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第1节
系统误差表明了一个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或实际值的程度。 系统误差越小,测量就越准确。 系统误差可以归结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的函数,可以用 解析公式、曲线或数表表达。系统误差具有规律性。 消除方法: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计算
修正,也可以重新调整测量仪表的有关部件予以消除。
13
随机误差
23
图2-1 仪器精度举例说明
24
三、仪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
(一)仪器的静态特性与线性度误差
静态特性 :当输入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十分缓慢时,输 出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仪器的静态特性。记为: y
P22
y f ( x)
线性静态特性:通常希望仪器的输入 与输出为一种规定的线性关系
A
y f (x)
四、精度分析的理论依据——仪器精度理论
仪器精度理论是研究仪器误差、进行仪器精度分析的 重要理论依据。仪器精度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1. 分析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来源及特性; 2. 研究误差的评定和计算方法;
3. 研究误差的传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4. 确定误差合成与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仪器精度进行
y0 k0 x
o
y0 k0 x
非线性误差 :仪器实际特性与规定特 性不符
x
( x) f ( x) k0 x
线性度 :最大偏差 (x)max 与标准输出 范围A的百分比 ( x ) max 100 % 线性度 A
(x)max
示值范围
25
(二)仪器的动态特性与精度指标
1.仪器的动态特性 当输入信号是瞬态值或随时间的变化值时,
在规定条件下,当被测量平稳增加或减少时,在仪表全量程内所测得 各示值的绝对误差(取绝对值)的最大者与满量程值的比值之百分数,称 为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 | max | 最大引用误差 L
测控仪器设计课件(第四次课)
l
分度圆
o2
图2—19 齿轮传动
例2-6 测杆与导套之间的配合间隙所引起的作用误差 测杆与导套为摩擦传动作用副,专用线为导套中心先,
由于两着之间存在间隙使测杆倾斜 h ,引起的作
用误差可按几何关系折算为
F s(1 cos ) s
2
2
总结
大体上可以按照上面所述三种情况来计算一对 运动副作用误差。通常,能转换成瞬时臂误差的源
1.源误差可以转换成瞬时臂误差时的作用误差计算
设一对运动副的理论瞬时 臂是 r0 ( ) ,若运动副中存在一源误差直接表现为瞬时臂误差 r0 ( ) ,那么位移沿作用 线传递的基本公式为
dl [r0 ( ) r0 ( )]d
由瞬时臂误差
r0 ( ) 而引起的作用线上的附加位移(作用误差)为
(一)机构传递位移的基本公式
• 推力传动 传递位移时一对运动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推力
•
摩擦力传动 传递位移时一对运动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
作用线 为一对运动副之间瞬时作用力的方向线
• 推力传动,其作用线是两构件接触区的公法线
•
摩擦力传动,其作用线是两构件接触区的公切线
如图2-17
位移沿作用线传递的基本公式为
arctan( r0 / R)
图2—21 小模数渐开线齿形检查仪
1—被测齿轮 2—基圆盘 3—主拖板 4—传动丝杠 5—斜尺 6—主导轨
7—手柄 8—测量拖板 9—测杆 10—测微仪 11—测量导轨 12—推力弹簧
测量拖板的位移距离为
s Ltan L r0 R r0
上式表明:测量拖板水平位移与基圆盘的转角位移之间的位移关系形成的是 一种以r0为基圆半径的标准渐开线。当被测齿形的展开长度有误差时,测微仪输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第3节
4
P33
一、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误差独立作用原理 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
P33
除仪器输入以外, 除仪器输入以外,另有影响仪器输出的因素 qi (i = 1,2,L n ) 。假设某一 因素的变动(源误差) 使仪器产生一个附加输出,称为局部误差。 因素的变动(源误差)∆qi 使仪器产生一个附加输出,称为局部误差。
运行误差总结: 运行误差总结: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始终存在,无法消除。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始终存在,无法消除。
3
第三节 仪器误差的分析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误差大 精度低; 精度低;误差小 精度高 所以,仪器误差分析又称为仪器精度分析
∆Qi = Pi ∆qi
局部误差 影响系数 源误差
∆y = ∑ Pi ∆qi = ∑ ∆Qi
i =1 i =1
n
n
仪器总误差
误差独立作用原理的内容: 误差独立作用原理的内容: ①一个源误差仅使仪器产生一个局部误差。局部误差是源误差的线性函 一个源误差仅使仪器产生一个局部误差。 与其他源误差无关。 数,与其他源误差无关。 ②仪器总误差是局部误差的综合。 仪器总误差是局部误差的综合。 意义: 意义:
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 1. 列出仪器的作用方程; 列出仪器的作用方程;
∆y =
∑
i =1
n
∂y ∆ qi = ∂ qi
∑ P ∆q
i i =1
n
i
=
∑ ∆Q
i =1
n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测控03《测控仪器设计》教案第一章绪论1.1、仪器发展过程仪器:是对物质世界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设备。
1、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三个时代)2、按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模拟式-→数字式-→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模拟式仪器。
如指针式的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
机械式特点:功能简单、精度低、响应速度慢。
第二代:数字式仪器。
如数字万用表、数字频率计。
数电基本特点:是将待测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数字形式输出显示并向外传送。
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读数清晰、直观。
第三代:智能仪器。
概念: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仪器,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智能的作用(表现为智能的延伸或加强等),因而被称之为智能仪器。
(1)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
微处理器在智能仪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对测试过程的控制:接受键盘或通信接口的命令,解释并执行这些命令,控制各部分的工作过程,同时对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②对测试数据的处理:表现为硬件电路只需具备最基本的测试能力,能向微型计算机提供原始数据即可。
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如滤波、运算等可由软件完成。
(2)智能仪器基本技术指标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是智能仪器的两项基本技术指标。
对仪器的误差进行校准可以保证仪器具有规定睥准确度。
而对仪器的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则可及进发现错误、排除故障,使仪器可靠的工作。
保证仪器准确度(精度)措施:温度补偿、非线性校正、滤波;保证仪器可靠性措施:冗余设计、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方法:给被测对象施加一定的检测信号,根据其输出响应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由于具有数字存储、运算、逻辑判断能力,可根据被测参数的变化自动选择量程,具有自动校正、自动补偿、自寻故障等功能,可以完成需要人类的智慧才能胜任的工作,即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故称之为智能仪器。
第1章《测控仪器设计》
7、产品鉴定或验收
8、设计定型后进行小批量生产
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
第四节 仪器通用名词术语及定义
仪器设计理论
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
联系方式
E-mail: kangwj@ (O): 5687580 办公地点:主楼413
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
教材: 《测控仪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浦昭邦 天 津 大 学 王宝光
参考教材: 《现代精密仪器设计》
清华大学 李庆祥等
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
7个标准量,标准传递
长度(米):一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时间间隔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时间(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 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
(1) 计量仪器:7个标准量,标准传递
电流(安培):真空中,截面积可以忽略的两根相距1m的无 限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 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 热力学温度(K):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37.16 物质的量(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 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千克碳12的原子数相等 发光强度(坎德拉):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 源发出频率为540 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 强度为1/683瓦特每球面度单色光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 质量(千克): 国际千克元器质量
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
三、测控仪器的基本组成
测控仪器
基 准 部 件
感受 转换 部件
转换 放大 部件
瞄准 部件
数据 处理 与计 算部 件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第一章:测控仪器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测控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测控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的定义和分类测控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测控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测控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1.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设计基础课件:测控仪器概述案例分析材料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测控仪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测控仪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测控仪器的系统设计与模块划分了解测控仪器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测控仪器的系统设计与模块划分测控仪器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测控仪器设计实例分析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和流程2.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设计方法课件:测控仪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材料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实践练习第三章:测控仪器的传感器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方法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3.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传感器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案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传感器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3.4 教学资源教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件:测控仪器的传感器技术案例分析材料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传感器选择和应用的实践练习第四章:测控仪器的信号处理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测控仪器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信号处理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了解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4.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信号处理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信号处理技术在测控仪器设计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信号处理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4.4 教学资源教材: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测控仪器的信号处理技术案例分析材料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信号处理技术的实践练习第五章:测控仪器的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5.1 教学目标掌握测控仪器数据采集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了解现代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5.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数据采集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现代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测控仪器设计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5.4 教学资源教材: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测控仪器的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案例分析材料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实践练习第六章:测控仪器的误差分析与补偿6.1 教学目标理解测控仪器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掌握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补偿技术学习如何提高测控仪器的测量精度6.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误差的来源和分类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常见误差的补偿技术提高测控仪器测量精度的措施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误差分析与补偿的方法6.4 教学资源教材:误差分析与补偿技术课件:测控仪器的误差分析与补偿实验设备与数据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误差分析与补偿的实验报告第七章:测控仪器的抗干扰技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测控仪器干扰的来源和分类掌握抗干扰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学习如何提高测控仪器的抗干扰能力7.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干扰的来源和分类抗干扰技术的基本方法提高测控仪器抗干扰能力的措施抗干扰技术在测控仪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分析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理解抗干扰技术在测控仪器中的应用7.4 教学资源教材:抗干扰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测控仪器的抗干扰技术案例分析材料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抗干扰技术应用的实践练习第八章:测控仪器的可靠性与维护8.1 教学目标理解测控仪器可靠性的重要性掌握提高测控仪器可靠性的方法学习测控仪器的维护和故障处理8.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可靠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测控仪器可靠性的方法测控仪器的维护和故障处理测控仪器可靠性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的可靠性与维护8.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可靠性工程课件:测控仪器的可靠性与维护案例分析材料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可靠性与维护的实践练习第九章:测控仪器的智能化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测控仪器智能化的重要性掌握测控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智能测控仪器的应用和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智能化的重要性测控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智能测控仪器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测控仪器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的智能化技术9.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智能化技术课件:测控仪器的智能化技术案例分析材料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实践练习第十章:测控仪器的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掌握测控仪器设计的全过程熟悉测控仪器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习测控仪器设计案例的分析方法10.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设计的全过程测控仪器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测控仪器设计案例的分析方法测控仪器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的讨论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的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10.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课件:测控仪器的design practice and case analysis案例分析材料10.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的实践练习第十一章: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11.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测控系统的组成与特点学习现代测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11.2 教学内容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测控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现代测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现代测控技术的未来发展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11.4 教学资源教材: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课件: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案例分析材料1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现代测控技术应用的实践练习第十二章:网络化测控系统12.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网络化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学习网络化测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12.2 教学内容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网络化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网络化测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网络化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网络化测控系统及其应用12.4 教学资源教材:网络化测控系统课件:网络化测控系统案例分析材料1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网络化测控技术应用的实践练习第十三章: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13.1 教学目标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学习虚拟仪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13.2 教学内容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与特点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虚拟仪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13.4 教学资源教材: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课件: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材料1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虚拟仪器技术应用的实践练习第十四章: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14.1 教学目标理解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掌握测控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学习测控仪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4.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测控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测控仪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测控仪器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14.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课件: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材料1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对测控仪器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分析报告第十五章:测控仪器的创新与实践1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测控仪器创新的实践方法15.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创新的意义与挑战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测控仪器创新实践的方法与步骤测控仪器创新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创新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测控仪器的创新过程和实践方法15.4 教学资源教材:测控仪器的创新与实践课件:测控仪器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材料1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创新实践项目的报告和展示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测控仪器设计教案的内容,包括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测控仪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信号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误差分析与补偿,抗干扰技术,可靠性与维护,智能化技术,网络化测控系统,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以及测控仪器的发展趋势和创新与实践。
测控仪器设计教学大纲
三、实验内容
序 实验名称
号
主要内容
支撑课程 是否必
学时
目标
做
实验一:锥面活
实物观看,了解仪器的工作原
塞环自动分选机
课程目标
1
理和过程,理解仪器各个机构
必做
2
设计原理及结构
2、4、6
的构造,分析测量误差来源。
实验
实物观看,了解整台仪器的工
实验二:梯形活 作原理及过程,并熟悉仪器界
课程目标
2 塞环角度测量仪 面操作,分别观察每个机构的
的分析。 2. 测控仪器设计原则:阿贝原则及其扩展、变形最小原则、测量链最短原
则、坐标系基准统一原则、精度匹配原则及经济原则。 3. 测控仪器设计原理:平均读数原理、比较测量原理、补偿原理。 4. 测控仪器工作原理的设计、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及造
型设计。 要求学生:理解设计任务分析包含的内容,能在进行测控仪器方案设计 时考虑测控仪器设计的原则及原理。 第四章 精密机械系统的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6) 测控仪器设计中的精密机械系统设计方法。 第五章 电路与软件系统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6) 测控仪器设计中的电路与软件系统设计方法。 补充内容:科研中的仪器设计实例(支撑课程目标 5、6) 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设计任务的分析,如何按照测控仪器设计的方法和流 程,并遵守设计原则和原理进行仪器设计。
《测控仪器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2302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测控仪器设计
学时/学分: 32/2
英文名称: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Instrument
选用教材: 《测控仪器设计》第 3 版
《测控仪器设计(第)》课后习题答案浦昭邦王宝光
封面作者: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测控仪器则是利用测量和控制的理论,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仪器仪表的用途和重要性—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深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仪器仪表中的计量测试仪器与控制仪器统称为测控仪器,可以说测控仪器的水平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仪器仪表的用途:在机械制造业中:对产品的静态与动态性能测试;加工过程的控制与监测;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诊断等。
在电力、化工、石油工业中:对压力、流量、温度、成分、尺寸等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对压力容器泄漏和裂纹的检测等。
在航天、航空工业中:对发动机转速、转矩、振动、噪声、动力特性、喷油压力、管道流量的测量;对构件的应力、刚度、强度的测量;对控制系统的电流、电压、绝缘强度的测量等。
发展趋势:高精度与高可靠性、高效率、智能化、多样化与多维化(1)高精度与高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测控仪器的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几何量nm精度测量,力学量的mg精度测量等。
同时对仪器的可靠性要求也日益增高,尤其是航空、航天用的测控仪器,其可靠性尤为重要。
(2)高效率大批量产品生产节奏,要求测量仪器具有高效率,因此非接触测量、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操作与控制的自动化、多点检测、机光电算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3)高智能化在信息拾取与转换、信息测量、判断和处理及控制方面大量采用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显示与控制系统向三维形象化发展,操作向自动化发展,并且具有多种人工智能从学习机向人工智能机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4)多维化、多功能化(5)开发新原理(6)动态测量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1)程式性强调设计、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
(2)创造性突出人的创造性,开发创新性产品。
(3)系统性用系统工程思想处理技术系统问题。
力求系统整体最优,同时要考虑人-机-环境的大系统关系。
(4)优化性通过优化理论及技术,以获得功能全、性能良好、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
第一章:测控仪器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控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熟悉测控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的概念与定义测控仪器的分类及特点测控仪器的基本原理测控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测控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测控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案例。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控仪器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具体的测控仪器应用案例。
第二章:测控仪器的设计与实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使学生了解测控仪器的实现技术。
2.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测控仪器的实现技术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测控仪器的实际设计过程。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控仪器设计方法的理解。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表现。
第三章:测控仪器的性能评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控仪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测控仪器的性能进行评价和比较。
3.2 教学内容测控仪器性能评价的指标测控仪器性能评价的方法测控仪器性能评价的实际案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测控仪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测控仪器性能评价的实际案例。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控仪器性能评价指标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给定的测控仪器进行性能评价。
第四章: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熟悉现代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测控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现代测控技术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测控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现代测控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现代测控技术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测控仪器设计第二章习题ppt课件
1)试分析仪器的原理误差;
2)阐述仪器各个误差源;
3)用作用线与瞬时臂法分析杠杆短臂误
差 a、表盘刻划半径误差 l 和表盘安装
偏心e所引起的局部误差。
D
L50 R2 1
解: (1)原理误差推导。 测杆1感受尺寸变化,其位移S经过一级杠 杆传动(正弦机构)和一级齿轮传动使长
D L R R 1 2 S a S a1 6 S a 3 1 6L R R 1 2 S a 3 (4 )
此为指示端的原理误差。 在输入端的原理误差为:
S
D L R1
a
S
3
6 a
(5)
a R2
(2)误差源:
原理误差:
其中:
D1LR1S3 6 R2 a
L 指针长度
14
y = 0.2083x + 5.9773 R2 = 0.9647
14
13
13
12
12
11
11
10
10
9
9
8
8
7
7
6
6
5
10
15
20
25
30
5
14 y = 0.0004x3 - 0.0183x2 + 0.4007x + 5.6133
14
13
R2 = 0.9957
13
12
12
11
11
10
10
9
9
8
8
0.0-1(-30.003 .0)16m
测杆的最大倾斜角:
D1
tan 0.01 5 6 .3 3 1 4 0 ra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第3节
迈克尔逊等倾干涉条纹
等倾干涉
24
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的等倾干涉条纹及M1和M2的相应位置
迈克尔逊等倾干涉条纹
25
迈克耳逊-莫雷实 验测到以太漂移速度 为零,对以太理论是 一个沉重的打击,被 人们称为是笼罩在19 世纪物理学上空的一 朵乌云。
26
对此实验结果,洛仑兹提出了一个假设, 认为一切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都要沿运动方向 收缩。由此他证明了,即使地球相对以太有运 动,迈克尔逊也不可能发现它。而爱因斯坦从
优点:简单、快速。
局限性:
(1)首先要能够正确得到仪器作用方程; (2)对于不能列入仪器作用方程的源误差,不能用微 分法求其对仪器精度产生的影响,例如仪器中经常遇到的测
杆间隙、度盘的安装偏心等,因为此类源误差通常产生于装 配调整环节,与仪器作用方程无关。
7
补充:迈克尔逊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① 以太不存在,光的传播不需任何媒质,可在 真空中传播,以太不能作绝对参照系。 ② 地球上各方向光速相同,与地球运动状态无 关。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于可进行精密测量, 1907年迈克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1
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
反射镜 M1
M1 M 2
反 射 镜
M1 移动导轨
单 色 光 源 分光板 G1 补偿板 G 2
13
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 了以光速C传播的电磁波的存在。到十九世纪末,实验完 全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是什么?它的传播速度C 是对谁而言的呢?当时流行的看法是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一 种特殊物质叫做“以太”,电磁波是以太振动的传播。但 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如果认为地球是在 一个静止的以太中运动,那么根据速度叠加原理,在地球 上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光的速度必定不一样,但是实验否定 了这个结论。如果认为以太被地球带着走,又明显与天文 学上的一些观测结果不符。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非常 精确的测量,仍没有发现地球有相对于以太的任何运动。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第2节
15
量化误差
Amplitude 10.00 10.75 7.50 6.25 5.00 3.75 2.50 1.25 0 0 20 111 110 100 011 code width
23=8份
1份=1.25V
3-bit ADC
010
001 000 40 60 80 100 120 140
216=65536份 1份=0.0001526V
对 心 移 动 从 动 件
偏 置 移 动 从 动 件
23
摆动从动件
移动从动件
滚子从动件盘型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设计步骤: (1)画出滚子中心的轨 迹(称为理论轮廓)
n
B
(2)以理论轮廓为圆心, 滚子半径rS为半径画圆,再 画滚子圆族的包络线,则为 从动件凸轮的工作轮廓曲线 (称为实际轮廓曲线)。
理论轮廓曲线
25
为压力角
(四)测量与控制电路
x (t )
s :采样频率 H :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分量
•采样 用一系列时间离散序列 x* (t ) 来描述连续的模拟信号 x(t ) 。
X ( )
x (t )
a) 模拟信号
d)
g)
t
H H 模拟信号频谱
T ()
T
H ( )
t
实际脉冲采样结果
T (t )
b) e)
s
h)
X ()
T
理想采样脉冲
x (t )
t
X ()
实际采样脉冲频谱
理想采样脉冲频谱 f) i)
c) 理想离散信号
t
s
s
实际脉冲采样频谱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
一、误差独立作用原理 y0 f ( x, q01 , q02 ......,q0n )
若仪器特性参数有误差
q1 q01 q1
q2 q02 q2
qn q0n qn
实际仪器输出方程:
y f ( x, q1 , q2 ......,qn )
仪器误差:
y y y0
仪器的工作原理:氦氖激光器l射出的激光经反射镜3、透镜4(用来减小光 束的发散)、反射镜2和用同步电动机带动的多面棱镜5,再经过透镜6对被 测工件7进行扫描.然后经过透镜8由光电二极管9接收实现光信号—电信号 的转换。由于多面棱镜以角速度ω 旋转使棱镜转过 θ 角,则反射光转过 2θ 角,实现对工件的扫描。在激光光束被工件遮挡的时间内,计数器所 计的脉冲数与被测工件的直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了保证扫描信号与计 算电路中计数脉冲同步,用同一晶体振荡器控制。
瞬时臂的由来:
例2-4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位移沿 l l 传递 dl r0 ( )d r cosd
L r cosd r cos
0
dl ds cos
dl r cos ds d rd cos cos
齿条位移方程:
S ds rd r
第二节 仪器误差的来源与性质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固有的误差。在仪器制成后,在规 定的使用条件下仪器误差就基本固定了。
仪器测量误差: 既包括仪器误差,由包括仪器使用和运行 时,因为一些使用的环境条件、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人员主 观因素的等各项原因造成的综合误差,它以测量结果与被 测量值的偏差值来表示。
求仪器精度 ----各项误差来源分析-----找出主要因素-----控 制减小其影响 仪器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仪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各个阶段可能产生误差,分 别称为原理误差制造误差和运行误差。从数学特性亡看。 原理误差多为系统误差、而制造误差和运行误差多为随机 误差。
测控仪器设计ppt(全)
23
随机误差的特点
1. 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绝对 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少。在误差为零处,概 率最大。 2. 有界性 绝对值>某值,这类误差几乎不出现。 3. 对称性 测量次数足够多后,大小相等符号相 反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概率)大致相同。 4. 抵偿性 对称性→正负误差互相抵消,测量次 数足够多时,随机误差的代数和趋于零。 ∴可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随机误差进行估算,估 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20
按误差间 的关系
系统误差
定义: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重复同一量
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都保持不变,或 在测量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 为系统误差。例如仪器的刻度误差和零位误差, 或值随温度变化的误差。
系统误差表明了一个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或实际值的程度。 系统误差越小,测量就越准确。 系统误差可以归结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的函数,可以用 解析公式、曲线或数表表达。系统误差具有规律性。 消除方法: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计算
(二)误差的分类
按误差的 数学特征
P21
随机误差 服从统计规律,大多数服从正态分布。 系统误差 由一些稳定的误差因素的影响所造成,可以 调整或修正。
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所产生的误差。应予以剔除。
按被测参数 的时间特性
静态参数误差:静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缓 慢变化 动态参数误差 :动态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独立误差:相关系数为“零” 互不影响 非独立误差:相关系数非“零” A误差与B误差相互关 联
达到的水平,应有一些精度指标要求,如静态测量的示值
误差、重复性误差、复现性、稳定性、回程误差、灵敏度、 鉴别力、线性度等,动态测量的稳态响应误差、瞬态响应
测控仪器设计(第3章)
第一节 设计任务分析
测控仪器的设计任务一般有三种情况:
1)设计者根据用户专门的需要,针对特定的测控对象,被测参数 或工作特性来设计专用的仪器。 2)设计者根据目前市场需求,设计开发通用产品和系列产品。在 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应对市场需求作广泛的调研,以确定适当的仪 器技术指标,达到以最少的产品系列和较全的仪器功能来覆盖最大 的社会需求。 3)设计者超前预测,设计出先进的新型产品,进行开发性设计。
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将仪器的读数刻线尺安放 在被测尺寸线的延长线上。或者说,被测零件 的尺寸线和仪器的基准线(刻线尺)应顺序排 成一条直线。
因此,遵守阿贝(Abbe)原则的仪器,应符合 图3-1所示的安排。仪器的标准刻线尺与被测 件的直径共线。
举例说明阿贝原则
图3—1 遵守阿贝原则的测量 1-导轨 2-指示器 3-标准线纹尺 4-被测件 5-工作台
以下实例的共性点:这些实例均采用了动态跟踪测量,随机补偿测量误差 的方法。动态跟踪补偿的方法是将监测系统与仪器主体固定为一体,一旦经过 统调和定标,则补偿的精度稳定。 注:还可采用标准器具,对仪器进行定点测量、修正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 缺点是:仪器某标定点的定标条件与被测件在此标定点上的被测条件都应完全 一样,否则将造成更大的测量误差。
防止螺纹松动的结构措施,它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①采用细牙螺纹,使
螺纹升角 减小,则锁紧力矩增大;②采用大牙形角螺纹,使 增大,可使 G 增大,则锁紧力矩增大;③采用锥形压紧端面(锥角2 <180°), 愈小,M
愈大,则锁紧力矩增大;④采用摩擦系数 大的材料,则锁紧力矩增大。
这种系统分析的方法,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其中图3-3 b)为YZ平面,测头1在该平面内的行程所构成的尺寸线与Z方向读 数线共线,但与Y方向读数线相距为L,在该平面内不符合阿贝原则。
测控仪器设计专题
总复习提纲第一章测控仪器设计概论从计量测试角度可将仪器分为计量测试仪器、计算仪器、控制仪器及控制装置。
(计-计-控-控)计量测试仪器的主要测量对象是各种物理量,即8大物理量,它分为(1)几何量计量仪器包括各种尺寸检测仪器,如长度、角度、形貌、相互位置、位移、距离测量仪器、扫描仪、跟踪仪等.(2)热工量计量仪器包括温度、湿度、流量测量仪器,如各种气压计、真空计、多波长测温仪表、流量计等。
(3)机械量计量仪器如各种测力仪、硬度仪、加速度与速度测量仪,力矩测量仪、振动测量仪等。
(4)时间频率计量仪器如各种计时仪器与钟表、铯原子钟、时间频率测量仪等。
(5)电磁计量仪器用于测量各种电量和磁量的仪器,如各种交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电阻测量仪、电容测量仪、静电仪、磁参数测量仪等。
(6)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相位测量仪、频率发生器、动态信号分析仪等。
(7)光学与声学参数测量仪器如光度计、光谱仪、色度计、激光参数测量仪、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等。
(8)电离辐射计量仪器如各种放射性、核素计量,X、γ射线及中子计量仪器等。
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与控制的理论,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4.测控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8大组成部分)5.写出下列成组名词术语的概念并分清其差异:分度值与分辨力;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灵敏度与鉴别力(灵敏阀);仪器的准确度、示值误差、重复性误差;视差、估读误差、读数误差。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1)测量仪器(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它是指单独地或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而测量是指用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仪器和测量器具是有区别的,测量仪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一种计量器具,即具有转换和指示功能。
测量器具是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如砝码、标准电阻、量块、线纹尺、参考物质等。
测控仪器设计第章ppt课件
灵活运用了滚珠导轨运动的灵活性和滚柱导轨承 载大的优点。
(4)滚柱与长圆柱轴导轨组合
轻载部件中使用
滚动导轨计算
1、运动导轨的长度
L
LB
l 2
2、滚动体的尺寸和数量
Z柱
W 4l
3、强度与刚度计算
Z珠
W 9.5
d
六、静压导轨及设计要点
静压导轨是在动导轨与静导轨之间,因液体压力油 或气体静压力而使动导轨及工作台浮起,两导轨之 间工作面不接触,而形成完全的液体或气体摩擦
(1)导轨的几何精度
二、导轨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导向精度
导向精度是指动导轨运动轨迹的准确度。
对一副导轨来说其直线度是非常重要的精 度指标,它取决于导轨面的几何精度、接 触精度、导轨和基座的刚度、导轨油膜刚 度及导轨与基座的热变形等。
(1)导轨的几何精度
(2)接触精度
减少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滑动导轨—动导轨Ra 0.8-0.2µm ,静导轨0.4-0.1µm 。滚动导轨面Ra 小于0.2µm
运动灵敏度较高,能承受不大的倾复力矩
(2)双圆弧滚珠导轨
计量光学仪器中(如小型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等)使用
接触面积较大,接触点应力较小,变形也较小,承载能力强、 寿命长。
(3)四圆柱棒滚道的滚珠导轨
优点:运动精度和灵活性较高,维修方便
缺点是承载能力不大,故多适用于较轻巧的仪器 上(如掩膜检查显微镜工作台)
a)两滚道型导轨结构简图 b) 四滚道型导轨结构简图
第四节 主轴系统及设计
一、主轴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轴系统设计的主要要求:
是主轴在一定载荷下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同时还要 求有一定的刚度和热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仪器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仪器误差的分析的目的 仪器误差的分析阶段:寻找源误差,计算分析各原误差对仪器精 度的影响,精度综合。
一、误差独立作用原理
y0 f (x, q01, q02 ......, q0n )
若仪器特性参数有误差 q1 q01 q1
q2 q02 q2
qn q0n qn 实际仪器输出方程:y f (x, q1, q2 ......, qn )
4.在仪器的测量与控制电路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存在原理误 差。 如采样过程
总结:原理误差产生于仪器设计的过程--固有误差,系统误差
原理误差使仪器精度下降,设计仪器时首先考虑原理误 差,采用不同方法减小或消除其对仪器精度的影响。
分析原理误差的途径:将仪器各个组成环节之间的实际 关系与设计、计算时采用的理论关系进行比较,如有 差异则存在原理误差。
总结:大型仪器,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很大。 减小的途径: 1.设计中提高仪器结构件刚度。 2.合理选择支点位置的材料。 3.采用卸荷装置,使重力变形最小
2.测量力引起的变形误差 测量时工件表面承受的测量压力。
接触--变形--运行误差 3.应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4.磨损 5.间隙与空程引起的误差 6.温度引起的误差 7.振动引起的误差 8.干扰与环境波动引起的误差
2n
代入上式
L
L( K K
0
n ) n
(Lm
Lc )
微分法优点:简单快速 局限性:对不能列入作用方程的原误差,不能用微分法。
三、几何法
利用源误差与其局部误差之间的几何关系、分析计算源误差对仪 器精度的影响。具体步骤是:画出机构某—瞬时作用原理图.按 比例放大地画出源误差与局部误差之间的关系.依据其中的几何 关系写出局部误差表达式.将源误差代入.求出局部误差大小。
2. 数据处理方式上的近似所带来的误差和数值舍位代来 的误差
模数转换中的量化,用二进制中最小单位所代表的电 平去度量一个实际的模拟量,带来误差。
3.仪器结构存在原理误差 如:正切、正弦机构,传动方程为非线性而用线性方程 处理时,产生误差。
采用简单机构代替复杂机构,或用一个主动件的简 单机构实现多元函数的作用方程,产生机构原理误差。
(1)合理地分配误差和确定制造公差 (2)正确应用仪器设计原理和设计原则 (3)合理地确定仪器的结构参数 (4)合理的结构工艺性 (5)设置适当的调整和补偿环节
三、运行误差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称为运行误差。 1.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如摇臂式坐标测量机 仪器组成: 工作过程: 分析:1.结构庞大 横臂自身重量,侧头 部件重量,对立柱产生 影响 2.侧头在横臂上移动, 立柱和横臂受力变形。 产生测量误差
设一对运动副的理论瞬时臂是 r0 ( ) 若运动副中存在一
源误差直接表现为瞬时臂误差 r0 () 那么位移沿作用线 传递的基本公式为:
dl [r0 () r0 ()]d
瞬时臂误差 r0 () 引起的作用作用线上的附加位移为:
F L L0 0 [r0 ( ) r0 ( )]d 0 r0 ( )d 0 r0 ( )d
作用误差:一对运动副上的一个源误差所引起的作 用线上的附加位移称为作用误差。
运动副的作用误差:一对运动副上所以源误差引起 的作用线方向上的附加位移的总和称该运动副的 作用误差。
计算作用误差一般方法:依据源误差与作用线之间 的关系把源误差折算到作用线上。
分三种情况考虑
1.源误差可以转换成瞬时臂误差时的作用误差计算
1.把仪器实际的非线性特性近似为线性,并采用线性的技
术处理非线性特性,引起原理误差。
举例:以激光扫描测径仪为例,说明其原理误差的来源 仪器清除的途径。这种仪器精度高,重复性好,测量 速度快,在拔丝、轧钢过程、尺寸在线检测中有广泛 应用。
仪器的工作原理:氦氖激光器l射出的激光经反射镜3、透镜4(用来减小光 束的发散)、反射镜2和用同步电动机带动的多面棱镜5,再经过透镜6对被 测工件7进行扫描.然后经过透镜8由光电二极管9接收实现光信号—电信号 的转换。由于多面棱镜以角速度ω旋转使棱镜转过 θ 角,则反射光转过 2θ 角,实现对工件的扫描。在激光光束被工件遮挡的时间内,计数器所 计的脉冲数与被测工件的直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了保证扫描信号与计 算电路中计数脉冲同步,用同一晶体振荡器控制。
仪器误差:
y y y0
当某一原误差不等于零,其他误差为零时,由这个原误差引起的仪
器误差为:
yi
yi
y0
yi
yi qi
qi
物理意义:yi 是由某一原误差 qi单独作用造成的仪器误差,
又称局部误差。
注意:
y Qi qi qi
在仪器加工前,仪器的实际方程不知道,输出偏导数无意义。
但
y
y0
n i 1
引入作用线的概念:一对运动副之间瞬时作用力的方向线 推力传动作用线是两构件接触区的公法线 摩擦力传动作用线是两构件接触区的公切线
位移沿作用线传递的基本公式
dl r0 ( )d
d ——转动件瞬时微小位移
r0 ( ) ——瞬时臂,转动件的瞬时回转中心到作用线 l l 的垂直距离。
dl ——平动件沿作用线瞬时微小直线位移
该附加位移 F 就是瞬时臂误差 r0 () 引起的作用误 差。
2.源误差的方向与作用线一致时 的作用误差计算 源误差=作用误差 例2-5 渐开线齿轮传动作用误差 当齿轮转过一个齿时,作用误差 为:
F J
当超过一个齿时,作用误差:
F FPK cos J
注意:误差独立作用原理是近似原理,但在大多数情况 下都能适用。
二、微分法:对作用原理方程求全微分
条件:当源误差为各特性参数或结构参数误差时,且能 列出全部或局部的作用原理方程。
激光干涉测长仪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1.激光测长仪工作原理
列出作用方程:
1.干涉仪处于起始位置,干涉条纹数
2.测量时
K1
2n(Lm Lc )
减小或消除原理误差影响的方法:
1)采用更为精确的、符合实际的理论和公式进行设计和参 数计算。
2)研究原理误差的规律,采取技术措施避免原理误差。 3)采用误差补偿措施。
二、制造误差
制造误差是指仪器的零件、元件、部件和其他各个环 节在尺寸、形状、相互位置以及其他参量等方面的制 造及装调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举例:由于内外尺 寸的配合间隙,对直线运动造成歪斜误差.对回转起 动造成径向跳动误差。…. 在设计过程中对制造误差进行控制的方法:
y0 qi
qi
可用理想方程式偏导数代替实际输出方程是偏导数
Qi
y0 qi
qi
若仪器有关特性参数都具有误差,且各源误差相互独立时有
y
n i 1
y0 qi
qi
n i 1
Pi Qi
一个源误差仅使仪器产生一个局部误差。局部误差是源 误差的线性函数.与其他源误差无关,仪器总误差是 局部误差的综合,这就是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因此, 可以用逐个计算源误差所引起的局部误差,然后用综 合局部误差的方法计算仪器总误差。
第二章 精仪设计的精度理论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精度的高的低是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的。
误差大,精度低,反之,误差小,精度高。
精度的重要性:无论是精仪还是精密机械设备,其自身的精度都
是一项重要指标,以其精度的高低是衡量仪器设计质量的关键。
一、 精度分析的目的:
仪器误差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仪器的精度无论多高, 总存在误差。找出产生误差的根源和规律,分析误差 对仪器设备的精度的影响,以便合理的选择方案、设 计结构,确定参数和设置必要的精度调整和补偿环节, 从而在保证经济性的基础上达到理想的精度。可见精 度分析是仪器设计中重要一环,通常贯穿于仪器设计 制造和使用的全过程。
在该位置上,激光光束在与光轴垂直方向上的扫描速度为:
v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y dt
4nf
sec2 (4nt)
4nf
[1
tan2 (4nt)]
4nf [1 ( y )2 ]
f
可见实际激光扫描速度随着光束离光轴的距离不同而变化,且离光轴
垂直距离越大,扫描速度越高,这就使得该仪器的测量值总小于 被测直径的实际值,从而引起原理误差。
例: 度盘安装偏心所引起的读数误差 1.找原误差:安装偏心量
2.局部误差 :读数误差
( )
3.找e与 几何关系
sin sin
R
e
度盘安装偏心所引起的最大读数误差
max
e R
几何法优点:简单直观 缺点:分析计算复杂机构运行误差时较为困难。
四、作用线与瞬时臂法
(一)机构传递位移的基本公式 (1)推力传动 (2)摩擦力传动
0
K
K2
K1
2nL
0
2n(Lm
0
Lc )
L
K0
2n
(Lm
L)c
误差源:外界环境变化造成测量误差。
3.微分法:对L全微分,并写成增量形式
L
0
2n
K
K 2n
0
K0
2n2
n
(Lm
Lc
)
由于激光干涉测长是增量码式测量(零点可以任意设置)
在测量开始前应对计数器清零,因而在测量过程中只要
Lm 和 Lc 不变,则 L K0
随着精密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近代的精密仪器 大多由光学、机械、电子学和计算机相结合来进行测 量或控制的。所以精度分析的内容自然包括:仪器的 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子线路和计算机的精度分析。 其中机械系统的精度理论较为成熟,而光学,电子系 统稍差,对于某些光学系统和电子部件,有时需要实 验来确定其精度。
求仪器精度 ----各项误差来源分析-----找出主要因素-----控 制减小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