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指南--新旧对比

合集下载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7.003

通信作者:毛颖,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Email:maoying@fudan.edu.cn;周良辅,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Email:lfzhou@126.com・标准与规范・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

第一章概述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

WHO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本指南主要涉及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诊治。

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为1%~2%,在老年人群尤为明显[2]。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BrainTumorRegistryoftheUnitedStates,CBTRUS)统计,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约占恶性肿瘤的80%;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Ⅳ级)的发病率最高,占了46.1%,约为3.20/10万,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3/10万。GBM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高发的年龄为75~84岁,新诊断的中位年龄是64岁[3]。

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近年来,高级别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及基因的遗传性变异研究,DNA错配修复,细胞信号通路紊乱(如EGFR及PDGF通路),PI3K/Akt/PTEN、Ras和P53/RB1通路基因突变和肿瘤干细胞研究等。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也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内的难点。传统上,胶质瘤主要通过形态学进行分类与分级。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基于形态学的病理分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某些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例如,有些病理上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良性),短期内复发与进展,而有些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却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又如,部分胶质瘤对放化疗特别敏感,而同样是相同恶性度的胶质瘤却对治疗无效。如何准确的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工作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能够在分子水平对胶质瘤进行“解剖”,并且发现了一些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记,如1p19q杂合性缺失(详见本网站相应博文)及MGMT。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的检测及使用分子标记物,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经过1年多的酝酿,组织国内胶质瘤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并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作为指南的编写组成员,我体会到,国内在胶质瘤诊疗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供患者及医务人员参考。

指南编写组成员名单:马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士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

究室)、王任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洪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永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引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白红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李文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神经肿瘤内科)、李学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5病区)、李桂林(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科)、吴安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陈忠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邱晓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杨学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定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林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康春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实验室)、姚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蒋传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赛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樊小龙(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和脑发育实验室)、颜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高级别胶质瘤治疗指南

高级别胶质瘤治疗指南

BCNU Wafer
Gliadel Wafer为一种白色至灰白色的一角硬 币大小的薄膜,包含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 苯丙生20(Prolifeprosan 20)和7.7mg卡莫司 汀(carmustine,BCNU)。
BCNU Wafer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物理包裹
硅胶胶囊包裹的避孕药物
水溶性聚合物的化学结合 Gliadel Wafer
通过外科手术①获得足够的标本用于病理 分析和诊断,②通过切除肿瘤减少肿瘤负
目前仍没有一级循证医学证据(Class I)来 证明手术切除范围对胶质瘤生存期的影响。
现有文献分析标明,最大程度的手术切除, 无论对LGG,HGG均能延长生存期。
肿瘤切除程度达到95%以上可以明显提高患 者生存期。
NCCN指南认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最重 要的预后因素是病理类型,年龄,KPS,并 发症类型及其持续时间和肿瘤切除程度。
外科手术同样可以改善复发性高级别星形 细胞瘤的结局。
活检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影像学诊断,但是
受肿瘤的异质性、靶区选择等因素影响仍 存在误诊率。
一项关于开颅手术切除比较立体定向活检 治疗老年人HGG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2019),开颅手术切除(包括全切除和次 全切除)比立体定向活检可获得2.757倍的 中位生存期(95% CI 1.004–7.568,p= 0.049),但总收益有限,并且两者的恶化 进展时间无明显差异。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1。本指南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成人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2,3。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活检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并辅助替莫唑胺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我国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4)/10万,年死亡人数达3万。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IV级)的发病率最高,占46.6%,约为3.20/10万;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1/10万。

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但胶质瘤预后仍较差,间变性胶质瘤和GB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7%和5.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努力改善胶质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其中运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当前已被证实的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外指南一致推荐采用MDT模式治疗脑胶质瘤。

概述

一、胶质瘤MDT的概念

胶质瘤MDT是根据不同胶质瘤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由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再由各学科医生按照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期取得最佳疗效的一种诊疗模式。

MDT模式综合不同学科的意见制定诊治计划,并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旨在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诊疗服务,以提高治疗效果。

单一分科治疗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胶质瘤患者提供全面而及时的诊疗。

二、MDT的作用及目的

MDT模式的开展可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1) 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既定诊治方案的依从性。(2)MDT的实施可提高患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能性。(3)实施MDT可改善患者的预后。(4)此外,MDT有助于临床试验和科研的开展。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疗和治疗指南(精简版)培训课件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疗和治疗指南(精简版)培训课件
MRI平扫加增强检查
临床意义:可鉴别胶质瘤与部分非肿瘤病变;明确胶质瘤侵犯范围,帮 助肿瘤立体定向活检区域选择,有利于手术切除和预后评估。
CT检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WI和DT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 BOLD-fMRI PET或SPECT检查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手术策略
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 适用于:局限于脑叶的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V)和
低级别胶质瘤(WHO II)
• 推荐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最小程度的组织和神经功能损
伤获得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并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胶质瘤病理诊断的操作流程
胶质瘤病理诊断 操作流程图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指南内容
影像学诊断 病理诊断及分子生物学标记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复发治疗与随访 康复治疗
3. Ki-67: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I级证据); 4. 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1p/19q LOH):少突胶质细胞瘤的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

前言

脑瘤是指发生在脑部及脑膜的各种肿瘤,其种类繁多,包括胶

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脑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挑

战性,因此,为了提高全球脑瘤治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脑瘤治疗

指南。本文档将重点解读2024年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脑瘤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脑瘤诊疗的最新建议。

指南概述

NCCN脑瘤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脑瘤的分类及诊断

2. 脑瘤的治疗原则

3.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

4. 脑瘤的康复及护理

脑瘤的分类及诊断

脑瘤分类

NCCN指南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将脑瘤分为以下几类:

1. 胶质瘤

2. 脑膜瘤

3. 垂体瘤

4. 神经鞘瘤

5.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6. 血管源性肿瘤

7. 其他罕见脑瘤

脑瘤诊断

脑瘤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程及既往史。

2. 体格检查: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运动和感觉功能等。

3.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脑瘤的治疗原则

脑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脑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大多数良性脑瘤,手术可达到治愈效果。

2. 放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脑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3.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可用于脑瘤的治疗,尤其是对于胶质瘤等恶性肿瘤。

4. 生物治疗:针对某些脑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可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生物治疗手段。

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2014

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2014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2014)新鲜出炉

全网发布:2014-07-13 10:25:09 发表者:赛克 (访问人次:4686)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也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内的难点。传统上,胶质瘤主要通过形态学进行分类与分级。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基于形态学的病理分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某些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例如,有些病理上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良性),短期内复发与进展,而有些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却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又如,部分胶质瘤对放化疗特别敏感,而同样是相同恶性度的胶质瘤却对治疗无效。如何准确的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工作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能够在分子水平对胶质瘤进行“解剖”,并且发现了一些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记,如1p19q杂合性缺失(详见本网站相应博文)及MGMT。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的检测及使用分子标记物,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经过1年多的酝酿,组织国内胶质瘤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并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作为指南的编写组成员,我体会到,国内在胶质瘤诊疗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供患者及医务人员参考。

指南编写组成员名单:马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士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究室)、王任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洪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永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引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白红民(广州军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严格按照2007年第四版《WHO中枢神 经系统肿瘤分类》蓝皮书,对胶质瘤 进行病理诊断和分级(强烈推荐)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 指南
•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于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特征的
胶质瘤以及60%~70%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级证据);
•主要推荐
•MRI平扫加增强检查
• 临床意义:可鉴别胶质瘤与部分非肿瘤病变;明确胶质瘤侵犯范围,
帮助肿瘤立体定向活检区域选择,有利于手术切除和预后评估。
•CT检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WI和DT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 •BOLD-fMRI •PET或SPECT检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 指南
指南内容
影像学诊断 病理诊断及分子生物学标记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复发治疗与随访 康复治疗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 指南
•高级别胶质瘤——主要推荐
放疗时机:HGG包括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细胞瘤、间变 少突星形细胞瘤,术后应尽早开始放疗。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 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 指南

胶质瘤治疗指南

胶质瘤治疗指南
胶质瘤治疗指南
第1页,此课件共144页哦
共识目的
更新2009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扩大共识所含内容,以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之需。
第2页,此课件共144页哦
共识新增内容
• 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
• 节细胞瘤
• 节细胞胶质瘤 • WHOⅡ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质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
9421/1 9425/3* 9384/1 9424/3 9400/3 9401/3 9440/3 9441/3 9442/3 9381/3
9450/3 9451/3
9382/3 9382/3
第15页,此课件共144页哦
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对胶质瘤的分类和分级
室管膜上皮来源的肿瘤 室管膜下瘤 黏液乳突型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细胞型、乳突型、透明细胞型、伸展细胞型) 间变性室管膜瘤 其他神经上皮性肿瘤 星形母细胞瘤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 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
第21页,此课件共144页哦
髓母细胞瘤的分子亚型
• 非Wnt/Shh型 – 约占髓母细胞瘤的60%; – 病理组织学类型大多属经典型及部分属大细胞/间变型; – 易发生播散或转移,预后差; – 分子遗传学特征:17、18号染色体异常及女性患者X染色体缺失 ,c-myc、MYCN基因扩增; – 可采用NPR3、KCNA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来进行筛选。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第一章概述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本指南主要涉及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诊治。

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为1%~2%,在老年人群尤为明显[2]。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BTRUS)统计,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约占恶性肿瘤的80%;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 WHOⅣ级)的发病率最高,占了46.1%,约为3.20/10万,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3/10万。GBM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高发的年龄为75~84岁,新诊断的中位年龄是64岁[3]。

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近年来,高级别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及基因的遗传性变异研究,DNA错配修复,细胞信号通路紊乱(如EGFR及PDGF通路),PI3K/Akt/PTEN、Ras和P53/RB1通路基因突变和肿瘤干细胞研究等。

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目前,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一些新的MRI序列,如磁共振弥

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级标准

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级标准

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级标准

英文回答:

Grading of Gliomas: A Comprehensive Guide.

Gli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hey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to four grad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rades I to IV. The grad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

Cytological atypia: This refers to the presence of abnormal cells that differ from normal cells in size, shape, and arrangement.

Mitotic activity: This refers to the rate of cell division. A higher mitotic activity indicates a more aggressive tumor.

Neoangiogenesis: This refers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blood vessels within the tumor. Neoangiogene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umor growth and invasiveness.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复发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复发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复发胶质瘤2016-03-17

复发胶质瘤-处理原则

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标准:病理诊断仍是判断复发的金标准;影像学诊断标准为RANO标准。▪在做出胶质瘤复发的诊断之前,一定要进行假性进展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如果复发后仍为低级别胶质瘤,治疗方案参照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如果复发后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推荐治疗方案参照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治疗。

▪复发胶质瘤治疗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参与,建议采用MDT诊疗模式。

指南对复发胶质瘤治疗推荐的更新点RANO标准

影像学诊断标准经过对上世纪70年代末Levin标准及上世纪90年代Macdonald标准更新修改,神经肿瘤界目前公认的胶质瘤复发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RANO标准(表1)。

表1 RANO标准

*: 出现任何一项即判定进展

不作为标准:如无临床恶化,单纯皮质激素用量的增加不能判定进展

肿瘤复发、假性进展和远期放射性脑坏死常用鉴别方法(表2)

表2 肿瘤复发、假性进展和远期放射性脑坏死常用鉴别方法

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再次手术治疗

▪对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是否能使患者受益,目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再次手术治疗的获益:一般认为如肿瘤出现明显占位效应且一般状态良好的患者,经病例选择后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可以进一步明确复发后肿瘤病理及分子病理诊断,缓解

占位效应,利于后续化疗及/或再次放疗的进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一般情况下,选择再次手术治疗的条件:KPS评分>70,肿瘤位于非功能区的患者,肿瘤体积适中,复发距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复发时间过早说明肿瘤的恶性表型较强,对于现有各种治疗反应差)。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

稳定或减少
稳定或改善
以上全部
疾病进展 (PD)
增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增加 有 不适用* 恶化 任意一项
脑胶质瘤术后24-72小时内需复查MRI(平扫+增强) ,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以此作为脑胶质瘤术后 基线影像学资料,用于后续比对。 *在出现持续的临床症状恶化时,即为疾病进展,但不能单纯的将激素用量增加作为疾病进展的依据。
尽管神经影像学及胶质瘤综合治疗取得一 定进展,但胶质瘤预后仍不满意。
概述
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 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 ;
诊断:CT、多模态MRI、PET-CT等; 金标准:病理(组织学及分子水平);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多学科协作(神经外科、 神经影像科、 放射治
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 )。 IDH1-R123H ATRX
当 MRI/CT 表现似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 胞瘤伴强化时,提示间变脑胶质瘤可能性大。
胶质母细胞瘤特征为不规则形周边强化和中 央大量坏死,强化外可见水肿。 弥漫中线胶 质瘤常发生于丘脑、脑干等中线结构, MRI 表现为长 T1 长 T2 信号,增强扫描可有不同 程度的强化。
室管膜肿瘤边界清楚,多位于脑室内,信号 混杂,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可并存,瘤 体强化常明显。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好发于 脊髓圆锥和马尾。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_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_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_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

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近年来,脑胶质瘤在中国逐渐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为了提升中国脑胶质瘤患者的诊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发布了《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以期指导医生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更加科学和规范。本文旨在推荐这篇文章,并简要介绍其中的重要内容。

该指南是在广泛搜集和归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讨论和修订而制定的。它分为11个章节,包含了脑胶质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该指南对脑胶质瘤的分类进行了全面介绍。脑胶质瘤是由胶质细胞发生恶性变异而形成的肿瘤,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I级至IV级,级别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指南详细描述了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预后。

接下来,该指南对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概述。脑胶质瘤的症状多种多样,例如头痛、呕吐、运动功能受限等,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与脑胶质瘤有关,因此在确诊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的结果。

此外,该指南强调了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影像学诊断包括头颅CT、头颅MRI等多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手术治疗方面,该指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手术是治疗脑胶质瘤的首选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保留正常脑组织。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手术方式可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开颅手术适用于较大的肿瘤,而微创手术则适用于较小的肿瘤,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2015中国胶质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15中国胶质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11 ;104(2):423-38. 绝大部分地表达或
阴性
* 类别,是指这一更新点较2012版指南的内容,属于“增加、修改、删除”中的哪一类
主要更新内容
更新点
内容
分子生物学标记的克隆号 (仅做参考)
GFAP:6F2 IDH1(R132H): H09 ATRX:E97092(多克隆) Olig2:1B-327(多克隆)
类别 *
增加
支持证据
国内运用实践
理由
克隆号实际运用 差异较大,选择 更合适的克隆号
* 类别,是指这一更新点较2012版指南的内容,属于“增加、修改、删除”中的哪一类
主要更新内容
更新点 内容
类别*
支持证据
理由
分子病理部分 修改
(单列为一部分)
分子病理分型 对于胶质瘤预后 及靶向治疗等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单列为一部 分阐述
主要更新内容
更新点 内容
类别*
支持证据
理由
少突胶质细胞特异
性核转录因子(Olig2)
的表达缺失有助于神
增加
经细胞瘤或室管膜瘤
的鉴别诊断。
Leabharlann Baidu
Olig2广泛表达于
1.Histopathology. 2 星形细胞、少突细
007 ;50(3):365-70. 胞等肿瘤,但在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生存曲线
Phillips C, et al.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2003;68:23-26.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同步放化疗
GBM:
强烈推荐

替莫唑胺(TMZ)75mg/m2同步放化疗,并随后行6个周 期的TMZ辅助化疗

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获益更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手术部分简介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手术目的


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有
利条件

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降低颅内压,缓解或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Tanaka等开展的研究显示,采用适形放疗分为60Gy、70Gy-80Gy高剂量
组,GBM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11.4%、38.4%;AA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 44.1%、78.1%,5年生存率分别为14.7%、51.3%(II级证据)[2]
1. Nelson DF, et al. NCI Monogr. 1988;(6):279-84. 2. Tanaka M, et al. Lancet Oncol 2005;6(12):953–960.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2012版:编写者增加了神经病理专家、神经影像学专家和康复专家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背 景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颅内肿瘤发病
的45%

根据2007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III和IV 级胶质瘤被称为高级别胶质瘤或恶性胶质瘤,而且 恶性脑胶质瘤占胶质瘤的大多数(70%以上)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病理学诊断
2012版:将WHO 分类(2007版) 进行表格化描述,使读者对神经上 皮肿瘤的病理学全貌有所认识。
强烈推荐:进行IDH1/IDH2突变检测
MGMT检测,
1p/19q 杂合性缺失。 推荐: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进行 KIAA1549-BRAF融合基因检测 反映了这两年的转化医学进展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恶性胶质瘤诊疗共识》诞生

脑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是当今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牵头,汇同来自影像学、病理学、 神经外科学、放射肿瘤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编撰


2009年10月,出版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 和治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假性进展和疾病进展的区别

MR灌注、MRS、DWI、FDG-PET对假性进展和肿瘤 进展的鉴别帮助不大 新的带氨基酸的示踪剂如11C-蛋氨酸,18F-乙基酪氨酸 对其鉴别有帮助 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预测复发和假性进展 强调医生临床经验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分别有21%和31%的患者出现假性进展[2,3]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1.de Wit MC, et al. Neurology 2004;63: 535–37. 2.Brandes AA, et al. J Clin Oncol 26:2192-2197, 2008. 3.Taal W et al. Cancer. 2008; 113:405-10.
共识简介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2012版:增加了“康 复”和“处理原则” 章节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影像学诊断
2012版:增加“低级别胶质瘤的影像学 特征及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和胚胎 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
2012版:详细描述了各类胶质瘤的影像 学特征及强烈推荐、推荐的检查方式
低级别胶质瘤(WHO II)

切除原则:以最小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获最大肿瘤切除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以脑沟、脑回为边界 沿肿瘤边缘白质纤维束走向作解剖性切除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手术策略
不能全切除者:肿瘤部分切除/活检,适用于

优势半球弥漫浸润性生长 病灶侵及双侧半球 老年患者(>65岁) 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较差(KPS<70) 脑内深部或脑干部位的恶性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病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放疗部分简介
2012版:增加了“低级别胶质 瘤、大脑胶质瘤病、室管膜瘤 和髓母细胞瘤的放疗”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大脑胶质瘤病
2012版中专门叙述有关大脑胶质瘤病的 放射治疗,这在其他国家的胶质瘤指南 中是缺憾,因而也是2012年版指南的亮 点之一。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低级别胶质瘤和室管膜瘤
2012版: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室管膜瘤, 以往其他国家的指南中叙述较少,本专 题中对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收集全面, 由此得到的推荐治疗方案与国际主流的 方案相符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髓母细胞瘤
2012版:对于髓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本 专题首先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进行髓母细 胞瘤的高风险及低风险人群分类,然后 收集较全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强烈 推荐及推荐治疗的意见。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后 出现早期疾病进展的处理
肿瘤部分切除比活检具更高的生存优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手术策略
推 荐
活检
开颅手术活检
适用于位臵浅表或接近功能区皮质的病灶
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
适用于位臵更加深在的病灶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术后切除程度评估
强烈推荐
手术后早期(<72小时)复查MRI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放疗总剂量
标准剂量:54-60Gy,分割30-33次

Walker等对按脑瘤协作组(Brain Tumor Cooperative Group,BTCG)
方案治疗的420例患者数据进行了剂量-效应的分析,总剂量从50Gy提高
到60Gy时治疗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也随之从28周升至42周(I级证据)[1]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简 介
2012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 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一是由恶性 胶质瘤扩展到所有的胶质瘤,二 是由共识升级为“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2012版指南新增内容: 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 节细胞瘤 节细胞胶质瘤 WHOⅡ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质瘤、少 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 WHOⅢ级、Ⅳ级中的脑胶质瘤病、髓母细胞 瘤和幕上神经外胚叶瘤等
手术辅助新技术
推 荐
IGS新技术有助于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常规神经导航 功能神经导航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皮层功能定位 皮层下刺激神经传导束定位

术中MRI实时影像神经导航


荧光引导显微手术 术中B超影像实时定位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2012版:可推荐中增加 了“术前及术中DTI和 BOLD-fMRI”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Fra Baidu bibliotek
常规分割X线外照射
推 荐
术后2-4周尽快开始放疗 常规分割(1.8-2.0Gy/次,5次/周)6-10MV X线的外 照射 标准剂量为60Gy/30-33次 3D-CRT(三维全方位肿瘤立体放疗)或IMRT (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放疗) SRS(X-刀,Y-刀)作为恶性胶质瘤术后首选治疗方式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增加肿瘤照射剂量不能获益

多数研究表明,常规放疗总剂量大于60Gy,尚未显现益处 RTOG7401/ECOG 1374研究显示,60Gy和70Gy放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
期分别为9.3和8.2个月(I级证据)[1]

但也有少数研究显示高剂量的益处
强烈推荐 推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术后尽早放疗能有效提高疗效
术后放疗延迟时间越长,患者生存期越短
手术至放疗的间隔(周) 中位生存期(周) 生存时间损失(周)
2 4 6 8 10
58 54 49 47 44
0 4 9 11 14
Irwin C, wt al. J Neurooncol. 2007 Dec;85(3):339-43.
2012版中增加了一 条即“筛选化疗药 物”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手术预后相关因素

肿瘤级别 年龄 术前神经功能状况 肿瘤切除程度 病灶部位和数量 原发或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强烈推荐
手术策略
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适用条件:局限于脑叶的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V)和

Bleehen等分析了443例患者,结果显示:总剂量60Gy与45Gy相比,生存
期有明显的优势(12个月vs9个月,P=0.007)(I级证据)[2]
1. Walker MD,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79;5:1725 –1731. 2. Bleehen NM, et al. Br J Cancer 1991;64(4):769–774.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靶区确定

最初的临床靶体积(CTV1): T1加权像肿瘤增强区 域+FLAIR/T2加权像上的异常区域+外放2cm

缩野推量时临床靶体积(CTV2):T1加权像肿瘤增
强区域+外放2cm
2012版:讨论了“CTV1是否需要包全瘤周的水肿 区”。推荐“CTV1为MRI T1增强图像显示的术后 推 荐 残留肿瘤和(或)术腔+外扩2 cm”“CTV2为MRI T1增强图像显示的术后残留肿瘤和(或)术腔+外 肿瘤局部照射 扩1 cm”
Perez, Brady'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 5th Edition.726.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局部照射与全脑照射疗效相当
2003年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对于恶性胶质瘤患者,局部 照射和全脑照射的治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级证据)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同步放化疗
AA、AO和AOA :

替莫唑胺(TMZ)75mg/m2同步放化疗,并随后行6个周 期的TMZ辅助化疗


1p和19q同时缺失的病人对放疗和化疗更敏感,预后更好
AA间变性星性细胞瘤;AO间变性少枝胶质瘤;
AOA间变性星形少枝胶质瘤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以手术前和手术后影像学检查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评估胶质瘤 切除范围

高级别恶性胶质瘤的MRI的T1WI增强扫描是目前公认的影像学诊 断“金标准”

低级别恶性胶质瘤宜采用MRI的T2WI或FAIR序列影像


不具备复查MRI条件的单位,于术后早期(<72小时)复查CT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是放疗后出现的与治疗相关的影像学
变化,与肿瘤进展无关

TMZ同步放化疗后假性进展的发生率增加,出
现假性进展的时间提前

假性进展和复发鉴别困难,需特别关注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假性进展发生率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假性进展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
单纯放疗后有9%的患者发生假性进展[1]

常规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疗效不理想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Fuller GN, et al. Brain Pathol. 2007 Jul;17(3):304-7.
胶质瘤治疗现状
国内对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规范
众多神经外科医生重手术、轻放疗和化疗 立体定向放疗(γ刀、X刀等)被不恰当大量用于术后 神经外科和放疗科医生对脑胶质瘤特异性化疗药物的了 解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