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脑血流量调节

合集下载

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模拟考_生理学_含参考答案_lph

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模拟考_生理学_含参考答案_lph

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生理学-模拟考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考试时间3小时

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0分

1、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2、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

A:熟睡时

B:全身肌肉松弛时

C:进食12h后

D:完全静息时

3、可用于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

A:心室压力变化速率

B:搏功

C:搏出量

D:心指数

4、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活动加强时

A:肾脏排出钾量减少

B:醛固酮释放减少

C: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肾脏排出钠量减少

5、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A: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B:交感神经支配

C:副交感神经支配

D:壁内神经丛的作用

6、胃液的成分有

A:淀粉酶

B:脂肪酶

C:盐酸

D:胃蛋白酶原

7、关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总横截面积大

B:血流速度慢

C:管壁通透性高

D:血流阻力大

8、参与细胞免疫的是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单核一巨噬细胞

D:嗜碱细胞

9、慢性胃体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出现

A:胃酸分泌减少

B:胰液分泌减少

C:胆汁分泌减少

D:维生素B吸收障碍

10、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生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病毒对患肢肌肉的直接侵害

B: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

C:失去支配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D:患肢肌肉血液供应明显减少

11、属于局部电位的是

A:感受器电位

B:IPSP

C:EPSP

D:发生器电位

12、肾素一血管紧张系统激活时,会减少或降低的是A:尿中的Na量

B:醛固酮的分泌量

淑燕整理的汕医网-生理学题目整理版

淑燕整理的汕医网-生理学题目整理版

第1题: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代偿反应是:

A:血管的自身调节

B: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C:组织液回流增加

D:血管紧张素II增多

E:心率明显加快

答案是B

第2题:下列关于血-脑屏障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B:血-脑屏障又称血-脑脊液屏障

C:O2、CO2分压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

D:葡萄糖、氨基酸、甘露醇和蔗糖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E:水溶性物质一般都易通过血-脑屏障

答案是A

第3题:关于脑血流量的调节,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脑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脑动、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

B: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

C:血液CO2分压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

D:实验证明,在同一时期内脑的不同部分的血流量是相同的

E:脑血管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但作用不明显

答案是D

第4题:关于肺循环的生理特点,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肺循环血流阻力较体循环大

B:肺动脉压较主动脉压高

C:肺部的血流量约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

D:用力呼气时肺血容量增加,而深吸气时可减少

E:一般认为肺部组织液的压力为正压

答案是C

第5题: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量差值最大?

A:脑

B:心脏

C:肾脏

D:皮肤

E:骨骼肌

答案是B

第6题:心肌缺氧时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时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

A:氢离子

C:腺苷

D:前列腺素

E:乳酸

答案是D

第7题:关于冠脉血流量,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在心室收缩期少,舒张期多

B:占心输出量的4%~5%

《生理学》-血液循环-问答题

《生理学》-血液循环-问答题

六、问答题

1.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产生的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2.为何讲用做功量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意义更大?

3.何谓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代偿间歇是如何产生的?

4.心脏为何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自动的、有序的收缩活动?

5.房颤的危害性为何比室颤小的多?

6.弹性贮器血管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7.测量中心静脉压有何临床意义?

8.影响静脉回心血量有哪些因素?

9.高温环境中久立不动和长期卧床病人由卧位突然立起时,为何容易出现头晕,甚至昏厥?

10.组织液生成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11.简述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的神经和体液因素有哪些?

12.何谓窦弓反射?其反射弧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13.简述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原理。

14.简述心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原理。

1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是什么?

16.中等量以下的出血,血压回升机理是什么?

17.何谓心脏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

18.微循环有哪几条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如何?

19.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

20.心肌收缩有哪些特点?

21.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22.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局部体液因素有哪些?

23.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24.何谓平均充盈压?其意义是什么?

25.什么是等长自身调节?

26.什么是异长自身调节?

27.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的全过程。

28.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29.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机制。

30.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脑血流与脑代谢.ppt

脑血流与脑代谢.ppt

一、生理学基础-脑血流
PaCO2低于25mmHg时,由于脑缺血,缺 氧引起血管舒张,PaCO2调节脑血流量的 机制灵敏度降低。
一、生理学基础-脑血流 一项研究显示过度通气导致 PaCO2<20mmHg的志愿者出现EEG异常和感 觉异常,可被高压氧逆转,这提示这些异 常可能真是由缺血所致。
一、生理学基础-脑血流 虽然低碳酸血症可防止脑疝,保持 ICP<20mmHg,利于手术进行,但也有证 据表明,过度通气可能导致脑缺血,应 防止滥用。头颅损伤时过度通气,CBF 低的区域更易损伤。
四、麻醉对脑血液、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
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很重要的问题是麻醉方 法和麻醉药物对CBF的影响。首先脑的能量供应 依赖于CBF,脑缺血时,CBF的轻微改变就会影响 神经细胞的生存。再者,调整CBF是控制ICP的主 要措施,因为CBF受血管收缩剂-扩张剂影响变化 时,CBV随之呈线性改变,不同麻醉药CBF-CBV的 比例有所不同。
二、脑代谢率影响因素
脑CMR受几种因素影响,包括神经系 统功能状态、麻醉药物和温度等。
二、脑代谢率影响因素
睡眠时CMR下降,引起感官刺激时、脑 力活动和任何原因引起的觉醒状态都使 CMR增加。癫痫发作时,CMR极度增加;昏 迷时显著降低。
二、脑代谢率影响因素
除氯胺酮和笑气绝大多数麻醉药均抑 制CMR.镇静类药物随血浆浓度增加,对 EEG和CMR的抑制逐渐增强,但达到EEG等 电位时,药物学浆浓度进一步增加不会进 一步抑制CMR.

生理考试大纲

生理考试大纲

生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包括,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考评方式:

闭卷,百分制

使用教材

《生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大年,王庭槐主编,2013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考试要点】

1. 生理学及其任务

2. 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3.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2)人体实验

4.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研究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考试要点】

1. 机体的内环境

(1)体液及其组成

(2)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

(3)内环境的概念及其提出

2. 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的概念及其提出

(2)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3)稳态概念的扩展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考试要点】

1.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2. 体内的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试要点】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的概念、

特点和分类。

2.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的概念、生理意义、主要通路。

3.细胞电活动:膜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

人脑血流的调节与生理学意义

人脑血流的调节与生理学意义

人脑血流的调节与生理学意义人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必须保持足够的血流供应来

维持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然而,这种血流供应不能仅仅是恒定的,它必须能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快速的自动调节,以使大脑在

各种情况下都能得到适当的供血。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为自动调节,是大脑血流调节的重要生理学基础。

自动调节的生理学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学机制,主要通过三个自动调

节机制来实现,这三个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代谢调节和血管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神经系统对大脑血流进行调节的机制,通过神

经元的传导使血管收缩或扩张,以满足大脑的不同需求。代谢调

节是通过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对血管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机制主要

是利用CO2、H+、K+等代谢产物来影响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以保证足够的血流供应。血管调节是通过血管本身对大脑血流进行调

节的机制,即扩张或收缩以适应大脑对血流量的不同需求。

神经调节机制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通过

起搏器的作用来引起心脏的收缩,增加心输出量,同时也通过作

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来引起血管的收缩,从而降

低血流量。而副交感神经则对血管产生明显的扩张作用,这是通

过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以及肾上腺素等垂体激素的作用来实

现的。

代谢调节机制对大脑血流的调节也十分重要。CO2通过呼吸作

用而在吸入空气中生产。当CO2浓度升高时,它可以通过经过肺

脏后的血液而影响到血管的扩张。这时,肺动脉内部的CO2通过

化学反应转化为H+,其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致使血管扩张,扩大了血管的截面积,也就是导致了血流的速率增加。而体内细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在生理学及医学领域中,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自动调节机制,对于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探讨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在的自我平衡机制,以及一些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原因。

1.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指在不同血压水平下,脑血管对血流量的自动调节能力。这条曲线通常呈现为一个 U 形曲线,即在较低的血压水平时,脑血管会自动扩张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供应给脑部组织;而在较高的血压水平时,脑血管则会自动收缩,以避免过多的血流导致脑部组织的损伤。这种自动调节能力使得脑部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血流供应,从而维持正常的脑功能。

2. 血压的影响

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对血管壁的压力,通常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两

个参数。正常情况下,血压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调节的,其中包括自

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体液平衡的影响。当血压处于较低水平时,脑部

组织的血流供应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晕厥

等症状;而当血压处于较高水平时,容易导致头痛、情绪波动甚至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3. 自动调节的意义

了解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理解,还能指导临床治疗和药物

干预。针对一些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可以通过调节血压水平来

维持正常的脑血流量,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而言,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学

基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确定神经重症患者的目标血压

基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确定神经重症患者的目标血压

基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确定神经重症患者的目标血压

张步瑶李莉翻译刘志勇校对

摘要

目的:本文总结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特别强调基于脑血流调节功能参数确定个体化目标血压的应用。

最新发现:基于连续监测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确定最佳的脑灌注压(CPPopt)和动脉压(ABPopt)的概念最近被引入临床实践。假设能确定并控制个体化的目标血压,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失调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将会大大降低,并改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的预后。还没有随机试验中验证这一点。然而,CPPopt在创伤性脑损伤(COGATE)中应用的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临床实验表明,如果控制心脏术后患者的血压高于自动调节能力的下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可能会降低。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确定单一的CPPopt目标有助于监测自动调节功能的上、下限,可为治疗提供一个耐受性良好的“区段”。对早产儿进行ABPopt监测的试点研究表明,如果血压更接近最佳目标,可降低出血事件。脑影像学研究表明,当血压低于ABPopt时,脑组织结局会更差。

总结:针对性地制定最佳的脑灌注压和系统血压以优化脑血流自动调节可能有助于避免与缺血或充血相关的继发性脑损伤,亦是神经重症和麻醉领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同样的策略是否可以在ICU 外使用(例如,心脏手术,或机械取栓术后的中风患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要点

利用ICP与MAP或NIRS脑氧与MAP的相关性可连续监测脑血管反应性。

U型曲线的最小值反映血管反应性达到“最佳”水平时的CPP和MAP。

在临床研究中,CPP与最佳CPP之间的差距与TBI后的预后相关。应用最佳MAP策略可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生理学:第五节 器官循环

生理学:第五节 器官循环

沈阳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12
血-脑脊液屏障
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微,葡萄糖、K+、 HMCgO2+3的-和浓C度a2+则的比浓血度浆都高比。血这浆种低差,异但反Na映+和出 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特 殊的“屏障”。 组织学基础是无孔的毛细血管壁和脉络丛 细胞中运输各种物质的特殊载体系统。
沈阳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3.存在血-脑脊液屏障 和血-脑屏障。
沈阳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11
(二)脑循环的调节
1. 脑血流的自身调节:
当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脑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2. CO2分压升高和低氧对脑血流的影响: 脑血管舒张,脑血流量增加。
3.神Leabharlann Baidu调节:
脑血管受交感缩血管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纤 维的支配,但神经纤维的分布较少,作用较 小,脑血流量无明显变化。
2.神经调节
交感N兴奋,肺血管收缩。迷走N兴奋,肺血管 舒张。
3.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肾上腺素等使微A收缩,组胺等使微V收缩。
沈阳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10
三、脑循环
(一)特点:
1.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15%,脑重占体重的 2%。耗氧量大,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2.血流量变化小,提高血流 速度,增加血液供应。

脑血管生理之压力自动调节

脑血管生理之压力自动调节

脑血管生理之压力自动调节

脑血管调控的下一层,通常被称为压力自动调节,可在一定范围内的脑灌注压下保持恒定的脑血流量。在成人和儿童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压力自动调节功能的损害与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然而,新的自动调节连续监测方法表明,压力自动调节机制是稳健的,难以完全丧失;相反,自动调节功能的丧失通常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管理耗尽血管舒张机制(血压过低)或少见的血管收缩机制(血压过高)。偏离“最佳血压”,特别是导致最大限度压力自动调节的血压,与创伤性脑损伤后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增加有关。体外循环下成人的发病率和手术死亡率,与灌注压低于压力自动调节下限的时间和幅度相关。压力自动调节,与全身血管收缩反应相似,允许大脑窃取全身血管的血液并分流至全身血管。与全身血管收缩反应(对动脉压和心输出量的变化都有反应)不同,压力反应仅对动脉血压变化做出反应。压力自动调节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全身血管反应。在一项成人研究中动脉血压变化在4~10s内发生,而在一项新生儿研究中动脉血压变化则在2s内发生。在动物模型中,通过直接测量压力自动调节反应时间,发现持续30~60s的血压变化充分发挥了压力自动调节机制。压力自动调节允许大脑血流随脉搏和呼吸频率而变化,但作为一个高通滤波器,可防止大脑血流波动持续超过30s。ICP、血容量、血流量、血流速度和氧合的生理记录可显示在持续20~300s的动脉血压缓慢变化期间的自我调节活性。在具有正常自动调节功能的大脑中,血容量和ICP与这些低频率的血压成反比。介导自动调节的阻力小动脉的扩张和收缩导致了这种反比关系。这种关系使血压缓慢变化过程中的脑血流量、流速和氧合保持恒定。当血压低于自动调节的下限时,无反应的脑血管随动脉血压变化被动地扩张和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脑血容量、ICP、脑血流量、流速和氧合都与动脉血压的缓慢变化呈正相关。完整的和受干扰的自动调节之间的这些区别构成了其生理监测的基础(图8-12)。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剖生理学)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剖生理学)
外形:倒置的圆锥体
构造: 心内膜 心肌:普通心肌细胞、特殊分化心肌细胞 心外膜
(二)心腔(填空、选择)
1.右心房 2.右心室:三尖瓣 3.左心房 4.左心室:二尖瓣
(三)心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起搏点) 房室结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2.房室结: 房-室延搁: 意义: 保证心室在心房 后收缩,利于心 室的充盈和射血 房室结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组成(选择填空)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能: 物质的运输及交换。
一、心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构造 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 前方对胸骨体和2-6肋软骨,
后方对5-8胸椎,
2/3居矢状面左侧。
一、心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构造
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 前方对胸骨体和2-6肋软骨, 后方对5-8胸椎, 2/3居矢状面左侧。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 异长自身调节 × 心率
前负荷、后负荷 、 心缩能力
‖ 等长自身调节
心音的组成和特点
第一心音 标 志 心室收缩开始 主要成分 房室瓣关闭音 最佳听诊部位 心尖部 特 点 低、长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开始 主动脉瓣关闭音 心底部 高、短
第四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 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生理学

笔记一:绪论

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

①肾,脑血流量

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

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

⑤球管平衡

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

⑥管球反馈

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

闻到香味,唾液分泌

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

以上,都是前馈调节

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

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

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这题反过来了

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

只要记住一句话:

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

笔记二:细胞

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

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

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

生理学心血管活动调节

生理学心血管活动调节
Ang-Ⅱ(8肽) ←氨基肽酶
Ang-Ⅲ (7肽)
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
①BP↓,肾血流量↓; ②血钠浓度↓; ③肾交感神经兴奋; ④体液因素:E、NE、PG
2、主要成员的生物学作用 (1)血管紧张素受体(AT受体)
AT1 :是Ang-Ⅱ、Ang-Ⅲ作用的主要受体 主要分布在心血管、肝、脑、肾、肺等器官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





延髓心血管中枢
呼吸中枢(+)
↓ 心率↑ 心 输出量↑
↓ 心脏和脑血流量↑ 腹腔内脏和肾脏血
↓ 呼吸加深加快

流量↓
血 压↑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①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 ②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大于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③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应急反应(即优 先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④颈动脉体反射对呼吸的影响较强,主动脉体 反射对循环的影响较强。
等因素均能够引起心房钠尿肽起作用
ANP的主要作用: ——尿量增多、血压降低
1、降血压作用: 舒张血管→外周阻力↓ SV↓,HR↓→心输出量↓
2、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 (+)肾排水、排钠、(–)肾素分泌、 (–)醛固酮释放、(–)VP释放
3、抗缩血管作用:对抗RAS、交感系统等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
2.内环境
–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作用:

1.为细胞提供物质

2.接受细胞排出物

3.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 (稳态)
体液和体液的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 意义: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因此,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体区别 于非生命体的根本标志。
二、兴奋性
• 兴奋性: 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 性。
– 刺激:能被机体感受的内外环境变化。
• 物理性刺激:声、光、电、温度等。 • 化学性刺激:酸、碱等化学物质。 • 生物性刺激:细菌、病毒等生物体。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和脑血流量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和脑血流量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和脑血流量的关系

一、引言

运动是人类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体育运动的好处,运动也成为我们保持健康和身体素质的一种能力。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并且它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人们保持愉快的心态。

尽管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好处已经是我们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了解运动与脑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运动与脑血流量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很多神经科学家和生理学家关注的领域,这篇文章就会详细地介绍运动与脑血流量之间的关系。

二、运动与脑血流量之间的关系

1.运动可以增加脑血流量

运动对于人体的好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对于脑血流量的影响,直到最近才被广泛进行研究。事实证明,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加

脑血流量,即加速血液在大脑中的循环速度。有一项研究表明,适度

的运动可以将最大脑血流量提高50%以上,而这种增加的血流量可以持续数小时之久。

2.运动可以提高脑血循环速度和增加血氧量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大脑也不例外。运动可以通过加快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和增加红细胞数量等方式

提高人体的脑血循环速度,而这种血流量的增加还可以提高大脑中的

氧气供应,从而有利于大脑的正常运转。

3.运动可以改善大脑结构和功能

除了增加血流量和血氧量之外,运动对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一项研究显示,年轻的运动员的大脑区域比非

运动员更丰富和有机的相互连接,这些区域主要涉及到感知、注意、

生理学理论指导:心血管活动调节有关的感受器的类型及作用

生理学理论指导:心血管活动调节有关的感受器的类型及作用

【考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感受性调节、化学感受性调节。

【解析】与⼼⾎管活动调节有关的感受器主要有压⼒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管壁有对牵张刺激敏感的压⼒感受器。颈动脉窦压⼒感受器的传⼊神经为窦神经,主动脉⼸压⼒感受器的传⼊神经为降压神经,并分别加⼊⾆咽神经和迷⾛神经进⼊延髓。当动脉⾎压升⾼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增强,沿窦神经和降压神经传⼊延髓的冲动增多,使⼼迷⾛中枢紧张性增强⽽⼼⾎管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经⼼迷⾛神经传⾄⼼的冲动增多,经⼼交感神经传⾄⼼的冲动减少,故⽽⼼率变慢,⼼肌收缩⼒减弱,⼼输出量减少;由交感缩⾎管神经传⾄⾎管的冲动减少,故⾎管舒张,外周阻⼒降低。因⼼输出量减少,外周阻⼒降低,使动脉⾎压回降⾄正常⽔平,故这⼀反射⼜称为降压反射。相反,如果动脉⾎压降低,压⼒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弱,沿相应传⼊神经传⼊冲动减少,使⼼⾎管交感中枢紧张性增强⽽⼼迷⾛中枢紧张性减弱,则引起⼼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增⼤⽽使⾎压回升。故压⼒感受器反射的重要⽣理意义在于保持动脉的相对稳定。压⼒感受器对⾎压的急骤变化最为敏感,⽽且对⾎压突然降低⽐对⾎压突然升⾼更敏感。如果病⼈发⽣急性⼤失⾎,由于⾎压突然降低,压⼒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弱,可反射性地引起⾎压暂时回升。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分别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区域,是能感受⾎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变化的化学感受器。其传⼊纤维分别⾏⾛于窦神经和迷⾛神经内。化学感受器反射对呼吸具有经常性调节作⽤,对⼼⾎管活动的调节作⽤在平时不明显,只有当机体处于缺氧、窒息、⼤失⾎引起动脉⾎压过低以及酸中毒等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发⽣上述情况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沿传⼊纤维将冲动传⾄延髓,⼀⽅⾯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量增多,另⼀⽅⾯,使缩⾎管中枢紧张性增强,经交感缩⾎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管收缩,外周阻⼒增⼤,⾎压升⾼。此时,⼤多数器官,如⾻骼肌、腹腔内脏、肾等的⾎流量因⾎流阻⼒增⼤⽽减少,但⼼、脑器官的⾎管却略有舒张或⽆收缩反应,从⽽使⾎液重新分配,保证了⼼、脑等重要器官的⾎液供应。所以,化学感受器反射是⼀种应急反应。此外,存在于⼼房、⼼室壁内膜下和肺动脉分叉处的⾎管壁内的感受器以及⾝体其他感受器,当接受相应刺激后,冲动沿传⼊神经传⾄⼼⾎管中枢,亦可引起⼼⾎管活动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流量调节:

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政党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10.6-13.3kPa(80-100mmHg)。平均动脉压降低或颅内压升高都可以使脑的灌注压降低。但当平均动脉压在8.0-18.6kPa(60-140mmHg)范围内变化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的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平均动脉压降低到8.0kPa(60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就会显著减少,引起脑的功能障碍。反之,当平均动脉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的上限时,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2.CO2和O2分压对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血液CO2分压升高时,脑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CO2过多时,通过使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而使脑血管舒张。过度通气时,CO2呼出过多,动脉血CO2分压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头晕等症状。血液O2分压降低时,也能使脑血管舒张。

3.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脑的各部分的血流量与该部分脑组织的代谢活动程度有关。实验证明,在同一时间内脑的没部分的血流量是不同的,当脑的某一部分活动加强时,该部分的血流量就增多。例如在握拳时,对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血流量就增加;阅读时脑的许多区域血流量增加,特别是皮层枕叶和颞叶与语言功能有关的部分血流量增加更为明显。代谢活动加强引起的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如H+离子、K+离子、腺苷,以及氧分子降低,引起脑血管舒张的。

4.神经调节颈上神经节发出的去甲云彩上腺素后纤维,其末梢分布至脑的动脉和静脉,并分布至软脑膜的血管,还有少量分布至脑实质的血管。脑实质内的小血管有起自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分布。副交感乙酰胆碱能神经末梢也分布至脑血管。此外,脑血管政治家血管活性肠肽等神经肽纤维末梢分布。神经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很明显。刺激或切除支配脑血管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在多种心血管反射中,脑血流量一般变化都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