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24节气顺口溜大全_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
24节气顺口溜大全_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1.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精选2.节气秋分是什么意思3.立冬是一年中第几个节气4.二十四节气口诀5.24元素周期表顺口溜精选。
24节气简短介绍
24节气简短介绍农历中,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共计24个节气。
这些节气以恒定的时间点划分了一年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农民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24个节气。
立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的到来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开始浓郁起来,人们开始迎接春天的到来。
雨水:雨水是指天气逐渐变暖,降雨增多的时期。
此时气温回升,雨水滋润着大地,为即将到来的春耕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惊蛰:惊蛰是指春雷开始震响,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此时阳气渐长,天气逐渐暖和,生机勃发。
春分:春分是春季的中期,也是昼夜平分的时刻。
此时白昼开始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
清明:清明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
此时昼夜温差大,天气晴朗,适合进行户外活动。
谷雨:谷雨是播种的好时机,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天气温暖,雨水充足,农民们开始大量播种。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是一年的第二个节气。
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小满:小满是农作物成熟的标志,也是农民们忙于收割的时期。
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作物进入成熟期。
芒种:芒种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此时气温较高,大部分作物已经长势喜人。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
此时太阳直射地面,天气炎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小暑:小暑是气温开始升高的时期,也是人们感受到夏天炎热的时候。
此时气温高,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此时气温最高,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也是一年的第三个节气。
立秋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开始,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处暑:处暑是气温开始下降的时期,也是夏天结束的标志。
此时气温回降,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天气渐凉的标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历的一种划分时间的方法,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生活。
每个节气代表着特定时段的气候和天气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总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内容。
一、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
立春的时间约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此时阳光逐渐增长,气温逐渐回升,人们开始备耕土地,准备春季的农事工作。
二、雨水:雨水是表示降水量增加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间。
此时,随着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降雨增多。
这一节气意味着春天的雨水开始丰富,对于农田的灌溉和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三、惊蛰:惊蛰表示春雷初响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3月5日至7日之间。
此时,天气进一步转暖,小动物开始苏醒,植物开始发芽。
春雷的响起,是春天来临的标志。
四、春分:春分是春天的中分点,时间约在每年的3月20日至22日之间。
此时,昼夜平分,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春分也意味着春季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旺盛期,农民们开始耕种田地,农忙的季节正式到来。
五、清明:清明节气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约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此时,春天已经到来,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繁茂。
在这一节气,人们会祭祖扫墓,缅怀祖先,感受生命的宝贵。
六、谷雨: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之间。
此时,降雨逐渐增多,气温逐渐升高。
谷雨是播种的最佳时机,也是收获的希望所在,带给人们丰收的希冀。
七、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夏季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5月4日至6日之间。
此时,气温明显回升,大地被阳光照射的越来越强烈,农民们开始大规模种植夏季作物。
八、小满:小满表示作物开始繁茂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5月20日至22日之间。
此时,气温继续升高,农田里的春季作物开始进入茂盛期。
小满标志着夏季的到来,农田的绿意盎然。
九、芒种:芒种是稻谷成熟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之间。
二十四节气(四季)
春季(春天)
1、立春:东风解冻鱼上冰
2、雨水:冰雪融化桃花开
3、惊蛰:草木萌动鸿雁来
4、春分:芽茶播种燕飞舞
5、清明:细雨放飞柳飘絮
6、谷雨:雨生百谷春盎然
夏季(夏天)
7、立夏:桑枣灌溉遍地谷
8、小满:蚕丝畜养麦起身
9、芒种:收割播种鹭助兴
10、夏至:棉花现蕾照眼明
11、小暑:知了风轻汗如雨
12、大暑:骤雨孕育赏红莲
秋季(秋天)
13、立秋:寒风飘叶寒蝉鸣
14、处暑:葵花添衣遍地黄
15、白露:秋雨降露白如银
16、秋分:桂花收获香满园
17、寒露:鸿雁南飞蟹正肥
18、霜降:芙蓉花落叶满天
冬季(冬天)
19、立冬:收葱修剪地始冻
20、小雪:残菊飘雪犁耙开
21、大雪:寒梅地冻温室暖
22、冬至:瑞雪防冻兆丰年
23、小寒:寒冬积肥腊月天
24、大寒:岁末辞旧过大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顺序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 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阳 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 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 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 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 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 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 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 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 黄经165度;于阳历9月7-9日 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 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 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 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 下降,昼夜温差大。白露基 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 渐渐转凉,寒生露凝,以白 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小雪日戏题绝句》·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阳历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 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 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 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 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 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 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 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 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 腌制“咸货”。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 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阳 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 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 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 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 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 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 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 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24节气的含义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令狐采学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传统节气系统,它以太阳视黄经划分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共计二十四个节气。
这些节气与我国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代表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指导,也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及其含义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含义的详细介绍:春季1.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2.雨水:雨水节气是指入春后大地开始融化,天气变暖,降雨增多。
3.惊蛰:惊蛰标志着春季蓬勃生长的开始,万物苏醒,昆虫开始振翅飞舞。
夏季4.清明:清明节气是表示春天已经进入尾声,万物开始复苏,清明时节祭祀先人的时刻。
5.谷雨:谷雨是指雨水充足,各种植物播种生长的关键时期。
秋季6.立夏:立夏表示夏季开始,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已经过去,温暖的夏季即将到来。
7.小满:小满表示田地里的庄稼已经长满,开始进入丰收阶段。
8.芒种:芒种是指所有庄稼的收割季节,也是夏季的开始。
9.夏至:夏至是指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白天最长,意味着夏季正式到来。
冬季10.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即将过去,秋季正式开始。
11.处暑:处暑是指酷暑渐渐消退,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
12.白露:白露表示天气渐凉,大地开始出现露水。
冬季13.寒露:寒露表示初露寒意,意味着已经进入寒冷的季节。
14.霜降:霜降是指天气逐渐寒冷,开始出现霜冻。
15.立冬:立冬表示冬季正式开始。
16.小雪:小雪是指降雪的开始,温度逐渐下降。
17.大雪:大雪表示降雪量加大,寒冷的天气趋向高峰。
春季18.冬至:冬至是指一年中太阳高度最低,白天最短,表示冬季到来的最后阶段。
19.小寒:小寒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开始。
20.大寒:大寒是指寒冷程度最大的时期。
夏季21.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22.雨水:雨水节气是指入春后大地开始融化,天气变暖,降雨增多。
23.惊蛰:惊蛰标志着春季蓬勃生长的开始,万物苏醒,昆虫开始振翅飞舞。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立春1、介绍: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 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 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 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 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 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 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 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 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酒”、“春牛”等等。
一年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
一年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一年24个节气顺序是:1、立春;2、雨水;3、惊蛰;4、春分;5、清明;6、谷雨;7、立夏;8、小满;9、芒种;10、夏至;11、小暑;12、大暑;13、立秋;14、处暑;15、白露;16、秋分;17、寒露;18、霜降;19、立冬;20、小雪;21、大雪;22、冬至;23、小寒;24、大寒。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公历2月3-5日交节。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指春雷乍动,惊醒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公历4月19-21日交节。
7、立夏:夏季的开始。
公历5月05-07日交节。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公历5月20-27日交节。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公历6月05-07日交节。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公历6月21-22日交节。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公历7月06-08日交节。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公历7月22-24日交节。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公历8月07-09日交节。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公历8月22-24日交节。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公历9月07-09日交节。
16、秋分:昼夜平分。
公历9月22-24日交节。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公历11月7-8日交节。
20、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公历12月6-8日交节。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二十四节气
rnrn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rnrn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rnrn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rnrn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24个节气对应的时间24节气是哪些
24个节气对应的时间24节气是哪些24个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传统上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以适应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这24个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时间,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阳历日期会有变动。
1. 立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回春。
2. 雨水: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阳历时节。
表示降雨增多,雨水开始补充田间水分。
3.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阳历时节。
指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表示春雷惊醒了蛰伏的生机。
4.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历时节。
天空将分为两半,白天和黑夜平分,意味着春天进一步加强。
5.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阳历时节。
古代称为"扫墓节",表示此时春季已经稳定,适宜祭祀祖先。
6. 谷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种植作物收获的季节即将开始,土壤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
7.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阳历时节。
表示夏季开始,气温升高,万物生长旺盛。
8. 小满: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阳历时节。
标志着作物已经长满,还未丰收。
即"满有点小"的时候。
9.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阳历时节。
作物生长期虽长,但还未到收获时节,所以称为芒种。
10.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阳历时节。
此时太阳高度最高,白天最长,表示进入炎热的夏季。
11. 小暑:每年的7月6日或7日,阳历时节。
夏季开始进入最热的时候,气温逐渐升高。
12. 大暑:每年的7月21日或22日,阳历时节。
整个夏季中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采取措施防暑。
13.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夏季过去,秋天开始,天气逐渐凉爽。
14. 处暑: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阳历时节。
表示暑热开始减退,天气逐渐凉爽。
15.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天气开始寒凉。
16. 秋分: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阳历时节。
二十四节气表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表及含义春季立春:2月3-5日交节,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2月18-20日交节,降雨开始。
惊蛰:3月5-7日交节,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
春分:3月20-22交节,春季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4月4-6日交节,气候转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4月19-21日交节,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5月20-22日交节,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6月5-7日交节,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6月21-22日交节,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7月6-8日交节,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7月22-24日交节,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8月22-24日交节,“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
白露:9月7-9日交节,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9月22-24日交节,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10月8-9日交节,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开始降霜。
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开始降雪。
大雪:12月6-8日交节,降雪较大。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
小寒:1月5-7日交节,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1月20-21日交节,为最冷的时节。
有关闰的知识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阳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时间约每四年积累成一天加在二月里;阴历把一年定为354天或355天,所余时间约每三年积累成一个月,加在某一年里,这样的办法叫做闰。
阳历:1 、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为31天。
4、6、9、11月为小月,每月为30天,二月闰为29天,平为28天。
阴历:1、4、7、9、10、12为大月,2、3、5、6、8、11为小月(2008年),大月每月30天,小月每月29天。
24节气的含义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24节气以及特点总结
24节气以及特点总结下面是对24节气及其特点的简要总结:1. 春季: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3日至5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农民开始准备春耕。
雨水(约在2月18日至20日):降雨量开始增多,雪渐化雨,土壤解冻,有利于农作物播种和生长。
惊蛰(一般在3月5日或6日):此时大地回暖,春雷始鸣,冬眠的昆虫和动物开始苏醒,农耕活动全面展开。
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昼夜几乎等长,春播工作进入高潮,植物生长迅速,人体生理机能活跃。
2. 夏季:清明(4月4日或5日):气候温暖湿润,适于踏青扫墓,也是农忙时节,作物快速生长。
谷雨(4月19日或20日):降雨充沛,滋养五谷,此时农田管理尤为关键。
立夏(5月5日或6日):夏季正式开始,气温升高,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
小满(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完全成熟。
芒种(6月5日或6日):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收割,水稻插秧繁忙。
3. 秋季:立秋(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暑热尚未退尽,农作物继续灌浆成熟。
处暑(8月22日或23日):炎热逐渐减少,早晚凉爽,秋收准备工作开始。
白露(9月7日或8日):夜间地面水汽凝结成露,天气转凉,秋收渐近尾声。
秋分(9月22日或23日):昼夜再次等长,作物收获,晚稻开始抽穗扬花。
寒露(10月8日或9日):气温明显下降,露水更冷,树木开始落叶,秋播作物播种。
4. 冬季:立冬(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作物收藏入库,动物储备脂肪过冬。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开始降雪,南方则呈现初冬景象,田间管理转向保温防冻。
大雪(12月6日或7日):雪量加大,部分地区积雪覆盖,农作物进入休眠期。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民间有进补御寒的习俗。
小寒(1月5日或6日):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严冬对动植物的影响显著。
大寒(1月20日或21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冬藏与春耕前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在 11月22日或23日;表示开始降 雪,雪量小。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 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 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 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 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 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 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 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 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 量5.0~10毫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 气,每年8月7日--9日立秋。“秋” 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 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 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 成语。释义:“秋”字由禾与火字 组成,是禾 谷成熟的意思。秋季包 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 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 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 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 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
节气名。在每年公历6月21日 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 长,以后白昼渐短 。
•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 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 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 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 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节气,在10月23日 或24日;表示天气渐寒,出现霜冻机会 增多。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 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 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 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 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 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 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 ,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 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
•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 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 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 ,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 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 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 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 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Leabharlann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 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 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 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 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 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 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 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 伏香等习俗。
•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 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 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 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 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 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 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 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 ”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 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 、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 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 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另外 还有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 的七绝《清明》。
•
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 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 达黄经30°时为谷雨。谷雨时雨 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 的生长。
•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 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
•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 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 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 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 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 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 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 入冬季。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 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 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 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 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 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 、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 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
白露(white dews)是24节气之 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 ,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 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 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 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 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 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 的象征。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1月5-7 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 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 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是最低的的 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 于小寒的。同时,有同名作词人小 寒。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 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 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 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 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 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 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 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 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 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 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 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 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 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 ”、“长至节”、“亚岁”等,早在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 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 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 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 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 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 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 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 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 般在每年3月4日~7日,这时气温 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 ”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 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
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排二 十四节气之四,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春暖花开,莺飞草 长,宜农作,田间管理;观 光出游等,另有《春分》文 学作品可欣赏。
•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 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 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 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 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 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 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小满(grain buds)是二十四 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 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 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 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 60°时为小满。也指AIR系列 中的人物,另外还有小满坡和 小满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