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B .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C .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把竖直向下的90N 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等于120N ,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
A .30N
B .90N
C .120N
D .150N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 .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5.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24 1.5(m)x t t =-,当质点
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6.如图所示,此时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
B .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
C .表演者对竹竿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D .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大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 、N 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 点是轻质细绳OA 、OB 和OC 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 点和C 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 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 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
A.1个B.3个
C.5个D.7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
9.《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A.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D.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10.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B.观察实验的方法
C.等效替代的方法
D.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11.如图所示,粗糙的长方体木块P、Q叠放在一水平地面上,并保持静止,涉及到P、Q、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12.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s内通过的位移多
A.3(n+2)m B.4.9(2n+1)m C.19.6m D.
2
21 n
n
m
13.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C.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D.在t1时刻甲乙两车瞬时速度相等
1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从学校到购物中心的手机导航部分截屏,该导航提供了三条可行线路及相关数据,行驶过程中导航曾提示:“前方有测速,限速40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条线路的位移不相等
B.“限速40公里”指的是限制汽车的平均速度
C.图中显示“14分钟,5公里”分别指时间和路程
D.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不可视为质点
16.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时刻开始,物体的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和,由此可知
A.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17.如图,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质量为m=0.2kg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g取10m/s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
B.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
D.小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18.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A.上方球与下方3个球间均没有弹力
B.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
C.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4
3 mg
D.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4
3
mg
19.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一样但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D.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20.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 ,且M 、m 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 .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 点,另一端从B 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由
B 到D 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
B .由B 到D 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C .由
D 到C 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
D .由D 到C 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22.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
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
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7)s
D .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
2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 ,在中间位置2
s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
2
t 时速度为v 2,则v 1与v 2关系为( )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24.甲物体从离地面H 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 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
在离地面34
H 处相遇,如果g 、v 0为已知量,则( ) A .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2v t g
=
B .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仍在上升
C .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02v D .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 ,且202v H g
=,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v 0 2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 、m 的两个可看成质点的小球A 、B ,中间用一细线连接,小球A 由细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 点,小球B 由细线拴接于墙角的C 点,初始时刻,细线OA 与细线BC 垂直,细线OA 与竖直方向成37°角,若保持A 球位置不动,而将BC 线的C 端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移动前,细线OA 中的张力大小为3.2mg
B .移动过程中,细线OA 中的张力保持不变
C .移动过程中,细线BC 中的张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移动过程中,细线BC 中的张力逐渐增大
26.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细绳,两端各系一个质量都为m 的小环,小环套在固定水平杆上,两环静止时,绳子过环与细绳结点P 、Q 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已知绳子的质量也为m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两环静止时
A .每个环对杆的压力大小为mg
B .绳子最低点处的弹力的大小为
tan 2
mg θ C .水平杆对每个环的摩擦力大小为 mgtanθ D .两环之间的距离增大,杆对环的摩擦力增大
27.如图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启动时刻比乙早t1
B.两车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比乙大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28.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
C.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原速度方向反向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三、实验题
29.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
(2)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1=__m/s.
30.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_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L用m为单位)
3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毫米刻度尺设置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在弹簧下端依次挂1、2、3、4、5个钩码,测出弹簧相应的总长度.每只钩码的质量都是10g.实验数据见下表.(g取10 N/kg)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悬吊钩码时,应在钩码静止后再读数
B.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C.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
D.在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并测出其长度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量x关系的F-x图象____,并根据图像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 N/m.
(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和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a的原长比b的短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3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纸带在钩码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该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
B .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
C .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 .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2)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
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 ,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B 、C 、D 、E 和F ,测量出B 点以后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计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g =____________m/s 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33.如图所示、AB 段为一与水平面成37°角的光滑斜面,BCDE 段为一传送带,BC 段水平、角CDE 也为37°,传送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0.5μ=,转动轮大小不计.有一质量1kg m =的小物块,用一与斜面平行的7N F =的恒力拉动物体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斜面长为8m =L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设物块始终未离开斜面或传送,传送带以10m /s v =的速度逆时针(BEDC 方向)匀速转动,sin370.6︒=,cos370.8︒=,210m /s g =.
(1)求物块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运动到B 点时,撤去拉力F ,物体经过B 点后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大小不变,BC 段距离为 1.6m =X ,求物体运动到C 点处的速度大小?
(3)当物体运动到C 点时,传送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顺时针,CD 段长度为8m =S .求物块从C 运动到D 所用时间CD t .
34.近两年,台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图所示.司机小明驾车以43 km/h(约为12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10 s 后(人已走过),又用了8 s 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t =0),则:
(1)求车第3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2)求车前10 s内的位移大小
(3)求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35.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经过的距离;
(3)汽车经过B点后再经过2s到达C点,则BC间距离为多少?
36.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
5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之一,则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立刻消失,选项A 错误;
B.只有滑动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选项B错误;
C.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例如随水平传送带加速运动的物体,选项C 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选项D错误。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
由根据数学知识可知:.故ABC 错误,D 正确.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点火的瞬间,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后立即获得加速度,而速度仍为0,故A 错误;
B 、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 正确;
C 、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时速度很大但不一定变化,故加速度很小或为零,故C 错误;
D 、甲比乙跑的快只能说明100m 的位移甲用时较短,即甲的速度大,无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故D 错误.
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0,速度仍然增大,只是增大得越来越慢.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 .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比2012
x v t at =+可得: v 0=24m/s ,a =-3m/s 2
则当速度为零时,由v =v 0+at 可得:
0=24-3t
解得
t=8s
故选B。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竹竿对表演者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选项A错误;
B.竹杆对表演者的作用力与表演者的重力等大反向,即竹杆对表演者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则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选项B正确;
C.因杆弯曲倾斜,所以人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和竹竿对表演者的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三个力的平衡,第三个力大小 7>F>1之间,所以A、D错误;若挂5个钩码,则可知MO处于水平.与题意M、N在同一水平线上,矛盾.所以B正确;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的惯性仅由质量决定,与运动状态无关,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样有惯性,故A错误;
B.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一说法,故B正确;
C.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C错误;
D.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月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故D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可知,本题考查静摩擦力和力的平衡,根据静摩擦力和平衡力的特点可以分析本题。
AB.因为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所以小球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所受摩擦力依然与重力是平衡力,故A错误B正确;
C.小球所受摩擦力竖直向上,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下,故C错误;
D. 铁夹水平移动不影响竖直方向受力情况,故D错误。
10.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质点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只考虑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现实中的质点是不存在的,所以说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质点的概念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首先对P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再对Q分析,受重力、压力和支持力;
涉及到P、Q、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
P与地球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P和Q间的相互作用力;
Q和地球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地面和Q间的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x=gT2=9.8×12=9.8m,知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秒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秒内通过的位移多2×9.8m=19.6m。
A.3(n+2)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4.9(2n+1)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19.6m,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2
21
n
n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3.B 解析:B 【解析】
A.x-t图象中,位移方向用正负表示,图中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故甲与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B正确;
C.x -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丙和丁都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C错误;
D.x -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在t1时刻甲乙两车瞬时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
14.A
解析:A
【解析】
A、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A正确;
B、物体的速度大,但不一定变化,变化也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运动初始时刻,故D错误.
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
=
∆
v
a
t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
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定义,明确位移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指实际轨迹的长度;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知道限速限制的是瞬时速度;
(3)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定义,知道时间间隔对应一个过程,而时刻对应一个瞬间;
(4)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可以看作质点.
【详解】
A.三条线路起点和终点相同,故三条线路方案的位移相等,故A错误;
B.“限速40公里”指的是限制汽车的瞬时速度,故B错误;
C.图中显示14 分钟和 5公里分别指的是时间间隔和路程,故C正确;
D.在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位移与路程、质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对于物理学中相近知识点要注意准确理解,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16.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得:
由得:
对比可得,a=1m/s2,v0=0.5m/s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由图象写出与t的关系式,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到加速度和初速度,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表格分析知,本题考查了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特点.由Fμ=μF N可求滑动摩擦因数.
【详解】
最大静摩擦力为物体间相对静止时摩擦力的最大值,0.7N时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已经产生了加速度,所以0.7N不是最大静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当直线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减速时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大小都是相同的,都等于μF N=0.5N,所以摩擦因数为μ=0.25,故C、D错误.
故选B
18.C
解析:C
【解析】
对上方球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和下方球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上方球一定与下方球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下方球由于受上方球斜向下的弹力作用,所以下方球有运动的趋势,故下方球受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对四个球的整体分析,整体受重力和地面的
支持力而处于平衡,所以三个小球受支持力大小为4mg,每个小球受支持力为4
3
mg,故C
正确;三个下方小球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故不能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故D错误.故选C.
19.A
解析:A
【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错(
v
a
t
∆
=
∆
,根据公式控制变量可知道变化情
况,BCD都对)故选A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M、m相对静止,对整体分析知,整体受总重力和地面给的支持力,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m受力分析,则m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最后对M受力分析,受重力、m对它的垂直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M有向上的支持力,因墙壁对小车不会有力的作用;则M共受到4个力.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当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θ.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θ=mg
得到绳子的拉力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当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θ.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θ=mg
得到绳子的拉力
2cos mg F θ
= 所以在轻绳的右端从B 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 时的过程中,θ增大,cosθ减小,则F 变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上端D 移到C 点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α.设绳子总长为L ,两直杆间的距离为S ,由数学知识得到
sin S L
α= L 、S 不变,则α保持不变.再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的拉力F 保持不变。
所以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故D 正确,C 错误。
故选AD 。
22.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上的7.5m 时,由运动学公式,,解得
,
故A 、B 均正确;
C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7.5m 时,,由解得
或舍去
故C 正确;
D .由速度公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上的7.5m 时,由运动学公式2012
x v t at =-,7.5m x =+,解得
13s t =,21s t = 故A 、B 均正确;
C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7.5m 时,7.5m x =-,由2012
x v t at =-解得 327)s t =+(或427)s<0t (=-舍去
故C 正确;
D .由速度公式0v v at =-,解得
5m/s =-v 或5m/s v =、57m/s v =-
故D 错误。
故选AB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23.AB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由图象得出位移中点及时间中间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出两速度的大小.
【详解】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v1=v2,故A 正确;
B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由图象得出位移中点及时间中间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出两速度的大小.
【详解】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v 1=v 2,故A 正确;
B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对于左图匀加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v 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
移,故由图可知
2
t 时刻物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右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 2,故B 正确; C 、D 、对于右图匀减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v 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2
t 时刻物体的位移大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