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的教案设计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标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多媒体放《七子之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澳门曾经被谁占领过,又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学生回答)老师再导入新课。
香港、澳门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祖国?今天,我们学习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二、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
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合作探究:(一)、回顾历史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历史事实说明这一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二)、确定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教师预设习题: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3、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4、怎样理解“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地位?5、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钟祥市实验中学许江蓉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学法、教法运用、教学程序等几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内容,它主要包括“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三个子目,涵盖了完成祖国统一的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事件和政治问题。
学习本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爱国情怀。
2、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统一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之路。
过程与方法:我将本课内容分为历史回眸、伟大构想、成功实践、时代潮流四大模块进行讲授。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容干涉。
2、国家实力是赢回民族尊严,洗刷国耻的根源所在。
3、两岸的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因此,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1、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异同及港澳能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源2、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二、学情学法: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
本课内容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却紧贴时政,对港澳台的信息,学生也有所了解,这些都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的方法、问题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说课稿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史地组郭子森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
我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分成四组探究港澳台等相关问题以及“一国两制”的内容,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合作地学习。
再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材料进入“两岸论坛”,探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及其实践。
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二、说学法学生以四个学习组为单位,于课前搜集港澳台等问题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再通过课堂上的成果展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要求第四组的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内容进行自主研究探讨,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深化知识, 使学生深刻领会“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采用聆听朗诵、材料阅读、小组讨论、上台陈述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探究祖国统一大业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自主探究学生聆听余光中《乡愁》的诗朗诵,按照预习安排分四大组自主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澳门问题的由来和解决”;“台湾问题的由来和现状”;“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内容”,请四大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并鼓励他们将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第一组学生展示: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第二组学生展示:澳门问题由来及解决,提出问题: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三组学生展示:台湾问题由来及现状,提出问题: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第四组学生展示:“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五大板块展开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重点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及其实践。
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突破方法:我要求第四组的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内容进行自主研究探讨,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深化知识, 使学生深刻领会“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本课难点是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依据:祖国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突破方法:学生以四个学习组为单位,于课前搜集港澳台等问题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再通过课堂上的成果展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
并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祖国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二)具体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分成四组探究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以及“一国两制”的内容,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合作地学习。
2、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张国栋
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通化市第一中学校张国栋【说课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说教材】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海峡两岸交流及统一的障碍等知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时事的能力;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法实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过程探究,完整准确地掌握这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时事的补充,加强对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探究,培养大胆创新精神。
【说重难点】重点:①港澳台问题的由来②港澳顺利回归以及回归的原因和意义③两岸关系的发展难点:①“一国两制”构想②台湾与港澳问题的区别【说学情】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生活中也接触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难。
重点是引导学探究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历史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说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景教学为主题。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谈话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试论结合法相结合。
【说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图片和播放歌曲澳门。
设计意图:睹物思人,以情入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说课稿ppt
本课的重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港
澳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重点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 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 论突破。 本课的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 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难点依据: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 际地位。 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直观 演示法等来引导、领悟历史,感受现实。
本課地位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说教法 说学法
五、教学后记
本课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 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 峡两岸的交流。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 的历史事件,又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 政热点;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 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因此,本课教材在 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体 现我国和平统一的方针。
•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填充下面表格 (各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并归纳 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八了 项“ 主两 江 张岸 泽 ”关 民 系提 的出
设问1: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来回答,鼓励学生 畅所欲言,发言讨论,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答案,请一位朗读 能力较强的同学,以饱含激情的语调,表现中华儿女欢欣鼓 舞、扬眉吐气的心情 ]
香港大学
澳门融和门
设问1: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国统一大业 说课稿》
说课稿
《祖 国 统 一 大 业》
夏县城关初中 姚海菊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说课 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I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III
重点、难点
II
教学目标
地位和作用
《祖国统一大业》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 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 重大历史意义的课文。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 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 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 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 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 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因此, 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统一之由
通过图片和文本材料,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为下一篇章做好铺垫。
第二篇章
统一之策
• ① 提出思考问题,引出“一国两制”。 • ② 通过课本图文资料,让同学们了解“一国两制” 的形成过程。 • ③ 结合教材,发挥传统讲述法的效果。让学生迅速 理解并掌握其内涵。
第三篇章
统一之路
• 幻灯片展示---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再现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
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 等,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 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明静尊敬的邓主任、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华东十大版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13课。
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校是刚成立的新学校,学生来自县内各地,基础参差不齐。
但从本册教材中考时局等都处于重要地位。
从教科书看内容比较简单,但一些补充资料于一国两制的关系以及它相关观点的关系不理解,对相关理论观点难理解。
学生可能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就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教材的地位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中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史实;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高度评价“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构想,它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认识台湾海峡关系的缓和会增进民族感情,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1)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七子之歌》问:这首歌曲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澳门回归)师: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
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板书)二.【合作探究】:1.回顾历史(板书):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这之前,香港和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香港和澳门的呢?首先谈谈香港问题的由来:指明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借的过程:通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通过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
通过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
那么澳门问题的由来呢?指明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船遇风暴,需要到岸上晾晒衣物,贿赂当地官吏,获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长期的殖民统治。
教师:从上述中可以看出,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那么中央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2、构想:(板书)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3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那么“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出示小黑板:(“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构想。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祖国统一大业》编写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第22课。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他是在讲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用的理解;另一方面,将学习的着眼点逐步引向了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为下一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内涵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及历史意义说出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未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港澳回归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教学学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组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2021年《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下面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欢迎借鉴!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吴生付, ___县第一民族中学。
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大家,现在,我简单介绍八年级下册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的“教与学”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学理念“染红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和实践”二、教学原则自我体验→观察分析→合作学习→寻求方法→应用知识三、教材简析,(一)课标内容(1)简述 ___、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 ___”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 ___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材解析本单元介绍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提高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本课的核心内容——解决港、澳、台问题上实行的“ ___”则是中国 ___的一个重要特色。
港澳回归是“ ___”的成功实践,是“红色”经典之一,是“ ___”伟大构想的唯一可资借鉴的实践,为“ ___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蓝本,给中华民族实现最后统一提供了实践基础。
本课内容作为 ___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重点分析重点:简述 ___、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 ___”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港澳回归实践证明“ ___”构想的正确性,真理性,并赋予其实践意义,展望 ___的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统一,对培养学生理论 ___实际,自觉检验接受真理,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自信心,自觉 ___ ___祖国的思想侵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目标定位基于前面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做如下的定位:(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中英关于 ___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的声明》中国恢复对 ___、澳门行使 ___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2、能力: ___、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___实际的能力。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属于必修1第六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第2课内容,涉及许多时政热点,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板块。
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一国两制”形成过程,理解其内涵;②了解港澳回归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意义;③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探讨其未来走向。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文字和图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评价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②在阅读分析材料和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内涵;②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
(2)难点:①理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不同;②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③探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走向。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思考问题。
初步具备了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思维活跃,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非常高。
但是高一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比较欠缺,特别是对本课相关的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和深度都很有限。
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法运用本课是高一的新授课,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新知的传授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情,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材料分析、归纳演义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贯通基础知识,提高阅读与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新课:①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②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新课新知探究:探究活动1:▲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课件展示:图片1、2、32、设问:①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②台湾问题的由来?③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本质不同?3、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相关内容4、指导学生对问题③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解决难点①。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优秀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3.“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准备:上网搜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文、音像资料,自制PPT课件,预设问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做到对基本的历史有概况了解,整理课外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
【教学难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2.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语:同学们,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历史情景。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香港回归时,相关的音像资料;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香港回归时相关的音像资料;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1)提出者:邓小平。
(2)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2.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地位: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同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占和租借去的;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及香港被侵占的历史过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
本课内容主要叙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海峡两岸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揭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对推动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知道,学生对本节的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
但是,高一新生习惯于知识的记忆和教师的讲解,不能深入分析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不能进一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且需要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飞跃。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掌握《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九二共识”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专题下第三课<<祖国统一大业>>,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共五大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首先就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课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主要讲述了我国统一大业构想的提出,统一大业构想的成功实践及统一大业的新发展,课文内容之间体现紧密的时序和逻辑联系,祖国统一是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的重大实践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本课史实与现实政治结合程度相当紧密,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树立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坚定信念.其次就教学目标,根据高中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深刻内涵,理解港澳回归是对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理解台湾问题的实质及当代发展情况,祖国统一的必然性。
2通过视频,图片等史实材料,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认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实施是当代领导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是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保障,树立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再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结合高一学生对本课内容如港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对理论概念又缺乏深入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过程。
难点统一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第二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及启发式设问和谈话式解答形式,并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理解。
第三大方面说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内容.第四说教学过程:本课将对三个子目内容略作调整,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即统一大业问题的由来,统一大业构成的提出,统一大业的成功实践,统一大业的现状及展望。
祖国统一大业_说课稿2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是5号选手林海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六单元第22课的内容。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涉及许多时政热点,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
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基于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确立三维目标为1、了解“一国两制”形成过程、内涵,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原因和影响,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未来。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效利用文字和图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评价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在阅读分析材料和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确立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重点:“一国两制”理论形成过程与内涵,港澳回归的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但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高一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高中历史课程应担负起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与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责任三、教法与学法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采用讲述法、讨论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设计意图:教师讲述“七子”: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该单元包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统一大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
实现统一,完成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掌握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把握我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层次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如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等. (2)过程与方法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传授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祖国统一是主线,而“一国两制”既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又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和重大突破。
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港澳回归难点:一国两制的内涵、台湾问题。
本课采用了讨论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
下面我着重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过程共分五个部分。
首先我提供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图,并提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以使学生能迅速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其次从朗诵《七子之歌》入手导入新课,记住一个主题: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历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
以下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多媒体显示(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板书)设问: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会提出这一构想?提供一组资料(邓小平等的作用)并用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达到开拓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知识,突破难点的目的。
并由构想到实施引出第二个子目。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展示图片、表格、播放视频,全景式的展示港澳的过去未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而更清晰的理解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国两制”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联系。
明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导出最后一个话题:台湾问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板书)设置探究题:“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掌握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祖国的统一大业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祖国的统一大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二个主题。
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政策,本节课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绝好教材,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起着重要地位。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虽然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联系不是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在地理上已经学习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相关知识,并且在政治上也接触到了“一国两制”内容,那么,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说教材)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结构和课标,以及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掌握以下四个知识点:两岸关系的昨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国;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以及海峡两岸的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归纳“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中英外交,体会邓小平的超凡智慧,和收复香港的坚决决心。
通过观看海峡两岸交流的图片、倾听音频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事实。
让学生让学生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充满希望,并对祖国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它是人心所向,台湾一定会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地区的回归。
主要依据是“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东安二中唐良兵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本课教材讲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事,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结合点,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新旧教材重叠之处。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教材中增加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性学习总结”等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要求。
初中历史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帝国主义国家对港、澳、台的侵略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
其它科目也涉及到了“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
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
2、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
依据:通过了解海峡两岸的交流情况,使学生感受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的统一,认识统一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统一的必然趋势。
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学习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也是“一国两制”构想实践的两个重要方面。
因此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及意义依据: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是**版第四单元第15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课所讲述的“ ___”构想是 ___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在 ___、澳门成功实践,为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了铺垫,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又属于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 ___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 ___、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知道海峡 ___发展的现状;理解“ ___”构想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 ___的前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看 ___、视频、聆听音乐、欣赏诗歌及思考问题等情景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教育。
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 ___港澳回归的庄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认识 ___提出“ ___”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学生振兴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通过认识党和 ___对于 ___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使学生坚信 ___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统一___只是迟早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 ___、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
知道 ___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 ___”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并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四、说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以情景体验法、问题探究法、小组交流活动教学法等。
五、说学法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知识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我要学”的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对本课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设计问题,学习新知。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学情反馈。
第四环节:诗歌教育,情感升华。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作业布置设计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延伸,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和连贯性。
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有两个特点: 1、内容美——内容精当,从整体上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 2、形式美——布局合理,排列有序,具有立体美、对称美、和谐美和造型美。
以上是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的说课设计,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同仁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说课教师:刘彪 xx.4.3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