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3.3 几何概型》教案
人教A版必修三3.3.1几何概型教案(1)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课题:几何概型教课目的:1.经过师生共同研究 , 领会数学知识的形成 , 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观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组成事件 A的地区长度 (面积或体积 ),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P(A)=试验的所有结果所组成的地区长度 (面积或体积 )问题 , 领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培育逻辑推理能力 .2.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是随机试验多, 学习时养成好学谨慎的学习习惯, 会依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差别与联系来鉴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仍是几何概型, 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 培育学生从有限向无穷研究的意识.教课要点: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色, 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教课难点:等可能性的判断与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的差别.教课方法:解说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色:( 1)所有的基本领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领件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关于有无穷多个试验结果的状况相应的概率应怎样求呢?2、在概率论发展的初期 , 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 , 还一定考虑有无穷多个试验结果的状况. 比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 9 : 00 之间的任何一个时辰;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 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穷多个.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几何概型.二、新课解说:提出问题(1)任意投掷一枚平均硬币两次 , 求两次出现同样面的概率?(2) 试验 1. 取一根长度为 3 m 的绳索 , 拉直后在任意地点剪断 . 问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 1 m 的概率有多大?试验 2. 射箭竞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 从外向内为白色, 黑色 , 蓝色 , 红色 , 靶心是金色. 金色靶心叫“黄心”. 奥运会的竞赛靶面直径为122 cm, 靶心直径为12.2 cm. 运动员在70 m 外射箭 . 假定射箭都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问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3)问题 (1)(2) 中的基本领件有什么特色 ?两事件的实质差别是什么 ?(4)什么是几何概型 ?它有什么特色 ?(5)怎样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 ?有什么样的公式 ?(6)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活动:学生依据问题思虑议论 , 回首古典概型的特色 , 把问题转变为学过的知识解决 , 教师指引学生比较归纳 .议论结果: (1) 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分别记作(正, 正)、(正 , 反)、(反 , 正)、(反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 ------------------------------1 1 1出现同样面的概率为4 .42(2) 经剖析 , 第一个试验 , 从每一个地点剪断都是一个基本领件 , 剪断地点能够是长度为3 m的绳索上的任意一点 .第二个试验中 , 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领件, 这一点能够是靶面直径为122 cm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 .在这两个问题中 , 基本领件有无穷多个 , 固然近似于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 可是明显不可以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 .考虑第一个问题 , 如右图 , 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 1 m ”为事件 A. 把绳索三平分 , 于是当剪断地点处在中间一段上时, 事件 A 发生 . 因为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长的1 , 于是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P(A)= 1.331×π×第二个问题 , 如右图 , 记“射中黄心”为事件B, 因为中靶心随机地落在面积为1×π× 12.2 241222cm 2的大圆内 , 而中间靶点落在面积为cm 2 的黄心内时 , 事件 B 发生 , 于是142事件 B 发生的概率 P(B)=4=0.01.112224(3) 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正 , 正)、(正 , 反)、(反 , 正)、(反 , 反)是等可能的 , 绳索从每一个地点剪断都是一个基本领件 , 剪断地点能够是长度为 3 m 的绳索上的任意一点 , 也是等可能的 , 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 可是硬币落地后只出现四种结果 , 是有限的 ; 而剪断绳索的点和射中靶面的点是无穷的 ; 即一个基本领件是有限的, 而另一个基本领件是无限的 . (4) 几何概型 .关于一个随机试验 , 我们将每个基本领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地区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地区中的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时机都同样 , 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巧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地区中的点 . 这里的地区能够是线段、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等 . 用这类方法办理随机试验 , 称为几何概型 .假如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组成该事件地区的长度( 面积或体积 ) 成比率 , 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geometric models of probability) , 简称 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色: a.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 基本领件 ) 有无穷多个;b. 每个基本领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5)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组成事件 A的地区长度 (面积或体积 ).P (A)=试验的所有结果所组成的地区长度 (面积或体积 )(6)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联系是每个基本领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差别是古典概型的基本领件是有限的 , 而几何概型的基本领件是无穷的, 此外两种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含义也不一样 .三、例题解说:例 1 判断以下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是古典概型, 仍是几何概型 .(1)投掷两颗骰子 , 求出现两个“ 4 点”的概率 ;(2)以以下图所示 , 图中有一个转盘 , 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 , 规定当指针指向 B 地区时 , 甲获胜, 不然乙获胜 , 求甲获胜的概率 .活动:学生牢牢抓住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差别和联系, 而后判断 .解:( 1)投掷两颗骰子 , 出现的可能结果有 6× 6=36 种 , 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 , 所以属于古典概型 ;(2)游戏中指针指向 B 地区时有无穷多个结果 , 并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暗影部分”, 概率能够用暗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权衡, 即与地区长度相关 , 所以属于几何概型 .评论:此题考察的是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色, 古典概型拥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穷多个结果, 且与事件的地区长度相关.例 2某人午睡醒来, 觉察表停了 , 他翻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 求他等候的时间短于10 分钟的概率 .剖析:赐教材 136 页解:(略)变式训练1 、某路公共汽车 5 分钟一班准时抵达某车站, 求任一人在该车站等车时间少于 3 分钟的概率(假定车到来后每人都能上).解:能够以为人在任一时辰到站是等可能的. 设上一班车离站时辰为a, 则某人到站的全部可能时辰为Ω =(a,a+5),记A g={等车时间少于 3 分钟 }, 则他到站的时辰只好为g=(a+2,a+5)中g的长度 3的任一时辰 , 故 P(A g)= .的长度 5评论:经过实例初步领会几何概型的意义.2 、在 1 万平方千米的海疆中有40 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蓄着石油, 假定在海疆中任意一点钻探 , 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剖析:石油在 1 万平方千米的海疆大陆架的散布能够看作是随机的,而40 平方千米可看作组成事件的地区面积, 由几何概型公式能够求得概率.解:记“钻到油层面”为事件A, 则 P(A)=0.004.答: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0.004.四、讲堂小结:几何概型是差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 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 必定要注意其合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组成该事件地区的长度成比率.五、课后作业:课本习题 3.3A 组 1、 2、3.板书设计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的观点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色课后反省:。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3.3.1【教学设计】《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A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能应用几何概型计算公式求复杂事件的概率。
(一)新课导入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是 ① ③ 。
① 投掷二颗颜色不同骰子,求事件“出现点数相等”的概率。
② 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 ,求x ∈[0,1]的概率。
③ 从甲地到乙地共n 条路线,选中最短路线的概率。
④ 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黄色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
求甲获胜的概率。
那么②和④要如何求概率呢?(二)新课讲授类比古典概型描述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几何概型的定义3.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联系与区别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几何概型1.(转盘抽奖问题)幸运大转盘,转到几打几折免费抽奖如果转到1免费得到一部MP 3,否则按转到几打几折必须买一部MP 3,你愿意参加吗?2.(交通灯问题)一个路口的交通灯,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40秒。
当你到达路口时,看见下列三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1)红灯;(2)黄灯;(3)不是红灯。
3.(飞镖游戏)飞镖运动于十五世纪兴起于英格兰,二十世纪初,成为人们在酒吧进行日常休闲的必备活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几何概型同步教案
5 如图,某人向圆内投镖,如果他每次都投入圆内,那么他投中正方形区域的概率为()
A.2
π
B.
1
π
C.
2
3
D.
1
3
6 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
7 一只海豚在水池中游弋,水池为长30m,宽20m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m的概率.
8 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8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设在海域中的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
率是多少?
9、如图,在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中挖去边长为23cm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现有均匀的粒子散落在正方形中,问粒子落在中间带形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10、一个路口的红绿灯,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
40秒,当你到达路口时看见下列三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
(1) 红灯(2) 黄灯(3) 不是红灯。
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3)3.3.1《几何概型》教案
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3)3.3.1《几何概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概念;2.会区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3.会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简单的几何概率.过程与方法1.运用启发式和发现法教学,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体会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通过游戏转盘的制作和两次模拟试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源于生活的丰富实例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类题对比与变式练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几何概型的概念教学难点简单的几何概率的计算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用来做游戏的两个转盘、多媒体学具准备两人一枚用来做游戏的同规格的钢针和一张画了一些等距平行线的大纸(钢针的长度等于两平行线间距离的一半)、两人一个用来做游戏的转盘(提前布置,让学生自己制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盘可随意制作)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通过学生做“布丰投针试验”引入课题)让学生动手把钢针投到纸上,并记录投针的总次数N和针落到纸上与平行线中的某一条相交的次数n,计算针落到纸上与平行线中的某一条相交的频率及频率的倒数,师生共同(把学生分成8组,每做1分钟,每一小组先对实验总次数和针落到纸上与平行线中的某一条相交的总次数n作以汇总并把数据上报给老师,由老师利用多媒体现场完成全班数据的汇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针落到纸上与平行线中的某一条相交的频率的倒数越来越接近于圆周率π.告诉学生,这就是简单化了的著名的“布丰投针试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布丰投针试验”以及历史上几次有名的“布丰投针试验”(见下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布丰投针实验”是第一个用几何形式表达概率问题的例子,它所反映的一种概率模型我们称之为几何概型.“布丰投针试验”为什么能算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呢?它的原理是什么?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几何概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9页和130页的内容,并拿出转盘,实际操作一下,验证你所得的频率与通过计算得到的概率是否相差不大. (二)新知讲解1.几何概型的概念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例如:模型1. 在1升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种带麦诱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毫升,求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模型2.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求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 的概率.上面这两个模型都属于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实验结果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3.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即满足等可能性.(2)区别:①古典概型中的基本事件有有限个,而几何概型则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个;②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即看它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而对于几何概型,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几何概型的本质特征—能进行几何度量.思考1.随机事件A“从正整数中任取两个数,其和是偶数”是否是几何概型?(尽管这里事件A满足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有无限多个基本事件且每个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但它不满足几何概型的本质特征—能进行几何度量.故事件A不是几何概型.)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AP A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思考2.通过对几何概型的学习,不难发现: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必然事件.试举例说明.(在几何概型中,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三)例与练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分析及解答见教材第130~131页)练习1 在Rt △ABC 中,∠A =30°,在斜边AB 上等可能地取点M ,则AM AC <的概率为( )A.2 B .56 C .34 D .16解析:如图,在斜边AB 上取一点D 使得AD AC =.当点M 落在线段AD 上时,有AM AC <.故所求概率为cos302AD AC P AB AB ===︒=故选A. 点评:此处基本事件所“占据”的区域为线段,所求概率即为对应线段的长度之比.值得注意的是若将原题换一种说法则结论迥异.变式1 在Rt △ABC 中,∠A =30°,若过直角顶点C 作射线CM ,交线段AB 于M ,则AM AC <的概率为多少?解析:此时的概率应转化为ACD ∠与ACB ∠的度数之比,即为56.其原因是问题变为射线CM 在内等可能地选取.变式2 在长为10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P ,并以线段AP 为边作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25与49之间的概率是多少?解析:此题有一个典型错解,即把把所求概率转化成面积比,得出错解4925610025-=. 实则不然,此变式实质应为“长度型”几何概型.在线段AB 上取两点12,P P ,使得125,7.AP AP ==所以122PP =.由于点P 等可能地在线段AB 上取得,当点P 落在线段12PP 上时,所作正方形的面积即介于25与49之间.故所求概率为21105=. (四)作业教材第137页 习题3.3 A 组 1,2,3MAB CD思考题:“布丰投针试验”为什么能算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拓展题:什么是“贝特朗奇论”(可利用工具书以及电脑等多种手段查找)?通过思考题和拓展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后反思总体效果不错,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时应更简洁些,时间占用的稍多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部分第3.3节的内容.几何概型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收尾篇,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继古典概型之后学习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对它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研究,是古典概型的拓广,将古典概型试验结果有限个拓广到无限个;课本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初步学会了用古典概型公式解决概率题,大多数学生对于概率的学习以及概率试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会把一些问题模型化.但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二.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
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归纳出几何概型公式,运用实物、多媒体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三.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你出行要坐公交车,如果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其中包括公交车在站台等待的时间3分钟,你到站台的任意时刻是等可能的,那么你刚到站台,就能坐上车,不用等待的概率是多少呢?(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故不是古典概型)教师:这个模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导入新课问题情境[情景一]教师取一根长度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使得剪出的两段的长都不小于一米(记为事件A),求此事件发生的概率.师生共同探究:此试验中,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试验结果,剪断位置可以是绳子上任一点,试验的可能结果为无限个,发现不是古典概型,不可以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探索:如图所示,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在中间一段时,事件A 发生,于是1()3P A 中间线段长度=整条线段长度[情景二]十一节期间,“XX 百货”超市为了扩大知名度,特意举行了大型的购物抽奖促销活动,有的顾客在购物后抽奖时,有点犯蒙了,原来聪明的商家为促销活动设计了三种方案:飞镖游戏:如图所示,规定顾客射中红色区域表示中奖 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分析一下选择哪种方案中奖的概率大?五等分 圆心角之比为1:2:3 半径之比为1:2问题1:在三种情况下某顾客中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见在图中,顾客中奖的概率分别为51、61、41 问题2:上述每个红色区域对应的位置和形状都是不同的,从结论来看,顾客中奖的概率与红色区域的哪个因素有关?哪些因素无关?(与面积有关,与其位置和形状无关)[情景三]一只小蜜蜂在一棱长为6cm 的正方体笼子里飞,它距笼边大于1cm 的概率是多少?问题3同学们观察对比,找出三个情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问题4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几何概型?【设计意图】三个情景设置让学生发现试验的结果有无限个,此发现它们不是古典概型, 无法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然后师生探索此问题怎样解决,最后教师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概型. 情境一的设计是从长度方面考虑问题,是为了引入概念,情境二、三的设计从面积和体积方面考虑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并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组的讨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概念形成在问题情景的铺垫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概型的概念: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A 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设计意图】通过用表格列出相同和不同点,既体现了数学中类比的思想又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几何概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通过递进式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概念,体验到了探寻数学规律的乐趣,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和对公式的探究,突出教学重点.(三)实际应用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此例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解完此例题后归纳求解几何概型问题的步骤:记事件例2一海豚在水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m ,宽20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超过2m 的概率.(此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画龙点睛的分析并求解)课堂训练:1.如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分别计算它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2、你出行要坐公交车,如果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其中包括公交车在站台等待的时间3分钟,那么你刚到站台,就能坐上车,不用等待的概率是多少呢?【设计意图】实际应用部分有问题,有例题,也有学生的训练,练习2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几何概型的题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几何概型主要是要把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完美的结合,几何度量中到底是长度、面积还是体积呢?我们要认真加以判断,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概率问题.(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1.几何概型的定义、计算公式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 比 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2.注意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3.3.1 几何概型 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几何概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法学法分析,评价分析、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之后,引入的另一类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②会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弄清在一个几何概型中构成事件A的区域和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及度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②会用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将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做对比,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继续对概率的另一类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试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分析,体现了本节课的教法是:采用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两组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分为五个环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思考交流,形成概念;观察类比,推导公式;例题分析,推广应用;总结概括,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本节课理解起来很困难,特别是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其概率如何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那么如何分散这些难点的呢?由于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既有共性(等可能性),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两组试验,试验的第一题是古典概型,稍加变化之后就是几何概型,它们表面上很相似,但实际上有本质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三3.3+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案主备人:使用人:取一根长度为3 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求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的概率.导学号95064783如图所示,墙上挂着一块边长为16 cm的正方形木板,上面画了大、中、小三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6 cm,4 cm,2 cm.某人站在3 m之外向此板投镖,设投镖击中线上或没有击中木板时都不算,可重投,问:导学号95064785(1)投中大圆内的概率是多少?(2)投中小圆与中圆形成的圆环的概率是多少?(3)投中大圆之外的概率是多少?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M 是AB 的中点,一只蜻蜓在几何体ADF -BCE 内自由飞翔,则它飞入几何体F -AMCD 内的概率为导学号 95064787( )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直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AC 的概率.导学号 950647891.已知函数f (x )=2x,若从区间[-2,2]上任取一个实数x ,则使不等式f (x )>2成立的概率为导学号 95064796( A )A .14 B .13 C .12D .23[解析] 这是一个几何概型,其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构成的区域对应的长度是2-(-2)=4,由f (x )>2可得x >1,所以满足题设的基本事件构成的区域对应的长度是2-1=1,则使不等式f (x )>2成立的概率为14.2.一个红绿灯路口,红灯亮的时间为30秒,黄灯亮的时间为5秒,绿灯亮的时间为45秒.当你到达路口时,恰好看到黄灯亮的概率是导学号 95064797( C )A .112 B .38 C .116D .56[解析] 设看到黄灯亮为事件A ,构成事件A 的“长度”等于5,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是30+5+45=80,所以P (A )=580=116.3.已知ABCD 为长方形,AB =2,BC =1,O 为AB 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P ,则取到的点P 到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导学号 95064798( B )A .π4B .1-π4C .π8D .1-π8[解析] 如图所示,设取到的点P 到O 的距离大于1为事件M ,则点P 应在阴影部分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1-12×π×12=2-π2,所以P (M )=2-π22=1-π4.4.一只小狗在图所示的方砖上走来走去,最终停在涂色方砖的概率为导学号 95064799( C )A .18 B .79 C .29D .716[解析] 由题意知,这是一个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题.这只小狗在任何一个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图中有大小相同的方砖共9块,显然小狗停在涂色方砖的概率为29.故选C .5.平面上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的距离为3 cm ,把一枚半径为1 cm 硬币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上,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导学号 95064800( B )A .14 B .13 C .12 D .23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推荐-新人教版高中数学《3.3几何概型》教案必修三
第六课时几何概型一、教学任务分析: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教师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并理解均匀分布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概型,把问题转化为各种几何概型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三、教学基本流程:四、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谁能叙述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吗?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生:回忆、概括。
(2)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无穷多的情况,如何计算概率?引出课题:几何概型。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生:思考。
(3)学生玩转盘游戏,猜想在两种情况下,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几何概型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得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生:观察、思考、猜想。
(4)你能说说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更加深对几何概型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概型的区别,明确几何概型要求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明确几何概型的复习古典概型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学生玩转盘游戏、猜想甲获胜的概率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例1 的教学,明确几何概型的计算步骤练习和小结计算公式。
生:思考,比较,理解。
(5)例题,P 147练习。
通过例1明确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概率的求法。
在练习中设置与角度、面积、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求法。
师:引导学生把问题抽象为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并明确求解步骤。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 131明确均匀分布的概念。
生:思考完成练习。
(6)小结,作业布置P 149习题A 组1、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3.3《几何概型》教案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3.3几何概型》教案 新人教A 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二、重点与难点: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三、学法: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 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例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2)如课本P132图3.3-1中的(2)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数学 3.3几何概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教案
§3.3.1 几何概型(一)【课题】几何概型【教材分析】几何概型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是:在每次随机试验中,不同的试验结果有无限多个,即基本事件有无限个;在这个随机试验中,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几何概型是无限个等可能事件的情况,而古典概型中的等可能事件只有有限个.【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需要特别重视,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用公式求解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与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如何将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教法学法】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分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基本流程】温故知新↓创设情境↓新知探究↓形成概念↓典例分析↓巩固深化↓课堂梳理↓布置作业【教学情景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定位是几何概型的建构及其应用,我采用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分层实现教学目标。
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初步感受从有限到无限,从古典概型到几何概型的过渡,同时也在学生的思维中呈现了“面积”这一几何测度,引出课题—几何概型。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将旧知识的检查有机融合在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力求新知导入的自然、快捷、高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 概率3.3 几何概型教案(4)
§3.3 几何概型§3.3.1 几何概型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的例子.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利用几何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值在一个区间的随机数,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比如[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是服从[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3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结果的精度会越来越高.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均匀分布是一种常用的连续型分布,它来源于几何概型.由于没有讲随机变量的定义,教科书中均匀分布的定义仅是描述性的,不是严格的数学定义,要求学生体会如果X落到[0,1]区间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则称X 为[0, 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2、 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50 1 = , 即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 10 分 60 6
1 . 6
小结:在本例中,到站等车的时刻 X 是随机的,可以是 0 到 60 之间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 的,我们称 X 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 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 练习:1.已知地铁列车每 10min 一班,在车站停 1min,求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 2.两根相距 6m 的木杆上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求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 2m 的概率.
(2)经过伸缩变换,a=a1*3. (3)统计出[1,2]内随机数的个数 N1 和[0,3] 内随机数的个数 N. (4)计算频率 fn(A)=
N1 即为概率 P(A)的近似值. N
解法 2:做一个带有指针的圆盘,把圆周三等分,标上刻度[0,3](这里 3 和 0 重合) .转动圆盘 记下指针在[1,2](表示剪断绳子位置在[1,2]范围内)的次数 N1 及试验总次数 N,则 fn(A)=
(r , a]的长度 a r = a [0, a]的长度
3.提示:本题应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请按照下面的步骤独立完成。 (1)用 1~45 的 45 个数来替代 45 个人; (2)用计算器产生 1~45 之间的随机数,并记录; (3)整理数据并填入下表
试 5 0 验 次 数 1 出 现 的 频 数 1 出 现 的 频 率
课题:3.3.1—3.3.2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教 学 目 标 P(A)=
第 年
个教案 月 日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 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1 ; 11 2 1 2.记“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 2m”为事件 A,则 P(A)= = . 6 3
解:1.由几何概型知,所求事件 A 的概率为 P(A)= 例 3 在 1 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 40 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 假设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 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石油在 1 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大陆架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而 40 平方千米可看作构成事 件的区域面积,有几何概型公式可以求得概率。 解:记“钻到油层面”为事件 A,则 P(A)=
活动二:步入新知,师生交流(20 分钟)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 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 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取出的种子体积 10 = =0.01. 所有种子的体积 1000
答: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是 0.01. 例 5 取一根长度为 3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 1m 的概率有 多大? 分析: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则剪断位置到一端点的距离取遍[0,3]内的任意数,并且每一个实 数被取到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的所有结果(基本事件)对应[0,3]上的均匀 随机数,其中取得的[1,2]内的随机数就表示剪断位置与端点距离在[1,2]内,也就是剪得两段 长都不小于 1m。这样取得的[1,2]内的随机数个数与[0,3]内个数之比就是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解法 1: (1)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一组 0 到 1 区间的均匀随机数 a1=RAND.
样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2 =0.004) 500
2.解:把“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的事件记为事件 A,为了确定硬币的位置,由硬币中 心 O 向靠得最近的平行线引垂线 OM,垂足为 M,如图所示,这样线段 OM 长度(记作 OM)的 取值范围就是[o,a], 只有当 r<OM≤a 时硬币不与平行线相碰, 所以所求事件 A 的概率就是 P (A) =
x 0.598895 0.512284 0.496841 0.112796 0.359600 0.101260 „ 0.947386 0.117618 0.516465 0.596393
y 0.940794 0.118961 0.784417 0.690634 0.371441 0.650512 „ 0.902127 0.305673 0.222907 0.969695
10 0
15 0
20 0
25 0
30 0
35 0
40 0
45 0
50 0
60 0
65 0
70 0
75 0
80 0
85 0
90 0
100 0
105 0
(4)利用稳定后 1 出现的频率估计恰好选中学生甲的机会。 4.解:如下表,由计算机产生两例 0~1 之间的随机数,它们分别表示随机点(x,y)的坐标。如 果一个点 (x,y)满足 y≤-x2+1,就表示这个点落在区域 A 内,在下表中最后一列相应地就填上 1, 否则填 0。
活动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5 分钟) 问题 1: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 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 8:00 至 9: 00 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 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解: (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 6×6=36 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 型; (2)游戏中指针指向 B 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 ,概率可以 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 例 2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 10 分钟的概率. 分析:假设他在 0~60 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但在 0 到 60 分钟之间有无 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 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他在 0 到 60 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站等车是等可能 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 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解:设 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 10 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 A 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50,60] 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 P(A)= 钟的概率为
N1 . N
记事件 A={面积介于 36cm2 与 81cm2 之间}={长度介于 6cm 与 9cm 之间},则 P(A)的近似值为
fn(A)=
N1 . N
活动四:归纳整理,提高认识(2 分钟)
1、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 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 2、均匀随机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产生均匀随机 数,从而来模拟随机试验,其具体方法是:建立一个概率模型,它与某些我们感兴趣的量(如概 率值、常数 )有关,然后设计适当的试验,并通过这个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这些量.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在 500ml 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 2ml 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 的概率是( ) A.0.5 B.0.4 C.0.004 D.不能确定 2.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 2a 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 r<a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个平面上,求硬币 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 3. 某班有 45 个, 现要选出 1 人去检查其他班的卫生, 若每个 人被选到的机会均等,则恰好选中学生甲主机会有多 大? 2 4.如图 3-18 所示,曲线 y=-x +1 与 x 轴、y 轴围成一 个区域 A,直线 x=1、直线 y=1、x 轴围成一个正方形,向正 方形中 随机地撒一把芝麻,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个试验,并 统计出 落在区域 A 内的芝麻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芝麻数。 6、评价标准: 1.C(提示:由于取水样的随机性,所求事件 A: “在 取 出
储藏石油的大陆架面积 40 = =0.004. 所有海域的大陆架面积 10000
答: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 0.004. 例 4 在 1 升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种带麦诱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 10 毫升,则取出的种子 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病种子在这 1 升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取得的 10 毫克种子可视作构成事件的区域, 1 升种子可视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比”公式计算其概率。 解:取出 10 毫升种子,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 A,则 P(A)=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18 分钟)
课本例题略 例 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 点”的概率; (2)如课本 P132 图 3.3-1 中的(2)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 指向 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而几何概型则 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