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精讲-中位数和众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2《中位数和众数》
一. 教材分析
20.1.2《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介
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求法与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并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
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生可能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与应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并感悟它们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
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操作、思考、
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增强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
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自主探索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
求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
作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学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含答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一、明确目标,预习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能够准确确定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感知其代表数据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位数与众数所代表数据的意义。
难点:能否准确描述出具体问题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预习作业】:
1.已知一个样本:11、11、11、6、6、6、2、2、2、2,则样本平均数为
2. 600≤x<1000的组中值为;1800≤x<2200的组中值为
3.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f2+…+f k=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这也叫做x1,x2,…,x k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k分别叫做x1,x2,…,x k的权。
4. 中位数和众数(预习新知)
(1)将一组数据按照的顺序排列,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
个数是偶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2)中位数是一个代表值,利用它分析数据可获得一些信息,例如,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 .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
二.合作探究,生成总结
探讨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单位:分)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为142分,他的成绩如何?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背景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1.2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唯一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1.3 教学目标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能够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
1.4 教学重点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众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5 教学难点
•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准确理解;
•对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掌握。
二、教学过程
2.1 导入与引入
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让学生思考一个班级近期的数学考试成绩,询问他们如何分析成绩的集中趋势。
2.2 概念讲解
2.2.1 中位数的概念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2.2 众数的概念
介绍众数的定义,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众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众数的确定方法。
2.3 计算方法讲解
2.3.1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
详细介绍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包括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的情况,并通过实例演示进行说明。
2.3.2 确定众数的方法
讲解众数的确定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统计出现频次,以及当数据为连续型时的处理方法。
2.4 错误分析
介绍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例如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理解不准确、计算方法错误等,进行错误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指导。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选择与评价数据中理性决策一《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20. 1. 2中位数和众数
理解教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是刻画其“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因分析的角度与评判的需要不同,一般选择不同的特征数,但平均数的应用最广泛,也最常用.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多是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习以为常.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呈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中重新表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或几个有争议的话题,引起学生对描述“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创造引入新知识的情境,从而引入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平均,体会集中趋势.
本节课“中位数与众数”,内容相对单一,概念识别与计算也不复杂,教材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一是编排例题、习题时,有意识地用图表信息(表格、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呈现数据;二是描述“平均水平”的三个特征量同时出现,借以突出他们的意义与区别,能让学生体会三者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与不同.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读出数据,求出中位数和众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会初步选
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从不同角度描述并作出自己的评判.
3.在大量真实的现实情境中丰富活动体验,增强对生活中图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或提供的信息熟练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2 中位数和众数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经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的产生过程.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侧面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
4.能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合理地反映一些实际情况的水平.
【学习重点】
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难点】
中位数的得出需要先将数据进行排序,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引领
小强去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应聘,谈到待遇问题时,问了招聘人员:请问贵公司的待遇水平如何?招聘人员告诉小强:我们公司的待遇不错,你所应聘部门的月平均工资在3800到4000元之间.小强听了感觉不错,第二天就去这家公司上班了.
上班第一天,小强就问了同部门的几位同事,发现他们的月工资都是2400元或2800元.他觉得被招聘人员欺骗了,于是找到了老板说起了当时承诺的月平均工资.
老板淡定地告诉小强:我们没有骗你,这个部门的月平均工资确实在3800到4000元之间,不信你看上个月的工资报表:
小强一算,月平均工资确实在3800到4000元之间,但看了这个工资报表,又非常无奈.
(一)上述例子中,用平均数来反映这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是否合适?
不合适,由于总工程师的工资太高,见习生的工资又太低,影响了工资的平均数,且超过半数的技术员的工资都未超过3000元.
(二)上述例子中,你认为用怎样的数来反映这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尝试理解:1.数据2,3,1,4,3的众数是 . 2.数据2,3,1,4,3,1的众数是 .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以及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的初步处理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来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
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运用中位数和众数
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
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
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中位数和
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26讲_中位数和众数 讲义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6讲:中位数和众数
一: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中位数
➢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意义: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中等水平”的一个代表,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求法:
1.把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2.确定这组数据的个数
3.当数据是奇数个时,取最中间的一个数作为中位数;当数据是偶数个时,取最中
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例1:求数据2、3、14、16、7、8、10、11、13的中位数
例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个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
知识点二:众数
➢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意义:众数是刻画一组数据“大多数水平”的重要代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众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求法: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出现次数,若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出现的次数并列最多,则这些数据都是众数,故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例3:一组数据2、3、x、5、7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知识点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
➢平均数
✧优点:平均数能充分利用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
计总体的平均数。
✧缺点:在计算平均数时,所有的数据都参与运算,所以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是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的进一步研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了解了数据的波动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数据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中位数和众数,并掌握它们的求法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均数,对数据的初步处理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中位数和众数,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会用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应用。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难点: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分析数据。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某班级有5名同学,他们的成绩分别是:85、90、92、95、98,请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呈现(10分钟)
呈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中位数与众数》公开课 课件(共21张PPT).ppt
面包种类
奶 油
巧 克 力
豆 沙
香 稻
三 色
椰 茸
销售量 (个)
10 15 25 5 15 30
如果你是店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1、将这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2、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
数是中位数; 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数,位于中间两个数 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42020/12/14Monday, December 14,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42020/12/142020/12/1412/14/2020 12:06:29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42020/12/142020/12/14Dec-2014-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42020/12/142020/12/14Monday, December 14,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42020/12/142020/12/142020/12/1412/14/202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找出中间的数或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以此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可能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和求法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排序和筛选数据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
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排序和筛选数据的方法,找出中间的
数或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
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对一组数据进
行排序和筛选。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3.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排序和筛选数据的方法,加深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 中位数和众数(附习题)
正解:
(1)平均数:(2×6+3×16+4×15+5×13)÷50 =3.7(个)
(2)这组数据共有50个,其中2出现了6次,3出现 了16次,4出现了15次,5出现了13次,所以每 天丢弃废旧塑料袋的个数的中位数是4个,众数 是3个.
人数
11543231112312
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样 本数据,有助于我们 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这个服装部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15万元人 数最多,中间的销售额是18万元,平均销售额大约 是20万元。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这个目 标可以定为每月20万元(平均数)。因为从样本数 据看,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平均数最大。 可以估计,月销售额定为每月20万元是一个较高目 标,大约会有三分之一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用,但受极端值影响,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 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不受极端 值或某些数据的变动; 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次数,其大小只 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些数据有关.
随堂演练
基础巩固
1.我市某周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5 2.5 2.1 1.5 1.5 1.2
根据表中信息填空: 1.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 3.2 万元; 2.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中位数是 2.1 万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新的统计概念。中位数和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统计量,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求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统计量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概念的引入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
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接触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的概
念。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
法。
六.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中位数和众数的
概念和实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数据的分析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的统计量. 2.都可以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 3.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小结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特点与 差异,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这些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区别
.定义不同. .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唯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唯一性. .求法不同.
小结
.代表不同. 平均数: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 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 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 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 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回顾旧知
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在求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 (这里),那么这个数的平均数 也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其权.
回顾旧知
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 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 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 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用一用
例 某商场的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 目标 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 商场服 装部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中位数和众数(2)》公开课课件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232021/7/232021/7/232021/7/23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另外两个量——中位数和众数。教科书首先设计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这样既巩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受到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的必要性,十分自然地引出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做一做”进行巩固练习;最后通过对有关概念的辨析,让学生感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初步具备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量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强化运算能力。
2、会用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对数据代表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升数据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在实际问题中求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作为描述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平均数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中,例如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居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术语,但如果我们不了解平均数的特点,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就会出现偏差,出现平均数偏离绝大多数数据很高,大多数“被平均”的情况。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2《中位数和
众数》(含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探究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教学PPT;
2.学具:数学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3.教学资源:相关的练习题、案例分析题。
三、教学内容
1. 中位数的概念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如,对于数据集{1, 2, 3, 4, 5},中位数为3;对于数据集{1, 2, 3, 4},中位数为(2+3)/2=2.5。
2. 众数的概念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例如,对于数据集{1, 2, 2, 3, 4, 4, 4, 5},众数为4。
3.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
•求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到中间的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求得中位数;
•求众数:统计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求得众数。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导入的一道题目,激发学生思考,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第二步:概念讲解
1.结合示例和图示,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让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步:例题演练
1.给出一些例题,引导学生通过排列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方法,求解中位数和众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还能为鞋店进货提出哪些 建议?
尺码/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
练一练
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条形图所示.请找出 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解释它们的 意义(结果取整数).
x4 = 6.00
x5 = 7.00
x6 = 50.00
60
40
20
60
50
40
30
20
10
中位数
众数
20
平均数
40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6.00
6
x1 = 4.00
x3 + x4 = 5.50
2
x2 = 5.00
x3 = 5.00
x4 = 6.00
x5 = 7.00
【八年级数学下册】
八年级 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1)
课件说明
• 本课是在学生体会用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不足 的基础上,引入了两个新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 计量:中位数和众数.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 数和众数; 2.会用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体会中位数、众数在估计数据集中趋势中的作用, 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和局限性.
想一想
有6户家庭的年收入分别为(单元:万元):4,5, 5,6,7,50.你认为这6户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大概是多 少?如果把数据50改成9,结果又会怎样?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12.83
6
x1 = 4.00
x3 + x4 = 5.50
2
x2 = 5.00
x3 = 5.00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12.83
6
x1 = 4.00
x3 + x4 = 5.50
2
x2 = 5.00
x3 = 5.00
x4 = 6.00
x5 = 7.00
x6 = 50.00
60
40
20
60
50
40
30
20
10
中位数
众数
20
平均数
40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6.00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 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 min,他的成绩如何?
根据例1 中的样本数据,你还有其他方法评价(2) 中这名选手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吗?
用一用
例2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 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计算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5+6 =5.5 2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 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中位数能比平均数更 合理地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做一做
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 入/元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
做一做
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 入/元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平均数”和“中等水平”谁更合理地反映了该公
司绝大部分员工的月工资水平?这个问题中,中等水平
的含义是什么?
一半人月工资高于该数值,另一半人月工资低于该 数值;中等水平的含义是中位数.
想一想
有6户家庭的年收入分别为(单元:万元):4,5, 5,6,7,50.你认为这6户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大概是多 少?
• 学习重点: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引言 作为描述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平均数广 泛应用于生活实际中,例如我们经常听到诸如 “居民 人均年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拥有绿地面积” 等术语.但如果我们不了解平均数的特点,数据分析得 到的结论就会出现偏差,出现平均数偏离绝大多数数据 很多,大多数数据“被平均”的情况.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2)如果用(1) 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 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
平均数远远大于绝大多数人(22人)的实际月工资, 绝大多数人“被平均”.
不合适.
做一做
该公司员工的中等收入水平大概是多少元?你是怎 样确定的?
月收 入/元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人数
10 8 6 4 2 0 13 14 15 16 17 18 年龄/岁
课堂小结
(1)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中位数和众数分别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什么信息?
能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吗? (3)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局限性?
课后作业
作业:教科书第117页练习;第118页练习1,2.
x6 = 9.00
60
40
20
60 50 40 30 20
10 平均数 众数
20
10
图 20.1.2(1)
用哪些量描述这6户家庭年收入水平比较合理?原
因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想一想
有6户家庭的年收入分别为(单元:万元):4,5, 5,6,7,50.你认为这6户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大概是多 少?如果把数据50改成9,结果又会怎样?
6
x1 = 4.00
x3 + x4 = 5.50
2
x2 = 5.00
x3 = 5.00
x4 = 6.00
x5 = 7.00
x6 = 9.00
60
40
20
60 50 40 30 20
10 平均数 众数
20
10
图 20.1.2(1)
中位数或众数; 原因:极端数据的影响.
用一用
例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 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如下:
想一想
如果小张是该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那么你认为他 的月工资最有可能是多少元?
如果小李想到该公司应聘一名普通员工岗位,他最 关注的是什么信息?
月收 入/元
人数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1
1
1
3
6
1 11 1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