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交往活动空间特征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一种典型形式之一,特点是四面围合,中间有四合院院落,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独特的代表。
四合院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承载了人们对于家庭、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在北京四合院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方面,除了建筑的形式,还包括其与地域、时代、民族和文学在内的多个方面的紧密关联。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 四方合院四合院是由东、南、西、北四堵围墙将四个房间围成一个院子,形成一个四方合院的形态。
这种建筑形式整体简洁明了,采光、通风很好,也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很好的社交和交流环境,增加了家庭成员的凝聚力。
此外,每个房间是相对独立的,可以用作不同用途,形成了多种场所,如客厅、客房、书房等。
2. 门窗形式北京四合院的门窗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门的形状有圆拱、悬山、折叠等多种形式。
窗的造型也因地域、时代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竖式、横式、拱形、回廊式、床窗式等。
这种门窗设计不仅有形式的美感,还具有很好的采光、通风、隔声和保温效果。
3. 庭院形态北京四合院的庭院属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一种,它既注重园林环境的休闲、观赏功能,又考虑到它是一个家庭的起居环境。
因此,庭院的形式也很多样,如迂回曲折的小径、假山、花坛、草地、水池、亭台等。
庭院的景观,不仅表现自然美,还体现出人文风情和家庭生活的特点。
4. 建筑材料北京四合院建筑材料以灰砖、黄土及木材为主要构成,这些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调温和防潮效果,也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
这些材料既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
除了上述的建筑特点外,北京四合院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既是传统建筑形式,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北京老城区文化遗产的代表。
北京四合院透露出的文化气息,包括以下方面:1. 家庭文化北京四合院是经典的中国家庭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属地,四合院不仅是家的物质载体,更是家庭文化的表现。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一、空间布局特点:1.「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四合之形,即周围围合起来的四方院落,有清晰的界限和层次感。
四合院一般由正屋、东西厢房和北侧厢房以及后花园构成。
院内的居住区块通常呈东西南北的均衡分布。
2.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前后分明、进退有序的特点。
前院起到过渡与欢迎的作用,后院则为主要的起居之所,前后庭院之间一般会设置一个空中连廊,以实现前后院的方便流动。
3.前院多为外界的交往空间,有着天井、害相庭、炕井等装饰,同时也是亲友交往的场所。
后院则多为家庭私密空间,通常是居住区域以及花园等。
二、设计理念:1.和谐一体:四合院空间布局追求的是和谐一体,注重前后院、东西厢房等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呼应。
院内独对称的设计,使整个院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良好的空间流动性。
2.安全保护:四合院的设计理念强调家庭的安全保护。
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为四周建有高墙,前院通常设置朝南的大门作为进出的通道,形成了独立封闭的空间。
3.自然灵性:四合院空间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与融合。
院落内常见的井,炕井等水景以及花园等景观,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亦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净化居住环境。
4.私密性:四合院的设计注重私密性。
前后院的设置可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密空间,将院落从外界隔离,形成自己的小社会,能够保护家庭的安全和隐私,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家庭的封闭性。
5.生活方式: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尊重家庭的地位和封建礼教传统,注重家人间的亲情和互动,以及与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总之,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追求和谐一体、安全保护、自然灵性、私密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等特点,使得四合院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代表之一。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地理题:
1. 庭院布局: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是呈四合之形,即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中央的庭院。
庭院通常为矩形或正方形,是四合院的核心区域。
2. 高墙深院:四合院常常由高墙围合,墙壁厚实,以提供隐私和保护。
院内通常设置廊道、房屋等建筑物,构成深院格局。
3. 朝向与通风:四合院的布局通常考虑朝向和通风,以适应中国北方的气候。
正门通常面向南方,以利用北方冬季的暖阳。
建筑物通常沿东西方向布置,以便在夏季能获得自然通风和防止直接阳光暴晒。
4. 内外分隔:四合院通常内外分隔,内部是私密的生活空间,外部是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通常用于居住和休息,而公共空间用于活动和社交。
5. 庭院绿化:四合院的庭院通常有丰富的绿化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
这些植物不仅增添了美观,还能够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以上是北京四合院的一些地理特点,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文化背景。
北京四合院居住区域的景观空间分析-李瑞君
北京四合院居住区域的景观空间分析李瑞君摘要:胡同、院落,以及它们围合成的各种空间是旧城四合院居住区空间的主要类型。
院落空间就是四合院围合的内部空间;胡同空间是由以居住性功能为主的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台基轮廓线的彼此相接而界定的功能性邻里单元;而其中的小型公共空间是由四合院和胡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围合而成的。
分析并利用旧城区已有空间的类型和特征,以及空间边界自身所蕴涵着的特质和独特性,有助于在今后的改造和更新中维护北京特有的胡同环境景观,同时对旧城区空间优化处理并创造新的空间类型,实现旧城区中边界的柔性化。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空间行为;活动类型;旧城区景观;空间类型;边界的柔性化北京旧城区的改造与更新一直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改造四合院建筑的同时,应该对整个四合院街区的整体性景观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保持旧城区的风貌。
胡同、院落,以及它们围合成的各种空间是旧城四合院居住区空间的主要类型。
院落空间就是四合院围合的内部空间,很容易理解,也就不再加以论述;胡同空间是由以居住性功能为主的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台基轮廓线的彼此相接而界定的功能性邻里单元;而其中的小型公共空间是由四合院和胡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围合而成的。
对于建城3000多年的古城和建都900多年的五朝古都的北京城来说,如果说北京胡同的形态结构像指纹一样印记并表达着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民族的感悟方式,那么,作为胡同空间边界的临街建筑与宅院大门则是对城市错综复杂的内涵的一种微观叙述。
一、人的空间行为的分类人的行为有多种分类依据,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也可以作为行为界定的标准。
人的领域行为划定为三种空间层次。
①1.微观环境行为微观环境或称个人空间,是指机体占有的围绕自己身体周围的一个无形空间。
它与人体如影随形,有一定的伸缩性,与心理学家所谓的“个体间的距离”含意相同。
个人空间也可以扩大到一个领域单元,如房间内部的安排、回廊的尺度,以及独家居住的单元房和四合院院落等等。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
它们是中国古老文化与现代都市繁华的结合体,融合了东方哲学思想与实用主义精神。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装饰艺术等方面来探讨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独具一格。
四合院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了一个合院的格局。
中心庭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室内空间的纽带,也是家庭成员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四个房屋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了一个虚实交织的布局,同时起到了遮阳、保暖、采光等功能。
每个房屋的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有的是主屋、有的是厨房、有的是卧室,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居住空间。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材料多样且精工细作,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
四合院的外墙常用黄灰色砖块,这种砖块既可以防水、防潮,又能调节室内温湿度。
同时,这种传统砖块还能吸收雨水,形成一种自然通风和保湿的功能。
屋顶常采用琉璃瓦,赋予房屋更多的色彩,使得四合院整体更具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四合院中的木质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木材不仅坚硬耐用,更可以调节温度,使得房屋内部更加舒适。
这些精巧的建筑材料使得北京四合院成为了一个集实用性和美学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
再次,北京四合院的装饰艺术独具魅力。
四合院的门窗常常采用红色的雕花,这些雕花不仅可以遮挡阳光,还起到了装饰作用。
门窗的框架常常用金属或木制品,这些装饰物可以用来承受和分散重量,使得房屋更加稳固。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中常常种有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观。
花草的香气和清风经由门窗传递到室内,使得四合院更加自然与宜人。
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们以庭院为核心,将家庭生活与自然环境有机连接起来。
它们选用精良的建筑材料,注重环境调节和美学效果。
其装饰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作为中国文化的结晶,北京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
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有什么特色
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有什么特色在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四合院建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里。
它们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数代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
四合院的布局极为精巧。
一般而言,它是一个四面围合的院落,通常坐北朝南。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的设计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采光和取暖。
四合院的大门多开在东南角,据说这与风水学说有关,也符合了实际生活的便利。
进入大门,迎面常是一道影壁,既能阻挡外界的视线,保护院内的隐私,又能增添一份庄重和神秘。
院子的中心往往是一个宽敞的庭院,这是四合院的核心所在。
庭院中可以种植花草树木,摆放石桌石凳,是一家人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四周的房屋则依照方位和功能进行布局。
正房位于北面,通常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传统礼教。
东西厢房则供晚辈居住或者用作书房、客房等。
南房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或者仆人的住所。
四合院的房屋建筑也有诸多特色。
其建筑结构多采用木构架,梁柱之间榫卯连接,稳固而精巧。
屋顶多为硬山顶或卷棚顶,屋脊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脊兽,既美观又有镇宅辟邪的寓意。
墙壁多为青砖砌成,厚重而坚实。
门窗的设计也别具匠心,窗户多为木格窗,糊上纸或装上玻璃,既美观又能调节室内光线。
门的种类繁多,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不同的门型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四合院的建筑装饰更是丰富多彩。
从门墩、影壁到屋檐、屋脊,从木雕、砖雕到石雕,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
门墩通常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如狮子、麒麟、蝙蝠等,寓意着镇宅辟邪、福气临门。
影壁上的砖雕多以福、寿、喜等字为主题,或者雕刻着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精美绝伦。
屋檐下的木雕常常是花鸟、人物等形象,生动逼真。
屋脊上的脊兽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和威严。
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四合院的四面房屋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和睦。
漫游北京的四合院感受古老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漫游北京的四合院感受古老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漫游北京的四合院,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世界。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的庭院。
它既是家庭生活的空间,也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所。
在四合院里,我能深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进入四合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的庭院。
庭院中有一棵古老的榆树,参天大树下摆放着一张木桌和几把椅子。
四周是精心修剪的花草和绿植,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树荫。
在这个幽静的绿洲,人们可以喝茶、聊天、嬉笑,感受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庭院的四周是四个互相独立的房屋,每个房屋都有自己的功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空间。
穿过一道古色古香的红木门,我进入了四合院的主要起居区。
起居区由客厅、餐厅和厨房组成,每个房间都可以互相通行。
客厅中有沙发、茶几和书架,墙上挂着祖先的画像和一些古玩。
餐厅里摆放着一张大圆桌,可以容纳整个家庭共进晚餐。
厨房是家庭的心脏,这里的空间虽然不大,但餐具、炊具一应俱全,充满了家庭的味道和活力。
在四合院里生活的人们彼此相互依赖,互相照顾。
老人、成人、孩子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着家庭的和谐。
四合院是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代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与亲情的美好传统。
四合院不仅仅是一个住宅,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走进四合院的大门,我仿佛回到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四合院完美地融合了中式建筑与风水学说,建筑师们经过精心设计,使得四合院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备了艺术与审美价值。
四合院的每一根横梁、每一道门窗都蕴含着文化传承的精神。
除了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外,四合院里还保留着古老的手工艺品和传统的日常活动。
在四合院里,我见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如木雕、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古老文化的瑰宝。
在四合院里,我还学习到了传统的茶艺和书法,感受到中国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人_居_环境的完美结合_解析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设计特征
1 .引言
一直以来寻求理想的
居住空间是人类不断探索
的永恒主题。从古人“天人
合一”的诉求到现代人的
回归自然、回归本土文化
的心愿都是建筑设计创新
的源动力。在高楼式公寓
林立的今天,探析素有“中
式别墅”之称的北京四合
院,它以恬静、朴实的气质,
怡然的庭院布局及合理的
空间设计方式达到了人与 处所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 合,是人·居·环境的理想
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在行为化空间设计方面兼顾了 建筑内与建筑外、建筑内部空间之间的过渡性设计。在建 筑的纵线和横线方面都有周到的考虑是现代建筑少有的 人性化设计要素,值得借鉴。
3.小结
本文从建筑空间的概念入手,由浅至深的一一解析 北京四合院是如何做到人·居·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从中 提炼出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形式美感来源于和谐又有韵律 感的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及合理的方向性限定。这样的 美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游走在北京四合院的空间中视线 的转移景致也随之变动,加上高低错落的植物搭配使北京 四合院的空间呈现出一个三维、立体、活动的空间来。最 后。从人性化的角度来分析四合院的行为化空间特点,提 出檐廊的设计特色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此番拙见能对 现代建筑设计带来新的启发。
与西方别墅外向型的设计思路不同,北京四合院秉 承了传统文化内向、平和的方式。按照空间顺序解读,首 先北京四合院是一个封闭自主的空间,大门处的影壁设计 就缓和了胡同的公共空间与四合院空间过渡的突然性。人 站在大门处无法一眼就看穿整个院子,不但视线被阻挡了 更重要的符合人居住、生活的私密性心理需求。
[92]
建筑空间设计的最深层次的目标就是适宜人居住的 行为、满足人生活对空间的心理需求。北京四合院在行为 化空间设计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观点。
基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下的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探索
基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下的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探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老年人居住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城市居住环境中,老年人对于舒适、安全和便捷的需求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传统的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代表性建筑,也是老北京生活方式的象征。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传统的四合院在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基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下的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探索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分析老年人居住需求的特点主要包括舒适、安全和便捷。
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他们希望居住的空间能够保持温暖、明亮、通风以及安静。
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较高,他们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居住环境,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老年人还希望居住的环境能够便于日常生活,例如方便的交通、便捷的购物和医疗服务等。
二、传统四合院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四合院在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四合院的房屋结构复杂,院落布局繁杂,居住空间狭小,室内采光通风条件较差,难以满足老年人舒适的居住需求。
四合院的建筑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如老旧的木结构、易损坏的瓦面等,给老年人的居住安全带来了隐患。
由于四合院多建于狭窄的胡同中,交通不便,且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针对传统四合院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可以从房屋结构和院落布局入手,通过调整和优化房屋结构,改善室内采光通风条件,增加院落绿化空间,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
可以通过改造周边环境,优化交通配套设施,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2篇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第一篇: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四合院的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
前进院通常是从大门进入后的第一个院落,中进院是前进院和后进院之间的院落,后进院是四合院的核心部分。
整个布局灵活和谐,保持了中轴线的对称美。
其次,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四合院的墙体通常由灰色砖石或者黄色琉璃瓦构成,墙体厚实耐用。
四合院的房屋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以适应北京地区多风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建筑多注重采光和通风,保持了良好的室内环境。
再次,四合院强调私密性和家族的带团结。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使得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空间,形成了独立的生活区域。
同时,四合院的大门通常较小,以保持私密性。
这种建筑风格符合中国传统家庭的价值观和传统观念,强调家族的团结和和谐。
最后,四合院的院落中通常有花草树木和假山水池等景观元素,增添了生活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合院的院内通常还设有多个房间,供家庭成员居住。
这种建筑布局和搭配使得四合院成为一个集居住、休闲和艺术观赏为一体的传统建筑。
北京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瑰宝,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智慧。
它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家庭观念的重要价值。
无论是在外观、布局还是内部装饰上,四合院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珍品。
第二篇: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独特的特点与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首先,四合院以中轴线为基础布局,划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
前进院为四合院的门厅,中进院为夹层,后进院为主要居住区。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美的设计原则。
其次,四合院的建筑材料选用极为讲究。
四合院的墙体多使用灰色砖石或黄色琉璃瓦,这些材料富有丰厚感,并且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四合院的房屋多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为了适应北京地区的多风气候,并且木质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再次,四合院强调私密性和家族的团结。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引言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围合式建筑群体,是久负盛名的中华文化瑰宝。
四合院建筑,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卓越的生态优势而成为世界著名建筑风格。
在本文中,将对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和环境作一初步的探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独特建筑类型。
建筑空间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围合式庭院建筑群的代表,构造相对简单的建筑空间形式。
四合院通常四面环墙,大门通常仅开在正门方阵、呈凸字口、暗巷口等处。
院内的房屋分房前院、房后院、左院、右院等部分,居室、厨房、生活小间等建筑构造清晰,分割明显,统一融洽。
其中,居室分为正房和次房。
正房位于院的主体建筑,其面积通常比次房大,为家族的主人及其家庭居住之处。
次房则多为儿女、亲戚、仆人等客居之处,面积通常比正房小。
除了居住空间的分化,院内还含有回廊、过洞、井堂等构造,通风,采光,排水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环境适应优势由于北京四合院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建筑结构,其天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境适应优势。
在北方干冷气候恶劣的背景下,四合院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森林属性,如漆树、石楠树、松树等的环境响应和自然保护,此外,围合式庭院还可以自然分割室内和外部景色,将野外自然景致与人类活动区域分割开来,保护内部的隐私和安全,同时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展示。
此外,四合院的建筑结构还可有效地节约能源并保持空气质量。
四合院通风透气,减少了室内空气污染,优化室内温度,增加室外空气质量,保障了居住者的健康。
现代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熟悉生活方式的保留和再利用的重要资源。
现代社会中,北京四合院能够用于多种用途,比如经营旅游业、艺术展览、商业办公等。
相对于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北京四合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可以带给现代化建筑更多的人文气息,更好地满足当代人对文化、艺术、人类生活方式多方面的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建筑类型。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摘要】四合院反映着北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民居建筑的特性,本文从四合院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空间构成及平面特性等相关研究,对这一传统居住形态进行考察与归纳分析,对中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因素;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民居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北京四合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住宅的基本原形,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首都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点,分析了中国人的传统居住方式,生活理念,更加清晰简明地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利于当代人的学习和研究。
1.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作为建城3000多年的古城和建都900多年的五朝古都北京,独特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决定了民居的发达。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它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对建筑物风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
北京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
木结构与壁结构混合的中国独特的四合中庭型住宅。
儒家思想反映在建筑上是伦理、均衡和对称;无论是中央庭院还是外观轮廊,包括空间内容上,都体现出规矩,方整的内涵。
道教文化体现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与装饰。
如:在布局结构上的堂屋与厢房、天井、一进、二进……在装饰上的琉璃瓦(灰、黄、红、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土瓦、斗拱、飞檐、贴脸、花窗、柱、梁、廊、雕(石、砖、坭、木等各种雕刻)、绘画、图案、书法、色彩、牌(门)楼、盖(金字)顶、吉祥物等等。
家族制度使得四合院建筑又多以坐北朝南的朝向居多,四合院中以北屋最适合人居住,因此是家里长辈们的居室。
基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下的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探索
基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下的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的需求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而在北京,作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四合院在老年人居住需求下的更新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更新和改造,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创造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
一、老年人居住需求的特点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与年龄相关,他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社会活动和身体活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便,因此居住环境需要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活动和生活负担。
老年人也更加注重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度,因此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居住空间。
对于四合院这种传统的居住形式来说,如何满足老年人这些特殊的居住需求将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二、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特点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体。
四合院通常由前殿、后宅和两侧厢房组成,院落中还会有花园和假山等景观元素,整体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厚重的城墙、木结构的梁柱和青砖的地面,这些特点使得四合院在防火和隔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四合院更新探索的方向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需要对传统的四合院进行一定的更新和改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建立无障碍环境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于年轻人,对于楼梯、门槛等障碍物会更加敏感。
在四合院的设计和改造中,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行动便利性,采取一些措施来建立无障碍环境,如增加坡道、减少楼梯等,以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和活动。
2. 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四合院的更新改造中,可以考虑采用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如地暖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创造社区共享空间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更加注重社交和交流,因此在四合院的改造中可以考虑增设共享空间,如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等,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社交和休闲活动机会。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空间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空间摘要:合院式住宅在中国由来已久,其防御、内向性的布局特点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社会行为规范相符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合院住宅系统。
北京四合院便是其中最完备的一种类型,且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本文试图对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文化内涵等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合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合院式住宅深受中国人的偏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住宅遗址,根据先秦的文献推断,其院落中的房屋排布已初步显示出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
而后经过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代的不断发展,直至明清趋于高度成熟。
从地域角度来看,合院式住宅发展出了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的风格类型,如:吉林民居大院、关中民居院落、江浙民居、广州西关民居、云南一颗印住宅等等。
其中,北京四合院的形制规整,特点鲜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典范。
1.北京四合院的空间格局1.1外部空间四合院的山墙和后檐墙高而厚,往往不开窗,这使得住宅在外面看来非常封闭。
而山墙的造型与外檐装饰又避免了建筑外立面上的简单枯燥,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
建筑之间形成的空间便是胡同,元大都时期的胡同有6步(约9.3米),而今胡同的尺寸可谓千差万别,最窄的仅半米多。
围墙与胡同的围合尺度使其成为一种特别的邻里空间,街坊邻居在此相遇,互致问候,商贩走街串巷叫卖小商品,这都是旧时胡同空间对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
1.2院落布局北京的四合院小到单进院(甚至三合院),大到四、五进院甚至多跨大院,虽然原则上都讲究正厢分明,中轴对称,但规模不一,种类繁多。
在此仅以最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图1)为例进行分析,因为三进院的形式几乎包含了四合院所有重要的空间布局特点,且与大部分地区相邻两条胡同的间距吻合,长度在50-60米左右。
通常情况下正房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方向,即是所谓的“坎宅巽门”。
进入大门向西转则进入狭长的前院,前院的南侧是倒座房,北侧为二门(垂花门)。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四合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建筑设计特点、空间设计特点和环境设计观念四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充分了解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中体现的“天人合一”观念。
这对我们今后的设计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 建筑空间; 环境引言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之一。
其中住宅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其深刻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居住建筑的一朵奇葩。
1、北京四合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从辽代起已初步形成规模,经历代逐渐完善,最终成为近代的民居形式。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巩固和加强,在清朝时,北京的住宅形制基本上都是由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为蓝本发展起来的(图1)。
北京四合院受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建筑按照中轴线布置,其间穿插许多大小不一的院落,极具中国礼教特色。
布局讲究“前寝后室”,依据中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所有的家庭成员,按照自己的辈分住在不同的房间里;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图2)。
四合院的规模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3种。
大四合院中的院落较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北京四合院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具有魅力的地方不仅在于它古朴典雅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的建筑布局,在北京胡同小巷,一幢幢布局井然有制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敬畏、让人流连。
2、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设计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图3)。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图4)。
主要由大门、倒座、影壁、垂花门、正房、耳房、厢房、抄手游廊、后罩房等组成。
针对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
空间2023-11-09CATALOGUE目录•室外环境交往空间概述•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设计原则•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设计要素•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使用情况与评价•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实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室外环境交往空间概述室外环境交往空间是指在老年公寓外部,由各种设施、绿化、小品等组成的,供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交流、休息的场所。
这些空间通常包括公共活动广场、步行道、座椅区、绿化带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
室外环境交往空间定义老年公寓的室外环境交往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宽敞的活动场所,可供老年人进行散步、健身、娱乐等户外活动。
室外环境交往空间的功能与作用提供户外活动场所通过设置公共座椅区、活动广场等,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结识新朋友、增进人际关系的场所。
加强交流与联系室外环境交往空间中的绿化带、座椅区等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供老年人休息、放松。
提供休息与放松良好的室外环境交往空间能够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社会参与感通过户外活动和社交交流,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预防老年疾病。
室外环境交往空间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03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的重要性020102老年公寓室外环境交往空间设计原则提供防护设施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防滑扶手、安全护栏等。
确保活动安全老年公寓的室外环境交往空间应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存在高风险因素,如陡峭的斜坡、易滑的地面等。
考虑紧急情况在设计交往空间时,应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问题,如设置急救箱、便于疏散的通道等。
安全性原则老年公寓的室外环境交往空间应营造宜人的环境,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氛围。
提供宜人的环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和设施,以营造舒适的空间。
考虑气候因素为了满足老年人休息的需求,应设置舒适的休息设施,如座椅、遮阳伞等。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_张纯
V o .l 26 N o. 4 A ug. 2007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
张 纯 , 柴彦威 , 李昌霞
(北京大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 北京 100871)
摘要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 , 通过对北京市 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 人 24 h活动日 志的问卷 调查 , 描 述北京城 市老年人日常生 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 。 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 , 从微观 层面探讨老 年人的年 龄 、性 别 、收 入 、家 庭结构等因素对 一天的时间尺度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 通过考察城市 老年人日常 生活活动 的一般性规 律和个性 化差异 , 为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和谐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收稿日期 :2005 - 06 - 04;修回日期 :2007 - 05 -3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71034) 作者简介 :张纯 (1983 -), 女 , 北京市人 , 在读硕士 , 主要从事城 市规划研究 , (E-ma il) zici0723@ 126. com。
的日活动路径 (daily p ath)表示方法 , 对老年人的外出活 动及居住地迁移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 4, 5] 。
但与此不相称的是目前对中国城市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仍主要立足于生物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1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的研究比较缺乏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从宏观层面非空间的视角对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特征特别是外出休闲活动求医活动购物活动特征进行汇总分析
第 26卷 第 4期 2007年 8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 REA L AND D EV ELO PM EN T
图 2 低龄和高龄老年人的日活动路径案例 F ig. 2 Th e da ily path of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地还是北京地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地主要建筑形式,始于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地典范.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地结构.经过数百年地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地京味风格.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地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地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正耳间,东、西房各间,南屋不算大门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地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地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地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地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地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地一片美好天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合院是北京人地居所,它既有突出地特点也有丰富地文化内涵.家庭地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地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地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地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地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地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地反映,是礼制最充分地体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地宗族成员各自不同地权力和义务地法则.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地人.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同时,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而北京四合院内外宅地划分就将这两大原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地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长幼有序地宗法伦理观念地现实转化.故宫地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地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正院地正房是主人住地,也就是老爷太太住地,后面地后院地一排房子是后照房,后照房是少爷少奶奶住地.东西厢房一般是少爷小姐住地.另外还有外院地倒座房是下人住地.在东南角上一般是厨房,一个四合院一般是住一家人.为了标志不同地辈份,在家政地不同地位,四合院北屋、东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样地,高度也是不一样地.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地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和辈分.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可谓是封建社会地缩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北京地四合院不仅反映着中国传统地宗法制度,也体现出“天人合一”地思想.“天人合一”地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思维规律与自然规律地统一性.张载在《正蒙乾称》中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四合院符合自然规律地结构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地思想.得天时,有地利,材又美,工又巧,合此四者,才能称为良居,而四合院正是这样地良居.中国人居住地一个空间里边必须包含着一部分没有房子地庭院,这个院子是可以直通宇宙空间地,所以整个人生活在一个和大自然非常亲近地一个环境里边,也就是说,上升到哲学观点上,中国人对大自然地态度,天人合一地观念,决定了中国人住地是院子.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地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地写照.这句话也体现出那种天人合一地思想境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中国历史上,对门是非常重视地.从大门地形式便可看出户主地等级和社会地位,因为历代地典章制度对门是有严格规定地.北京四合院地大门,在民国以前无论是样式、大、小、颜色或装饰都有严格规定,民国以后才取消.四合院地大门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大门开在倒座房地偏东部位,一般占一间房地宽度,但房顶比左右房略高,大门两侧地墙壁也向外突出一些,以便装饰.大门地地面是被垫高地,这样进入四合院便有步步登高地感觉.当然,大门地高度或台阶地层数也要按规定设置,所以旧房子从大门就能估计出院主人地地位.广亮大门一般是贵族住宅地大门.它地大门安装在屋脊正下方,即大门地通道里外各占一半.门为两扇,门下是门槛,门槛可以抽出,为地是方便车辆出入.一般不吊顶或只在门扇内侧做天花吊顶(称为半吊顶).门扇内外两侧地墙面俗称邱门,分为软心和硬心两种.门扇外设抱鼓石一对(雕成鼓形),抱鼓石是从古代仪仗地形式中发展而来地一种装饰物,一般百姓地大门只放长方形门墩一对.无论抱鼓石或门墩都雕有精美图案进行装饰.比广亮大门更讲究地是金柱大门,即门框和门扇安放在金柱地位置.一间房屋屋脊下地柱子叫中柱,位于最外侧地柱子称为檐柱,在中柱与檐柱之间地柱子是金柱.金柱大门地门扇就位于外侧金柱地位置,所以大门地外过道浅而内过道深.金柱大门地其他方面与广亮大门相同,但多数是吊顶地.尤其是门扇外侧地吊顶、檐檩、额枋之间地垫板上常绘有非常精致地彩画.门框和门扇按装在外檐柱地大门称为蛮子门.级别比广亮大门底,但总体上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一致地.由于门地位置靠外,所以气势不如前面两种,但门内侧地空间与一间房相等,因而比较实用.级别再底一些地是如意门.如意门是在蛮子门地基础上将门两侧地木结构部分以砖墙代替,砖墙地高度一般到门框,上面仍留有木质构件,或饰以精美地砖雕.以上几种大门都占据一开间地宽度,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可称为屋宇式大门.若大门地宽度占不到一整个开间则称为窄大门,这种门地前面只留门框和两个门扇,两侧地木结构或砖结构部件都省略了,门内侧地过道也较窄.对于一般百姓来说,若经济不太宽裕则建小门楼.这是在院墙上开一大门,然后在上部加以装饰,基本上是做一个屋顶地造型,例如元宝脊、清水脊、鞍子脊等.改造后地平安大街两侧建了一些类似小门楼地临街院门.不论什么大门,四合院地主人总是要尽力美化地,因为大门是脸面,它代表了主人地身份和社会地位.严格地等级制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在北京四合院中地遗迹却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就是一部由砖石写就地史书,可以读出许多东西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合院地营建是极讲究风水地,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地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地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地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地营造活动.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地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地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北京传统地四合院住宅装修中有一种最普通、最常见地图案就是“步步锦”,这种图案地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地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地雕饰.将这种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地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地美好愿望.以八角或六角几何图形为基调地装修棂条图案,称为“龟锦纹”或“龟背锦”.龟在古代是长寿地象征,用龟背纹作装修图案,有希冀健康长寿之寓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是重点装饰地部位,常饰以精美地雕刻和五彩缤纷地油漆彩画.砖雕地题材有鹤鹿同春、子孙万代、玩器博古、文房四宝、富贵牡丹、梅兰竹菊、麒麟卧松等等.戗檐下依次设盘头、枭混、炉口等线脚及荷叶墩,这组雕花盘部常用一个花蓝垫花作为结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吉祥地装饰图案,在北京地四合院中比比皆是,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寓意更加丰富,人们用寿字或桃子图案寓意长寿,用罄地图形寓意喜庆或庆祝,用梅、兰、竹、菊图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脱俗,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等等.如以蝙蝠、寿字组成地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地图案寓意“四季平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装饰物在四合院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地作用,极其丰富、强烈地反映出人们对人生地祈求与向往和对生活地热爱之情,同时它也是幸福、长寿、富贵、志向地化身.而整个四合院也正是因为它地存在,更加显示出智慧、朴素和民风习俗地美.北京四合院地文化是北京文化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院中植被讲究颇多,前庭一般种海棠、玉兰等以求“金玉满堂”,后院多种石榴、葡萄等以求“多子多福”.也有一些禁忌:如桃同“妖”、槐同“鬼”,都是不吉之兆.老北京爱种地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石榴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地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至于阶前花圃中地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地家常美景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过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欢饲养和赏玩地种种动物多称为“玩物”,而很少用时下最流行地“宠物”一词.说起老北京四合院里地“玩物”实在是不少,大致分起来有四类,一是鸟类、二是虫类、三是鱼类、四是兽类.饲养宠物既是老北京人地一种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玩赏宠物之中得到地是一份精神上地愉悦与享受,使四合院里地生活更富情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合院里地人养鸟儿,图地就是一乐,每天一大早,人还没起床,那鸟就先叫早儿了,一声声清脆地叫声,使小小地四合院里充满了生机.说起玩虫儿,也是老北京人地一个乐儿,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虫地种类不少,其中最受青睐地是蝈蝈儿和蛐蛐儿.北京人饲养金鱼已有数百年之久.因“鱼”与“余”谐音,有“年年有余”之意,所以被视为吉利之物.养鱼既是一种乐趣,更能养性逸情.夏日里以“天棚、鱼缸、石榴树”为四合院里最和谐地景致.在兽类宠物中,老北京人过去饲养较多地是猫和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没有花草鱼虫来增添生气,四合院也就索然无味了.这小小地四合院在封建社会是以家族地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对幸福人生地追求、向往和艺术美学为蓝图建筑起来地!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地典范.北京四合院地建筑装饰具有极高地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地成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艺术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艺术特色摘要:传统四合院中的空间看似简单,实际上这种空间格局形成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友好的邻里关系是当今许多建筑做不到的。
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为例,通过对其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分析与认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传统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形成一个清晰、整体的认识,同时希望可以对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建筑形式和今后的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均衡;灵活多变;开敞与私密;人居关系一、空间特色1.典型轴向型序列空间北京四合院具有鲜明的轴向性和序列性,轴线作为一种经典的设计手法,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空间秩序;但是它意味着均衡而不是对称,这也就是说轴线两侧的建筑、元素、空间等并不需要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相近或相反事物的融合呼应,例如有些四合院设置在东南角的大门并不在轴线上;轴线并不真实存在,而是无形中感觉到的一秩序,这样会使得四合院整体显得逻辑严密、有秩序;整个轴线也不是连续的,它会用一些构件(如屏风等)进行划定,将轴线分隔成既相互独立有具有联系的一段段,这种划分丰富了空间层次的同时在无形中也是对中心轴线的一种强调;此外,轴线不仅控制着空间秩序,还是古代封建等级秩序的空间化,是“中正”、“向心”等传统思想的具体表现,有暗喻的作用。
2.灵活多变的灰空间和流线在四合院中,人们借用廊、屏风、隔断、下沉庭院等来营造一种若有若无的空间,即常说的灰空间,以此来增加空间的灵活性与渗透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合院可简化成四个单独的房间通过抄手游廊进行连接,这样就既使各个房间彼此相连,又在这相连的空间中提供了一个可以停留、休闲、挡雨的场所,成为室内外空间的联系纽带,增加了整个院落的整体感。
前面提到了,四合院中的轴线并不连续,而是“一段段”的,这条轴线其实也是整个行进过程中的流线,在这条流线上有意无意的营造了一些停留空间,巧妙地融入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豁然开朗等设计手法,营造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给有秩序的四合院加入了很多趣味性;在北京四合院中的行进流线可大致分为两条,一条是逻辑严密、有秩序的轴线流线,一条是沿着抄手游廊迂回行进的流线,前一条代表着秩序,后一条代表着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交往活动的空间特征调查报告——以北京交道口地区为例【摘要】本次调查以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人为对象,调查其交往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北京四合院区老年居民的日常交往正在减退,且从空间而言,交往活动对于地区外部空间的依赖性较大,这与四合院地区空间、规划和管理的缺陷有关。
其中,建筑密度过高、绿化匮乏是硬件缺陷,而交通管制不足、交往空间规划不合理是软件缺陷。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空间、设施及日常管理方面提出了合理的改良建议。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交往活动;空间特征【正文】1.研究背景1.1. 理论背景四合院历来都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到目前为止,对四合院研究较多的有建筑学和社会学:建筑学主要专注于对四合院建筑形制的探讨,而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人文特征和社会效应方面。
因而,四合院地区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方向上仍然具有一部分的研究空白。
城市规划作为与此问题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学科,有责任去填补这一学术空白。
1.2. 现实背景四合院地区是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和城市旧城区,面临着城市更新改造的巨大问题。
而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将其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四合院地区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各种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四合院地区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自主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旅游的趋势。
在这种自外向内和自内向外的双重力量的驱动下,四合院和其中居民的生活又将发生什么新的变化?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备受关注。
由于各种原因,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的比重比社会平均比重高很多,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更严重。
另外,四合院中的老龄人不仅仅是四合院地区里的活动主体,更是维护传统邻里关系的关键,因此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
因此,对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生活的研究是对一个独特转型区中具有关键意义和特殊价值主体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核心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北京四合院地区的老年居民,选取能同时反映生理与心理状态的交往活动为切入点,调查研究其日常交往活动的空间特征,从建筑空间、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现存阻力,从而针对老龄化问题为四合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证依据。
(研究思路见图1-1)2.调研信息2.1. 调研地点交道口地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紧靠南北中轴线(见图2-1),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800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地区之一,1993年即被北京市划入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
该地区面积为1.47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5.5万,2.3万户。
近年来,交道口地区旅游业和商业快速发展,导致四合院的规制和功能发生较大变化,传统保留与现代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而选取交道口地区作为研究地点,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2.2.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交道口地区内的老年居民。
根据2006年交道口街道范围户籍人口进行的80%抽样调查数据,到2005年底,交道口地区的人口结构为:青少年占总人口比例为图1-1:研究思路示意图图2-1:交道口地区区位图 (宏观、中观、微观)37.08%;中年人占29.77%;前老龄及老龄人口则占33.15%,其中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6.06%1(见表2-1)。
可以看出,交道口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因此由老龄化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多。
本次调查以50岁以上的居民为对象,调查其日常交往现状。
表2-1: 交道口地区年龄结构比例抽样人数年龄结构少年青年 中年(35-49) 前老龄(50-59) 青-老(60-74) 老-老龄(>=75)人数 42581 6256 9532 12676 7280 4223 2614 百分比100%14.69%22.39%29.77%17.10%9.92%6.14%2.3. 调研方法本次调查研究,是在查阅、总结多方文献的前提下,借助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法 及 定性分析的访谈法 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现象分析,并适当引入了空间学科中特有的空间序列分析方法,从而总结出对促进当地老年居民交往水平有利的意见及建议。
(调查流程见图2-2)2.3.1 数据支持与资料获得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定量数据为主,辅以深度访谈的质性资料。
问卷调查中总样本量为600份,有效问卷520份,有效率为86.7%;访谈中共13名被访者,根据老年人谈话主题分散且节奏较慢的特点经过3次完成,资料通过录音整理及语义分析,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为证据支持。
2.3.2 空间排序与范围界定 此外,由于分析落脚于空间特征,因而本次调查不仅仅对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的交往活动地点进行了观察、归纳,并且根据距离远近的发散型特点,针对四合院本身的空间特质,对于四合院地区附近供老年人交往活动使用的各种地点类型做了范围界定及空间排序,从而确定了可供交往活动进行的空间序列及其与四合院地区各范围之间的包含关系。
(见图2-3)1人口按照年龄划分规则为:少年组(0-18岁)、青年组(18-34)、中年组(35-49)、前老龄组(50-59)、青-老年组(60-74)和老-老龄组(>=75)图2-2:调查流程图图2-3: 交往地点的空间序列及与空间范围的包含关系3.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3.1. 交往的整体水平:浅层交往较好,深层交往不佳。
根据问卷数据,我们对交往程度相关指标进行平均数统计。
数据显示(见表3-1),院子中“打招呼”的平均人数仅为总住户的一半,这说明了邻里间关系弱化但仍保持了一定的惯性;且“可以说出名字的邻居”和“朋友”的平均数量比“打招呼的邻居”平均数量小,说明了交往深度已经偏低。
因而,我们可知:目前居民之间的浅层交往状况较好,但深层交往状况不佳。
3.2. 休闲时间主要交往活动的空间范围据调查,交道口地区老年居民进行日常休闲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北京二环以内,即旧城区的范围内。
具体来说,其交往活动主要发生在:室内空间、四合院院落空地、胡同内空地、街边以及区外的社区公园,形成一个由内向外的空间序列(见图2-3)。
按照离家距离远近的不同和相互之间空间性质的差异,本文将这一空间序列定性区分为4个类别:家中、(四合院)院内、胡同内和胡同外(见图3-2)。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又进行了年龄分类的统计分析(见图3-1)。
总体来说,老年居民休闲时间交往活动的空间分布图形呈倒U型——在家中和在胡同外的比重最大,而在院内的比重最小。
具体来说,得出以下结论(见图3-2):(1)“家中”是交往活动发生的主要地点可以看出,老年居民对于休闲时间交往活动的主要范围选择“在家中”的比例最高,说明较多老年居民的休闲时间主要活动范围在家中。
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也支持这一点:一、对于部分仍处于工作状态的老年人,由于平时在外时间较多,工作之余更倾向呆在家中;二、胡同特色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于胡同生活的干扰,老年居民更愿意呆在家中。
(2)院内交往存在明显的缺失传统四合院中,院落作为一种积极的开敞空间,为居民图3-2:居民交往活动空间范围示意图的休憩和交流提供了场所。
但由图3-1可以明显地看出,所有折线上,在“院内”的区域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凹口,说明无论对于哪种年龄段的老人,在院内进行交往活动的比例都是最低的。
根据实地踏勘,我们发现交道口地区的建筑密度非常高,私搭乱建的临时房屋已经将很多院子的院落空间占据大半,只留下过道空间。
这种情况下,院落很难成为人们休憩和交往的场所,因而院内交往活动缺失就不足为奇了。
(3)胡同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活动单位图3-1中,在“胡同内”的统计项目上,折线又回到较高的水平,说明了其被选比例较高,这表明仍然有较大比例实例照片1:居民在胡同内进行交往活动的老年居民以胡同作为交往活动的地点,这是符合四合院中的传统的。
访谈中也了解到,很多老年居民在晚饭之后都会到胡同里活动(因为此时外来游客流量减小),胡同社区也会在胡同范围内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创造交流的机会。
(见上页实例照片1)(4)“胡同外”比例较大,反映较强外部依存的特点。
交往活动范围在“胡同外”的比例已达到1/4,表明交道口地区内老年居民交往对于外部空间依赖性大的特点。
(实例照片2)3.3. 群体性交往活动2的地点选择按空间延展顺序界定,老年人群体性交往可能出现的主要地点包括:家中(自家或别人家)、公共活动室、院内空地、胡同内、街坊/街边以及公园。
这种空间秩序及与各空间范围之间的包含关系已经在前文的图2-3中表达了。
从对老年居民进行群体性休闲活动的地点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见图3-4):(1)院内空地已经少人问津由图3-4,所有样本以及不同年龄段样本的交往活动地点统计柱状图都呈现U 型,且最低点都在院内空地处,说明了其已经很少被用于交往活动。
在3.2(2)中已解释过,在建筑密度过高的交道口四合院中,院内空地已经所剩无几,很难提供交往活动所需的场所和氛围。
(2)在街坊/街边进行的交往活动比例相当高通常情况下,街坊和街边通常由于车流人流量较大、交通状况较复杂而并不适于交往活动。
但图3-4的结果却显示,街坊/街边也已成为了重要的交往活动地点,这实质反映出了四合院地区胡同内、院落内的交往空间的匮乏。
这点结论在访谈中得到了证实,很多受访的老年居民反映胡同内的活动空间存在问题:一、胡同内缺乏大面积空地,娱乐与休憩设施十分缺乏(见实例照片3);二、旅游业及商业所吸引的人流和车流使胡同里出现嘈杂、拥挤、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其实质等于把过去半私密性的胡同内部空间变成了半公共性的“街道空间”。
(3)公园已成为老年居民最重要的群体性交往活动空间图3-4中代表公园的柱形都具有最高的高度,这说明了地区外公园已成为交道口老年人的最主要的群体性交往活动地点。
访谈也了解到,由于胡同内的休闲场地紧促,且交道口地区附近的皇城根公园、景山公园、什刹海等风景区,不仅距离近、品质高,而且免费或价格低廉,所以吸引老年人聚集、休闲、交往的一个集点。
(见实例照片4)2群体性交往活动主要是指发生在由社区统一组织或居民自发组织的群体性的休闲娱乐活动中的交往。
70.00%实例照片3:位于帽儿胡同内的休憩设施实例照片2:居民在胡同外进行交往活动(左:景山公园内;右:什刹海旁空地)实例照片4:公元是最重要的群体性交往空间(上:景山公园内;下:什刹海旁空地)4.交往活动空间分布范围的影响因素分析经过分析认为,交道口老年居民交往活动地点的分布规律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和内部的软硬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
4.1. 社会背景因素(1)社会氛围隐私性加强,邻里关系逐渐淡漠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压力的加大、经济关系的独立性加强使人们更强调私人生活的隐私性,从而淡化了与身边的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