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通信《细胞生物学》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各章重点

细胞生物学各章重点

细胞生物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差异
第三章: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胞吞和胞吐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的定义与功能、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高尔基体的形态与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分泌性蛋白质在内质网上合成过程的信号肽假说、膜泡运输的类型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第九章: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章:核孔复合体、巨大染色体、核基质
第十一章:多聚核糖体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十三章: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定义、特征、分子机制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的概念、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十五章:细胞连接的类型及功能。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①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②GTP和GDP的交替结合 GTP和GDP的交替结合
二、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导 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 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导致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的DNA结合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的 结合 位点被激活。 位点被激活。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C端激素结合位点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 端激素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DNA结合位点 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 转录激活结构域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A)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B)几种胞内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 )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三、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亲水性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亲水性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ion-channel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protein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enzyme-
反应链: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A→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息系统的进化。
单细胞生物通过反馈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除 了反馈调节外,更有赖于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 导,以协调不同细胞的行为,如:①调节代谢, 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物质 和能量代谢;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放; ③调节细胞周期,使 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 阶段; ④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 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⑤ 影响细胞的存活。
NO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



(四)配体与受体(Ligand & Receptor) 1、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 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 靶细胞的应答,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 (ligand),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 2、受体(Receptor):广义的受体指任何能够同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 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狭义的受 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配体(signal molecule)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作用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 细胞内的物理和化学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一方面生
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
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信息 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 持了种族的延续。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 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
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 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多为糖 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 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 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 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 高度的亲和力。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1、名词解释细胞通讯: 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受体: 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

多数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二者复合物。

第一信使: 由信息细胞释放的,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其它信息接收细胞的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二信使: 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2、细胞信号分子分为哪两类?受体分为哪两类?细胞信号分子:亲脂性信号分子和亲水性信号分子;受体: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主要识别和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三大家族;G 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3、两类分子开关蛋白的开关机制。

GTPase开关蛋白:结合GTP活化,结合GDP失活。

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引起GDP从开关蛋白释放,继而结合GTP并引起G蛋白构象改变使其活化;随着结合GTP水解形成GDF和Pi,开关蛋白又恢复成失活的关闭状态。

GTP水解速率被GTPase促进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所促进,被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所抑制。

普遍的分子开关蛋白: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活性调节蛋白质活性。

4、三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各有何特点?(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存在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对配体具有特异性选择,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其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信号需与G蛋白偶联,其受体在膜上具有相同的取向,G蛋白耦联受体一般为7次跨膜蛋白,会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3)酶连受体信号转导特点:a.不需G蛋白,而是通过受体自身的蛋白酶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跨膜转换; b.对信号的反应较慢,且需要许多细胞内的转换步骤;c. 通常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生存相关。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蛋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转承蛋白:负责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组分。 信使蛋白:携带信息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接头蛋白:起连接信号蛋白的作用。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级联反 应。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整合蛋白:从 2 条或多条信号途径接受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2、受体

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 分子,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且多为但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 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手提取分为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是别和结合小 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c、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意义: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因此通过掌握调节间 隙连接通透性的途径有助于对信号分子的传递调控。 特性: 1、电荷选择性: 间隙连接的通透能力与底物所带电荷有关。
2 、组织特异性: 由不同连接蛋白所构成的连接子,在导电率、通透性 和可调控方面是不同的。由不同连接蛋白组成的异聚体连接子一般具有通透 功能,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没有通透功能。如:Cx43与Cx40连接蛋白形成间隙 连接时,连接子没有通透功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转导系统: 1、不同形式的胞外的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2、胞外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 细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3、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 的级联反应,使信号逐级放大。 4、启动反馈机制从而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细胞生物学 第五_八章

细胞生物学 第五_八章
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 ●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 ●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
受体酪氨酸激酶及RTK-Ras蛋白信号通路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 包括6个亚族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MAPK的激活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又称ERK(extrace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真核细胞广泛存在的Ser/Thr蛋白激酶。 MAPK的底物:膜蛋白(受体、酶)、胞浆蛋白、核骨架蛋白、及多种核内或胞 浆内的转录调控因子----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PTX敏感性G蛋白(Gi,Go)的亚基依赖于Ras激活MAPK,具体机制还有待 深入研究; PKC、PLC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MAPK激活 PKC和PLC 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MAPK : 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G蛋白; G蛋白亚基或 亚基激活PLC,促进膜磷脂代谢; 磷脂代谢产物( DAG + IP3 )激活PKC; PKC 通过Ras 或 Raf 激活MAPK ; 由于PKC对钙的依赖性不同,所以G蛋白偶联受体– MAPK途径对钙要 求不同; PKA对G蛋白偶联受体– MAPK途径的负调控 迄今未发现和制备出MAPK组成型突变(dominant negative mutant),提示细 胞难于忍受MAPK的持续激活(MAPK的去活是细胞维持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须)。 主要机制:特异性的Tyr/Thr磷脂酶可选择性地使MAPK去磷酸化,关闭MAPK 信号。 cAMP , MAPK ;cAMP直接激活cAMP依赖的PKA;PKA可能通过RTK 或通过抑制Raf-Ras相互作用起负调控作用。

细胞生物学 8.第八章 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细胞生物学 8.第八章 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图8-7金标记的核质素穿越核孔
NLS由4-8个氨基酸组成,含有Pro、Lys和Arg。对其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并且完成核输入后不被切除。
Karyopherin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其中imporin负责将蛋白从细胞质运进细胞核,exportin负责相反方向的运输。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比例为1:1:(1-1.5):0.05。可见DNA与组蛋白的含量比较恒定,非组蛋白的含量变化较大,RNA含量最少。
(一)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的序列可分为3种类型,即: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101-5)和高度重复序列(>105)。DNA的二级结构存在3种主要类型,即:B-DNA、Z-DNA、A-DNA(图8-9)。
图8-4抽提后核孔胞质面的结构
图8-5抽提后核孔核质面的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图8-4、5),一般认为其结构如fish-trap,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位于核孔复合体胞质一侧,环上有8条纤维伸向胞质;②核质环(nuclear ring),位于核孔复合体核质一侧,上面伸出8条纤维,纤维端部与端环相连,构成笼子状的结构;③转运器(transporter),核孔中央的一个栓状的中央颗粒;④辐(Spoke):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央的突出物(图8-6)。
第二节染色体
1848年,Hofmeister从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发现染色体。
1888年,Waldeyer正式定名为Chromosome。
1879年,W. Flemming提出了染色质(chromatin)这一术语,用以描述染色后细胞核中强烈着色的细丝状物质。

东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东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Ras蛋白对细胞膜受体信号的收敛作用 蛋白对细胞膜受体信号的收敛作用
细胞内信号的网络
二、细胞对信号的控制
靶细胞对信号分子刺激的脱敏反应
2,受体(receptor) 受体(receptor)
细胞内受体(主要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内受体(主要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水溶性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水溶性分子) ●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 ● 酶联受体 一个受体至少有两个功能域(接受和效应) 一个受体至少有两个功能域 ( 接受和效应 ) ; 一个细胞有多 种受体;同一受体在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效应。 种受体;同一受体在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效应。
4,分子开关 (molecular switches) , )
GTPase分子开关(包括Ras蛋白等) 分子开关(包括 蛋白等) 分子开关 蛋白等 通过蛋白磷酸酶的分子开关
磷酸化和GTPase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 磷酸化和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征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分子 膜蛋白受体
组分及其分析
G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活化与调节 蛋白活化与调节 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 效应酶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信号通路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信号通路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激素诱导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与抑制
(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的代谢途径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 胞内Ca 浓度升高→ 结合蛋白(CaM)→ (CaM)→细胞反应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磷脂酶C(PLC)→ C(PLC)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 交换使胞内pH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 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动物
细胞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
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的通讯方式。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1)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腺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靶细胞)
(2)旁分泌(paracrine) 信号细胞 局部化学介质 细胞外液 临近靶细胞
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 蛋白质的活性。
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酯酶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到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由下列4个步骤组成: 1. 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特异性是识别反应的主要特征,这源于信号分子与互补受 体上的结合位点相适应。 2. 胞外信号(第一信使)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 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绝大多数被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是通过小分子第二信使和 细胞内信号蛋白网络传播信号的。
胞内信号分子
靶蛋白
新陈代谢酶 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支架蛋白
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途径是由细胞内多种不同的信 号蛋白组成的信号传递链,这条信号蛋白链负责实现上述4个 号传递的主要步骤,除细胞表面受体之外还包括如下各类蛋 白质: ① 转承蛋白:负责简单地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个组分; ② 信使蛋白:携带信号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③ 接头蛋白:连接信号蛋白; ④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 信号级联反应; ⑤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⑥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⑦ 整合蛋白:从2条信号途径接收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⑧ 潜在基因调控蛋白:这类蛋白在细胞表面被活化受体激活, 然后迁移到细胞核刺激基因转录。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2007级(园艺生物技术2班)赵璐(2)华娟香(6)一、选择题1、肿瘤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属于下列哪种细胞间通讯方式()A.自分泌B.旁分泌C.内分泌D.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2.信号分子主要包括()A.甲状腺素,NO B.甲状腺素,蛋白磷酸酶,NOC.神经递质,NO,甲状腺素D.NO,局部介质3.经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而其本身不进入细胞内部的信号分子是()A.NOB.甲状腺素C.甾类激素D.肽类激素4.可降解cAMP,使之在细胞内的浓度水平下降以调节细胞应答胞外信号的速度的是()A.PDEB.DGAC.PKAD.IP35.同样是使cAMP水平增加,但所不同的是霍乱毒素使(),百日咳毒素使()。

A.Gsα亚基长期处于抑制状态B.Gsα亚基长期处于激活状态C.Giα亚基长期处于抑制状态D.Giα亚基长期处于激活状态6.催化受体不包括以下的()A.受体酪氨酸激酶B.蛋白激酶C.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D.受体鸟苷酸环化酶7.Ras蛋白的活化对诱导不同类型细胞的分化或增殖是()A.必要非充分B.充分非必要C.必要而充分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8.下列能引起钙释放的是()A.DAGB.cAMPC.PKAD.IP3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子通道耦联的受体是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B.离子通道耦联的受体其本身为离子通道,但无信号结合位点C.离子通道耦联的受体其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有离子通道D.离子通道耦联的受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10.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为()A.RTK-Ras信号通路B.Jak-STAT信号通路C.RTK-Raf信号通路D.Jak-Ras信号通路二、填空题1.细胞内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_______信号分子2.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水性信号分子的功能域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请写出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受体交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双信使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7.细胞内核受体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8.动物细胞间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是通过_____________。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总结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总结

细生第八章总结细胞核:位置:细胞中央,脂肪细胞的边缘。

—数目:通常1个,肝细胞肾小管细胞软骨细胞1~2个、破骨细胞6~50个、骨骼肌细胞可有数百个。

—结构: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核基质)—形状:圆球形或椭圆形、杆状、分叶状。

核膜:又称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形成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边界。

—构成◦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核周间隙(perinuclear space)—核被膜是两层平行排列的膜,间距10到50㎚。

核被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一)蛋白质—占65%~75%。

含20多种蛋白质,组蛋白、基因调节蛋白、DNA聚合酶和RNA 聚合酶等内核膜中还含核纤层蛋白—分子量1.6×104~1.6×105—酶类与内质网相似◦葡萄糖-6-磷酸酶、NADH/Cytc还原酶、NADH/Cytb5还原酶(二)脂类(与内质网相似)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甘油三酯↑—核被膜流动性低于内质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核酸(少量)核膜的结构捕鱼笼式(fish-trap)。

—NPC 含有30~50种以上不同的多肽(统称核孔蛋白),并由几个部分组成:—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胞质面,8条短纤维伸向胞质—核质环(nuclear ring):核质面,8条纤维与8个蛋白颗粒形成核蓝—辐(spoke):辐射状八重对称,三个结构域,即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栓(plug):中央栓,核质交换有关NPC的功能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通道—运输方式分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a.被动扩散:亲水性有效直径:9~10nm,长15nm,分子量40×103~60×103以下的蛋白质可自由穿过b.主动运输:组蛋白(21×103)带有信号功能的氨基酸是主动运输入核的,大分子物质的进、出核—跨膜运输可入核或出核入核:组蛋白、核纤层蛋白、聚合酶等亲核蛋白出核:RNA、RNP(核糖核蛋白颗粒)、核糖体亚基核纤层:核被膜内表面连接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核纤层(nuclear lamina)。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Adenylate cyclase

④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PDE):降解
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
的作用。
Degredation of cAMP

⑤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 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 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 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 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3.细胞间隙连接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
1. 信号分子的产生
信号分子
2.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受体蛋白 3.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4. 引发生物学效应 5. 信号的解除
细胞信号转导
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
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一)、 G蛋白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1) 组成:αβγ三个亚基, β 和γ亚基属于脂锚定蛋白。 (2)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 状态。α亚基具有三个功能位点:①GTP结合位点; ②鸟苷三磷酸水解酶(GTPase)活性位点; ③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位点。

细胞学第八章答案

细胞学第八章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八章蛋白质的分选一、名词解释1.信号肽——是引导新合成肽链转移到内质网上的一段多肽,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一般16~30个氨基酸残基,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等三部分,称信号肽(signal peptide)或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

2.共转运——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

3.后转运——蛋白质在细胞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某些细胞器中的转移方式。

4.开始转移序列——引导肽链穿过内质网腔的信号肽,称为开始转移序列(start transfer sequence)。

5.停止转移序列——肽链上的一段特殊序列,与内质网膜的亲合力很高,能阻止肽链继续进入内质网腔,使其成为跨膜蛋白质,称为停止转移序列(stop transfer sequence)。

6.分子伴侣——通称为结合蛋白,在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运、正确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的形成。

7.导肽——又称转运肽(transit peptide)或导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它是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

8.N LS序列——亲核蛋白上带有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特殊短肽保证了亲核蛋白质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同的序列被称为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9.内体——酸性的不含溶酶体的小囊泡。

10.信号假说——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导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11.蛋白质跨膜运输——主要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但进入内质网与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机制又有不同。

1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输小泡的定向转运,以及膜泡出芽与融合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名词解释: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和观察记录等。

冰冻蚀刻技术:将样品断裂面结构的形貌印在复型膜上,再用电镜观察复型膜的方法。

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结构,图形富有立体感,且能更好地保持样品的真实结构。

原位杂交技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放射自显影技术: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大分子前体物,并掺入细胞或机体中。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出来的带电离子(α或β离子)作用于感光乳胶的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

再经显影、定影后于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中银颗粒所在部位即代表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部位。

原代培养: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或器官后立即进行的培养。

但也有把第1代至第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的培养。

第三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名词解释:原核细胞:结构简单的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如细菌等。

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核被膜,细胞质中含有一些膜性细胞器的细胞。

古核细胞: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和遗传结构装置与原核细胞相似,但有些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

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第四章细胞质膜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名词解释:细胞表面: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复杂功能的部位。

细胞外被:指与质膜的膜脂或膜蛋白共价结合的糖链形成的包被。

起保护细胞和细胞识别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细胞通信《细胞生物学》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

一方面生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坚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信息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坚持了种族的连续。

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确实是信息系统的进化。

单细胞生物通过反馈调剂,适应环境的变化。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除了反馈调剂外,更有赖于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导,以和谐不同细胞的行为,如:①调剂代谢,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剂,操纵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腺体分泌物的开释;③调剂细胞周期,使DNA 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时期;④操纵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⑤阻碍细胞的存活(图8-1)。

第一节差不多概念一、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近年来,由于细胞通信在医学专门是揭示癌症方面的重要性,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文献和著作专门的多,不同的作者往往使用不同的名词来描述细胞的信息传递现象,尽管这些名词专门相近,然而其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现说明如下:细胞信号发放(cell signaling)[1],细胞开释信号分子,将信息传递给其它细胞。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2]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3]指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4] 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与细胞细胞表面受体作用,通过阻碍细胞内信使的水平变化,进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二、细胞信号分子生物细胞所同意的信号既能够使物理信号(光、热、电流),也能够是化学信号,然而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

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截了当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剂基因表达。

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水溶性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因此这类信号分子又称为第一信使(primary messenger),而cAMP如此的胞内信号分子被称为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Ca2+被称为第三信使是因为其开释有赖于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对胞外信号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

三、受体受体(receptor)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样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具有三个要紧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的亲和力。

依照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和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图8-2)。

细胞内受体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如胞内的甾体类激素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可分为:①离子通道型受体、②G蛋白耦联型受体和③酶耦联型受体。

每一种细胞都有其专门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细胞对信号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其受体的特异性,而且与细胞的固有特点有关。

有时相同的信号可产生不同的效应,如Ach可引起骨骼肌收缩、降低心肌收缩频率,引起唾腺细胞分泌。

有时不同信号产生相同的效应,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肝糖原降解而升高血糖。

细胞连续处于信号分子刺激下的时候,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使受体钝化,产生适应。

如:①修饰或改变受体,如磷酸化,使受体与下游蛋白隔离,即受体失活(receptor inactivation)。

②临时将受体移到细胞内部,即受体隐藏(receptor sequestration)③通过内吞作用,将受体转移到溶酶体中降解,即受体下行调剂(receptor down-regulation)四、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ATP 的γ 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可分为5类(表8-1)。

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中要紧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磷酸化调剂蛋白质的活性,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绝大多数信号通路组分可逆激活的共同机制,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后具有活性,有些则在去磷酸化后具有活性;其二是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使信号逐级放大,引起细胞反应。

表8-1 蛋白激酶的种类五、胞间通信的要紧类型细胞通讯要紧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是细胞间的直截了当通讯方式(图8-3)。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承诺小分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协同反应,如可兴奋细胞的电耦联现象。

(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图8-4)。

可分为:①同种同类细胞间的识别,如胚胎分化过程中神经细胞对周围细胞的识别,输血和植皮引起的反应能够看作同种同类不同来源细胞间的识别;②同种异类细胞间的识别,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③异种异类细胞间的识别,如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识别,④异种同类细胞间的识别,仅见于实验条件下。

三)、化学通讯化学通讯是间接的细胞通讯(图8-5),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剂其功能。

依照化学信号分子能够作用的距离范畴,可分为以下4类(图8-6):1.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

其特点是:①低浓度,仅为10-8-10-12M;②全身性,随血液流经全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③长时效,激素产生后通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坚持长久的作用。

2.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包括:①各类细胞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如:NO)3.突触信号发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开释,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4.自分泌(autocrine):与上述三类不同的是,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

如:大肠癌细胞可自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剂c-myc、c-fos和ras p21等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亲水性化学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蛋白激素、生长因子等)不能直截了当进入细胞,只能通过膜表面的特异受体传递信号,使靶细胞产生效应。

膜表面受体要紧有三类(图8-7):①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②G蛋白耦联型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③酶耦联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第一类存在于可兴奋细胞。

后两类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在信号转导的早期表现为激酶级联(kinase cascade)事件,即为一系列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籍此使信号逐级传送和放大。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图8-8)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即配体门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

要紧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其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通过与受体的结合而改变通道蛋白的构象,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质膜的离子通透性,在瞬时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继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如:乙酰胆碱受体(图8-9、10)以三种构象存在,两分子乙酰胆碱的结合能够使之处于通道开放构象,但该受体处于通道开放构象状态的时限仍十分短暂,在几十毫微秒内又回到关闭状态。

然后乙酰胆碱与之解离,受体则复原到初始状态,做好重新同意配体的预备。

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和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受体。

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三聚体GTP结合调剂蛋白(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 和γ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图8-12),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复原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其GTP酶的活性能被RGS(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增强。

RGS也属于GAP(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图8-13),受体胞外结构域识别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耦联。

通过与G蛋白耦联,调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

G 蛋白耦联型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在味觉、视觉和嗅觉中同意外源理化因素的受体亦属G蛋白耦联型受体。

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要紧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一)cAMP信号途径在cAMP信号途径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调剂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通过第二信使cAMP水平的变化,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

1、cAMP信号的组分①.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素受体(Ri);②.活化型调剂蛋白(Gs)或抑制型调剂蛋白(Gi);③.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是相对分子量为150KD的糖蛋白,跨膜1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