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论文5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论文5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1b8609f533d4b14e85246833.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论文5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原理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前提。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5000字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5000字篇一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定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的理论起点,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沿着正确方向和路径发展的前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从对苏联教科书哲学的反思,到开展“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再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实践诠释学”、“生存实践论”等理论命题的提出或理论体系的建构,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存在方式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争论。
但时至今日,讨论很难进一步深入,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尽管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但因其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很难被解构,而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构想,尽管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实践的地位,但却在哲学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不足。
上述困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范式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
事实上,如果不转换理论研究范式,哲学理论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马克思哲学变革与哲学理解范式转换马克思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了哲学变革,用一种“时代精神的精华”——新哲学代替了“解释世界的万能公式”——旧哲学。
但是,学界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涵和关节点的理解和认识却不尽相同。
例如,关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存在很多种解读:唯物辩证法对唯心辩证法的革命,实践的唯物主义对机械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的超越,“改变世界”的哲学对“解释世界”的哲学的超越,人本主义对神本主义和物本主义的超越,实践本体论对物质本体论的替代,重建本体论或本体论的转向,等等。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论文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ddb2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e.png)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论文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分立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义,“推广论”实际上抹煞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大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论文篇一关于马克思哲学本质的思考【摘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分立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义,“推广论”实际上抹煞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大意义:错失了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实践。
文章从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和历史的关系,得出马克思创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其哲学的本质。
我们应在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之上,正确认识和充分重视实践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传统解释(一)传统阐释路线的解释众所周知,在马克思的追随者和阐释者中存在着一条以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和斯大林为代表的传统阐释路线。
其中,恩格斯起着核心作用。
他在吸取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构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唯物主义辩证法”。
这一思想体系经过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发展和传播,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并在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最终形成了关于马克思哲学具有权威性的阐释模式,直到今天仍对中国理论界有着重要影响。
斯大林曾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
它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推论: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无外乎是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结果(即“推广论”)。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c799e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5.png)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
马克思既是传统哲学批判精神成果的积极继承者,也是变革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伟大革命者。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大学期末论文篇一摘要: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
马克思既是传统哲学批判精神成果的积极继承者,也是变革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伟大革命者。
马克思以实践的方式解决了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内在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批判精神;实践一、批判成为哲学的内在本性何以可能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源于惊异,惊异中包含了批判的基因。
关于哲学的特点,罗素解释说:“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的学问。
哲学对于科学上和日常生活上所使用的那些原则都要加以批判地研究,而且要从这些原则中找出它们的不一致来;只有在找不到摈斥它们的理由的时候,才把它们作为批判研究的结果接受下来。
”[1]125现代德国哲学家石里克指出:“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
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它觉得对任何哲学问题的每个解答都不是确定或者足够确定的。
它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2]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的一切根本性问题必定都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哲学或者远远超出它的当下现今,或者反过来把这一现今与其先前以及起初的曾在联结起来。
……哲学本质上是超时间的,因为它属于那样极少的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命运始终是不能也不可在当下现今得到直接反响。
”[3]哲学需要批判,也必须批判,批判是哲学的内在本性。
问题是如何理解哲学的本性是批判的呢?黑格尔在《小逻辑》的导言中指出:“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
简要剖析三篇正统马哲论文
![简要剖析三篇正统马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9fc54b77232f60dccca114.png)
简要剖析三篇正统马哲论文从这三篇论文足以看出如今“正统”马哲整体水平。
仅以此短文,简要剖析“正统”马哲,展现其错误,为马克思的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祛魅”、“除蔽”。
第一篇:《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作者,期刊略,下同)。
一看摘要,就知道此文水平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帜不能丢,辩证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不可能推翻,只能发展,而且必须发展。
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只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从认识论上维护辩证唯物主义,却大谈实践真理观。
他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体器官,乃至思维,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以此证明,认识是实践的产物。
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那就应该和自然科学一样,认为人以及人的那些功能,是自然规律导致的,怎能说是劳动产生的?这也不是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劳动是以生产为目的的实践,怎么可能先有这种目的,才产生出人体器官和人的思维?这明显唯心主义。
他又引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话,证明一切都可认识:“我们当然不能把我们能够制造的东西当作是不可认识的。
”然而,即使人制造出的东西,人必然也有不可认识之处,这一理论也足以反驳他所重复的真理符合论。
他接着引用恩格斯的话:“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
”康德的自在之物,或称物自体,是超验的最高普遍性,恩格斯却用有限经验的具体结果来反驳。
这和他用同样的方法来证明辩证唯物主义中超验的最高普遍性是物质,即物质本体论,同样是错的。
他反驳实践本体,说别人“往往是掐头去尾,望文生义”,结果他自己的论述很好地证明了那两个成语的意思。
他引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句“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说马克思“承认地球上也有与人的实践无关的地方(如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此证明马克思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都认同物质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论文] 中医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论文] 中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cc9e57bcd126fff7050bbd.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论文] 中医论文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论文篇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信仰,又作仰信。
信心瞻仰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
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
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
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
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等。
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3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0e629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7.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范⽂3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摘要:本⽂以“改变世界”统摄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以“实践思维”作为改变世界的唯⼀有效思路,从实践思维的必然要求推究出改变世界必做的课题,根据课题相应把马克思全部思想分为⼈道主义社会学说、唯物主义历史学说、资本主义经济学说、⽆产阶级⾰命学说。
⼜从思想表述的⾓度将马克思著述分为理论主导和实践主导两⼤系统。
⽂章认为,实践思维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且也是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唯⼀正确的思路。
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笼盖四⼗年的总纲领1845年春,马克思写下了⽂前引录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条,表明了“改变世界”这个⽀配了他的思想研究⼯作的总纲领,此时已然确⽴。
三⼗⼋年之后,当他的全部⼯作划上句号时,恩格斯在他的墓前总结道:“以某种⽅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次意识到本⾝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解放条件的现代⽆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的使命”[1]。
显然,这毕⽣使命的内容,就是马克思早年所定⽬标即“改变世界”的具体化。
如果只是看到马克思在⼆⼗七岁上⼀语定平⽣,⽽忽视他⼈⽣抉择的理性思考依据,那就把马克思神化了:他⼀个主观动念,居然能够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事实上,马克思1843年开始“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2],通过批判⿊格尔的国家学说,并运⽤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完成了社会结构分析、现存社会价值批判、⼈⽣及未来社会价值确定,以及历史转化必然性的初步认定,改变世界的整体思路於1844年已初具轮廓。
这就是马克思于1845年做出⼈⽣抉择,1846年便投⾝社会实践运动[3]的理性⼼理基础。
由此看来,“改变世界”这⼀轮太阳在马克思⼼中升起,整整照耀了他四⼗个春秋的⼈⽣⾏程。
⼀个主题愈是历久不衰地被奉⾏,其对奉⾏者的⼈⽣覆盖⾯便愈益宽⼴。
关于马克思哲学论文
![关于马克思哲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4235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c.png)
关于马克思哲学论文马克思的哲学是伴随着现代人文科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批判理论,该理论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马克思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马克思哲学论文篇一马克思与哲学马克思的哲学是伴随着现代人文科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批判理论,该理论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马克思的哲学超越了传统经院哲学的局限,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系,构成了19世纪60年代以来十分重要的政治与历史力量。
即使在“后1989年代”的今天马克思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伟大的综合性哲学以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视角。
一、马克思哲学的诞生:一个革命的黑格尔派的生活和时代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
虽然他的父亲皈依了____,但马克思的祖先却是犹太人。
而威斯特法伦则给马克思引介了法国革命的激进思想家和乌托邦思想家。
直到1836年进入柏林大学,马克思才系统地研究黑格尔,并在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热烈气氛中被卷入当代哲学的辩论。
从黑格尔那里,马克思收获了一种由启蒙理性改造而来的批判和反思方法,并借此抨击已经过时的思维与社会模式,同时建立自己的思维及批判方法。
在早期的文章中,马克思呼吁“实现理性”、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1]。
黑格尔认为理性在普鲁士已经实现,但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却声称,德国的现状极其落后、低劣、过时和非理性;对于黑格尔来说,君主和官僚代表普遍利益,而对于马克思来说,这些是虚假的普遍性。
因为只有无产阶级代表着解放者的普遍利益,其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
对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个人和社会解放的关键是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因此,马克思和他同时代的进步青年把现代思潮和现代社会看做典型的非宗教。
他们深受施特劳斯(1835)圣经批判和费尔巴哈宗教人类学批判的影响。
因为施特劳斯对福音书的神性提出了质疑;马克思的好友布鲁诺·鲍威尔则对圣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声称圣经故事是纯粹的神话;费尔巴哈则以其著名的投射说揭示了宗教的人类学起源。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c1464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d.png)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马克思论文有尊严的活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会摘要:温家宝总理在解释“尊严”的涵义时说,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人民,就是每一个人。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不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方法,而且给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这是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的一句话。
同样的话,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家总理两次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尊严,《辞海》解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而温总理认为“尊严的活着”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 第二,“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 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我们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总之,在物质需求和社会权利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个人能够凭借自我意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为“有尊严的活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也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这就是说: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形成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个人真正地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类彻底地获得了解放。
纵观历史,人类为了摆脱被奴役的生存状态,获得相对的生存自由,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a897c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4.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应把握深刻性、针对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篇一浅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题教学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突出地面临着教学内容多、授课时间短的问题,按章节讲授教材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教学专题教学容易抓住重点和联系现实,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兴趣,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实效性的一种尝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应把握深刻性、针对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化教学必要性问题专题教学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以往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按节讲授教材的传统,主要是教师结合社会、学生和教材实际选定几个主要问题,围绕这几个主要问题,分教师分专题进行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体现着这些年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就,但也面临着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等问题,而专题化教学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实效性的一种尝试,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1.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阶段,即“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跟着教学计划走,围绕教材转,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锁定在课堂上”,[1]以教科书的章节乃至每个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失去了自主性、主体性、能动性和参与性,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使学生理解、认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考核上仍以期终闭卷考核为主,这虽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容易导致学生走入“为考而学”、“为考而背”的应试教育的误区,无法达到通过考核强化“两课”教育功能的目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1d4d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c.png)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观点和看法。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篇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观点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疑要从创立这一哲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研究入手,而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是由其文本、文献资料的保存、收集、整理、翻译、出版、阐释和宣传构成的,不仅在文本的编辑、理解、翻译上存在着争议,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理解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形态理解方面,人们也往往存在很多分歧。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研究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不应成为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总体上具有客观确定性、真理普遍性、逻辑一贯性而且具有完整系统性的理由。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演变发展的主线和基本的逻辑框架,勿以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主张的非基本理论、非基本观点和方法、对非正式文本的研究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及对正式文本主体思想的研究,勿把马克思后来明确放弃或已经予以更新改造的思想文本当做体现马克思主题思想或基本思想的文本,勿把马克思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前那些在旧哲学影响下形成的思想和逻辑视为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核心思想和逻辑。
马克思自1845年以后所建构和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具有整体一体性和逻辑一贯性,任何割裂与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以偏概全理解方式都必然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会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宗旨和本质理论特征。
因此,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然就应有一个整体性或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98eac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6.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
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篇一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
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
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
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
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
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
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60baf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f.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曾是我国哲学界讨论得较多的论题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篇一摘要:有的学者认为,肯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某些共同的社会历史和思想理论背景、肯定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会导致将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相提并论。
本文认为,这种肯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求实态度的体现;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仅不会导致相提并论,反而能更好地突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伟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相提并论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5-0113-07作者简介:刘放桐,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200433)一、为什么要重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曾是我国哲学界讨论得较多的论题之一。
我曾较早参与,并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不能简单看作是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而是哲学思维方式上一次重要的转型,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些局限性上,西方哲学家进行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既有原则区别、又有重要的共同之处。
我的这种见解正是基于对革命变更与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得出的。
我在此之后发表的一些论著继续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
为了把对此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化和具体化,近几年我主持了一个“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课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19世纪西方各国哲学的变迁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论证和阐释了上述见解。
我的见解并非个人标新立异。
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界众多专家、特别是重新研究过现代西方哲学的专家,大都主张抛弃以往那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绝对对立起来,并对后者简单否定的态度,纷纷着手重新研究这两种处于同一时代的哲学的关系。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6628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4.png)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马克思的哲学着眼于德国古典哲学,通过批判地继承与改造,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双重超越。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篇一马克思的哲学着眼点【摘要】马克思的哲学着眼于德国古典哲学,通过批判地继承与改造,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双重超越。
这种批判与超越,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和品格,值得我们去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的哲学;着眼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着手于德国古典哲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造,然而这种改造,既不是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组合,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翻版,而是批判与超越。
批判与超越精神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本质特征之一,马克思的哲学是在不断批判和超越中确立的,也是在批判和超越中发展的。
正是由此,马克思才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一、从德国古典哲学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从接受黑格尔到批判黑格尔再到超越黑格尔马克思接受黑格尔哲学起因于法学研究中心的困惑。
他说:“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他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
”他通过研究黑格尔哲学,发现黑格尔强调的是应有与现有的统一性。
黑格尔的矛盾方法,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为解决应有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之间矛盾成为可能。
他不仅接受了黑格尔哲学,而且一时还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然而德国的社会现实又使他产生了新的思想困惑,他发现自己信奉的黑格尔哲学无法合理解释现实生活。
在自我意识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力求调和现实世界,而青年黑格尔派把自我意识凌驾于现实之上。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e3ac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9.png)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但调查为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生极度缺乏对马克思这一伟人的感性认识,他马克思的头像,从老师嘴里知道马克思其人,从考试中知晓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因而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接影响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回想曾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里没有一个老师全面、完整、系统地介绍过马克思其人其事,因而非常惭愧的是:几年过去自己对马克思的深刻印象就是那张大胡子的大头像和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大学生,我们的目标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帮助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必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重新认识马克思,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坚定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明确实践主题主题决定方向,“读懂马克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主题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教学实践的目标是通过了解马克思的一生,他对人类的贡献、社会影响、治学精神,进一步交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巧妙安排课时本内容安排在国家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后,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之前,在第一节介绍理想、信念、信仰的内涵,突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之后,引入第二节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四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中国的信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之前,在中间穿插这一实践活动,从逻辑上承上启下,从心理上尽量减少学生对该主题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也由于采取先入为主的心理策略,更能增强学生的印象。
因时间有限安排2课时即可,第一课时教师讲授,第二课时学生交流。
三、精心构思实践(一)教师准备,精心介绍。
对马克思其人其事的介绍不计其数,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教师应在充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最典型的资料,提炼最精简的语言,凭借最生动的感情,精心推出打动学生的在介绍之前应提供几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边倾听边思考,例如:“我最佩服马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组织者、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2.马克思生平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到柏林大学论文在耶拿大学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因而未答辩即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民可以砍柴、放牧。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1f3c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c.png)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欢迎阅读!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篇一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内容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者简介: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北京 100872)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历史人物,生命是有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特定时空的经典文本,写作年代是不变的。
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他们的思想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在于他们著作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会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中的每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也不会期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他们逝世后的一切新问题留下锦囊妙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当代,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种学说能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它的核心社会理念,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它的核心理论,是对这个社会理念的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的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不是基于道德原则,也不是基于信仰的宗教千年王国,而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科学论证作为理论支撑的。
有关马克思哲学的论文
![有关马克思哲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fb250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d.png)
有关马克思哲学的论文马克思哲学观是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观念体系,它系统的回答了时代问题和前沿问题。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有关马克思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关马克思哲学的论文篇一论马克思的哲学观摘要:哲学观是对哲学整体性的透视,是反思性的。
哲学观的研究在每一个哲学体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立命之本,是树木之源,是哲学研究具体问题的根基,是一个时代哲学研究日益成熟的标志。
马克思哲学观是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观念体系,它系统的回答了时代问题和前沿问题。
马克思所理解的哲学,即哲学观问题,不是哲学的一个问题,而是全部哲学中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哲学观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扬弃并发展起来的,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是一切批判性问题研究的前提。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就应该始终站在现实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关键词:哲学观;形成过程;新起点;超越一、哲学与哲学观问题什么是哲学,这是哲学观的首要问题。
哲学是不是等同于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否是同一个概念,这些都是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的问题。
哲学观就是关于“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是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一种哲学学说、一种哲学体系、一种哲学派别、一种哲学形态本身所具有的。
任何一个哲学家在提出自己的哲学学说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都会形成自己的哲学观。
哲学观它不是哲学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哲学体系中的基石,是哲学理论中的“核心9观念”、“中心灵魂”,它构成此学说与彼学说的的原则性区别。
如果说哲学观是任何一种哲学理论和哲学学说内在所固有的“哲学观念”,那么“哲学观问题”则那“哲学观”作为“问题”来研究。
也就是把“哲学观”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
关于这种哲学研究我们可以称之为“这学学”研究,这就好比我们的“物理学研究”“生物学研究”一样,也是一种“元哲学”研究,或者是本元最初研究。
所以“哲学观”研究和“哲学观问题”研究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4824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7.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当前国内的哲学研究领域有两大亮点特别引人关注,一是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科技哲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篇一科技哲学能否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作用的阐述,并在深入分析两者学科体系基础上,指出即使在涉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哲学问题时,科技哲学也无法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科学技术替代作者简介:郝林军(1956-),男,吉林人,辽宁省丹东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主任、哲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前国内的哲学研究领域有两大亮点特别引人关注,一是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科技哲学。
前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
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内再次掀起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
后者则为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搭建起桥梁,使我们能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科学技术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
因而在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然而,在对待两者的关系上,有一种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涉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哲学问题时,科技哲学完全可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此,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哲学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生活中的马克思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生活中的马克思哲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2303ed2cc58bd63186bd77.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生活中的马克思哲学论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马克思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生活中的马克思哲学论文篇一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有意识的摆脱纯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的生活意识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产物,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感性,即直观的感性世界和直观的抽象的人。
马克思批判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使哲学的出发点回归于感性世界,又批判直观的感性,使哲学落脚于人的生活,落脚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历史地变化这的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纯粹的思辩而回归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得自己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哲学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区别的——特征,即这些哲学都是在思维中提出抽象的问题同时又试图通过抽象的思辩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问世界的本原,按其不同的逻辑线索可分为两支。
其中一类哲学家往往将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其实这些哲学家只是借用了这些具体的物质的名称。
一旦“水”成为泰勒斯世界的本原,并以此为起点描述世界的演化图景,“水”就不是泰勒斯看见的水而变为思维的符号,成为泰勒斯表达想象中世界本原的符号。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c0066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f.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1 【摘要】对于个⼈创新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哲学思维、科学思维、艺术思维的综合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作为个⼈创新⽴场的基础,以其实践性、唯实性、抽象性和辩证性、批判性等特征,同样具有激活⼈的创新⽅法,指导⼈的创新理念,为实现个体的创新过程提供创新素质价值,⽆疑是个⼈发展的重要⽆形资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创新素质;特征研究;形成过程 创新素质⼀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构成创新智慧的基础。
我国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对于传统单⼀创新素质的解决思路与⽅案显得局限,⽽为了寻求更为智慧的解决路径就需要从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强化创新思维能⼒训练,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对于激发⼈的创新能⼒的整合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作为以创新精神为主导的哲学观,在尊重实践、科学、辩证地反思与批评中,更能够引领个体从综合能⼒的展现中来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作为当前创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仅是我们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更从其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创新价值中客服⽚⾯思维的局限性,增强个体创新素质综合能⼒的有效提升。
1.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及思维表现 1.1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和“素质”两个词,其内涵的把握应该从两者的组合上进⾏解读。
对“创新”的定义,有学者提出创新是对新事物的开发过程,或者是运⽤知识来创造或改进新事物的形成过程;还有学者从环境学上将对⼀个组织或⼀定环境的重新接受,并被应⽤到新的实践或制造物中的过程。
对于“素质”的内涵,⼼理学认为,主要是有机体天⽣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理特性,如神经系统、⼤脑及其他感官的特性,是构成个体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可见,对于创新素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个体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运⽤多种⽅式⽅法来创造新的事物、解决新的问题的⾼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素质,既包括认知领域的创新素质,也包括实践领域的创新素质。
创造⼒理论创始⼈JP熊彼特提出,个体创造性特征包括智⼒因素及⾮智⼒因素。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d9896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7.png)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哲学家们却有着不同的回答,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也⽆法达成⼀致。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的相关⽂章,欢迎阅读!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毕业论⽂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摘要】本体论是哲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哲学家们却有着不同的回答,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也⽆法达成⼀致。
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并通过对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对⽐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物质实践本体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从哲学诞⽣的那⼀天起,⼈类就对世界本原的问题孜孜以求,试图找到⼈⽣的终极意义。
本体论(Ontology)就是说明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和本性的学说或理论,是“关于存在的⼀般学说”。
虽然这⼀术语直到17世纪才由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先使⽤,但是它所指称的研究领域――“存在”却早已存在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本体论始于西⽅哲学的发端。
由于本体论在哲学中的核⼼地位,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异常地丰富。
在西⽅哲学历史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本体论观点,如“宇宙本原论、物质(matter,也可译为质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意志本体论、神学本体论、情感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存论的本体论、⾃然存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产关系本体论、⼈学本体论,等等”。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学术界⾄今没有形成相对⼀致的看法,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争论⼀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 在学术界中有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问题是采取批判的⽴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
他们认为,由于本体论来源于传统的形⽽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伟⼤变⾰在于它对传统的形⽽上学的超越,摆脱了理论对现实的预设,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超越了本体论的思维⽅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因此继承和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与作用
①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
社会的动荡中。
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墨等家,他们各自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这不仅繁荣了文化,也为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②形成、发展过程
a.春秋: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提出“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维护“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主张以德治民,要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
在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损益”旧法。
儒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封建文化中的正统思想。
b.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c.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宋朝: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e.明朝: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儒学的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进取精神、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我们都可以赋予新的时代内含。
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
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内容。
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又如孟子的“民贵君轻”,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
今天我们可剔除其封建内核,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