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复习[1]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C/N比:所谓C/N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化学物。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抗生素: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学习要点1.1. 细菌Bacteria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1. 基本形态(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的统称,一般分散存在。
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细菌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
一般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状正常、整齐。
而在老龄和不正常生长条件下会表现出畸形、衰颓形等异常形态。
畸形是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是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的。
2. 细菌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μm左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
可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菌大小,不同细菌大小不同,一般球菌直径0.5-1μm;杆菌直径0.5-1μ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μm,长1-50μm。
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细菌细胞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气泡等,只在部分细菌中发现。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①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形状;②鞭毛运动支点;③正常细胞分裂必需;④一定的屏障作用;⑤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
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2)革兰氏染色Criste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2、无隔菌丝是多核的单细胞菌体,只有细胞核的分裂,没有细胞数量的增加√3、有隔菌丝是多细胞的菌丝,细胞核的分裂伴随有细胞的分裂。
√4、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是纤维素成分,不含或极少含几丁质。
×5、一种真菌通常产生一种类型的无性孢子。
×6、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线。
√7、所有的酵母菌都是有机营养型的微生物。
√8、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环境中有点碱性。
×9、革兰氏染色结果,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对10、G+C%相同的细菌,未必是种类相同或相近的种属。
对11、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错12、鞭毛和细菌的须〔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错13、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均是多细胞的微生物。
错1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错15、单纯扩散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而促进扩散那么能进行逆浓度运输错16、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那么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错17、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对18、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科研结果所发生的突变错二、选择题:1•啤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是 BA、裂殖B、芽殖C、假菌丝繁殖D、子囊孢子繁殖2•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a) (b) (c) (d)3•以下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 C(a).毛霉和根霉(b).青霉和曲霉(c).赤霉和脉孢霉 (d).木霉和腐霉4、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A〕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5、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A〕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6、蓝细菌的光合作用部位是〔D〕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7、某些酵母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C〕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D、菌丝8、E.coli属于(D )型的微生物。
微生物复习完整版
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对所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和结构极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单细胞: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结构简单多细胞:霉菌无细胞结构:病毒二.微生物的类群原核微生物:真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古细菌(嗜盐菌、嗜热菌、产甲烷细菌)真核微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三. 微生物学及其任务1.微生物学: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从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面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2.微生物学的任务根本任务:开发、利用和改良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和改造有害微生物;使微生物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微生物学的分科1.基础微生物学:按微生物种类分---微生物分类学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藻类学、原生动物学按过程或功能分——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分子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按与疾病的关系分——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2.应用微生物学:按生态环境分——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按技术与工艺分、分析微生物学、微生物技术学、发酵微生物学、遗传工程按应用范围分——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预防微生物学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史认识微生物的“四大障碍”:“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因果难联”科赫法则:a. 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体中可分离出相应的病原微生物,而该微生物在健康动物体内不存在b. 可将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纯培养。
c. 该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后,可引起相应的典型病症。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2、少数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三、微生物学及分支学科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1、史前时期(约800年前-1676年)2、微生物学初创时期(1676-1861)3、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861-1897年)4、微生物学发展时期(1897-1953年)5、微生物学成熟时期微生物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巴斯德(Louis Pasteur)柯赫(Robert Koch)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重要的人物及其贡献我国微生物学的成就六、微生物学的重要性1、微生物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2、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微生物作实验材料,其研究成果促进了许多生物学重大理论的突破与发现(2)微生物学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贡献(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七、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基本概念:微生物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2、无菌操作二、用营养琼脂平板分离纯种1、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纯种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离五、选择培养分离1、利用选择培养基直接分离目的微生物2、富集培养六、二元培养物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普通光学显微镜2、特殊功能的光学显微镜二、电子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透射电镜2、扫描电镜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备基本概念纯培养、混合培养无菌操作菌落、菌苔选择培养和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二元培养第三章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节真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普通细菌一般形态与大小1、个体形态与空间排列(1)球状(2)杆状(3)螺旋状(4)其它形状(5)正常形态与异常形态2、个体大小最大的细菌和最小的细菌一般细菌的大小3、菌落的形态特征二、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壁1、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2、细胞壁的功能3、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4、G+细菌的细胞壁5、G-细菌的细胞壁6、周质空间7、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8、特殊细胞壁的细菌9、细胞壁缺陷细菌(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结构模型2、观察方法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5、间体(三)细胞质和内含物1、颗粒状贮藏物2、内含物(四)核区(五)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六)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糖被(七)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鞭毛(八)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菌毛(九)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性毛第二节放线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概念二、形态与结构1、营养菌丝2、气生菌丝3、孢子丝三、生长与繁殖四、菌落形态五、放线菌的主要类群六、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一、支原体1、概念2、分类地位3、支原体的形态结构4、支原体的基因组5、支原体的培养特性6、支原体的繁殖方式7、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8、支原体对理化因子的抗性9、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二、立克次氏体1、概念2、分类地位3、立克次氏体的发现4、立克次氏体的形态结构5、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6、立克次氏体的生理特性7、立克次氏体的繁殖方式8、立克次氏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9、立克次氏体对理化因子的抗性10、立克次氏体与疾病三、衣原体1、概念2、分类地位3、衣原体的形态结构4、衣原体的生理特性5、衣原体的发育周期6、衣原体原体和始体的性状7、衣原体与人类疾病第四节粘细菌、鞘细菌和滑行细菌一、粘细菌(myxobacteria)二、鞘细菌(Sheathed Bacteria)三、滑行细菌第五节蛭弧菌第六节蓝细菌第七节古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形态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三、古生菌研究的重大意义基本概念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周质空间原生质体、球形体、L型细菌细胞质膜细胞质、内含物、迂回体、藻青素、磁小体、羧酶体、气泡核质体芽孢、糖被、鞭毛、菌毛、性毛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原体、始体粘细菌、鞘细菌、滑行细菌、蛭弧菌、蓝细菌、古生菌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霉菌一、概念二、霉菌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三、霉菌的形态结构1、菌丝2、菌丝的特化3、细胞结构四、霉菌的菌落形态五、霉菌的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1)横隔分裂(2)无性孢子A、厚垣孢子B、节孢子C、分生孢子D、孢囊孢子(1)有性孢子A、卵孢子B、接合孢子C、子囊孢子(2)有性孢子繁殖六、霉菌生活史七、霉菌的代表属第二节酵母菌一、概念二、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四、酵母的繁殖方式五、酵母菌的生活史第三节黏菌第四节地衣基本概念霉菌有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菌环、菌网、假根、附着枝、吸器、附着胞、菌核、子座节孢子、厚垣包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同宗配合、异宗配合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碳源2、氮源3、能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6、水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无机自养型2、光能有机异养型3、化能无机自养型4、化能有机异养型5、营养缺陷型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基一、制备培养基的原则二、培养基类型第三节微生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扩散二、促进扩散三、主动运输1、初级主动运输2、次级主动运输3、基团转位四、膜泡运输基本概念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营养缺陷型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膜泡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第六章病毒第一节概述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三、病毒的宿主范围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第二节病毒粒子(毒粒)的性质一、病毒的结构和形态1. 裸露病毒(naked virus)2. 有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二、病毒的化学组成1、病毒的核酸2、病毒的蛋白质3、病毒脂类与少量糖类:包膜病毒的包膜内含有第三节病毒的复制一、一步生长曲线二、病毒复制周期1、吸附;2、侵入;3、脱壳;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5、装配与释放第四节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一、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1、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2、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1)免疫性(2)溶源转变第五节亚病毒因子一、拟病毒(卫星RNA)二、类病毒(viroid)三、朊病毒(virino)基本概念病毒毒粒、衣壳、囊膜、刺突病毒复制、自我装配一步生长曲线病毒吸附蛋白、病毒受体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卫星RNA、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1、培养平板计数法2、膜过滤培养法3、液体稀释法(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二、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1、比浊法2、重量法3、生理指标法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一、生长曲线1、迟缓期(Lag phase)(1)迟缓期的特点(2)迟缓期出现的原因(3)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2、对数生长期(Log phase)3、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4、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二、同步培养1、同步培养、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物2、获得同步培养的方法三、连续培养1、连续培养(Continous culture )的定义2、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1)恒化连续培养(2)恒浊连续培养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一、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1、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 agent)2、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3、抗生素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1、温度2、辐射作用3、过滤作用基本概念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菌落形成单位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速效碳源(或氮源)、迟效碳源(或氮源)同步培养、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物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防腐、灭菌、消毒、化疗抗微生物剂、防腐剂、消毒剂石炭酸系数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抗生素十倍致死时间第八章微生物的代谢第一节微生物产能代谢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发酵(1)EMP途径(Embden - Meyerhof pathway)(2)HMP途径(3)ED途径(4)磷酸解酮酶途径2、呼吸作用(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氨的氧化2、硫的氧化3、铁的氧化4、氢的氧化三、能量转化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1)环式光合磷酸化(2)非环式光合磷酸化(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微生物耗能反应一、自养型微生物CO2同化1、Calvin循环2、还原性TCA循环同化CO23、异养型微生物CO2同化4、专性自养菌和严格厌氧菌断裂的TCA循环二、微生物细胞物质合成第三节微生物特有的代谢一、微生物固氮1、固氮微生物2、固氮生化过程二、真细菌肽聚糖合成三、次级代谢物——青霉素生物合成基本概念产能代谢发酵、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IMViC试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氧化细菌、氢氧化细菌兼养型微生物第九章微生物遗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作为遗传物质1、Griffith的转化实验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3、T2噬菌体感染实验二、RNA作为遗传物质三、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一、基因组的概念1、基因组(genome)2、微生物的基因组二、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三、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1、E.coli 的基因组结构2、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基因组结构3、古细菌詹氏甲烷球菌(Methancoaaus jannaschii)的基因组结构第三节质粒和转座因子一、质粒的分子结构1、结构2、质粒的检测二、质粒的主要类型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3、产细菌素的质粒4、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5、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6、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三、转座因子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一、基因突变的特点1、特点(1)非对应性(2)稀有性(3)规律性(4)独立性(5)遗传和回复性(6)可诱变性2、实验证据(1)变量实验(2)涂布实验(3)影印实验二、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2、抗药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3、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4、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三、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第五节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一、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1、实验证据2、F因子如何介导结合转移(1)F+×F-杂交(2)Hfr×F-杂交(3)F′×F-杂交3、基因接合转移的过程二、细菌的转导1、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2、局限性转导(specilized transduction)三、细菌的遗传转化1、感受态细胞(compentence cell)2、有活性的外源DNA分子(一)自然遗传转化(natur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二)人工转化第八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1、衰退(degeneration):(1)消极措施:从发生衰退的菌种中分离未退化个体。
微生物学教程 DOCX 文档(一)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知识点——周德庆绪论微生物与人类一.什么是微生物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不是一切微生物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例:费式刺尾鱼菌,大小:75μm(宽)X200~600μm(长)纳米比亚珍珠硫细菌,大小:直径100~300μm,最大750μm 3.微生物的定义:是对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细胞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解析:形体微小:一般小于100μm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无细胞结构低等生物:进化地位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细胞生物。
微生物并非分类学术语,而是根据生物体的大小而被人为的划分在一起。
4.微生物类群:①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蓝细菌、细菌、古菌。
(支衣立放蓝细古)②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生物(藻类、原生生物)③非细胞生物:(真)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脘病毒)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要考)1.个体小,面积大:比表面积大(产生其余四个共性)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控机制5.分布广,种类多:“无孔不入,随遇而安”微生物多样性的体现①物种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③代谢产物多样性④遗传基因多样性⑤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1.史前时期:微生物感性的认识时期2.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的认识时期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首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3.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学之父(提出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巴斯德消毒法、分离出引起蚕病的微生物、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方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则。
(发明固体培养皿,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技术,利用平板分离法寻找并分离到许多病原菌——发现结核病原菌)3.发展时期:微生物生物化学发展时期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提出酶的概念费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生抑菌物质—青霉素4.成熟时期:微生物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对象。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工业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微生物学教程的期末复习内容。
一、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1.微生物的分类标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征及分子特征。
2.微生物的分类阶元: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3.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细菌、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等。
二、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1.细菌的形态特征: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2.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和质粒等。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二分裂、菌落计数、生长曲线等。
4.细菌的新陈代谢:厌氧代谢、有氧代谢、发酵代谢等。
三、常见病原微生物1.细菌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2.真菌病原微生物: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3.病毒病原微生物: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4.蠕虫病原微生物:旋毛虫、鞭毛虫等。
5.虫卵病原微生物:绦虫、蛔虫等。
四、微生物的培养和传播1.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特殊培养等。
2.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
五、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面食发酵、乳酸菌发酵等。
2.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抗生素、疫苗等。
3.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有机物降解等。
4.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改良、生物农药等。
六、微生物的防控1.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
2.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等。
七、微生物的生物安全1.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BSL-1、BSL-2、BSL-3、BSL-4等。
2.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个人防护、实验室排气、消毒措施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常见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的培养和传播、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防控以及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2、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微生物的发现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4、奠基人♦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柯赫原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们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2.谁是微生物学初创期的代表人物?列文虎克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谁?巴斯德、科赫4.什么是科赫氏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可能题型:试述科赫氏法则和其在当今的可用与不合理(科学)之处5.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几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一个,由它可发展出一系列其他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7.试分析微生物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生霉腐的霉腐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
微生物学教程 复习资料 周德庆1
绪论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一、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染色体,仅有裸露的DNA链形成的核区域,称核质体;无细胞器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核膜,核仁,染色体;有细胞器;核糖体为80S真菌(霉菌、酵母菌等)、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三、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不具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类型;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复制的方式繁殖;对抗生素不敏感病毒、亚病毒等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科赫)1、微生物学开始建立2、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3、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4、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5、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代Louis Pasteur:1、解决了当时工、农、医方面提出的许多难题,推动了生产的发展:2、彻底否定了生命“自然发生”学说;3、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4、创造了一些微生物学实验方法;5、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6、免疫学—预防接种;7、发明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柯赫原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原核生物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结构细胞壁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鞭毛特殊结构菌毛糖被(荚膜等)性毛芽孢一般结构(一)细胞壁: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
约占干重的10-25%。
功能:抗压、固形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的侵入与细胞生长、分裂及运动有关与细菌抗原性、噬菌体吸附有关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成分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经β-1,4糖苷键交替连接成聚糖骨架链,在N-乙酰胞壁酸上连接一四肽侧链,并通过肽桥与另一聚糖骨架链上的四肽侧链相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立体结构。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保存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 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 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微生物学教程复习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复习题(附答案)微生物学教程复习题(附答案)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
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
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发酵: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世代时间: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晶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动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期末复习
概念: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类群:①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影响人物①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②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③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原核生物细胞核无核膜包裹(称核区)的原始单细胞微生物立克次氏体: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虫媒微生物”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能量寄生型生物”细菌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一般为无性繁殖。
多数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存在不等二分裂)少数其它方式:(1)三分裂,如绿色硫细菌(2)复分裂,如蛭弧菌(3)芽殖——芽生细菌(芽生杆菌属等)概念: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功能。
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免受低渗透压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Wr>800)抗生素或酶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肽聚糖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
G+肽聚糖单体: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胺、b-1,4-糖苷键(易被溶菌酶水解)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壁层特有的成分,它由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类脂A构成革兰氏染色法染色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液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关键步骤)→番红复染(省略不影响)机制:细胞壁通透性学说①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②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层次多,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保持其紫色;G-细胞壁较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溶出,细胞退成无色③番红复染:G-细菌呈红色,G+细胞保留最初的紫色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壁成分、结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就能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缺壁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人为操作或自身突变下缺乏细胞壁①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重点
微生物教程期末复习绪论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
1nm)、构造简单.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
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
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
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第一章1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2 微生物学的开展:1664年,胡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外表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德国人柯赫〔细胞学之父〕3 微生物学〔Micobiology〕: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第二章一、细菌〔Bacteria〕1.细菌细胞形态a球菌(Coccus) b杆菌(Bacillus)c螺旋菌(Spirlla) d其他形状的细菌2.观察细菌的方法1活体观察压滴法悬滴法菌丝埋片法2染色观察(细菌染色法)死菌: 正染色: 1)简单染色法2)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负染色:荚膜染色法等活菌: 用美蓝或TTC〔氯化三苯基四唑〕等作活菌染色3.细菌细胞的结构1 细胞壁〔cell wall〕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
a.细胞壁的功能A.固定细胞外形B.协助鞭毛运动C.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D.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E.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F.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b.细胞壁化学组成1)高等植物纤维素2)霉菌几丁质3)酵母甘露聚糖,葡聚糖4)细菌: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短肽);磷壁酸;脂多糖注意: G+` G-细胞壁成分的区别占细胞壁干重的%成分G +G -肽聚糖含量很高〔30-95〕含量很低〔5-20〕磷壁酸含量较高〔<50〕0类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20〕蛋白质0 含量较高A细胞膜的生理功能: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B间体〔mesosome,或中间体〕:与细胞壁合成有关;可能与核分裂有关(有学者认为间体是一种赝象)C细胞质(cytoplasm )和内含物( inclusion body)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质粒功能:R因子:与抗药性有关; F因子:与有性接合有关其他质粒:与抗生素,色素合成有关; 基因工程中作为目的基因载体D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细菌的核较原始,无核膜和核仁,在核区中充满深度卷曲、折叠的DNA双螺旋细丝。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期间:史先期(模糊阶段);始创期(形态描绘阶段),列文虎克 --- 微生物的前驱者;奠按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 - -- 微生物学奠定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 -- 细菌学奠定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 --- 生物化学奠定人;成熟期 ( 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就:①完全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明发酵由微生物惹起③发了然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此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何?① . 体积小,面积大;② . 汲取多,转变快;③ . 生长旺,生殖快;④ . 适应强,易变异;⑤ . 散布广,种类多。
此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定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汲取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互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6.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特别结构: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升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伤害;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要;③阻截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给予细菌独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 ( 如内毒素 ) ,并与细菌抗衡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亲密有关。
8. 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 型交替方式连结而成,接在 N-乙酰胞壁酸上。
②、双糖单位: 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经过β -1,4 糖苷键连结,溶菌酶水解此键。
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 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很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 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11.假肽聚糖的β-1,3- 糖苷键被水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被脱色。
古细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对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不同处在于: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
肽尾:由L-Glu、L-Ala 和L-Lys3个L型氨基酸组成。
肽桥: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
古细菌的细胞壁可否被溶菌酶所水解?为什么?答案:不能。
因为溶菌酶作用于肽聚糖中双糖单位的β-1,4糖苷键,而古细菌细胞壁中所含的是假肽聚糖,其中双糖单位的连接键是β-1,3糖苷键。
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细胞膜:紧贴在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
功能:1、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的运送、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以保证屏障作用;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6、鞭毛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
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一般不含有胆固醇等甾醇,与真核微生物恰恰相反。
缺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含有甾醇,含甾醇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弥补了没有细胞壁的不足。
核质体: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构成。
异染粒: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分子呈线状,嗜碱性强,用美兰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红色,与菌体其他部位不同,故称异染粒。
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
PHB、PHA的应用:1、代替合成塑料;2、生产高弹性的无纺布;3、用来作伤口的缝合线或用来修复骨骼和血管。
糖被的生理功能:1、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2、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3、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4、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5、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6、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
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
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芽孢的概念: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
有助于抵抗不良环境,尤其对干燥、高温有很强的抗性。
芽胞耐热的机制:(1)芽胞的壁厚而致密(2)含水量低,并处于休眠状态,代谢活力低(3)酶含量少且具抗热性(4)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钙(DPA-Ca)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
伴孢晶体:芽胞杆菌属中的有些种,在形成芽胞的同时,在细胞内部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
如苏云金杆菌,形成的晶体一般为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它是一种毒性晶体,对一百多种鳞翅目昆虫有毒性作用,对人畜很安全,现已用为生物杀虫剂。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或数个菌体细胞或孢子大量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几个或数个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
放线菌: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放线菌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
放线菌有特殊的土霉味。
放线菌的应用:1、抗生素:上万种当中70%由放线菌产生。
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的首位(90%以上),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外,绝大多数都是放线菌的产物。
2、酶制剂、维生素(如B12)的产生菌:近年来筛选到的许多新的生化药物多数是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3、固氮菌:弗兰克氏菌属(非豆科植物根瘤中内生的固氮菌)。
4、分解能力强,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很强的分解纤维素、石蜡、琼脂、角蛋白和橡胶等复杂有机物的能力。
5、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三类同属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与原核细胞相比,形态更大,结构更复杂,细胞器的功能更专一。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生物,他们的特点是: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
酵母菌五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假菌丝: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而霉菌的菌丝为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常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
分属真菌界的藻状菌纲、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分布最广。
以孢子方式繁殖和传播,孢子抗干燥、轻,随气流、物质运输到处传播。
分解能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中生活。
无性孢子:有性孢子: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通过质配形成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其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第三章:(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中的一种组分;类病毒:只含单独具侵染性的RNA 组分;拟病毒: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它们在体外具有大分子的特征,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
成分:核酸和蛋白质。
病毒的特点: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包涵体: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
病毒鉴定、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噬菌斑: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
“负菌落”。
应用:1、噬菌体定量计数;2、噬菌体的鉴定。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①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和了解最清楚的一种病毒。
模式植物病毒。
呈直杆状,衣壳由2130个呈皮鞋状的蛋白亚基即衣壳粒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而成,大约有130个螺旋,核心是单链RNA分子。
②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③复合对称的代表——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
噬菌体定义: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叫噬菌体。
(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噬真菌体)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染敏感细菌后不裂解它们,而与细菌共存的特性。
特点:1.其核酸的类型都是dsDNA; 2.具有整合能力;3.具有同步复制能力。
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指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状态;营养态: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的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