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版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月经病”的范畴?
A. 月经先期
B. 月经后期
C. 月经过多
D. 不孕症
答案:D
2. 在中医理论中,治疗痛经应首先考虑的是哪个脏腑?
A. 肝
B. 心
C. 脾
D. 肾
答案:A
3. 中医认为,以下哪项不是导致带下病的常见原因?
A. 肝气郁结
B. 脾虚湿盛
C. 肾阳虚衰
D. 肺热炽盛
答案:D
4.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妊娠恶阻的常见症状?
A. 恶心呕吐
B. 胸闷不适
C. 腹痛腹泻
D. 口苦咽干
答案:C
5.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辨证论治方法?
A. 调理肝气
B. 滋养肾阴
C. 清热解毒
D. 健脾益气
答案:C
二、多选题
6.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
A. 情志内伤
B. 饮食不节
C. 劳逸失度
D. 外感风寒
答案:A, B, C, D
7. 以下哪些是中医治疗妊娠恶阻的常用方法?
A. 针刺
B. 艾灸
C. 草药
D. 拔罐
答案:A, B, C
8. 在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些是诊断带下病的依据?
A. 带下量多
B. 带下色黄
C. 带下有异味
D. 外阴瘙痒
答案:A, B, C, D
三、判断题
9. 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结是导致妇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错)
答案:对
10.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月经先期应以清热凉血为主,治疗月经后期则应以温经散寒为主。(对/错)
答案:错
四、简答题
1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病因病机。
答案:中医认为带下病主要由于脾虚湿盛、肾阳虚衰、肝气郁结等原因导致带脉失约,不能制约带下,从而出现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等症状。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补中益气汤。
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4虚热;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温经汤。
2虚寒;艾附暧宫丸。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
1肝郁;逍遥散。
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举元煎。
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
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七、痛经:
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香。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4气血虚弱、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5肝肾虚损;调肝汤
八、经间区出血:
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3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
3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枳壳。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血热(虚热)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3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
4肾阳虚;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
6脾虚;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賊骨。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人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人腹痛
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淤血症等引起的腹痛。
[ 病因病机 ]
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
一、肾阳虚衰
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人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血行迟滞,以致腹痛。
二、血虚失荣
素禀体虚,血虚气弱,或忧思太过,或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化源匮乏,或大病久病,耗伤血气,以致冲任血虚,胞脉失养而痛 ; 且血虚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亦可致腹痛。
三、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四、湿热瘀结
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
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五、寒湿凝滞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
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
致腹痛。
[ 辨证论治 ]
首先辨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结合全身症状、
月经和带下的情况,以审其寒、热、虚、实。临床以慢性腹痛多见,
因此,本病多属虚中夹实的病证。治疗原则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对
于发病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6)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6)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A2型题
1. 某女,4个月前行人流手术,近3个月经量明显增多,色鲜红,质黏稠,伴心烦口渴,乏力气短,心悸少寐,便干,舌红,脉细滑数,治以
A. 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B. 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C.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D. 清热凉血化瘀止血
E. 凉血清热化瘀止血
2. 病人经量素少,色黯淡,质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小腹冷,舌淡,脉沉迟。最佳治法是
A. 益气补血调经
B.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C. 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D. 益气健脾,养血调经
E. 补中益气,固冲调经
3. 病人,女,28岁。近2年月经量渐减,现点滴即止,胸闷呕恶,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其诊断是
A. 月经过少血瘀证
B. 带下病脾虚证
C. 月经过少痰湿证
D. 月经过少阴虚证
E. 月经过少血虚证
4. 病人月经量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夜尿多;舌淡,脉沉弱。其诊断应为
A. 痰湿型月经过少
B. 气虚型月经过少
C. 血虚型月经过少
D. 血瘀型月经过少
E. 肾虚型月经过少
5. 一妇人行经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脉弦涩。最佳选方是
A. 少腹逐瘀汤
B.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C. 膈下逐瘀汤
D. 身痛逐瘀汤
E. 血府逐瘀汤
6. 病人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紫黯,有血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面色白,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舌黯,苔薄,脉缓涩。最佳治法是
A. 益气养血调经
B. 补气化瘀,固冲调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 绪论
1.《经效产宝》——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
2.《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3.《邯郸遗稿》——倡导命门学说
4.《景岳全书·妇人规》——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5.《傅青主女科》——治妇科着眼于肝脾肾三脏。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
1.阴户:又称四边(女性外生殖器); 阴户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门口)
(1)防外邪进入 (2)合阴阳入口(3)经带恶露之出口(4)娩出胎儿之产门(两处两入)
2. 阴道(产道)
(1)防外邪进入(2)交合的器官(3)经带之通道(4)娩出胎儿之通道(两处两入)
3. 子门,又名子户。是指子宫颈口(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孩子的门户是宫颈口
(1)排出月经的关口(2)娩出胎儿的关口(两出)
4. 子宫,又名女子胞、子处、胞宫、子脏、血室、胞室等。——孩子的居处是子宫
(1)产生排出月经带下(2)孕育,分娩胎儿
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
1.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初潮。平均 14 岁,青春期的标志。
2.月经周期:上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
般
28~30 天
3.经期:正常经期 3-7 天。
4.经量20~60ml,色暗红,质量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
5.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停经 1 年以上。平均年龄 49.5 岁。
6.并月: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2 个月来潮1 次;
7.居经:或称季经,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3 个月来潮1 次;
8.避年:身体无病,但月经1年行经1次;正常的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2)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2)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
A. 月经周期提前10天
B.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
C. 经期少于2天或超过8天
D. 月经每2个月来潮1次而机体无其他不适
E. 以上都不是
2. 下列哪项不是血瘀所致的月经病
A. 月经过少
B. 月经先期
C. 痛经
D. 崩漏
E. 经间期出血
3.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
A. 补肾
B. 扶脾
C. 治本调经
D. 疏肝
E. 调理冲任气血
4.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此句出自
A. 《千金要方》
B. 《妇人大全良方》
C. 《济阴纲目》
D. 《景岳全书·妇人规》
E. 《傅青主女科》
5. 调经之本在
A. .肝
B. .脾
C. .肾
D. .心
E. .肺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
A. 月经周期缩短,不及20天
B.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
C. 月经40~60天一行,或3~5个月一行
D. 行经期不足2天或超过7天以上
E. 月经常每2个月来潮一次,无不适
7. 月经病的治疗应注意
A. 重在调经
B. 调经当分先病后病
C.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D. 照顾平时与经期不同时间特点
E. 以上都是
8. 调经的具体方法中较少采用
A. 调理气血
B. 养心
C. 扶脾
D. 疏肝
E. 补肾
9. 某女,月经每33~35天一行,经期3天,量中,轻微小腹胀痛,诊断为
A. 月经后期
B. 月经过少
C. 经行腹痛
D. 崩漏
E. 正常生理现象
10. 月经先期常并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细目一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
定义;
范围;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细目二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
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续表1
习题
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脉经》
D.《千金要方》
E.《景岳全书》
【正确答案】B
妇科第一张方剂,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出自哪本书()
A.薛己《女科撮要》
B.张景岳《妇人规》
C.《内经•素问•腹中论》
D.万全《广嗣纪要》
E.《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C 妇产科独立分科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金元时期
E.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C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月经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 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
2)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 血热型
1) 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2) 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3) 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 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 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 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 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 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 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 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 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 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 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 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
3) 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 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 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
3) 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通瘀煎
六、经期延长
1) 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 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 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 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 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 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 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逐瘀止血汤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21)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21)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A2型题
1. 病人,女,34岁,已婚。曾自然流产3次,现停经42天,尿妊娠试验阳性。晨起恶心,近2天又有阴道出血,量少、色淡黯,伴头晕耳鸣,双腿酸软,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治疗应首选
A. 胎元饮
B. 泰山磐石散
C. 加味阿胶汤
D. 举元煎
E. 寿胎丸
2. 某女,停经42天,阴道有少许出血3天,色淡红,腰酸,小腹坠痛,神疲肢倦,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滑。尿妊娠试验阳性。宜首选
A. 肾气丸
B. 寿胎丸
C. 圣愈汤
D. 胎元饮
E. 泰山磐石散
3. 某女,停经52天,阴道有少许出血3天,色鲜红,腰酸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尿黄便结。舌红苔黄干,脉滑数。尿妊娠试验阳性。宜首选
A. 胎元饮
B. 固阴煎
C. 圣愈汤
D. 保阴煎
E. 举元煎
4. 张某,女,28岁。妊娠2月余,阴道见血2天,血量逐渐增多,色红有块,小腹坠胀疼痛不止,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此属
A. 堕胎
B. 小产
C. 胎漏
D. 胎动不安
E. 异位妊娠
5. 某女,26岁,工人。停经40多天,尿妊娠试验(+)。现小腹时有疼痛,无腰酸。B超检查:宫内可见胎囊,胎芽,未见胎心搏动,且宫后壁探及约3.0cm×4.0cm大小的肌瘤。既往曾有3次自然流产史,每次流产月份均小于3个月。该病人的诊断为
A. 滑胎肾虚证
B. 滑胎气血不足证
C. 滑胎血瘀证
D. 小产血瘀证
E. 滑胎寒凝血瘀证
6. 某妇,孕30周,近一个月腹形增长不明显,腹形如孕6个月,自觉有胎动,头晕,纳少,口淡,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略滑。其诊断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整理版
中医执业医师一中医妇科学整理版月经先期
气虚脾气虚一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一固阴煎/归肾丸
血热阳盛血热一清经散
阴虚血热一两地汤
肝郁血热一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一当归地黄饮
血虚一大补元煎
血寒虚寒一温经汤《金匮要略》/艾附暖宫丸
实寒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一乌药汤
痰湿一芎归二陈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一逍遥散
肾虚一固阴煎
脾虚一归脾汤
月经过多
血热一保阴煎
血瘀一失笑散
气虚一举元煎/安冲汤
月经过少
肾虚一归肾丸/当归地黄饮
血虚一滋血汤/小营煎
血瘀一桃红四物汤/通瘀煎
痰湿一苍附导痰丸/二陈加芎归汤
经期延长
气虚一举元煎
虚热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茹丸/固经丸血瘀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一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脾气虚一归脾汤
湿热证一清肝止淋汤
血瘀一逐瘀止血汤
崩漏
脾虚一固本止崩汤/固冲汤
肾虚肾气虚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一右归丸
肾阴虚一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
血热虚热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一清热固经汤
血瘀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
闭经
气血虚弱一人参养荣汤肾气亏损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阴虚血燥一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一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痰湿阻滞一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痛经
气滞血瘀一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一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一清热调血汤/银甲丸
气血虚弱证一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一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阳虚内寒一温经汤《金匮要略》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证一疏肝理气,和胃通络一逍遥散
肝肾亏虚证:一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经行头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阳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若脾虚湿郁化热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易黄汤(山前黄柏芡实果)
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芪附子紫菀菟鹿肉,桑螵蛸潼白蒺藜肉苁蓉),精关不固用固经丸(龙牡三子苓蛸石)
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肝经湿热下注-龙胆泻肝丸+苦参黄连,湿浊偏渗-萆薢渗湿汤+苍藿
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土茯苓薏仁
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二、带下量少
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例题:
1.“居经”、“避年”之说最早记载于:
A《皇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伤寒论》 D《脉经》
2.在——中提出:女子不孕与“五不女”的先天生理缺陷有关
A《傅青主女科》 B《黄帝内经》 C《经效产宝》 D《广嗣纪要》
3.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是:
A气血 B天癸 C 脏腑 D 胞宫
4.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的奇经是:
A冲脉 B任脉 C 带脉 D 督脉
5.健康女性,一般初潮年龄为:
A 10岁
B 12岁
C 14岁
D 16岁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C
5 C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精华快速记忆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
1 .气虚证
1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 )肾气虚证:固阴煎
2 .血热型
1 )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 )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 )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 )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 )血虚型-大补元煎
3 )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 )肝郁型-逍遥散
2 )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保举笑
1 )气虚型-举元煎
2 )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 )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
1 )肾虚型-归肾丸
2 )血虚型-滋血汤
3 )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 )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 )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 )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
1 )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 )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
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四人血重阴
1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 )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一、中医妇科学沿革
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
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
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
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
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
二、女性生殖系
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
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8)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8)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血瘀胎漏、胎动不安的最佳治法是
A. 活血消癥,养血安胎
B. 行气活血,化瘀安胎
C. 活血消癥,补肾安胎
D. 活血化瘀,益气安胎
E. 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2. 血瘀胎漏、胎动不安的首选方是
A.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B. 血府逐瘀汤
C. 桃红四物汤
D. 脱花煎
E. 少腹逐瘀汤
3. 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
A. 滑胎
B. 堕胎
C. 小产
D. 胎动不安
E. 胎漏
4. 以下可诊断为滑胎的是
A. 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1次,脉滑
B. 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坠痛,曾自然堕胎2次,脉滑
C. 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3次,脉沉滑尺弱,腰痛如折
D. 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黯,小腹胀痛拒按,曾经人流3次,脉沉涩
E. 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痛,脉弱
5. 滑胎病人的调治,应在
A. 未孕之前“预培其损”和孕后即应积极保胎
B. 已孕后,立即保胎
C. 出现腰酸时
D. 出现阴道流血时
E. 有腹痛下坠时
6. 堕胎、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为
A. 胎动不安
B. 暗产
C. 滑胎
D. 胎漏
E. 先兆流产
7. 肾气不足证滑胎的治法是
A. 补肾健脾,调理冲任
B. 滋阴补肾,健脾安胎
C. 温肾健脾,益气安胎
D. 补肾填精,固冲安胎
E. 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8. 胎萎不长的预防与调摄,以下哪一项是不适宜的
A. 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B. 右侧卧位
C. 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单选题]1.不孕症肝气郁结证中医治疗多以
A.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B.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C.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D.疏肝解(江南博哥)郁,补肾活血
E.疏肝解郁,祛瘀化痰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不孕症肝气郁结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方药:开郁种玉汤。掌握“妇科杂病-不孕症”知识点。
[单选题]5.瘀滞胞宫不孕症的最佳治法是
A.活血化瘀
B.养血活血
C.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D.疏肝理气,调经助孕
E.补肾活血,调经助孕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不孕症瘀滞胞宫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多推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淋沥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方药:少腹逐瘀汤。掌握“妇科杂病-不孕症”知识点。
[单选题]6.治疗痰湿内阻不孕症的首选方是
A.苍附导痰丸
B.启宫丸
C.丹溪治痰湿方
D.开郁二陈汤
E.陈夏六君子汤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不孕症痰湿内阻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或(白光)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掌握“妇科杂病-不孕症”知识点。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A1型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胞宫的古称
A.子宫
B.子脏
C.子处
D.血处
E.血脏
答案:1.D
2.孕初按月有少量月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
A.垢胎
B.避年
C.漏胎
D.季经
E.居经
答案:2.A
3.胞宫属于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都不是
E.三者都是
答案:3.C
4.胞络属()络于胞中,胞脉者系于()
A.脾、肝
B.心、肾
C.脾、肾
D.心、肝
E.督、带
答案:4.B
5.《达生编》提出临产六字真言是
A.忍、休息、慢临盆
B.睡、忍痛、慢临盆
C.休息、忍痛、临盆
D.睡觉、勿慌、临盆
E.睡觉、忍耐、临盆
答案:5.B
6.关于“天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癸是一种阴精
B.肾气盛才能天癸至
C.先有天癸后有月经
D.天癸男女都有
E.天癸就是月经
答案:6.E
7.性成熟期一般自
A.14岁左右开始
B.16岁左右开始
C.18岁左右开始
D.19岁左右开始
E.21岁左右开始
答案:7.C
8.妇女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经带孕产乳
B.经带胎产
C.经带产乳
D.经孕产乳
E.经孕胎产
答案:8.A
9.为中医妇科学奠定了生理病理和治疗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A.《胎产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诸病源候论》
E.《妇人良方大全》
答案:9.C
10.成年女子的卵巢大小
A.4cm×3cm×3cm
B.4cm×2cm×1cm
C.4cm×3cm×1cm
D.4cm×3cm×2cm
E.4cm×2cm×1cm
答案:10.C
11.预产期的日期计算应从
A.末次性生活算起
B.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
C.末次月经前15天算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先期气虚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固阴煎/归肾丸
血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阴虚血热—两地汤
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当归地黄饮
血虚—大补元煎
血寒虚寒—温经汤《金匮要略》/艾附暖宫丸
实寒—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乌药汤
痰湿—芎归二陈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逍遥散
肾虚—固阴煎
脾虚—归脾汤
月经过多
血热—保阴煎
血瘀—失笑散
气虚—举元煎/安冲汤
月经过少
肾虚—归肾丸/当归地黄饮
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血瘀—桃红四物汤/通瘀煎
痰湿—苍附导痰丸/二陈加芎归汤
经期延长
气虚—举元煎
虚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脾气虚—归脾汤
湿热证—清肝止淋汤
血瘀—逐瘀止血汤
崩漏
脾虚—固本止崩汤/固冲汤
肾虚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右归丸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血热虚热—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
闭经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痛经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银甲丸
气血虚弱证—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阳虚内寒—温经汤《金匮要略》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贯煎/滋水清肝饮经行头痛
肝火—羚角钩藤汤
血瘀—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八珍汤
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
经行感冒
风寒证—荆穗四物汤
风热证—桑菊饮
邪入少阳证—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血虚证—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血瘀证—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经行泄泻
脾虚—参苓白术散
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经行浮肿
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证—八物汤
经行吐衄
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顺经汤/加味麦门冬汤经行口糜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汤/上下相资汤胃热熏蒸—凉膈散
经行风疹块
血虚—当归饮子
风热—清风散
经行发热
肝肾阴虚—蒿芩地丹四物汤
血气虚弱—补中益气汤
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
经行情志异常
心血不足—甘麦大枣汤
肝经郁热—丹栀逍遥散
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绝经前后诸证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证—右归丸
肾阴阳俱虚证—二仙汤合二至丸
经断复来
脾虚肝郁—安老汤
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湿热下注—易黄汤
血热—益阴煎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肾精亏虚—左归丸
阴虚内热—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二仙汤
脾肾两虚—大补元煎
带下过多
脾虚—完带汤
肾阳虚—内补丸
阴虚夹湿—知柏地黄汤
湿热下注—止带方
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
带下过少
肝肾亏损—左归丸
血枯瘀阻—小营煎
妊娠恶阻
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妊娠腹痛
血虚—当归芍药散
气滞—逍遥散
虚寒—胶艾汤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
未破损期—宫外孕Ⅱ号方
已破损期休克型—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不稳定型—宫外孕I号方
包块型—宫外孕Ⅱ号方
胎漏、胎动不安
肾虚—寿胎丸/滋肾育胎丸
血热—保阴煎/当归散
气血虚弱—胎元饮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堕胎、小产
胎堕难留—脱花煎/生化汤
胎堕不全—脱花煎
滑胎
肾虚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虚—肾气丸
肾精亏虚—育阴汤
气血虚弱—泰山磐石散
脾肾虚弱—安奠二天汤
血热—保阴煎合二至丸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胎萎不长
气血虚弱—胎元饮
脾肾不足—寿胎丸合四君子汤血寒宫冷—长胎白术散
子满鲫鱼汤/当归芍药散
子肿
脾虚—白术散/健脾利水汤
肾虚—真武汤/肾气丸
气滞证—天仙藤散/正气天香散子晕
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
脾虚肝旺—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虚弱—八珍汤
妊娠小便淋痛
阴虚津亏—知柏地黄丸
心火偏亢—导赤散
湿热下注—加味五苓散
妊娠小便不通
肾虚—肾气丸
气虚—益气导溺汤
产后发热
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解毒活血汤
外感—荆穗四物汤/参苏饮
血瘀—生化汤/桃红消瘀汤
血虚—补中益气汤
产后腹痛
气血两虚—肠宁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