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与经济
《日本政治与经济》当代日本对外经济战略
2、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结构
第一,投资行业结构:资源开发——制造业——非制造业 第二,投资地区结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欧美发达国家 第三,投资形式变化:新设投资——并购式投资
3、产业空洞化问题
产业空洞化 (Hollowing out of Industry)一词最早出现 于1982年“The
Deindustrialization of America”一书,定义为: 一国的基础生产能力方面 出现了广泛的资本撤退。
第一,日元贷款。是日本对华ODA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我 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性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援助资金。
第二,无偿资金援助。主要投向农业、医疗保健、环保、教育、扶贫、 人才培养等方面。另外,利民工程也是其组成部分,以大使馆、领事 馆为直接窗口,手续简便,可迅速满足农村及贫困居民的需求。
湖北省京山县新市第一中学新教学楼建设项目
政府开发援 助 ODA
对他国直接 援助
赠与
无偿资金援助 技术援助
通过国际组 织进行援助
政府间贷款
3、日本ODA决策执行体系
日本ODA统一窗口是外务省,但决策一般由财务省(原大藏省)、 经济产业省(原通产省)等相关部门协商而定。
以日元贷款为例,其程序一般为:受援国提出申请——外务省及 财务省等部门审查决定,表明援助意向——提交内阁会议讨论决定— —通过后双方签署交换公文——签订贷款协议——进行贷款援助项目 投标——实施机构落实贷款——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善后管理。
2、日本ODA的结构
第一,形态构成:依据援助途径可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双边援 助主要为无偿资金合作、技术合作和政府贷款。多边援助则只通过国 际机构进行援助。 第二,地区构成: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ODA主要面向东亚、东南 亚国家;70年代以后,鉴于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增加了对中东、非 洲、中南美地区的援助。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对中东、非洲地区援 助明显增长,对亚洲地区援助继续减少。 第三,领域构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领域,冷战后环保等多领域 援助比重迅速上升。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16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68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
在江户时代,日本实行了封建制度,将整个国家划分成若干个领地,由大名统治。
大名是贵族阶层的人物,他们扮演着政治和军事的重要角色。
大名们必须定期前往江户,向将军汇报工作,并接受他的指导。
这种制度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也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组织——藩。
藩是指大名的领地,每个藩都有自己的藩主。
藩主是权力的拥有者,他们管理领地内的一切事务,包括农田的分配、税收的征收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等。
藩主们通过实行各种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藩主们在这个时期也开始注意到了商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性,他们鼓励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为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经济的发展是江户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
一方面,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他们开始采用一些新的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使用新的农业工具,来减轻劳动的负担。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们的生产能力,也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江户时代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商人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人阶级。
他们通过开展贸易和创办企业,为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此外,江户时代的手工业也表现出了非常的活力。
手工业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不断改良产品的质量和工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他们通过生产和销售各种不同的商品,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一下,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互相促进。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而经济的发展又为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巩固提供了支撑。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日本幕府时代指的是自1185年源赖朝建立幕府政权,到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时段。
这个时期被分为南北朝时期、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三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其中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幕府时代的政治体制幕府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以幕府为核心,以军人阶层为主导的中央集权制度。
幕府是日本的最高统治机构,不仅掌握了军权和财权,还对官僚机构和地方政府进行了管控。
幕府的中央政府机构分为将军所、幕府、老中等,地方政府采用了藩政制度,将日本分成了大大小小的领土,每个领土由大名或藩主管理。
幕府时代政治体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幕府所利用的主要政治手段和官僚机构的改革上。
最初的时候,幕府所主张的是武家政治。
随着时代的推移,幕府为了稳定和加强其政治统治地位,通过不断地宣扬儒学思想,推崇士人文化,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合法性。
同时,幕府也不断完善官僚机构,设立幕府、老中、町奉行、町役人等官职,建立了完备的政府系统,使得政治机构更加规范和有序。
二、幕府时代的经济体制幕府时代的经济体制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组成。
幕府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严格的封建经济制度,严格限制了农民的生产、贸易和消费权利。
同时,幕府政府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以汲取其经济利益。
幕府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固定价格的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
幕府时代的农业是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
在幕府时代,土地分配制度依然存在,农业是一个封建经济,农民的土地大多归藩主所有。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控制和管理,幕府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限制了农民的行动自由。
这些政策大大缩小了农民的经济活动范围,限制了他们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使得农民的经济状况始终处于较为困难的状态。
幕府时代的手工业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
在这个时期里,手工业是一个严格控制的封建经济,其生产方式往往是以地主或者商人的资本为基础,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而且其产品都是精细小巧、纯手工制作的。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结构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日本幕府时代是指16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868年的日本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显著的时期,因为它标志着江户时代的开始,这个时期的概念被日本历史学家所使用。
幕府时代有许多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结构,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结构的内容。
1. 政治结构幕府时代的政治结构非常特殊,在这个时期,日本的领导权处于幕府的手中。
幕府是一个由将军家族控制的政治机构,由于幕府拥有极大的权力,因此,日本全国各地的领袖都必须听从幕府的命令,否则将会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幕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政权,但是它并没有完全地控制日本全国,因为日本全国各地依然存在着不同的小规模的政治集团。
1.1 幕府的组织结构幕府的组织结构非常特殊,它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部分。
中央政府由将军、大老、老中、小姓等官员组成,负责管理幕府全国的事务。
地方政府则是由藩的领主、城主、衙门官、町奉行等地方官员组成,他们负责管理各自的领地和城市。
1.2 幕府的权力结构幕府在这一时期拥有极大的权力,它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全国。
幕府的权力结构主要有三个部分:将军权力、幕府官员的权力以及幕府军队的权力。
1.2.1 将军权力将军权力是幕府最高的权力机构,将军拥有赋予地方领袖和藩主的封爵权力。
将军还负责制定各种法规和政策,颁布幕府布告,处理各种政治和军事事件等。
1.2.2 幕府官员的权力幕府官员是将军的属下,他们负责管理幕府的各项事务,如财政、军事、司法等。
幕府官员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他们通常是通过家族世袭或高级职位晋升来获得这些权力的。
1.2.3 幕府军队的权力幕府军队是幕府权力的重要支柱之一,幕府军队由幕府直接控制,负责维持幕府的政治和军事稳定。
幕府军队的任务包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安保、国内治安等事务。
2. 经济结构幕府时代的经济结构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济结构。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通过对幕府的治理,日本实现了对商品、资本的控制,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制度,称之为“庄制度”,从而成为了一个高度开发的亚洲国家。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政治经济发生了大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对现在的日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政治发展江户时代是日本的封建时代,这个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统治者是幕府。
幕府政权于1603年由德川家康建立,一直到1868年才结束。
在江户时代初期,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了积极的政治改革。
为了削弱大名的权力,幕府采取了寄骑制度,规定大名必须轮流驻京,以此控制大名。
此外,幕府还实行了禁止农民为武士的政策,逐渐拉大了武士和农民的阶级差距。
在江户时代中期,幕府取得了长达250年的和平时期。
这个时期的和平不仅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使日本文化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的文化艺术与时俱进,日本在绘画、工艺品和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总之,在这个时期的和平让日本文化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在江户时代末期,幕府的统治开始失去控制。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船只到达日本的海岸,并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导致了日本思想的变革,并使幕府开始面临危机。
1867年,尊号大政改革爆发,幕府在极大的压力下最终被推翻,终结了日本的封建时代。
二、经济发展在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在这个时期,幕府把日本的土地划分为天、县、町、村四个等级,并制定了领地经营政策,要求大名使用高产农作物,把野地开垦成耕地,逐渐提升了日本的农业生产水平。
在江户时代中期,随着和平的到来,日本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这个时期,江户、大阪和京都这些城市成为了日本的商业中心。
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和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吸引了很多手工业者和手工艺品制造者在城市中落户,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匠阶层。
总之,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的经济逐渐由农业为主向农商并举转变。
日本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到现代
日本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到现代日本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和改革。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终结了封建社会,使日本迈向现代化。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转变。
一、政治变革在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废除藩朝体制,实施国家统一统治。
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标志着明治维新的开始。
政权逐渐从封建的幕府权力转移到中央政府,明治政府迅速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建立宪法政体、设立政府机构等。
此外,明治维新还实施了地租改正、户籍制度改革等,从根本上改变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
二、经济变革经济变革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方面。
明治政府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明治维新后不久,明治政府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如发展工矿业、建设铁路、修筑港口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方面,明治维新引入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教育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婚姻制度改革等。
明治政府充分重视教育,推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鼓励人民接受现代知识。
农村改革主要涉及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
婚姻制度改革则主要是为了减轻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总结起来,日本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政治上废除了封建社会的幕府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经济上大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上通过教育、农村、婚姻等方面的改革,改变了封建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
这些变革使日本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逐渐走向现代化。
明治维新不仅给日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东亚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动力。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为了彻底改变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拼搏求进的日本政府在国内进行了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及其影响。
一、政治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改革是该时期改革的核心内容。
太政官制度和封建时期的领主地位在新政府的改革下被废除,新的政治体制建立,这一举措为日本政治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首先,新政府坚决废除了幕府体制,实行了天皇中心的政治体制。
这一改革强调“尊皇攘夷”,大力推行国家主义,加强了国家的集中统一,树立了天皇作为民族象征的地位。
其次,明治维新时期还推动了选举制度的建立,实行了普选制度。
此举为新政府在政治上赢得民心,奠定了政治合法性,同时也为今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新政府还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级和地方政府机构逐步建立,为地方政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经济改革经济是发展民族的关键领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经济改革,开启了日本经济的崛起之路。
首先,新政府加强了贸易和工业的发展。
治理外交纷争,实行了西化政策,大力发展贸易,国家演变成为一个以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
此外,新政府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实行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一举措在今后的二十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拉开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序幕。
其次,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经济改革还推动了新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建立,取得了重要的经济效果。
推行矿山特许权制,极力发展煤炭、铁矿等重工业的生产,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
最后,新政府还推广了现代农业,影响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
采用雇佣劳动制、激励农业发展、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的生产关系,为农民争求权益,并支持手工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藩镇时代的日本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
藩镇时代的日本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藩镇时代是指日本江户时代的一段历史时期,时期大致可以划分为1600年至1868年。
在这段时间里,主要的政治实体就是藩,也就是由武士领导的地方政权,而不是中央政府。
这个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都是相当特殊的,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这段历史时期。
一、政治体制在藩镇时代,日本的政治体制是以幕府为中心的藩体制。
江户幕府是由将军和家臣组成的政治集团,他们控制了日本的中央政府,并通过藩来治理各个地区。
每个藩都是由一位领主和一支武士组成的,他们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
藩之间的关系以及藩与幕府的关系有着相当繁杂的交错结构,因此整个政治结构非常复杂。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藩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所以每个领主在其领地内有着相当大的权力。
因此,不同地区之间的治理方式也相当不同,尤其是在地方管理和税收方面。
这种分权的政治体制特点为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机制,例如完全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商业率。
二、经济社会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藩镇时代的日本有着相当复杂的特征。
由于藩之间的互动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每个藩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是商业和市场,尤其是江户市场的特殊性。
江户市场是当时全日本最大的市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这个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对商业和金融业的积极促进。
除了传统的商品交易之外,这里还有非常活跃的金融和信用活动。
由于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利润预测的困难,出现了类似期货交易的模式,例如特约商社的合作交易,来降低交易风险。
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方面是向人们供应食物和衣物的农业。
由于藩镇时期土地所有权的不断变化和领主的不断更替,所以耕地的使用与分配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的一个问题。
此外,政府的稻米落查制度也让很多农民感到负担很重。
但是到18世纪时,日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有大量外销。
尤其是米、蔬菜与茶叶的出口产生了巨大成功。
最后,就是文化和人口。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数百年来,日本的幕府时代一直被视为该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国内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本文将探讨幕府政治的特征以及经济制度的演变。
幕府政治是指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体制,大约从1185年至1868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通过实施“幕府制度”来管理国家事务。
幕府是由将军领导的中央政权,他们通过设置幕府,并派遣将领统治各个地区。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幕府将军家族的继承,也就是将军的儿子继承其父亲的地位和权力。
幕府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征夷大将军制度”。
由于外国势力威胁,幕府将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内统治。
他们实施了封锁政策,限制外国势力的进入,并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据点。
同时,将军还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以确保其政权的稳定。
然而,幕府政治并非没有问题。
在幕府时代,农民和商人等底层阶级的权益经常受到剥夺或限制。
政府对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以保护庄园主和大商人的利益。
这导致了底层阶级的贫困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农民纷纷逃亡到城市,使城市化进程加速。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日本幕府政权的瓦解。
在经济制度方面,幕府时代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以前的氏族制度逐渐被庄园制度取代,大量的土地被分配给军阀和土地富豪。
与此同时,城市也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商业中心,特别是在京都和江户(现今的东京)。
商人和手工业者开始兴起,商业交易络绎不绝。
值得注意的是,幕府政权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他们建设了一些基础设施,例如道路、桥梁和港口,以加强交通和贸易。
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一些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虽然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但它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幕府政治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幕府时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的过去,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总之,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扮演着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日本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结构
日本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结构日本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结构是一个深受历史、文化和地理影响的复杂系统。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日本社会一直由各个统治者和他们之间的亲属执掌,这种政治领导结构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政治层面上,日本封建社会可以被划分为时代的不同阶段,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统治者和政府结构。
最早期的封建时代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当时的政治结构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宫廷和贵族手中。
随后的平安时代则见证了武士阶级的兴起,这些武士通过打破旧的统治体系建立了新的军事政府,政权逐渐由贵族向武士转移。
这种将军和武士阶级合并在一起的军事政权被称为幕府政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的政治结构更加稳定。
经济方面,日本封建社会也经历了巨大变革。
在封建时代的早期,农业是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
当时的农田由贵族和寺庙拥有,而农民则以契约形式租用这些土地。
这种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制度导致了社会上阶级的出现,贫富差距较大。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商业和手工业开始兴起。
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他们通过贸易和手工艺生产带来了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同时,手工业也逐渐成为农民们获取额外收入的途径,从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与政治和经济相联系的社会结构在封建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封建社会的最底层是农民,他们主要从事农田劳作,负责食物的生产。
其次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在城市中经营着各类商业和手工业务。
在封建的社会阶层中,武士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
武士们通过与地主和政府结合,保护土地和人民的安全。
同时,他们也是封建领主的军事力量,执行统治者的命令。
日本封建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有所变化。
例如,在江户时代,由于幕府政府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社会中的角色变得更加固定和划分明确。
这使得社会流动性减少,个体的发展机会受到限制。
同时,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农村则越来越固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日本幕府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日本幕府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日本幕府时代跨越了250多年的时间,从1603年到1868年。
该时期是一个相当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由于政权集中于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政治形式被称为幕府政府。
虽然幕府专制统治下有许多问题,尤其是对劳动人民权利的限制,但是幕府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是一个相当具有创新性的体系,这些制度和体系非常适应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和政治形式。
经济经济体系是幕府时代特殊的经济制度,重要的因素在于,而幕府时代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也是从事农业劳动的。
在一个繁荣的农业领域中,农民不仅为了自己的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同时也为了税收进行生产。
在这个时期,幕府不仅赋予了大名和地主们部分地控制他们的土地,而且还开始以征税和农业生产为基础帮助农民生产。
即使在幕府时代,兄弟姐妹共享继承产权的制度也普遍存在,这提高了家族所有财产的长期实用价值。
在家族各个成员之间的最大优势是在均分财产的情况下,每个继承人都有机会获得所需的领地。
同时,继承制度也使得土地在一个家庭中保有很长时间,这样,农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长期投资,例如种植果树、建造堡垒或育种改良品种。
因此,继承制度不仅减少了争产问题,还增强了农场生产的实用价值。
随着科技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幕府时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即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并存。
一方面,许多家庭仍然以自给自足为目标,生产的物资大都用于自己的消费或为派出的豪门服务。
这种自然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土地、劳动力和精力成本等自然资源的低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货币的出现和推广,自然经济逐渐向货币经济转变。
从日本铸币业的两大中心——大阪和江户(现在的东京)派发出去的铜钱,成为了整个日本的货币标准。
大阪铜钱是大阪的直接经济财富的反映,江户铜钱由于天下前往江户贸易的集散中心的位置,成为了整个日本共有的货币。
通过这两种货币,日本的经济可以自由流通,这使得产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流通更加便利。
自然经济产生的想象力和运作条件不尽相同,从而就形成了日本特有的走群体制度。
日本经济和政治特征
日本经济特征生产商、供应商和分发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以及部分城市人口的终身就业保障。
然而这些特点目前都在慢慢丢失。
日本的经济支柱―― 工业需要倚赖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
而较小的农业则倚赖政府的补助与保护,日本的大米能够自足,但其他农作物的50%则需要进口。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捕鱼量占全球总捕鱼量的近15%。
日本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成长:1960年代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平均5%的增长,1980年代4%的平均增长。
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放缓,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
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成效不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美国经济放缓只为当时的日本经济带来轻微影响。
虽然日本经济增长放缓,但失业率长期处於低水平。
居住面积的拥挤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两大长期问题。
机器人制造则是主要的长期经济优势,全球720,000个机器人中,日本拥有410,000只,可说是机械人王国。
日本的政治以日本国宪法所规定的体制为基础运行。
因此,日本是以立宪主义为基础的国家。
另外,日本的司法、行政是以宪法和国会所制定的法律、明文化了的法令为基础运行的。
因此,日本是法治的国家。
日本国宪法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国民主权。
另外,在政治上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分立的三权。
以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会民主政治,由国会和内阁协作实行议会内阁制。
另外,设置世袭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名统合的象征”。
但宪法规定天皇没有参与国政的权力。
日本国宪法还规定了地方自治。
日本的地方自治指的是全国划分为47个都道府县,都道府县中划分出市町村,由这两层地方公共团体担负自治职能。
所有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设有各自的作为议事机关的议会和作为执行机关的首长(都道府县的知事、市町村长)。
地方公共团体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制定条例。
日本国宪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权和和平主义。
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
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革。
日本作为战败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帮助下,日本经济在战后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现代化,而政治制度也逐渐趋向民主化。
经济发展在战后重建期间,日本政府率先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复兴政策。
通过大量投资和采用新技术,日本成功地建立了制造业基础,尤其是汽车、电子和钢铁等高科技产业。
在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直到今天,日本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不俗的地位。
近年来,一些新兴行业和服务业的兴起表明日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工业化国家向后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政治制度改革二战后的日本曾经先后被盟国和美国占领,直到1952年才宣布独立。
在这期间,为了建立一个健全民主政治体制,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
他们重新审议宪法,废除了军事政府制度和开明的制度,废除了严格的文化和社会等级制度,改善了女性和外国人的地位,以及那些属于生产/工人领域的政治运动得到了更好的表现。
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早期,日本政治制度进行了更全面的改革。
例如,政治领袖的权力在众议院选拔之前得到了减少,政治广告和捐赠制度得到了更为严格的监督,各种发展党派的手段和政治机器得到了减少。
这些改革对日本的民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日本成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民主国家。
文化的变革二战后,日本社会价值观快速改变。
过去的礼仪和等级制度逐渐消失,走向了更为开放、自由和多元化。
同时,西方国家的影响也在日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迹象,逐渐影响和改变了日本传统文化。
比如,西方的音乐、电视节目、电影等文化形式在日本广泛传播。
而传统的和鼓、歌舞伎等日本特色文化近几年也逐渐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最近,日本也不停地推出新的政策去吸引外国人。
政府鼓励日本旅游、工作、留学以及定居,因为他们知道日本对国际化鼓励比起以前更为积极了。
最终,新的政策、文化和经济加速了日本向国际社会派送其独特的出口。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追悼亡者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内政。靖国神社供奉
14名二战日本甲级战犯。相反,1970年,联邦德
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死难
者纪念碑前,这个简单的动作使得德国在全世界
的形象大为改观。
第二,美化侵略战争。日本人为了推脱战 争责任,公然抹杀历史事实,修改教科书。歌 颂侵略的作品在日本大行其道。
4、日本经济的衰退
进入 90 年代以来,素有“东洋奇迹”之称的日
本经济,于 1991 年 4 月陷入“平成危机”,从 1991
年到 1995 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0.6 %,在
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1997年日本的 GDP增长率为-
0.7 %, 1998年为 -1.9 %。在整个 90 年代,日本
政治大国的目标和措施:
日本争当政治大国的近期目标是立足亚太, 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是争取成 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 世界格局当中的重要一极。为此,日本主要采 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1、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建立 日美欧为 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2、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3、中日关系
1972 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80 年代初, 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 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四原则。近年 来,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 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日本一直拒绝对 侵华历史作出深刻反省,对我台湾抱有不良企 图,近年还企图同美国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一 道构筑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线。2004年,中日双 边贸易额高达1678亿美元,但是失去了占据11 年中国第一大贸易国的位置,排位第三。但是 现在的中日关系只能用“政冷经热”和“麻烦 不断”这八个字来概括。“以史为鉴,面向未 来”是中日关系良好发展选择。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与经济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幕府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185年至1868年共持续了约60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日本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对于日本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探讨日本幕府时代的发展。
一、政治篇幕府政权的建立由源义经创立,开启了幕府时代。
幕府制度实质上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一种统治形式,以武士阶层为核心。
幕府政权的体制划分为幕府和诸侯,辅以官僚机构。
幕府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了将军手中,将军有绝对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尽管将军作为幕府的最高领导者,但他们的权力还是受到了限制。
首先,幕府对于将军的选任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绝大多数将军都是由幕府内部一少部分权贵所选。
其次,将军的权力也受到了幕府内部权贵的制约,这些权贵对幕府内外事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将军无法完全支配幕府的权力,也需要与权臣们保持平衡。
另外,诸侯在幕府体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幕府统治下的地方领主,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和收税等事务。
而在政权层面上,幕府对于诸侯也有较大的控制力,要求诸侯必须要服从于幕府的政令和指示。
二、经济篇日本幕府时代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但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幕府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它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推行耕地制度、发展水利灌溉等,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的质量。
此外,幕府还实行了一些财政税收制度来增加国家财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对于商业来说,幕府时代是商业活动兴盛的阶段。
从宏观层面上看,幕府通过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加强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而在微观层面上,商人们也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诸如发展物流和金融等,都在各个方面促进了商业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此外,手工业也是幕府时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诸侯通过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维新时期中的日本政治和经济发展
維新时期中的日本政治和经济发展維新(Meiji Restoration)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日本的现代化之路的开始。
維新时期持续了近50年,从1868年江户时代末期到1912年明治时代结束。
这段时间,日本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巨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政治維新时期的日本政治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明治维新,它是从幕府时代向现代政治制度转型的过程。
幕府时代存在着很多的内部矛盾,明治维新的目的就是把它们统一起来,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新政府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设立新的行政机构、实行普选制度等等,这些措施使日本政治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渐走向一个现代化国家。
第二阶段是大正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不稳定。
在这个时期,日本政治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政府的控制力也不断削弱。
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发展民主的起点。
第三阶段是昭和时期,从192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89年。
昭和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基于宪法和议会制度。
日本政府采用了“天皇主义”的模式,天皇代表国家的象征,而实际上的政治权力则是在首相和大臣手中。
经济維新时期的日本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明治维新,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政府通过改革措施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
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比如货币制度改革、银行业的整顿、外贸政策的调整等等。
这些措施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大正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依靠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和国家对私人企业的干预。
政府通过大量的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以保护国内企业。
第三阶段是昭和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日本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总结可能因为一个时期的政治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前途,所以日本維新时期即是一个政治制度的变革,也是经济发展的时期。
通过明治维新、大正时期和昭和时期的发展,日本最终成为了一个经济和技术都非常发达的国家。
日本战后政治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日本战后政治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日本是一个以开放和自由为特点的东亚国家。
在二战后,国家经济几经波折之后,其政治制度逐渐稳定,从而成为世界上最繁荣和强大的经济大国之一。
本文将探讨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始于1945年。
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完全被摧毁的国家,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层面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为了重组国家体制和实现自身的复兴,战后的日本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政治改革。
首先,日本采取了“大量解放”的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旨在扩大日本社会的层次和范围,赋予社会各个层面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例如,民主政治和言论自由的确立,为日本的政治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促进力;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的实施,如股票市场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为日本实现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日本增强了民主意识。
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里,一系列民主法案于1947年通过,极大地推进了日本民主化进程。
同时为加强民主意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和宣传活动,如推进建立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以及鼓励自主探索和学习等。
逐渐地,日本民主意识逐渐转化为国家的各方面,从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
再次,日本通过外交政策实现了国力的强大。
战后的日本通过改革外交政策实现了与其他国家长期和平共处。
此外,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逐渐增长的角色,也提高了其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
这样,日本逐渐成为一个与世界主要国家齐头并进的大国。
日本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战后的日本政治发展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直接相关。
全民投入到日本的发展中去,大大提高了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感。
同时,日本政治在很多方面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路径和推动力。
首先,日本实行政治稳定。
战后,由于外界和自然环境的一系列限制,日本国内经济和人口密度趋于呈正向发展。
这一系列的经济和国民条件创造了一个政治稳定和逐渐增长的大国,从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国家之一。
其次,日本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计划。
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经济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经济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全面变革的运动,它不仅带来了政治经济体系的根本改变,也给了日本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的机会。
这场变革始于186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从一个封闭的、管理混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国际大国。
在这场远离封建主义的变革过程中,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政治改革新政府在政治上采取了西方的先进制度,如议会制度和官僚制度,以取代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
在这个新体制下,日本政府大力发展士族专制政治、加强势力控制并不断加强对国家的管理,这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继承自古代社会思想的想法一直束缚着日本,这在明治维新时期得到了突破,从而对国家的政治政策进行了修正。
新的政体不仅引进了西方的行政管理体系,还将大多数权力集中在两者之间引导国家前行。
从政治上看,政府设立了中央机构,以维护国家的经济进步。
在政府推动的各项平民义举中,土地和税收制度的完善对社会潜在资本和创业有了很大的推动。
经济改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大转型。
日本国内的经济改革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日本政府追求发展工业化和改善农业生产的宏伟计划,创造了日本船舶、机洗、机车和电机制造业的兴盛。
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日本新政府鼓励工业化的实践已经为他们来帮了不少忙。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被禁止通商和贸易的,新政府的出现开创了日本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带来了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明治维新后,清廷大庆直接将日本列为法国模式的开放城市,改变了过去的封闭状况。
接下来,新政府为提高日本的工业化速度和推进国家现代化实行了一系列愈发的政策。
其中典型的有建立银行、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经济转型迅速加速,日本成为一个拥有先进制造业的国家。
结论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政治改革使日本社会逐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经济改革则使日本工业化、现代化迅速加速。
现代日本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崛起
日本的自治体是指具有自治权的地方公共团体,包括都道府县、市町村以及特别 区等。自治体享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权和行政权,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执 行政策。
02 经济崛起历程
明治维新后初期经济发展
殖产兴业政策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大 力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推 动工业化进程。
私人企业崛起
推动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日本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动力 ,有助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促进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方式, 为日本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应对全球性挑战
科技创新有助于日本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 化、能源安全等问题,提升国际影响力。
05 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04 国际环境对日本经济崛 起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日本角色定位
经济大国地位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技术创新引领者
日本在科技、制造和设计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对全球产业链和价 值链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合作与竞争参与者
日本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
、电子、钢铁等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贸易立国战略
03
日本政府实施贸易立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推动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
泡沫经济及其破裂(1980s-1990s)
泡沫经济形成
19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泡沫现 象,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
泡沫破裂与金融危机
政府应对措施
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 包括财政刺激、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 等。
人口老龄化现状
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导致劳动力不足、社 会保障负担加重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环境与日本发展的关系(一)战后初期,美国在物力肘力上时日本的扶植使日本经济起死回生战后初期,美国为了把日本纳人美国在远东的反共战略体系,对日本进行了大力扶植。
1归还日本应赔偿之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宣言和盟国远东委员会的决议,日本的军需工业应予彻底摧毁,其装备应拆除,用作赔偿。
但是,到1949年,美国看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便宣布停止日本的一切赔偿,并于1952年4月将应拆除用作赔偿的飞机工厂、军火工厂、造船厂等850个工厂全部归还给日本政府,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援助。
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凋敝,能够出口的商品很少。
为此,美国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51年6月停止援助止,以各种方式援助日本的金额累计达30亿美元。
据统计,美援总额约占同期日本进口总额的40一60%。
3.投资。
1949一1970年,在日的外国资本累计为13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私人企业在美国对日扶植政策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投资。
(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庞大军需极大地促进了日末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正当1950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严峻的所谓“稳定恐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大量出兵朝鲜。
这一战争对日本战后政治、经济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除了在政治上促使日本坚定地加人西方阵营,走上靖和和独立的道路以外,在经济上对日本产生了以下好处。
首先是自本外汇收人猛增。
美国政府为供应朝鲜前线军用物资,向日本拨出了大量加工订货和服务款项(俗称“特需”),在1950一1953年共约24亿美元,到1956年止共约40亿美元。
这笔外汇收人在当时是极其可观的,例如,1952年收入之8.2亿美元,占当年日出口总值的64.6%,占当年GNP的4.7%。
其次是扩大了出口。
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国为了防备更大的战争,大量抢购物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猛涨,促使日本正常出口量显著增加,如195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出口额及出口量分别增加55%及35%。
第三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日本国内消费增加,投资扩大,“稳定恐慌”时积压下来的大量商品很快售罄,生产随之上升,实际GNP在1951年便已恢复到战前1934一1936年水平户由于朝鲜战争不仅加速了日本经济的恢复,且为尔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时吉田内阁的大臣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它是“天佑神助的神风”、“天赐之良机”。
1965年,美国开始直接参加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巨大刺激。
一般估计,美国侵越战争使日本每年额外多得处汇20亿美元,娜1965年和1970年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85亿美元和193亿美元。
同时,日本重化学工业产品还趁美国陷人侵越战争泥潭之机,打入了美国及其在国外的市场,“越战”给日本成长为出口大国提供了良机。
(三)战后日本的资源地位发生了比欧美国家有利的变化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日本资源对外依赖程度极高,石油、铁矿石、原煤、天然气、铜、铅、锌、铝、镍、木材等10种主要资源依赖外国进口的比率高达80一90%。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战后,日本一方面丧失了中国、朝鲜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源供应,但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广大殖民地纷纷摆脱原宗主国的统治走向独立,以及资源的新开发,日本资源来源渠道反而比战前增加,地位反而比欧美有利。
1.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后,大力开发和输出本国资源,工业原料和燃料产量有很大增长。
1946年,中东国家的石油产量为3540万吨,占世界石油产量的9.4%,到1970年便增至92453万吨,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9.6%。
亚非拉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铜矿石等资源也被大量发现和开采。
在开发过程中,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能够逐步与原宗主国以外的国家进行合作,日本遂趁机与这些国家开展贸易或投资合作生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的飞跃。
日本地少人多,农产品需要长期进口一部分,而1973年以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农产品供应长期处于充足状态,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2.日本资源进口运费负担比其他国家少得多。
由于海上运费比陆地运费低,加之,日本于60年代实行了船只大型化和专业化,海上运费只为陆地运费的1/20。
⑦60年代日本新建的许多工厂都在沿海地区,使大量进口资源由港口直接送至生产现场,又减少了不少国内陆路运费。
尽管日本要从平均距离6000海里的海外产地进口资源,并要将大批制成品销往海外市场,但日本商品成本中的运费比重却比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小得多,其奥妙就在这里。
3旧本从海外进口资源,减少了日本对基础工业的投资,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矿业等基础工业的投资特点是投资额大、周转时间长、收益率低,而制造业正与之相反。
日本从国外进口资源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原料问题,而且还提高了日本工业发展速度。
(四)战后国际经济贫易条件对日本经济飞欲十分有利首先,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对日本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使日本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市场显著扩大。
战前,日本的轻工业产品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有利的垄断市场,战后虽然中断了这种销路,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相继与日本开展了进出口贸易,引进了日本资金和技术开发资源。
同时在发达国家消费革命的影响下,日本产品特别是汽车、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还趁各国进口自由化比率比日本高得多的机会(如1960年西欧为90%,而日本仅40%),大举打人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这些比起战前的日本轻工业产品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来说,不知要扩大了多少倍。
其次,战后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下,日本进出口贸易在价格上得到巨大的“剪刀差”利益。
例如,1951~1972年发达国家的工业品价格上涨了50%,而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价格只提高了13%。
发展中国家既是日本重要的原料来源地,又是其工业品的重要市场,从而使日本在进出口贸易价格上赚取了大量“剪刀差”的利润.仅以石油价格为例,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前,每桶石油的价格才2一3美元,战争爆发后中东国家趁机夺回了过去被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石油供应的统治权,每桶价格才涨到12美元左右。
由于日本60一70年代的能源及石油进口率高达75%及99.8%,⑨比美国的50%及25%和西欧的56%及88%。
都高,因此,日本在石油价格上比任何国家获得的好处都多。
据统计,1955~1972年日本进口原油101亿桶,按1973年提价前后的价格计算,就少付了950亿美元,一相当于同期日本固定资本投资总额5900亿美元的16.1%之多。
再次,1973年浮动汇率制实行前的日元固定汇率促进了日本出口贸易的扩大。
如日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于1949年4月规定为1美元兑360日元后,20年之久没有变动。
尽管日本产品的成本由于日本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下降,可是由于1971年以前国际固定汇率制的限制,日元到70年代初才逐步升值,从而使日本出口贸易由于日元长期低估了10%左右(日本学者估计)而受益匪浅。
(五)战后世界的技术革命为日本的经济飞跳提供重要条件如前所述,50年代日本的科学技术比欧美国家大约落后了二三十年,但是,战后美国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的同时,却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把大量新技术输往日本。
例如,50年代初期,日本引进的技术有90%左右是美国提供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0一60年代出现世界新技术革命时,正是日本由于战争破坏等原因需要大力更新设备之际,而不像发明新技术的欧美国家,重大技术革新产生之时,并未遇到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投资高潮。
因此,在日本机械工业等部门全部设备中,通过利用国内外新技术,使用期在3年以下的设备比重不断上升,使用期在3年以上设备的比重不断下降。
这种情况到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际,已经超过了美、英等国,从而促进了日本产品质量提高、数量增加、成本下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六)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大大下降,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战前(1934一1936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日本财政支出的44.8%。
战后,在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限制下,日本每年的军费开支未超过GNP的1%,日本军费开支仅占财政支出的7%左右,1975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占GNP比重为5.9%,同期西德为3.7%,法国为3.9%,英国为4.9%,而日本仅为0.9%。
这个比率至今仍变化不大。
日本军费开支锐减对其经济飞跃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军费开支少,日本财政比别的发达国家就有较大的余力投资于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给私人投资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还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对私人企业发放贷款和推行“特别折旧制度,(如有的设备,一年就可提取该机器设备价值的50%),促进经济的发展。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简单分析:除多优良港湾外,促使日本工业业发展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深刻的历史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对外侵略扩张,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使日本工业很快得到恢复。
从5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抓住机遇,使工业生产开始高速增长。
●重视科技。
日本一直重视发展科技。
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
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发展教育。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日本努力发展国民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危机意识”的灌输,使国民自觉地努力工作。
长期以来,日本人工作强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时间之长,是欧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
(摘自高中地理新教材)(2)详细分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
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
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
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
(2)矿产资源贫乏。
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