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
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
第一篇: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
同学们,你一定幻想自己能成为呼风唤雨,所向无敌的英雄吧!你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来告诉你,要想实现这个愿望的窍门,就是学好文化,练就本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现在这句话已被无数个事实所证明。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帮助人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才能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社会。

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中国土地下的宝藏;假如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假如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知识就是力量,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同样也需要知识。

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是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知识呢
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于在他的座位下面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

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书,他睡觉枕的还是书。

因此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是视时间如生命,视知识如美肴,为了学习,工作都彻(he)夜不眠,以致于写出了那么多激情飞扬的文章和诗词,新中国也就从此诞生了。

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成就与他们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他们那些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尚且认真读书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同学,在这样一流的
学校里,家长,老师给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发奋学习吗?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学技术;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
知识就是力量中学生励志演讲稿
尊敬学校领导、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是xx。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

一个民族何以为强?莫过于是科技的腾飞,社会的昌盛,知识乃振兴民族之本。

浩浩之中华,悠悠之历史。

哪个朝代的兴衰存亡,不是以知识为社会变化的根本;哪一个革新者,不是以知识为依托,站到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

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无一不是对此的佐证,对此最具权威的诠释。

今回首,历史的苦痛让我们牢记那些用血凝成的教训。

清朝的闭关自守,知识的匮乏令我拉承受百年耻辱;动乱的十年,知识的践踏令我们的国家变得一穷二白。

文盲的年代是中国的灰暗时期,无知的社会是人类倒退象征。

今天,改革的春风吹拂而来,吹开了科技之花,吹绿了社会发展的青山。

知识的繁荣带来了祖国的强盛,令国人振奋,令世界瞩目。

然而,知识的获取并非信手拈来。

李时珍查阅百余部医药之书,历经三十多年之久,著成一家宝典《本草纲目》而流芳百世;宋濂尝趋百里外,为求学而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成就了大业;华罗庚曾阅万部书,潜心钻研,不辞劳苦,终为数学登峰造极。

正如苏轼所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再看今朝,知识早已融入世界,一如不灭的火把永远燃烧在人心。

这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奋发,使人向上。

身为西区学子,我们任重而道远。

学好知识,学好文化,才有能力肩负时代重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云霄。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男:
班集体是个家,有你有我也有他。

女:
班集体力量大,困难挑战都不怕。

男:
我爱班集体,在这里我体会这家的温暖,
女:
我爱我的班集体,在这里我自信快乐地成长着。

合:
六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女主持打开主题班会题目)
男:
(打开图片:
张海迪)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后再按一次)
女:
让我们一起和张海迪感悟知识的巨大力量。

(打开图片:
张海迪的经历)
女:
张海迪的经历,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合:
我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来看看两个土家族小姑娘的故事。

(打开图片:
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女:
1、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
2、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先请个别同学回答后,再作总结):
影响个人命运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奋斗、努力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知识、是学习!男: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话剧《放羊的故事》
女:
谁来猜一下老爷爷接下来会说些什么话?请大家来谈一谈。

(学生辛永俊)发言:
“孩子啊!你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你就应该上学认真学知识,首先要走出大山,才会改变你自己,孩子,你一定要记住,知识才是打开命运的钥匙。


男女合:
我们都是大山的孩子,我们都想走出大山,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努力学知识,让知识成就我们的未来,让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女:
刚才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轻松的时光,现在我们进行知识大pk,首先是成语空空填,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不扣分。

(pk比赛后主持人发奖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越来越重要,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

女:但目前受各方面的影响,我们的同龄人连最起码的九年义务教育1
都不能完成。

男:
是啊,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学校,更早的步入了社会——女:
当我们在闲暇的时候高呼无聊的时候,有谁会想到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群人(打开图片请大家看图片)
男:
这些图片,你有何想法?
女:
同学们,这些图片,请大家把你所想都写在梦想信里面。

(两
人一起发每人一个信封和梦想信纸)
男:
收集梦想信封
(待收完信封再开始)
女:
让我们用努力和勤奋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合:
相信我们是最让你们放心的,相信我们是最棒的!
女:
下面有请班主任作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要懂得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谢谢大家
第四篇: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点亮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点亮人生》。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一种羚羊叫瞪羚,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就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

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

不管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都要开始奔跑。

因为奔跑才能生存。

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幸福》,有一期杂志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

因为它阐述了一个新的观点:学习才能生存。

动物的世界里,只有奔跑,不断地奔跑,才能在弱肉强食中保全生命,从而延续种族。

人类的生活中,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终身的学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积蓄知识,积蓄力量,从而得以生存,从而点亮人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在一次演讲中说: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良机。


今天,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速度越来越短。

上个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速度为8年,80年代缩短为3年,进入90年代之后,知识总量1年就可增长一倍。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力决定创造力,创造力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前途决定命运。

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都必须注重学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资政、学以致用。

孔夫子年十五而志于学,发愤忘食、乐而忘忧;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韩愈少始知学,口不绝吟于六艺,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贫民出身的美国总统林肯,《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在沙皇的监狱里仍然坚持读书的列宁,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诠释着一个道理: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点亮人生。

小学的教室里,我们学习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中学的课堂上我们立下了: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志向,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坚定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今天,在充满竞争的社会这个大熔炉
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个大环境中,我们必须也只能抱定一个信念“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点亮人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坚持学习,坚持终身学习。

身边的很多朋友抱怨说,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学习。

其实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是把学习当做一种情趣;毛主席说“一日不读报,言之无味;三日不学习,面目可憎”是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

“处处留心皆学问”,当我们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学习途径自然就增多了,学习方法自然就多样了。

事实上,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学习真正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如同空气和水一般重要,就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就不会觉得辛苦,更不会是负担。

学习也一种工作责任。

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能力,绝大多数是由学习拉开的。

在工作岗位上,有的人能独挡一面,他们有思路、有创新,看问题透彻,做事情到位,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不断超于自我,锻炼自我,从而工作效率也不断提高。

学习还是一种精神追求。

每天读两小时书靠习惯,月月如此靠责任,年年如此靠追求。

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决定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就找到了开启心智的钥匙,就找到了点亮人生的明灯。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而深邃,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的行动变得理智而富有创新,唯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充满力量,唯有学习才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点亮人生。

第五篇:
第十二周国旗下演讲稿知识就是力量
第十二周国旗下演讲稿
知识就是力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

同学们,你一定羡慕神话故事中那些力大无比的人,一定也幻想自己能成为呼风唤雨,所向无敌和英雄吧!让我告诉你,实现这个愿望的窍门,就是学好文化,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宝藏;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也需要知识。

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在他的座位下留下了深深地脚印。

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姝,他睡觉枕的还是书。

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毫无疑问,他人成就与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世界每时每刻都不停变化,如果我们此刻停滞下来,难保下一秒就是否会被无情的抛弃。

若要做一个明智的人就要不断求知。

我们需要读书、看书来丰富内涵和阅历。

但课堂,书籍只是一部分途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因为只有生活才能给人最真切、直接的感受。

没有知识、就没有进步和发展可言,我们也不会有思想、将痛苦地活在盲目里。

知识最大的力量就体现在——我们需要它。

演讲者:
袁亚红
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
附送:
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
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
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日期:201X-9-11:13:22来源:来自网络查看: 作者:
未知人气:
7647
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

这个空间边界就是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

自己的知识空间越大,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因此就越会感觉自己的无知。

扩充知识空间的过程叫学习。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知识空间在不断扩大。

研究生的知识空间就应该更大一点。

北邮与其说是扩充了你们的知识空间,不如说是拓展了你们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

“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

西班牙作家这样说过。

两个人知识空间的碰撞叫交流。

更多人知识空间的融合叫团队精神。

成千上万人的知识空间通过电信技术相互影响叫上网。

在我们这
个信息时代,信息在爆炸,知识空间在膨胀。

一个缺乏交流、脱离团队、拒绝网络的个人知识空间,肯定是一个相对萎缩的空间。

全世界知识的总和形成人类知识大空间,这个大空间的边界叫前沿。

什么叫研究生?研究生必须拥有一小块与人类知识空间共同的边界,必须在前沿工作。

如果他们在这块边界上有所突破,就叫做发现或叫做发明。

这样的突破,扩充了研究生个人的知识空间,同时也就扩充了人类的知识大空间。

发现与发明统称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江泽民主席的一句名言。

接受过民族许多关爱,享受了高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对于创新,当然是责无旁贷。

北邮的研究生,寻找一份稳定的高收入的工作并不难,今天在座的314名硕士、17名博士都已经签了年薪5万、8万、10万甚至更高的从业合同。

但是,不能忘记,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太平洋彼岸的你们的同龄人,他们拥有5亿、8亿、10亿甚至更多的高科技股权,在今天这样一个财富向知识精英聚集,资本为科技创新投入的浪潮中,北邮的研究生,为了民族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兴旺,一定要搏击在大潮的浪尖,而不是悠闲在远离潮头的沙滩。

一个月以前,贝尔实验室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在庆典上,院长李大维博士亲口对我说,他组织并参加今年在中国的招聘面试工作,在考核优秀的名单中,绝大多数来自北邮,他还告诉我,贝尔(中国)的一项近期活动是举办系列科技前沿讲座,四个举办地分别选在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和北邮。

北邮之所以能培养高质量毕业研究生,之所以能赢得国际科技界的尊重,原因有三点:
第一,高素质生源;第
二,良好的师资条件和校园环境;第
三,优良的校风,特别是创新的精神。

最近出版的50万字的《贝尔实验室:
现代高科技的摇篮》一本书中,有一段很长的科技精英介绍,其中写道:
“周建会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在该校获硕士学位,他1998年发明‘are star dls 400g’系统使光网络系统传送信息容量扩大5倍”。

我在这里还要告诉毕业研究生,周建会99年月离开了贝尔,投身硅谷,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事业。

你们另一位学长,北邮78级也就是第一批硕士黄章勇,92年辞去公职,带领几个青年人从四川到深圳,创办飞通光电子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到国际,1999年,公司规模超过三百人,产值2亿,产品远销欧、美、亚10个国家,当美国著名ortel公司收购飞通38%股份时,唯一条件是股东各方必须同意,给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黄章勇奖励个人股权。

北邮的研究生校友中不乏科技创新的榜样,北邮的校园内更有充满创新精神的教授:
叶培大、周炯先生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探索数十年,陈俊亮、杨放春教授的智能网已经为中国电信网所用,并正在走向东南亚。

还有雷振明教授的atm交换机/ip路由器,孟洛明、朱其亮、宋俊德教授的网管软件,林中教授的光缆测试设备,孙景鳌、蔡安妮教授的指纹识别软件都已占领市场,并且一步步走向国际,今天北邮的校园里,拥有自己知识产权超过了百万的教授,已经不止是一个两个。

作为北邮的研究生,我相信,你们年轻的血管里已经注入北邮创新的血液,你们心中激动着的是创新欲望,没有创新欲望的,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不可能成为出色的工程师,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再见了,年轻有为的北邮毕业研究生。

祝你们前途无量
谢谢大家!
第二篇:
研究生毕业演讲——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
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

这个空间边界就是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

自己的知识空间越大,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因此就越会感觉自己的无知。

扩充知识空间的过程叫学习。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知识空间在不断扩大。

研究生的知识空间就应该更大一点。

北邮与其说是扩充了你们的知识空间,不如说是拓展了你们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

“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

西班牙作家这样说过。

两个人知识空间的碰撞叫交流。

更多人知识空间的融合叫团队精神。

成千上万人的知识空间通过电信技术相互影响叫上网。

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在爆炸,知识空间在膨胀。

一个缺乏交流、脱离团队、拒绝网络的个人知识空间,肯定是一个相对萎缩的空间。

全世界知识的总和形成人类知识大空间,这个大空间的边界叫前沿。

什么叫研究生?研究生必须拥有一小块与人类知识空间共同的边界,必须在前沿工作。

如果他们在这块边界上有所突破,就叫做发现
或叫做发明。

这样的突破,扩充了研究生个人的知识空间,同时也就扩充了人类的知识大空间。

发现与发明统称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江泽民主席的一句名言。

接受过民族许多关爱,享受了高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对于创新,当然是责无旁贷。

北邮的研究生,寻找一份稳定的高收入的工作并不难,今天在座的314名硕士、17名博士都已经签了年薪5万、8万、10万甚至更高的从业合同。

但是,不能忘记,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太平洋彼岸的你们的同龄人,他们拥有5亿、8亿、10亿甚至更多的高科技股权,在今天这样一个财富向知识精英聚集,资本为科技创新投入的浪潮中,北邮的研究生,为了民族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兴旺,一定要搏击在大潮的浪尖,而不是悠闲在远离潮头的沙滩。

一个月以前,贝尔实验室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在庆典上,院长李大维博士亲口对我说,他组织并参加今年在中国的招聘面试工作,在考核优秀的名单中,绝大多数来自北邮,他还告诉我,贝尔(中国)的一项近期活动是举办系列科技前沿讲座,四个举办地分别选在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和北邮。

北邮之所以能培养高质量毕业研究生,之所以能赢得国际科技界的尊重,原因有三点:第一,高素质生源;第
二,良好的师资条件和校园环境;第
三,优良的校风,特别是创新的精神。

最近出版的50万字的《贝尔实验室:
现代高科技的摇篮》一本书中,有一段很长的科技精英介绍,其中写道:
“周建会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在该校获硕士学位,他1998年发明‘arestardls400g’系统使光网络系统传送信息容量扩大5倍”。

我在这里还要告诉毕业研究生,周建会99年月离开了贝尔,投身硅谷,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事业。

你们另一位学长,北邮78级也就是第一批硕士黄章勇,92年辞去公职,带领几个青年人从四川到深圳,创办飞通光电子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到国际,1999年,公司规模超过三百人,产值2亿,产品远销欧、美、亚10个国家,当美国著名ortel公司收购飞通38%股份时,唯一条件是股东各方必须同意,给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黄章勇奖励个人股权。

北邮的研究生校友中不乏科技创新的榜样,北邮的校园内更有充满创新精神的教授:
叶培大、周炯先生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探索数十年,陈俊亮、杨放春教授的智能网已经为中国电信网所用,并正在走向东南亚。

还有雷振明教授的atm交换机/ip路由器,孟洛明、朱其亮、宋俊德教授的网管软件,林中教授的光缆测试设备,孙景鳌、蔡安妮教授的指纹识别软件都已占领市场,并且一步步走向国际,今天北邮的校园里,拥有自己知识产权超过了百万的教授,已经不止是一个两个。

作为北邮的研究生,我相信,你们年轻的血管里已经注入北邮创新的血液,你们心中激动着的是创新欲望,没有创新欲望的,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不可能成为出色的工程师,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