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4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4
总第164期 S HANDONG S OCI A L S CI E NCES General No.164
・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
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3
崔友平 陈 华 赵俊燕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 马克思认为,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资本运动过程中才出现了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目前正快速向
实体经济渗透,尽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救市,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退。这场源自美国房地产市场,进而
摧毁美国金融系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导至全球,使得各国经济增长均受到威
胁。金融危机过后,一种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将更受重视。纵
观金融危机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此次危机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运用马克思
的金融危机理论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更深层次剖析,对于全面认识、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美国金融危机;虚拟资本;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9]04—0047—09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目前正快速地向实体经济渗透,尽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救市,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退。美国的金融危机源自房地产市场,通过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影响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进而损害全球经济。从经济史的角度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可以追溯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能力和收入之间以及生产商和消费者需求之间内在的深刻的不平衡。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深层次剖析,力求全面认识、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述评
在1857—1858年的危机中,马克思着手批判古典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一般经济规律和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在这个时期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中,马克思初步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和雇佣劳动关系以及剩余价值为重心的资本运动规律的主体分析,从而奠定了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资本运动过程中才出现了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首先,商品买卖分为两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使货币与商品的转化出现随机性、不确定性。这种买和卖的分离或独立就是商品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包含着中断或危机的可能性,危机是使两种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过程强制统一的形式。其次,信用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商品买卖
3收稿日期:2009-01-10
作者简介:崔友平(1965-),男,经济学博士,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华(1967-),男,经济学博士,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
赵俊燕(1985-),女,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06JD790004)、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新农村金融生态优
中商品与货币的时间差异。因为信用的存在可使统一货币多次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果某一个企业出现支付问题,则很可能会波及其它企业或信用机构,从而引起社会支付链条在许多点上的中断,进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也就是本来意义上的货币危机形式。
1、信用制度———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
马克思认为,尽管偶然的实物借贷是一个先于货币出现的概念,但它绝不是典型意义的信用产生的根源。只有普遍意义上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互相提供的信用,才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基础;而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普遍意义上的信用产生的途径,“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①随着信用事业的扩大,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种存在形式,并以这些形式占据了大规模交易的领域。由于充当支付手段货币的发展,就必须积累货币,以便到期偿还债务。信用的发展就是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这种货币危机只有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和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才会发生,当这一机构整个被打乱的时候,不问其原因如何,货币就会突然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变成坚硬的货币。”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包含的矛盾才会爆炸式的展现出来。
马克思认为,发达市场经济中的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信用是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股份公司和银行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助长了单纯的投机性,“信用又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因而成为投机的基础。”③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积累的限制,企业总是利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利用债券、股票的发行广泛吸收资本,以此作为突破资本积累限制的手段,大大加速了积累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使本来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被强化到了极限。在竞争和信用的作用下,资本积累的结果,是单个资本量的扩张、生产能力和产品迅速增长、劳动者贫困的积累、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尖锐化、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的状况现实化。
信用的扩张使得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突破了流通手段而实现了扩张的正效应,但也可能产生泡沫经济的负效应。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加速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总爆发。这也是信用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杠杆的真正意义。
2、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虽然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每时每刻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使生产和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马克思就是通过这四个阶段来研究借贷资本和现实资本关系的,并指出借贷资本与现实资本的积累并不总是一致的。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在萧条阶段,生产萎缩、交易减少、物价下跌、商品库存增加、资金占有严重,原用于生产和流通的货币资本被抽离出来,存入银行,转化为借贷资本,但是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商业信用紧缩等原因,社会对借贷资本的需求下降。由此出现借贷资本的闲置,而现实资本出现萎缩。经济萧条一段时间以后,社会生产减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缓和,资本主义经济暂时摆脱经济危机。在复苏阶段,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一些工人重新就业,相应扩大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进而带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增长,商业信用也不断地得到扩张,商品交易日趋频繁,社会财富得以极大的丰富,重新带来借贷资本积累的扩大,同时现实资本也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增加,经济因此而进入高涨阶段。马克思指出,金融危机就发生在再生产周期的第四个阶段上。在经济高涨阶段,随着信用的扩张,借贷资本远远超出现实资本,经济一片繁荣;这个时候,消费的限制总是要无情地出现,有些商品开始过剩,但在信用制度下,因为再生产的链条被拖得很长,生产对消费的反应是迟钝的,信用仍然继续保持正常的支付,部分商品过剩的信息被掩盖了,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商品过剩情况严重起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被逐渐激化,一种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最后引发新一轮的危机。当再生产周期进行到危机阶段时,大部分企业因经济环境的恶化而纷纷停产或倒闭,最终导致商品难以出售,资本不能回流,很多货币资本沉淀在商品生产阶段,进而形成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极度收缩,货币支付链条断裂,某些银行信用机构因此而倒闭,并由此引发金融危机。
①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6页、第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