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复习巩固练习答案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基础题(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C.xx能行古道xx:赞许D.是故圣益圣,愚益:更加...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xx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xx....C.小学而大遗D.彼xx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xx.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xxxx、xxxx、xx、xx..C.xx乐师百工之人,不耻xxD.是故圣益圣,xx..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15分,每题3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中职《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复习指导:作者:韩愈,(朝代)文学家、哲学家,字,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唐代的倡导者,后人推他为“”之首。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嗟.乎()句读.()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蟠.()经传.()贻.()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 B.而耻学于师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8.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完整word版)《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wèi)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①弟子不必..师之..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贻.笑大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A 师者,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C 圣人之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圣 D 此所以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C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12.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B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师说》复习及练习
《师说》复习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 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 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 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师说》复习
2.在《师说》中,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他的心目中 “师”的标准有哪些?文章最后为什么赞许李蟠的“好古文”与“不 拘于时”?
3.韩愈把“句读之师”和“传道解惑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 答案 韩愈的学习观就是倡导从师问道,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这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句读之 师”来解决(在以后的教育看来,学生也可通过自学来解决);而对“道” 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韩愈把“句读之师”和“传道解惑之 师”进行了区分,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将其 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进行对比,无意中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 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并且。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名__词__,__疑__难__问__题___
(1)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_形__容__词__,__糊__涂___
(2)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语__气__词__,__呢__ 生乎吾前:_介__词__,__相__当_于__“__于__”__,__在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介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于__”__,__不__译___
(3)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代__词__,__他___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__示__代__词__,__那__些____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__词__,__他__们__,__指__古__之__圣__人___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__词__,__他__的___ 其皆出于此乎:_语__气__副__词__,__表__猜__测__,__大__概__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__气__副__词__,__表__感__叹__,__多__么__
《师说》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师说》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02《师说》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
(45分,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B.士大夫之族族:类C.君子不齿齿:提及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得上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C.何以解忧?惟有杜康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以故汉追及之B.及其所之既倦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D.事如此,此必及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三者,吾遗恨也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深追先帝遗诏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危乎高哉!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其无忘乃父之志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C.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D.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师说复习题答案
师说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______、解惑也。
答案:授业2. 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如是而已。
答案:术业有专攻3. 韩愈在文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______也。
答案:教之以事4.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的“惑”指的是什么?答案:困惑、疑问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主张的师生关系是()。
A. 师尊生卑B. 师生平等C. 师生互学D. 师生对立答案:C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表明了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
A. 师尊生卑B. 师生平等C. 师生互学D. 师生对立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学生的困惑。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请解释其含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意味着每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都有自己的专长和领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全才,而是应该发挥各自的专长,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看法。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对教育的深刻见解。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平等,认为学生不必总是不如教师,教师也应该从学生那里学习。
他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结束语:通过以上复习题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韩愈在《师说》中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师生关系平等、互学互进的倡导。
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含答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师说》课后巩固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后巩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3)古代诗人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怎能不更加愚昧?(5)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两句是“,”。
(6)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7)《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8)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
(9)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
二、选择类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不齿.齿:并列。
②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③虽有槁暴.暴:暴发。
④圣人无常.师常:经常。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⑥而绝.江河绝:横渡。
⑦木直中.绳中:合乎。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了解。
A.②③④B.①③⑦C.③④⑧D.①④⑥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师说复习训练
《师说》复习训练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李蟠(pán)B.句读(dú)渎职(dú)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C.六艺经传(chuán)传记(zhuàn)传说(chuán)传宗接代(chuán)D.贻之(yí)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岂,难道)顺流而东也(东进)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风气)正襟危坐(端正)C.其下圣人也远矣(居……下,不及)下江陵(向下)D.圣人无常师(平常,普通)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3.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yú,阿谀,奉承4.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5.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有错误的一组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而:就,连词。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之:的,助词。
C.而耻学于师于:向,介词。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就,副词。
6.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知道,懂得。
B.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不分。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低下。
《师说》巩固练习及答案
《师说》课后练习及答案一、解释重点字词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21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师说》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稳固练习根底积累1.以下词语中加红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án) 贻.(yí)B.句读.(dòu) 苌.弘(chāng) 聃.(dān)C.阿谀.(yú) 授.之书(shòu) 蟠.(pān)D.或否.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2.以下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吾从而/师之。
3.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教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气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4.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5.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加红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犹且从师而问焉〔〕。
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复习巩固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义
1.师说.文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传授学业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生
4.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跟随老师(学习)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本来确实
6.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道理;哪里
7.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从师风尚
8.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超出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低于,处于之下
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明;愚蠢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揣测(一说反问)
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1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也句子停顿
14.或师焉,或不.焉不从师
15.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放弃大的方面
1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以…为耻
17.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这些
1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学问
19.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官高
20.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从师的风尚
2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屑
2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
23.圣人无常.师。
固定
24.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
2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专门研究
26.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六种经书传文
2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意动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名动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名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意动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大,形名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意动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2.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原因
3.圣人之所以
...为圣…原因
4.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不一定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先秦之文
6.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人从师之道
7.吾从而
..师之跟着然后
8.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从师学习
9.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
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状后
3.吾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
4.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状后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
师
1.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部队
2.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意动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
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技人;学习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
道
1.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道路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说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政策
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国策
6.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方法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9.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学问
10.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
1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途经
从
1.张良是时从.沛公沛公跟随
2.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3.樊哙从.良坐依、挨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沿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纵”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跟随
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跟随
8.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采纳
9.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堂弟
10.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
11.我从.去年辞帝京自从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凭借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随他向他学习。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高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约都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懂得句子的停顿,不能解决文章的疑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放弃了,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了,我看不出他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等手工艺人,君子瞧不起他们,可是如今君子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艺人们,难道不是值得奇怪的事吗?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接受道理教育有先有后,技艺和学业各人有专门的研究,如此而已罢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虚词焉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5.于是余有叹焉.
6.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
7.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犹且从师而问焉.
10.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1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1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且焉.置土石?
虚词因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5.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7.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8.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9.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1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1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4.于今无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