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东北北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与深部结构特征
中 、新生代 时期 ,东 北北 部地 区形成 了大 小不 等 、有 规律分 布 的含 煤和 含油 气盆 地群 。它们 的形
( 1, 图 ) 该期 也是我 国北方 重要 的煤炭 和油气 的生成
东: : - 中新 生代 盆地 群构 造 与深 部结构 特 征 t t ̄ LLB
曹成润 ,董 晓伟
( 吉林 大 学东北 亚 国 际地 学研 究 与教 学 中心 ,吉林 长 春 10 2 ) 30 6
摘要 :松 辽 盆地及 其 东西 两侧 的 中 、新 生代 盆地 群 的形 成与 演化表 现 为 两大盆地 构造 旋 回 , 包括
部岩石 圈结构 的控 制和 制约 。
关
键
词 : 中新 生 代盆地 ; 石 圈结构 ; 效 弹性厚度 ; 岩 有 构造 层 序; 造反 转 构
文 献标识 码 :A
中图分类 号 :P 4 ; 6 810 5 8 P 1 。1 2
Te t n c nd d e t uc ur e t e fM e o- no o cba i r ups c o i sa e p s r t e f a ur so s Ce z i sn g o , no t r r he n NE i Ch na
CA0 e g r n DON G a — i Ch n —u . Xio we
( train C nr r o ce c s sa c n d c t ni i, i nU iest, I en t a e te o s in e e rha dE u a o NEAsa Jl nv ri n o f Ge Re i n i y C a g h n1 0 2 , hn ) h n c u 3 0 6 C ia
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
简明扼要的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一、中国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太古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岛状古陆到大陆板块的发展过程。
根据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体制和不同时期东亚大陆岩石圈的板块构造格局,将我国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粗略地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表4.3):1. 古陆核形成演化阶段(Ar~Pt1)2. 元古大陆板块演化阶段(Pt2~Pt3)3. 古板块形成演化阶段(Z~T2)4. 活动大陆边缘与板内构造演化阶段(T3~Q)表4.3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二、中国区域构造演化及其主要特点(一)区域地球动力学体制(系)的交替区域构造是在一定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系)作用下的产物。
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系)产生不同特征的区域构造,因而区域构造的演化反映地球动力学体制(系)的交替。
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在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地球动力学体制可能与板块构造体制有本质的区别。
但这一阶段中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早元古代后,即距今1600Ma以来,板块构造体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种地球动力学体制中,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发展主要受控于与其相邻的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
因此,我国大地构造学家常以在区域构造演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大洋盆地来命名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系。
从我国区域构造演化来看,自中元古代至今曾出现过以下几个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系;1. 古蒙古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前中生代,我国北方大陆(即塔里木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曾被古蒙古洋占据。
随着古蒙古洋的扩张、消减闭合,塔里木一华北板块出现裂陷、褶断,大陆地壳向北增生、扩大,并最终于古生代末与向南扩大的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对接。
因此在前中生代,我国区域构造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古蒙古洋地球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2. 古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自二叠纪至早白垩世,我国东部处于古太平洋西岸,古太平洋的扩张、消减、关闭,直接控制着中国东部区域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构造演化。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中国东北地区是由粗大岩石变质作用形成的山脉腹地,地质构造格局以及演化过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早期(500Ma到410Ma):中国东北地区在晚古生代末期形成了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十分活跃,多次弧向变形构造活动发生,随着岩浆活动的不断加剧,区域中部地块向西北拉伸,塑造出了以山西地区为中心的弧向褶皱,使得中国的西安、兰州等地区,也随着该地块的拉伸而形成了对应的变形构造。
此外,中国东北地区也形成了一系列板块和海相古地层,如石家庄古地层、锦州古地层等,表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位于印支板块上,接壤了塞拉尔盆地和湖北盆地,同亚洲大陆已经注定将发生大规模变形演化过程。
中期(410Ma到320Ma):中期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弧向变形构造和垂直变形构造两大阶段。
弧向变形构造发生在震旦系期间,造就了长白山—黑龙江褶皱带。
首先,长白山—黑龙江褶皱系统建立了多重弧向褶皱结构,造就今天的地质构造格局。
然后,长白山—黑龙江褶皱系统发生一系列垂直变形,其中包括累积斜坡、抬升斜坡、抬升坡度等多种变形构造,垂向变形构造促使长白山—黑龙江褶皱系统形成较大的逆冲变形,确立了东北地区大型褶皱带的构造理论。
后期(320Ma到180Ma):早古生代末期,中国东北地区伴随着印支板块与广陆板块会聚发生扩张,形成四方块体-黑龙江—长白山—山西—辽宁四方块体,四方块体大规模准流体岩浆活动造就了“四方斑块” 晚古生代地壳内部结构。
此外,由于准流体岩浆活动效应,该区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拉张构造运动,伴随着拉张构造运动,形成了大型斜山脊、台地、纵断层和断裂深沟等变形构造,使得中国东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完成。
总的来说,中国东北地区从500Ma到180Ma发生了较大的地质构造演化,重要构造活动多集中于新元古代、震旦系期间和早古生代末期,弧向变形构造和垂直变形构造是该地区重要的变形构造,为中国东北地区历史地貌构造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
赵 陟君
松 辽 盆 地 构 造 演化
3 . 5 构造反 转 阶段 ( 的 燕 山运 动 , 使 印支 运 动 后 形 成 的 中 国大 陆 地壳 由南北 分 异 进 一 步转 化 为 东 西 分 异 , 其 构造 格 架表 现 出控盆 断 裂切 割 老构 造 线呈 北 北 东 向展 布 。 此时, 受 太平洋 板 块 向欧 亚板 块 俯 冲及 印度 板 块 向 中 国大 陆 挤 压碰 撞 的共 同作 用 , 大 陆拱 起 , 地幔物质上涌, 产 生 张性断 裂带 , 高角 度 正 断层被 犁式 断层 取 代 , 于 早 白垩世 沿 断 裂 形 成 走 向 NNE、 NE 向的 张 裂 断 陷 盆地 群 , 伴 随有 大量 的岩浆 侵 入 和 火 山喷发 。 以古 中 央 隆起 带为 界 , 东西 两 侧 构造 差 异 明显 , 东 区火 山岩 相 对较 少 , 主要 为 地 壳 变 形 , 断层 倾 角相 对 较 小 , 伸 展 量大 , 以发 育 西断 东 超 的箕 状 断 陷盆地 群 为特 征 ; 西 区火 山岩 相对 较 发育 , 岩石 圈变 形 深 度大 , 故 断层 面倾 角较 大 , 伸展 量 较 小 , 以发 育 地堑 式 断 陷盆 地群 为特 征 。从 沉积 厚度 、 建造 性 质 、 地壳 变 动程 度 和岩 浆岩活动等方 面分析 , 燕 山期地壳显示 了极 大的活 动性 。 太平 洋 与亚 洲 大 陆之 间沿 岛弧 带强 烈 挤压 , 使 中 国东 部滨 太 平 洋 构 造 域 进 一 步 强 烈 活 动 , 作 用 结 果 在 构 造 活动 相 对 平 静 的 时期 , 如早 、 中侏罗世、 早 白垩 世 , 形 成 含煤 、 含 油 页 岩 的沉 积 建 造 ; 在 构 造 活 动 相 对剧 烈 的时期 , 如中、 晚侏 罗世 , 火 山活 动强 烈 , 形 成 一 系列 同生 断 陷 盆 地 和 块 断 山前 坳 陷 , 并 伴 有 规 模 宏 大 的大 陆 边 缘 中一 酸 性 火 山活 动 , 堆 积 巨厚 的陆 屑含煤 、 含 油 页岩 建 造 。 断陷早 期 ( 火石岭期) : NNE—NE 向断 裂 发育 , 火 山活动 主要 以 中基 性安 山岩 、 玄 武岩 喷发 为 主 , 该 时期各 断陷相对 独立 , 水体较浅 , 发 育初期 以冲积 扇、 洪积扇和河流相 的磨拉石建造为主 , 仅在断陷中 心 发育 浅湖 、 沼泽沉 积 。 断 陷 中期 ( 沙河子一营城期) : 断 裂 活 动进 一 步 加强, 水体扩大、 加深, 形成沉降中心 , 沉积了一套暗 色泥 岩为 主 的含煤 陆源 碎 屑岩 建 造 。 断 陷晚 期 ( 登 娄 库期 ) : 基底 断裂 重新 活 动 , 形 成 了 西部 断 陷 带 、 中 央 隆起 带 和东 部 断 陷 带 两堑 一 隆 的构 造格 局 , 此时 松 辽盆 地 属快 速 充填 补 偿式 沉 积 , 为盆地 进 入坳 陷沉 积 奠定 了基 础 。 3 . 4 熬 降坳 陷阶段 ( K2 q —K2 n ) 进入 晚白垩世早期 , 由于太平洋板块 向西俯冲 运 动 和 上地 幔热 对 流 的 减 弱 , 松 辽 地 区上 穹 的上地 幔发生 逐 渐冷却 。 由于岩 石 圈逐 渐冷 却 , 断 裂 活动减 弱, 产生热收缩 , 受 重力 均 衡 和热 冷 却 沉 降 作用 , 地 壳 呈不 均一 的整 体 下沉 , 盆地 演 化转 入坳 陷期 。 晚 白 垩 世早期 的泉一 、 二 段 沉积 为 填 平补 齐 时期 , 主 要为 充填 补偿 式 的粗碎 屑岩 和 红色 泥 岩沉 积 。泉 三段 沉 积期 盆地 已基本完 成 填 平补 齐 过 程 , 泉三 、 四段 为规 模 较 大 的 超覆 式 沉 积 , 以 河 流相 红 色 砂 泥岩 互 层 沉 积为主 , 向盆 地 中心 逐 渐过 渡为 三 角 洲 和滨 浅 湖 相 沉 积 。青 山 口组 至嫩 江组 时期 发 生两 次 大规模 的湖 侵, 盆 地发 育 达到 全 盛时 期 , 并 形成 统 一 的松 辽 汇水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张兴洲;马志红【摘要】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至佳木斯地块之上,形成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大三江盆地.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遭受逆冲、走滑构造改造.敦密断裂以北的诸多盆地均属大三江盆地改造后的残余盆地.这些残余盆地和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隐伏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三江盆地东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发育区,可能存在一与佳依地堑平行的深断陷.隐伏的大陆边缘沉积和断陷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领域.【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0(019)003【总页数】6页(P191-196)【关键词】中-新生代盆地;大三江盆地;黑龙江省东部【作者】张兴洲;马志红【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黑龙江省东部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小型盆地集中分布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等多种能源资源集中区.该区西以佳-依断裂带为界与松辽盆地毗邻,南以敦-密断裂带为界与延边盆地群相邻.区内面积大于2000 km2以上的盆地有7个,分别为三江盆地、勃利盆地、虎林盆地、依兰-伊通盆地、敦化盆地、鸡西盆地和宁安盆地.其中,三江盆地和虎林盆地分别与俄罗斯一侧的中阿穆尔盆地和阿尔昌盆地相连.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二者之间为同江-密山断裂带,其中的完达山地体是东侧俄罗斯境内巨大的锡霍特-阿林中生代增生杂岩带的一部分(图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区各分散孤立的中-小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的近海大陆边缘盆地,称为大三江盆地[1].这一成果为重新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拓宽能源资源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思路和证据. 早期的研究认为,佳木斯地块是一个经兴凯运动而固结的早前寒武纪地块[2],由麻山群和黑龙江群两套变质岩系组成[3].完达山地体是早中生代的俯冲带,东北地区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与此有关[4].上世纪90年代,曹熹等[5]和张兴洲等[6]研究认为,黑龙江群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而是混有解体蛇绿岩和蓝片岩残块的构造混杂岩,是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标志.Wilde et al.[7-8]采用单颗粒锆石测年方法对麻山群中的硅线石榴片麻岩和与之伴生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测试,结果显示麻山群高级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并非是传统所认为的太古宙或古元古代[3],而是早古生代,年龄为480~520 Ma.目前,所谓的黑龙江群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而是一套俯冲增生杂岩的认识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对俯冲及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时代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9-10,12-13].最近,笔者对桦南隆起东部近东西走向的黑龙江混杂岩中的基性和长英质糜棱岩进行了白云母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76.5±1.9 Ma和184.5±2.1 Ma.这组年龄与前人在萝北、依兰和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混杂岩中获得变质-变形年龄基本一致[14-17],表明整个黑龙江混杂岩在侏罗纪期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质-变形事件.鉴于这是一次由蓝片岩相向绿片岩相转化的变质-变形事件,因此,所代表的应是黑龙江混杂岩的构造折返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完达山地体就位到佳木斯地块东缘的时间基本一致.完达山地体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向西凸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堆晶岩、基性熔岩和硅质岩及泥质岩组成,是我国东部唯一发育早中生代深海沉积的区域.硅质岩及泥质岩中放射虫等化石为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3].古地磁资料表明,完达山地体在中三叠世位于赤道附近[18-21],地体中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灰岩岩块中的竹蜓科、珊瑚以及三叠纪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古生态均属于低纬暖水型动物群;而早—中侏罗世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古生态反映此时水域纬度已经明显变高,具有明显的冷水型、中高纬度生态特征[22,19-20].晚侏罗世完达山地体已经位于43.5°N附近[18-19,22-23],说明在早—中侏罗世完达山地体迅速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迁移,晚侏罗世已经就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由于完达山地体具有比较完整的洋壳层序,说明它应属一个逆冲的洋壳残片.这套蛇绿岩被含有堇青石的花岗岩侵入,花岗岩锆石年龄131~124 Ma,这至少说明在131 Ma之前完达山蛇绿岩岩片已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堇青石花岗岩具有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属于S型花岗岩,其中还发现有时代为463 Ma的捕获锆石[24],这一年龄是佳木斯地块中最为重要的高级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年龄[7-8],说明岩浆的形成和侵位过程与佳木斯地块有关.但由于含堇青石的S型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来自经历过风化及沉积作用的沉积岩,加之花岗岩中锆石有较高的176Hf/177Hf比值和正的εHf(t)值,说明堇青石花岗岩的源区不完全是基底的麻山群,可能还存在有前中生代的沉积地层.结合区域地质资料[3],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有2套大陆边缘沉积,一套为泥盆-石炭系,另一套为上三叠-下侏罗统.这2套组合在北部俄罗斯境内的布列亚地块东缘和南部兴凯地块东缘都有分布[25-26],说明当时在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发育较为广泛的大陆边缘沉积.因此,不能排除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这2套沉积岩有一定联系.根据这样一种思路,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被构造隐伏的上古生界和上三叠统.吉林大学完成的“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前景”项目(2004~2008)系统研究对比了该区各盆地的沉积充填序列,划分出5个沉积-构造层: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构造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构造层、晚白垩世沉积-构造层、古近纪沉积-构造层和新近纪沉积-构造层(表1).与传统地层对比表相比,表1有如下变化:(1)取消了J3-K1未分的表达方式;(2)在生物地层学证据基础上,根据绝对年龄值对应的原则,盆地底部的地层界线并不一致;(3)方正盆地原划有晚白垩世方正组,据大庆方参1和方4井钻探揭示,古近系之下直接为早白垩世穆棱组,因此,方正盆地取消了原方正组,增加了穆棱组;(4)勃利、鸡西和虎林盆地原划有晚白垩世松木河组(火山岩),锆石测年结果为110 Ma和112Ma,表明为下白垩统,归入下白垩统东山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主要发育在佳木斯地块东缘,以南双鸭山组和大秃山组为代表.南双鸭山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火山物质含量较高,各地岩性基本稳定,大秃山组覆于之上,为类磨拉石建造[3];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以早白垩世海陆交互—陆相沉积为主,各盆地内均有分布,晚侏罗世海相沉积仅发育在三江盆地西部的绥滨拗陷内,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东山组火山岩,时代为110~117 Ma;晚白垩世沉积只发育佳依地堑以东的各盆地内,北东向带状展布,岩性主要为一套快速堆积的陆相粗碎屑岩,以猴石沟组和海浪组为特点;古近纪沉积各盆地均有分布,最大特征是发育油页岩和煤系;新近纪,鸡西、宁安和勃利等中部盆地发育玄武岩,以东的盆地发育煤系.总体上,该区以佳依地堑为界,各盆地的沉积序列和充填特征与松辽盆地明显有别,主要表现在:(1)各盆地沉积-构造层清晰,间断明显,而松辽盆地沉积相对连续;(2)各盆地在早白垩世均发育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而松辽盆地为陆相沉积;(3)包括佳依地堑的各盆地古近纪均发育油页岩,而松辽盆地油页岩只发育在上白垩统.上述特征充分说明,松辽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环境与该区明显不同.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重要基础是完达山地体与佳木斯地块的拼合.大量的证据表明,晚侏罗世完达山地体已经就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三江盆地西部发育的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向北东方向延入俄罗斯境内的中阿穆尔盆地,构成一个向北东敞开的残余海盆[25-26].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显示,早白垩世早期的城子河组-穆棱组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断裂活动对此时的盆地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目前各分散孤立的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近海盆地,称之为大三江盆地[1].根据勃利盆地东部、虎林盆地北部[27]以及俄罗斯一侧的中阿穆尔盆地东部[25-26]的下白垩统中均见有含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放射虫化石的砾石和岩屑,说明完达山地体已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并为早白垩世盆地沉积提供了物源.在鸡西盆地穆棱组中选取的碎屑锆石测年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170 Ma左右,没有发现大于400 Ma、属于佳木斯地块变质基底的碎屑锆石.结合双鸭山盆地、前卫盆地和勃利等盆地的早白垩世海相沉积均直接发育在佳木斯地块变质基底之上,说明穆棱组沉积时期佳木斯地块仍处于水下沉积环境.因此,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的盆地类型属于断陷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具有前陆盆地特点.早白垩世晚期,佳依断裂和敦密断裂之间的区域发育一系列逆冲构造,使大三江盆地遭强烈破坏和改造.鸡西地区可见由南东向北西逆冲的构造将基底麻山群变质岩系逆冲到中生代煤系地层之上(图2),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岩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变质岩和花岗岩砾石,而且含有来自下白垩统的煤矸石砾石(图3),说明晚白垩世大三江盆地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褶返事件. 上述特征说明,大三江盆地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根据盆地充填特征的对比分析,以敦-密断裂为界,虎林盆地北部和南部明显不同.北部的七虎林河拗陷下白垩统充填特征不但与大三江盆地完全可以对比,而且与东侧俄罗斯境内的阿尔昌盆地完全可以对比(表2).虎林盆地南部的穆棱河拗陷和东林拗陷内的白垩系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与虎林盆地中央隆起出露的基底变质岩组成一致.这说明,目前所称的虎林盆地以中央隆起为界,南北是完全不同的2个盆地.七虎林河拗陷是早期大三江盆地的一部分,其南部沿着敦密断裂向东错移到俄罗斯境内.因此,敦-密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时间应发生在大三江盆地形成之后,即早白垩世之后.古近纪,该区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在我国境内发育了以佳-伊地堑和敦密-前进地堑为代表的断陷盆地,其中普遍发育了以煤和油页岩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值得注意的是,三江盆地以北的俄罗斯中阿穆尔地区古近纪断陷十分发育,部分已见油气显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我国境内的盆地基底主体为佳木斯地块,而俄罗斯一侧盆地基底的主体为中生代增生杂岩.基于这样一种构造背景,从油气资源勘查意义上分析,除了要关注被中生代盆地和构造岩片所掩盖的上古生界外,应加强东三江地区古近纪隐伏断陷的研究.Key words:Mesozoic-Cenozoic basin;Pan-Sanjiang basin;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相关文献】[1]周建波,张兴洲,马志红,等.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5):530—538.[2]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4]李春昱,王荃,刘雪亚,等.亚洲大地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4.[5]曹熹,党增欣,张兴洲.佳木斯复合地体[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2.[6]张兴洲.黑龙江岩系——古佳木斯地块加里东缝合带的证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94—101.[7]Wilde S A,Zhang X Z,Wu F Y.Extension of a newly-identified 500 Ma metamorphic terrain in Northeast China:further U-Pb SHRIMP dating of the Mashan Complex,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J].Tectonophysics,2000,328:115—130.[8]Wilde S A,Wu F Y,Zhang X te Pan-African magmatism in Northeastern China:SHRIMP U-Pb zircon evidence for igneous ages from the Mashan Complex[J].Precambrian Research,2003,122:311—327.[9]张兴洲,张元厚.蓝片岩与绿片岩共存:龙江岩系构造演化的新证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21(3):277—282.[10]李锦轶,牛宝贵,宋彪,等.长白山北段地壳的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136.[11]吴福元,Wilde S A,孙德有.佳木斯地体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年龄[J].岩石学报,2001,17(3):443—452.[12]周建波,张兴洲,Wilde SA,等.黑龙江杂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9,25(8):1924—1936.[13]Zhou J B,Wilde S A,Zhang X Z,et al.The onset of Pacific margin accretion in NE China:evidence from the Heilongjiang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J].Tectonophysics,2009,478:230—246.[14]叶慧文,张兴洲,等.牡丹江地区蓝片岩中脉状青铝闪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4):369—372.[15]李锦轶,牛宝贵,宋彪,等.长白山北段地壳的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16]Wu F Y,Yang J H,Lo C H,et al.The Heilongjiang Group:A Jurassic accretionary complexin the Jiamusi Massif at the western Pacific margin ofnortheastern China[J].The Island Arc,2007,16(1):156—172.[17]Li WM,Takasu A,et al.40Ar-39Ar age ofthe high-P/T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Heilongjiang Complex in the Jiamusi Massif,northeastern China[J].Jorunal of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Sciences,2009,104:110—116.[18]Kojima S.Mesozoic terrane accretion in Northeast China,Sikhote-Alin and Japan regions[J].Paleos,1989,69:213—232.[19]Kojima S,Mizutani S.Triassic and Jurassic radiolarian form the Nadanhada range,northeast China[J].Proc Paleont Soc.Japan N S,1987,148:256—275.[20]邵济安,唐克东.中国东北地体与东北亚大陆边缘演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21]杨惠心,李朋武,禹惠民.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地体古地磁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89,28(2):203—205.[22]张庆龙,水谷伸治郎,小智.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J].古生物学报,1997,36:245—252.[23]张世红,施央申,孙岩,等.黑龙江完达山造山带及其那丹哈达地体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3):287—294.[24]程瑞玉,吴福元,葛文春,等.黑龙江东部饶河杂岩的就位时代与东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演化[J].岩石学报,2006,22(3):353—376.[25]Kirillova G te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of active continentalmargin of Southeast Russia:paleogeography,tectonics,and coal-oil-gas presence[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3,20:385—397.[26]Kirillova G L.The late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at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southeastern Russia:geodynamic evolution and coal and petroleumpotential [J].Geotectonics,2005,39(5):389—407.[27]张世红,施央申,王志洪.对“龙爪沟群”构造地层的新认识[J].地层学杂志,1992,16(3):206—209.Abstract:The basement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in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Northeast China is composed of the Jiamusi massif and Wandashan allochthon (terrane).The former consists of the Caledonian metamorphic rocks and granites covered by unmetamorphosed Late Pale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sediments in the east margin.The latter,as an allochthon,was situated on the east margin of the Jiamusi massif during Middle to Late Jurassic,and overthrusted westwards on the Jiamusi massif in initial Early Cretaceous.Therefore,an Early Cretaceous foreland basin (namely Pan-Sanjiang basin)was formed in the area.The Pan-Sanjiang basin was destroyed and reconstructed by the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later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We suggest that all isolated basins to the north of the Dun-Mi Fault belong to the relict basins of the Pan-Sanjiang basin.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it is possible that the Late Pale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sediments would be preserved under these relict basins and the Wandanshan terrane.The east part of the Sanjiang basin is an important area,where Paleogene faulted basins are developed and a deep major faulted basin parallel to the Jiayi faulted basin exists probably.These covered continental margin sediments and faulted basins are worthy to be considered as the new fiel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地理中国东北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东北知识点总结地理位置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东部与朝鲜半岛相望,与日本九州岛最近相距540千米,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大多数地处东经121°11′至135°5′,北纬38°56′至53°33′之间。
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地貌中国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分布有大连凹陷、辽西表高、三江平原、长白山、松嫩平原、小兴安岭、松辽盆地、辽宁黄土高原等,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
东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山、多台、多盆地”的地貌特征。
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和张广才丘陵是其三大分水岭,东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西部为盆地。
气候中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降水量较少。
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南北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呈现出一个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气候个别变化较剧烈,气团更迭频繁,温差大,尤其冬季极端低温。
气温差异大,东南部降雨量较大,而西北部则较少。
经济中国东北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资源丰富。
东北地区的资源主要有煤、铁、森林、水力资源等。
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出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
另外,东北经济也以冶金、冶炼、能源等为主。
社会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总人口大约4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
东北地区属于中国垦荒地区,建国以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逐渐形成中等工业化的形态。
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久远,有金、元、清等历代的历史故地。
同时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度高,汉、满、朝鲜等族群和睦相处。
交通东北地区交通发达,是中国的交通要地,有京哈铁路、长珲铁路等,铁路干线多,交通发达。
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交通发达,形成哈大、长东、沈阳等较为发达的城市群。
总体来说,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基地,工业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是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战略核心区域之一。
以上是我对中国东北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古生代1.中国东部早古生代沉积古地理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 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南秦岭裂谷盆地东南缘: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华夏板块。
(1)Cambrian,寒武纪1)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详见图集。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2)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华北板块南缘主动大陆边缘—商丹(商州-丹凤)缝合线以北,蛇绿岩套及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由于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
北祁连海槽中发育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2)Ordovician,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收缩加剧。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1)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典型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东北地区白垩纪断陷盆地群形成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在湖 海沟 通 。 部 断 陷盆 地群 烃源 岩广 泛 发 育 、 油气 显 示 , 西 有
具备生油条件;火山断陷作用发 育,形成 良好的储盖条件 ;
后 期 改造 作 用 较 弱 , 保 存 条 件 良好 。 东 北 地 区 断 陷 盆 地 群 地 层 沉 积 厚 度 大 、烃 源 岩 发 育 、火
开 发应 用
东 北 地 区 白垩 纪 断 陷 盆地 群 形 成 模 式 及 其 油气 地 质 意 义
李 鑫 王 洋 孙伟 国 王建 强 杨佳佳
(. 1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 吉林 长春 1 0 6 ;2 大庆钻探地质录井二公 司, 01 . 3 黑龙江 松原 1 8 0 ;3吉林大学地球 科学学院 06 . 3 吉林 长春 1 06 ;4 吉林 大学地球 探测科学与技 术学院,吉林 长春 1 02 ) 01 . 3 0 6 3 摘 要 :东北地 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 在古生代褶 皱造 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 白垩世 宽范 围火 山断陷盆地群 , 经历 了一
( ) 早 白 世 , 东 部 地 区地 势 较 低 ,发 育 海 相 、 海 陆 1 交 互 相 和 滨 海 沼 泽 相 沉 积 。西 部 地 区 地 势 较 高 ,具 有 类 似 千
岛 湖 的古 地 理 面 貌 。 辽 盆 地 相 对 于 东 部 和 西 部 地 区地 势 较 松
高 ,是 一 个 相 对 隆起 区 。① 广 泛 发 育代 表 深 湖 一半 深 湖 沉 积
山 断 陷 活 动 强 烈 ,利 于 油 气 的 生 成 。但 是 东 部 断 陷 盆 地 群 东 部地 区靠 近 大 陆 边 缘 , 由于 遭 受 强 烈 的 板 块 俯 冲 挤 压 作 用 , 不利 _ 气 的 保 存 。 r油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摘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文从石油角度出发,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主力生油期的地层发育概况及其演化特征,以一级、二级、三级的12条等时界面,划分了侏罗系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这一时期,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在在侏罗系遭燕山运动的影响较强烈,发生区域性挤压及准平原化,改变了侏罗系的沉积中心。
关键词:住噶尔盆地;沉积特征;侏罗世;构造演化;层序地层1.区域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境内三大盆地之一。
它的四周为褶皱山系所环绕,西北为西准噶尔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面为天山山脉,呈现一个三角形封闭式的内陆盆地,面积13×104km2,东西长700km,南北宽370km,沉积岩最大厚度14000m,平均海拔约为500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型的油、气、煤共生盆地,特别是依罗纪煤系,它集油、气、煤于一体,在我国各个时代的含煤地层中也是十分少见的[1]。
图1.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2.侏罗系沉积体系特征2.1 侏罗系沉积地层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振荡演化阶段的产物,下侏罗统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上侏罗统分为齐古组和喀拉扎组。
依据岩性、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发育情况,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和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基本不含煤地层[3]。
在盆地内,不同的区域沉积的特征有所差异。
(据卢辉楠)八道湾组总体上是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具有明显旋回性的沉积,底部为灰白色底砾岩,与下伏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不整合接触,厚14~541m。
一般厚300~800m,自下而上由粗到细再到粗,依其旋回特征分为3段[4]。
三工河组是盆地侏罗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以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砂岩,一般厚100~700m,与八道湾组整合接触,依岩性可分为3(J1s3,J1s2,J1s1);J1s2又可划分出被泥岩分隔的两套砂岩组合(J1s12,J1s22),其中J1s22横向不稳定,盆地边缘区多被削蚀,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消失。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L][/L][L]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L][L][/L][L]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松辽盆地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 1000m。嫩一、二段, 500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主要生油层。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 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 底部的油页岩, 对比标志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一) 中浅层构造单元
基底埋藏浅, 基底埋藏浅, 为区域东倾 大单斜。 大单斜。
6个一级,36个次一级 构造单元。
中央坳陷:多期沉积、沉 降中心,盆地主要产油区, 大庆长垣。
基底埋藏浅, 基底埋藏浅, 近南北向断 裂发育。 裂发育。
基底起伏大, 基底起伏大, 地层发育不全。 地层发育不全。 基底起伏大, 基底起伏大, 断裂发育。 断裂发育。
兴 安 岭 小 兴 安 岭
张 广 才 岭
3. 勘探历程 (1)1955(1)1955-1964 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 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 喷油, 28日 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27井或工业油流 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2)1965-1975 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油流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 红岗、新立、 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1976新层系、 (3)1976-1990 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层系、 二次勘探” 深部层系、外围盆地 “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 1996年产量达 37个油田 个气田,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产量达 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万吨 23亿立方米
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
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摘要:为明确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某地区的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该地区登娄库组的沉积特征、层序地层格架、构造演化特征综合研究,分析该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耦合是指两个体系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具有成因联系的现象。
近些年,许多的地质学家们注意到地质过程中的“耦合性”,特别是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深部过程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新生代盆地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沉积特征耦合关系前言构造活动对盆地的沉积物分散体系、沉降速率、可容纳空间等影响较大,分别控制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和层序的形成,本文通过对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分析该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明确该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对于推动该地区登娄库组储层砂体研究和生储盖组合关系预测,促进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质概况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在深层构造单元上隶属于一级构造单元西部断陷区,横跨断陷、常家围子断陷和大庆断阶带3个二级构造单元, 该地区基底由元古代及早古生代中深变质岩系、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和火山岩组成;沉积盖层主要是中新生代沉积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有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古近系依安组,新近系大安组、泰康组和更新—全新统, 其中登娄库组地层主要以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相(滨浅湖)和水下重力流相等沉积为主(朱德丰,任延广,2007)。
2登娄库组构造演化特征及层序地层格架登娄库组构造演化特征多数学者认为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和构造反转3个阶段, 相应地划分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k2s)—新生界(Cz);下白垩统登娄库组(k1d)—上白垩统嫩江组(k2n);上侏罗统火石岭组(j3h)—下白垩统营城组(k1yc);本文为了确定本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其内部各个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基于构造特征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本地区具有代表性剖面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恢复可将登娄库组内部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华北克拉通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含煤盆地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华北地台(华北克拉通)的北部裂谷陆缘盆地断陷过程中,是典型的陆相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主要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裂谷盆地的形成、断块构造活动的影响以及新生代岩浆活动对盆地地质构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
古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受华北地台北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影响。
在下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时期,华北地台北缘发生了裂谷分离,形成了鄂尔多斯裂谷盆地。
当时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古老的基底地层和裂谷相沉积的特点,裂谷盆地内部处于断陷状态,沉积环境主要是碎屑沉积和海相沉积。
在这一阶段内,鄂尔多斯盆地的基本构造为裂谷断裂盆地。
中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受到了侏罗纪-第四纪的构造活动的影响。
在侏罗纪时期,盆地出现了多期次的碎屑岩和维兰纪系列沉积,表明盆地处于持续的沉陷阶段。
这一时期的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北部盆地的断块活动、南缘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山-坳盆布局格局,盆地内部有不同程度的隆起和断裂活动。
在这一阶段内,盆地地壳运动的影响加强,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山-坳盆布局格局。
综合以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裂谷盆地形成、断块构造活动以及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盆地的地质构造格局。
在演化过程中,裂谷盆地形成的古老地壳稳定基底地层和裂谷相沉积,断块构造活动造成了盆地内部各地块的隆升和断裂活动,新生代岩浆活动对盆地地质构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布以及新的断裂构造的形成。
这些地质构造特征共同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格局。
煤田构造演化新解-从成煤盆地到赋煤构造单元
煤田构造演化新解-从成煤盆地到赋煤构造单元曹代勇;郭爱军;陈利敏;李焕同;刘亢;谭节庆【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中国成煤盆地类型多样、后期改造强烈,绝大多数成煤盆地已遭受破坏解体,煤系现今分布范围与原型盆地相去甚远。
针对中国煤田构造的上述特点,以成煤盆地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成煤盆地原型综合分类方案,划分了我国主要成煤期的成煤盆地类型。
采用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表征现今煤系赋存特点,认为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就是成煤盆地原型经历不同程度改造,形成现今各类赋煤单元的过程。
晚古生代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四大构造旋回,多期性质、方向、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使各成煤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成煤盆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原型盆地分解破坏、叠合反转,煤系发生变形、变位、变质作用,形成不同级别和不同构造属性的赋煤构造单元,由此决定了煤炭资源的现今赋存状态。
【总页数】9页(P1-8,16)【作者】曹代勇;郭爱军;陈利敏;李焕同;刘亢;谭节庆【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山西能源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5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P54【相关文献】1.中国东北地区赋煤构造单元与控煤特征 [J], 宁树正;曹代勇;郭爱军2.我国东北煤田构造特征与赋煤构造单元划分 [J], 郭爱军;陈利敏;宁树正;徐浩3.青海木里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盆地构造演化 [J], 孙红波;孙军飞;张发德;曹代勇4.中国东北地区赋煤构造单元与控煤特征分析 [J], 孙芳芳;石志衍5.新疆三塘湖盆地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特征? [J], 柳顺彬;马小平;周继兵;张婧婧;樊利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东部虎林盆地的构造特征、成盆机制及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形成时代
东北东部虎林盆地的构造特征、成盆机制及敦-密断裂带北东
段的形成时代的报告,600字
东北东部虎林盆地是我国主要的盆地之一,其特征是由敦-密
断裂带北东段形成并演化而来。
首先,虎林盆地以选内断层为贯穿中心,可分为两部分:内盆及外盆,内盆表层单斜向亚洲板块断层,外盆表层也呈现单斜向。
其次,该盆地的成盆机制主要是正断层抬升、反断层抬升及抬升反张扩展三者共同作用结果。
正断层抬升可分为拉力抬升及旋转抬升两类,在虎林盆地中主要以旋转抬升为主,使原有拉力抬升断层升高形成反断层,从而形成断层系统,并促进盆地的成盆。
反断层抬升主要体现在当压力高于弹性极限时,由于弹性极限加剧,地壳会被膨胀断层分割,地壳的反断层也会升高,形成反断层系统。
最后,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形成时代可追溯到新近纪,主要是
由亚洲板块东向移动造成地壳拉张、压缩所致。
在地壳变形构造中,敦-密断裂带早期受着拉张压缩机制的作用形成反断层,然后在可容许的限度内随着拉张压缩的演化而发育,形成了目前的构造形态。
总之,东北东部虎林盆地特征为由敦-密断裂带北东段形成并
演化而来,其成盆机制主要是正断层抬升、反断层抬升及抬升反张扩展三者共同作用结果,而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形成时
代可追溯到新近纪,主要是由亚洲板块东向移动造成地壳拉张、压缩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建波, 张兴洲, 马志红, 立, 魏, 刘 金 张梅生, 王成文, 果 迟效
( 林 大 学 地 球科 学学 院 , 吉 吉林 长 春 10 6 ) 30 1
摘要 : 东北地 区不是海西期褶皱变质 带( 或造 山带) 而是早石炭世 以来拼合成 统一 的复合地 块, , 我们 称为“ 木斯一兴蒙 佳 地块 ” 。东北地 区上古生界不是 中一新生代盆地 的结 晶基底 , 而是具有准盖层性质的陆相一海相 沉积盖层。晚古生代海相 沉积建造 中, 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发 育, 有潜在 的生烃潜力 , 东北地 区油 气资源勘查 的重要新层 系。提 出以嘉荫一牡 具 是 丹江断裂和嫩 江一开鲁断裂为界, 将东北地 区中一新生代盆地 划分 为西部 、 中部和东部 三大 盆地群 , 并确定 了各盆地 的成
天然Lt ̄Leabharlann * -第3 0卷 第5 期 0 L& G SG 0 0 Y I A E L G 20 0 9年 1 0月 文章 编 号 :2 3— 9 5 20 )5— 5 0— 9 05 9 8 (0 9 0 0 3 0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的构 造 格 局 与 盆 地 演 化
so e n a b n t s wh c s t vde c rhy r c r o oe ta . h s e u n e r mpo a e t r tn s a d c r o ae , ih i he e i n e f d o a b n p tn i1 T e e s q e c s a e i o t r ntn w a -
g t f re p oi g ol n a n No h a tC i a W e p o o e t a h s - e o oc b s s i rh a tC i a eso x lr i a d g si r e s hn . r p s h t e Me o C n z i a i n No t e s h n n t t n
cudb i d di otrebs r p — ew s, emi l ad tee s sp rt yteJ ynMu aj n ol edv e t he ai go s h ett d e n h at e aa d b i i— d ni g i n n u t h d e h a a f l adteN ni gK i utT egn t p ,hrceii f e o u e l ya dtetm oa ad a t n ej n — al f l h e e ct e c aat sc o t l m go g n h pr n u h a ua . i y rts p r e o e l
s aile ou in p te n o a h b sn a e a s ic se n t i p r p ta v l to atr fe c a i r lo ds u s d i h spa e .
tran pe e o eh ratrteEa yCab nfru . en mei “ imu i n me gT ran . h p rP l— eri ic d tg te f d ro i o s W a t Ja s- g n eri ” T eUp e ae e h e Xi
( ol efE r c ne,inU i  ̄@, hn cu ,in106 ,hn ) Clg at Si csJ i nv i C agh n J i 30 1C i e o h e l e l a
A s a tT eN r es C iai n t ecna le t rh e o ooe i bl ,u acmpu d b t c :h ot at h o aH ry i f d dme mo i bl r rgnc e ) b t o on r h n s no a p c t( t
Z o in o, h n n z o MaZ io g Lu L ,i e , h u Ja b Z a gXigh u, hh n , i i J W i n
Zh n es e g, a g Ch n we Ch a g a g M ih n W n e g n, iXio uo
因类 型 、 油 地 质特 征 及 时 空演 化 规 律 。 石
关键 词 : 气 新层 系 ; 油 盆地 群 ; 古 生 界 ; 蒙 地块 ; 北 地 区 晚 佳 东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23
文 献标 识 码 : A
Te t n c fa e r n a i e outo n No t e s co i r m wo k a d b sn v l i n i r h a tChi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