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二:尖端放电演示
尖端放电实验报告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项目:尖端放电实验 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二:尖端放电演示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尖端放电演示
指导老师:倪明
学号:
班级:物理学2班
姓名:
日期:2016.6.21
一、实验内容
使用尖端放电演示仪观察尖端放电的现象
二、实验器材
尖端放电演示仪
三、实验目的
观察尖端放电产生的现象,加深了解尖端放电的知识
四、实验重点
尖端放电的现象
五、实验难点
尖端放电的原理解释
六、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取出尖端放电演示仪,检查仪器;
2.调整仪器上两个尖端圆球相距约一厘米;
3.摇动手柄,逐渐加快后保持匀速,注意观察两圆球间的现象。
实验现象:
当摇动手柄,逐渐加快后保持匀速一段时间后,就在两圆球间看到电火花的现象,同时,听见噼里啪啦的脆响。
2014_2015第二学期演示实验内容讲解
第一次课:
锥体上滚演示装置
[实验原理] 不稳定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物体总是向重心降低的方向运动。 在本装置中,影响锥体滚动的参数有三个,即导轨的坡度角α,双轨道的夹角γ和双锥体的锥顶角β。
β角是固定的,夹角γ和α是可调的。双锥体中心O 位于锥体轴线的中点。计算表明,当角α、β、γ三角满足22tg tg tg β
γ
α>时,重心O 下降,就会出现锥体主动上滚的现象。
[操作方法]
1、通过可调节支架调节α和γ 的大小使之满足上述关系;
2、将双锥体置于轨道低处,松手后锥体沿轨道自低向高处滚动;
3、调节α和γ中的一个角度,使之不满足上述关系,双锥体将不能上滚。
[思考] 上述公式22tg
tg tg βγα>的推导过程如何?
科里奥利力演示仪
[实验目的] 模拟转动参考系中径向运动的小球的运动轨迹,直观地演示科里奥利力。
[实验仪器] 转盘 小球
[实验原理] 在相对于惯性系匀速转动的参考系(非惯性系)
中分析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时,应加以虚拟的惯性力即科里奥
利力: ω ⨯=r c v m f 2
其中,m 为物体质量,r v 为物体相对转动参考系的速度,
ω
为转动参考系相对惯性系的转动角速度。
[操作方法]
1、转盘静止,让小球从狭槽的顶点向下运动,可以看到小球沿着狭槽的延长线方向继续向前作直线运动;
2、缓慢转动转盘,让小球从狭槽的顶点向下运动,可以发现小球在离开狭槽时,偏离原来的径向运动,其偏转方向与c f 方向相同;
3、改变转盘的转动方向,重复2的操作,可以观察到小球在离开狭槽后,向相反的方向偏离;改变转盘的转速,可以发现转盘转得越快,小球偏离原来的方向越远。
高二物理人教必修第三册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PPT教学课件
一、静电平衡
1、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 生定向移动的状态,称之为静电平衡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① 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0。
我们如何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这一特点呢?
高中物理
一、静电平衡
1、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 生定向移动的状态,称之为静电平衡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① 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0。
--
▲带负电的小油滴在静电力的作 用下,向着正极A运动,最后被 吸附到正极A上
应用1:静电除尘
四、静电吸附
高中物理
应用2:静电喷漆
四、静电吸附
接负高压的 涂料雾化器
-----------------
+ +工 +件
+
高中物理
▲用接负高压的涂料雾化器喷出的油漆微粒带负电,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油 漆微粒向着作为正极的工件运动,并沉积在工件的表面,这就是静电喷漆。
二、尖端放电
问题:小球外表面电荷积累越多,电荷密度越大,则小球外部 的电场强度越大。这样的一个强电场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2、放电现象
▲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向着与自己电荷符号相反的一端运动
高中物理
▲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与导体上的电荷 中和
想一想
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同学们想一想, 我们如何避免产生静电火花呢?
尖端放电的实验研究
尖端放电的实验研究
文/赵强
尖端放电现象是静电学的重要内容,有不少文献对尖端放电的演示实验(主要指烛焰偏向实验)作了论述,但结论不一,且存在一些不妥.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一探讨,并结合有关文献观点谈一下笔者的分析,同时介绍笔者在教学中自创的新实验.以供同仁参考讨论.
一、尖端放电原理[1]
对尖端放电现象,教材通常的解释是:电荷在导体上分布时,导体的尖端处电荷最多,因而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在尖端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的运动.在激烈运动过程中,它们和空气分子相碰撞,会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的新离子.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到吸引而趋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离子受到排斥,远离尖端形成“电风”.
二、“电风”问题的理论分析[2]、[3]
根据上面的解释,学生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到吸引而趋向尖端,那么,这些离子流也应形成“电风”,它不是向外的“吹风”,而是指向尖端的“吸风”.不少文献的作者也持“吸风”的观点.
尖端放电时有没有“吸风”现象呢?要解释这一问题,就应对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作进一步分析.绝对纯净、中性状态的气体是不导电的,只有在气体中出现了带电粒子(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以后,气体才可能导电,并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空气中含有数量很少的带电粒子,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被吸向与之异号的电极,形成电流.此电流值极小,只能看作是微小的泄漏.但如果电场足够大时,吸向电极的带电粒子就会有足够的动能撞击中性气体分子使之电离,即发生碰撞游离.游离出来的带电粒子又参加到撞击中去,于是游离过程就象雪崩似地增长起来,称为电子崩.电场足够大时,这种电子崩可不必依赖外界游离因素而仅由电场作用自行维持和发展,这就形成了自持放电,发生自持放电的最低电场强度称为临界场强.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教学设计
们的警惕。
我们如何防止静电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要想防止静电火花的危害,我们先得弄明白这些放电现象的原理是怎样的?人手靠近金属门板时,金属是导体,我们把这些现象发生的情境抽象为带电体C靠近导体AB。导体A端会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正电荷,展示感应起电图片,复习相关内容。
问题、把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放入电场强度为E的电场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金属晶体结构模型中,每个金属阳离子周围都有自由电子在其附近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在其所处空间加一匀强电场E0,电子受电场力的作用向左移动,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右端感应出正电荷。感应电荷激发向左的电场,当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时,电子不再定向移动。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
●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即E感=E0,方向相
反。
问题3: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电荷不再定向移动,感应电荷是怎样分布呢?
演示实验“验电帆”,“尖端放电”视频
实验现象:1、“验电帆”带电后,只有在验电帆外侧的验电羽“飘”了起来,而内部的验电羽没有任何变化
2、带电导体,只在尖端部分发生放电现象。
总结:由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
特点: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2.尖端放电
结合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荷的分布特点,PPT模拟动画介绍尖端放电过程。
尖端放电过程
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大,附近电场特别强,使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加速运动,获得能量.带电粒子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碰撞,使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发生电离.新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与空气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正、负离子.与尖端带异号电荷的离子将向尖端运动,与尖端电荷中和,相当于尖端失去电荷,被称为尖端放电.
尖端放电实验报告
尖端放电实验报告
标题:尖端放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尖端放电实验,观察、测量和分析尖端放电现象,并探讨尖端放电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与材料:
1. 尖端放电设备(包括高压电源、尖端电极等)
2. 放电介质(例如空气、氮气等)
3. 放电间隙测量仪器(例如电压表、钳型电流表等)
4. 实验台板、导线等
三、实验步骤:
1. 搭建尖端放电实验装置:将尖端电极与高压电源相连接,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并将实验台板上的导线与电源相连。
2. 开启高压电源,以一定的电压施加在尖端电极上。
3. 分别使用空气、氮气等作为放电介质,记录并观察放电现象。
4. 使用放电间隙测量仪器,测量尖端放电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5. 尝试调节电压、放电介质等条件,观察对尖端放电现象的影响。
6. 测量和记录各种条件下的放电参数,并根据数据分析尖端放电的原理和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观察到尖端放电的现象,可以看到细长的电弧或火花从尖端电极处产生。
2. 通过测量尖端放电的电压和电流,分析其特性曲线,得到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电流等数据。
3. 实验结果表明,放电介质对尖端放电现象有一定的影响,氮气等非常规介质下比空气中的放电更加明显。
4. 调节电压、放电介质等条件可以改变尖端放电的性质和行为,进一步认识尖端放电的原理和规律。
五、实验结论:
通过尖端放电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尖端放电的现象,并测量了其电压、电流等参数。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尖端放电是在高电场强度下,电极尖端周围的离子化气体发生电离而产生的现象。
2. 放电介质的种类和性质对尖端放电有一定的影响,非常规介质下尖端放电更加明显。
2019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下《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
2019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下《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八(下)教
案 3章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二)教具
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
教学过程
引入: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
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
演示1: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
(结论)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板书)
演示2:完成活动3
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
想一想: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
解析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师生共同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
班级:09级物教(1)班
姓名:谢国龙(12009243977)高海强(12009243975)
1、等离子放电球
【实验原理】:在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是中性的,但在外界因素(如火焰、紫外线、放射线或强电场等)影响下,可以电离形成电子和正离子,电离后的气体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中随着电压的增高,形成碰撞电离从而使气体可以导电。电流通过气体,我们称之为“气体放电”。“气体放电”的形式很多,如火花放电,弧光放电等,即是气体在常压下放电。而“等离子球”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试验操作】:用手指轻触玻璃球的表面,球内产生彩色的辉光
玻璃球内充有某种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球内电极接高频高压电源,手指轻轻触摸玻璃球表面,人体即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玻璃球内所充的气体不同,球内压强不同(即不同的真空度),所产生的辉光的颜色也不同。
2、共振演示仪
【演示仪装置】:
【实验原理】:
该仪器利用长短不同的弹性钢片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作强迫振动,当弹性片的固有频率与强迫外力的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现象。调节频率,将在弹性片中可形成驻波。
【演示操作】:
将仪器放置水平桌面上,接通电源,仔细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机转速逐渐增快,可观察到弹性钢片从长到短逐个振动,当调节到一定频率时,在较长的钢片中可形成驻波
3、光学幻像
【实验原理】:
你看到的这只玫瑰,其实是一朵玫瑰模型的影像,模型实物隐藏在展品的壳体里面,它是通过一个大凹面反光镜成像在窗口外的缘故。我们知道,一个物体放置在凹面反光镜的二倍焦距附近,它的影像也在凹面反光镜的二倍焦距附近,这是凹面反光镜独有的光学特性。凹面反光镜不但在焦距之外能成明亮看得见的物体影像,而且在焦距处有很好的聚集作用。因此它广泛地应用在探照灯照明、太阳能利用及遥感天线和光学仪器中。
尖端放电[精品]
1109080330 农水111 肖江0000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二区)000
一.实验名称:0000
尖端放电演示实验0000
二.实验仪器:0000
JFD-1尖端放电设备000
三.实验目的:000
通过对本实验的演示和动手操作,了解空气电离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尖端放电是电晕放电的一种形式,理解尖端放电的原理及其相关应用,了解尖端放电的危害。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000
四.演示步骤:000
1.把蜡烛放在演示仪的蜡烛台上,点燃蜡烛;000
2.将放电尖端对准火焰,高压电源的一极接在放电尖端的另一边,开启高压电源并注意观察蜡烛火焰;000
3.演示后,关闭电源。000
五.实验现象:000
当电源电压达到较大值时,蜡烛火焰被吹灭。000
六.实验原理:000
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称为尖端放电,它属于一种电晕放电。它的原理是物体尖锐处曲率大,电力线密集,因而电势梯度大,致使其附近部分气体被击穿而发生放电。如果物体尖端在暗处或放电特别强烈,这时往往可以看到它周围有浅蓝色的光晕。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负离子,失去电子的电荷带正电,叫做正离子。导体表面有电荷堆积时,电荷密度与导体表面的形状有关。在凹的部位电荷
密度接近零,在平缓的部位小,在尖的部位最大。当电荷密度达到一定的量值后,电荷产生的电场会很大,以至于把空气击穿,空气中的与导体带电相反的离子会与导体的电荷中和,出现放电火花,并能听到放电声。如高压线有轮廓的地方,就会出现尖端放电。由于接到电源上,它一边放电,一边不停的提供放电需要的电荷,这种放电会持续下去。000
高二物理尖端放电知识点
高二物理尖端放电知识点
在高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放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放
电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学原理,还能够
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二物理尖端放电知识点,包括放电概念、放电过程及相关实验。
一、放电概念
放电是指将带电体释放出电荷的过程。当带电体与地或其他导
体接触时,其电荷将通过导体传递到地或其他导体上,从而达到
电荷中和的过程。
二、放电过程
放电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直接接触放电和间接接触放电。
1. 直接接触放电
直接接触放电是指带电体直接接触导体而进行的放电过程。当
带电体接触到导体时,电荷会从带电体流向导体,导体上的自由
电子将接受带电体的电荷。这样,当整个带电体的电荷全部流向导体后,带电体就实现了放电,电荷中和的过程。
2. 间接接触放电
间接接触放电是指通过介质传递电荷的放电过程。当带电体与导体之间存在绝缘介质时,电荷不能直接通过导体传递。但当导体与地或其他导体相连时,电荷可以通过导体和介质的相互作用传递到地或其他导体上,实现电荷中和的过程。
三、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放电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下面将介绍两个与放电相关的实验。
1. 电火花实验
电火花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放电实验。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高电压发生器将电荷积累在一个电极上,当电极与另一个导体相距足够近时,就会出现电火花。这是由于高电压使得电荷足够
强烈,足以克服介质的阻挡,从而在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现象,形
成明亮的电火花。
2. 闪电实验
闪电是大气中巨大的电荷放电现象。我们常常可以在雷暴天气
静电现象说课稿
静电现象说课稿
静电现象说课稿1
一、说教材及教学理念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7节的内容,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抽象、深奥,在生产生活中的涉及面广。上好本堂课就显得比较困难,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静电实验,而静电实验的成功率低,所以一旦实验失败便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我也准备了实验的实录,播放录像同样具有说服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要求,我从一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以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
3.知道尖端放电及其应用,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㈡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科学猜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生产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因为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教师问题质疑,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总结的方法已达到突出重大的目的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引人,复习开题、目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分组讨论、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搜集了视频录像和图片。最后总结,学习目标再现,让学生自评目标达成
§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宣威市第九中学冯波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静电平衡状态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金属网罩、感应起电机、橡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本章第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仪下感应起电这一物理现象。
A.老师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验电器带电。
B.给验电器罩上金属网罩,请学生演示,金属箔片不动,感应起电失败,提出疑问,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静电现象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电场中的导体
思考1:如图,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一匀强电
场中,对自由电子有何影响?
思考2:当导体两侧面出现感应电荷后,感应电荷
是否会产生电场?沿什么方向?
思考3:感应电荷的电场对导体内部的合场强有何
影响?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有何变化?
思考4:随着导体内合场强的不断减小,最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
1、概念:放入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致使导体的两端分别出现等量异号电荷(感应电荷),当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加电场达到平衡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包括表面)不再发生定向移动。我们说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7静电现象的应用
本节分析
本节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在生产生活中的涉及面广,但不是学习的重点.应用静电平衡知识,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尖端放电现象,静电屏蔽现象是本节的难点.学好本节的关键是做好静电实验,但静电实验的成功率低,一旦实验失败,将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本节也准备了实验的实录,播放录像同样具有说服力,但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接触过静电平衡,静电平衡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学生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所以理论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让学生见识这种现象,明白其中的奥妙.本节不是高考内容,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等.
教学设计(设计者:孙登照)
教学过程设计
三种情况均带负电
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
静电演示仪器及实验
WORD文档可编辑
静电演示实验与仪器
班级:物理一班
姓名:孙荣超
学号:2011012680
一、实验内容
(一)摩擦起电和电荷守恒
1.摩擦起电
两种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常有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上,从而
2.电荷守恒
取两块相同面积的有机玻璃板,在其中一块贴上呢绒,然后各粘一根绝缘
(二) 使验电器带电的两种方法
1. 接触起电
电荷守恒验证
2. 感应起电
(三) 电荷的相互作用
将带电的有机玻璃棒,橡胶棒分别靠近已带电的验电摆,演示电荷的吸引与排
斥。
(四)
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及静电屏蔽
(五)尖端放电
(六)电力线的演示
1.利用验电羽可形象的演示带电体的电力线。
用两个相同的验电羽与电机一端相连,并使他们带上相同或异号的电荷,然后把验电羽移近观察现象。
2.用两块尺寸相同的金属板演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七)静电感应
(八)平行板电容器
用绝缘电线把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块金属板与验电器的导电棒连接,另一块金
属与验电器的金属外壳连接,用起电机给两金属板充电,接着进行如下操作:
总结:
二、关键步骤
(一)摩擦起电和电荷守恒
1.摩擦起电
为了能使验电器上带上电荷,在玻璃棒和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时应该来回
的刮,否则验电器上所带电荷很少。
2.电荷守恒
操作过程中,起电拍不能互相接触,也不能与法拉第筒内壁接触,否则当
其中一拍拿出后,验电器指针仍不张开。
(二)使验电器带电的两种方法
1.接触起电
为了能使验电器上带上电荷,在玻璃棒和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时应该来回
的刮,否则验电器上所带电荷很少。
2.感应起电
在撤离时,先撤去手,最后移开玻璃棒,否则验电器张角最后会闭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尖端放电演示实验教案
姓名:王振雨班级:2013物理2 学号:201317030220
一、实验目的:
观察尖端放电产生的现象,加深了解尖端放电的知识。
二、实验仪器:
高压电源、蜡烛、电风吹焰仪
三、实验原理:
在静电平衡时,导体所带的电荷仅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且导体表面上的电荷分布于导体的表面形状有关;导体表面越尖锐的地方,聚集的电荷量越大,该处附近的电场强度也越强,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尖端附近的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做加速运动,那些被加速的离子与空气分子碰撞时,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新的离子,与针尖上极性相反的离子被吸引到针尖上,与针尖上的电荷发生中和,极性相同的离子受到排斥而飞向远方,形成了“电风”。这就是导体的尖端放电现象。也就是这“电风”,把尖端附近的蜡烛火焰吹向了远离尖端的一边。而我们所听到的“吱吱”声,是由于高压电源产生的,说明我们需要在足够高的电压下才能完成实验,我们所感受到的静电现象,也就是“电风”里的离子运动形成的。当电压越来越高时,电风也会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下就可以把烛焰吹灭。
四、实验演示:
其实我们尖端放电试验的仪器很简单,实验也很容易,他们由高压电源,电风吹焰仪,以及最重要的蜡烛组成,现在,我们将高压电源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到实验用的针形导体上,并让电源的接地线接触地面;点燃蜡烛,是不是看到烛焰和平常的异同。接下来我们接通电源,打开高压电源开关,将针形导体尖端靠近点燃的火焰底部。大家猜想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首先,我们听到了“吱吱”的响声,还看到了烛焰向远离尖端的一方偏斜,其实,当我们走近尖端的位置,还能感到有静电的存在,并向自己迎面扑来。当我们慢慢加大电压,看到烛焰倾斜程度越来越明显,甚至火就要熄灭了,这就是导体的尖端放电现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