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一、是非题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6、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7、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8、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9、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10、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1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15、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7、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18、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9、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20、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

(√)2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22、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

(√)2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24、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总量。

(√)27、信用制度并没有节省流通费用。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

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学说★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九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4/12/31一.填空题: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1)投资量,(2)劳动量,(3)生产率。

2.就国内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一是资源条件,二是制度条件。

3.使用投资资金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投资效益。

4.经济效益好,意味着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5.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6.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

7.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是第一产业。

8.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9.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

10.基础产业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11.工业化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12.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劳务量的增加。

2.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3.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4.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5.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是通过( A )A经济增长率来量度 B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来量度C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量度 D生产资料投入的数量来量度2.经济效益是指( A )A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B经济效果C劳动生产率D盈利率3.经济效益是指( B )A资本的各种形式之间的比较B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C生产成本与生产资料价值之间的比较D生产资料价值与支付劳动工资之间的比较4.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应该(C)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速度越快越好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增长速度问题无关紧要C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D在保证高速度的前提下,力争较高的经济效益5.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C)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 C投入小,产出大 D投入大,产出小6.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使用效率B先积累后消费C用于扩大生产规模D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7.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投资效益B.技术改造C.扩大生产规模D.改革投资体制8.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 A )A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体制B投资方向的选择C投资于国家的重点工程D投资于基础产业9.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B)A先生产、后生活B投资与消费要兼顾C优先考虑投资D优先考虑消费10.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地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这是因为: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跌落部分可以相互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第二章
⒈解释下列概念: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个别价值不同,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出售商品,必然会产生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这关系到他们在竞争中的胜败、存亡和命运。那些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少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其较多的个别价值只能转化为较少的社会价值,从而只能获得较少收益,甚至赔本。劳动生产率高,其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把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但只要在个别价值以上出售商品,仍可获得较多利益,因而在竞争中便处于有利地位;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其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也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亏本,如果被迫把商品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就会陷于破产境地。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逢锦聚)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逢锦聚)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政治经济学(第2版)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2版)参考答案

(注:括号中的为出版社提供的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B D C A D6-10:A D A C A11-15:C C C D(A)D16-20:D B D C D21-25:A D A B B26-28:B DC二、判断题1- 5:√××××6-10:√√√×√11-14:√√××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C D D A B6-10:B C B D A11-15:A B B C(D) A16-20:C A B B B(D)21-25:A D C C C26-30:A B D B A31-35:D B D C D36-38:D D A二、判断题1- 5:√××××6-10:√×√××11-15:××√××16- 20:××√√×21-25:×××××26-28:√√√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D D A D C6-10:C B D C A11-15:C A A C A16-20:A A B B(A)C(B)21-25:C D B(D)C(B)C26:D二、判断题1- 5:××××√6-10:×√×√×11-15:××√×√第四章资本积累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C B B BCD(D)C6-10:A C A C D11-13:D A C二、判断题1- 5:××××√6-10:×√×√√11-13:×√(×)√(×)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D B C(A)D B6-10:C A C D C11-15:B D C B C16-20:B D B B C21-25:A B D D A26-30:C C D A D二、判断题1- 5:×√××√6-10:×√×××11-15:√×√××16- 20:×(√) √(×) ×(√) √(×)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A C A C A6-10:B C A B B11-15:C C C B A16-20:A C( B) C B(A) B21-25:D(B) B(D) A(D) A D(A)26-30:B(D) B B A(B) ABD(C)31-34:A C(B) A ( C) C( A)二、判断题1- 5:√×√××6-10:√×××√11-15:×××√×16- 20:×√××√21-25:√××√(×) √26-28:×√(×) ×(√)第七章资本社会化和垄断形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C D C A C6-10:C B(A) B C(B) B( C)11-13:A(B) B(A) C(B)二、判断题1- 5:√√×√×6-10:××√×(√) ×11-12:×√(×)第八章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B D D C D6-7:A C二、判断题1- 2:×√第九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B B A D D6-8:C B D二、判断题1- 5:××××√6-7:√√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1- 5:D C C B A6-9:A B B A二、判断题1- 5:√√×√√。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2、劳动二重性学说★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1.它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2.它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3.它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完整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发展阶段;当某种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处在等价形式上,专门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形式就是货币形式;随着货币形式出现,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一般社会财富贮藏起来、支付手段用货币清偿债务以及支付工资、利息、房租、地租和税金等和世界货币货币在国际范围内执行其职能4、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一般作用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的规律;作用:1资源优化配置;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5、试从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纸币只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贵金属货币的代替品;它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用来代替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纸币的流通总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所需量;然而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并不具有贵金属所具有的贮藏手段职能,从而不能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自动地调节,使之达到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纸币流通量持续地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每一单位纸币实际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的价值就会降低,物价就会持续地上涨,称为通货膨胀;纸币流通量持续地少于流通中的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每一单位纸币实际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的价值就会上升,物价就会持续地下跌,称为通货紧缩;6、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7、什么叫市场它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狭义上,把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地点称为市场;广义的市场则是指整个商品流通领域,指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虽然市场在形式往往指的是一定空间,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关系和实现交换关系的过程;市场的三种基本要素包括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市场主体:从事交换活动的人或组织;市场客体:市场上交易的对象,包括用于交换的一切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换媒介三种基本要素;8、什么叫市场机制为什么它能够实现经济资源在各地区、各生产部门的合理配置市场机制:市场内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方式;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配置,有利于发挥商品生产者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求变化能做出灵活的反应,有利于较为迅速地实现商品供求的平衡,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资源得以合理配置;第二章资本及其增值P621、什么叫资本它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征资本是能够增值的价值,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劳动商品化;资本的特征:1具有预付性和垫支性;2具有补偿性和回流性;3具有增值性;4具有运动性;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2、资本增值的真正源泉何在资本之所以增值,是因为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的特殊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效果,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产物;3、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合;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可以把它当作商品来卖;2劳动力所有者因为各种原因缺乏生产资料为了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3商品生产者的投资,需要部分或全部靠吸纳家庭成员以外劳动力的劳动来推动,即社会上存在着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赡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等支付的费用;总之,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所具有的能够创造出新的商品和价值的能力属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经过使用消费后就消失了,且价值也会消失或转移,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劳动力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即劳动者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新价值,而且创造了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实现的增值价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其他方法:提高劳动强度5、机器人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剩余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电子计算机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把机器连成自动化生产体系,机器替代了相当一部分的体力和脑力,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对劳动是否还是价值的源泉,以及剩余价值规律是否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提出了疑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第一,生产资料本身只是生产价值的条件,而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再先进,也是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制造和管理操纵的,没有人类的劳动,任何机器都不能运转;任何机器,不管它多么灵活、自动化程度有多高,也只能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工具或物质条件,它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第二,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劳动者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也包括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共同构成“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第三,当前采用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的只是少数企业,正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节中所指出的,这少数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生产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6、工资的本质是什么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之间是什么关系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和小时价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是按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以劳动力的日价值和劳动日长度为依据的;而计件工资又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当名义工资提高时,实际工资也会提高;反之,当名义工资下降时,实际工资也会下降;但二者常常是不一致的,名义工资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实际工资的水平;在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反而可能下降;这是因为,实际工资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还要取决于物价水平、房租、税收和服务费用的高低等许多因素;因此,只要劳动者的名义工资不变,或名义工资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仍然要下降;只要房租上涨、各种捐税负担加重以及服务费用提高,就会引起实际工资的降低;7、如何正确看待各国工人在劳动报酬上的差异第一,各国自然的和历史的条件不同,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不同;第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第三,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女工、童工较少,在业男工的工资水平因劳动力供不应求而较高;不太发达国家大量地招雇女工和童工,男工工资因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降低;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而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做强度较大的劳动或较复杂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因而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应该高一些; 此外,各国的工资水平的差异,还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等有关;第三章资本积累P801、什么叫资本积累它的实质是什么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是说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资本积累;它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来继续无偿占有更多剩余价值;2、决定和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量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的分配比额;资本积累率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总量之比已定,积累起来的资本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所以决定剩余价值的多少的一切因素也制约着资本的积累量;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一般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越多,从而有有利于资本积累;2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量越多,从而资本积累也越多;3决定于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的分配比例;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等于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的和除以预付资本总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预付资本越多,资本家雇佣的工人人物数量越多, 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量越大;3、什么叫资本积聚什么叫资本集中二者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大它的生产规模;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但它表现为单个资本扩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规模;资本集中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区别: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而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联系: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越大,越有条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累;资本积聚和集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资本积累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 4、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形成的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总资本可变资本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总资本的有机构成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递减;与此同时,资本造成的劳动力供给要比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快得多;因此,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的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是资本造成的劳动力供给迅速增加,这就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一支失业大军,没有其他出路,只有等待资本家根据资本增值的需要来重新雇佣;所以,他们是一支产业后备军;当资本由于积累,或由于信用,或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或由于市场的扩大,或由于新生产部门的出现,需要及时地追加大批劳动力时,这些劳动力就是由产业后备军提供的;其次,产业后备军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在业工人造成压力,迫使在业工人不得不过度劳动;而在业工人的过度劳动,又扩大了产业后备军,反过来,扩大的产业后备军又会增大在业工人身上的压力,从事更加过度的劳动;6、怎样正确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第一,资本积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资本积累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第三,资本积累推动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第四,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家及其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第四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P941、产业资本循环经过哪几个阶段产业资本在循环中分别采取哪些职能形态产业资本循环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形态;2、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在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资本各种职能形态之间的继起和并存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就不会有继起;如果继起受到阻碍,并存则势必遭到破坏;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这种空间上的并存和时间上的继起,决定了产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的统一;3、什么是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有哪些主要因素加速资本周转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影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就是资本周转;影响因素:资本周转的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生产资本的构成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一定时,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对资本周转速度也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长短的影响;1加速资本周转使得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减少;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除以预付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x年周转次数;3加速资本周转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品供给和流淌中的货币量;4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流通有促进作用;5加速资本周转能够缩短资本回收期,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4、什么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二者有何区别固定资本是资本家投在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资本家投在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区别:第一,价值周转方式不同;第二,周转时间不同;第三,价值收回方式不同;第四,实物更新方式不同;5、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两种资本划分方式的比较★二者的区别:一,划分的根据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他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划分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他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来划分的;二,划分的目的不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揭示可变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目的在于考察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P107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什么从实物形态上把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为第一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为第二部类;按价值形态分成c不变资本价值,v可变资本价值,m剩余价值,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上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级2.一切商品都按照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价值和价格不发生变化3.不存在对外贸易,全部社会总产品都在国内实现4.不变资本的价值当年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2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比例关系为什么要求熟悉公式及其含义★第一,Ⅰv+m= Ⅱ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因为如果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就会有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部分产品找不到市场,因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第二,Ic+v+m = Ⅰc +Ⅱc 第一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因为如果二者不平衡,简单再生产就会遇到困难;举例见课本P100第三,Ⅱc+v+m =Ⅰv+m + Ⅱv+m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因为如果二者不平衡,简单再生产就会遭到困难;举例见课本P100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各是什么要求熟悉公式及其含义★前提条件:1.具备可供追加的劳动人口2.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3.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和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供资本家个人生活消费的剩余价值实现条件:1.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2.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个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的总和;3.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个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两个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4、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为便于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他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从实物形态上分为两大类,并相应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②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明,只有各生产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指导意。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 市场经济①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

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排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知识。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指的是投资和储蓄的增加,劳动力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创新的推动。

3.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度活跃、就业率高、生产力增加的时期;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减缓、就业率下降的时期;萧条期是经济活动低迷、就业率低、生产力下降的时期;复苏期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就业率上升的时期。

4. 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增加。

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播和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增加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剧了全球竞争和合作。

5. 解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市场失灵的后果可能包括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

6. 解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公平竞争。

7. 解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指的是社会中个人或家庭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课本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本习题答案

第一章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为自己服务。

第二章辨析题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尽管生产时花费了劳动,但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不是商品。

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如未经劳动加工的有用自然物,如空气、阳光、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等,生产者用来满足自身即家庭需要的产品,不经交换供别人使用的劳动产品,如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实物地租等,也不能成为商品。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形式。

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调控,而市场经济体制则注重市场自由竞争和供需关系的调节。

两种经济体制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体制。

二、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其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投资活动;产业政策则是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

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福利的提高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加深和扩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如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兴起等。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增加等。

我们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

五、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困难和问题的时期。

经济危机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现象。

经济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金融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失调等。

政府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应对危机,以保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A7.D8.B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CDE3.ABCE4.ABCDE5.ABCDE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五、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生产力决定;如果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商品:人们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同其它商品相交换的属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P23具体劳动: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或从事的劳动..P2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P23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P19通货膨胀:纸币的过量发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P33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资源配置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中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机制..二、单项选择题1.B2.B3.A4.C5.D6.A7.D8.D三、多项选择题1.ACE2.BCE3.CE4.AB5.ABCE6. ABCD7.ABCD8.ABCDE四、判断题1.错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对五、简答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这是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4.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答:货币流通量规律就是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之比..用公式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5.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这些经济形态相对应的..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6.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7.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而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8.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答: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资本: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商品;然后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超过原来货品价值的余额..P43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成本..P48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P48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P49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P5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P56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数量..P56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P57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生产..P57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P62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表现为过剩的人口..二、单项选择题1.B2.D3.C4.D5.B6.C7.D8.C三、多项选择题1.ABE2.CDE3.CDE4.BCD5.BD6.BCDE7.ABCDE四、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对五、简答题1.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答:资本总公式:G—W—G′..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答: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4.相对剩余价值时怎样产生的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5.简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答:资本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和所费之间的差额;预量的大小..6.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两种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第一;积聚为集中创造条件..积聚的越多;越有能力吞并弱者..第二;集中也必然加速积聚..因为规模越大;越有条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加大了积聚..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区别:资本集中可以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而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但却不能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而资本积聚虽然要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程度和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但却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第四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名词解释产业资本循环:资本从货币形态出发;经过一定的运动;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性投入并一次性转移的那部分..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D5.B6.D7.D8.A三、多项选择题1.DE2.ACD3.AB4.ABE5. BE6. BDE7. BE8.BD四、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错五、简答题1.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答: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l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2.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影响答: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一、名词解释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时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利润: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利润率..生产价格:商品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本在商品流通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的凭证..虚拟资本:能够定期给其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虚拟经济:经济活动中以虚拟资产为对象进行经营以获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级差地租: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绝对地租:由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C5.A6.C7.A8.B三、多项选择题1.AD2.ABCDE3.ABCDE4.BCD5.ABCDE6. CDE7.AB8.CD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6.对五、简答题1.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答:剩余价值只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就是由全部所用资本产生的..当人们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答: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答: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约..4.简述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答: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5.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答: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和竞争关系..三是习惯和法律传统..6.简述借贷资本的特征..答:第一;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第二;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第三;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最具有拜物教性质..7.试述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联系和区别..答:联系:第一;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二;从一定时期内级差地租量的变化看;级差地租Ⅱ是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的..区别:第一;投资方法不同..第二;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方式不同..8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是什么答: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的多少;二是银行利息率的高低..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一、名词解释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者集团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同盟而联合起来;控制或独占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组织: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盟..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金融寡头:掌握大量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的少数最大资本家集团或垄断财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非股权支持下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以取得高额利润的现代企业组织..二、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A7.D8.D三、多项选择题1.ABD2. CD3.ABCDE4.ABDE5.ABCDE6. ABCDE7.ABCDE8.BCDE四、简答题1.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答: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2.金融寡头如何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答:在经济领域;金融寡头实行全面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3.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答:1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这一基础;只要存在着;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的“”;在这些“”之间仍然存在着..3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部;几个大之间也存在着竞争..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l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外市场..2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3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力机构来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4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使得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5.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答:资本主义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其实质是直接控制和利用;并通过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获得高额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6.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施调控的客观必然性..答: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要求国家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危害;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出面有效干预;矫正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存在缺陷的需要..7.简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答: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2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8.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答:是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的高额利润..高额一般是通过规定实现的..以高于条件下形成的的“目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促使实际和“目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第七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C5.B6.C7.A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D4.BCD5.ABCDE6. ABC7.ABCE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答: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理论;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能依靠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3.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答: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性物质条件;最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社会条件..4.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答: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矛盾性要求在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上不能绝对化;其统一性使得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保证公平;二者互相促进..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6.B7.D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BCDE4.ABCD5.ABCDE四、判断题1.对2.错3. 对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有:在所有制结构上;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在分配制度上;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在经济调节上;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相结合..2.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答:一是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是从外部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二是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A2.C3.D4.A5.BC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CD4.BCD5.ACD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五、简答题1.试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答:内容: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各种手段;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目标: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充分就业;保证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2.试述我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任务..答: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二是把完善并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三是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四是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制定机制化;五是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机制..3.简述我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分领域调控与全局性统筹的关系;处理好政策落实与调整完善的关系..4.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适应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任务..答: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及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原则:坚持从国情出发;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保基本为优先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改革的整体和协调性;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对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和改革实施的社会监督..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名词解释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A7.D8.B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CDE3.ABCE4.ABCDE5.ABCDE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五、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

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对五、简答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答: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

答:货币流通量规律就是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之比。

用公式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5.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这些经济形态相对应的。

(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6.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7.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而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答: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资本: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商品,然后卖出商品换回货币。

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超过原来货品价值的余额。

P43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成本。

P48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P48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P49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P5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

P56 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数量。

P56 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

P57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生产。

P57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P62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表现为过剩的人口。

二、单项选择题1.B2.D3.C4.D5.B6.C7.D8.C三、多项选择题1.ABE2.CDE3.CDE4.BCD5.BD6.BCDE7.ABCDE四、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对五、简答题1.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答: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答:(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相对剩余价值时怎样产生的?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5.简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答:资本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6.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两种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一,积聚为集中创造条件。

积聚的越多,越有能力吞并弱者。

第二,集中也必然加速积聚。

因为规模越大,越有条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加大了积聚。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区别:资本集中可以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而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但却不能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

而资本积聚虽然要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程度和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但却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

第四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名词解释产业资本循环:资本从货币形态出发,经过一定的运动,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性投入并一次性转移的那部分。

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

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D5.B6.D7.D8.A三、多项选择题1.DE2.ACD3.AB4.ABE5. BE6. BDE7. BE8.BD四、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错五、简答题1.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答: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

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l)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2.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影响?答:(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

(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一、名词解释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时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利润: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率: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利润率。

生产价格:商品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本在商品流通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

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的凭证。

虚拟资本:能够定期给其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

虚拟经济:经济活动中以虚拟资产为对象进行经营以获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级差地租: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绝对地租:由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C5.A6.C7.A8.B三、多项选择题1.AD2.ABCDE3.ABCDE4.BCD5.ABCDE6. CDE7.AB8.CD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6.对五、简答题1.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答:剩余价值只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就是由全部所用资本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