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八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二)
2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宝典]
•r 1
•r 2
•r 1
•r 2
•r 1
•r 2
• 正圆锥壳: • r1 : r2≥0.40 • M型组合壳: • 0.35 ≤ r1: r2 ≤ 0.55 • 内球外锥组合壳: • 0.50 ≤ r1: r2 ≤0.65
壳体壁厚度表
壳体形式 正圆锥壳
基底水平面的最大净反力(kpa)
≤150
150~200
44.1(45) 17.7(18) 10.3(11)
杯壁配筋
1、当柱为轴心或小偏心受压且 t / h2 0.65
或者大偏心受压且 t / h2 0.75 时,杯壁内一般不配筋,
2、当柱为轴心或小偏心受压且 0.5 t / h2<0.65 时,
杯壁内可按照下表构造配筋。 3、其它情况,应按计算配筋
杯壁配筋表
柱截面长边尺寸 h<1000 1000≤h<1500
F:壳体基础
• 1、可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房屋柱基和筒形构造物(烟囱、 水塔、料仓、高炉等)基础。很适用于软弱地基及需要大 尺寸的扩展基底的情况。
• 2、可分为M型组合壳、正圆锥壳、内球外锥组合壳。 • 3、节省建材、造价低。 • 4、基坑开挖复杂、壳体施工技术高,计算理论未臻完
善。但是施工时不必支模,土方挖运量较少。
距不宜大于200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 厚度不宜小于70mm • 4、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柱下条形基础
• 当地基较软弱,为减小柱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或柱距较小而载荷较大,使各柱基底面靠近或 重叠时,可在整栋柱下作一条钢筋混凝土底梁, 将各单独基础连接成柱下条形基础。
•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应参考扩展基础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施工2
堰顶宽不小于1.5m,外 侧坡度不陡于1:2,内 侧不陡于1:1
堰顶宽度一般为1~2m, 搭建过程复杂 对于大的围堰,必须进 行设计、分析,从而保 证整体结构稳定
土袋围堰
钢板桩围堰
基地检验处理及基础砌筑
基底检验
(1)检定基底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合
(2)检查基坑开挖高程﹑中线位置及形状是否与设计文件 相符 (3)查阅“工程日志薄”的施工记录,对有变更设计等项 目应作详细检查 (4)对基坑的排水及地下水的处理进行检查,必须确保基 坑圬工的质量
(5)对土质基底要检查有否超挖回填、扰动原状土的情况
(6)对石质基底应检查岩层风化程度,对倾斜的基底还需 检查台阶开挖情况 (7)在永冻土基底,应检查防融隔温层敷设是否良好
基底处理
处理分类
岩 层
碎 石 类 及 砂 类 土 层
粘 土 层
湿 陷 性 黄 土 层
软 土 层
冷 土 层
溶 洞
泉 眼
详细见课本218页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施工
第一组
成员: 杜柱柱 蒲吉鹏 关龙星 杨航博 韩永军 杨鑫 雷武琪 姚增瑞
大纲
了解天然地基上 浅 基础的类型
天然基础
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
单独和联合基础
单独基础
联合基础
浅基础的常见形式
刚性扩大基础
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柱 下 条 形 基 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筏形基础
箱型基础
陆 地 上 浅 基 础 施 工
浅 基 础 的 施 工
水 中 基 础 施 工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
基坑抽水
基底检查
基底处理 基础摸板
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2)
• 地质条件(确定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
• 覆盖层较薄岩基:清除覆盖层后直接置 于岩基上; 岩石地基 • 覆盖层较厚岩基:根据风化程度、冲刷 深度及承载力条件确定; • 岩面倾斜岩基:不宜将基础部分置于岩 基,部分置于土基,并注意整体稳定性;
• 均质土地基:在满足冲刷、冻胀、地基 承载力、变形的条件下选取最小埋深; • 软弱地基:地基处理或其他形式基础; • 上软下硬地基:一般取下层硬土层作为 持力层; • 上硬下软地基:上层土较厚时,宜浅埋; 上层土较薄时,按软弱地基处理;
影响原有基础的稳定。
• 其他 施工技术条件(设备、排水、支撑等)、经济分析(成 本,工期等)等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地基土为粉、细砂时,地下水的渗流对基础埋深的选择
也有很大的影响。
刚性扩大基础尺寸的拟定 基本原则——在满足最基本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参照已有
设计经验,拟定出初步尺寸,再通过验算进行调整确定最
终尺寸。所定的基础尺寸,应是在可能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的条件下,能保证基础本身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并能使地 基与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均能满足规定要求,并且是经 济合理的。 基础立面尺寸 基础尺寸 基础平面尺寸
基础断面尺寸
• 基础立面尺寸(一般大、中桥墩、台混凝土基础厚度在 1.0~2.0m左右)
基本原则:
[fa0]——基础最小边宽b≤2m,埋置深度h≤3m的地基土承载
力基本容许值(kPa),可直接从规范查取(根据土的类别, 土的状态查表确定,见下表); b——基础验算剖面底面最小边宽(或直径)(m),当b<2m 时,取b=2m计;当b>10m时,按10m计算;
h——基础底面的埋置深度(m) 对于受水流冲刷的基础,由一般冲刷线算起; 不受水流冲刷的基础,由天然地面算起,位于挖方内的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性质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5. 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浅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性质及分类,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基础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天然地基与浅基础设计相关教材;2. 课件: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动画;3. 设计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导入】简要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然地基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新课内容】1.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讲解天然地基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如土层的分布、密度、含水率等。
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如静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控制等,解释基础底面积、埋深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介绍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基处理、防水隔离等。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地基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地基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地基性质和浅基础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设计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对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对于竖向荷载大、地震力和风力等水平荷载作用 也大旳高层建筑以及其他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旳挡土 墙、厂房柱基、烟囱、水塔等构筑物旳基础,则应 加大埋深,以增强土层对基础旳嵌固作用,确保构 筑物旳稳定性。假如基础位于岩石地基之上,基础 埋深则需满足抗滑要求。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合力偏心矩:
e M 105 67 2.3 F G 1050 3 3.5 2.3 20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地下室,地下管道(上下水,煤气电缆)应在基底以上,便 于维修 新旧相邻建筑物有一定距离 L/ H=1~2, 不然要求支护,而且要严格限制支护旳水平位移
H L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底面应尽量埋于地下水位以上,以防止地下水对基坑 施工旳影响,如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下列时,则应采用相应措 施(如基坑排水、坑壁围护等),以确保地基土施工时不受 扰动。地下水对基础材料旳侵蚀作用及防护措施也应充分考 虑。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基础尺寸旳拟定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满足
不满足 重新调整尺寸
验算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满足
不满足 重新调整尺寸
END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例:某柱下素混凝土基础,作用在设计地面处旳柱荷载设计值、
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所示,柱底荷载原则值为,F 1050kN,
Dmin = z0 t– dfr
z0 原则冻深; dfr 残留冻土层厚度
t 冻深影响系数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ppt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 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 型建筑物
2 柔性基础的结构形式分类
1)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下或墙下,土质较好 独立基础的 主要受力层深度 1.5b
柱下单独基础最经济,适用于荷载不大,场地 均匀的地基土。
上部结构的荷载小,地基承载力大, 可采用墙下独立基础节约材料。
浅基础分类
2) 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 墙下或柱下条形基础, 条型基础是墙基础的主要形式
荷载计算
2 荷载效应
上部结构F:结构自重 屋面楼面荷载 活荷载 基础自重G:设计地面高程(内外地面平均值)F源自FMFHFM
H
G
G
G
G
一般为前两种情况,横向力不大,只做校核
3、 荷载组合极限状态设计
基本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 与可变作用的组合,冲切验算
标准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标准 值为荷载代表的组合,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底 面积及埋深,确定桩数时
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便于施工 地基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 基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地基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不产生过大变形
和足够的稳定性 a.承载力:
b.变形:
c.稳定性:
可选择的方案有三种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宜优先选用 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深基础
第二节 浅基础的计算
一 、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 (一) 容许承载力设计方法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1)基底压力不能超过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并且有足够的安全度。 (2) 地基变形不能超过允许变形值
(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第8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内容提要: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根基,若地基基础不稳固,将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本章主要介绍根据基础的受力特性及构造特点划分的浅基础的类型、浅基础的设计计算、浅基础设计方法、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的主要措施及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设计理念。
第一节浅基础的类型当建筑场地土质均匀、坚实,性质良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20kPa时,对于一般多层建筑,可将基础直接做在浅层天然地基上,称为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根据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受力特性及构造特点可将浅基础类型分为两大类: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一、刚性基础刚性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却不高。
8.1.2柔性基础柔性基础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故亦称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其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载等情况下使用。
这类基础的高度不受台阶宽高比的限制。
因此,当刚性基础尺寸不能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埋深的要求时,则需选择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同样可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办法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
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这种基础主要是柱下基础,其构造形式如图8-1所示,轴心受压柱下基础的底面形状为正方形。
而偏心受压柱下基础的底面图8-1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形状为矩形。
(a)台阶形基础;(b)锥形基础;(c)杯口形基础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横截面根据受力条件可以分为不带肋和带肋两种。
若地基不均匀,为了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抗弯能力,可以采用有肋的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肋部配置足够的纵向钢筋和箍筋。
(2)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底面积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常将若干柱基连成一条构成柱下条形基础(图8-4)。
图8-2不带肋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图8 -3 带肋墙下钢筋混凝上条形基础 (3)交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当单向条形基础的底面仍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可以将纵横柱基础均连在—起,成为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图8-5)。
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非岩石地基
对于拱桥墩台,其合力 作用点应尽量保持在基 底中线附近
非岩石地基 墩台受荷载 石质较差的岩石 组合Ⅱ、Ⅲ、 地基 Ⅳ作用 坚密岩石地基
e0≤ρ e0≤1.2ρ e0≤1.5ρ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2、地基强度要求
(1)基础底面的承载力,当不考虑嵌固作用时,应满足以下
关于承载力计算的规定: 中心受荷
•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高度h应按抗剪要求计算确定, 一般不小于300mm,并且不小于b/8(b为基础宽度)。b< 1500mm时,基础剖面宜采用平板式;当b≥1500mm时剖面采 用锥形,坡度i≤1:3,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 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筋面积 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如挡土墙很长,为了避免在沿墙长方向因沉降不匀而开裂, 可根据土质和地形予以分段,设置沉降缝。 –当地基软弱而柱荷载较大,且柱距又比较小时,如采用柱下 独立基础,可能因基础底面积很大,使基础间的净距很小甚 至重叠,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小不均匀沉降,可将 同一排的柱基础连在一起成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同一排 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联合起来,就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且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
沉降差;
2、使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确保 基础的安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一、建筑物用途和结构类型
如设有地下室、半地下式建筑物、带有地下设施的建筑物和具有地下
部分的设备基础等,其基础埋深就要结合地下部分的设计标高来选定。 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桥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当立柱或承重墙传来的荷载较大,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天然地基与基础概述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掌握基础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3. 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图片、案例等。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章节,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2. 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学生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2. 列举基础的分类和功能。
3. 描述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地基承载力计算八、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九、教学内容:1.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适用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4. 设计实例分析;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特点、设计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法;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2. 相关工程案例图片或视频;3. 计算软件(如AutoCAD、理正等)供学生操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10分钟)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等。
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15分钟)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荷载传递、基础尺寸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等。
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20分钟)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如常规设计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5. 设计实例分析(10分钟)分析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练习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个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案例,包括基础尺寸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等;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地基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题八_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二)
冰椎
冻结机理
冻结区
冻 深
毛细区 地下水
• 七、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 为了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基础的埋置深度 (除岩石地基外)应在天然地面或无冲刷河底以 下不小于1m。
原因:
• 地表土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风化作用, 其性质是不稳定的。
• 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以及植物的生长作用,也会破坏地表 土层的结构,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所以一般地表土不宜 作为持力层
自填土面标高算起, 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
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地下室的外墙基础埋深,可按下式计算 d=(d1+d2)/2。在其他情况下,从室内地 面标高起算;
b、d ———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 当地质条件较复杂如地层为多层土组成等或对大中型 桥梁及其它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选定,应通过较详细 计算或方案比较后确定。
I
好土
II
软土
(很深)
III
h1 好土 软土
IV
h1 软土 好土
在满足其 他要求下 尽量浅埋
只有低层 房屋可用, 否则处理
尽量浅埋 但是如h1 太小就与 II相同
h1< 2m 基底 埋入好土
又较严重时,除清除风化层外,应根据基岩强度嵌入 岩层一定深度,或采用其他锚固措施,使基础与岩石 连成整体。
设置在岩石上的一般桥梁墩台,如风化层较厚,河 流冲刷又不太大,全部清除风化层有困难时,在保证 安全条件下,基础可考虑设在风化层内,其埋置深度 可根据风化程度、冲刷情况及其相应的承载能力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破坏。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与大小
基础的埋置深度首先决定于建筑物的用途、如有无地下室、设备基
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型式和构造条件。
• 一、建筑物用途和结构类型
– 如设有地下室、半地下式建筑物、带有地下设施的
建筑物和具有地下部分的设备基础等,其基础埋深
※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扰动较少的浅部 地基土体直接加荷,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
于1~2倍载荷板宽度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
0
p
s
按载荷试验成果确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 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 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 一半。 4.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
四、河流冲刷深度影响 对于大桥的墩台基础,若建筑在岩石上且冲刷深度
又较严重时,除清除风化层外,应根据基岩强度嵌入
岩层一定深度,或采用其他锚固措施,使基础与岩石
连成整体。
设置在岩石上的一般桥梁墩台,如风化层较厚,河
流冲刷又不太大,全部清除风化层有困难时,在保证
安全条件下,基础可考虑设在风化层内,其埋置深度
•
方案Ⅱ:将基础埋置在第③层硬塑粘土中,
冲刷线以下的最小埋置深度为8m,采用浅基础
施工开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较大,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合理
性。也可以采用沉井基础方案或桩基础方案,
具体要根据技术经济比较选取较优方案。
•
方案Ⅲ:采用桩基础,将桩端直接深入第④
层密实粗砂层,以密实粗砂层作为桩基的持力
层。实际确定时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原则上尽
•
非岩石地基
– 受压层范围内为均质土,基础埋置深度除满足冲刷、 冻胀等要求外,可根据荷载大小,由地基土的承载能 力和沉降特性来确定; – 当地质条件较复杂如地层为多层土组成等或对大中型 桥梁及其它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选定,应通过较详细
计算或方案比较后确定。
I
II
III
IV
好土
在满足其 他要求下 尽量浅埋
量选用浅基础。
复习:
地基容许承载力确定
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 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确定
– 临塑荷载pcr、极限荷载pu 、界限荷载p1/3、p1/4
• 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的p~s曲线确定 • 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确定 • 根据相邻建筑地基容许承载力确定(类比法)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满足土的强度条件和变形要求时的地
• 三、工程地质条件 岩石地基
– 覆盖土层较薄(包括风化岩层)的岩石地基,将基础 直接修建在新鲜岩面上;
– 风化层很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应根据其风化程度、
冲刷深度及相应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
– 岩层表面倾斜时,不得将基础的一部分置于岩层上,
而另一部分则置于土层上,以防基础因不均匀沉降而 发生倾斜甚至断裂。
极差不得超过其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fak。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
从载荷试验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确定 fa=fak +b (b-3)+d (d-0.5)
式中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基底以下土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用浮容重,kN/m3; b —— 基础宽度,当宽度小于3m时按3m计,大于6m时按6m计; d —— 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基础自室外地面标高起算。在填方整平地区,可 自填土面标高算起, 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 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地下室的外墙基础埋深,可按下式计算 d=(d1+d2)/2。在其他情况下,从室内地 面标高起算; b、d ———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六、地基冻胀和融陷条件 地下一定范围内,土层的温度随气候而 变化,在寒冷地区,冬季地表附近土层中, 水因温度降低而冻结。土冻结后,含水量增 加,体积膨胀,地面隆起这种现象称为土的 冻胀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土层解冻,冻土层 体积缩小,而含水量显著增加,土的强度大 幅度下降而产生融陷现象。冻胀和融陷都是 不均匀的。如果基底下面有冻土层,就将产 生难以预估的冻胀和融陷变形,影响建筑物 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建筑物破坏。 对于埋置于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其最小埋 深dmin应由下式确定
土层的结构,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所以一般地表土不宜 作为持力层
基础埋深确定实例
– 根据地质资料,土层第①(8m,250kPa)、③ (4m,300kPa)、④(500kPa) 层均可以作为基础的持力 层。
• 方案Ⅰ:以第①层硬塑亚粘土作为持力层。
在满足最大冲刷线深度要求的条件下尽量浅埋; 小桥涵基础埋置深度可以超过冲刷线1m,最小埋深 3m; 大、中桥梁基础,冲刷线以下埋深为1.5m或2.0m, 一般桥梁最小埋深为3.5m,重要桥梁基础最小埋深为 4.0m。 – 确定基础埋深后需要对持力层和下卧层的承载力进行 验算,若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将基础埋置 在第③或第④层。
– 如河床上有附砌层时,宜设在附砌层顶面以下1m。
五、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如果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很近时, 为保证相邻原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 使用。基础理设深度宜浅于或等于相 邻建筑物的埋置深度。 如果基础深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 要使二基础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其净 距L一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H的 1~2倍。以免开挖基坑时,坑壁塌落, 影响原有建筑物地基的稳定。如不能 满足这一要求时,应采取施工措施, 如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或板桩 支撑等。 对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和对不均 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设计中,为 减少沉降,取得较大的承载力,需把 基础埋置在较深的良好土层上。此外, 承受水平荷载较大的基础,应有足够 大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Thank You!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可根据风化程度、冲刷情况及其相应的承载能力确定。
– 墩台基础顶面不宜高于最低水位,如地面高于最低
水位且不受冲刷时,则不宜高于地面。
– 基础必须埋置在设计洪水的最大冲刷线以下≥1m;
– 小桥涵基础在无冲刷处除基岩地基外,应在地面或
河床底以下至少1m深;
– 如有冲刷基底埋深应在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少于1m;
d min z 0 t d
fr
式中 zo(标准冻结深度);t(采暖对冻深的影 响系数)和dfr(残留冻土层厚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对于冻 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应采取防冻害措施。
(四) 冻结深度
冻胀丘Pingo
随冻结面向下发展,当冻结层上水的压力大于上覆土层强度时,地 表就发生隆起,便形成冻胀丘。
基单位面积上的承载能力。因此承载力验算可以认为是控制
地基中塑性区域的发展以免导致地基失稳。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由室 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2.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 fa=Mbb+Md0d+Mcck 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
就要结合地下部分的设计标高来选定。
– 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桥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 对类似拱桥的超静定结构,基础需座落在较深的坚 实土层上。 – 刚性基础,基础埋深应由其构造要求确定。(满足 刚性角的要求)
二、基础荷载影响
• 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对基础埋深 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 就浅土层而言,当基础荷载小时,它是很好 的持力层,而当基础荷载大时,则可能因地 基承载力不足而不宜作持力层,需增大埋深 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 对承受振动荷载的基础,不宜选择易产生振 动液化的土层作为持力层,以防基础失稳。
度。为了保证基础安全,同时减少基础的尺寸,要尽量把基础放在良 好的上层上。但是基础埋置过深不但施工不方便,并且提高基础的造 价。 合理的埋置深度选择原则: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但不应浅于0.5m,因为表土一般都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 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另外,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避
冰椎
冻结机理
冻结区 冻 深 毛细区
地下水
• 七、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 为了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基础的埋置深度 (除岩石地基外)应在天然地面或无冲刷河底以 下不小于1m。
原因:
• 地表土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风化作用, 其性质是不稳定的。
• 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以及植物的生长作用,也会破坏地表
课题八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二)
7.2 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
• 一、建筑物用途和结构类型 • 二、基础荷载影响 • 三、工程地质条件 • 四、河流冲刷深度影响 • 五、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 六、冻土深度影响 • 七、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要的最小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底面埋在地面(一般指设计地面)下的深度,称为基础的埋置深
软土
(很深)
h1
好土
软土
h1 软土 好土
h1< 2m 基底 埋入好土 h1=2m~4m大 荷载好土,小 荷载软土
只有低层 尽量浅埋 房屋可用, 但是如h1 太小就与 否则处理 II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