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来反映化学反应的进程。该曲线能够直观地展示滴定终点,有助于准确判断化学反应的完成程度。本文详细介绍了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图示方法,包括氢氧化钠滴定盐酸、醋酸以及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氨水的曲线特点。同时,还阐述பைடு நூலகம்滴定曲线的分析方法,如确定起点、终点、中性点和化学计量点等关键位置,以及利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等定量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此外,通过题型专练部分,读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和滴定曲线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些内容包括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分析水的电离程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指示剂等实际操作问题。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分析工具。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方法

滴定曲线的分析
滴定曲线的概念:表示溶液pH值与滴定过程中加入滴定剂体积关系的曲线。
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通过实验测定不同体积下溶液的pH值,并记录数据,绘制出滴定 曲线。
滴定曲线的分析:根据滴定曲线可以判断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滴定曲线可以确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如反应计量 数、反应常数等。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同的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分子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结构发生变化,从 而呈现不同颜色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用于判断滴定终点,计算滴定结果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尽可能小,且颜色变化应明显易于观察。 指示剂的变色点应尽量接近于滴定分析所要求的终点pH值。 指示剂应具有适当的酸碱性和稳定性,不易受溶液的酸碱性影响。 指示剂应无毒、无害,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
方法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滴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注意事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反应特点: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速率快 反应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和反应的原理
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 OH^{-} = H_{2}O$ 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分析
酸碱中和是指一种涉及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化学反应,反应后会形成一种新的盐类物质,并且产生相应的离子水合物,该反应是一种加成反应,可以直接把原来的酸或碱的原子或离子变成水的离子。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是一种表示酸碱中和反应中溶液pH值随着反应的变化的曲线,能够直观地表示酸碱的反应情况,也能够更好地分析反应的最终结果。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由一组数据绘制出来的,其中包括了溶液中酸碱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滴定曲线中上升段、中间段和下降段。

滴定曲线的上升段指的是当溶液中的酸或碱慢慢加入时,pH值一直在上升,表明溶液中的酸或碱还没有发生反应。

滴定曲线中间段表明,随着酸或碱的加入,pH值达到最低点,表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是pH值趋于7,表明溶液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结束。

滴定曲线的下降段表明,随着酸或碱的继续加入,pH值开始下降,表明溶液中的酸碱发生了过量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是pH值趋于小于7,表明溶液中的酸碱发生了过量反应,反应结束。

通过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反应结果取决于酸碱的比例,如果酸碱的比例适当,
那么反应的最终结果就是pH值趋于7,表明溶液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结束。

但是,如果酸碱的比例过大,那么反应的最终结果就是pH值趋于小于7,表明溶液中的酸碱发生了过量反应,反应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分析,可以看出,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示酸碱中和反应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且可以更好地分析反应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

酸碱滴定误差综合分析

酸碱滴定误差综合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定量实验, 特别是对它的实验误差分析更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 笔者对其分析归纳如下:一、仪器洗涤不当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 滴定管、移液管和锥形瓶都要用蒸馏水洗净, 且滴定管、移液管还要用待装液润洗2~3 次, 锥形瓶不润洗。

若洗涤不当就会引起误差, 如:1.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 溶液浓度降低,滴定中消耗V( 标) 偏大, C( 待) 偏高。

2.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水洗后, 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 造成待测液被稀释, V( 标) 偏小, C( 待) 偏低。

3. 锥形瓶水洗后, 又用待测液润洗, 再取待测液, 造成V( 标) 偏大, C( 待) 偏高。

4. 滴定前, 锥形瓶用水洗涤后, 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 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 虽然V( 待) 增大, 但C( 待)变小, 其物质的量不变, 无影响。

二、读数不当1.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 在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 滴定后平视滴定管读数, 造成V( 标) 减小,C( 待)偏低。

2.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 在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 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 读数偏大, 造成V( 标)偏大, C( 待) 偏高。

3.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 在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 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 读数偏小, 造成V( 标)减小,C( 待) 偏低。

4.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 在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 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刻度线, 读数偏小。

造成V( 标) 减小, C( 待) 偏低。

三、操作不当1. 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 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加入锥形瓶, 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 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 造成滴定时V( 标) 偏小, 则C( 待) 偏低。

2. 滴定前, 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 未调整液面, 造成V( 标) 偏小, C( 待) 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mol·L-1HA 溶液,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 V )的改变而变化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认识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高。

②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或强酸与弱碱反应) .③滴定终点的酸碱性不同,pH不同:室温下,当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碱和一元强酸反应时,pH=7;但当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碱和一元弱酸(或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反应时,pH>7(或pH<7) .④指示剂的选择不同: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强酸与强碱的滴定,用甲基橙和酚酞即学即用1.(2016·全国卷Ⅰ,12)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2.室温时,向20 mL 0.100 0 mol·L-1H2C2O4溶液中滴加0.100 0 mol·L-1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忽略H2C2O4的第二步电离,由题给信息,可以计算出常温下H2C2O4的电离常数B.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A点C.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均有c(Na+)<c(OH-)+c(HC2O-4)+2c(C2O2-4)D.在B点溶液中,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两种,且c(HC2O-4)+2c(C2O2-4)=0.100 0 mol·L-13.下列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或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有错误的是()提示: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I2+Na2S===2NaI+S↓选项滴定管中的溶液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A NaOH溶液CH3COOH溶液酚酞无色→浅红色B HCl溶液氨水酚酞浅红色→无色C酸性KMnO4溶液K2SO3溶液无无色→浅紫红色【其他滴定】1.(2017·全国卷Ⅱ)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

高二化学知识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解析

高二化学知识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解析

高二化学知识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涉及到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而滴定曲线则是研究这类反应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滴定曲线的基本概念滴定曲线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体积的变化与酸碱反应进程的关系所绘制出的曲线。

它通常是通过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使两者发生中和反应,观察并记录酸碱溶液体积变化的过程。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滴定曲线可以分为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弱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以及弱酸与弱碱的滴定曲线。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

二、滴定曲线的特点及解析1. 初始阶段滴定反应开始时,滴定液以小滴加入待测溶液中,此时待测溶液的pH值较低。

滴定曲线的第一段通常表现为水平直线或轻微的上升趋势,并在该段上方有一个较大的峰值,这是由于待测溶液的酸性较强,滴定液与其反应后,pH值上升较慢。

2. 中间阶段当滴定液继续滴加进入待测溶液时,酸和碱的等浓度点逐渐接近,滴定曲线会出现一个非常陡峭的区域,称为“垂直区”。

在这个区域内,pH值变化很快,对应的体积变化也非常明显。

这是由于滴定液与待测溶液中酸碱反应达到接近等当点(酸碱滴度相等)。

3. 终点阶段滴定曲线的终点处于“垂直区”的最后部分,即pH值随着滴定液的加入呈现急剧上升趋势。

此时,滴定液与待测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完全中和,达到了反应的终点。

可以通过加入指示剂来辅助判断滴定曲线的终点位置,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酸亚铁等。

三、滴定曲线中的重要参数1. 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是指滴定反应达到完成的时刻,通常是指观察到滴定溶液的颜色突变或者指示剂的溶色变化。

在滴定曲线中,滴定终点对应于曲线的最陡峭点,也就是pH值变化最为显著的位置。

2. 等当点等当点是指当酸和碱摩尔数相等时,滴定反应的中和点。

对于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而言,等当点的pH值为7。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考点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考点分析
C(O H )一 c(H 。 。)
D. 滴定 过程 中可 能 出现 : c( CH。 CO OH ) > f( CH 。 COO一)> C( H )> C( Na )>
c(o H 一 )
解析 : 由图像 中 和 百 分 之 百 时 的 p H 突
跃 可 知 酸 性 最 强 的 是 HA, 最 弱 的 是 HD , 故
一 ( H +) 知 A 项 错

因 醋 酸 钠 能 水 解 导 致
HB 两 种 溶 质 , 且 其浓 度 相 等 , 又 因 P 点 时 溶
液呈 酸 性 , 故 可 知 H B 的 电 离 程 度 大 于 Na B
溶液 呈碱 性 , 在点 ② 时 p H 一 7推 知 溶 液 中 含
有 醋 酸
相结 合 思想 的功 能 。

= .考 查 溶液 中粒 子浓 度大 小 关系
考 查 电解 质的 强弱 判断
1 1 厂
倒 2 常温下 , 用0 . 1 0 0 0 o t o 1 . L N a O H
溶 液 滴 定 2 0 . 0 0 m L 一
0 . 1 0 0 0 mo l ・L
f( Na 。 。 ) > C( H B) > C( H ) > c( OH )
C ( CH 3 COO H ) +C ( H ) B .点 ② 所 示 溶 液 中 :C ( Na ) 一
c( CH 3 CO O H ) + C( C H 3 CO O 一)
C. p H 一 7时 , 三 种 溶 液 中 : f( A
) 。
器 数 o %
‘ 州日
A. 点 ① 所 示 溶

¨ … 川 “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1.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a.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b.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识图: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显然a曲线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确。

例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酸碱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酸碱滴定曲线是化学实验中用于分析酸碱物质浓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反应的曲线特点,可以确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本篇文章将对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S 型曲线特点:酸碱滴定曲线通常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这是由于滴定试剂的酸碱性质以及酸碱反应的速率变化所导致的。

在滴定的早期阶段,溶液中碱的浓度较低,滴定试剂迅速与之反应,酸性较大。

而当滴定试剂与酸反应至中和点附近时,滴定试剂的酸碱中和反应速率减慢,最终呈现出一个曲线的拐点。

2. 中和点:酸碱滴定曲线的中和点是指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临界点,也是滴定终点的标志。

在滴定曲线上,中和点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通常位于S型曲线的拐点附近。

中和点的出现可以通过指示剂的变色来确认,如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突变由粉红变为无色。

3. 等速反应阶段:在中和点之后,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的酸碱反应已经达到了极端的缓慢状态,这个阶段称为等速反应阶段。

在等速反应阶段,滴定试剂的酸碱中和速率基本保持不变,曲线呈现出一个平缓的水平阶段。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酸碱滴定曲线给出的信息,推断出溶液的浓度或其他相关参数。

以下是常见的解题方法:1. 求滴定终点的体积:滴定终点可通过观察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通常是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完全反应所需的体积。

这个体积也可以通过找到滴定曲线上的等速反应阶段来确定。

2. 求酸碱物质的浓度:在已知滴定终点体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及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酸碱物质的浓度。

3. 利用等速反应阶段进行测定:等速反应阶段具有相对恒定的酸碱中和速率和条件,可以用来测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通过等速反应阶段的斜率以及相关计算可以得出酸碱浓度的值。

中和滴定曲线

中和滴定曲线

中和滴定曲线
中和滴定曲线是描述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随滴定剂加入量的
变化关系的曲线。

对于强酸强碱滴定,中和滴定曲线通常呈现
S型曲线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曲线的起点表示初始pH值,
滴定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溶液中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

在曲线的起始阶段,溶液的pH值会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而迅速
变化,这是因为滴定剂与溶液中存在的少量酸碱物质发生快速的反应。

此后,曲线会呈现出一个缓慢的变化阶段,直到滴定点附近。

滴定点是中和反应达到临界状态的时刻,此时溶液中的酸和碱物质的摩尔比接近1:1,pH值变化很小。

滴定点左侧曲线的变化速率较低,而滴定点右侧曲线的变化速率则加快。

最后,随着滴定剂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值会迅速转变至碱性或酸性。

中和滴定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受到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性质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滴定曲线来判断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和反应的类型。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

指示剂变色误差:指示剂变色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结果不准确
温度影响误差: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结果解释与结论
结论: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证明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结果:pH变化曲线
解释:pH变化曲线反映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情况
建议: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时,应注意控制滴定速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实验目的: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方法
实验器材:滴定管、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滴定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注意事项:准确滴定、准确记录、准确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H2O)。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滴定管、烧杯、酚酞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 a. 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 滴定操作 c. 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 a. 盐酸体积:xx mL b. 氢氧化钠体积:xx mL c. 终点时pH值:xx
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数据处理:使用Excel或其他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的质子转移反应,即酸失去质子,碱得到质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的电子转移反应,即酸失去电子,碱得到电子。
滴定实验的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酸碱环境,可以准确地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够与酸或碱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有关中和滴定曲线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是溶液中各种平衡的综合应用。

一、图像分析与变形1 、滴定曲线中的关键点及其各种关系的分析图1 图2图1是两强溶液的混合,关键点主要是起点,起点主要计算PH和物质的量浓度,终点和中性点重合,图像趋势主要是终点附近的“突变”。

图2是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是分析的重点,各个关键点的分析和结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表即是图2各个关键点的详解。

点反应物的n之比溶质成分溶液的酸碱性微粒浓度大小关系微粒浓度守恒式溶液的本质特征、判断的关键理由①起点只有HAcHAc酸性c(HAc)>c(H+)>c(Ac—)>c(OH—)c(HAc)+c(Ac—)=0.1mol/L只有HAc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微弱的②半量点(即中和反应一半点)=2:1HAcNaAc酸性c(Ac—)>c(Na+)>c(HAc)>c(H+)>c(OH—)c(Ac—)+c(OH—)=c(Na+)+c(H+)C(HAc)+c(Ac—)=2c(Na+)HAc和NaAc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HAc的电离强于Ac—的水解③中性点>1:1HAcNaAc中性c(Ac—)=c(Na+)>c(H+)=c(OH—)c(Ac—)+c(OH—)=c(Na+)+c(H+)HAc稍微过量一点或者NaOH稍微少加一点④终点(即恰好反应点)=1:1NaAc碱性c(Na+)>c(Ac—)>c(OH—)>c(H+)c(Ac—)+c(OH—)=c(Na+)+c(H+)c(HAc)+c(AcNaAc溶液,只需要考虑Ac—的单水解—)=c(Na+)⑤过量一倍点=1:2NaAcNaOH碱性c(Na+)>>c(OH—)>c(Ac—)>c(H+)c(Ac—)+c(OH—)=c(Na+)+c(H+)c(Na+)=2[c(HAc)+c(Ac—)]NaAc和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Ac—的水解被抑制2、变形分析更改溶液滴加顺序或者溶质的成分①更改滴加顺序:图像变化趋势发生变化,分析的关键点没有改变,分析思路也没有变化。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滴定曲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滴定过程,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进行详细解析。

1. 滴定曲线的定义和特征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将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达到等量点,即溶液的酸碱物质完全中和。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绘制出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通常呈现出S形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平台阶段:在滴定开始时,待测溶液的pH值处于初始平台阶段,此时已滴加的酸碱溶液对溶液的酸碱性并没有明显改变。

(2) 斜坡阶段:随着滴定酸碱溶液的不断滴加,待测溶液的pH值逐渐发生变化。

在斜坡阶段,溶液的pH值会迅速发生变化。

(3) 等量点阶段:滴定过程中存在一个等量点,即酸碱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反应达到平衡,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等量点阶段的pH值最为明显,达到最大或最小值。

(4) 下降曲线阶段:在等量点之后,滴加酸碱溶液会使溶液的pH值迅速下降,直至达到最终的中和点。

2. 滴定曲线的解析和应用(1) 初始平台阶段的解析:在初始平台阶段,滴定溶液的pH值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根据初始平台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若初始平台位于较低的pH值处,说明待测溶液是酸性的;若初始平台位于较高的pH值处,说明待测溶液是碱性的。

(2) 斜坡阶段的解析:斜坡阶段的斜率反映了滴定速度,斜率较大则说明在滴加少量的滴定液后溶液酸碱性立即发生变化,反之则说明酸碱中和的速率较慢。

(3) 等量点阶段的解析:等量点对应着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点处的pH值最为明显。

根据等量点的位置,我们可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4) 终点和终点误差的解析:终点是指滴定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点,一般与等量点相近。

若终点比等量点稍微滴加多一点酸碱溶液,会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需要掌握适当的滴定体积,以减小误差。

物理化学中的酸碱滴定曲线分析

物理化学中的酸碱滴定曲线分析

物理化学中的酸碱滴定曲线分析酸碱滴定是物理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而酸碱滴定曲线则是通过记录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绘制出的一条曲线。

本文将从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特征以及如何分析滴定曲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是通过滴定管滴加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待测溶液中,使其达到中性化的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从而改变溶液的pH值。

这种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可以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

二、滴定曲线的特征滴定曲线是通过记录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所绘制出的曲线。

根据滴定的酸碱性质不同,滴定曲线可以分为酸滴定曲线和碱滴定曲线。

酸滴定曲线的特征是起始pH值较低,随着滴定剂的加入,pH值逐渐上升,最后在等当点附近迅速上升至中性。

碱滴定曲线则相反,起始pH值较高,随着滴定剂的加入,pH值逐渐下降,最后在等当点附近迅速下降至中性。

滴定曲线的形状和等当点的位置与滴定物质的性质有关。

对于强酸强碱的滴定,滴定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型,等当点pH值接近7。

而对于弱酸弱碱的滴定,滴定曲线呈现出缓慢的曲线,等当点pH值接近酸碱的pKa值。

三、滴定曲线的分析分析滴定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滴定曲线上的等当点。

等当点是指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完全反应,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摩尔比例达到1:1的点。

通过等当点的pH值,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对于强酸强碱的滴定,等当点的pH值接近7,可以通过观察滴定曲线的陡峭上升或下降段来确定等当点的位置。

而对于弱酸弱碱的滴定,等当点的pH值接近酸碱的pKa值,需要通过绘制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来确定等当点的位置。

在分析滴定曲线时,还需要注意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定速度的选择。

滴定剂的浓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滴定曲线的形状和等当点的确定。

滴定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等当点的位置不准确,而滴定速度过慢则会延长实验时间。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实验及教学总结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实验及教学总结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实验及教学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类实验,通过滴定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终点,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实验以及实验的教学总结。

一、实验原理酸碱滴定实验是通过滴定管分次滴加酸碱溶液,并记录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的变化,然后绘制出滴定曲线。

实验中一般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标记反应的终点,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当溶液的pH值与指示剂的酸碱转折点相同时,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酸、碱溶液;酸碱指示剂;滴定管等。

2. 将酸碱溶液倒入两个容量瓶中,分别作为滴定溶液和被滴定溶液。

3. 在滴定瓶中取一定量的被滴定溶液,并加入几滴指示剂。

4. 使用滴定管将滴定溶液缓慢滴加到被滴定溶液中,同时记录每次滴定的体积和相应的pH值。

5. 当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时,记下此时的滴定体积,并停止滴定。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绘制出滴定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后,得到一系列滴定点的数据,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出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常常分为三个区域:初始区、过渡区和饱和区。

1. 初始区:开始时,被滴定溶液的pH值较高,滴定溶液逐渐加入后,pH值会缓慢下降,这一段曲线比较平缓。

2. 过渡区:当反应接近中和终点时,pH值的变化会变得更加明显,滴定溶液的加入会导致pH值的剧烈变化,曲线会急剧上升或下降。

3. 饱和区:当滴定末端临近时,pH值的变化会非常缓慢,曲线逐渐趋于平缓,直至接近中和终点。

通过分析滴定曲线,可以了解滴定的中和终点、等当点以及反应的速率等信息。

实验中使用的酸碱指示剂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反应中起到标记终点的作用。

四、实验总结与教学经验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曲线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内容,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对他们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提出了一定要求。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的曲线解读与应用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的曲线解读与应用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的曲线解读与应用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内容,通过滴定曲线的解读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滴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指示剂的选择。

本文将从滴定曲线的基本形态、曲线解读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掌握酸碱滴定实验。

一、滴定曲线的基本形态滴定曲线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酸或碱溶液的pH值随滴定剂体积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滴定曲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态:1. 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在滴定过程中,pH值一开始较低,然后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逐渐上升,最后在等量点附近突然上升到较高的值。

这是因为在等量点前,酸和碱的反应会产生水,而水的pH值为中性。

等量点后,滴定剂的过量会使溶液呈碱性。

2. 弱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在滴定过程中,pH值一开始较低,然后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逐渐上升,但在等量点附近pH值的上升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弱酸的酸离子和强碱的碱离子在等量点附近的反应速率较慢。

3. 强酸与弱碱的滴定曲线:在滴定过程中,pH值一开始较低,然后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逐渐上升,但在等量点附近pH值的上升速度较快。

这是因为强酸的酸离子和弱碱的碱离子在等量点附近的反应速率较快。

二、曲线解读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信息:1. 等量点的确定:等量点是滴定过程中酸和碱摩尔比例相等的点,也是滴定反应完成的点。

在滴定曲线上,等量点对应的体积可以通过曲线的突变来确定。

在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中,等量点对应的pH值较高,而在弱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中,等量点对应的pH值较低。

2.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通过滴定曲线上的等量点,可以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的摩尔比例来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

例如,已知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的摩尔比例,可以通过等量点的体积计算出被滴定物质的浓度。

3. 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起到了指示等量点的作用。

在选择指示剂时,需要考虑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等量点的pH值。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曲线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曲线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曲线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且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通常使用滴定法来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通过绘制滴定曲线来分析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曲线的相关知识。

一、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指酸碱溶液相互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H+)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

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例如,盐酸(HCl)与氢氧化钠(NaOH)的中和反应可以表示为:HCl + NaOH → NaCl + H2O中和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的产物中除了水以外,还有一个或多个无害的盐。

中和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反应进行时会伴随着温度变化、酸碱度变化和颜色变化等现象。

这些变化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观察和测定。

二、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是一种常见的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滴定过程中向待测溶液中滴加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直到达到化学计量反应的终点。

滴定过程中可以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终点。

滴定曲线是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滴加酸碱溶液量与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绘制的曲线。

滴定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特点部分:1. 初始部分:在开始滴定时,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度较高,滴加少量酸碱溶液会引起溶液pH值迅速变化。

2. 持续变化部分:滴定过程中,滴加的酸碱溶液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反应进行,pH值逐渐从初始值变化,但变化速率逐渐减慢。

3. 终点部分:当滴加的酸碱溶液量接近计量反应所需的化学计量量时,待测溶液pH值变化速度会突然发生变化,这时称为滴定终点。

终点通常使用指示剂来判断,指示剂会在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时发生颜色变化。

4. 过滴定部分:当滴加的酸碱溶液量继续增加时,溶液的酸碱度已经超过中和点,即发生了过量滴定,此时溶液的pH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滴定曲线的绘制有助于我们观察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及其与滴定剂的关系,从而判断滴定终点和中和点的位置。

高中化学【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

高中化学【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

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1.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pH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特别提醒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 mol·L-1 HCl溶液和20.0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a与b的关系是a>bC.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可能为[CH3COO-]>[Na+]>[H+]>[OH-]D.这两次滴定都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答案BC解析如果酸为强酸,则0.10 mol·L-1酸的pH为1,根据酸的初始pH知,图1为盐酸的滴定曲线,故A错误;根据图1知,a点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00 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醋酸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a>b,故B正确;E点溶液的成分为醋酸钠和醋酸,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CH3COO-]>[Na+]>[H+]>[OH-],故C正确;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呈中性,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只能选择酚酞,故D错误。

酸碱中和反应和滴定误差的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和滴定误差的分析
滴定速度过慢可能导致反应过于缓慢,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滴定速度的控制需要根据反应的性质和滴定剂的浓度进行调整
滴定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反应过于激烈,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终点判断的准确性
观察颜色变化: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终点是否到达
滴定速度:控制滴定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误差
摇动锥形瓶:在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以加速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技巧
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滴定过程中,应保持滴定速度的稳定,避免因速度变化导致的误差。
滴定结束后,应将滴定管清洗干净,避免残留的试剂影响下次使用。
滴定管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滴定管。
使用前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如漏水需及时更换。
滴定管在使用前需用标准液进行校准,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与步骤
步骤: a.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b. 设定滴定速度和滴定终点 c. 进行滴定操作,记录pH变化 d. 计算滴定结果,评估误差来源 e. 优化实验条件,提高滴定精度
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记录:准确、完整、及时
数据的处理方法:平均值、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
数据的呈现方式:表格、图形、图表等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的电子转移反应,即酸失去电子,碱得到电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
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和摩尔量之间的关系:c(HCl) = c(NaOH) = c(NaCl) = c(H2O)
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和滴定误差之间的关系:滴定误差与反应物的摩尔浓度成正比
药物剂量测定: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测定药物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血液pH值检测: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检测血液的酸碱度,判断血液酸碱平衡状态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示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 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 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
强碱与强酸反应 (强酸与强碱反应) 的突跃点 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 (强酸与弱碱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示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 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 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此氨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B. b 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能存在:c(NH4+)>c(Cl-)>c(OH-)>c(H+) C. c 点时消耗盐酸体积V(HCl)<20.00 mL D. a、d 两点的溶液,水的离子积 Kw(a)>Kw(d)
298 K时,在 20.00 mL 0.1 mol·L-1 C6H5COOH (苯甲酸)溶液中滴加 0.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与 pH 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X 为弱酸 B. M 点 c(HX)-c(X-)>c(OH-)-c(H+) C. 将 P 点和 N 点的溶液混合,呈酸性 D. 向 N 点的溶液中通入 HCl 至 pH=7,则 c(Na+)>c(HX) = c(Cl-)>c(X-)
室温下,向 a 点 (pH=a) 的 20.00 mL 1.000 mol·L-1 氨水中滴入 1.000 mol·L-1 盐酸,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
A. K(HB) 的数量级为 10-4 B. 该中和滴定可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C. V1=10 D. b 点时,NaOH 与 HB 恰好完全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
图1是两强溶液的混合,关键点主要是起点,起点主要计算PH和物质的量浓度,终点和中
性点重合,图像趋势主要是终点附近的“突变”。

图2是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是分析的重点,各个关键点的分析和结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表即是图2各个关键点的详解。

2、变形分析
(1)更改溶液滴加顺序或者溶质的成分
①更改滴加顺序:图像变化趋势发生变化,分析的关键点没有改变,分析思路也没有变化。

②溶质为多元酸或者多元碱:由于酸的分步电离,导致中和反应的分步进行,所以分析出
分步反应是关键。

关键点也只需要分析四个:起点、恰好生成酸式盐的点、中性点(酸性极
弱的也可能是第二个点就是中性点)、恰好生成正盐的点。

例1、某二元弱碱B(OH)2(K1=5.9×10-2、K2=6.4×10-5)。

向10mL稀B(OH)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
盐酸溶液,B(OH)2、B(OH)+、B2+的浓度分数δ随溶液POH[POH=-lgc(OH)-]变化的关系如图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交点a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
B. 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存在
c(Cl-)>c(B(OH)+)>c(H+)>c(OH-)>c(B2+)
C. 交点b处c(OH)=6.4×10-5
D. 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存在:
c(Cl-)+c(OH-)= c(B2+)+c(B(OH)+)+ c(H+),
【分析】答案:C。

图中曲线①B(OH)2,②为B(OH)+,
③为B2+;交点a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 图3
时,反应生成等浓度的B(OH)Cl和B(OH)2混合液,由于两种溶质水解电离能力不同,所以B(OH)2、B(OH)+ 浓度分数δ不相等,A错误;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为B(OH)Cl,溶液显酸性,根据B(OH)2(K1=5.9×10-2、K2=6.4×10-5)可知,c(Cl-)>c(B(OH)+)>c(H+)> c(B2+)>c(OH-),B错误;交点b处时,c(B(OH)+)=
c(B2+),根据B(OH)+ B2++ OH-,K2= c(OH-)=6.4×10-5, C正确;当加入的盐酸溶液
的体积为15mL时,生成等体积等浓度B(OH)Cl和BCl2的混合液,存在电荷守恒
为c(Cl-)+c(OH-)= 2c(B2+)+c(B(OH)+)+ c(H+),D错误。

图3 ③溶质为混合物:分析
化学反应仍然是关键,必须分出反应的先后。

例2:(2018年浙江省学考第23题)在常温下,向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
Na2CO3混合溶液中滴0.1mol·L-1的盐酸,溶液pH随盐酸加入体积的变化如图4所示。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的溶液中,c(Na+)>c(CO32-)>c(Cl-)>c(OH-)>c(H+)
B.在b点的溶液中,2n(CO32-)+n(HCO3-)<0.001mol
C.在c点的溶液pH<7,是因为此时HCO3-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
D.若将0.1mol·L-1的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当滴至溶液的pH=7时:
c(Na+)=c(CH3COO-)
【分析】答案:B。

随着盐酸的滴入,第一步:OH—+ H+ = H2O;第二步:
CO32—+ H+=HCO3—;第三步:HCO3—+ H+= H2CO3。

不管溶质怎么改变,分析清楚化学反应是关键,理清反应的先后关系。

关键点都是恰好反应完成或者溶质的物质的量成倍数关系的混合。

(2)更改横坐标、纵坐标的意义或者图像的变化
把坐标的意义改为PH的变化,随着PH的增加,其实就是向溶液中不断加入碱
溶液,本质仍然是酸碱中和反应,分析思路与前面的基本一致。

先要理清反应的
先后,但更应该注意关键点,尤其是交点,往往是突破得关键点。

例3:(2017
年全国理综II卷第12题)改变0.1mol/L二
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
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5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g[K2(H2A)]=-4.2
B.pH=4.2时,c(HA-) = c(A2-) = c(H+)
C.pH=2.7时,c(HA-)>c(H2A)= c(A2-)
D.pH=1.2时,c(H2A)=c(HA-) 图5 【分析】答案:D。

该过程涉及的离子反应,第一步:H2A + OH— = HA- + H2O ,第二步:HA-+ OH— = A2- + H2O。

由反应决定
了H2A、HA-、A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规律,分别由特殊点A、C、B可
计算出H2A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a1、第二步电离常数Ka2和Ka1·Ka2 ,从而确定
各点的微粒浓度关系。

即使将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交换,分析的思路也仍然一样。

例4:(2017年全国理综I卷第13题)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
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6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C.NaHX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
c(X2-)>c(H+)=c(OH-) 图6 【分析】答案:D。

该过程涉及的离子反应依次为:
H2X + OH— = HX- + H2O ,第二步:HX-+ OH— = X2- + H2O。

从两个关键点可以算
出两个电离常数分别为 10-5.4和10-4.4,根据第一级电离常数大于第二级电离常数,可以得出B点所在直线N表示的是第一步电离,A点所在的直线M表示的是第二步电离。

分析清楚化学反应,理清各步反应的先后顺序,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各个关键点为突破口,是酸碱中和滴定曲线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