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讲解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

一、概念

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多孔隙,颜色一般呈棕黄、黄色或黄褐色。土中含易溶盐类,其中以碳酸盐含量最多,遇水易冲蚀、崩解、湿陷。黄土按其湿陷特征可分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 .01ram 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 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 的中砂颗粒。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西宁市区内的湿陷性黄土进行湿陷类型、湿陷等级划分,河谷低阶地的湿陷性黄一般为I 一Ⅱ级非自重湿陷,高阶地多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洪积裙多为I 一Ⅱ级自重湿陷,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多为Ⅲ级自重湿陷。

1.黄土湿陷性判定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s ()/p p o h h h δ=-

δs ≧0.15 湿陷性黄土

δs<0.15 非湿陷性黄土

2.湿陷类型判别

1)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黄土规范

湿陷性黄土规范

湿陷性黄土规范

篇一: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基础应以采取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1. 黄土的湿陷性是在一定的外压力或上层土自重压力下才能发生显著下沉变形的;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

饱和、欠压密土,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压缩性低、高强度的特点,但是在浸湿后在一定压力下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的失稳性沉陷的特点;

2. 处理措施: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结构措施;

3. 湿陷系数=(天然湿度及结构的式样在一定压力下达到变形稳定后的试件高度-上诉加压稳定试件在

浸水发生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试件的原始高度)

4. 评价标准:当湿陷系数<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

0.015≤湿陷系数≤0.03时,为湿陷性轻微 0.03<湿陷系数≤0.07时,为湿陷性中等

0.07<湿陷系数,为湿陷性强烈

5. 桥梁设计可以借鉴的措施要求:

6.1 黄土边坡宜作防护; 6.2 结构基坑边缘25米内不得有水渠或水池;

6.3 黄土排水纵坡不得小于0.005; 6.4 填方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6.5 桥涵基坑处于自重性湿陷黄土地区时,在基坑回填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5,同时在表面设置15-30cm后的灰土表层,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6.6 桩基础应穿过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并支承在非湿陷性土层中;对于自重性湿陷土层中的桩基应穿过湿陷性土层并支承在可靠的岩(土)层;

6.7 关于桩基计算的摩阻参考取值详见5.

湿陷性黄土的性质

湿陷性黄土的性质

1.粒度成分上,以粉粒为主,粉粒含量超过50%以上,砂粒、粘粒含量较少。

2.密度⼩,孔隙率⼤,⼤孔性明显。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孔隙⽐越⼤,湿陷性越强烈。

3.天然含⽔量较少时,结构强度⾼,湿陷性强烈;随含⽔量增⼤,结构强度降低,湿陷性降低。

4.塑性较弱,塑性指数在8~13之间。当湿陷性黄⼟的液限⼩于30%时,湿陷性较强;当液限⼤于30%以后,湿陷性减弱。

5.湿陷性黄⼟的压缩性与天然含⽔量和地质年代有关,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随含⽔量增加,黄⼟的压缩性急剧增⼤,抗剪强度显著降低。新近沉积黄⼟,⼟质松软,强度低,压缩性⾼。

6.抗⽔性弱,遇⽔强烈崩解,膨胀量⼩,但失⽔收缩较明显,遇⽔湿陷性较强。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因浸水后土的结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广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也有的老黄土不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具湿陷性)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造成的危害,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在未受水浸湿结构疏松、孔隙发育。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地基强度迅速降低。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附加下沉,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而粉土颗粒中又以~70%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的粘土颗粒较少,.005mm,小于0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0.05~的25mm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占总重约14.28% 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中砂颗粒。从以下表1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黄土工程地质(5)

黄土工程地质(5)

据调查资料, 灌区黄土厚约 45m, 其中25m埋深以下为饱和黄土,其湿 性可忽略。非灌区黄土厚约50m,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采用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黑方台灌区与非灌区黄土层自重湿陷量。 对于陇西地区 土质的修正系数为 1.50 ,以最不利工况考虑,假定灌溉 前50m厚的黄土层均具有湿陷性,计算得出非灌区黄土的自重湿陷量为 4.48m,灌区黄土自重湿陷量为1.68m,即经历 44 年的灌溉后,灌区黄土 已产生的湿陷为2.8m,该计算值与区内黄土的真实湿陷值间相差近 50%。
原因
黄土湿陷量是在饱和黄土湿陷理论的框架内展开的, 没 有考虑到长期灌溉条件下黄土不同埋深范围内含水量的变 化、黄土内部胶结成分的溶解、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 黄土内部应力的重分布等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同时, 室内测试多是基于侧限压缩的试验, 而完全侧限的压缩 湿陷试验无法反映自然条件下不同侧限的实际湿陷变形, 多种原因导致应用现行规范推荐公式计算得到的黄土湿陷 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间尚存在较大差异。
思考:
1、为何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 地的浸水试验结果比计算结果要 小?这与刚才的论述事实相反。
2、为何有的研究认为大厚度湿陷 性黄土在20~25m以下后实际上可 不考虑黄土的湿陷性,这又与上 述的案例有怎样的矛盾和联系, 工程中到底该如何处置这类问题
二、灌溉型黄土高速滑坡机理

黄土湿陷性介绍

黄土湿陷性介绍

黄土湿陷性(一)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黄土湿陷性(二)

凡是具有遇水下沉特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由湿陷性黄土构成的地基,称为湿陷性黄土地基。\n黄土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目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节理。在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北纬30°~48°间自西而东的条形地带上,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黄土地层俱全。

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从数米至数十米,甚至一、二百米。

黄土地基的湿陷对建筑物的危害十分严重。地基湿陷的原因很多,如:贮水构筑物或输水管道漏水;工业或生活用水排放不当;大气降水渗入和积聚以及地下水位上升等。这些原因所造成的建筑物地基的湿陷变形往往是不均匀的,属于失稳型的地基变形,一般在一两天内就可能产生20~30厘米的变形量。这种数量大、速度快、而又不均匀的地基变形正是建筑物所难以适应的,往往会造成水塔、烟囱等高耸构筑物严重倾斜,房屋墙身破坏,梁、柱等承重结构开裂,以及机器基础倾斜等恶果。

黄土的工程性质黄土的湿陷性用湿陷系数δs判定,它是在给定的压力下,由浸水所造成的相对变形值。图为湿陷系数与不同压力的关系曲线,ɑ点为特征点,ɑ点前的0ɑ段为土样受水后的增湿压缩阶段,ab段则为土的湿陷阶段。当湿陷系数大于ɑ点所对应的【δs】时即出现湿陷。统计研究得出的【δs】值在0.01~0.02之间。ɑ点对应的压力P s h称为湿陷起始压力,它是黄土发生湿陷的临界压力。土的自重压力大于起始压力而产生的湿陷,称为自重湿陷。土的自重压力加上建筑物的附加压力后而产生的湿陷,称为非自重湿陷。划分这两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现场试坑浸水的方法。当实测湿陷量大于7厘米时,即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没有现场试验条件时,也可根据室内试验并结合当地的建筑经验确定。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是中国古老的土壤形态,也是一种质量较高的土质。它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具有良好的湿陷性和胶结强度。黄土的湿陷性是指它对水的吸收量、饱和度和水的渗透率。从理论上讲,它的湿陷性取决于其粒度、纹理、可塑性和含水率的不同,这些性质都是由它的组成物质决定的。

黄土具有良好的湿陷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碎石含量。较小的碎石能减少其含水量,使它更容易湿陷;而较大的碎石则能提高其含水量,减少它的湿陷性。此外,纹理也会影响黄土的湿陷性,例如晶粒细小的土壤具有较高的湿陷性,而粗粒细小的土壤则具有较低的湿陷性。

另外,黄土的可塑性也会影响湿陷性。可塑性较低的土壤结构更完整,湿陷性较强;可塑性较高的土壤具有较差的结构,湿陷性较低。此外,含水率也是影响黄土的湿陷性的参数,黄土的含水率越高,它的湿陷性就越强;黄土的含水率越低,它的湿陷性就越弱。

由于黄土的湿陷性的复杂性,需要通过实验和统计学推断,以确定其不同组成物质和不同粒级结构对湿陷特性的影响。然而,这些实验需要涉及较大的研究领域,且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了解土壤结构和参数。通过理解黄土的湿陷性,可以用来设计和优化基础和地基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稳定性,特别是在黄土地区常见的湿润环境中。

黄土的湿陷性对于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仅可以用于基础和地基的设计,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水利和污水处理等领域。

深入研究其影响因子,研究它们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湿陷性,提供良好的工程性能。

《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其复杂的结构和性能,必须通过实验和统计学推断来研究这一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湿土的稳定性,必须全面了解黄土的湿陷性,研究其影响参数和结构,以有效地改善黄土的性能。

黄土湿陷性介绍

黄土湿陷性介绍

4.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意义和用途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开始出现湿陷时,此压力即为 湿陷起始压力。即当黄土地基上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小于 湿陷起始压力时,地基土只产生压缩变形,不会发生湿陷。只有 当外部压力增达到某一界限,足以克服其浸水后的结构强度时, 则发生结构破坏,即发生湿陷。 湿陷起始压力是反应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具有如下实 用意义: 用于确定土层和场地的湿陷类型(见3) 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建筑物荷载不大时,可适当加大 基础底面积,控制基地压力不超过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则地基即 使受水浸湿也不致产生湿陷变形,因此可不采取设防措施。
2.2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堆 积 年 代 和 成 因
所 受 压 力
天 然 孔 隙 比 和 天 然 含 水 量
黄 土 中 的 盐 类
黄 土 中 黏 土 粒
黄 土 中 骨 架 颗 粒 、 胶 结 物
3.黄土湿陷性及湿陷类型判别
3.1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3.2黄土及其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判别
1.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 种特殊沉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 颗粒组成以粉土粒(其中尤以粉土粒,粒径为 0.05~0.01㎜)为主,约占60%~70%,粒度大小较均 匀,黏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 硫酸盐及少量易容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 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黄土湿陷性介绍ppt课件

黄土湿陷性介绍ppt课件

2.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1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
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 外在因素——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
黄土的结构是在形成黄土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造成的, 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季节性 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 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 于其中的盐类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 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 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 连结力也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土粒之间抵抗 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 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及大孔隙结构。
2.2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堆所天黄黄黄
积受然土土土
年压孔中中中
代力隙的黏骨
和 比盐土架
成 和类粒颗
因天









3.黄土湿陷性及湿陷类型判别
3.1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3.2黄土及其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判别
3.1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判别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可根据室内压缩试验,在 规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δs来判定。湿陷系数δs是 天然土养单位厚度的湿陷量。 当δs<0.015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δs≥0.015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

一、概念

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多孔隙,颜色一般呈棕黄、黄色或黄褐色。土中含易溶盐类,其中以碳酸盐含量最多,遇水易冲蚀、崩解、湿陷。黄土按其湿陷特征可分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 .01ram 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 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 的中砂颗粒。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西宁市区内的湿陷性黄土进行湿陷类型、湿陷等级划分,河谷低阶地的湿陷性黄一般为I 一Ⅱ级非自重湿陷,高阶地多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洪积裙多为I 一Ⅱ级自重湿陷,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多为Ⅲ级自重湿陷。

1.黄土湿陷性判定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s ()/p p o h h h δ=-

δs ≧0.15 湿陷性黄土

δs<0.15 非湿陷性黄土

2.湿陷类型判别

1)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

一、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分布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呈褐黄色或灰黄色、具有针状孔隙及垂直节理的特殊土【北京恒祥宏业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黄土在全世界分布面积达1300万。我国黄土分布的面积约64万,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的黄河中游地区,如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河南西部和宁夏、青海、河北的部分地区。在我国大的地貌分区图上,称之为黄土高原。黄土地区沟壑纵横、常发育成为许多独特的地貌形状,常见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陷穴等地貌。

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有的即使在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而大量的沉陷(称为湿陷性),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而有些地区的黄土却并不发生湿陷。可见,同样是黄土,遇水浸湿后的反应却有很大的差别。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前者是指在上覆土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湿陷的湿陷性黄土;后者是指只有在大于上覆土自重压力下(包括附加应力和土自重应力)受水浸湿后才会发生湿陷的湿陷性黄土。在土建工程中,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尤应加以注意。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或减少地基因偶然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

按黄土处理厚度可分为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处理和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处理。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当采用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处理时,处理厚度应取基底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或压缩土层下限),或者以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来控制处理厚度;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当采用部分湿陷性黄土处理时,一般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1~3m,自重湿陷性黄土为3~5m。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是中国地质中最重要的沉积岩类之一,大量分布于我国西北部、中南部、华南等地匙。土多具有湿陷性,它能够在湿润条件下形成塌陷沟、壕沟,严重影响环境的安全稳定,给水土流失、生态、交通及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黄土本身的湿陷性实际上是由其物理结构决定的。一般来说,土壤中的黏土矿物粒子较为细小,特别是以铝硅酸盐矿物和蒙脱石及粘土矿物为主的黄土,其细小的颗粒运动限制能力很小,粒态稳定性极差。当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尤其是在污水注入下,土壤中混合物渗出水和溶质,使地表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加深,土壤质量和稳定性更加下降,土壤湿陷性也就产生了。

此外,黄土的湿陷性还受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研究发现,地下水位变化对黄土土壤湿陷性影响相当大。黄土中原有的水分,其含量以微水为主,微水的含量大小、空间的分布、分层的结构关系等决定了黄土的物理性质,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湿陷性。当微水的含量减少时,黄土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黄土湿陷性。

除此之外,湿陷性还受到黄土结构的影响。黄土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含水量的差异性和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决定了它的湿陷性。在黄土层中,土层的局部膨胀,并有小型空洞出现,从而使它的湿陷性加剧。

在西北黑土地区,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由于黄土大部分分布于西北部地区,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的湿陷,同时,西

北地区大部分黄土层已经受到过长期的农业开发影响,使土壤属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质量下降,使其湿陷性更加明显。

因此,黄土的湿陷性的控制和防治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维护地球环境,加强黄土土壤的保护工作。

黄土工程地质(5)

黄土工程地质(5)

水窖变水塔
黑方台以农田为主, 村庄的建筑物均为 1~2 层民用建筑,无其它附加荷载,
台面沉陷主要来自黄土自重湿陷 ,在区内选取典型灌区和未灌区分别开挖 15m 探井, 每隔 1m 采集原状黄土样进行室内测试(表), 可知 灌区黄土 的自重湿陷系数明显小于非灌区, 且灌区与非灌区黄土在地表 15m深度范 围内均具有较大的自重湿陷性, 特别是灌区黄土,虽然经历了长达 40 余 年的灌溉, 湿陷性仍未完全消除 。
原因
黄土湿陷量是在饱和黄土湿陷理论的框架内展开的, 没 有考虑到长期灌溉条件下黄土不同埋深范围内含水量的变 化、黄土内部胶结成分的溶解、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 黄土内部应力的重分布等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同时, 室内测试多是基于侧限压缩的试验, 而完全侧限的压缩 湿陷试验无法反映自然条件下不同侧限的实际湿陷变形, 多种原因导致应用现行规范推荐公式计算得到的黄土湿陷 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间尚存在较大差异。
3、停止浸水后,由于土层失水固结,抗剪强度有所增高,桩侧壁悬附
能力重新增强,负摩阻力逐渐增强出现二次峰值;二次峰值要高于一次 峰值(不多的试验表明高出20%以上)
负摩擦力对桩基的最大影响不是在浸水期间,而是在发生停水之后。
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
1、桩的类型的影响
预制桩比灌注桩高80%左右!爆扩桩也比灌注桩大。
据调查资料, 灌区黄土厚约 45m, 其中25m埋深以下为饱和黄土,其湿 性可忽略。非灌区黄土厚约50m,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采用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黑方台灌区与非灌区黄土层自重湿陷量。 对于陇西地区 土质的修正系数为 1.50 ,以最不利工况考虑,假定灌溉 前50m厚的黄土层均具有湿陷性,计算得出非灌区黄土的自重湿陷量为 4.48m,灌区黄土自重湿陷量为1.68m,即经历 44 年的灌溉后,灌区黄土 已产生的湿陷为2.8m,该计算值与区内黄土的真实湿陷值间相差近 50%。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黄土分布地区,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在250mm~500mm之间.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地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湿陷.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根据基底下各上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规定见表1.

2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管道设计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给水排水管道时,最可靠的措施是彻底处理地基,全部消除湿陷量[1],使给水排水管道座落在可靠的人工地基上,免除湿陷,确保正常使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等原因,往往不能彻底处理地基,只能部分处理地基,很多情况是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和减少给水排水管道的湿陷.

2.1 管道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层的管道基础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砂或砂垫层、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和预浸法等[2].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由于管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因此,对每一具体线段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材料、机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2.2 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

土木工程地质第5章

土木工程地质第5章

第五章 常见特殊岩土
第二节 膨胀性岩土
一、膨胀性岩土概述
膨胀性岩土主要是指富含亲水性黏土矿物,具有明显的膨缩特性的岩土。 此外,含有黏土矿物的泥质岩类,如红层泥岩、板岩等,以及含有具盐 胀特征的石膏、芒硝、黄铁矿等矿物的岩石,如含石膏的石灰岩、盐岩 等,遇水后也会产生膨胀。 在工程实践中,冻结、剪胀等外界因素引起的膨胀不包含在膨胀性岩土 研究中。 1.膨胀性岩土的特征 (1)富含强膨胀性黏土矿物的膨胀岩土特征 ① 颜色多为灰白、棕黄、棕红、褐色等。 ② 粒度成分以黏粒为主,含量在35%~50%以上,其次是粉粒,砂粒 最少。 ③ 矿物成分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高岭石含量很少。 ④ 具有强烈的膨胀、收缩特性,吸水时膨胀,失水收缩时产生收缩裂 隙,干燥时强度较高,多次反复胀缩强度降低。 ⑤ 地下部分可保持原岩构造、地表部分大都风化成土,其中各种成因 的裂隙十分发育。
《土木工程地质》
第五章 常见特殊岩土
第一节 黄 土
一、黄土概述
(一)黄土的特征及其分布 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 土。标准的或典型的黄土具有下列六项特征: (1)颜色为淡黄、褐色或灰黄色; (2)颗粒组成以粉土颗粒(0.075~0.005 mm)为主,约占60%~70%; (3)黄土中含有多种可溶盐,特别富含碳酸盐,主要是碳酸钙,含量可 达10%~30%,局部密集形成钙质结核,又称姜结石; (4)结构疏松,孔隙多,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或虫孔、植物根孔等各种 孔洞,孔隙度一般为33%~64%; (5)质地均一无层理,但具有柱状节理和垂直节理,天然条件下能保持 近于垂直的边坡; (6)湿陷性。湿陷性是黄土的典型特殊性质。黄土湿陷性是引起黄土地 区工程建筑破坏的重要原因。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具有湿陷性的 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只具有上述六个特征中部分特征的黄土称为黄土状土或黄土类土,黄土和 黄土状土的特征见表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线法压缩试验不应少于5个环刀,均在天然湿度下分级
加荷,分别加至不同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各试样浸水饱
和,分家下沉稳定,试验终止。
2 现场载荷试验
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可采用单线法静载荷试验
或双线法静载荷试验,并满足以下要求:
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0.5m²,试坑边长或直径应为承压板边长或
性的其他土(如欠压实的素填土、杂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
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湿陷起始压力(lnitial collapse pressure):湿陷性黄土浸水
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单位厚度的环刀试
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
附加下沉稳定,试验终止;
在0-200kPa压力以内,每级增量易为50kPa;大于
200kPa压力,每级增量易为100kPa;
湿陷系数
测定湿陷系数δs的试验压力,应自基础底面(如基底标高
不确定时,自底面下1.5m)算起
•基底下10m以内的土层应用200kPa,10m以下至非湿陷性黄
土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压 力时,仍应用300kPa);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nonco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 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压缩变形(compression deformation):天然湿度和结构
的黄土或其他土,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
湿陷变形(collapse deformation):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
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非湿陷性黄土(noncollapsible 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
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 的湿陷性黄土
•当基底压力大于300kPa时,宜用实际压力; •对压缩性较高的新近堆积黄土,基底下5m以内的土层宜用
100-150kPa压力,5-10m和10m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 应分别用200kPa和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δzs其它要求: 分级加荷至试样的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沉稳定后,
pressure):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试坑浸水试验,全部湿陷性黄 土层浸水饱和所产生的自重湿陷量;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computed collaps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根据不同深度的湿陷性黄土试样的 湿陷系数,考虑场地条件计算而得的湿陷量的累计值;
剩余湿陷量(remnant collapse):将湿陷性黄土低级湿陷量的计
算值,减去基底下拟处理土层的湿陷量
二、湿陷性黄土的测定试验
1 室内压缩试验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δs、自重湿陷系数
δzs和湿陷起始压力Psh,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土样的质量等级应为Ⅰ级不扰动样; 环刀面积不应小于5000mm²,使用前应将环刀洗净风干,
试样浸水饱和,附加下沉稳定,试验终止;
试样上覆土的饱和密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重湿陷系数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湿陷起始压力其它要求: 可选用单线法压缩试验和双线法压缩试验 在同一土样中所取环刀试样,其密度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
在0-150kPa压力以内,每级增量易为25-50kPa;大于
150kPa压力,每级增量易为50-100kPa;
下沉;
自重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上覆土的饱和自 重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measured collapse under overburden
3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并满足以下要求: 试坑宜挖成圆(或方)形,其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湿陷性
黄土层的厚度,并不应小于10m;试坑深度宜为0.5m,最深不应 大于0.8m,坑底宜铺100mm厚的砂、砾石;
在坑底中部及其它部位,应对称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深标点,
直径的3倍,安装载荷试验设备时,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天然湿 度和原状结构,压板地面下宜用10-15mm厚粗砂、中砂找平;
每级加压增量不宜大于25kPa,试验终止压力不应小于200kPa; 每级加压后,按每隔15、15、15、15min各测读1次下沉量,以
后没30min观测1次,当连续2h内,每1h的下沉量小于0.1mm时, 认为稳定,可加下级荷载。绘制P-S曲线
设置深度及数量宜按各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深度及分层数确定。
试坑内的水头高度不宜小于300mm,在浸水过程中,应观测湿
陷量、耗水量、浸湿范围和地面裂缝。
试坑内停止浸水后,应继续观测不少于10d,且连续5d的平均
下沉量不大于1mm/d,试验终止。
三、湿陷性黄土评价
1 湿陷程度及类型
Chang’an University
第五章 黄土的湿陷性
编制人: 邓龙胜 单 位: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第五章
1 黄土湿陷的基本概念 2 湿陷性黄土的测定试验 3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 4 中国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分区 5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
邓龙胜
一、基本概念
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 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
透水石应烘干冷却;
加荷前,应将环刀试样保持天然湿度; 试验浸水易用蒸馏水; 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应为每小时的下沉量不
大于0.01mm
主要仪器
室内试验:杠杆式固结仪、天平、环刀、透水石等。 现场试验:承压板、载荷设备、观测设备等。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δs其它要求: 分级加荷至试样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