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第二章 之进入和退出壁垒
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 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
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
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的技术人员,管
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第三,原
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 素供应而具有的优势。
(2)规模经济壁垒
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 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 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 业竞争,才能在进入后在行业中立足。
(四)进入壁垒与市场集中度及利润率的相互 关系
贝恩(Bain)与曼恩(Mann)认为进入壁 垒、利润率与市场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市场集中度越高, 说明进入行业越困难,说明进入壁垒越高。 而另一方面如果进入壁垒越高,则行业内 企业越容易通过垄断定价或结成某种形式 的卡特尔提高市场价格,获取超额垄断利 润。因此,进入壁垒越高,则行业内原有 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反之,利润率越低。
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宋陵子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却知足常乐;可是 有一国财富的 魏文侯却常常讥笑他,而且还鄙视地说:"你一直都很穷,难道要穷一辈 子吗?"宋陵子不 理会他挑般的语气,看了看魏文侯然后平静的说, "请你不要担心,慢慢听我说.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一个 养有九十九 只羊的富翁,他一天到晚就希望能再得到一只羊,好让自己的羊只数目 变成一百!想来想 去,他就想到隔壁那个贫穷的老人不是有一只羊吗?就兴冲冲地跑去 找那穷人帮忙,请求老 人割让那只羊."宋陵子说完上面这段寓言式的前言后,又接着说: "如果富翁还须求助于人的话,就很难说到底谁富谁贫了!"最后宋陵子 语重心长地结 论:"富有的人并非真正的富有,贫穷的人也并非真正的贫穷."
1-进入退出壁垒
进入退出壁垒
第一节进入壁垒
一、进入壁垒的含义
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换句话说,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观反映。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又称经济性进入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必要的资本量等。
1.绝对成本优势
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established firm)比潜在的或新进入的企业(Prospective entrant)通常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
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第三,原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素供应而具有的优势。
第四讲 进入与退出壁垒
二、结构性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
绝பைடு நூலகம்成本优势壁垒
必要资本量壁垒 网络效应壁垒 产品差别形成的进入壁垒
1、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
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
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在位企业拥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 在位企业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
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或称学习效应) 提高竞争对手成本: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 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阻止进入定价
2、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产品扩散策略(产品线深化或宽度增加)。 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施蒂格勒 •其定义相对狭窄。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 成本,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厂商必 须负担的,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需负担的。 •规模经济、必要的资本量和产品差异都不能 算进入壁垒;但他突出了政府管制构成壁垒的 作用。
施蒂格勒,1971年,《经济管制理论》 乔治.施蒂格勒回忆录: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家的自白,译者: 李淑萍, 中信出版社,2006 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机械工业出版,2008
3、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进入壁垒与进入壁垒的基本涵义、形成原因与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教学难点
进入壁垒的产生原因。
本章主要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产业)与原有企业退出市场(产业)角度,对进壁垒与退出壁垒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考察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复杂的市场竞争行为,揭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影响。为政府通过提高进入壁垒与降低退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与行业集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提供政策思路。
第一节对进入壁垒的理论分析
一、进入障碍的基本涵义
进入障碍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进入壁垒,如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克拉克森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进入壁垒可定义为“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生产成本。
但事实上,除了生产成本外,还必须存在其它影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因此,进入壁垒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产业经济学:进入退出壁垒
5、进入壁垒理论的回顾。 (1)贝恩的结构主义分析
“某一产业中的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优势, 这些优势反映在在位者能够把价格提高到竞争性价格水 平之上,而又不会招致新厂商的进入”。
贝恩所强调的经济壁垒有四种: • 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 • 产品差异 • 规模经济 • 特有资源 在位厂商的策略:进入封锁、进入遏制、进入容纳
3、进入的阶段。 • 准备期:市场考察,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以及与
银行金融机构接触。秘密进行。 • 进入期:进入者投资以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继 续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等以外,筹建销售力量、 组建工厂。 • 持续期:进入者的战略由进入转向企业长期目标、着 手战略发展的时期。广告宣传,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质 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服务等。 • 后进入期:维持或防守已占领的市场位置。保持企业 盈利的持续增长。
进入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二、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三、进退无障碍理论 四、沉没成本与进入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1、进入。 所谓进入,是指一个厂商或企业进入新的 业务领域,也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 市场上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替代品。 • 进入的程度:市场份额的变化。 • 进入的速度:企业规模的变化。 • 一般情况下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进入: 进入率、净进入率、进入的渗透率和进入 者的平均寿命周期。
• 进入的范围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1.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电影院 线行业面临的结构性进入壁垒是什么?
答: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 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别化和法规政
1/4
策。 电影院线行业面临的结构性壁垒主要有必要资本量、法
规政策壁垒。
第九章 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分析
1. 如何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联作用? 答: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最终 需求性基础产业,中间需求率较小,中间投入率较大,感应 度系数较小,影响力系数较大,对交通、餐饮、住宿、金融 服务等后向产业产生较大的拉到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消费对旅游业的生产诱发 系数正在快速提高。
风险评估指标。银行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主要有不良贷款
率和资本充足率,一般用不良贷款率来衡量信贷资产的安全 状况。
银行业流动性是指其资产变现的能力,通常用存贷比指 标,即存款和贷款的比例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
3.试简要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答:我国银行业已逐步形成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市场 竞争程度不断增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较国外商业银 行整体偏低,但是不管从盈利性、流动性还是风险性来看, 随着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秩序 更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正在平稳地提高。其中, 大型商业银行仍然是银行业整体绩效的主要贡献者。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沉淀成本越大,退出该产业的障碍就越大。
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差别:只是程度问题。固定成本与只是较短期 内才是沉淀的。沉淀成本是较长的时间内能够创造收益流,却永远 不能收回的那些投资成本。
如果一个企业租用一台机器一个月,或者企业在购入这台机器一个月 后将它卖掉,而不发生资本损失,这台机器便归入固定成本;反之, 在这台机器购入后,企业无法将其脱手,它便是一项沉淀成本。
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 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销合同,企业就必
须承担违约成本。 企业退出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誉损失。 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成本。 行政法规壁垒 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基础产业中,政府不允许企业随意退出产业。 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维持经营,不能退出产业。 一般性产业的退出会造成一部分职工失业,增加社会负担。 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维持地方利益---阻止产能过剩产业的退出。
(二)非经济性进入壁垒的种类与产生的原因
政策法律制度
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
指寡头垄断行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 成过剩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 为,由此形成阻碍新企业的壁垒。
第二节 测量进入壁垒的基本方法 产业的进入壁垒越高----新企业进入越困难----产业内企业也就越少--
产业经济学4.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一、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 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 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 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 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 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可能亏损。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第三,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 者忠诚以及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使得新进入企业在销售 成本上处于劣势。
第四,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 消费者存在着不对称性。由于消费者已经了解在位企业 的产品质量,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来说是 未知的,因此新企业就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销售折 扣率或比在位企业支付更高的单位营销费用来吸引消费 者试用自己的产品,新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成本上处于劣 势,从而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四、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 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 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 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
卡茨和夏皮罗(Katz and Shapiro)网络效应分 为两种:“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 应”。
产业组织学&营销第三章 进入退出壁垒
案例: 案例:我国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
• 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是处于寡头垄断状态, 并且有日益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从奔驰 与克莱斯勒合并、宝马兼并劳斯莱斯等一系列 并购案件看出来。我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 步阶段,总体产量不高,技术水平较低,但增 长速度较快。虽然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进入壁 垒较高,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汽车产 业的进入壁垒仍然较低。
– – – – 产品的物理特性 买方的主观印象 销售的地理差别 售后服务的差别
第一节进入及进入壁垒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别化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形 成进入壁垒: 成进入壁垒:
• 在位企业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 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消费者忠诚 。 • 由于消费者已经了解在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新进入企 业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来说是未知的,因此新企业就必 须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销售折扣率或比在位企业支付更 高的单位营销费用来吸引消费者试用自己的产品。
从长期看进入壁垒对社会福利有双重效应。 • 一方面,进入壁垒是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进 入壁垒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从而减少了产 业中厂商的数目,提高了这一产业的集中度和 增强了该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势力,从而易于 生成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这一结果倾向于减少 社会总福利。
第一节进入及进入壁垒
• 另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又具有正面作用,一 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来说,由于进入壁垒 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小企业进入 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 效益 。
《产业经济学通论》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内容:
武汉晨报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长虹13日在汉大幅下调,引来意料中的彩电大战。昨日一大早,武商、徐东平价、中南等各大家电卖场就传来一股火药味。从昨起,19款29英寸康佳超平彩电全线下调,最高降幅达到1400元,一般降幅都在400元—500元。康佳武汉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栗波介绍,因康佳已无多少库存旧机型,只得忍痛拿出2000型超平彩电投放市场。TCL彩电一负责人说,尽管TCL不主张降价,可长虹降价对TCL有相当冲击,TCL近日也将会采
取相应对策。武商家电城有关人士则称,高路华、创维、厦华等多家彩电已频
频与商场接触,大有出击势头。从各大卖场传来的消息是,长虹降价以来销售一路飙升,已对其他品牌形成强烈冲击。长虹降价3天来,中商集团下属的各大卖场长虹销售已突破2000台,武商家电城一个卖场就卖出了250多台。康佳首日降价,效果立现,武商、徐东平价等卖场围满了消费者,一扫两天来的冷清场面。在这场彩电大战中,武汉已成了各大品牌抢驻的“要点”。据可靠消息,4月22日和5月1日,康佳、长虹将分别会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汉,为彩电大战“助兴”。可以预见的是,长虹、康佳、TCL一线品牌的大幅下调,势必会带来一场全行业的价格大战。业内人士担心:去年彩电行业全面亏损,如这次价
格大战持续下去,对二三线品牌来说,不啻是一场血光之灾。待到秋后算账之时,难免哀鸿遍野。
案例评析: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的彩电行业价格大战是我国众多行业价格
竞争的典型代表,它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投融
产业经济学4.进入与退出壁垒
二、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3)战略要素供应,特别是自然资源,为在位 企业所有或者控制。这样,由于得不到这 些资源,导致进入者使用较差的资源因而 成本更高,或者以一个较高的价格从在位 企业那里购买优质资源。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 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 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百度文库。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一、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 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 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 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 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 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可能亏损。
弹簧门 - 现状调查
◆不仅是税收,在融资、行政收费、政府服务等各方 面,各种政策也无法让民企满足。一些村镇银行、 商业银行不给民营企业机会,在股权融资方面存 在很多不完善的配套政策。 “民企寻求资金是要 快、很急,希望尽快消化资金使用成本,而金融 机构审贷程序较长,不适合民营企业的使用方 式。”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平
均
成
本
需求D
产业经济学进入和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① 进入壁垒较(越)高,退出壁垒 也较(越)高,
• ② 进入壁垒较(越)低,退出壁垒 也较(越)低,
• ③ 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较低, • ④ 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
① 进入壁垒较(越)高,退出壁垒也 较(越)高,
其垄断性较强(而程度比较稳定)。
• ② 进入壁垒较(越)低,退出壁垒也 较(越)低,
其竞争性较强(而程度比较稳定)。
• ③ 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较低, • 市场集中度提高↗,垄断程度提高 • ↗,竞争程度下降↘。 • ④ 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 • 市场集中度下降↘,垄断程度下降 • ↘ ,竞争程度提高↗ 。
• ① 埋没费用(沉没成本)壁垒 • ② 解雇费用壁垒 • ③ 经营联系(结合生产)壁垒, • 如:石油精炼产业 • ④ 政策法律壁垒
(3)退出壁垒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 • 退出壁垒也较高; • 而进入垒垒较低的产业, • 退出壁垒也较低。 • 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较低
• (3)进入壁垒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 进入壁垒越高, • 垄断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低。 • 进入壁垒越低, • 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2、退出壁垒
(1)概念: 所谓退出是指某个企业停止作为卖方 的行为,它包括破产和转产两种情 况。
2.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案例内容
• 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
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叶,现在已经拥有引进的 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 光灯 4.5 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 70% 。集团的产 品畅销国内外,有 50% 以上直接出口, 销往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
案例适用:行业进、退壁垒
案例来源:
1.“彩电价格大战在汉上演”,武汉晨报, 2001年4月18日,全文引用。 2.郭斌:我国彩电产业的价格竞争、价格战 与产业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 第7期,部分引用。
案例内容
在短期内就引起创维、康佳、TCL一线品牌
• 2001 年 4 月 13 日武汉的长虹彩电大幅下调, 价格的大幅下调,最终造成了全行业的一场
产品品质的趋同性?
• 3.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彩电价格大战”问题?
案例内容?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现在已经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
第二章 “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
案例1 • 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 • 案例适用:进入壁垒 • 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 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 • 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 后引用。
进入与退出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企业在 生产过程中能够以更低的 成本生产相同的产品。
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是由于企业 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更高效的 运营管理或者更好的资源渠道 。
绝对成本优势可以使企业在 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 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
必要资本量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必要资本量可能因行业和 市场规模而异,但通常是 新企业难以克服的障碍。
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应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固定 资产比重,提高流动资产比重, 以便在需要退出时能够快速变现 和转让。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提前 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陷入无法退 出的困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四:绝对成本优势与进入壁垒的案例分析
绝对成本优势的定义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拥有的低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对进入壁垒的影响
绝对成本优势可能导致较高的进入壁垒,因为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低成本优势。
案例分析
中国的光伏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绝对成本优势产业。中国企业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拥有低成本 优势,使得新进入者很难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
案例二:资本需求对进入壁垒的影响
01
资本需求的定义
资本需求是指企业为了开展业务而需要的资金量。
产业经济学4.2 退出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亏损企业率 由于各种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即使亏损,也不 能退出产业。我们可以用亏损企业率来度量产业 的退出壁垒,即某一产业的亏损企业率越高,该 产业的退出壁垒也就越高。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一、 退出与退出壁垒
1.退出的含义 退出是指某个(或某些)企业停止作为卖方而从某个 行业撤退的行为。 退出方式 转产
宣布破产 2.退出壁垒的含义 从理论上讲,当某个(或某些)企业长期亏损,资不 抵债,不能正常生产经营时,即应该转产或破产。 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由于受种种限制而很难从该 产业中退出。这些企业在退出时面临的障碍即是退 出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二、 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1.沉淀成本(sunk cost) 许多资产具有专用性,用以生产特定的产品,一旦 当企业退出时,就会产生沉淀成本,企业要退出原 有产业,很难将这些资产转为他用,生产其它的产 品,也难以将这些资产以公平的价格卖给其它生产
同类产品的企业,这就构成企业的沉淀成本。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 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销
合同,企业就必须承担违约成本。同时,企业退出 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誉 损失,其它企业可能因此不愿与这家企业签订新的 购销合同,也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成 本。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企业退出原有产业。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其原因 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它对所有企业都会产生阻碍,甚至
对于行业中已有的企业。 非经济性壁垒则具有外在强制性,如大部分行政性、法律性和技术性
因素等。具有特定范围,存在着对不同经济主体的歧视性。 (一)经济性进入壁垒的分类与产生原因 绝对成本优势---专利技术、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 规模经济优势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 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
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 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
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 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 因此会放弃进入。
四、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
市场发育不完善而造成的退出壁垒:
在缺乏生产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正常运行机制的情况下,企业难 以寻找生产要素和产权交易伙伴以实现交易,阻碍企业退出。
三、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相互关系
进入壁垒是对准备进入产业的潜在企业而言的,而退出壁垒则是对产 业内准备退出产业的现有企业而言的。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中都有行政法规壁垒的要素,一般地说,进入产 业的行政法规壁垒越高,企业退出产业的行政法规壁垒也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
案例适用:进入壁垒
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
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
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连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截至2003年,资本收益率已经连续10年达到100%。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指示用或电路元件用。
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主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灯泡生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企业的步步紧逼。扬州灯泡集团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在全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棉纺、毛纺、乳胶手套、灯泡、节能灯、电风扇等等,都曾遇到这种风浪。从其它行业的发展经历和惨痛教训使得扬州灯泡集团深深体会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浪潮会把许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冲得七零八落。它们更加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在我国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地方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等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许多产业发展过程中又往往会走向过度竞争,最后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停滞,甚至于毁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州灯泡集团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构筑市场进入壁垒这个武器。它所构筑的这一壁垒,不仅使得扬州灯泡集团在近十年内保住“单打冠军”的头衔,而且也引领着整个氖灯生产行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产业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但这一关于进入壁垒的论述过于笼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进入壁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个:1.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行业”。2.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厂商无须负担的”。对此,克拉克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原有厂商多成承担的生产成本。3.我国学者杨治认为,当新企业与原有企业竞争时与原有企业竞争时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阻碍了新企业进入,则这种障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就叫做进入壁垒,即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
从以上的讨论可见,无论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生产成本,还是更广泛地,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构成进入壁垒。因此,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壁垒。根据上述定义,进入壁垒可以具体化为多种形式。一般来说,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
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比潜在的或新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低成本
生产能力。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技术人员阻援、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第三,原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素公营合同而具有的优势。
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业竞争。而在达到最低经济规模之前,新企业的平均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从而处于竞争劣势。如果新企业试图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会导致行业总供给量的大大增加,进而导致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甚至低于单位平均成本,结果新企业将得不偿失。如果新企业预测到进入后,市场需求价格因素将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那么新企业也将放弃进入。
在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中,原有企业实施差异化往往是构成进入壁垒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时,通过各种策略性行为引导顾客偏好,使顾客能够把企业的产品与其它竞争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希望进入的新企业,只有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如进行大量的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促销活动,寻找新的目标市场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而这样意味着新企业必须承担大量的销售费用,但原有企业不必承担。可见原有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就越高。
特有的经济资源主要是指专利权、特许权和关键性的金属或非金属资源。通过控制这些资源也可以阻止别的企业进入某一特殊市场或产业。
非经济性进入壁垒一般包括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等。政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政策法律制度是构成行业外潜在进入者进入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政策法律制度所构成的进入壁垒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等手段加以克服。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指寡头垄断行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形成阻碍新企业的壁垒。这是产业内原有企业为保持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设置的一系列战略性进入壁垒。1
氖灯生产行业是我国较早开放的行业之一,不存在由法律政策制度构成的非经济壁垒。该行业已有众多的生产厂家,不是寡头市场结构,所以也不存在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构成的进入壁垒。因此,扬州灯泡集团面对众多潜在进入者的步步紧逼,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市场条件下,主要依赖经济性进入壁垒来保护了自己,以维持自己在本行业中的老大地位。具体来说,扬州灯泡集团构筑的经济性壁垒主要有规模经济壁垒、技术壁垒、资本壁垒和绝对成本壁垒。
1.规模经济壁垒。扬州灯泡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三、四年时间内,连续创办了欣扬、圣源、圣扬、扬丰和稳发等合资公司,引进了24条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了大批量的规模生产。在国内占领了70%的市场,在国外向欧洲、东南亚、中亚、香港出口。小商品生产规模不宜太大,国外最大的氖灯生产大约是5亿只。台湾四十家工厂也只有3000万只左右。国内几家氖灯生产厂家,潮州和镇江有6-7条生产线,其余都只有2-4条生产线。扬州灯泡集团早早地形成了3亿只的生产能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更是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这就筑起使别人难以跨越的规模经济壁垒,不仅在国内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而且在香港市场上逐渐挤占了台湾产品的市场份额。
2.技术壁垒。1986年以前,扬州灯泡集团的氖灯生产主要是手工生产,劳动效率低而生产成本高。1986年进行了技术改造,合资以后连续从台湾引进氖灯生产线,提高了氖灯生产技术。但氖灯生产技术毕竟不是很高,不可能筑起太高的门槛,扬州灯泡集团继续作了些努力,与大专院校合作研制和改进生产线,把提高技术和实行进口替代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放大技术壁垒的作用。从扬州灯泡集团获得的新产品开发奖项就能发现集团对于产品技术进步的重视。1990年ND系列氖气辉光灯获江苏省优秀产品称号、1992年NDL-XⅡ荧光辉光灯获民政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991年NDL-XⅡ荧光辉光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95年高辉度氖气辉光灯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996年NDH15型高辉度氖灯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998年9月被江苏省授予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检测仪器,产品品种齐全、质量优良,深得用户好评。扬州灯泡集团是轻工业总会直接联系的200家企业之一,199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10月集团全面试运行ISO9000:2000质量体系标准,为更多的产品打入欧洲市场扫除了障碍(光源产品出口欧洲需符合有关要求)。在过去十多年里,扬州灯泡集团通过引进生产技术或设备、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以及产品技术标准的实施等措施,有力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层次,实现了密集的技术创新,构筑了一道别的生产厂家不能轻易逾越的技术壁垒。
3.必要资本壁垒。扬州灯泡集团自有资金雄厚,融资信用好,如果需要资金,需要“负债经营”,银行都是乐于
1以上关于产业进入壁垒的理论性阐述,部分参考了王俊豪主编的《现代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中相关章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