座椅往后倾斜8度是最科学的;沙发的倾角一般为11度,坐上去最舒服。这样前后进行了照应,这些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有角度的应用,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

6.情景应用式结尾:

教师在结尾时,创设有趣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

实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又吸引过来,使之产生浓厚的应用兴趣,促进“尾声中掀起高潮”,从而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教学“8的认识”,进行巩固练习时,让学生做了一个拼图游戏,请小朋友拿出8根小棒,拼出最美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教师先拼图示范,这是一艘船,让帆船满载小朋友去学习最新科技,你们愿意去吗?老师的激励将小朋友引入广阔的智力世界,他们将多种感官参与拼图,去寻找最新最美的图画。小朋友个个将全部心智投入到活动中,惟恐自己失去展示的机会。一会儿小朋友拼出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动物、物品和汉字,大家把一个个图形展览出来,(点)如蝴蝶、花、圣诞树、房子、飞机等等。小朋友拼出的图形形象逼真,内容丰富。正如科学家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又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尾再掀起一个高潮,我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剪轴对称图形的竞赛,这时学生异常兴奋,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学生便拿起剪刀,“咔嚓、咔嚓”短短几分钟后,黑板上就贴满了学生的作品。有的学生剪的是松树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学剪的是窗花,还有的剪双喜、机器人、飞机、蜻蜓、衣服……这时的黑板成了一个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轴对称图形世界,学生们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一种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从这满黑板的轴对称图形中,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还受到一次美的熏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的熏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做到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

7.画龙点睛式结尾:

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教学方法,课堂总结时,若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时,恰当地点拨,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韦老师教学“9加几”时,开始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课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列算式,学生发现9加几得十几,和的个位数字总比加上去的数少1,老师提问:“这个1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1和9合成10了。”这时,(点)引导学生总结:“9加几得十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