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合集下载

基于GIS的浮梁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浮梁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Ja g iP o ic s d o S in x r vn e Ba e n GI
Y h o k n t l I s tt o l d s n r n ln ig o a g i r ic , a c a g 3 0 2 , hn ) U S a — a g e a ( tue f a u 『 y a d p nn f i x P o n e N n h n 3 0 5 C ia ni n e a Jn v
r s l h we h tt e b s o sr ci n ln s 7 , 8 . 5 h c a e ,a c u t g f r2 . 9 t e tt r a o h o ny e u t s o d t a h e tc n t t a d wa 8 3 4 5 e t r s c o n i o 7 4 % h o a ae f te c u t ,ma n y i h s u o n l i l n t e s u h s,e se n a d n r en p r f t e l n f F l n o n y u h a e s t e p i r y a e s o o ln i g r a ln i g o t we t a tr n o t r a s o h a d o u i g C u t .S c r a wa h r i r a f twn p a n n ,u b n pa n n h t a ot a d r r l c n t cin n u a o sr t .Ma gn l ut b e a d u s i b e Co sr c in ln a e c e 2 5 p r e t a d i w s dfiu t t n fs u o ri al s i l n n u t l y a a n t t a d h d r a h d 7 . 1 e c n n t a i c l o ma i t u o e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 GIS 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王 艳 , 宋振柏 , 吴佩林 1
2
3 (1.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 ;2.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 ;
3.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 以济南市为例 ,建立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 MapInfo 为平台 ,运用 MapBasic 语言进行二次开发 ,编写相关应用模 块 ,将 GIS 技术应用于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中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同时利用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 作功能 ,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 ,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济南城市土地适宜性可划分为 6 类 ,评价结 果比较理想 。
关键词 GIS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 ;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2008) 06 - 02487 - 03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Urban Land Based on GIS WANG Yan et al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nd2using in Jinan City being taken as a ca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multifact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were applied to establish a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base of GIS software2MapInfo ,relatively applicable model was com2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引言
(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为了确定可供有效建设利用的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保护土地资源,避
免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奠定基础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2)GIS是空间信息系统的简称,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精细的地
理空间信息分析和整合上述信息以及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可视化分析,是
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GIS的技术基础
(1)GIS技术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GIS中,可以利用其强
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空间分析,从而进行建设用地适
宜性评价。

(2)GIS技术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地理数据库,GIS软件和地
图显示。

在地理数据库中,需要保存有关建设用地的地理、地质、物理、
生态、社会等类别信息;GIS软件主要用于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空
间分析;而地图显示则可以将空间分析的结果可视化,以便用户可以更加
直观的分析和判断结果。

(1)GIS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以为用户提供定量和定性的地理
空间分析,保证综合性结果的靠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其发展进程也日新月异。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研究部分,而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用地,可逆性差,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来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不足,低效闲置土地未能较好规划利用,问题较为突出;乡村土地规模大,但所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如何盘活建设用地,合理进行土地规划,仍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与GIS 方法,进行城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内的土地划为五个等级———适宜、较适宜、普通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为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的城区改造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为成都市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1研究区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在四川盆地西部,经度102°54′E~104°53′E ;纬度30°05′N~31°26′N 。

成都市中心五城区是成都市最早的五个主城区,总面积为42406hm 2,包括金牛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如图1所示。

据2020年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成都市中心主城区常住人口为1541.94万人,其中,中心五城区有527.27万人,占比约34.20%。

锦江区地处市区东南部,是成都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人大所在地。

金牛区地处市区西北部,区内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和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武侯区地处市区西南部,区内拥有武侯祠、锦里等著名景点。

青羊区地处市区西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协和西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是成都市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区内有天府广场、杜甫草堂等景点。

成华区地处市区东部,区内拥有中国西部第一高塔和西南最大的动物园。

2数据与方法2.1数据处理2.1.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数据包括:①2020年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矢量边界数据与路网数据,获取自OpenStreetMap 开源地图;②2020年7月,云量小于等于5%的GDEMV2_30m 分辨率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③成———————————————————————作者简介:曾爽(2000-),男,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王成霞(通讯作者)(1996-),女,贵州仁怀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物迁移及迁移扩散模型。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
分析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结合专家
知识和经验,对特定地区的用地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用途类型,从而实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需求、
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不同用途的用
地适宜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
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包括地
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环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等。

2.数据整理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插值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
适宜的评价指标,如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环境适应性等,并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对评价结果的相对重要程度。

4.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利用GIS工具,将数据按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属性查询等,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模拟不同因素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

5.评价结果分析和展示: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等级,同时利用GIS技术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包括制作适宜性图、统计图表等。

1.空间分析能力强:GIS可以处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从而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用地适宜性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以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和各种专业软件来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的技术手段。

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GIS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评价土地适宜性。

下面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流程以及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

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功能、质量、生态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与GIS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全程数字化,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设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的权重设置来确定各个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其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需要收集和整理不同的数据,包括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是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

最后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展示,通过GIS系统进行结果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建立和结果展示三个方面。

首先,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数据的集成和处理,方便对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其次,GIS可以辅助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数据的建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最后,GIS还可以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展示和分析,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方式展示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和相关统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GIS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大连市渤海沿岸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大连市渤海沿岸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 2
T RR T E I ORY & NA U砌 L ES T L R OU] E TU R S S DY C q
2 1 . 0 0 NO 2
文章编号 :03 7 5 ( 1 )2 0 2 - 2 10 - 8 3 00 0 - 02 0 2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 1 ) 4 4 0 7
Z U L a - le a ( aa adR suc ee p et R sa hC n rD i 10 1 C ia HO in y t l. l nLn eoreD vl m n & eer et , a a 16 0 , hn) D i o c e l n
Ab ta t ,I a e ee t Jn h u b yt ua da a ln hiwaefo t e tn ig 1k b e c atain n dtr tr n sr c :I i p p rslcs iz o a P n inb yao gBo a tr n, xe dn m y sa o s l g me t 1s o l r hn er oya d 1 i
中图分类号 : 2 32 F 9 .
文献标识码 : A
基于 GI S的大连市 渤海沿岸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周连义 ・ 凯 z张 森 -曲 玮 , 骏 t , 汤 , , , 何 , 李雪铭
(. 1大连市 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 , 辽宁 大连 16 0 ;2 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3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0 1 . .
摘要 : 选取大连渤海一线的金 州湾至普 兰店 湾段 , 以海岸线向陆域一侧延伸 lm, k 向海一侧 至 l m等深线为研 究区, 采用传统地理学分 析和 G S方法, I 对该 区的建设 用地 适宜性进行 了分析; 区总面积为 3 8m2其 中最适宜建设 区总面积 为 15 m2 适宜建设 区为 4 该 5k , 9 , k 较 6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_用地适宜性评价_位欣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_用地适宜性评价_位欣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用地适宜性评价位 欣摘要 : 本文在分析CAD文件格式与GIS所需建模源文件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数据的自动转换获取方法,说明了GIS用于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GIS在城市规划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DEM1引言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土地合理利用的第一步。

在建设用地的分析选择中,我们需综合考虑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且有些条件并不能具体的量化,由于影响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传统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使得评价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为了更好地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尝试将GIS技术引入城市规划工作中,以期为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

GIS技术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显示功能,能将城市用地的特征进行直观显示;同时还具有评价过程中所需的多种空间分析模型,可对图形进行距离分析、叠加分析等;另外,GIS软件中的专题图制作功能,可根据需要对某属性的分段等级和范围值任意调整,对应的显示图随之变化,这也大大方便了评价因子的等级划分和因子图、结果图的制作[1-2]。

2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某地区小块地形数据为实验,对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流程进行具体分析:2.1评价因子的选择根据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基本原理,结合地区特征和数据的易获取性选择对城市发展用地具有共性且影响相对较大的独立因子,本次实验性分析选择如下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地质条件、文物保护点、高速公路修建等。

2.2基于GIS技术的评价因子数据获取2.2.1源数据的处理城市规划中的源数据为CAD格式的地形文件,通常,在CAD格式下,高程点与高程注记间相互独立,只是单纯的矢量图形,高程点并没有高程属性值。

而GIS技术建模的基本是高程点与高程属性数据的相互关联。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论文资料)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论文资料)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实验报告——基于GIS的金陵监狱用地适宜性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 GIS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图像配准、矢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分析制图等功能,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思想;(2)了解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借助ARC GIS解决中的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3D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空间建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数据:本次研究采用江苏省金陵监狱的1:5000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等其他资料作为基础数据。

金陵监狱地属南京市区东郊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汤山街道金丝岗,宁杭公路(122省道)19公里路程碑南侧1.5公里处,青龙山与黄龙山之间。

其区域范围介于北纬32°01’~32°03’,东经118°56’~118°58’之间,东西宽约0.8公里,南北长约3.4公里,总面积约2.29平方公里。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1)原理与技术路线按照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划定非建设用地,对规划区内的用地进行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的划分,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政策和空间管制规划。

本次建设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建设阻力—潜力模型,建设阻力即为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分析监狱辖区内阻碍用地开发建设的因素,划分敏感区和发展潜力区,在此基础上抓住影响金陵监狱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态保护和产业调整、土地置换等,将规划区内的用地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开发强度和开发政策,力争实现金陵监狱快速发展的同时可持续发展。

实验步骤:①区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②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分析指标体系③利用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多指标数据库④确定各指标属性值,评价权重,建立评价模型⑤分析评价结果,进行用地适宜性评定⑥指定空间管制规划,指导区域发展。

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用地适宜性分析与空间管制规划技术流程图(2)单因子评定过程影响用地适宜性的因子很多,如高程、坡度、植被、水域等.在分析金陵监狱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超前性原则,选取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的高程、坡度、水域、植被四个自然因子,同时结合矿石开采所导致的地质隐患、洪水暴发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建筑的朝向问题等,又选取地质、洪水、坡向三个因子共七个因子组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素。

基于GIS的定西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基于GIS的定西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799期第5期2023年3月基于GIS 的定西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李鹏飞(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目的】对定西市农业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为当地农业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提供建议。

【方法】基于ArcGIS 平台,以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高程、坡向、坡度、温度和降水,对定西市农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定西市适宜农业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部地区,对应的县域主要为临洮县、安定区、渭源县、通渭县、陇西县和漳县的大部分地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开展农业种植的区域分别约占定西市总面积的13%、26%、36%和24%。

【结论】定西市要在整体上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甘肃省;定西市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05-0116-04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05.023GIS-Base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ingxi CityLI Pengfei(School of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Abstract:[Purposes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Dingxi City wa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planning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land.[Methods ]Based on ArcGIS platform,this study takes Dingxi City of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es hierarchic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Dingxi City by selecting natural fac⁃tors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uch as elevation,slope direction,slope,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Finding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itable areas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 Dingxi Cit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northeast and east areas,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ies are mainly Lintao County,Anding District,Weiyuan County,Tongwei County,Longxi Countyand most of Zhang County,and the areas that are suitable,relatively suitable,less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account for about 13%,26%,36%and 24%of the total area of Dingxi City,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Dingxi City should optimize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s a whole and vigorously develop special indus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Keywords:agricultural land;suitability evaluation;Gansu Province;Dingxi City0引言人地关系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1],土地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如何合理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能够收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强大工具。

在土地选址和评估方面,GIS能够提供精确的空间数据,并运用分析功能来辅助决策。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GIS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以便提供参考。

一、地理数据收集:使用GIS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形地貌图、土地利用图、道路网络图以及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调查、遥感技术以及公共数据来源等途径获取。

二、数据处理和管理:收集到的地理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管理,以便可以在GIS软件中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去噪和增强,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接下来,将地理数据导入GIS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分类、剪裁和合并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三、土地评估因素分析:在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条件、交通便利度、生态环境等。

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缓冲区分析来确定离道路、水源等关键要素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栅格分析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等级。

四、多因素加权分析:在土地选址和评估过程中,各个因素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因此,在使用GIS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多因素加权分析的方法,为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并根据权重的大小来排列土地的适宜性。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土地适宜性的整体情况。

五、可视化展示和决策支持:GIS还可以通过空间定位和可视化展示,将土地评估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决策者。

通过地图、图表、3D模型等方式,可以清晰地呈现土地适宜性及其分布情况,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土地选址和评估的结果,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六、实地考察和验证:使用GIS进行土地选址和评估后,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验证。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汇报人:2024-01-07•引言•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目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优势与挑战•结论与建议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农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背景通过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农用地的利用潜力和保护价值,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的科学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GIS技术简介定义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

应用领域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技术特点GIS技术具有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能够提供多尺度、多维度的地理信息产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概述定义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和潜在限制因素,从而确定土地的农业利用方向和利用程度的评价过程。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

自然适宜性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光照、温度、降水、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则侧重于土地的开发成本、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考虑。

应用价值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来源收集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文、农业活动等在内的多源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格式转换、坐标匹配等操作,为后续分析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集。

空间叠置分析将不同图层进行叠置,识别农用地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01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01

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几何计算就可以进行叠加操作等。栅格数据表达形式 非常适合于模型空间的连接。
(2)矢量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点是通过离散的位置坐标来表示的。矢量数据是基于,利用欧几里得 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如空间目标对象的空间特征信息连同属性 特征一起存储,根据属性特征的不同,点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表示那些实体太小的地图上无法用按比 例描绘的地理要素。矢量数据点是由一对坐标(x、y)来表示的,线表示成x1、y1;x2、y2„„,xn、yn的形式, 面则由一条或多条首尾相联的封闭线构成。矢量数据模型可精确表达地图上图形目标点、线和多边形位置,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地物的描述,模型信息量大,信息可叠加,但拓扑关系的生 成及矢量化过程很费时[12]。
0 引言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盲目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为了 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依此确定城市的基本生态控制线[1]。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在调查分析城市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生态保护和城 市建设要求对用地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适宜性程度。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在城市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被广为认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克哈格教 授于1960年提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2];中山大学王海鹰等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 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建立评价模型体系;南京大学宗跃光教授等把评 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两大类,提出了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方法[3]等。新技术中,空间信息科 学和3S技术在城市建设用地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适宜性评价技术的发展,其中GIS更是成为该 研究最好的支持系统[4]。

基于GIS的限制因子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

基于GIS的限制因子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GIS的限制因子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06级1班学生王荣超指导教师何锦峰(教授)重庆交通大学2010 年前言城镇用地评价是在调查搜集自然环境各要素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并根据整个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理的选择和组织城镇用地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城市扩张,造成环境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如何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实施相结合,实现城市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早,也取得了重大的实践成果,但无论理论和实践,重点多放在了农业用地上,对城市土地仅限于粗略的定性描述,随着现代城市化趋势日益增强,城市土地定量评价理论也逐渐成为了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城镇用地评价经历了由初级简单到高级复杂的转化过程,使科学性和实用性逐步增强,其发展不仅表现为评价系统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而且也表现在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

随着计算机和3S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有了很快的发展和创新,土地评价已成为GIS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GIS中最重要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为评价土地适宜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评价方法将计算与图形处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研究不同因素在不同组合中的状况和变化,并进行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

具有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

近年来,模型方法在城镇建设用地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城镇建设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使建设用地评价更加科学化。

目前的方向是将信息系统和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城镇建设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使建设用地的评价的成果节能反应用地质量的时间变异,又能表现用地质量的空间分布,城镇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用地评价和规划相结合,并适用于城镇管理,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为建设用地评价和用地规划和管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技术,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GIS技术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旨在确定最佳用地类型和位置以满足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

GIS技术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气候、土壤等,提供全面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叠加和分析,推断出不同土地类型适宜性的空间分布。

其次,GIS能够对土地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和空间分析,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质量等,通过定义适宜性指标和权重,计算出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

最后,GIS还能够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理解评价结果,做出明智的用地决策。

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GI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转换等。

2.用地因子分析:根据评价的要求,选取一系列用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遥感影像等,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适宜性指标定义和权重划分:根据用地目标和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定义适宜性指标,并划分权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壤适宜性指数、地形适宜性指数、气候适宜性指数等,通过专家评判、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权重。

4.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根据适宜性指标和权重,建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多层次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5.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几个类别,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

通过GIS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

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

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

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

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 I S-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

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

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

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打开属性表。

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

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

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4.转栅格。

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

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1.生成坡度。

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

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

点“分类”。

“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

点确定。

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

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

(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新加坡怀化生态工业园概念规划为例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新加坡怀化生态工业园概念规划为例

sude n usra a d r ient landop i san pr iess potf lnni t is id til ndan esd l i al t on d ovd up r pa ng. or
[e wo d l a du e s i blye a u t n GI Co c pu l l n ig K y r s n s ut i v la i . S. n e t a pa nn L a i t o
[ 键 词] 关 用地 适 宜性 评 价;G ;概 念规 划 I S [ 文章编号] 0 6 0 2 (01 0— 0 2 0 [ 1 0 — 0 2 2 1 ) 4 0 5 5 中图分类号] U8 .3 [ 标识码] T941 文献 B
Meh da d pi l no a dUs u bl E au t nB s d0 S: n a oe Hu iu lo n laJ f n eS _ Ap c o L v lai a e nGl Sig p r- ah a o
例,采 用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基 村地势平坦,用地条件较好。
对评价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 对评价结果进
行 总结 。
() 2 历史文 化条件 :深 厚的 历史文化 和独
特 的人文景观,优美的 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
俗 风情 ,旅 游资源 十分 丰富 。 () 3 现状 土地利 用: 主要为市 政公 用设 施

s t bl d, nsr c i - lwabl an c s r c i uns i e l d an on tu t —or dd a ui e l a an co tu t onal o e l d, on tu t on— ut abl an d c s r c i f bi en lnd.t on I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是否适宜进行其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开发利用。

ARCGI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功能,对不同自然条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地的自然特点。

2.经济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经济条件评价的空间分析和预测,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3.社会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人口分布、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空间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对土地的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展示,让评价人员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社会环境。

4.技术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分析和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对土地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帮助评价人员决策。

通过ARCGIS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2.空间分析能力强:ARCGIS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帮助评价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可视化效果好:ARCGIS可以将数据通过地图展示出来,形成直观的图像效果,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土地的适宜性。

4.模型建立能力强:ARCGIS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和优化,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总结起来,ARCGIS软件可以帮助评价人员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整合、空间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模型建立等多种功能,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value = 4 elseif [离河距离] = 5000 or [离溪距 离] = 5000 Then
value = 3 end if
水系缓冲区评价
运行得到
水系缓冲区评价栅格化
之后栅格化图层, 注意环境里面选择研 究区范围
水系缓冲区评价栅格化
结果如下:
工业缓冲区评价
工业缓冲区得出结果如下:
计算省道和县道缓冲区
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
计算省道和县道缓冲区
计算省道和县道缓冲区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计算省道和县道缓冲区
同理得到县道缓冲区如下所示:
计算省道和县道缓冲区
综合省道和县道缓冲区 运用联合工具
得到:
交通便捷个评价值 字段,类型为短整形,再赋值value,如下所示:
栅格化图层
转换成栅格数据(后面要做栅格叠加分析,因而转 化) 这里要注意像元大小统一,cellsize
下面的envirnments中运行范围选择研究区域
栅格叠加原理(权重为1)
栅格化结果
这里运行出错的原因 在于更改了储存路径,将 储存路劲改为默认的即可, 运行后得到如下结果:
河流缓冲区
河流缓冲区的制作同上,这里注意仅 外部区域的勾选
value = 2 elseif [离工业距离] = 1000 Then
value = 3 elseif [离工业距离] = 5000 Then
value = 4 end if
工业缓冲区评价栅格化
将此图层栅格化
工业缓冲区评价栅格化
如图所示:
森林环境评价栅格化
如图所示:
镇区评价栅格化
镇区缓冲区评价和农村 缓冲区评价叠合以后栅格化 得到城市氛围评价,如下图 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南方某城市用地适宜评价摘要:GIS支持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用户通过GIS系统对相关地理对象交互输入、分析、输出结果的过程。

本文以南方某城市区域发展适宜性评价为例。

先进行生态适宜性、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基础设施发展适宜性三方面评价,再进行整体适宜性评价。

旨在:确定建设用地所占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对规划期内可作建设用地的土地进行分类,确定城市延展方向;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与分级,为旧城区改造确定基准,为土地定价提供参考。

引言:无论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概念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还是总体规划,规划者都要事先明确哪些土地适于开发建设、发展用地是否足够、哪些用地有优先发展的条件。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在调查分析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以及修建的要求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确定土地的建设适宜程度。

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高的土地,地基承载力大,地势平坦,建筑造价低,对于项目布局无空间规模限制。

因此,考虑地形地貌、生态、重大基础设施、政策对对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条件、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的综合影响,结合已有城镇空间分布状态,进行城市区域发展适宜性评价,将为规划决策分析提供定量化和直观的依据。

一、建立评价模型1、评价原则:1)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城市建设用地质量的优劣、适宜建设的范围及适宜度均是由土地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评价必须以综合性原则为基础。

但是,由于不同的建设用地构成因素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不同,不同的土地用途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必须按照各要素的重要性不同,使各种土地要素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得到全面反映,并能够突出主要要素和城市用地的主要矛盾。

2)有机协调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矿藏开发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各种层面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

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城市的景观环境相适应,避免建设用地选择的空间冲突和时间错位,使用地适宜性评定更加合理、科学。

3)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土地资源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评价要正确反映其全貌,必须依据区域情况。

制定出科学的层次清楚的评价体系。

大城市人多地少,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同时该城市分布有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用地评价必需要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

同时,为了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用地的供给也应当考虑城市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充分满足土地利用的社会和经济目标。

2、评价方法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在一定数据精度下判定市域土地利用的建设适宜性与保护适宜性,以及具体的适宜建设或保护的用地类别。

3、因子选择考虑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把农田保护和控制要求作为主要生态因子。

农田保护区包括三类用地:基本农田(不适宜建设)、一般农田(基本适宜建设)、其他土地(适宜建设)。

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坡度条件,因为有山地丘陵分布在城市内,不同坡度条件的建设成本和宜居条件也不同。

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要求(工业用地最大坡度10%,居住用地最大坡度25%),将坡度值划分3个等级,对应适宜建设、基本适宜建设、不适宜建设的分类。

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有其历史原因和一定的发展延续性,而从地理学角度考量,不同等级城市辐射影响能力也不一样。

因此,城镇规模扩展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包括中心城镇和一般城镇的影响。

这里把影响范围简化为以适当直线距离为半径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重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是推动城镇产生、发展的动力。

针对基础设施的级别和类型,选择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场、国道、省道作为基础设施条件的评价因子。

对同一评价主题,如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各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决定性不同,即在评价中的重要性不同,因而采用赋予权值的方式来区别各因子的影响效果。

而进行整体评价时,则视生态、城镇规模、基础设施三个因素对总体用地评价具有相等的重要性,最终对各因素采取相同的权重参与评价。

主要因子以及权重分配如下:注:权重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

4、因子分类评估:因子评估原则为:因子打分的分值在1~10之间,分值高低反映适宜开发或适宜保护的程度,适宜保护的得低分,适宜建设开发的得高分。

1)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主要考虑河流湖泊水面林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等生态因素确定,生态敏感性越高,开发可能性就越低,分值也越低。

主要针对城市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建设的安全性和工程造价进行分类,如下3)农地保护因子农田保护区分为非农用地保护区域、一般农用地保护区域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见下表:4)城镇与区位因子主要以依托城市(城镇)的便利程度来划分,以距城市(城镇)的空间距离为衡量标准,划分为三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5)交通因子主要以依托交通要素的便利程度来划分,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场(包括客站和货站)等因素,以距离交通要素的看见距离为衡量标志,划分为三类区域,具体分类6)建设规划因子主要指市域范围内已通过规划评审的各法定规划的范围,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值为10分,无规划的为1分,划分为二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分别对各数据文件的空间要素进行赋值,再将各空间图层加以叠加,并采用公式S=i C Wi ni ∑=1*对叠加产生的每个新的空间单元计算多因素评价的综合分数。

(S 为某一空间单元的综合分数;Wi 为第i 个因素的权重;Ci 为第i 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分;n 为参评因子数) 1、因子叠加分析2、建设保护因子主成分分析根据市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分值结果,对市域用地进行建设保护因子主成分分析,划分出市域用地适宜性评价用地类型结果。

6、数据来源模型运算所用的数据源及数据采集方式见下表。

表中所列出的数据源都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所能提供的基础数据。

所以该模型适宜对绝大多数的城市做用地适宜性评价。

模型输入的数据数据类型来源用途城市行政区边界面状老师提供作为分析的空间范围水域面状老师提供用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区面状老师提供用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等高线线状老师提供用于生态地形、提取坡度,进而作生态适宜性评价农田保护区面状老师提供用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县乡镇点状老师提供用于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评价现状城镇建成区面状老师提供用于扩展评价范围重要基础设施点状老师提供用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评价重要交通线路线状老师提供用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评价二、具体操作过程1、生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图利用等高线提取坡度值;将边界与等高线数据层导入GIS,将数据转换为栅格形式,设置统一的空间分析环境。

利用TIN提取坡度信息,根据评价标准对坡度进行等级划分,并以分类符号加以显示。

重分类农田保护区土地。

加载农田数据,将其转换为栅格文件,根据评价标准对栅格格式的农田保护区进行分级,并以分类符号加以显示。

执行栅格叠加,生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图。

对分类后的坡度的农田保护区数据进行叠加,并根据权重进行评价结果的计算。

2、生成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评价图使用缓冲区产生城镇影响范围,利用矢量叠加和属性计算,根据评价标准对坡度进行等级划分,并以分类符号加以显示,生成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评价图。

3、生成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评价图使用栅格距离制图产生基础设施的影响范围,对分类后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场、国道、省道的栅格距离数据进行叠加,根据权重进行评价结果计算。

采用分级符号显示基础设施发展条件评价结果,并对水域、生态区、现状城镇建成区等图式符号进行调整,生成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评价图。

4、生成用地适宜性评价图对生态、城镇规模和基础设施三个评价图进行叠加,使用栅格的重分类方法,把综合评价结果分为3类,产生城市区域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三、结论与分析分类后的评价图可以方便地统计分类后的不同级别的土地面积。

为城市建设、设施布局提供参考。

从分类后的评价图可以观察适宜性建设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大部分适宜建设土地位于居于的中心,线状建成区的周围。

由于城市区域被生态区分割的缘故,适宜建设土地主要分散在生态区西南部、东北部和主河道东部转弯处。

这种分布特征可以辅助城镇体系规划的城镇分布与等级确定,用于总体规划用地发展方向的决策,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概念规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上机实习4 用地适宜性评价》(老师提供的上机实习资料)2、《基于GIS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雷能忠、黄太鹏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12)3、《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南岚皋为例》南晓娜、彭天、刘科伟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第26卷、第3期 2009年6月15日4、《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李晓军 200705205、《市域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百度文库 2013年5月6、《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金华市区为例》温华特 20067、《刘惠清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许嘉巍 1999(06)8、《刘兴权基于GIS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梁艳平工程勘察 2001(02)9、《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王艳、宋振柏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10、《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系统》汤国安 2006三维分析实验目的和要求利用ArcGIS的三维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工程中的土方量,产生纵剖面,计算道路在地形表面的实际长度,计算针对某个参考平面之上或之下的表面积和体积,如山体的土方量、水库的库容。

实验数据输入的数据数据类型数据来源用途现状等高线线状老师提供计算工程实施前的土方量设计等高线线状老师提供计算工程实施后的土方量边界面状老师提供界定分析的空间范围道路线状老师提供产生三维剖面图规划湖塘区域栅格老师提供计算规划湖塘区域容量规划湖塘边界线状老师提供显示规划湖塘区域的界线第一章载入边界、现状等高线、设计等高线,由等高线产生不规则三角网。

如图1、图2。

2、计算按照设计进行工程实施的填挖方量,如图3。

使用栅格地面模型,获得详细的填挖方信息,如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3、利用观察道路数据层或任意绘制三维折线,产生三维纵剖面。

如图5。

4、用ArcGIS的三维分析工具,计算道路在地形表面的长度。

5、加载设计湖塘界线、设计湖塘区域、设计等高线等数据层,以计算某一高程一下的地形体积方法计算拟建水库设计库容。

实验结果分析1、步骤2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土方量不一致。

分析:由于两种方法分级显示的像元大小不同,所以统计时候的精确程度不同。

可能原本是填方的地方,因为像元太大,显示不精确,结果被显示为挖方。

所以像元越大,误差越大。

2、步骤4中道路长度大于道路在地形表面长度。

分析:由于道路在地形表面有起伏,所以导致length与surlength数值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