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介子推作《龙蛇歌》谈寒食节的来历 -中国传统礼仪

合集下载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的来历篇(一):清明寒食的来历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

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

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

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

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

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

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

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

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

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

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

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寒食节的来历篇(二):寒食的起源及其演变有哪些说到寒食的起源,和介子推被烧死的故事与乞雨之俗有重要关系。

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寒食的起源及其演变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寒食的起源及其演变汉代蔡琶《琴操》说,春秋时代,晋国的介子推追随亡命的文公重耳19年,曾割自己大腿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归国后论功行赏,不及介子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介子推作《龙蛇歌》谈寒食节的来历-中国传统礼仪介子推焚死绵山的故事,自古相传,对此一故事的风俗文化背景及其与寒食节之间的关系,学者已多有阐释,此不赘述。

但是,介子推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介子推作《龙蛇歌》一事,似乎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这一说法在战国时期即见诸文献,在《韩诗外传》、《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刘向《新序》和《说苑》、蔡邕《琴操》等战国两汉文献中俱有记载,其说大同小异,《乐府诗集》中并有托名介子推所撰《士失志操》(即龙蛇歌)四则。

这些记载足以表明,介子推与龙蛇歌这一故事在上古一度广为流行,并且是与寒食节故事和风俗一同流传的,因此,认识这一故事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了解寒食节的来历以及介子推故事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这里仅就早期文献中关于这一故事的记载略作抄撮,呈诸同好,至于对此故事之深考,则请俟异日。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内外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庄子·盗跖》)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舅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

介子推无爵。

齿而就位。

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

龙既入深渊。

得其安所。

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

此何谓也。

”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

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

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

”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

吾将以成子之名。

”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

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

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

”遂去而之介山之上。

文公使人求之,不得。

为之辟寝三月,号呼朞年。

(《韩诗外传·二十三章》)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龙反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桥(槁)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

”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

”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

”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吕氏春秋·季冬纪·介立》)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

(高诱注:介子推从晋文公重耳出奔翟,遭难绝粮,介子推割肌啖之。

文公复国。

赏从亡者。

子推独不及。

故歌曰:“有龙矫矫,而失其所。

游蛇从之,而啖其口。

龙既升云,蛇独泥处。

”龙以喻文公,蛇以自喻也。

于是文公觉悟,求介子推,不得而号泣之。

)(《淮南子·说山训》)文公修政,施惠百姓。

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

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

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使人召之,则亡。

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史记·晋世家》)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

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

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

”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

”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

”遂去而之介山之上。

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

……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新序·节士》)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

”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

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耆干,独不得其所。

”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

”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

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曲草兴起,莫之能御。

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

”遂历阶而去。

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说苑·卷六》)(周)举稍迁并州刺史。

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

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注:《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

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

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

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

俗传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龙蛇歌》者,介子绥所作也。

晋文公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其腕股,以救重耳。

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

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

其章曰:“有龙矫矫,遭天谴怒,卷排角甲,来遁于下。

志愿不与,蛇得同伍,龙蛇俱行,身辨山墅。

龙得升天,安厥房户,蛇独抑摧,沉滞泥土。

仰天怨望,绸缪悲苦,非乐龙伍,惔不眄顾。

”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

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

子绥遂抱木而烧死。

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蔡邕《琴操》)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

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

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

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

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

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

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荆楚岁时记》【宝颜堂秘籍本】)《琴集》曰:《士失志操》,介子推所作也,一曰《龙蛇歌》。

《琴操》曰:文公与介子绥俱遁,子绥割腓股以啖文公。

文公复国,咎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乃作《龙蛇之歌》而隐。

文公求之不肯出。

按《史记》:文公重耳奔狄,其后反国,赏从亡,未及介子推。

子推欲隐,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

文公出见之,曰:此介子推也。

使人召之,亡入绵上山中。

於是文公环绵上山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是也。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

龙反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

一蛇无穴,号於中野。

有龙矫矫,遭天谴怒。

三蛇从之,一蛇割股。

二蛇入国,厚蒙爵土。

馀有一蛇,弃於草莽。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

有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

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乐府诗集·卷五十七·琴曲歌辞》)按:《龙蛇歌》所吟当源自古代民众龙星纪时的知识,龙指苍龙,五蛇、四蛇云云当指组成东方苍龙星象的诸宿,未能升天的一蛇(比喻介子推)当指苍龙的最后一宿尾宿。

上古时期,东方苍龙的升沉见伏周期正与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因此古人观龙星而纪时节。

龙星初春黄昏升起于东方,标志春天的开始,当季春之月,龙星的整体大都升起,只有最末之尾宿尚隐于地平线下而不可见,此时正值春末夏初,是雨季开始之际,也是农作物生长需要雨水的时候,因此古人常于此时为庄稼祈雨,祈雨的对象就是东方苍龙。

所谓“龙见而雩”(《左传》)是也。

介子推割股的故事大概也由此而来(股喻尾),与此有关的还有广为流传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后一故事亦与请龙祈雨有关。

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