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合集下载

人种起源

人种起源

人种起源

一、华夏人类的起源

【体质人类学基本知识】

在本文的一开始,首先需要纠正大家的一个传统观念:中国人皮肤的颜色不是黄色的,而是浅棕色的。中国人眼睛的颜色不是黑色的,而是深棕色的。中国人的头发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的,而是带有一点深棕色的。对于中国人种族上的这种性状特征,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来源。在此之前,我们又必须了解中国人的种族构成。

中国人的种族来源,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欧亚部落的血统,一部分是古亚洲人的血统。古亚洲人是第一次出非洲的人群,而欧亚人是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中的第二次扩张的人群。

古亚洲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矮黑人(D-YAP),他们和非洲黑人(尼格罗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另一种是棕种人(C-M130)。纯种的矮黑人是印度的安达

曼人,东南亚的维达人等,而纯种的棕种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们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亚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矮黑人,棕种人先后从亚洲南部北上东亚后,肤色变浅。矮黑人中最进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虾夷人),它们是绳文人的后裔,也是大和民族的重要底子。另外,西藏人中也拥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

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被称为中东部落(F-M89),其中的一支演化为欧亚部落(K-M9),其余进化成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属于暗白人种。欧亚部落的原始人种属于未分离的黄白人种,又演化成好几支。其中一支形成东亚部落(NO-M214),被称为黄种人(又称华夏-芬兰人种),另有一支形成中亚部落,

属于早期的白种人。

东亚部落的黄种人又分离为两支,一支是芬兰人,部分北亚人的直系祖先(N-M231)。另一支则形成中国人,东南亚人的直系祖先(O-M175)。在M175

以表现型为基础的种族分类

以表现型为基础的种族分类

以表现型为基础的种族分类

种族分类是一种将人类按照其外貌特征和表现型进行归类的方式。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基于中括号内的内容,即个体身体的各种特征和特性。不同的人群由于地理环境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外貌特征,这种差异也被用来作为种族分类的依据。

种族分类最早起源于人们对于人类的进化历史和地理分布的探索。亚洲人、非洲人、欧洲人、大洋洲人和美洲人被视为人类的五大主要种族。每个种族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首先,亚洲人种族被认为是最为多样化和广泛分布的种族之一。这个种族群体以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为代表。亚洲人的皮肤色泽可以从浅黄到深棕不等,头发颜色也各不相同。他们的眼睛通常呈细长型或类似于单眼皮的形状,面部特征有时被描述为“东方面容”。

第二,非洲人种族通常被认为是最早达到现代人形态的种族。非洲人的皮肤通常呈深棕色到黑色,头发通常呈卷曲状。他们的鼻子和嘴唇较宽大,面部轮廓多是突出的。非洲人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语言闻名。

第三,欧洲人种族被认为是最为白皙的种族之一。相对于其他种族,欧洲人有着较浅的肤色,通常呈现出白皙或粉色外观。他们的头发通常是直的或略微波浪状,眼睛的颜色多样化,从蓝色到棕色都有。欧洲人的面部特

征通常被描述为高鼻梁和深陷的眼窝。

第四,大洋洲人种族主要涵盖了毛利人和印度尼西亚原住民等种族群体。他们往往具有棕色的皮肤和卷曲的头发,鼻子和嘴唇较宽大。大洋洲人常常与海洋和水上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在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得到了体现。

最后,美洲人种族主要包括了北美原住民和南美洲土著居民。北美原住民通常具有较深的肤色和黑色的头发,而南美洲土著居民的肤色和头发颜色则更加多样化。他们的面部特征通常被认为是较扁平和突出的。

谁是日本人的祖先

谁是日本人的祖先

谁是日本人的祖先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提出“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云南”的假说。此后,在整个80年代乃至90年代,日本列岛兴起的“云南热”非但无衰减之势,反而一阵紧似一阵。云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红土高原,怎么突然间就成了孕育日本人祖先的洞天福地?怎么转眼就成了日本人的“祖先”?

一、日本列岛—“云南热”风潮的策源地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

1982年,佐佐木高明、渡部忠世等一批批日本学者又直奔云南,他们踏入了滇南的西双版纳密林中,进行了艰苦的实地社会考察。在这批著名的学者中,自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鸟越宪三郎。

1984年2月23日,致力于社会人类文化研究的鸟越宪教授又宣布:“对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所有婴儿的臀部有胎斑”。鸟越宪教授就这一发现又强调:“日本人在体质上所具有的胎斑渊源是云南,这是一个旁证,证实这个地区是日本人的发源地。”

1984年夏秋,鸟越宪教授再次率队抵滇,随行考察的有大约30余名著名学者。

1988年9月,日本电视工作者同盟抵达云南,其任务就是拍摄《日本人的起源》。随之,日本列岛掀起的“云南热”风潮也卷到了顶峰。

在一阵阵“热效应”的冲击下,我国部分学者闻风而动,他们争相对日本人提出的“倭人起源于云南”、“日本的发源地在云南省”等种种推论进行论证。此后,日本人的推论又由“倭人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倭人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到彝族、哈尼族、傣族(西双版纳)诸族等多种说法,甚而扩展到“佤族说”以及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说”。

日本及日本人的起源之谜

日本及日本人的起源之谜

到今天,日本人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和争论都很多,大家“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吵得难解难分。说法之一认为,现今还居住在日本北海道上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就是日本列岛上最早期的居民。只是,阿伊努人的相貌特征与现在的日本人并不相同,他们更接近白种人的特征。因此有人认为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日本民族,他们是从遥远而寒冷的北部欧洲而来,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由于与日本其他民族混居与通婚,才逐渐拥有了黄种人的特点。但仍然有学者认为他们的来历以及人种都还是有争议的问题。至于他们是不是日本最早的居民,学者之间也没有达成共识。吴太伯的后代另一种说法认为日本人是吴太伯的后代,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民族始自中国。虽然很多日本学者极力反对这一观点,但这种说法却在中国及日本古代就开始流行。吴太伯是周太公的长子,也是后来着名的周文王的伯父。他把王位让给了弟弟(即周文王的父亲)之后东渡到了日本,创立了大和民族,也相继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日本历史上有野史这样记载,但在后来遭到了被焚的后果。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东北亚的一支骑马民族(即马背民族)征服日本后,建立了大和国家。当然,批判这种说法的人就更多了。看来,追寻日本人的根的路途还得继续走下去。

揭示日本人的起源,是一件比你想象的还要困难的任务。在当今世界的强国之中,日本人拥有最独特的文化和环境。他们的语言起源是最具争议的语言学问题之一。这些问题,是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被别人看待的核心问题。日本强烈的控制欲,和与邻国敏感的关系,使揭掉神话的外衣寻找答案比以往更加重要。

日本人的起源

日本人的起源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日本人群的起源和分布概括如下:

1.至少在3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日本出现了人类,但化石仅有冲绳岛发现的距今1.8万年的港川人。

2.大约在距今至少10000-2300年以前,日本列岛生活着拥有低面、低眶、低身材和巽他型牙齿类型且依靠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的日本新石器时代绳文人,他们可能是分布在中国南方、日本大陆和九州群岛等地区的旧石器时代人的后裔,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他们通过微进化过程和一定程度的与其他人群的混血发展成为北部北海道阿伊努人,同时发展成西南冲绳岛的琉球人。

3.从大约2300年前的弥生时代初期开始,一批高面、圆眼眶、扁平鼻骨、高身材和中国型牙齿类型的人群从亚洲大陆登陆日本的北九州地区和本州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与日本原住民共同混杂生活。之后,这样的人群从古坟时代末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向本州岛东部扩散,他们向北和向南扩散很慢,致使北海道阿伊努人和西南岛屿的冲绳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绳文系统原住民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元素。在移民的扩散过程中,虽有混血发生,但来自亚洲大陆移民的基因优势超过了日本原住居民,逐渐演化为现代日本人。从中世纪早期至今的600年间,日本人群基本没有来自海外的重要基因。

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对这些移民的来源地依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因为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都有限,比如缺乏与弥生时代初期相当的长江或江淮流域的人骨资料,而对朝鲜半岛的人骨研究也不是很清楚。尽管人骨形态显示江苏三星村与日本渡来系弥生人最接近,但时代上有200 0年的差距。此外,还缺乏古代人骨DNA的研究结论。所以,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分析结果看,也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人种起源

人种起源

人种起源

一、华夏人类的起源

【体质人类学基本知识】

在本文的一开始,首先需要纠正大家的一个传统观念:中国人皮肤的颜色不是黄色的,而是浅棕色的。中国人眼睛的颜色不是黑色的,而是深棕色的。中国人的头发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的,而是带有一点深棕色的。对于中国人种族上的这种性状特征,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来源。在此之前,我们又必须了解中国人的种族构成。

中国人的种族来源,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欧亚部落的血统,一部分是古亚洲人的血统。古亚洲人是第一次出非洲的人群,而欧亚人是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中的第二次扩张的人群。

古亚洲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矮黑人(D-YAP),他们和非洲黑人(尼格罗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另一种是棕种人(C-M130)。纯种的矮黑人是印度的安达曼人,东南亚的维达人等,而纯种的棕种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们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亚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矮黑人,棕种人先后从亚洲南部北上东亚后,肤色变浅。矮黑人中最进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虾夷人),它们是绳文人的后裔,也是大和民族的重要底子。另外,西藏人中也拥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

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被称为中东部落(F-M89),其中的一支演化为欧亚部落(K-M9),其余进化成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属于暗白人种。欧亚部落的原始人种属于未分离的黄白人种,又演化成好几支。其中一支形成东亚部落(NO-M214),被称为黄种人(又称华夏-芬兰人种),另有一支形成中亚部落,属于早期的白种人。

东亚部落的黄种人又分离为两支,一支是芬兰人,部分北亚人的直系祖先(N-M231)。另一支则形成中国人,东南亚人的直系祖先(O-M175)。在M175的基础上,东亚地区的黄种人演化为华夏,东夷,百越,苗瑶,百濮,南岛等一系列民族。

日本人原来是哪国人

日本人原来是哪国人

日本人原来是哪国人

日本人的祖先是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此外,关于日本岛居民的民族来源,目前所认为是从新石器时代日本岛才开始有居民,而最早的日本居民是从北方大陆移来的通古斯人,以后有马来人从南方渡海而来。

日本人是由日本诸岛的土著居民绳文人和从朝鲜半岛远渡而来的弥生人不断混血传承的。

一支由东京大学和综合研究生院大学等构成的研究队伍在2012年10月31日联合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该团队在至今已经公开的日本本土绳文人、亚洲人和西方人等约460人的DNA数据上追加分析了矮奴和冲绳人等71人的数据。矮奴是从公元前5世纪起就一直居住在北海道等东北部地区的日本原始居民。

分析结果表明矮奴从遗传学上和冲绳人最为接近,其次是日本本土绳文人、韩国人和中国人。同时也表明绳文人从遗传学上来看,要比矮奴和冲绳人更接近于韩国人和中国人。

这也就意味着自3000年前起,在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就不断与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进行混血,相反南北相望的北海道和冲绳地区的人之间的混血就进行缓慢。所以,在这些地区当地人的遗传特征保存下来得就相对多一些。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史笔记2

所谓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日本的民族性是什么,大多数文章都指向其二重性或矛盾性。这个观点应该主要来自美国学者的《菊与刀》,该书对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有一个概括:“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该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在书的末尾再次提及:“由于这种植根甚深的两重性,他们在成年后可以从毫无节制的浪漫恋爱突然转到对家庭意见的绝对服从。不管他们在履行极端的义务方面走得多么远,他们都能够尽情地享乐与贪图安逸。慎重处世的教养使他们在行动中常常表现得像一个胆小的民族,但他们实际上勇敢得近乎鲁莽。他们在等级制下可以表现出非凡的顺从态度,但绝不会轻易服从来自上面的控制。他们尽管彬彬有礼,但仍能保持着傲气。他们可以接受军队所要求的狂热盲从的纪律,但又桀骜不驯。他们可以是热烈的保守主义者,但又受新的方式的吸引,就如他们在接受中国风俗和西方学问时一再表明得那样。”多数评论认为,这个概括准确指出了日本的民族特性。笔者对日本人的了解基本来自书本和文艺作品,所得印象与以上结论虽不矛盾,但印象最深者似乎这一结论并未概括。笔者对日本民族最深刻之印象,一是认真、执着,力求把事情做到极致;二是极善于学习。《菊与刀》出版于五十年代,我虽不完全接受其观点,但却认为是我迄今看到的对日本民族性分析最深刻的作品。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日本史研究・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张雅军

内容提要 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

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

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

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而且可能与日本弥生时代人起源有关的古代人骨

DNA的研究结果也非常少;因此,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

分析结果看,关于弥生人源乡在哪里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

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关键词 日本 种族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

在日本上古史研究领域中,日本民族(即今天的大和民族)的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学说林立、充满争议的研究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人类学、特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并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体质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日本人群种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作一番回顾和分析①。

日本出现人类应该在至少3万年前,但人骨化石发现很少。迄今为止比较可信的早期人骨化石,仅有日本冲绳县港川采石场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港川人(M inat oga wa)。

大约1万年前左右,冰河期后海平面的上升将日本岛屿从亚洲大陆分离出来后,日本岛屿发展出一支独特的文化传统,称为“绳文文化”(以陶器上装饰有绳纹而得名)。绳文人的基本经济生活主要依赖狩猎、采集和捕鱼。绳文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随后转为弥生时代,这个转变时期以来自亚洲大陆的稻作农业、金属工具及与绳文人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群的出现为标志。弥生时代历时约600年(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在大约公元300年前后日本进入古坟时代。

日本人基因和中国人一样吗?

日本人基因和中国人一样吗?

日本人基因和中国人一样吗?

从基因结构或者组成来说,所有人类的基因组成都是一样的,比如控制人类狐臭的主要基因ABCC11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q12.1座位,意味着所有人类的ABCC11基因都位于16号染色体q12.1这个位置;控制红绿色盲的OPN1LW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上(如下图),所有人类X染色体的这个位置都存在OPN1LW的等位基因。但是,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每个人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序列又并不完全相同,相同位置上序列不同的基因被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差异就导致了每个人的遗传性状不同,有的红绿色盲有的正常,有的单眼皮有的双眼皮等等。

现代智人起源于非洲,迁徙路线是固定的,理论上迁徙路线上分支的时间越短,整体基因的同源性越高。日本人的起源还不完全清楚,日本人甚至普遍认为日本不是来源于亚洲祖先,因为它是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绝。但是,不管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们并没非起源于外星人,而且确实与附件亚洲的几个民族有联系。

有两种DNA测试可以追溯到史前祖先。第一个是线粒体DNA (mtDNA),mtDNA通过母亲的遗传;另一种是Y染色体(Y-

DNA),只从父亲传给儿子,而女性没有,它们都可以以不变的方式遗传许多代,这使得遗传学家能够确定古老祖先的血统和古老的种族。

在大约15000年前结束的上一个冰河时代,日本通过几座陆桥与亚洲大陆相连(如下图),其中一座连接琉球群岛与台湾和九州,一座连接九州与朝鲜半岛,另一座连接北海道与库页岛和西伯利亚大陆。这使得大约3万5千年前从中国大陆向日本迁徙成为可能——他们是现代琉球人(冲绳人)的祖先,也是全日本的第一批居民。大约15000年前,阿伊努人从西伯利亚来到北海道和本州岛定居,那时海平面刚刚开始再次上升。如今,琉球人、阿伊努人和日本人被认为是三个不同的民族。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分析[文字可编辑]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分析[文字可编辑]

? 非洲黑猩猩和非洲 大猩猩与人类的关 系最近,它们与人 类的分离时间在
499 ~600 万年前 10
? 亚洲猩猩的分离时 间为1000万年前,
? 长臂猿则在1200 万年前。
人类起源的可能地点
? 人类起源于什么地方?是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发
展起来的?还是由某个地方起源然后再向世界
各地区扩散?关于这一问题人类学界也进行过
? 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类起源的地 点可能发生在非洲。
5
? (c) 多地区起源并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现代人主要是由生活 于欧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的当地直立人直接演化发展而 来,但各地区的人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
? (d) 非洲起源假说不排除当地独立起源的贡献:现代人主要起 源于非洲,但原来生活在欧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的直立 人也留下了少部分后裔,并与新移民发生了基因上的混合。
? 现代人起源的几种假说:
? (a) 非洲起源假说:现代人在非洲完成了解剖结构的演变,在 大约10 万年前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了当地的直立 人的后裔早期智人,成为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区的现代人的 直系祖先。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在向世界各地扩散的过程中几 乎没有与当地的原住居民发生基因交流。
? (b) 多地区起源假说:现代人是由生活在欧洲、非洲、亚洲及 大洋洲的当地直立人直接演化发展而来的,各人种在很久以 前即已分歧,各自平行发展,演化成现代世界各地区不同种 族类型的人。

8章--现代人的起源及其体质进化

8章--现代人的起源及其体质进化
迄今为止,人类的配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 与生产水平相关,不完全受性选择所制约。
第14页,共51页。
8.3.2 选 择 例如,长期生活在横跨赤道的非洲和西太平
洋赤道附近的黑人,具有深黑的肤色,就与选择 有关。
皮肤的黑色是因为黑色素多。黑色素能吸 收太阳光中紫外线,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黑色 的皮肤能避免被过多紫外线照射而受到损害。
当然不同人种中的某些基因的出现率有所区 别。例如,某一血型(如O型)在某一人种中可以 很高,而在另一人种中则很低。
第2页,共51页。
人种(或种族)与民族的含义不同。 民族不是由体质特征来区分,而是由具有共
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等特征来区分。是在 历史上组成的人类共同体。如,汉族 藏族 一个种族可以包含一个——几个民族。 例如黄种人包括东亚许多国家的许多民族。
据说(吴汝康)大多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 显示,所谓的人种差别不到现代人群的全部差别 的10%。
第12页,共51页。
区分人种的方法:
体表特征、地理起源、文化以及遗传咨询。
由于人类居住地区在不断变化,尤其近几百 年来变动更大,所以人种一般以1600年前的状况 为依据。
人种区分在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意义,据说某些 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效应与人种有关。
主要特征:肤色淡黄,脸扁平,鼻中等宽,发 型直而较粗。
分布: 在亚洲大陆东半部、 太平洋群岛以及南北美洲大陆。

8 现 代 人 的 起 源 及

8  现 代 人 的 起 源 及



8.2 现代智人的四大人种 黄种或蒙古人种 白种或欧罗巴人种 黑种或尼格罗人种 棕种或澳大利亚人种 (P127 表8—1)。


8.2.1 黄色人种 主要特征:肤色淡黄,脸扁平,鼻中等宽,发 型直而较粗。 分布: 在亚洲大陆东半部、 太平洋群岛以及南北美洲大陆。 包括:现代的中国人、 蒙古人、 日本人、 印第安人等。



8.3.3 隔 离 指一些天然的屏障,如高山、大海、沙漠等 使两边的人群断绝了来往,并长期在不同的环境 下生活,发生了人种分化。 据报道,在南太平洋上有一个Pitcaim的小岛, 1790年有9个法国人和附近Tihiti岛上的18个土著 人(其中6个男人,12个女人)来到岛上。从此, Pitcaim岛上的人群很少与岛外有基因交流。后 来的Pitcaim人是上述人的后裔,他们的性状特 征反映出他们混合的种族来源。

人种(或种族)与民族的含义不同。


民族不是由体质特征来区分,而是由具有共同的 语言、地域、经济生活等特征来区分。是在历史 上组成的人类共同体。 一个种族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民族。例如黄 种人包括东亚许多国家的许多民族。 同样,一个民族也可包括—个或几个种族。例 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0多个兄弟民 族组成,主要是黄种人,但也混有白种人的血统。 因此人种(或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文地理_ 种族 民族 民俗

人文地理_ 种族 民族 民俗

① ②
尼格罗种族 布须曼种族
4)棕色种族群

特征:肤色深,儿童的头发有时为红色甚
至是亚麻色,毛发卷曲。由于该种族内部 差别明显,又可分为四个种族,即:

① ② ③ ④
澳大利亚种族 美拉尼西亚种族 波利尼西亚种族 密克罗尼西亚种族
三、地理人种

因地理条件影响使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
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理
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正是民族的迁移使一地的文化随着移民而 带到新的地区,也正是这种迁移才能使其 原有的文化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 同时也使各种文化之间发生交流、冲击、 吸收、比较、取舍、同化、融合等,才使 今天世界各种文化的空间格局成为可能。
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一)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是一个民族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 明显的特征。
共同地域
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居住、生 活的地区,是一个民族形成的物质条件 之一。
——是民族形成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共同经济生活
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资料 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 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是四个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对共同 语言的产生、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决定 作用,也是牢固的共同地域的可靠基础。
(二)种族与环境

亚洲人的前世与源头:亚洲各种族的起源

亚洲人的前世与源头:亚洲各种族的起源

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亚洲的居民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和日本语,现在多认为这两种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孤立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茶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等。

阿尔泰语系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到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地区,主要语言有蒙古语、满-通古斯语、朝鲜语、日本语、突厥语以及芬兰-匈牙利(学术界一部分人将保加利亚语和爱沙尼亚语也列入)语,阿尔泰语系包括蒙古、突厥、满-通古斯3个语族。日语和韩语(朝鲜语)应当属于什么语系?一个语系中的各种语音,基本的语法规则都是类似的。但日语、韩语的语法和汉语相差很大。汉语属于孤立语;日本语和韩国语则属于粘着语,且语法相似于满-通古斯语。汉语的动词、形容词没有时的变化,词序也比较严格;日语和韩语的动词、形容词则有时的变化,词序比较自由。此外,日语和韩语中还有比汉语多得多的助词,用来构成各种语法结构。这些特点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十分相近。看来,日语和韩语应该是归入阿尔泰语系的了。按照语言的发展规律和一些直接的证据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在阿尔泰语系中,全部属于胶着语(又称粘着语),如突厥语、蒙古语、满-通古斯语、朝鲜语、日本语。汉语属于西诺提贝额语系,有独立语的特点。日文的文字,除假名外,还有汉字。现在通用的汉字叫做“当用汉字”,共1850个,1980年公布增加95个,合计1945个。这些字的用法,大部分和中国的繁体字一样,有一部分已经简化但简化汉字与中国的简化字大部分不一样。日本简化化字的特点是不能与假名相似,以免混淆。

日本民族介绍

日本民族介绍
现代日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有趣现象。在幼年时 期,小孩子们在七五三节(11月15日)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附近 的神社祈福。青年时期举办婚礼的地点,多数是在教堂,青年男 女在神父的见证下共结连理。组建家庭之后,家中必然是长幼有 序,以忠孝思想持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去世之后,家人 会请僧侣前来家中主持道场。人的一生之中会和各种宗教发生关 系,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一种文化现象。
日本民族の起源には不明な点が多いが、日本人の乳児 の多くの臀部に蒙古斑という青い斑紋があるところか らアジア蒙古種に属するといわれる。
2、日本人的姓名:
明治维新之前,只有日本贵族才有姓氏,平民是没有姓 氏的。1868年,由于编造户籍的需要,平民被强制取姓。 但是,当时平民阶层文化水平有限,为了方便,地区、 住所、职业、动物、植物、身世等成为选择姓氏的依据。 随后,在1868年颁布的户籍法中明确规定‚子随父姓, 妻从夫姓‛,进一步规范了日本人的姓氏系统。 日本姓氏有12万之多,从一个字到五个字不等。最常见 的姓氏是林木、佐藤、田中、山本和渡边等等。日本男 子的名字含义多为勇气、诚信等,如郎、夫、雄、男。 而女性的名字多为体现女性的柔和、优雅,如「松子」 「千代」等及「恵子」「春子」「枝子」「葉子」 「江」「美」「芳」等文雅字.
中国人口有十二亿,姓氏约有五千个。朝鲜人口有五千 万,姓氏只有五百个。日本人口有一亿二千万,姓氏却 高达十万个以上。《日本姓氏大辞典》内竟收集了二十 九万个姓氏。总数排行第一名的「铃木」,也只占总人 口的1.8%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史研究・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张雅军

内容提要 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

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

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

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而且可能与日本弥生时代人起源有关的古代人骨

DNA的研究结果也非常少;因此,从目前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弥生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对比

分析结果看,关于弥生人源乡在哪里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肯定地说出中国大

陆的哪些古代人群对现代日本人种族形成有过重要的基因贡献。

关键词 日本 种族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

在日本上古史研究领域中,日本民族(即今天的大和民族)的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学说林立、充满争议的研究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人类学、特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并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体质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日本人群种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作一番回顾和分析①。

日本出现人类应该在至少3万年前,但人骨化石发现很少。迄今为止比较可信的早期人骨化石,仅有日本冲绳县港川采石场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港川人(M inat oga wa)。

大约1万年前左右,冰河期后海平面的上升将日本岛屿从亚洲大陆分离出来后,日本岛屿发展出一支独特的文化传统,称为“绳文文化”(以陶器上装饰有绳纹而得名)。绳文人的基本经济生活主要依赖狩猎、采集和捕鱼。绳文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随后转为弥生时代,这个转变时期以来自亚洲大陆的稻作农业、金属工具及与绳文人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群的出现为标志。弥生时代历时约600年(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在大约公元300年前后日本进入古坟时代。

①本文撰写过程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徐建新研究员、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徐良高研究员等进行过多次

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文中关于农业研究的认识基本来自赵志军先生。在此对诸位先生的指教谨致谢忱!

日本人群的体质形态特征在绳文时代末和弥生时代初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弥生时代以及其后的古坟时代、历史时期乃至现代人群(不包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的形态特征基本相近,属于一个形态群体。他们具有较平坦的眉嵴、浅平的鼻根、高狭面、圆而高的眼眶和相对的高身材等,与亚洲大陆的朝鲜、中国和其他蒙古人种人群类似。这样的特征与日本新石器绳文时代人群有很明显的差异,绳文人具有发达的眉嵴、突起的鼻骨、低宽的面部,低宽的眼眶、粗壮矮小的身材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北海道阿伊努人、冲绳岛琉球人和现代大多数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和绳文人的形态特征比较相似。

正是由于日本人群在体质形态构成以及文化面貌上表现出的复杂性,导致出现了围绕日本人起源问题的大量研究和讨论,涉及体质人类学、考古学、遗传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关于日本人群种族历史演变的理论概括起来有5种,即“代替说”、“二重体形说”、“杂交说”、

“连续说”和“移民说”(即日本学术界的“渡来说”

)。“代替说”主张日本新石器时代绳文人被其他人群所替代后形成现在的日本人,这一假说在19世纪被提出。“二重体形说”强调现代日本人群在体质形态上的异质性。“杂交说”认为,绳文人与北部亚洲人群混杂后产生现在的阿伊努人,与南部亚洲人群混杂后形成现在的非阿伊努日本人。“连续说”则认为,从绳文人到现代日本人的血统是一脉相承的,不存在任何的混血。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铃木尚(H.Suzuki )。

但是以上这些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日本人群在体质特征上反映出的变化和差异,尤其是现代日本人群体质中包含的地理差异。比如,北海道阿伊努人和冲绳岛的琉球人与大多数现代日本人并不一样,但是与绳文人相类似。

“移民说”的提出弥补了前几种学说的不足,该学说认为在弥生时代有相当大规模的移民来自亚洲的东北部地区,这一学说由日本学者金关丈夫(T .Kanaseki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金关丈夫认为,弥生时代人群具有的高身材和高面特征在早期绳文时代人群中没有发现,这些新的特征来自亚洲大陆,最可能是来自朝鲜半岛的移民。同时,他还指出这些移民还将新的文化,如水稻的种植技术和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带到了九州北部和本州岛的最西部地区。这些移民与当地绳文系统的人群混合,他们的后裔在弥生时代末期或者古坟时代向东扩散,并逐渐到达日本的其他地方。

“移民说”提出后,得到头骨形态学研究、牙齿人类学研究以及血型、耳垢、指纹、血液成分遗传因子等多方面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都说明,从弥生时代到现代,日本人群存在形态上的连续性。同样,他们与绳文人之间形态上的不连续性说明有来自日本岛以外的基因。现代人基因研究和古代人母系线粒体DNA (m t D NA )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病毒学的分析也反映出日本有原住民和外来移民两种分支人群的存在。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使人们广泛接受了“移民说”的观点,即认为绳文时代以后的日本人群的体质形态上的巨大变化,是因为有来自大陆移民的强烈的基因和文化的影响。

1975年美国学者克里斯蒂・托纳(Christy G .Turner II )第一次对日本人、绳文人、阿伊努人、史前中国人群的牙齿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后,提出了关于日本岛屿人群的“二重起源—混血说”。他认为在日本列岛居民中同时存在巽他型(Sundadonty )和中国型(Sinodonty )两种牙齿形态类型的人群,绳文人和阿伊努人属于巽他型,弥生人及现代日本人属于中国型。他进一步指出,巽他型牙齿特征形成于距今大约3万至18000年的东南亚地区。拥有巽他型牙齿类型的早期东南亚人群沿亚洲大陆架向北迁移,一直到日本的北海道,在日本形成绳文人和其后代阿伊努人。在距今大约2000年的弥生时代,

9

2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