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实验: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试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你能否找到声音在其它介质中传播的例子?感受: a.制作土电话。

b.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中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所以把它叫做声波。

四、声音的传播速度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声速。

2、声速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

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五、回声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来的一种现象。

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3、回声定位(声呐、海豚、蝙蝠等)4、如回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我们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但回声起到了加大原声的作用。

(如室内讲话声音更响亮)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听到声音应具备的条件:(1)要有声源;(2)要有传声介质(3)人耳能感受声音。

2、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一)如图2.2-1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3、超声波、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新人教版八 上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 上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第1节 生意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例:吉他、二胡、大小提琴、钢琴等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笛子、箫等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鼓、锣等打击乐器就靠鼓或锣表面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 3、实验研究声音产生的方法:转换法如:发声的音叉将小球弹开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三、声速1、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公式:★3、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v v v 〉〉固液气★4、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四、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2、公式: (注:t 为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一、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物体(尺寸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例:1、演奏二胡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2、乐队演员演奏弦乐时,演员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3、频率:⑴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⑵单位:赫兹(Hz )⑶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4、次声波与超声波(1)人耳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 20000Hz(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了解:大象的语言、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导弹发射、核爆炸等都有次声波产生。

2vt S =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影响因素:1)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2)响度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关于声现象的重要知识点,帮
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播而到达人的耳朵。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0m/s。

-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振动传递的,形成纵波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 高音和低音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
度越大。

- 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和嗓音产生的波形
不同,因此音色也不同。

3. 声音的反射和干涉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 声音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还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4.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
- 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不同,吸音材料可以减小噪音。

- 共鸣是指声音与某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引起物体振动,增强声音的现象。

5. 声音的利用
- 声音可以用于通信、传递信息和产生美妙的音乐。

- 声纳是利用声音波的反射和回声来判断物体位置和形状的技术。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3.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①老师讲课学生能听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②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僧的电话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③敲击课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④玻璃罩内的闹钟,随着空气不断减少,响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传播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往外传播的。

4、声速:①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④公式为v=s/t5、能听清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或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 以上时。

反之的话,回声与原声就会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通俗“粗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常见描述音调:男高音、女生声音高、这首歌音太高、脆如银铃、螺丝松动、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

①影响音因素: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②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

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 考点二 声音三特性的影响因素
(2013 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 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 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本章核心考点
• 考点一 声音三特性的区分
(2014 潍坊)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 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 声的( ).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016 潍坊)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 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三 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 (2017 潍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四 防治噪声 (2019 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 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 .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 .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同学们再见!
2020中考备考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本章知识结构
音调
响度
音色
信息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能量
介质 振动
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噪声防治
声 现 象
三途径
核心知识点

第2章 声现象 知识点精细梳理 (新版)新人教版

第2章 声现象  知识点精细梳理 (新版)新人教版

第2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1.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可根据音色来可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好坏、诊断病情等。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辩路、捕食;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搜索敌机;医学上利用回声定位制成了B 超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现象则是对声音的一种科学研究和描述。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声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当声波达到人的耳朵时,人就能够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高的声波对应高音调,频率低的声波对应低音调。

音量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的声波对应大音量,振幅小的声波对应小音量。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携带能量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和传播距离有关。

三、声音的测量我们通常使用分贝(dB)来测量声音的强度。

分贝是一种相对单位,用来比较两个声音强度的大小。

分贝的计算公式为:L = 10log(I/I0),其中L表示声音的强度,I表示声音的强度,I0表示参考强度。

四、共振和声音的放大共振是指当声波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使声音得到放大。

共振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如音乐乐器的共鸣和声学共振。

五、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和介质,这些障碍物和介质会导致声音的吸收和衰减。

声音的吸收和衰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密度、厚度和材质等。

六、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变高,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变低。

七、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声音可以用于通信、音乐、语言交流、声纳等方面。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等于我们立刻听不到声音把不明显、不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换为另一个更明显、更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把物体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探究方法: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探究方法:科学推理。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3、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原声与回声之间相差时间大于0.1s,人就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小于0.1s 区分不开,但可以使声音更响亮,教室即利用这个原理。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三大特性特性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振幅(振动的幅度)音色材质、结构注:1、音调高不等于响度大。

2、影响响度大小的另一个因素为离发声体的远近二、声的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声音(人耳听得到的部分)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蝙蝠和海豚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大象能发出和听到次声波。

三、常见改变音调的例子1、琴弦或橡皮筋越细,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粗音调越低。

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2、空气柱(笛箫类)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3、鼓皮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4、尺子类伸出桌面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5、敲装不同量的水的瓶子(振动的是水和瓶子)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高。

6、吹瓶子(振动的是空气柱)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新甫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回顾: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都能发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5、利用回声可以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一半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

2.2 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频率越低音调越。

物体在1s振动的叫频率,物体振动越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响度跟发生体的和距发声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

5、音色:由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2.3 声的利用①可以利用传递,例如:②可以传递传递,例如: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

4、人们用(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处减弱、在中减弱、在处减弱。

1。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归纳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振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叫它声波。

3、声速: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称为回音。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声音的特性1、乐音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的单位是。

2、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3、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用能辨别是数学老师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要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八年级美术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美术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美术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本文档旨在对八年级美术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

-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2. 声音的基本特征
- 声音有高低、强弱和长短之分。

-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 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确定。

3. 声音的不同种类
-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以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

- 语音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声音形式。

- 噪音是不和谐的、刺耳的声音。

4. 声音的可视化表现
- 声音可以通过波形图、频谱图等图像形式展示。

- 波形图显示声音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

- 频谱图显示声音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5. 声音和艺术创作
- 艺术家可以借助声音表达情感和创造艺术效果。

- 声音可以被用于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中。

- 声音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以上是八年级美术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进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答:发声体的振动引发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刻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取v=340m/s 。

什么缘故雷雨天咱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刻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 远大于声速v=340m/s ,因此咱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阻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样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进程中,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 7m ..时,就能够够区分原声和回声。

§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计算公式:T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刻。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

(1)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例:固体声源:振动的音叉;液体声源:流水声;气体声源:笛声,笛子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要发声,肯定有物体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常见的有磁带、激光唱片、储存卡等记录方式。

3.声音的产生实验(1)把正在振动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现象:乒乓球被弹起;(2)把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现象:溅起水花;(3)敲击放了小纸屑的鼓面,现象:小纸屑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这三个实验中,乒乓球、水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小纸屑的作用是放大鼓面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实验(1)实验步骤和现象表格:步骤现象打开闹钟听到清晰的铃声,并看到闹钟在振动罩上玻璃罩声音变小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能观察到闹钟仍在振动玻璃罩内重新放入空气声音逐渐变大)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注意事项: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②玻璃罩要密封且用减震材料与桌子隔开,防止桌子传声;③抽气机要远离玻璃罩,减少干扰;④无论怎么抽,靠的很近还是有可能听到铃声,是因为抽气机无法真正把玻璃罩内抽出真空;(5)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

2.介质:声音的传播媒介。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介质有三种:固体介质、液体介质、气体介质4、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5、声速: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7、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被返射的现象叫回声。

二声现象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

声音:声音的频率范围 20Hz 至 20000Hz 。

超声波:高于 20000 Hz的声波。

四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定义:声音的高低2、与振动频率的大小有关1、定义:声音的大小(或强弱)1、定义:声音的特色2、与振幅有关,还与听着到声源的距离的大小有关2、与振动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三声音的感知1、耳聋的两种情况: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2、骨传导:靠人得头骨、颌骨传声的方式叫骨传声3、人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空气传声、骨传导4、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不同,根据这些差异,人可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5、人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有介质传声③人耳无障碍④声波频率在20Hz至20000Hz范围内⑤达到一定的响度。

【典例剖析】1、 人们是如何通过二胡演奏出不同乐曲的?【点拨】二胡有两根弦,一根粗弦,一根细弦,用弓弦摩擦粗弦时,因粗弦的质量大,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摩擦细弦时音调高;同一根弦,用手指按在弦的上面和下面,振动时产生的音调是不同的,手指按在弦的下面,振动的弦变短,质量变小,振动频率变高,音调高,因此,通过指法的变换可演奏出不同的音调。

另外,调紧弦也可提高音调,这与涂抹松香是不同的,在弦上涂松香是为了增大响度,当然音色也会有所变化,那不是主要的,分析问题要抓主要矛盾,不可混为一谈。

2、 往水瓶倒水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点拨】往水瓶倒水时,水瓶内水面会不断升高,这时水的撞击力会减小,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幅度会减小,因此,响度会逐渐变小;又因为往水瓶倒水时,瓶内空气柱的质量会逐渐变少,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大,所以,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
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
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
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
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高低
为;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p37
第3节声的利用
1、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2、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
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产生声音---空气等传播声音---鼓膜的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2)阻断噪声的(3)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即(1)在声源处减弱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3)在人耳处减弱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
5、右图是的标志。

第二章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参考答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震动停止,发声也停
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
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
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同、不同)。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
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
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
高。

②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
的是声音的响度;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丁甲
乙丙;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丙乙甲丁。

p37
第3节声的利用
3、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4、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
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例子。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人耳处减弱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
5、右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