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食物的消化1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健康》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体营养的科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参加注册营养师(技师)、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部分考试。

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而技能、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以网络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与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教学做”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选取坚持以《注册营养师(技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2)理论课程适度化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可发展”作为总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发展去螺旋上升式地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效性。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考核要点:001 组织的概念002 消化系统的组成003 化学性消化004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5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006 唾液的作用007 胃排空及其控制008 胃液的主要成分009 胰液的主要成分010 蛋白质的消化部位011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012 脂肪的消化过程013 胃酸的作用014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015 胰液的主要作用016 胆汁的作用017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形式018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019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020 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2.医学基础知识2.1 解剖学基础知识2.1.1 概述1.解剖学姿势(p7)2.方位术语3.人体的轴和面2.医学基础知识2.1.2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1.分部(p9)2.器官与系统(p9:表2-1)2.医学基础知识2.2 组织学基础知识(p9)2.2.1 细胞和细胞间质1. 细胞2. 细胞间质2.2.2 组织(001;p12)2.2.3 四大组织2.医学基础知识2.3 食物消化与吸收的生理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p17-18)2.3.2 食物的消化2.3.3 食物的吸收2.医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由四层组织构成(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p18,图2-16)。

2.医学基础知识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p19)化学性消化(003)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称为化学性消化。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4)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α-糊精酶、糖淀粉酶等的水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糖类的分解

糖类的分解

糖类的分解1. 糖类的概述糖类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它们是人体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细胞代谢和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

本文将详细探讨糖类的分解过程。

2. 糖类的消化与吸收2.1 口腔中的消化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1. 唾液中的α-淀粉酶(ptyalin)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多糖和麦芽糖。

2. 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分泌淀粉酶,帮助进一步消化淀粉。

2.2 胃部的消化当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胃液中的酶开始分解糖类。

1. 胃液中的胃葡萄糖酶(glucoamylase)负责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2. 胃酸的作用有助于杀灭细菌,并为后续消化提供酸性环境。

2.3 小肠中的消化大部分糖类的消化发生在小肠中,涉及到多种酶和传输蛋白。

1.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amylase)负责将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2. 葡萄糖酶(maltase)、蔗糖酶(sucrase)和乳糖酶(lactase)分别负责分解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3. 小肠绒毛上的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SGLT1)负责葡萄糖和钠离子的共同吸收。

3. 糖类的代谢3.1 糖类的转换当人体吸收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后,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过程。

1. 糖类在细胞质中经过糖酵解作用,产生乳酸(厌氧条件下)或丙酮酸(有氧条件下)。

2. 经过细胞质中的柠檬酸循环,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的ATP能量。

3.2 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在人体内,葡萄糖还能够转化为糖原,以储存供能。

1. 糖原分布于肝脏和肌肉细胞中,能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提供能量。

2. 当体内血糖水平下降时,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维持血糖平衡。

3.3 糖类的肝糖新生当体内血糖水平过低时,肝脏能够通过糖异生的途径合成葡萄糖。

1. 肝糖新生主要依赖于三种底物:丙酮酸、乳酸和氨基酸。

2. 在复杂的化学反应下,底物被转化为葡萄糖,供给其他组织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

我们的消化教案及反思

我们的消化教案及反思

2.1《我们的消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

2.科学探究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感官观察人体消化道模型,描述组成人体消化道的器官。

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分析等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建构各消化器官分工配合消化食物、摄取养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概念。

3.科学态度、STSE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正确对待研究的不完善,能反复观察不断完善。

了解人体消化的科学道理,意识到个人对健康富有责任,有自觉呵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构“人体有摄取养分的器官”的大概念,这些器官尽管形态不同,作用不同,但是它们相互协作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分析的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模拟胃蠕动实验用的透明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新鲜的馒头、面包等;人体消化道模型;模拟小肠和大肠形态的管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提问: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说一说,食物在体内要经过哪些器官?(2)交流汇报。

同时随机出示消化道各个器官的图片。

(3)按已有认知给消化道排序。

让学生根据按照食物在体内经过的先后的已有认知进行排序。

(二)新课学习1.认识消化器官(1)阅读科技史﹔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 (2)交流:从阅读材料中,说一说你了解到什么。

(3)课件展示:人体的消化器官图。

(4)交流:说一说,人体的消化道依次包含哪些器官?各自的位置在哪?(5)小结: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依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菑门。

住院老年病人饮食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住院老年病人饮食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住院老年病人饮食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营养与饮食在疾病的康复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这方面有独到之处。

《素问·六节藏象》中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主”。

人的生命全赖于天地间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护士在饮食护理措施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使饮食医嘱落实不到位,造成患者不合理的进食,影响疾病的康复。

只有重视这问题才能促进疾病康复。

1 存在问题1.1重视不够1.1.1患者及家属或陪护对饮食不重视。

老年人对饮食认识的误区,患者住院后,一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打上针,吃上药,病就会好,更有患者则认为输上液体(葡萄糖),就可以不进食,营养也够了;而另一部分的患者认为,患病后就要加强营养,也不顾自己病情是否需要,一味的补充各种营养食品,造成患者饮食不当,达不到饮食治疗的目的。

1.1.2护士对饮食护理不重视。

表现在护士执行饮食医嘱时,只是将医嘱签上字,拿着饮食单告之患者或家属,陪护,这样就完成了任务,至于患者是否按饮食要求进食,护士则不管了。

1.2条件不具备1.2.1无专门的营养食堂:现在大多数基层医院的食堂都采取了承包制,使食堂工作人员对医院病人的饮食要求不是很清楚,不具备营养学知识,因而,造成病人的饮食医嘱难以落实。

1.2.2无专门的营养师:营养师基层医院几乎是没有,所以就谈不上如何给病人合理的安排饮食与营养,如何根据病情的发展来调配饮食结构。

1.2.3部分患者经济条件差:基层来的病员有很多经济条件特别差,他们将有限的钱几乎全部拿来交了住院费,剩下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以,病人的饮食全靠家人自己调配,造成营养跟不上而影响疾病的康复。

1.3饮食风险: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使得老年病人成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1]。

老年病人由于牙齿松动或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咀嚼或吞咽功能下降,如果进食不当,易引起误咽、呛咳、烫伤、哽噎等,或因呛咳、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因此,应该加强老年病人的饮食护理,确保饮食安全。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清单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清单

新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2.1合理膳食与平衡营养2.1.1食物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水和无机盐为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为有机物。

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作用很大)。

60%~70%。

抗力降低,易患感冒维生素D 儿:佝偻病、成:骨质疏松症肝、鸡蛋、牛奶含量少。

维生素:含量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缺乏维生素会引发疾病。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简记:夜A ;脚B ;坏C ;佝D。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二、怎样实现合理膳食1.热价:1g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糖和蛋白质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2.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要保持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平衡和食物种类的多样化。

早、中、晚三餐的比例应为3:4:3。

2.1.2食物的消化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2.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小辞典: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没有甜味,淀粉遇碘会变蓝。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的作用下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现象结论A淀粉糊+2mL唾液37℃不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B淀粉糊+2mL清水37℃变蓝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唾液是由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

唾液中又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实验A馒头块+2mL唾液37℃变蓝淀粉未被消化分解B馒头渣+2mL唾液37℃不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牙齿的咀嚼,能将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增大了食物与唾液接触的面积。

简述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

简述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

简述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到消化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等。

1.口腔消化:食物在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和混合,被唾液中的酶(如淀粉酶和溶菌酶)作用,开始分解淀粉和杀灭细菌。

食物形成的食团被舌头推到喉咙,进入食管。

2.食管传输:食物经过咽喉,进入食管。

食管内壁具有平滑肌的蠕动功能,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3.胃中消化:食物进入胃后,胃壁分泌胃液。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开始分解蛋白质,胃酸能够杀灭大部分细菌。

由于胃壁的收缩和胃蠕动,食物逐渐分解成半流质状的胃内容物,形成称为胃酸胆的物质。

4.小肠吸收:胃酸胆进入小肠后,小肠壁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酶和唾液中的淀粉酶。

这些酶能够进一步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同时,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加强食物的分解和消化。

食物被肠液和胰液分解后,形成所谓的乳糜和小肽。

5.营养物质吸收:小肠壁具有众多的绒毛,绒毛上有微绒毛和毛细血管。

乳糜中的脂肪被吸收到微绒毛中,形成胆酸盐,并进入乳糜血管。

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则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同时,肠道内生长的细菌还能合成出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一些氨基酸。

6.大肠吸收:小肠吸收不完全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大肠,大肠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大肠壁上有很多盲袋,通过蠕动将大肠内的物质推移到直肠,形成粪便。

7.营养物利用:通过消化吸收过程,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供能;脂肪转化为脂肪酸供能和储存;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供能和合成新蛋白质。

这些能量和物质被人体细胞吸收和利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总结起来,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主要是通过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器官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完成的。

这个过程包括食物的分解、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运转。

营养与卫生学2 消化系统

营养与卫生学2 消化系统
➢ 各种脂肪酸的极性和水溶性均不同,其吸收速率也不 相同。吸收率的大小依次为:短链脂肪酸 > 中链脂肪 酸 >不饱和长链脂肪酸> 饱和长链脂肪酸。
TG
脂解作用 胆汁盐
微胶粒溶液
长链 FA FA 短链、中链
FA
酯化
脂蛋白形成
TG
TG
TG 淋巴 FA 门静脉
TG 三酰甘油酯
FA 脂肪酸
图.粘膜细胞吸收脂肪示意图
钾是被动转运物质,小肠与血液间浓度梯度对钾吸收 有利,每日摄入2-4克几乎全被吸收。
氯化物的吸收可以认为是钠吸收的结果。 钙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进行的它需利用有氧代谢所产生
的高能磷酸键,还需维生素D。 铁的转运过程需消耗代谢能量。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排泄 途径
呼吸器官 皮肤 肾脏 大肠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中,可随着脂肪的乳化与分 散而同时被消化。
五、矿物质的消化
离子状态即溶解状态存在,直接被吸收。如多种饮料中的K+、 Na+、Cl-三种离子。
结合在食品有机成分上。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 铁可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胃、肠道中没有分解它们的酶,这些矿物质往往在食品有机成分 的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其可利用的程度与食品的性质以及它 们与其它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如结合在蛋白质上的钙, 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来后,又可能变为难溶的盐,也不能 被机体利用(如铁、钙与草酸、植酸形成的盐)。
B. 胆 汁
成分
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
有机物——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
胆盐是由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 后形成的钠盐或钾盐,胆汁参与消化与吸收的主要成分。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在食物消化行为中的研究进展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在食物消化行为中的研究进展

100 I FOOD INDUSTRYI 理论THEORY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在食物消化行为中的研究进展文 那吉 杨婷 赵檑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 体外模拟胃肠系统在食物消化行为中的研究进展2.1 单相静态胃肠模拟系统单相静态胃肠模拟系统(ssGS )指的是对人类胃肠道环境的生理条件进行模拟,与此同时,将食物置于人工模拟的胃肠环境中,进而对食物在胃肠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行为进行模拟研究的模拟体系。

一般情况下,通过加入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并调节pH 值等操作来模拟人工胃肠消化液,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模拟的胃肠道生理条件,进而对胃肠环境中的食物消化活动进行模拟。

KAFAOGLU B 等人利用单相静态模拟系统研究了坚果和种子中多种金属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发现经过胃肠环境进行模拟消化后,其中的金属微量元素更容易被吸收。

陈梦霏等人探究了模拟胃肠消化对蛹虫草蛋白质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 SDS-PAGE 和酸水解法分析模拟胃肠消化前后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及氨基酸的组成。

结果发现,经模拟胃肠消化后蛋白质分子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

陆俊等人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考察黑米、黑苦荞、黑麦等6种黑色食品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成分及其活性变化规律。

结果发现,通过模拟胃消化2h 后,黑小米和黑豆中多酚和黄酮释放增长比例分别增长28%和41%,进一步通过模拟肠消化2h 后,黑麦和黑绿豆中多酚和黄酮释放增长比例分别增长113%和52%。

引言食物进入人体经咀嚼后,会在胃部中停留约8min-3h ,之后才会被运输到小肠或十二指肠,其在胃、肠道的消化情况受pH 值、消化酶、无机盐等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

BOUAYED J 等人发现胃消化作用能对植物中的多酚和黄酮等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释放和吸收产生较大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直接使用人体进行消化实验所得数据更为精确,但由于在研究人体胃肠功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伦理性问题,研究结果还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故难以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普及。

2.1.1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知识点)(1)

2.1.1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知识点)(1)

七年级下册冀少版生物2.1.1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1、食物中主要含有六种营养成分:第一类:供能物质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包括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无甜味)等。

食物来源包括谷类、薯类、土豆、莲藕等蛋白质:提供能量,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来自食物,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他可以在体内合成。

食物来源:瘦肉、鱼类、蛋类、奶、豆类等脂肪:是贮存能源的物质,备用的能源物质。

分为动物脂肪(肥肉、蛋黄等)和植物脂肪(花生、坚果类)。

第二类:非供能物质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运输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占人体重量的60%-70%。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参与了人体的代谢活动。

主要含有钙、铁、碘等元素。

钙主要来源鲜奶、蛋类、豆类等,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和老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铁主要来源动物肝脏、肉类等,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症;碘主要来源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和含碘盐,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也非常小,但是作用却很大,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缺乏维生素会引发各种疾病:注意: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细胞对钙的吸收,人体本身对钙的吸收是有限的,所以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

2、一种食物中各营养成分的含量不相同,同样的不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3、青少年要合理搭配食物,科学膳食,注意以下几点:A、食用蛋白质可以提高大脑活力,增强记忆力;B、维生素A有利于维持正常视力,预防近视,促进生长发育;C、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骨骼正常发育;D、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

4、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作用:能刺激唾液、胃液的分泌、肠胃蠕动,利于消化吸收;对糖类的吸收有缓解作用,可以预防糖尿病;纤维素容易使人有饱腹感,利于减少食量;可以吸收胆固醇、水和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形成粪便排除体外。

冀少版生物七下2.1.2《食物的消化-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说课讲稿

冀少版生物七下2.1.2《食物的消化-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说课讲稿

《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说课稿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李智勇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我是来自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的李智勇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及所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引出的。

主要内容包括消化的定义、探究消化的发生过程、消化的方式、结合生活的实际。

下一节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

(二)、教材解构:首先,通过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咀嚼馒头有甜味的实际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探究唾液、牙齿和舌在消化过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其次,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方法,提升设计实验过程的能力,完成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再次,探究牙齿和舌的作用引出物理消化的概念,探究唾液的分解引出化学消化的概念。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消化的整体认知水平。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三)、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知识导图(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设计实验完成对于唾液作用的探究。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1我们的消化(课件)(共11张PPT)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我们的消化(课件)(共11张PPT)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这么长的距离是为了更 多的吸收营养吗?
小肠壁上有绒毛
食糜经过绒毛, 营养被绒毛吸收。
食糜在小肠中要行
进5-6米,期间发生了 什么呢?
想一想
大肠有什么作用呢?
不能被吸收的残渣,进入大肠,被大肠吸收水分,变成固体,排出体外。
大肠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液体状的残渣怎 么会变成固体呢?
找一找
吃下去的大量的食物 食物到哪里去了呢?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消化与呼吸》
我们的消化
想一想
它们是怎么进入 我们身体里的呢?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到 哪里去了呢?
想一想
馒头在身体中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呢?
画一画,馒头的“旅行”线路。
馒头要经过哪些器官 呢?
想一想
馒头的营养都给我们的身体了。
口腔:食物与唾液混合初级消化。 咽: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食管:把食物运向胃的通道。 胃:消化食物。 小肠:吸收食物营养。 大肠: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肛门:排出粪便。
哪些器官主要负责消化? 哪些器官主要负责吸收呢?
消化道主要有哪些 消化器官?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食物的消化主要在( A)里完成。 A.胃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2.食物营养的吸收主要在( A)里完成。 A. 小肠 B.胃 C.食道 D.口腔
3.负责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的消化器官是( B)。 A.咽部 B.口腔 C.胃 D.食道
让科学流行起来
馒头经过这一趟旅行 变成粪便了吗?
想一想
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粉碎混合唾液 胃的蠕动有什么作用?
蠕动混合胃液形成食糜
https:///zvideo/1513448507394945024

人的消化系统的实验报告总结

人的消化系统的实验报告总结

人的消化系统完成汇报仅供参考消化系统包含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又可分为功能和形态不同的许多局部,包含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消化腺分为大、小两类: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以外,如大唾液腺、胰和肝等。

它们以导管通连并开口于消化。

管腔内,其分泌物都进入消化管中,完成化学性消化。

大小两种消化腺的上皮细胞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消化管壁的上皮开展分化而形成的。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人的消化系统完成汇报消化管壁除口腔以外均可分为四层。

由管腔内面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粘膜是消化管进行消化和汲取的重要局部。

其外表经常保持粘滑湿润,便于食物的输送、消化和汲取。

粘膜又可分为三层。

1〕上皮面临管腔,是消化管壁的最内层,由于消化管各段功能不同,上皮类型也不相同。

口腔、食管和肛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具有爱护作用;胃、小肠和大肠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利于消化和汲取。

有的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分泌粘液和各种消化酶。

2〕固有膜由结缔织组构成,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胃、肠的固有膜则含有类似网状结缔组织的成分,并有小消化腺、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少量分散的平滑肌。

淋巴组织弥散分布人的消化系统完成汇报或集合成淋巴小结,尤以咽部、回肠、阑尾等部位较多。

淋巴组织是身体对抗外来病菌、异物的第—道防线,其中淋巴细胞常穿入上皮组织内参加机体的免疫作用。

固有膜有弹性,除有联系上皮深层组织的作用外,对管壁在收缩运动时的牵引力的改变具有缓冲作用。

3〕粘膜肌层为一薄层的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此层收缩时,可改变粘膜的形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汲取,腺体的分泌和血液的运行。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拟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氏神经丛。

食管与十二指肠局部,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此层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是什么(两篇)

肠道微生物是什么(两篇)

引言概述:肠道微生物是指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各类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总称。

这些微生物组成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肠道微生物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本文将继续探讨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它们在人体中的具体作用。

正文内容:一、肠道微生物的种类1.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它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天然存在于人体中,被广泛应用于制作乳酸菌饮料和酸奶。

双歧杆菌可以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2.腐败菌(Bacteroides):它们主要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物质,释放出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如丙酸和丁酸。

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提供能量,并调节肠道pH值,维持良好的肠道环境。

3.球菌(Enterococcus):它们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球菌可以增强肠道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增强屏障功能,预防有害菌入侵。

4.酵母菌(Saccharomyces):它们是一类真菌,在人体肠道中也有广泛分布。

酵母菌可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5.嗜盐菌(Halomonas):它们是一类耐盐菌,在盐湖等高盐环境中生长繁殖。

嗜盐菌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二、肠道微生物的作用1.消化与吸收功能:肠道微生物参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过程。

它们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物质、蛋白质和脂肪,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

这些有益物质可以提供能量,调节肠道pH值,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调节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

它们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维护肠道屏障:肠道微生物可以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防止有害菌的入侵。

它们可以增加肠道黏膜的厚度,增强肠道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形成一个天然的障碍,阻止有害菌进入肠道。

4.合成维生素和代谢物: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K。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消化过程,激发学生对口腔消化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食物的消化过程,重点关注口腔消化。

1.3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讨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4 教学步骤:(1) 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食物的外观。

(2) 分享实例,如吃苹果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讨论食物在口腔里的感受和变化,如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等。

第二章:牙齿的咀嚼作用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牙齿的咀嚼作用对食物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牙齿的种类和功能,通过实验观察牙齿对食物的咀嚼作用。

2.3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1) 介绍牙齿的种类和功能。

(2) 准备实验材料,如面包和牙齿模型。

(3) 让学生模拟咀嚼过程,观察面包的形状变化。

(4) 小组讨论牙齿咀嚼对食物的影响。

第三章:舌头的搅拌作用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舌头的搅拌作用对食物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舌头的功能和搅拌作用,通过实验观察舌头的搅拌作用。

3.3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1) 介绍舌头的功能和搅拌作用。

(2) 准备实验材料,如面包和舌头模型。

(3) 让学生模拟舌头搅拌过程,观察面包的形状变化。

(4) 小组讨论舌头搅拌对食物的影响。

第四章:唾液的消化作用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唾液的消化作用对食物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唾液的成分和消化作用,通过实验观察唾液的消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

4.4 教学步骤:(1) 介绍唾液的成分和消化作用。

(2) 准备实验材料,如面包和唾液。

(3) 将面包块放入嘴里,让学生感受唾液的消化作用。

(4) 小组讨论唾液对食物的影响。

第五章:小结与拓展5.1 教学目的:总结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人体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对于促进健康饮食和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附属器官组成。

1.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2. 消化附属器官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肝脏、胆囊和胰腺。

二、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流程图口腔胃↓肛门↓小肠↓大肠↓2.1 口腔中的消化:a. 咀嚼:食物经口腔进入,牙齿咀嚼将食物切割成小块;b. 混合: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使食物在口腔内混合,增加湿润度;c. 消化酶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2.2 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a. 食道括约肌收缩,推动食物进入胃部;b. 胃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开始分解蛋白质;c. 胃中的混合动力运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形成食糜。

2.3 食物在小肠中被分解吸收:a. 胆囊释放胆汁,胆汁中的胆盐使脂肪乳化,方便脂肪消化吸收;b.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的消化酶开始分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c. 小肠壁上有微绒毛,吸收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d. 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

2.4 未被吸收的食物进入大肠:a.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将未被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b. 粪便经肠道蠕动推向直肠;c. 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三、小结通过以上的工作过程流程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消化系统的运作过程。

从食物进入口腔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咀嚼、消化酶作用和混合运动,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在胃中经过化学分解和混合运动形成食糜,然后进入小肠进行吸收和消化。

未被吸收的食物进入大肠,其中的水分和盐类被吸收,形成粪便,最终通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通过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理的饮食,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吃下去的食物原样排出来的原因

吃下去的食物原样排出来的原因

吃下去的食物原样排出来的原因1. 食物的旅程好嘞,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话题:吃进去的东西怎么又会以“原样”排出来。

这个问题其实不复杂,但说起来却能让你忍俊不禁。

想想看,咱们每天大口吃东西,嘴里嚼嚼嚼,最后却在某个时间点,跟“打包”似的,把它送了出去。

说起来,这可真是一场食物的“环球旅行”。

1.1 消化系统的魔力先来个基础知识,咱们的消化系统可真不是吃了就消失。

它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你吃下去的一切。

从嘴巴开始,食物经过咀嚼,再到食道,最后落到胃里。

嘿,胃可是个“大胃王”,能把食物搅得稀稀拉拉的。

不过,别以为它能让食物消失,实际上,这个过程更像是一个“变形记”。

食物在胃里经历了一番“折腾”,然后才慢慢进入小肠。

1.2 吸收与排泄在小肠里,咱们的身体开始“收割”这些食物的营养。

就像小农民收麦子,身体把重要的部分吸收掉,剩下的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就会继续前行。

到了大肠,这些“残余”就开始慢慢变得干燥,准备以一种“优雅”的方式离开我们的身体。

这个过程可真是有趣,仿佛食物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2. 食物的构成但话说回来,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原样”的食物排出呢?这就要说说食物的构成了。

其实,有些食物是比较“顽固”的,尤其是那些高纤维的东西,比如水果和蔬菜。

它们就像不肯离开的朋友,经过消化系统也不太改变。

这就像你在朋友的聚会上,吃了个苹果,最后又在厕所里看到那个苹果的影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1 消化不良的“神秘面纱”再加上,如果你的消化系统有点问题,比如消化不良,或者吃得太快,食物就可能没被充分分解。

想想吧,咱们的胃就像个小学生,努力学习,但有时候就是弄不明白公式,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变得“优雅”的食物,就直接在“考场”上被“原样”放了回去。

这就像是你出门考试却忘带卷子,愣是把题目拿回来了。

2.2 吃的方式和习惯还有,咱们的吃饭方式也影响着食物的“成败”。

如果吃得太快,根本来不及咀嚼,食物就像一颗颗小弹珠,直接冲进了肚子。

恐龙的食物选择回顾史前生物的食物消化与代谢

恐龙的食物选择回顾史前生物的食物消化与代谢

恐龙的食物选择回顾史前生物的食物消化与代谢恐龙作为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在其存在的期间,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环境。

恐龙的食物选择是影响其生存与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回顾史前生物的食物消化与代谢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恐龙的食物选择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1. 古生物的食物消化与代谢方式在古生代,生物界的主要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和菌藻等。

这些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消化与代谢方式相对简单,主要通过摄入食物后,以胃肠道为中心进行消化与吸收。

它们依靠腔肠动物的外周细胞将食物吸收到细胞中进行代谢。

到了中生代,鱼类成为主要生物群体。

鱼类的消化系统相对进化了一步,出现了口、食道、胃、肠道等器官。

鱼类的胃主要负责消化食物,而肠道则负责吸收和排泄。

到了晚期中生代和新生代,昆虫、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陆生生物逐渐出现。

这些动物的消化系统更为复杂,进一步分化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器官。

2. 恐龙的食物选择恐龙的食物选择与其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有关。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的食物选择可以分为三大类: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2.1 草食性恐龙草食性恐龙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如鲜嫩的树叶、树枝和蕨类植物等。

由于恐龙的口腔和牙齿结构适应了植物纤维的消化,它们通常具有类似于犀牛和象的牙齿,能够有效地研磨和咀嚼植物材料。

2.2 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如鱼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较小的恐龙。

它们通常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颚部肌肉,用于撕咬和咀嚼肉食。

2.3 杂食性恐龙杂食性恐龙则同时食用植物和动物。

它们的食物选择通常与环境的变化和食物的可获得性有关。

3. 恐龙的食物消化与代谢恐龙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与现代动物的消化系统相似。

恐龙的胃和肠道能够分泌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通过肠道壁吸收营养物质。

虽然恐龙的消化系统结构与现代动物相似,但由于缺乏现存恐龙的实物来研究,关于恐龙的具体消化过程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而协调的系统,它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这些器官之间密切相互联系,通过一系列协调的生理过程,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本文将重点探讨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入分析它们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协同工作的机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将对消化系统的工作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和改善我们自身的消化健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来探讨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引言部分,将对整个消化系统进行概述,介绍各器官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

接着将详细讨论咀嚼和口腔、食道和胃、小肠和大肠这三组器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其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运作原理和重要性。

1.3 目的目的部分旨在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即通过深入探讨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协调作用和互相依赖关系。

通过分析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整体运作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促进对消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健康饮食和消化系统保健的重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素养。

2.正文2.1 咀嚼和口腔咀嚼是消化系统中最初的步骤,它发生在口腔中。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通过口腔我们进食食物。

在口腔中,我们有牙齿和舌头来帮助我们进行咀嚼和混合食物,形成易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团。

牙齿是咀嚼的关键器官,不同类型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

切割牙主要用于切割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颊齿用于研磨食物。

通过牙齿的协调运动,我们可以将食物细嚼,增加食物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的进行。

舌头则有助于推动食物进入喉咙,同时舌头上的味蕾可以感知食物的味道,从而激发消化液的分泌。

GI值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低GI食品生理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GI值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低GI食品生理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GI值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低GI食品生理学功能的研究进展靳玉龙(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反应食物消化吸收速率及餐后血糖应答的重要指标,能够确切地反映食物摄入一段时间后人体血糖的波动状态。

根据GI的数值,一般将食物分为:高GI食物(GI>70)、中GI食物(55<G≤70)、低GI食物(GI≤55)三类。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显示,低GI食品能够有效预防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从而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更有利于血糖保持稳定从而预防糖尿病、控制肥胖、抗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血糖生成指数的检测方法及制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对血糖生指数因素及低GI食品生理学功能,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血糖生成指数;影响因素;生理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章编号:1673-9078(2024)03-350-3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024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I Value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ow GI FoodsJIN Yulong(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and Food Science,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Husbandry Sciences, Lhasa 850000, China)Abstract: Food Glycemic Index (GI) is an important index reflecting food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rates and postprandial glycemic response, which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fluctuation of human blood glucose after food intake for a period of time.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GI, food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high GI food (GI>70), medium GI food (55<GI≤70) and low GI food (GI≤55). A large number of evidence-based med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w GI food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mpairment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regulation and glucose tolerance, thereby reducing the risk of diabetes and the burden of islet cells and avoiding the vigorous fluctuation of blood sugar,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blood sugar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es, control obesity, counteract hypertens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These effects of low GI foods are important to keeping the body healthy. In this paper,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blood GI and GI products is review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GI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ow GI foods were presente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GI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low GI foods are provided.Key words: glycemic index; influence factor;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 research progress引文格式:靳玉龙.GI 值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低GI 食品生理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24,40(3):350-360.JIN Yulong. I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I value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ow GI foods [J].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0(3): 350-360.收稿日期:2023-0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32060532);西藏自治区财政厅专项项目(XZNKYSPS-2023-C-045);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科技计划项目(XZDZKJ-2021-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000305)作者简介:靳玉龙(1989-),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食品工程;E-mail:350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的《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全世界9%的健康支出花在了糖尿病上,总额达9.66亿美元;670万人死于糖尿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二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教材分析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是《食物的消化》一节的核心知识,且课本中提到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名词,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所以新的信息量较大,是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可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为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通过本节的教学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明白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设计理念
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自学、讨论等手段,是学生很好的掌握此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淀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从图中读取所需信息,并加以总结。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求知欲望,从小树立勇于攀登、勇于拚搏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酶片、鸡蛋、研钵、烧杯、试管等;人体消化系统挂图;胃的解剖图;食物在胃肠中消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蛋白质在胃里的初步消化flash动画,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的flash 动画)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