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合集下载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

第8 卷
侯强 ,等 :川西坳 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第2 期
平 均厚 度高 达 3 4 3 . 6 6 m( 图1 ) 。
西坳陷中部地 区 T O C 相对最高 ,北端部分地 区与南 端 c 相对略低 ( 图2 ) 。在九龙山 、新场、洛带 、邛 西等地 T O C 普遍高于2 %,而这些地区也是该 区气 田 ( 气藏) 的主要分布区 ,T O C 低于 2 %的地 区气 田( 气 藏) 相 对 不发 育 。显 然 ,有 机 质 丰度及 烃 源 岩 品质 对 研 究 区气藏 的发 育具有 明显 的控 制作 用 。
形成 了以孝泉 一 新场 一 丰谷为典 型代 表的一系列 断弯褶皱构造带 ,燕山运动后期龙 门山南段强烈上 升 ,在其 前 渊形 成 了一个 新 的坳 陷 口 ] 。喜 山期 大 邑 一 成 都 以南 的地 区 构造 运 动 较强 烈 ,破 裂 形 变 和
6 8 井 达 到 了 褶 曲形 变发 育 ,使得油气 保存条件较差 ,中部 和北 为 须 三 段 烃 源 岩 最 厚 地 区 ,其 中川 孝 5 0 5 . 5 3 m 。总体上 ,须三段烃源岩厚度均大于 5 0 m, 部 地 区虽 同样 经历 了多期 构造 运动 ,但 强度 均较 8
201 4正
天 然 气 技 术 与 经 济
Na t u r a l Ga s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c o n o my
Vo 1 . 8. No . 2
Ap r . 2 01 4
第8 卷・ 第2 期
d o i :1 0 .3 9 6 9/j . i s s n .2 0 9 5 — 1 1 3 2 . 2 0 1 4 . 0 2 . 0 0 2

川西坳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川西坳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为05 %~ 20 % , 均 值i 59 , 机 质 类 型 以 Ⅱ型 有 机 质 为主 且 大 多 已 达高 成 熟 阶 段, 于 大量 生 烃 期 。 过 烃 源 .3 6 . 2 平 g . 有 % 处 通
岩 有 机 质饱 和 烃 色谱 特征 分 析 , 为 该 区 有机 质 沉 积 时期 主要 为 内陆 泥 炭一 泽 相 的沉 积 环 境 。 认 沼
以下 的样 品数 量仅 占7 %左右 ,%一 %范 围内 的样 . 5 1 2
2 烃 源 岩 有 机 地 球 化 学 特征
川西 坳 陷碎 屑岩 领域 烃 源 岩十 分发 育 , 三 叠 上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2 4
作者简介: 朱丽 (95 , , l自贡人 , 都 理 工 大 学硕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油 气 藏 地 质学 与 成 藏 动 力 学 。 18 一)女 I l  ̄) 成 研
中有机 质的百 分含量 ,常用 有机碳 含量 、氯仿 沥青 “ 和总烃 含量进 行定量 评价 。 A” 四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须家 河 组 有 机 碳 分 布 情 况
地 的深坳 陷部 分 , 是平 行 于龙 门山逆 冲 推覆 造 山带
的西 陡东 缓 的不对 称 压性坳 陷『] 界 为龙 门山推 l, -西 3 覆构造带 , 东界 位 于龙泉 山一带 , 界 为米仓 山推覆 北 构造带 , 南界位 于雅 安一 乐山一 带 。 川 西坳 陷构 造 形变 总体 特 征 表现 为 , 龙 门 山 从 往盆地 中部形变 依次 变弱 , 滑脱 层逐次 抬升 , 底 构造
关键词: 洛深 1 ; 球 化 学 ; 源 岩 ; 西坳 陷 井 地 烃 川
中图 分 类号 : El 2 T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 9 0 2 1 ) 6 0 1 — 4 1 7 —1 8 ( 0 0 0 — 0 3 0

川中与川西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川中与川西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中地 区 的侏 罗 系天然 气地 球化 学特 征进行 分析 。
1 气体组分特征对 比
天然气 组 分 特 征 主 要 包 括 烃 类 与 非 烃 类 两 大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1 2
区侏 罗 系 乙 烷 的 平 均 含 量 范 围 为 3 . 3 4 % ~
然 气烷 烃 气 平 均 含 量 均 在 9 7 % 以 上 。数 据 显 示 , 川 中、 川 西地 区天 然气 中 烷 烃气 占绝 对 优 势 , 其 中 绝 大部 分 为 甲 烷 气 , 川西侏 罗系天然气 中 C O ,与
N : 含 量 差 异 明 显: 天然 气 中 N 平 均 含 量 为 1 . 1 3 %, 最 高可 达 1 . 4 7 %, C O 平 均 含 量 仅 为
0 . 3 5 %, 最 大含 量 不 足 2 %, 显 然 川 西 坳 陷 侏 罗 系量 。川 西 地 区
侏 罗 系 甲烷 气 平 均 含 量 为 9 1 . 5 5 % ~9 3 . 7 7 %, 高
于 川 中地 区 侏 罗 系 甲烷 气 8 5 . 0 2 % ~8 5 . 4 % 的平 均 含量 ; 而乙烷 、 丙 烷 显 示 出相 反 的 特 征 , 川 西 地
主。川西侏 罗系天然气处 于成 熟 一 高成 熟阶段 , 川 中侏罗系天然气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川西与川 中地 区侏 罗系天
然气均为有机成因气 , 川西地 区主要为煤型气 , 川 中地 区以油型气为 主, 部分为煤 型气 。 关键词 : 川西地 区;川中地区 ; 天然气成 因;天然气成熟度
中图分类号 : P 6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1 9 8 0 ( 2 0 1 3 ) 0 6— 0 0 0 6— 0 4

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为 O9 , .7 整体上属典型的干气。川西坳陷中段的所有样品 8 c 都 大于 一 5 8 o属于典 型的煤 ”2 2 .% , 型气范畴 , 然气的 8 C < ” 2 8 C , 明显 的正序排 列 , 天 ” 8 C < ” 呈 显示 出天 然气为典型的有机成 因。 甲烷碳 同位 素组成 , 反映 了其母质 演化 程度 已处 于成 熟 ~高成 熟阶段 , 以高成 熟阶段为主 。 且
构造
井号
X 4井 3 C 13井 X6 C 3 0井 X8 C 18井 X6
层 位
C C H6 2 C3 i 4 0 C H1 i Hl n 5 2 H8 C H1 n 4 0 C5 2 C Hl C O2 N 2
干 燥 系数
C1 Cl /


JP 3 .q I 2 JS 2 JS 2 JS 2 x 4 x 4 Tx 3 x 2 JP 3 Jx 2 JS 2
关 键词 :组份 ; 同位素 ;煤型 气 ; 然 气 ;川西 坳 陷 碳 天
中图分 类号 :T 3 . E13 1
文 献标识 码 :A 断裂 带为 界 , 接峨 嵋 、 山断块 , 与川 中隆起平 南 瓦 东 缓相接, 面积近 六万平 方公 里 。 从 图 1见下页) ( 可知 , 研究 区孝 泉 ~新 场 ~合
T b, T e c a a tr t so a o o e t n t se i h a p e so a 1 h h r ce ii f s c mp n n si sc g hewe tr Sc u n De r s in n
37 2
组份含量 ( ) %
藏过程 和次 生变 化等 方 面的重 要信 息 , 是进 行 天然 气 成 因判识 和气 源 追 踪 的主 要 手 段 。本 次研 究 中 , 者在 川西 坳 陷 中段 的 3 作 1个 天然 气 样 进行

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09-04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周霞,包建平(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摘要:通过统计分析库车坳陷不同构造带天然气样品得出以下结论:大北-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中烃类气体含量高达98%,占绝对优势,干燥系数大于0.95,属干气;而前缘隆起带天然气中烃类气体含量相对较低,干燥系数分布范围为0.70~0.95,属湿气。

大北-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烃类碳同位素组成偏重;而前缘隆起带天然气烃类碳同位素组成偏轻。

大北-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属过成熟天然气,其源岩镜质组反射率R o值为1.62%~2.5%;前缘隆起带天然气则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R o值为1.0%~1.5%。

根据以上地球化学参数判定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为腐殖型的过成熟热裂解气;前缘隆起带天然气为腐殖型的成熟-高成熟热降解气。

关键词:干燥系数;碳同位素;成熟度;天然气;库车坳陷中图分类号:TE112.113文献标识码:A库车坳陷是典型的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三次资评表明,库车坳陷的天然气资源量为3.161012m3,截至2007年底,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为5.401011m3,预测储量为3.771011m3,可知库车坳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1]。

因此,研究库车坳陷天然气的成因,对进一步认识库车坳陷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同时也将为库车坳陷天然气的深入勘探和资源量的预测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1地质背景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北倚南天山褶皱造山带,南接塔北戈壁和塔里木河中游流域,具有四带三凹的基本地质构架(图1)。

库车坳陷主要发育有湖相泥岩和煤系源岩两类烃源岩,湖相泥岩主要发育在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煤系源岩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下侏罗统阳霞组;侏罗和三叠系两套烃源岩的干酪根属型(H/C原子比大部分小于1),其中恰克马克组大部分湖相泥岩干酪根属1型和2型(H/C原子比=1- 1.45);它们是库车坳陷油气的主要来源[2]。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四段煤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四段煤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1 地 质 背景
川 西坳 陷位 于 四川 盆地 西部 属 四川盆 地 的一个 二级 构 造单元 ,其 西侧 与 龙 门山造 山带相 接 ,再 向西 过 渡到 松潘 一 甘孜 褶皱 系 ;北 与米仓 山一 巴山 区相接 ,向北过 渡到 南秦 岭褶 皱 系 ;南 与峨 眉 山 、凉 山断 大 块 相邻 ;东 与川 中平 缓褶 皱带 过 渡口 。其 总体特 征是 东 西分 3带 ,南 北分 3段 。研 究表 明 ,须 家一 段 ] ] 为 一套 海陆 过渡 相沉 积 ,须 二 段 到 须六 段 为 一 套 陆 相 沉 积 。主要 发 育 局 限 海湾 、缓 坡 、冲 积 扇 、辫 状
[ 键 词 ] 煤 系 泥 岩 ;川 西 坳 陷 ;须 四段 ;地 球 化 学特 征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P 1 . 3 68 1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7 —1 0 (0 2 0 一N0 1 3 文 63 49 21) 9 1 —0
勘 探实 践 表 明 ,川 西坳 陷 中富集 油气 藏 。近 年来 ,作 为川 西坳 陷 的天然 气 主要来 源之 一 ,上三 叠统 I 须 家河 组越 来越 受 到关 注 。大体 上看 ,须 家河 组可 分 为 6 ,其 中须六段 在 川西坳 陷 缺失n 。J 西坳 陷 段 ] I 『
河 、辫 状河 三角 洲 、湖泊 等沉 积体 系 。在诺 里后 期一 瑞替 期 ,随着 松 潘 一 孜 造 山带 向龙 门 山不 断 推进 , 甘 龙 门 山崛起 成为坳 陷边界 ,并 向坳 陷 内提供 物 源 ,充填 了上 三叠 统须 家河 组 到 白垩 系磨 拉石沉 积 。在 ]
印 支运 动 的作用 下 ,须三 段末 期及 须 四段沉 积期 间龙 门山全 面 隆升 ,北段 进一 步上 升 。盆地 在须 三段期 的基础 上全 面填 平补 齐 ,在龙 门山前 缘发 育多 个 冲积扇 ,并 在其 前缘 形成 了扇 三 角洲沉 积 。在湖 盆 中部 地 区 , 由于 碎 屑物 的相对 减少 ,沉 积 了泥 页岩 、泥灰岩 等湖 泊沉 积体 系 ] 。 .

四川盆地梓潼凹陷烃源岩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梓潼凹陷烃源岩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 1 . C o l l e g e o f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e n g d u , S i c h u a n 6 1 0 0 5 9 ,C h i n a;
( 1 .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 院 , 成都 成都 6 1 0 0 5 9 ; 2 . 中 国石化 西南油气分公 司 勘探开发研究 院 , 6 1 0 5 0 0 ) 6 1 0 0 4 1 ; 3 . 西南 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 特征的研究 , 探讨 了该 区天然气基 本特征及 成因类 型。研 究
Ab s t r ac t :Th e c h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g e n e t i c t y p e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i n t h e Zi t o n g S a g o f t h e S i c h ua n Ba s i n ha v e b e e n s t ud i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g e o c he m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s .T he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s i n
区 烃 源 岩 主 要 发育 于 须 家河 组 一 段 、 三段 与 五 段 , 其 中须 家 河 组 三 段 烃 源 岩 厚 度最 大 。 烃 源 岩 T O C含 量 普 遍 大 于 1 . 0 %, 有 机 质

川西坳陷须二段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气潜力分析

川西坳陷须二段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气潜力分析
川 西坳 陷须 二段 气 源岩 主要 包括 煤系 泥岩 、炭 质 泥岩及 煤 等 ,其 中煤 和煤 系泥岩 的分 布 特征 大体 相 同 ,均 分布 于龙 门山前缘 、孝 泉一 场一 兴 场 、中江 等地 ,厚 度 中心 往往靠 近 山前 带 ,但两 者 的厚 度 中 新 合
球 化 学 特 征 分 析 ,探 讨 了 该 段 气 源 岩 的 生 气 潜 力 。 结 果 表 明 , 煤 系 泥 岩 总 有 机 碳 含 量 介 于 o 4 ~ .3 1 . 2 ,平 均 值 为 2 6 ,有 机 质 类 型 以腐 殖 型 为 主 ,镜 质 组 反 射 率 分 布 范 围 为 o 9 ~3 1 , 热 演 7 6 .4 .5 .1 化 程 度 高 , 以高 成 熟为 主 ,部 分 进 入 了 过 成 熟 演 化 阶 段 ,为 好 的气 源 岩 ;煤 、炭 质 泥 岩 有 机 质 类 型 为 腐 殖 型 , 热 演 化 程 度 达 到 高 成 熟一 成 熟 演 化 阶段 。 通 过 对 气 源 岩 生标 组 合 特 征 进 行 分 析 , 认 为 研 究 区沉 积 过
天 然 气勘探 一 直把 须一 、三 、五 段作 为气 源 岩 ,须 二 、 四、六 段 仅作 为 目的 层段 口 ] 。然 而 勘探 实 践 证 明 ,须二 段是 砂泥 岩互 层组 合 ,这些 砂岩 之 间所 夹 的泥质 岩 、薄层 煤 线 和炭质 泥岩 等 同样具 有一 定 的生
气 能力 ,在某 些层段 中 ,该 类气 源 岩 的生气 能力甚 至 高 于须 三段 和须 五段 _ 。但 是迄 今 为止 ,对 川西 坳 4 ]
上 。总体上 ,川 西坳 陷 中段 大部 分泥 岩厚 度 为 5 ~l O 0 O m,成 都到洛带 一带为 2  ̄5 m;北段 江油一 带泥 0 0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凝析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凝析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载 体 ,其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和运 动 规 律 与 油 气 的
生 成 、运 聚 、成 藏 、保 存 或 破 坏 有 着 十 分 密
切 的联 系[ I - 3 ] 。 因 此 研 究 油 田 地 下 水 的 水 文 地
气 态 水 发 生 分 异 ,气 态 水 发 生 凝 析 作 用 ,形
s h a n g @1 6 3 . c o m
铀 矿 地 质
第 3 1卷
接西秦 岭 褶 皱 带 ,西 以 龙 门 山 断 裂 带 为 界 ,
量 镁 离子 ; ( 3 )矿 化 度 较 低 ,其 值 一 般 低 于 l g / L; ( 4 )凝 析水 钠 氯 系数 明显 较 其 他类 型 水 高 ,盐化 系数 低 ; ( 5 ) 当凝 析 水 中开 始 混
陷陆相 领 域 地 下 水 的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前 人 研 究 主要 集 中 于地 层 水 的产 出 规 律 、成 因 、纵 向变化 及 同位 素 特 征 等 方 面 ] 。而 对 川 西 坳 陷须家 河 组 凝 析 水 方 面 的研 究 比较 薄 弱 ,制
其 与地 层 水 的异 同 和 来 源 及 其 氢 氧 同位 素 特 征 ,并 结合 新 8 5 6井 的生 产动 态 ,进 一 步研究
效 应 ,导致 凝 析 水 的 氢 氧 同位 索 明显 偏 低 。凝 析 水是 天 然 气 高 产 的 标 志 ,产 出水 只能 由其 向地 层 水 转
化 ,随 之 出现 产 出水 量 增 大 ,产 气 量 减 少 ,水 气 比增 大 的 现象 。凝 析水 的 出 水 量 、矿 化 度 、离 子 含 量 等 的变 化 特 征 与 天 然 气 产 量 的关 系密 切 ,可 为气 藏 的 进 一 步 勘 探 开 发 提 供 参 考 。 [ 关键词]J I I 西 坳 陷 ;须 家 河 组 ;致 密 储 层 ;凝 析 水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川西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

川西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
关 键 词 : 西坳 陷 ;天 然 气 ;煤 成 气 ;次 生 气 藏 ; 球 化 学特 征 ;成 藏 川 地 中 圈 分 类 号 : E 2 . T l21 文献 标识 码 : A
Cha a t r s i s 0 a u a a e c e it y a d a c m u a i n r c e itc f n t r lg s g o h m s r n c u l to
Ab出 | _吐: e wiey d v l p d Up e r s i o l Th d l e eo e p r T i s c a  ̄ a c - U' s u c o k a e p o ie u f in a e o h o l fr d n t e l o r e r c s h v r vd d s fi e t g ss f r t e p o o me i h e c
oltp t me H2 n i Th e tr ih a pe so a n u e e e a t s f g c u lt n,man y I mmie i y ewi s - h o i t S . e W s en Sc u n De rs in h s e d r d s v rl i me o a a c mua o s i il a _ d o o e i .Du ig Hyr ly h u tmo e n ,t e s alw ee v i a e b e rv n u c n  ̄ y g e e v i o l rg ne s r raa at r s v me t h h l n l o r r or h v e n i o e a d t ss o d ' a rs r or c ud b s s mp d h e s s e fr d o me .Th s r o saeo v u l o tol yp lo u  ̄ t a dt es alw e o d r e e v i r s al isrb tdi t e蝴 er e v i l b o syc n r l b a - p f, e r i d e e n h h l o s c n a y rs ro r aeu u l s yd t u e n h i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成阶段 ;中部烃源岩组合 ( X + T X )的R o 值绝大部分分布在
1 . 2~2 . 0 之 间 ,处 于 湿气 一 干 气 生 成 阶 段 ; 下 部 烃 源 岩 组 合 ( T m+ t + T ) ( 2 )的 R o 值基本 上都在2 . 0 %以 上 ,达 到 了 干 气 生 成 阶段 。
本 次 研 究 收 集 了研 究 区的 2 0 0 0 余个T ma x 及R o 数 据 ,对 其 进
部 的上三叠统须 家河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则相对较高 ,从上往
下 ,有 机 碳 含 量 平 均 值 分 别 为2 . 5 0 %、1 . 9 6 %、 1 . 7 8 %、3 . 5 6 %、 1 . ( ) % ,其 中须 四 段 和 须 二 段 中发 育 的 烃 源 岩 有 机 碳 含 量 分 别 达 到了1 . 9 6 %和 3 . 5 6 %,具 有可 与 须 五 、须 三 及 马鞍 塘 一 小 塘子 组 烃 源 岩媲 美 的烃 源 岩 品质 ,说 明研 究 区 须 四段和 须 二段 同样发 育 有 较 为优 质 的烃 源 岩 。
征。说明孝泉 一丰谷构造带三套烃源岩组合除下部烃源岩组合有

定 的 生油 能力 外 ,其 它 均 以生 气为 主 ( 图2 )。
从研究 区各层段2 7 0 多个有机碳含 量的统计情况来看 ,侏罗
系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基本在0 . 3 %以 下 ,属 于 非 烃 源 岩 ,而 其 下
4 有 机质 成 熟度
岩 ,研 究 区侏 罗 系烃 源 岩 以 非 烃 源岩 为 主 。研 究 区烃 源岩 ,有 机 质 丰 度 较 高 , 已好 烃 源 岩 为 主 ;有机 质 类 型 以腐 殖型 为 主 ,以 生 气 为主 ;有 机 质 成 熟度 高 ,均 已达到 成 熟 阶段 ,部 分 甚 至达 到 过 成 熟阶 段 。研 究 区烃 源 岩 的有 机 质 的 高丰 度 、好 类 型 、 高成 熟度 ,使得 研 究 区气藏 发 育 ,油 气资 源丰 富 。 关 键 词 川 西坳 陷 烃源 岩 有 机 质 类型 有机 质 丰度 有机 质成 熟度 统 计 分 析 表 明 ,须 家 河 组 烃 源 岩 混 合 I 型 干 酪 跟 占总 样 品 数 的8 %,混 合 Ⅱ型 干 酪 跟 占总 样 品 数 的4 0 %,腐 殖 型 干 酪 根 占

川西拗陷中段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拗陷中段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第 3 卷 8
第 5期
成都 理 工大 学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J OURNAL O CHENGDU F UNI VER TY CHNOL SI OF TE OGY ( cec S ine& T c n lg dt n e h oo yE io ) i
V 1 8 o5 o3 . N .
0c. t 201 1
21 年 1 01 0月
[ 文章 编 号 ]17 -7 7 2 1 ) 50 0 —7 6 19 2 (0 1 0 500
川西拗 陷中段天然 气轻 烃地球化学特征
沈 忠 民 王 鹏 刘 四兵 吕正祥 朱 宏 权
( . 气 藏 地 质及 开 发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都 理 工 大 学 ) 成 都 6 0 5 ; 1油 成 , 1 0 9
识 , 光 祥 等 ( 0 3 利 用 天 然 气 轻 烃 组 成 探 讨 了 刘 20 )
气 和油型 气 ; 张文 正 等 ( 9 3 根 据 单 体 轻烃 特 19 )
征对 天然 气 进 行 了分 类 ; 国艺 等 ( 0 7 对 中 胡 20) 国 4个 盆地 典型 煤型 气 和油 型气 的 2 9个 样 品轻 0 烃组 成进 行 分析 , 出 了适 用 性 较 好 的煤 型 气 和 提
油 型 气 鉴 别 指 标 ] Th mp o ( 9 3 提 出 用 庚 。 o sn 1 8 )
烷值 和异 庚 烷值 来 确 定 石 油 的成 熟 度口 ; 克 明 程
川 东 和川 东 北 地 区 晚 古 生 代 和 中生 代 天 然 气 来 源l 谢 增 业等 ( 0 7 对 四川 盆地 天 然 气 轻 烃组 l ; 20) I
[ 类号 ]T 2 . 1 分 El2 1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川西拗陷中段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拗陷中段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拗陷中段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沈忠民;王鹏;刘四兵;吕正祥;朱宏权【摘要】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hydrocarbon in natural gas in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the authors analyse the applications in studying the light hydrocarbon in the area. The features of C6 and C7 indicate that the natural gas is coal-related gas. The heptane and isoheptan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Mango quantity approach (Ro=0. 83 %~ 1. 59%) show that this natural gas is mature and highly mature gas. The benzene/hexane and the benzene cyclohexane values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phases are the water-dissolving phase and separate phase. The water-dissolving phase strengthens with depth decreasing from T3x2 Formation to Middle Jurassic. The migration phase is a separate phase in sallow formations of Upper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ystem. The correlation of natural gas and source rocks indicate that the natural gas in T3x2 Formation origins from T3x2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nd the natural gas in T3x4 Formation mainly origins T3x4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nd some maybe derive from T3x5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nd seldom derive from T3x3 Formation source rock. The natural gas in Jurassic System and Cretaceous System mainly origins T3x5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nd some derives from T3x4 Formation source rocks.%在对川西拗陷中段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探讨了轻烃在该区天然气研究中的应用.C6轻烃和C7轻烃特征表明天然气为煤型气;利用庚烷值、异庚烷值定性判别成熟度和Mango稳态催化动力学轻烃成因理论方法计算成熟度(Ro为0.83%~1.59%),结果都表明天然气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天然气苯/正己烷和苯/环己烷值分析表明,从T3x2到J2,天然气存在水溶相和游离相2种运移相态,随深度变浅水溶相运移加强;浅层的J3和K层位天然气以游离相运移为主.轻烃配对参数对比表明:须二段天然气以自生自储为主;须四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四段烃源岩,须五段烃源岩有一定贡献,须三段烃源岩贡献较小;侏罗系和白垩系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五段烃源岩,须四段烃源岩有一定贡献.【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8)005【总页数】7页(P500-506)【关键词】川西拗陷;轻烃;运移相态;天然气成因;气源对比【作者】沈忠民;王鹏;刘四兵;吕正祥;朱宏权【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81;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81;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轻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为C5~C10的化合物,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在油气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川中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川中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川中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陈飞;何小平;梁绍洪【摘要】根据天然气中基本组分、碳同位素和轻烃特征,对川中公山庙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天然气组分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甲烷含量低,重烃含量高,主要为湿气;研究区天然气各主要烷烃气含量变化较大,气源关系复杂,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部分来自上三叠统烃源岩.研究区天然气表现出正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体现了天然气的有机成因;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差异,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部分为煤型气;碳同位素计算研究区天然气成熟度值为0.6%~1.0%对天然气轻烃进行分析,结果也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期刊名称】《天然气技术与经济》【年(卷),期】2013(007)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公山庙地区;碳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作者】陈飞;何小平;梁绍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南充6370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南充637000;中国石化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地质研究所,河南濮阳457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0 引言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受控于天然气母质及后期运移作用,所以现今气藏中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成因、成熟度、运移等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中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指纹及稀有气体是天然气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们有效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天然气研究内容,使得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在判别天然气中是否有无机成因气、示综油气运移路径、确定大地热流值、判断构造活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前人对川中公山庙地区储层特征及沉积特征均作了大量的研究[1-3],但是对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关系的研究较少,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地质及油气信息,天然气的气源关系不仅反映了天然气的来源,同时对指导天然气勘探开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叶素娟;李嵘;张世华【摘要】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 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

纵向上,侏罗系地层水总体表现出断层越流淡化地层水的特征;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受构造位置以及断裂系统控制。

构造位置较高或邻近烃源断层的地区,侏罗系地层水受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和须家河组五段湖相泥岩黏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影响。

与中国大部分油气田不同,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气藏主要分布在矿化度小于30 g/L,HCO-3浓度大于300 mg/L的区域。

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黏土矿物转化析出的大量低矿化度层间水与有机质热演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烃类和CO2气体,在断层沟通下上涌进入侏罗系储层,导致低矿化度、高HCO-3浓度地层水的分布范围与气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断层欠发育地区,地层垂向连通性差,侏罗系次生气藏难以形成,地层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较低的HCO-3浓度。

%Studies on the chemistry of the Jurassic formation water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water is dominantly characterized by CaCl2 type with relatively low salinity and Na2SO4 type water is common in the Upper Jurassic Penglaizhen Formation. In general, the Jurassic formation water is in a closed system, demonstrating its favorablenes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re i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the chemistry of formation water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Water composition varies with depth andthree vertical variation patterns might be observed, showing the dilut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cross-formation flow through faults. Regionally, formation water chemistr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elevation and faults. In regions of high elevation and fault zones, formation water dilution can occur by meteoric invasion and diagenetic dehydration reactions of lacustrine facies clay minerals in the 5th section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within the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Jurassic secondary gas pool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correspond generally to the regions with TDS lower than 30 g/L and bicarbonate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300 mg/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ost oil and gas fields in China. The low-salinity water released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smectite to illite and the hydrocarbon and carbon dioxide generated by kerogen-cracking reac-tion and sulfate-reducing reaction can flow upward through permeable fault zones and therefore cause the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s of hydrocarbon and formation water with low TDS and high bicarbonate concentration. In re-gions without faults, it is unlikely to 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waters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high TDS and low bicarbonate concentration due to poor vertical connectivity.【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9页(P487-494,510)【关键词】地层水化学;油气运聚;次生气藏;侏罗系;川西坳陷【作者】叶素娟;李嵘;张世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3地层水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载体,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示踪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示踪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示踪吴小奇;陈迎宾;翟常博;周凌方;周小进;杨俊;王彦青;宋晓波【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22(43)2【摘要】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西部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目前对其储层沥青发育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与认识较为薄弱。

基于储层沥青含量、反射率、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开展川西雷口坡组沥青的成因和来源研究,并基于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开展气源示踪,丰富和完善了该区气源对比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储层中沥青零星分布于缝合线和裂缝中,δ^(13)C值介于-28.6‰~-24.6‰。

钻井岩心样品中沥青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3.14%,为典型的热裂解成因。

野外露头沥青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较低,香水镇黄连桥和石元乡马鞍塘剖面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而天池乡卸军门剖面沥青为原油脱沥青质作用形成。

雷口坡组储层沥青与自身碳酸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性,而根据沥青含量计算所得川西大气田雷口坡组裂解生气强度和圈闭总裂解生气量与现今气藏规模不匹配。

川西大气田主体并非来自古油藏的原位裂解,而是由高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直接充注形成。

天然气主体来自下伏上二叠统烃源岩,雷口坡组自身碳酸盐岩贡献较为有限。

相关认识为揭示川西雷口坡组成藏机理、明确勘探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12页(P407-418)【作者】吴小奇;陈迎宾;翟常博;周凌方;周小进;杨俊;王彦青;宋晓波【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地区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2.储层流体特征在天然气运移中的示踪意义探讨——以川西坳陷中段龙门山前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气藏为例3.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构造演化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4.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5.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效性探讨——以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刘四兵;沈忠民;吕正祥;罗小平;冷济高【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2(030)002【摘要】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

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

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There are a number of sets of source rocks,a number of hydrocarbon source area,multi-stag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ulti-stag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and it also experienced a number of tectonic stages adjustment and havoc.On it's vertical,multiple sets of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gave birth to multi-layer gas-bearing serie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gas carbon isotopic analyses,part of upper Triassicseries Xujiahe Formation's gas ethane carbon isotopic have obvious negative skewness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area.Relative photos' discrimination show that the gas has the feature of oil cracking gas.Meanwhile,a large amount of reservoir asphalt filling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upper Triassicseries Xujiahe formation in this are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re observation,micrograph,elements,pyrolysis and so on,we can see reservoir asphalt filling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ultitude types,several shapes of distribution,a more clear boundary and so on.Reservoir asphalt fillings also have a characteristic that these reservoir asphalt fillings have a higher reflecting 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s reservoir bitumen.This characteristic shows residue's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oal tar pitch's basic characteristic after oil reservoir cracking.The discovery of oil cracking gas and the coal tar pitch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paleo-oil pools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middle part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On this basis,through the generalized analysis of genetic oil and cracking condition and so on,we carried out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forming pattern of paleo-oil pools cracking gas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We can divide this process into three consecutive phases: Late Indosinian paleo-oil pools's formation,Middle Yanshan paleo-oil pools's cracking and Late Yanshan-Himalayan period's gas reservoir adjustment.It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deepening recognition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of gas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总页数】7页(P385-391)【作者】刘四兵;沈忠民;吕正祥;罗小平;冷济高【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61008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61008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物源分析 [J], 杨映涛;付菊;伍玲;蒙欣2.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地层初析 [J], 董立全;王信3.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J], 徐樟有;吴胜和;张小青;赵艳;曾小英;张晓玉4.致密砂岩裂缝测井识别特色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J], 刘志远;李浩;武清钊;南泽宇;苏俊磊;金武军5.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J], 罗小平;曹军;沈忠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前陆盆地次生气藏天然气来源追踪

川西前陆盆地次生气藏天然气来源追踪

川西前陆盆地次生气藏天然气来源追踪秦胜飞;戴金星;王兰生【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07(036)004【摘要】浅层次生气藏在川西前陆盆地占重要地位,天然气虽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但具体来自须家河组三套煤系中的哪一套烃源岩始终是个难题.这影响了川西天然气成藏方面的研究,也给勘探带来很多困惑.对川西原生和次生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川西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特点,发现次生气藏天然气的来源各不相同,主要由隐伏断裂和所沟通的原生气藏来决定.典型气田研究结果表明,平落坝气田浅层次生气藏天然气来自与须五段煤系烃源岩有关的原生气藏,而白马庙气田次生气藏天然气则来自与须一段煤系有关的原生气藏.【总页数】7页(P368-374)【作者】秦胜飞;戴金星;王兰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P618.130.1【相关文献】1.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J], 谢武仁;杨威;李熙喆;谢增业;张满郎;张莉;金惠2.川西前陆盆地南部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张莉;柳广弟;谢增业;高嘉玉;单秀琴3.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J], 刘树根;李国蓉;李巨初;徐国盛;王国芝;徐国强;孙玮;雍自权4.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 [J], 秦胜飞;赵孟军;宋岩;柳少波;洪峰;张朝军5.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超压体系形成演化与天然气聚集关系 [J], 李伟;王雪柯;赵容容;唐大海;尹宏;裴森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坏 的须 2段 。 。
部 , 晚三 叠 世 以 来 陆相 盆 地 的 为 深坳 陷部分 , 向北 东 . 走 大地 构造 上 处 于龙 门 山造 山带 以东 、 子 扬 地块 西北 缘 , 造 位 置 上属 于川 构
西 前 陆 盆 地 的一 部 分 [2 1] - 。在 该
区 已发现 孝 泉一新 场一 合 兴 场 、 马井 、 洛带一 新 都 、
理 等 变 化 所造 成 的 同位 素 分 馏 作 用 也会 影 响天 然 气 碳 同位 素特 征 。 因此 , 同位 素特 征包 含 大量 母 碳 质 来源 成 烃演 化 、 成藏 过程 和次 生变 化 等方 面 的信 息 , 过碳 同位素 研究 可 以鉴 别 天然 气 的生 成 环境 通
第2 3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Vo .3 No6 12 .
De .2 C 011
LI THOL0GI RES C ERV0I RS
文章 编 号 : 6 3 8 2 ( 0 1 0 — 0 8 0 17 — 9 6 2 1 ) 6 0 1 — 6
川西坳 陷中段 中、 浅层天然气 来源 与碳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祝金 利 邹 越 陈冬 霞 , ,
(. 1中国石 油大学 ( 京) 质资 源与地质工程博 士后流动 站 ; 北 地 2中国石 油大学( . 北京 ) 油气资源与探 测 国家重点实验 室) 摘 要 : 川西坳 陷 中段是 四川 盆地主要 的天 然气产 区之一 , 目前 对该 区 中、 但 浅层侏 罗 系天然 气的成 因和
类 型仍 存 在一 些争 议 , 目前 主要 有 3种 观点 [ ] 4: - 一 8
种观 点认 为 侏 罗系 气藏 来 自上 三叠 统 的须 1 ( 段 马
收 稿 日期 :0 1 0 — 7; 回 日期 :0 1 0 — 1 21— 60 修 2 1 — 8 2
中段 的 1 9 5个 天然 气 样 品 组分 和 5 4 6个 天 然气 样 品碳 同位 素 的基 础上 , 合前 人 对邻 近 地 区天 然 气 结
21 0 1年
祝金 利等 : 西坳 陷 中段 中、 川 浅层天 然气来源 与碳 同位素地 球化 学特 征
气 源普遍 存在争议 。该文在 对孝泉品的 C 一 .
C 碳 同位 素特征分析 的基础 上 , 结合天 然气组分特征 和烃 源岩地球 化 学特 征 , 分析 了川西坳 陷 中段 中、 浅 层天 然气的 来源。研 究表 明 : 天然 气碳 同位 素的总体 分布显 示 出 8 C < ” 2 8 C < ” 4 ” 】 8 C < 8 C 的正序特征 ; 碳 同位素值 在垂 向上 由深层 须 4段 至 中、 浅层 沙溪庙组 、 宁组和 蓬莱镇组 直至 下 白垩统 气藏 . 遂 总体 显示 出 减 小趋 势。利 用 8 C 一 ” 别天然 气成 熟度 , 明 由深 至浅天然 气的成熟度越 来越 高。中、 8C 判 表 浅层侏 罗系 蓬 莱镇 组 、 遂宁组和 沙 溪庙组 天然 气表现 出热 裂解 气的特 点 。研 究区 中、 浅层 天然 气主要 来 自须 5段 和 须 4段 . 部分 来 自 罗 系 自流 井组 侏 关键词 : 同位素 ; 碳 气源对 比 ; 天然 气成 因; 浅层 天然气 ; 西坳 陷中段 ; 中、 川 四川盆地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岩 透 镜体 油 气 藏 形 成 的 动 力 学 机 制 ”编 号 :0 0 09 和 “ 岩透 镜 体 含 油 气 性 变 化 特 征 物理 模 拟 实 国 砂 ( 4822) 砂
验 ” 编号 :17 10 联 合 资 助 。 ( 4020 )
大 邑 等 众 多 大 中 型 气 田 和 金 马一 鸭 子 河 等 众 多 的
天 然 气 碳 同位 素 特 征 主要 受 有 机 质 母 质 同位
素 组 成 控制 , 时地 质 历 史 过 程 中生 物 、 学 和 物 同 化
含气构 造 [。区 内 目的层 自下而 上依 次为 上三 叠统 3 ] 须家 河 组 、 罗 系 自流井 组 、 侏 沙溪 庙 组 、 宁 组 、 遂 蓬 莱镇组 及 白垩系 地层 , 中须 家河组 分 为 5段 ( 1 其 须 段至 须 5段 ) 。前 人 对J 西坳 陷中段 天 然气 碳 同位 i J
第一 作 者 简 介 : 利 ,95年 生 , , 级 T 程 师 , 祝金 17 男 高 主要 从 事 地质 、 藏 研究 工 作 和 科研 管 理 工 作 。 地 址 :12 4 ) 京 市 昌 平 区 府 学 路 l 油 (0 2 9 北 8
号中国石油大学测井研究中心 。Emalzuil @13cr — i: j i 6 . n h n6 o
和母质 类 型 以及 成 因类 型 . 断 天然 气 的成 熟 度 和 判
素 特征 有 一 定 研 究 , 针 对 孝 泉一 新 场一合 兴 场 、 但 马井 、 带一 新都 等 气 田浅层 天然 气 来 源及 其 成 因 洛
进 行气 源对 比[ 1。本 次研 究 中 , 分 析 川 西坳 陷 15 1] - 在
中图分 类号 :5 3 P9 文 献标 志码 : A
0 引 言
川 西 坳 陷 位 于 四 川 盆 地 西
鞍 塘一小 塘 子组 )须 3 和须 5段 , 三 者 有机 质 、 段 但 均 为腐 殖 型 , 能详 细 区分 来 自何 段 : 一 种 观 点 不 另 认 为先 期形 成 的气 藏被 断 层破 坏 , 类沿 断层 向上 烃 运 移至 侏 罗系地 层 并成 藏 ; 有一 种 观点 认 为侏 罗 还 系 气藏 主要来 自须 5段 的烃 源岩 , 并非 因下 伏 须 4 段气 藏 遭破 坏 而形 成 . 部分 地 区 天然 气来 自遭 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