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中心模式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任务中心”模式课程改革与探索——以个案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任务中心”模式课程改革与探索——以个案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任务中心”模式是源于社会工作自身专业实践的一种短期问题解决的服务模式,其理论逻辑的基本立足点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任务和执行具体的行动任务等,改变动力和行动任务来自当事人自己,它关注的焦点是当事人的成长和改变。

这与高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索与改变的要素相契合。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尝试以“任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和逻辑理念,在个案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围绕“任务中心”,通过师生共同制定“任务”,老师安排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模式展开课堂教学。

一、个案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目标与现状(一)个案社会工作课堂教学目标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直接方法之一,较之其他工作方法,如社区社会工作和小组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起源最早,发展也最充分和完备。

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互动,对有需求的个体或家庭提供相应的服务与帮助,目的收稿日期:2020-07-12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2016年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项目“‘任务中心’模式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以《个案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GZ2016082)作者简介:王亚奇,男,江西赣州人,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

“任务中心”模式课程改革与探索——以个案社会工作课程为例王亚奇(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文章将社会工作中“任务中心”模式融入课程改革中,以个案社会工作课程为例,进行“任务中心”模式课程改革与探索,通过师生共同制定“任务”,老师安排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模式展开课堂教学,以实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课程模式为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并从学生与教师的双重视角,对课程教学形式、方法以及课程改革的考核、评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课程改革;任务中心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21)-0109-04Task-center Model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Exploration——A Case based on the course Social Case WorkWANG Ya-qi(School of Management,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task-center"model in social work into the curriculum reform,taking cases from thecourse Social.Case Work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task-center".Through the teacher-student coordinates the task,the teacher arranges the task,and the student completes the task.Based on the dual emphasi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tyle,methodology andcurriculum.social case work;curriculum reform;task-center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 ol.23,No.1Feb.2021第23卷第1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2月在于缓解个体或家庭的生活危机,帮助解决相应的困难,并挖掘其生命潜能,最终实现个体价值。

有关领导风格的案例分析

有关领导风格的案例分析

领导方式的类型
• 从领导行为偏好的角度:
(1)以任务为中心
特 点:领导最关心的是工作,把工作任 务放到首位
对人际关系不是很关心,有时 为了完成任务
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甚至不惜损害上下左右的人际
优缺点: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率,但会降低
领导方式的类型
• 从领导行为偏好的角度: (2)以人际关系为中心 特 点 :领导者尊重、体谅、关心和支持 下属,通过 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工作任务 的完成。 优缺点:能提高企业成员的满意度,但对 工作效率影 响并不总是成正比,即领导关
• 方法:
1、权力适当下放。让下一级领导拥有权力,而权力的 不断下放则使员工感到公司对自己的信任,工作上
加卖力
2、多与下属沟通。作为员工的上司,不能高高在上, 而
应该多与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员工感到 上
司的重视。
3、遇重大问题多采用民主决策。让下属参与公司的决 策,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份子,为公司出自己的一

力。
领导方式的改变:欧阳健的领导方式将应该权威式领
导 向民主式领导转变。
原因:权威式的领导对于刚开始接受蓝天技术公司的欧阳健来说
是确认他权威的最好的方法,但这种领导方式毕竟会对下 属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比如说造成主管的流失等。当公司 员工对于欧阳健产生一定的认识后,认可他的能力后,再 继续权威式领导使他逐渐远离下属,变成孤家寡人。而这 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民主式领导转变,在下属认可自己 能力基础上赢得下属的心,与下属成为一个团体,不仅领 导上更加有效,而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在欧阳健的领导
风格的案例中,欧阳
健在进入蓝天技术开
发公司后对员工采取

任务中心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应届毕业生个案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应届毕业生个案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应届毕业生个案分析车怡萍【摘要】大学应届毕业生需要面临诸多问题,本文运用任务中心模式的方法,以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个案,充分发掘案主的优势,最终帮助案主走出困境。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任务中心模式,个案社会工作【关键词】任务中心模式;社会工作;大学应届毕业一、绪论大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必然会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剧烈变动。

而作为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情感冲突以及角色转化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容易引起心理障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和界定为了解决社会工作服务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学者们开始研究如何提升服务效率。

1972年雷德和爱泼斯坦合著的《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

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1)强调案主自身的能动性,相信案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为与潜能;(2)目标是案主的问题而非案主自身,根据问题所设立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3)人的生活与成长是一个不断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问题。

”问题的界定:任务中心模式对问题的有明确的界定。

问题必须案主认识到并承认的,案主认为自己需要解决并且有能力解决的才能作为问题。

案主的界定:任务中心模式注重服务对象的自我能力。

如果案主处在失智、缺乏自我决定能力的情况下,则不符合该模式。

任务的界定:任务需要充分考虑案主的需求、能力等方面因素。

三、大学应届毕业生案例分析(一)案主背景资料张某,男,24岁,为西安某一本院校的大四学生。

张某的父亲在张某大二的时候突发疾病去世,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正在上高中的妹妹,经济来源靠母亲打工来维持。

随着学校秋季招聘的进行,张某投递了许多简历,但都没有找到想要的“好工作”,因此张某准备考研,但得到了母亲的反对。

张某的舍友有的找到了大企业的工作,有的准备考研,只有张某还没有着落,张某内心很焦急。

由于复读过两年,其女朋友目前已经毕业,收入稳定,但是近来两人矛盾增多,经常吵架。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的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的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分析小组成员:一、任务中心模式介绍历史发展: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20年代60年代后期,雷伊德和沙乐二人所做的一项关于简要个案社会工作的研究。

1972年雷伊德和艾泼斯坦在他们的合著《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首次提出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并倡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

到70年代,由于雷伊德和艾泼斯坦的大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日趋发展和完善。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过研究,已经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任务中心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它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外,也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

•注:•在该模式发展初期,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

波曼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史杜特则主张案主的职责是个案社会工作的重心。

•本模式的特殊性: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具体规定,采取博采众长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1)简要(brief)(2)时限(time-limit and duration)优点•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也更聚焦。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缺点1. 契约的提供造成案主和工作者间的假平等,相同於专业霸权的概念。

2. 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3.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4. 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5.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

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

案主想改变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

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1、对人的看法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他们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也能够面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问题,同时他们也学习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新技巧。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服务对象不同阶段有不同问题和需求。

对已提供过服务的对象不能掉以轻心,觉得他们已经接受过服务,问题也得到解决,不会有再次提供服务的需要了。

事实并非如此,如本案例。

一、基本资料李继英(化名),女,81岁。

二、个案来源社工家访时主动发现案主有服务的需求。

三、个案背景资料服务对象于2007年10月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有一位服务员为其提供居家清洁及买菜服务(一个月服务6次)。

工作员于2009年7月上门家访时接触到服务对象,她表示自己于2008年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3000元做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右眼看东西模糊,也想做手术,但一方面担心去年申请了临时救济不知道现在还能否申请得到,另一方面怕自己做了手术住院期间没有人照顾,所以有点焦虑情绪;同时服务对象表示由于眼疾和腿疾,很少下楼,在家陪伴她的只有收音机,所以时常会觉得孤单。

社工就此问题进行了近4个月的跟进,最后因案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于2009年10月结案。

2010年1月,案主再次主动向社工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她表示要办理遗嘱公证;二是其住房面临旧城改造的境况,案主担心自己到时候应付不了,希望社工到时候可以协助她适应新的环境;三是异地社保认证政策有些调整,需要去户籍地的社保机构重新办理手续。

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

同时她行动不便,身边没有亲人可以帮忙,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四、问题分析(一)情绪困扰问题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长期的负面情绪势必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

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

同时每次辅导时,要运用刻度问句对服务对象的孤独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

此外,工作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的有效结合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精要治疗法的精髓在于它是一个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工作模式,在协助服务对象寻解的过程中,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使案主能订立具体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NEXT
三.治疗技巧
【特点】 (1)清晰界定问题 要成为可以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①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存在 ②服务对象承认这是一个问题 ③服务对象愿意处理这个问题 ④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并有可能在服务以外的时间尝试独立处理这个问题
三.治疗技巧
(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 ①服务对象必须是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且作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求 助对象 ②服务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主的能力 (3)合理界定任务 只有把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这样的任务才是最好的 它们是 ①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③服务对象的意愿
PART 4 四. 案例分析
四. 案例分析
1. 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小美(化名),女,9岁,小学四年级,四岁时,生母去世,之后父亲再婚, 与继母感情一般,难以融入新的家庭,因此与77岁的奶奶共同生活,父亲忙于工作, 只有在周末或节假日去看望服务对象。为方便联系和完成学习任务,父亲留给服务对 象一部智能手机,因缺乏有效监护,沉迷于手机,导致成绩下降,常与奶奶顶嘴,与 照顾她的奶奶关系紧张,事后懊恼、后悔,慢慢变得自卑、焦虑
任务中心模式
****
-
目录
01 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 02 理论假设 03 治疗技巧 04 案例分析
PART 1 一、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
一、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
任务中心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当时在个案工作开展过程中服务效率低下的实际问 题而提出的新的社会工作治疗模式,由雷依德和沙尼合作开展一项为了促进个案工作服务 效率的研究而提出。1972年,雷依德和艾泼斯坦合作出版了《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一书, 具体讲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由服务对象自己选定的明确目标的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五是介入过程精密:
社工在介入过程中,目标明确地,针对性强地提出解决 方案,制定出精密的工作方案。
一、与案主建立良好的 专业关系 使案主自愿配合社工。 二、与案主协商设定目 标:参考案主意愿达成 一致。 三、分目标:分为三个 小目标
工作计划
四、评估与分析
March 27, 2015
filename\location
•一是介入时间有限;
从案主的实际情况出发 ,假定 社工与案主从 建立关系到问题解决需要 一个月的时间。
三是介入服务简要:
四是服务效果明显:
使案主认识到自身缺点,重 新树立生活目标;积极安排 案主参加培训,利用社区资 源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其就 业
通过社工对案主的一系列就 业帮助和正确引导,此次个 案会有明显而快捷的效果。
Page 2
案 例 简 介
陈涛:父亲因病早逝,母 子俩靠低保生存,案主初 中毕业后考入职业技术学 校学习烹饪,却不愿意从 事这一行也不愿意学习新 手艺。希望靠相貌为生, 但因种种原因无法找到长 久工作,还参与过打架斗 殴,工作面临做做停停的 窘境。
March 27, 2015
filename\location
谢 谢 大 家 !
March 27, 2015 filename\location Page 13
filename\location Page 11
March 27, 2015
效果评估
•如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案主陈涛终于摆脱了与社会青 年的联系,并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积极克服困难,摆正 了思想,积极参加招聘会,陈涛在游乐中心做临时工,虽 然不及堂哥的工作稳定,但也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困难,消 除了长期失业带来的隐患。基本达到我们共同制定的三个 目标,可以宣布结案。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案例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案例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案例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方法,它通过将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中心位置,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方式,深入探讨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案例,并分享个人对该模式的理解和观点。

一、概念和原理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是一种集中管理和分配任务的方法,它通过在一个中心位置收集和分发任务,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进展、分工明确、协同合作。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通常是一个实体或虚拟的空间,例如一个项目管理软件、工作台或白板。

在个案工作任务中心中,团队成员可以看到所有的任务、任务的状态、执行人、截止日期等信息,以及相关的文档、讨论、进展更新等。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的原理是将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集中起来,通过任务的可见性和透明度,促进团队内部的沟通、合作和协调。

任务的集中管理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好地分工合作,避免任务重复和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还可以提供一个跟踪任务进展和评估工作负载的平台,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安排工作、合理分配资源。

二、应用案例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1. 项目管理:在一个项目中,个案工作任务中心可以用来收集和分配任务,记录任务状态和进展更新。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个案工作任务中心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展、任务的优先级和依赖关系,并进行任务的协同合作和追踪。

2. 事件处理:在一个客户服务团队中,个案工作任务中心可以用来收集和处理客户的问题和需求。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个案工作任务中心了解每个事件的状态、执行人和截止日期,并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3. 团队协作:在一个跨部门的团队中,个案工作任务中心可以用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个案工作任务中心了解其他成员的任务和进展,发起协作讨论和分享资源,提高团队的协同效能。

青少年团体工作的任务中心模式举例说明

青少年团体工作的任务中心模式举例说明

青少年团体工作的任务中心模式举例说明
青少年团体工作的任务中心模式是一种组织工作的方式,其中任务中心是一个集中管理和协调任务的中枢。

下面举例说明青少年团体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
1. 学校社团任务中心:某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由一个任务中心负责。

任务中心负责收集各个社团的活动计划、安排社团会议和活动场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例如,社团负责人可以向任务中心提交活动计划,任务中心会审核并安排相关资源,如场地预订、物资采购等。

2. 青年志愿者组织任务中心:某青年志愿者组织设立了一个任务中心,负责协调和指派志愿者的任务。

任务中心通过收集志愿者的能力和兴趣等信息,结合组织的需求,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志愿者。

例如,任务中心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技能和时间安排他们参与特定的志愿活动,如社区清洁、义教等。

3. 校园服务中心任务中心:某高校设立了一个校园服务中心,任务中心负责协调和组织各种服务项目。

任务中心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将志愿者分派到不同的服务项目中,如校园导游、图书馆管理员等。

例如,任务中心会收集学生对于各类服务项目的申请,然后根据志愿者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任务的安排和指派。

通过任务中心模式,青少年团体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工作,并确保任务被合理分配和及时完成。

任务中心作为一个集中管理和协调的中枢,能够提高团体
的运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中心开花法案例

中心开花法案例

中心开花法案例
中心开花法是一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具体了解中心开花法的运用。

小明是一名在职学生,每天除了上课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

在之前,他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经常拖到深夜才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后来,他了解到了中心开花法,决定尝试一下这种时间管理方法。

首先,小明列出了自己当天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包括上课、复习、做作业等。

然后,他对这些任务进行了分类,将它们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了排序。

接着,他确定了每个任务的时间预估,将时间分配得更加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小明发现中心开花法让他更加专注于每个任务,不再因为琐碎
的事情而分心。

他将每个任务当作“中心”,在这个“中心”周围,他安排了一些小的“花朵”,也就是一些可以在“中心”任务完成后进行的小任务。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还可以在完成“中心”任务后,立即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中,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通过中心开花法的实践,小明发现自己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不再觉得时
间不够用,而是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他也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许多,因为他可以更加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个任务,不再感到焦虑和紧张。

总的来说,中心开花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分配,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地完成每一个任务,避免时间的浪费和精力的分散。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中心开花法,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任务中心介入模式任务中心介入模式一、理论背景在个案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长期治疗由于目标过分远大而显示出效率的低下。

1972年,雷行和爱泼斯坦在他们的《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案主自己选择的、明确及有限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任务中心模式所持的短期治疗的观念,在时间短的压力下,对问题的解决采用较快见效的调适方法。

任务中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之外,这一模式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

所以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有相当的特殊性,即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的一个框架,而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没有具体规定,而是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

二、基本假设与概念1、人性观任务中心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与潜能,所以这一模式强调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案主在界定问题与处理问题上有最后的决定权,他可以决定是否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同时案主在任务的执行上必须相当投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

2、有限的目标任务中心模式所确立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外在的目标,而不是整体性的内在目标,它的目标是案主的问题,而非案主的个人成长。

这一点,使其目标更具达成的可能性。

在这一任务达成过程中,案主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他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案主自我功能的增强。

3、问题的原因人的生活与成长可以看成一个不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问题。

而个案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协助案主界定任务,指导并鼓励案主达成任务,从而帮助案主处理某些生活上的任务。

问题是工作的目标,而任务则是案主为解决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是达成解决问题的手段。

三、方法与技巧1、如何界定问题一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⑴案主知道这问题存在;⑵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⑶案主愿意处理这问题;⑷案主有能力处理此问题。

中心开花法案例

中心开花法案例

中心开花法案例中心开花法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集中资源和精力,将关键问题解决在最核心的地方,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团队领导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中心开花法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背景:某公司的销售团队一直面临着销售效率低下的问题。

尽管团队成员都很努力,但是销售额却一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公司领导决定采用中心开花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案:首先,公司领导召集了销售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了一次会议,明确了问题的核心原因:销售流程不够清晰,导致团队成员在销售过程中经常迷失方向。

然后,公司领导决定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解决这个核心问题上。

第一步是重新设计销售流程。

公司领导聘请了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对销售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咨询公司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销售流程方案,并与销售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清楚了解新的销售流程。

第二步是优化销售团队的资源配置。

公司领导重新评估了每个销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然后重新分配了销售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公司还增加了销售团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升团队整体的销售能力。

效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公司销售团队的效率和销售额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新的销售流程让团队成员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优化资源配置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整个团队的合作氛围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结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心开花法的应用效果。

通过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解决核心问题上,公司成功地解决了销售团队效率低下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中心开花法不仅可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的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的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分析小组成员:一、任务中心模式介绍历史发展: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20年代60年代后期,雷伊德和沙乐二人所做的一项关于简要个案社会工作的研究。

1972年雷伊德和艾泼斯坦在他们的合著《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首次提出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并倡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

到70年代,由于雷伊德和艾泼斯坦的大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日趋发展和完善。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过研究,已经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任务中心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它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外,也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

•注:•在该模式发展初期,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

波曼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史杜特则主张案主的职责是个案社会工作的重心。

•本模式的特殊性: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具体规定,采取博采众长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1)简要(brief)(2)时限(time-limit and duration)优点•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也更聚焦。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缺点1. 契约的提供造成案主和工作者间的假平等,相同於专业霸权的概念。

2. 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3.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4. 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5.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

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

案主想改变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

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1、对人的看法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他们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也能够面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问题,同时他们也学习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新技巧。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对“问题”的界定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对“问题”的界定

04
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
05
题并有可能在服务以外的时
06
间尝试独立处理这个问题
核心问题的选择标准
一.案主明确承认的问题。 二.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的问题。 三.工作者可以采取行动予以解决的问题。 四.问题来源于案主自身未满足的需要,而
不是来源于其他人的界定。 五.案主希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人生某一
照重要性的程度一依次次排列 五.决定核心问题 六.确定核心问题的类型,并加以详
细说明
祝学习愉快
பைடு நூலகம்
方面的改变
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类型:
一.人际冲突 二.不良社会性关系 三.与正式组织互动中产生的问题 四.角色扮演上的困难 五.决议上面对的困境 六.反应性情绪困扰 七.社会资源不足
确定核心问题的步骤
一.列出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 二.达成关于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
问题的初步意见 三.列出并探讨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根据服务对象的看法,将问题按
任务中心模式 对“问题”的界定
清晰的界定服务对象问题是任 务中心的特点之一,但到底需 要界定什么样的问题,通常有 哪些常见的问题类型,清晰界 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界定问 题的通用步骤是什么,需要我 们进一步的学习。
清晰界定问题
01
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存在
02
服务对象承认这是一个问题
03
服务对象愿意处理这个问题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

戒毒社会工作案例(任务中心模式)一、案主基本情况姓名:殷某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年1月;文化程度:初中;婚姻状况:离婚;户籍所在地:X区y路x号;职业:目前无业1990年5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1997年7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

)1998年3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二、工作情况(一)专业关系的建立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

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

案主:我要你帮什么?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

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

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这个。

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

社工: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案主: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

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

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

社工: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

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

社工:小孩跟谁?案主: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

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社工: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

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

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案主:谢谢你们,今后有人关心了!通过与案主谈心,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帮助其彻底戒断毒瘾、改善经济困难。

(二)主观资料的采集简评案主:(综合民警、居委会干部及禁毒社工观点)1、案主长方脸,身高180,比较结实。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有效的沟通行动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有效的沟通行动
三.意识水平的提升
○ 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料,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对自身和周围 环境认识和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意识水 平的资料,必须与服务对象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问 题有关。
四.鼓励
○ 强化或者激励服务对象那些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和态度,提高服务对 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方向引导
○ 向服务对象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建议和终稿,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完 成任务的有效途径,以保证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够有效的应对面临的问题 是个案工作,不偏离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所处的介入阶 段以及此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与服务 对象沟通,这种沟通需要需要集中 焦点、不节外生枝同时由于整个服 务介入过程紧密相连,做到层次分 明、循序渐进。
有反应
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服务对象及时的回应,鼓励服 务对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让服务对象体会到 社会工作者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了解和分享社会工作者的 经验和感受。
第一:探究
明确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承担 的任务,在确定了服务对象的任 务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 执行任务,如服务对象已经做过 什么样的努力,在实施任务过程 中,服务对象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服务对象,有什么方式应对这些 困难等帮助服务对象明了面对的 问题及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二.组织规划
○ 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方式和目标,包括介入目标的解释、 介入时间的安排,行动的规划,和服务对象的参与方式 等,帮助服务对象,了解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进程,以及 与社会工作者的互动方式。
祝学习愉快
任务中心模式 有效的沟通行动
有效的 沟通行动
任务中心模式把沟通视为社会工作者与服 务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无论在辅导面谈 之内还是之外,社会工作者只有借助具体的沟 通行为,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服务对象, 推动服务对象发展改变。

劳动争议调解个案运用任务中心模式

劳动争议调解个案运用任务中心模式

劳动争议调解个案运用任务中心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个案运用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的首要重点环节就是确定服务对象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应满足“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服务对象认为这是问题、服务对象有意愿处理这个问题、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这四个条件。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相关知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清晰界定问题任务中心模式的首要重点环节就是确定服务对象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应满足“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服务对象认为这是问题、服务对象有意愿处理这个问题、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这四个条件。

这一过程中需要调解社工事先掌握问题的分类,在调解个案中服务对象的“核心问题”一般是与企业的冲突问题,包括因拖欠工资、辞工不批、购买社保、发生工伤等引发的冲突。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冲突与个人需求、人格特质、角色期待以及参与互动者的行为是相关的,冲突被认为是人类负面互动的产物。

因此社工在开展任务中心模式的劳资纠纷调解个案时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手段界定服务对象的“核心问题”。

专注倾听。

截止目前,本机构运营的和谐劳动关系社工综合服务项目前来寻求调解的服务对象均为企业员工。

社工在接待前来调解的服务对象时,首先要用专心的态度倾听服务对象的投诉,用心聆听其传达的信息,理解感受。

当劳动者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情绪激动,在此类情况下,社工在倾听的同时应安抚其情绪,因社工调解平台多为开放式,常见的方法有带领服务对象在独立的空间进行面谈;社工在接待群体性劳资纠纷时,从多个劳资纠纷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引导服务对象推选出对案情有重大影响并能够合理全面的表达诉求的.代表,倾听其表述;对焦对质。

服务对象在表述其诉求时,往往因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会漫无目的的指责企业并刻意隐瞒一些自己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细节,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社工应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焦点,并在服务对象前后表述不一致时直接进行提问;澄清摘要。

任务中心模式个案工作理论

任务中心模式个案工作理论

任务中心模式个案工作理论任务中心模式(task-centeredmodel)壹、理论源起任务中心模式是在1960年代中期,由reid与epstein在所提倡,发展而成的一种个案工作方法。

该处遇模式主张为有效达成处遇目标,在处遇过程中,必须先明订清楚确定的计画及期限。

在发展初期阶段,任务中心模式深受perlman与studt两人的观点影响。

perlman认为个案工作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studt主张个案的责任是该个案工作处遇服务的重心。

任务中心模式也运用心理暨社会学派的处遇流程与技巧。

由於早年学校社会个案工作课程之理论取向以问题解决学派为主,因此,任务中心模式的运作过程,亦含有浓厚的问题解决色彩。

至1970年代,经reid与epstein不断地提倡,并於1972年合著task-centredcasework一书,此後该理论即日趋发展,特别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行政学院,对此模式在教学及研究上,多所贡献。

贰、基本假设任务中心模式的目标是协助个案解决问题,而这主要改变的行为人是个案,而非社工员。

社工员的角色,是依个案之意愿,协助其改变。

任务中心模式不讨论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而是致力於探知问题的阻力和助力,以协助个案清楚界定问题,了解问题解决之资源与障碍。

人类不像心理分析所说,是潜意识驱力的俘虏;也不是行为学派认为的,完全受环境所影响。

人类是有自我意志的,不是内在及外在操纵下的产物。

人们的困扰来自於处理问题的能力暂时缺损,此困扰正是引发改变的动力。

个案行为既受自身及和世界之想法所影响,因此,信念会协助他们形成和执行计画,而其问题既属心理社会方面,计画即包括其他个体、团体、组织。

任务中心模式是采短期处遇,督促个案则焦点关注问题之界定。

个案在短期处遇中的获益并不少於长期处遇,而处遇的时间限制,将促使个案和社工员一起更努力。

参、任务中心模式:基本特质和原则一、经验取向喜好经实证研究证实或支持的方法或理论,对个案的假设和概念,皆来自对个案所收集之资料,以避免对个案的问题与行动为推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分析小组成员:一、任务中心模式介绍历史发展: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20年代60年代后期,雷伊德和沙乐二人所做的一项关于简要个案社会工作的研究。

1972年雷伊德和艾泼斯坦在他们的合著《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首次提出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并倡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

到70年代,由于雷伊德和艾泼斯坦的大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日趋发展和完善。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过研究,已经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任务中心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它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外,也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

•注:•在该模式发展初期,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

波曼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史杜特则主张案主的职责是个案社会工作的重心。

•本模式的特殊性: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具体规定,采取博采众长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1)简要(brief)(2)时限(time-limit and duration)优点•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也更聚焦。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缺点1. 契约的提供造成案主和工作者间的假平等,相同於专业霸权的概念。

2. 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3.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4. 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5.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

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

案主想改变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

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1、对人的看法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他们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也能够面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问题,同时他们也学习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新技巧。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人是属于健康、常态、有自主能力的个体,因此,任何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缺损(temporary breakdown)所引起的。

2、对任务的认知●任务与问题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解决问题是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任务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完成有关任务,问题就得以解决。

●因此,任务是个案工作的核心,而问题则是个案工作所针对的目标。

3、对问题的认知●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与社会问题,即问题包含了个人生活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因此,在解决案主问题的过程中,除了案主本身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案主的社会生活层面。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对问题的认知是广面性的(broadness),重点在于问题的分类上,也就是说它的重点是问题类型(problem typology)的剖析和处理。

问题的类型①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②社会关系的不满意(dissatisfaction in social relation)③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problems with formal organization)④角色扮演的困难(difficulty in role performance)⑤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problems in social transition)⑥反应性情绪困扰(reactive emotional distress)⑦资源不足(inadequate resources)⑧其他问题①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人际冲突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与冲突。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如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

●人际冲突通常是在两个人发生互动时所引起的,事实上,人际冲突是与个人需求、人格特质、角色期待以及各互动参与者的行为相关连的。

当其中一个人的行为与另一人的行为不相和谐(或不协调)时,尤其是在无法接受他人行为时,更容易产生人际冲突问题。

②社会关系的不满意(dissatisfaction in social relation)●社会关系的不满意常常是因为个人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得过分积极主动,或者过分消极畏缩所产生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个人,而不是两人之间。

③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problems with formal organization)●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是指个人与特定组织或机构进行互动时发生的冲突,比如职工与领导之间、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消费者与购物中心之间的冲突等等。

●此时,与案主发生冲突的表面上是某一个人,实际上是某一种制度或组织。

④角色扮演的困难(difficulty in role performance)角色扮演的困难是指案主在履行某一社会角色时,其行为模式和结果不能符合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与要求,或者与案主自己认定的目标有差距。

⑤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problems in social transition)●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是指案主从一种社会地位(角色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角色环境) ,案主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状况而带来的问题。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对于潜在的改变,常处于进退两难的情境中。

如一位妻子是否要与她的丈夫离婚,一位学生是继续读书还是就业,都会使人难以决定。

二是该类问题常在环境改变了以后才发生,如某个工人失业后,找不到工作,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

⑥反应性情绪困扰(reactive emotional distress)反应性情绪困扰,是指案主遭遇到某些个人无法控制的突发事变时产生的焦虑、沮丧、紧张、以及挫折等现象,比如案主遭遇到亲属不幸去世、失业、失恋、经济困难以及重大工作失误等等,都容易产生此类的问题,以致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⑦资源不足(inadequate resources)资源不足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个人缺乏具体(或特定)的资源所产生的,而这种具体(或特定)的资源大多数是指金钱、粮食、住宅以及工作等方面。

核心问题的选择标准①案主明确承认的问题。

②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的问题。

③工作者可以采取行动予以解决的问题。

④问题来源于案主自身未满足的需要,而不是来源于其他人的界定。

⑤案主希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人生某一方面的改变。

确立核心问题的步骤①列出案主所关心的问题。

②达成关于案主如何看待自己问题的初步意见。

③列出并探讨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④根据案主的看法将问题按照重要性的程度依次排列。

⑤决定核心问题。

⑥确定核心问题的类型,并加以详细说明。

处理程序1确立核心问题。

2案主与工作者间的沟通和任务规划。

3案主与工作者的专业关系的建立。

4实行任务并做预先练习,熟悉任务所需的行为。

5检查任务实行的情况,以作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依据。

6结案:达成任务目标或核心问题获得解决时,这个问题的处理程序即告一段落。

三、方法与技术(一)问题的分类与诊断(二)任务的确立和指向(三)订立初步的合约(四)制定工作任务(五)任务实施(六)沟通技巧(七)结束问题的分类与诊断1、问题的探究2、问题的分析工作者在扮演两种角色:沟通角色认知角色3、问题的诊断对案主的问题加以归类和探究。

考虑案主可采取的任务。

评估案主为完成任务所作的努力。

合约的内容①同意一起解决某一个或几个案主所界定的问题。

②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顺序。

③对治疗结果的希望的界定。

④初步达成的任务。

⑤和工作者联系的次数及时间限制。

会面,2—3个月完成任务。

制定工作任务1、任务的本质与特性。

2、分析与确定任务。

①了解案主的动机。

②分析任务的可行性。

一是要分析任务得以完成所具备的条件是否可行。

二是要分析任务的预期结果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变化。

③防止不良后果的出现。

④分任务与多重任务的确定。

⑤开放式任务或封闭式任务的选择。

⑥任务的订立。

●分任务是指完成某一任务而需要开展的一连串行动。

●多重任务则是当案主有一个以上的核心问题需要解决时,案主同时开展或连续开展不同的任务。

●开放式任务是指没有终点的任务,它不会因为目标已经达到而不履行。

●封闭式任务是指有终点,可以清楚地完成的任务。

沟通的形式①探究。

探究的内容:案主对履行任务已经做了哪些努力?已经完成多长?在履行时遇到哪些困难?他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②建构:是指对工作者与案主互动的进行计划、组织,并确定互动的方向。

沟通的形式③认知增强。

主要是由工作者提供一些尽可能多的资料,帮助案主认清自己的行为、问题及所处的情境。

其目的在于增强案主对他人及情境的认知及增加案主对自己行为及他人互动的深刻了解。

④鼓励。

对案主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工作者应予以适当的鼓励,以强化此类行为。

⑤方向引导。

指工作者引导案主沿着既定的目标去完成任务。

在适当的时候,应给予建议和忠告,确保案主的行为不偏离既定的方向。

四、期限大约在2到4个月之内安排8到12次会谈平均每周有一次的会谈。

五、任务中心模式的实施范围常常应用在需要长期接受照顾的个案中。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一、案主背景资料简介:案主,男,25岁,是一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药物治疗之后,据主管医生介绍,其急性症状缓解,精神症状稳定,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因为,案主目前住在慢性病房,他常常帮护理人员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如帮忙照顾慢性化的病人的卫生清洁,工作表现较佳。

而案主也觉得自己仍有工作能力,了解服药的重要性并能准时服药,所以他期望能出院并找到并找一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但是,案主父亲不常来院探望他,并且当案主向其父征求出院的意见时,其父认为案主还未痊愈,明确表示不愿意案主出院,让其继续在医疗接受治疗。

于是案主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涣散,协助护理人员的工作意愿也变低。

同时,案主很困扰,于是经由精神科医师转介给社会工作者处理。

二、案主家庭内在系统•父母系统:案主父亲学历不高,经常在外工作,甚少回家,大约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与其母关系一直不好。

案主母亲开始是轻度精神疾病患者,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与一般人没有不同。

以前,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母亲辛苦地在饭馆打工。

后来,积劳成怨以及与案主父亲的关系恶化,致使她的病情加重。

然后,案主父亲因母亲的病而与其离异,目前其母亲被安置于社会服务机构,其父与其母已经不联络。

案主父亲与其母亲离婚十年后,与目前的继母结婚,但未有生育。

现在,在家中大多是由案主继母进行家庭决策。

•亲子系统:案主母亲在其很幼小时就被安置于社会服务机构,于是案主对于母亲的印象模糊。

案主由父亲照顾约十年,以前,其父亲对案主的期望很高,希望案主能功成名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