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包含《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诗。

在教这两首古诗的时候,我采用了以旧带新,激发兴趣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做了准备,也为学生创设了春天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对古诗的理解也轻松了很多,主动探究的欲望和水平都有增强。

在教学《江南春》一诗时,我虽然也抓住了“南朝”、“多少”切入了古诗的三、四句,但是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写今”和“吊古”的内在联系,学生虽然对烟雨江南的审美体验很深刻,但是对作者所寄托的寓意却还是不太清楚。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我在教学之前没有好好引导孩子了解那段历史,二是孩子还没有充足的人生经历,所以就不会有类似的感悟,更无法与诗人共鸣。

《江南春》(杜牧)教后反思

《江南春》(杜牧)教后反思

《江南春》教后反思今天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衰败,表现诗人反对佛教,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杜牧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因为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古诗,所以对于这首古诗,学生都能背出。

所以,本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

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

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用意,他们发言完毕,最后一句诗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强兵练武,这么的寺院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中呀?诗句意思出来了,可是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我又给学生介绍杜牧生活的朝代,当时正是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连年征战,宦官当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们听了很是愤慨,纷纷对当朝都的做法表示谴责,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就是诗人的情感,共鸣的情感在课堂上涌动。

春的景致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诗意和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读诵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

诗人杜牧在《江南春》这首诗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秀丽春光,同时由烟雨迷蒙中的楼台佛寺联想起南朝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借古讽今,这是本首诗的难点。

四年级语文: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

四年级语文: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我们阅读古诗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文字障碍,达成对诗人灵心妙意的理解。

古诗在长期接受过程中往往存在被误读的情况。

对古诗被误读的典型情况进行辨析,往往能加深我们对古诗的理解。

下面以明代杨慎对杜牧绝句《江南春》的误读情况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杜牧绝句《江南春》历来传诵,但明代杨慎曾非议过这首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杨慎的这番评论,清代何文焕曾批驳说:“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邪?’余谓即作十里。

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日《江南春》。

诗家善立题者也。

”显然,何文焕的看法是对的,而杨慎则系误读,这是著名唐诗研究学者沈祖菜、余恕诚、袁行霈等的一致看法。

也是学界的公论。

不过,作为诗学大家。

杨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明显的误读呢?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上述学者虽各有论述,但都不够全面。

兹从以下几个方面更为发明。

一、没有考虑到诗题的重要性若按照严格的标准界定,诗题当指诗人为自己的诗作所拟的题目。

从萧统主编的《文选》和逯钦立所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反映的情况看,中国古代诗人自拟诗题的习惯到魏晋时期才形成。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唤起春日律动,引领古诗魅力古诗教学如同揭开历史的画卷,每一篇都是一幅流传千古的文学巨作。

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这篇文章将深度反思在小学教学中如何通过这首古诗,唤起孩子们对春天美好的向往,感悟其中的诗意之美。

走进这堂课,仿佛穿越时光,沐浴在江南的春意之中。

1. 情景交融:开篇即是通过情景交融,将学生们带入《江南春》的诗境。

在教学之初,我选择采用情境模拟,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江南的春日,微风拂面,花香弥漫。

这样的情景交融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也让他们在感性体验中打开心扉,迎接古诗的美好。

2. 多媒体助力:在诗意的江南春天里,多媒体被巧妙地应用。

通过展示江南的风景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山水之美。

同时,音频的运用也使得古诗不再枯燥,而是在优美的旋律中,如行云流水般轻盈自如。

3. 激发想象:在感受了江南春天的美好后,课堂转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阶段。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诗人眼中的江南春景。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自由发挥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内涵。

4. 听、说、唱结合:将《江南春》的诗句融入歌曲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拓展了诗歌的传播途径。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的音乐美,将古典文学和现代音乐巧妙结合,使得传统与现代在课堂中和谐共生。

5. 情感体验:最后一步,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诗中。

以小组形式,学生们用丰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对江南春天的理解和感受,或是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呈现出他们眼中的江南春景。

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共鸣,使之成为心灵深处的美好记忆。

结语:通过对《江南春》的深度教学,我们不仅是在传承文化,更是在培养学生对诗意生活的热爱。

古诗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在课堂中焕发出春天的生机。

通过情景交融、多媒体助力、激发想象、听、说、唱结合以及情感体验等多方位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为学生揭示了古诗的深刻内涵,让他们在春天的旋律中感受诗的魅力。

江南春教学反思文档

江南春教学反思文档

受益匪浅的磨课经历这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四年级的《江南春》这首诗。

整个磨课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为自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找到了一些答案。

课前我做了各种准备,找了很多古诗教学的模式和策略的资料,以及关于《江南春》这首诗的解读,了解作者杜牧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看教学视频和教学实录……我感觉到课堂上可以教学的实在太多了!但在师傅刘振会老师的细心教导和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思路一点一点的清晰起来。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的古诗教学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因此,这首诗,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如:导入环节,我用视频播放春天的风景图片,并配上音乐,再让学生说说说自己想到的词语。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美好的春景中,学生有话说,兴趣高,说得很不错,如:春意盎然,鸟语花香,流连忘返,目不暇接等等。

再如,学完整首诗后,我播放水墨动画,把整首诗唱了出来,学生陶醉了,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唱了起来,让学生很自然的融进诗歌之中。

二、朗读——诗歌教学的的灵魂只有朗读,才能将最终将静止的文字转变为一种生命力量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诗歌朗读能力的训练。

通过这次公开,让我更加清晰了古诗教学的要点,如揭题、解题,初读要把音读准,诗读通,再读要理解诗意,体悟诗情,最后熟读成诵,吟出韵味。

如此,在一步步的解读中,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形成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体悟。

并将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开始学生可能读得平实,到读出韵味,最后能够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如果这一点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可以说,这节课上得很扎实。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方法,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在学习古诗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古诗的学习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更多的古诗学习中,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的诗歌教学我始终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一来在诵读环节上,结合诗句引导诵读的技能比较生疏。

虽然学生在读,但是只是机械的认读文字,很难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景之美。

二来在悟情环节上。

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诗中情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

另外,学生辅导书的内容比较完整,在帮助孩子们课余自学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依赖性。

这节课的“明诗意”环节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我明白,这背后是《教材全解》在给他们“撑腰”,至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转化,我感觉不是很乐观。

所以我有这种设想:在下次的诗歌教学时随堂上,不按照课本的顺序,给学生一个“措手不及”。

这主要是想真实的考察一下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最后的一点点小感就是:小学诗歌教学在某一个范畴比较中,比初高中诗歌教学的难度要大。

这个范畴就是教学方法。

1/ 1。

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优秀2篇

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优秀2篇

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优秀2篇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考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

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过程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

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杜牧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4、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生说理解)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

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

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

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

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

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

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

四年级下册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

《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

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

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

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

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四年级古诗《江南春》读后感

四年级古诗《江南春》读后感

四年级古诗《江南春》读后感《四年级古诗〈江南春〉读后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短短二十八个字,却仿佛让我穿越时空,看到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绝美画卷。

读着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江南大地,处处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美得让人心醉。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还有那迎风招展的酒旗,无一不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繁华与热闹。

而那众多的寺庙,在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春天去江南游玩的经历。

那时候,我来到了一个水乡小镇。

刚踏入小镇,就被那满眼的绿色给吸引住了。

河边的垂柳像是绿色的长发,轻轻地拂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河面上,一艘艘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着,船头的船夫悠然自得地划着桨,嘴里还哼着当地的小曲儿。

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一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店铺。

有卖特色小吃的,那刚出锅的小笼包,热气腾腾,咬上一口,满满的汤汁流出来,鲜香无比;还有卖手工艺品的,精美的竹编、细腻的刺绣,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前。

寺庙的大门有些陈旧,但依然庄严肃穆。

走进寺庙,里面香烟袅袅,信徒们虔诚地祈祷着。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也莫名地变得平静起来。

从寺庙出来后,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

雨中的小镇,别有一番韵味。

那些古老的建筑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加古朴典雅。

雨滴打在屋檐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继续漫步在雨中,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家茶馆。

茶馆的门口挂着一块红灯笼,在雨中显得格外醒目。

我走进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店小二很快就端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那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我轻轻地抿了一口,一股清香在口中散开,顿时觉得身心舒畅。

透过窗户,我看到外面的街道上,人们打着伞,匆匆忙忙地走着。

而远处的山峦,也在雨雾中变得朦胧起来,仿佛一幅水墨画。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入了我的耳朵。

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老者站在桥头,吹着笛子。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杜牧《江南春》教学(jiāo xué)反思云铜小学(xiǎoxué)李荣才今天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根据四年级下册课标的(biāo de)要求,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背诵(bèi sònɡ)这首诗。

2.体会(tǐhuì)诗歌所表的情感。

整节课下来,有得有失,自己感觉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导入部分及导入之后的拓展部分。

当然,更多的还是谈谈遗憾:上课之前我准备了PPT、视频、音乐,原想诗歌比较简单,时间会比较充裕,最后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字典、词典上查到的词语和诗歌中词语的引申义有一定的出入,学生查到了,但还是不能准确知道词语的意思,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第二,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比如说洪文静已经解释了“莺啼”,自己又习惯性的说了一遍,啰嗦了。

其他几个教学环节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第三,让学生读的少了。

之前有一个环节要求给学生划一划节奏,之后却不了了之,没来得及检查。

学生个体读的怎么样,没有具体的去检查。

第四,说的少了。

学习古诗,“明诗意”、“悟诗情”是教学重点。

这一节课,由于之前的理解字花了大量的时间,后面只让洪文静、王勇博说了一下,其他同学能不能说就不一定了。

最后“悟诗情”部分的填空,本是容易出彩的,却只有高明远有机会回答,实在可惜了。

后面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是直接没来得及进行。

第五,板书的设计(shèjì)太过杂乱,不简练,还需改进。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nádiǎn),这是一次尝试,之前反复看过王崧舟的《枫桥夜泊》,也算是从中受到一点点启发吧。

整节课下来,学生主体性体现的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也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也希望下一次上这节课时能做得比现在稍好点吧!内容总结(1)杜牧《江南春》教学反思云铜小学李荣才今天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根据四年级下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背诵这首诗(2)杜牧《江南春》教学反思云铜小学李荣才今天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根据四年级下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背诵这首诗(3)之前有一个环节要求给学生划一划节奏,之后却不了了之,没来得及检查(4)学生个体读的怎么样,没有具体的去检查。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江南春》教学反思》,期望能够帮到你!《江南春》教学反思1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成效。

先说“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都和春天有关,也都有对于春景的描写。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会。

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精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秀丽的场景,沉醉于这魅力的春天。

假如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缄默无语。

或许,这首诗也能名噪一时,但很快将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

诗人的超群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景物,对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关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句既有“景”又含“情”。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叹,就特殊引人遐想。

有人说,这是诗人对于佛教的讽刺,我也同意这种观点。

但是对于学校生而言,不愿定非让他们在这里就学会明显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坏诗人带给我们的关于春天的秀丽感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快活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得意”之乐,好像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最终再说“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南春》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课《江南春》的诗歌学习,通过对诗中描绘的江南春景的感知、理解和欣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理解诗中关键词语,了解江南春天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想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江南春天的美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词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莺歌”、“燕舞”、“水村”、“山郭”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讲解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江南春景的赞美。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为例,分析其意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

5. 随堂练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春》2. 内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江南春》,写一篇描绘春天美景的作文。

2. 答案要求:作文内容要充实,运用诗中的关键词语,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江南春》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部编版江南春教学反思

部编版江南春教学反思

部编版江南春教学反思江南春,作为一本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凭借其精选的文学作品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对其进行反思,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首先,我觉得江南春作为一本经典教材,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文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更具现实感和生活情景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选择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例如添加一些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作品,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名著名篇的选段,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冰心的《三八节有感》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作者的用意,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思辨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江南春教材中的作文教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写景、描写人物以及抒发情感的作文范文,让学生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如写作要求、写作步骤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通过写作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江南春中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美的良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名著名篇的插图、播放音乐或者观赏经典电影等方式,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美的存在。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的意境、氛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最后,我们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过于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江南春》教学反思(通用13篇)

《江南春》教学反思(通用13篇)

《江南春》教学反思(通用13篇)《江南春》教学反思(通用1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南春》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春》教学反思篇1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思想一写,就背去吧。

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

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

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

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

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

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

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

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

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

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

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

但这份教案,因为自己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江南春》教学反思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

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

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

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

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中让学生把看到的景物连缀成画面说一说时,时间给得不充分,开始学生说得很简单,仅仅将几个景物词连起来,虽然后来有个学生说得较具体了,可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江南春》教学反思1上了古诗《江南春》。

我觉得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诗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诗人抓哪些特有的景色来描写江南的春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课堂结构就会显得干净利落,步骤简明轻快,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激情,课堂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学有所得,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首诗有个教学难点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感情。

如何巧妙的处理呢?我认为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作者杜牧的时代背景:当时兴盛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

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在学理解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

就能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江南春》教学反思2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说“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都和春天有关,也都有对于春景的描写。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

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魅力的春天。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

也许,这首诗也能名噪一时,但很快将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

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景物,对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关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此句既有“景”又含“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江南春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教案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就琢磨着,有关春天的古诗这么多,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歌放到一起呢?我们知道,古人很多的写景状物文章其实都是在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

那么这两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的目光停在了这两个作者身上,还真让我摸清了一些眉目。

杜牧和程颢在思想上都是有点反对佛教的。

在此我只说说杜牧的《江南春》,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有人认为是对南朝(宋、齐、梁、陈)尊崇佛学造成国家动荡衰亡的绝佳讽刺。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

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

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

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

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

四年级下册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

《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

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

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

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

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对杜牧《江南春》被误读的再思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们阅读古诗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文字障碍,达成对诗人灵心妙意的理解。

古诗在长期接受过程中往往存在被误读的情况。

对古诗被误读的典型情况进行辨析,往往能加深我们对古诗的理解。

下面以明代杨慎对杜牧绝句《江南春》的误读情况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杜牧绝句《江南春》历来传诵,但明代杨慎曾非议过这首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杨慎的这番评论,清代何文焕曾批驳说:“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邪?’余谓即作十里。

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日《江南春》。

诗家善立题者也。

”显然,何文焕的看法是对的,而杨慎则系误读,这是著名唐诗研究学者沈祖菜、余恕诚、袁行霈等的一致看法。

也是学界的公论。

不过,作为诗学大家。

杨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明显的误读呢?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诗学问题,上述学者虽各有论述,但都不够全面。

兹从以下几个方面更为发明。

一、没有考虑到诗题的重要性
根据创作的一般规律,写诗既可以先成诗句,也可以先有题目。

但由于选择正面诗题的诗作在定篇时,作者势必会根据诗题统筹安排诗句,因此古诗的写作
自然形成了“尊题”的惯例。

这就要求读者在鉴赏时,必须将诗句与诗题合观对读。

杜牧《江南春》显然属于正面诗题,因此其第一句所谓的“千里”,是用于描述诗题所包含的“江南”这样一个广袤的地域的,而不仅仅是用于形容自己的视野。

杨慎由于忽视了诗题的存在及其功用,而错会了诗人的匠心。

这正如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所说的:用“千里”一词,极言整个江南。

到处是大好春色。

题目叫“江南春”,正是着眼于整个江南,若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

就不切诗题了。

其实,许多人在阅读古诗时,都有忽略诗题的倾向。

有的虽然能够熟记诗句。

但对诗题的印象相当模糊。

有的虽然能够确切地记住诗题,在理解全诗时则根本不考虑诗题的功用。

杨慎误读《江南春》的事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警示:只有充分审题,才有可能正确阅读和理解古诗。

二、未曾顾及七绝的诗体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