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3部分 专题13 第2节 考点2 文言虚词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一、之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们)”“她(们)”“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作《师说》以贻之.。
(代人,指李蟠,作宾语)(《师说》)②輮使之.然也。
(代物,指木,作兼语)(《劝学》)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事理,作宾语)(《师说》)(2)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例:①之.二虫又何知。
(这)(《逍遥游》)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前一个“之”,这样。
后一个“之”,它。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结构助词“的”。
定语的标志,有时可不译。
例: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可不译③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可不译)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可不译)(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可译为“得”。
例: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4)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5)结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劝学》)(6)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①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3.动词:往,到......去。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二文言虚词课件
2021/4/17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二文言虚 词课件
5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 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 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 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11
(五)助词 助词是古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 用的词。主要有: (1)结构助词:之、者、所。 (2)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也、矣、焉、耳。表疑问语气:哉、乎、邪。句首语 气词:夫、唯、盖。 另有音节助词,如之、其等。
2021/4/17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二文言虚 词课件
(一)代词
代词就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能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共有
三类: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吾、余、予。第二人称:女、汝、尔、而、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此、是、斯、之、兹、然。远指代词:彼、夫、其。虚
指(不定)代词:某、或、莫等。
(3)疑问代词:谁、孰、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主观题主要是将虚词的考查糅合到翻译题中。
浙江高考历年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
对该考点的考查大都是以课外知识的考查带动课内知识的考查,即命题时采用选文中的
句子与课文中的句子相结合的形式。(2)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考查并重。每个虚词都
2018年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课件-精心整理
幸运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幸运
六王毕,四海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动词 副词
统一 一旦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夺取 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
动词
幸运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副词 代上文的“君子”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幸运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幸运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幸运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 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 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幸运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投诸渤海之北 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
.
(代词,通“xx”,你,你的)
⑩军惊而坏都舍
.
(动词,如同,好像)
2.何
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副词,为什么。表示疑问)
齐人未尝赂xx,终继xx迁灭,xx
.
(副词,为什么。表示反问)
xx公何能及君也
.
(副词,怎么。表示反问)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xx峦
.
(副词,多么。表示程度深)
以吾一日长乎xx,xx以也
.
(介词,比。表示比较)
④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语气助词,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儿寒乎?欲食乎
..
(语气助词,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⑤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语气助词,吗,呢。用在句末,表示反问语气)
此非xx之困于xx乎
.
(语气助词,吗,呢。用在句末,表示反问语气)
⑥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语气助词,吧。用在句末,与“其”配合使用,表示揣度、商量语气)
日饮食得无衰乎
.
(语气助词,吧。用在句末,与“得无”配合使用,表示揣度、商量语气)
⑦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语气助词,可以译为“啊”。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语气助词,可以译为“啊”。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xx贪而信xx,遂绝齐
.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xx,漫漫而游
..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则噪而相逐
2018一轮浙江语文课件:第3部分 专题13 第2节 考点1 文言实词
③
高三一轮总复习
【注】
①停蓄:深沉,文中形容文笔雄厚凝练。②子本:子,子金,即
利息;本,本金。③相侔:相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遇用事者得罪 .. B.居闲益自刻苦 .. C.泛滥 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 D.悉有法度 可观 ..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B [ 古今异义词考查的多是双音节词或者多音节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区
别。A 项, “得罪”在古代汉语中有“冒犯”的意思,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 大王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古今含义相同; “得罪”还有“获罪” 的意思。A 项中的“得罪”就取“获罪”的意思,在此语境下古今含义不同。B 项, “刻苦”古今含义相同,都指肯下苦功夫。C 项, “泛滥”在现代汉语中, 本义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或比喻坏的事情不受限制地流行。“泛 滥”在此处形容文笔汪洋恣肆,古今含义不同。D 项, “法度”,在现代汉语中 为“法令制度,法律”之义,但此处的“法度”特指“文章的章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 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 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 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 战乱等等。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高考语文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必备知识清单2018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考试大纲》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为考查内容。
现结合例句逐一作简明解释,以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
一、而1.连词。
①表并列,一般不翻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表递进。
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表承接。
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译为“接着”)④表转折。
译为“但是”“可是”“却”。
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表假设。
译为“如果”“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⑥表修饰。
如:吾恂恂而起。
2.代词。
译为“你的”或“你”。
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而已”连用,相当于“罢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之1.代词。
①代人、物、事。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如:拾视之,非字而画。
②表近指。
可译为“这”。
如:均之二策。
2.助词。
①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有时可不译。
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②补语的标志,译为“得”。
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功之有哉?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凑足音节。
如:(陈胜)怅恨久之。
三、其1.代词。
①译为“他的(他们的)”“它的(它们的)”。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为“他的”)②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如:余嘉其能行古道。
(译为“他”)③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为“自己”)④表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则或咎其欲出者。
(译为“那个”)⑤译为“其中的”。
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副词。
①表猜度,译为“大概”。
如:其皆出于此乎?②表反诘,译为“难道”。
如:其孰能讥之乎?③表婉商,译为“还是”。
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④表期望,译为“可要”。
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新课标全国卷往往在翻译题中兼顾考查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对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如下整理。
热点题型一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之:代下文所唱的歌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其:他们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若:你们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而:通“尔”,你【答案】 C【提分秘籍】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分类记忆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2步,联系语境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
热点题型二 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无以,则王乎B.⎩⎪⎨⎪⎧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C.⎩⎪⎨⎪⎧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 D.⎩⎪⎨⎪⎧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答案】 D【提分秘籍】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看清位置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
浙江新高考高中语文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识记文中名句。
2.思维目标: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3.文化目标:理解司马迁忍辱苟活发愤著述有所建树的生死观。
4.审美目标:赏析本文熔叙事、说理、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激趣导入皇权可以摧残你的身体,却无法剥夺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发了你生命的潜能,残缺的仅仅是身躯,飞翔的却是你不朽的灵魂。
你就是司马迁。
“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你那挥笔疾书的身姿已经定格成一幅永远的风景,令后人高山仰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报任安书》。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太史公...(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像牛马一样以供奔...(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牛马走走。
走,义同“仆”)司马迁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言。
请概括段意:书信格式。
(第二段)少卿足下:曩者...(承蒙赐信。
这是古代书信中的客套话。
辱,犹言..(从前)辱赐书降低了对方的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若.(似乎,好像)望.(怨恨,抱怨)仆不相.(指代对方,您)师.(效法),而用流.(流转,迁移)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缺失的样子。
这..(固执鄙陋的意见)。
阙然里指时间隔了很久)久不报.(回复),幸.(希望)勿为.(介词,被)过.(责怪)。
请概括段意:引出对方来信内容,领起下文,并对迟答复表达歉意。
(第三段)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剖符,书写誓词的竹制符契。
剖为两块,功臣与皇帝各持一块。
丹书,用朱砂书写誓词的铁制契券)之功,文史星历....(太史令掌管的职务。
文,文献;史,史籍;星,天文;历,历法),近乎卜祝..(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之间,固.(本来)主上所戏弄,倡优一样)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2018高考浙江(学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18 鸿门宴
18 鸿门宴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1.实词:如、谢、若、善、属、故、胜、辞、幸、去、举2.虚词:因、为、之、于、且、而二、识记通假| 奥妙无穷方块字①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拒守;通“纳”,接纳)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些)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嫌隙)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弃) ⑤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同“否”,否则) ⑦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⑧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毫毛) ⑨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三、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谢⎩⎪⎪⎨⎪⎪⎧ ①认错,道歉,谢罪②辞官,谢绝,推辞③告辞,告别,离开④告诉,告诫,问候⑤感谢,谢恩,酬谢⑥衰败,衰落,逝去⑦惭愧,逊让,不如⑧避免,避开例: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至鸿门,谢.曰(谢罪)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道歉) ②阿母谢.媒人(谢绝)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离开)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诫)⑤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⑥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衰败)⑦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逊让,不如)⑧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避免,避开)四、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不同寻常,指意外之事)③将军战河北..(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 ..,臣战河南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结为儿女亲家)⑤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⑥而听细说..(细说:小人离间之言)五、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连夜)②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③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⑤道芷阳间.行(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⑥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⑦日夜..望将军至(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⑧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⑨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⑩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示意、使眼色)⑪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⑫刑.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⑬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名词作动词,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⑭若入前.为寿(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上前)⑮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2高考命题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 答案:(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 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 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 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 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
内。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 () ()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高考语文18个虚词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五篇)
高考语文18个虚词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五篇)关于高考语文18个虚词总结一进入高二,面对新高考的不确定性,选科后的患得患失,慢慢靠近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难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以及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各种问题开头消失。
比方:学习懈怠,不完成作业,脾气急躁、打架、早恋、结交不良朋友,甚至逃学等。
对此,一位资深年级主任曾用了一个词:“逢二必乱”。
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状况。
班级举办班会活动,请你就此现象,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熟悉与思索,并提出盼望或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书写标准。
【文题解析】:此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审题时要留意把握以下几点内容:(1)材料内容,步入高二所消失的各种问题,依据“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状况”,说明这些问题消失的概率很高,因此可以探讨这些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2)情境意识,班级班会活动;(3)文体意识:发言稿,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其次段要空两格写问候,文末要写“我的演讲到此完毕,感谢大家”;(4)任务意识,在正文中要写清晰对这些“逢二必乱”产生的问题的熟悉和思索,并且在文中要提出盼望或建议。
写作时,任务不行以有遗漏。
(5)主体意识,本文是以自己为动身点来行文的。
审题立意:(1)自律的人生才是最美的;(2)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学习可能胜利;(3)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避开“逢二必乱”;(4)学会自我疏导,避开消失不良心情;(5)学会辨别不正确的事情,努力让自己向优秀进展。
【参考范文】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就“逢二必乱”这一话题在班会上进展发言,我今日发言的题目是《用自律谱写美妙人生》。
自律,指自我约束,自觉地用校规校纪约束自己,自觉地用社会公德、高尚品行标准自己,自觉地用法令制度提示自己,这就叫做严以自律。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附录2常见文言虚词汇总17-18版常见文言虚词汇总
附录二常见文言虚词汇总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则噪而.相逐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呱呱而.泣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④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又”)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又”)
剑阁峥嵘而.崔嵬。
2018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专题4 考点2 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
考点2 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虚词是指汉语中一般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功能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高考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介词、连词、副词和助词关注语意、语气,巧辨虚词虚词表达的语气和语意不同,虚词的用法就有所不同。
[典题试做]做做下面的小题,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不同,看看从哪个角度辨析。
①未免不免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
②况且何况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不管……也尽管……也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________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________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
思路导引:【答案】这组词语可以从语意、语气的角度辨析。
①“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②“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句中,“况且”不能。
因此,应选“何况”。
③“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也”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应选“不管……也”。
[方法归纳]1.看语气辨析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
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2.看语意关系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短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2018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文言常用虚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答案:D】
B①豫州今欲何至?
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哪里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什么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表转折关系的(如然、却等)、 表并列关系的(如且、及等)、 表假设关系的(如倘、若等)等。 6)叹词:主要有:吁、嗟夫、呜呼等
文 言 常 用 虚 词 的 分 类
返回
◎虚词解决方法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 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 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 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 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 “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文言常用虚词
(1)连词用法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閵相如列传》)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高考文言文十八个虚词考点详解
高考文言文十八个虚词考点详解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可不译。
1、表示判断语气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左忠毅公逸事》)2、表示肯定语气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指南录〉后序》)吾上恐负朝廷,下恐负吾师也。
(《左忠毅公逸事》)(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3、表示疑问语气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4、表示感叹语气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矣语气助词1、用于陈述句尾。
或助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或助已然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可译为“了”;或助将然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可译为“了”。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2、用于感叹句。
助感慨、讥刺、赞颂语气,可译为“了”“啊”。
呜呼,烈矣! (《谭嗣同》)3、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信陵君窃符救赵》)4、用于疑问句,助疑问语气。
年几何矣? (《触龙说赵太后》)者助词1、在别的词(形容词、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可译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2、“者”用在判断句或定语后置句中,起提顿作用(或说是一种标志),不译。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在判断句或定语后置句中,起提顿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标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4、“者”有时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2018高考浙江(学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13 赤壁赋
13 赤壁赋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1.实词:凌、望、如、绝、歌、渔、樵、渺、侣、友2.虚词:而、乎、于、之、为二、识记通假| 奥妙无穷方块字①冯.虚御风(同“凭”,乘) ②山川相缪.(同“缭”,盘绕) ③举匏尊.以相属(同“樽”,酒杯) 三、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属⎩⎪⎨⎪⎧ ①连接②聚集③缀缉、撰著④致意、劝请→⑤嘱托⑥隶属、归属→⑦掌管⑧部属、亲属→⑨类例:①使者存问共给,相属.(zhǔ)于道(连接) ②于是属.(zhǔ)诸大夫而告之(聚集) ③屈平属.(zhǔ)草稿未定(撰写) ④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同“嘱”,劝人喝酒) ⑤属.(zhǔ)余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shǔ)教坊第一部(隶属、归属) ⑦在骨髓,司命之所属.(shǔ)(掌管) ⑧乃以其属.(shǔ)死之(部属、亲属) ⑨不者,若属.(shǔ)皆且为所虏(类) 四、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①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星宿名,指导斗宿(南斗)、牛宿] ②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③凌万顷之茫然..(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④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内心思慕、向往的人)五、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六、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②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③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④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⑤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文言虚词突破1掌握文言虚词的三大知识点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兼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也、焉、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③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④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什么身份”⑥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⑦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⑧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介词,表示“在……时候”⑨不我以.归(《诗经·邶风·击鼓》)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⑩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⑪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⑫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⑬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⑭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副词,“已经”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却”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人称代词,可译为“你”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
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结构助词,补语标志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⑤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音节助词,用于表时间的词的后面,凑足音节,无义⑥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⑦宋何罪之.有?(《公输》)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⑧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⑨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称代词,活用为“我”⑩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结构助词,“的”⑪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动词,“到”“往”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语气助词,无义③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语气副词,表揣度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副词,表假设,“如果”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表第三人称,“他的”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介词,“从”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介词,表比较,“比”④而耻学于.师(《师说》)介词,“向”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对于”⑥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到”⑦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与”“跟”“同”⑧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介词,表被动,“被”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②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介词,“被”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⑦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⑧草木为.之含悲(《〈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二、常见虚词:何、乃、且、若、所、焉、因、则、与、乎、也、者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何”的意义和用法。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通“呵”,“喝问”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③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副词,表程度深,“多么”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疑问副词,“为什么”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疑问副词,“怎么”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乃”的意义和用法。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副词,“就”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副词,表转折,“竟”“却”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连词,具有连接作用,表顺承,“才”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副词,“甚至”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且”的意义和用法。
①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副词,“将”“将要”②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副词,“暂且”“姑且”③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副词,“将要”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副词,表示另提一事,“再说”⑥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句首语气词,表示进一层,“还有”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⑧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连词,表让步,“尚且”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若”的意义和用法。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你们”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动词,“似”“好像”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代词,“这样”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及”“比得上”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所”的意义和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名词,“处所”“地方”②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助词,与“之”构成“所”字结构,“……去的地方”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助词,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焉”的意义和用法。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兼词,“于何”“在哪里”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代词,相当于“之”7.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因”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介词,“趁机”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介词,“凭借”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通过”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介词,“因为”⑤侯生因.谓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连词,“于是”“就”“便”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介词,“依照,根据”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副词,“便”“就”8.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则”的意义和用法。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副词,“原来”“已经”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动词,“就是”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连词,表转折关系,“却”9.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与”的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介词,“和”“跟”“同”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赤壁赋》)连词,“和”“跟”“同”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亲近”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动词,“给予”10.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乎”的意义和用法。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呢”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介词,相当于“于”“在”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吧”1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也”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