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第4章-第7节 检测方法
药物的色谱分析
药物的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质量分析方法,通过色谱仪器对药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
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两种。
气相色谱是通过气相色谱柱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按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相互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气相色谱在药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对脂溶性、易挥发性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通常,药物样品首先要通过适当的样品处理技术,如萃取、稀释或衍生化,然后进样到气相色谱仪器中进行分析。
GC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广泛用于分析各种药物中的有机物成分。
液相色谱是通过液相色谱柱将待测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离的过程。
液相色谱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对极性物质的分析效果尤为显著。
在药物分析中,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柱和检测方法来完成各种成分的定量测定,如正向相、反向相、离子对等。
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液相色谱技术,其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中成分的定量和质量控制。
色谱分析在药物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药厂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成品药的质量,还可以帮助医院及检验机构检测各种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
通过色谱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药品的成分、含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总的来说,色谱分析技术在药物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不断发展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将进
一步提高,分析效率将得到加强,为药物质量分析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技术手段。
希望色谱分析技术能够为药物质量监管和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支持,确保人们的健康和用药安全。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是根据混合物中被分离物质的色谱行为差异,将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后再选择性对被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因此色谱分析法是分析混合物的最有力手段。
色谱分析法分为:1、依据分离方式分类:可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依据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等。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2、测定法定量测定时,可根据供试品或仪器的具体情况以峰面积或峰高计算。
目前大多数以峰面积计算。
常用两种方法如下:内标法: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精密称定药物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制成溶液,各精密量取适量,混合制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
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
分别测量药物对照品和内标物质色谱峰面积或峰高,按式子计算校正因子f: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在的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被测物质和内标物质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按式子计算含量:式中,AX为供试品中被测药物的峰面积(或峰高);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f为校正因子;A'S和c'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和浓度。
采用内标法,可避免因供试品前处理及进样体积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外标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被测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式子计算含量:式中,AX为供试品中被测药物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外标法简便,但要求进样量准确及操作条件稳定。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含量时,以手动进样器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宜。
【考试重点】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色谱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药物色谱分析》复习重点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1. 了解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分类;2. 气相色谱的固定液(1)对固定液的要求(2)样品组分与固定液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种类(3)固定液的极性与分离特性评价,主要掌握Rohrschneider 常数,了解McReynolds 常数(4)固定液的分类,掌握几种常见固定液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类、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类、氰烷基聚硅氧烷类和聚乙二醇的特点及使用分析对象。
(5)气相色谱中如何选择固定液3、气-液色谱柱气相色谱法(1)气-液色谱柱气相色谱法中对担体的要求;(2)使用前担体的表面处理的原因及方法,其中担体表面处理时釉化的目的是什么?(3)填充柱的老化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气-固色谱与气-液色谱的特点比较5. 毛毛细细管管柱柱气气相相色色谱谱法法(1)毛细管柱的柱管使用聚酰亚胺涂层的原因及作用(2)交联毛细管柱的特点及常用交联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交联引发剂主要有哪些?(3)毛细管柱进样方式,掌握分流及吹尾气目的。
(4)分流比及测定方法;线性分流与非线性分流及影响样品失真的因素。
(5)分流进样法的优缺点。
第四章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种类及其原理、性能特点(主要FID、ECD、NPD)第五章气相色谱相关技术1.程序升温色谱法(1)特点(2)主要方式及适用对象2.顶空气相色谱法(1)特点、分类(2)静态顶空分析的原理及影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因素(3)动态顶空分析的原理及动态顶空法操作条件选择第六章G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如何判断待测物是否可以直接进行GC分析2. 哪些化合物经过衍生化后可以进行GC分析3.当待测物用GC法和HPLC法均可分析时应如何选择4.了解G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分析法
薄层色谱分析法摘要:色谱法(chromatography)也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进行分离、提纯、进而鉴定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法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中有其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掌握色谱分析的各个步骤尤其重要的意义。
按作用原理,色谱可分为吸附色谱(利用吸附能力的大小进行分离)、分配色谱(利用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能力不同进行分离)等;按分离介质可分为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
其中柱色谱按流动相不同可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而液相色谱又可分为常规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因此,薄层色谱的使用操作都因被熟练掌握,在以后的各个领域中能正确运用。
关键字:色谱法、点样、制版、展开、展开剂、定位与定性、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1、原理: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
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
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样品中某组分移动离开原点的距离R f =展开剂前沿距原点中心的距离origin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µg)3)、跟踪反应进程。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化化合物的方法,它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色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两大类,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气相流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蒸发成气态,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液相流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色谱分析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色谱、离子色谱、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在不
同的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化合物分析的需求。
色谱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分析的目的、分离的
要求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色谱分
析方法,并结合适当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色谱分
析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分析时间、提高灵敏度等。
总之,色谱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手段,在现代化
学分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相信色谱
分析方法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色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样品分离和测定组分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特定条件下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分离得到各组分的峰,进而测定其浓度。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固定相分配和分离、柱温控制、检测器检测和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
固定相分配和分离是色谱分析的关键环节。
色谱柱包含一个固定相,通常是一种涂覆在一种支持材料上的针织物或涂层。
样品在移动相的推动下通过固定相,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发生分配行为。
不同物质在分配过程中各自具有特定的亲和性,一些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较多的相互作用,被较慢地携带并分离。
因此,通过控制固定相的性质,可以使样品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从而实现分离。
柱温控制也是色谱分析的重要环节。
柱温控制可以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具体来说,一些组分在低温下分配较好,而其他物质则需要较高温度才能分解或分离。
因此,通过控制色谱柱的温度,可以调节组分之间的分离效果,优化分析条件。
检测器检测是色谱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检测器中,通过采集样品通过柱的时间和各组分的峰形状,可以确定各组分的浓度。
常见的色谱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仪等。
各种检测器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根据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数据处理是色谱分析的最后一步。
它涉及到对检测器输出信号的处理,包括峰识别、峰面积或峰高计算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确定各组分的浓度,进而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色谱分析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分析物的性质、样品基质以及仪器设备的可用性来确定。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等。
气相色谱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的分析,而液相色谱则适用于非挥发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
总之,色谱分析通过分离和测定样品中各组分的方法,基于固定相分配和分离、柱温控制、检测器检测和数据处理等原理。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方法和优化分析条件,可以实现对各种样品的有效分析和定量测定。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法
留强,后被洗脱,Ka小的组分在吸附剂上保
留弱,先被洗脱。
Ka与组分的性质(极性、取代基的类型和数
目、构型有关)。
36
以硅胶为吸附剂:极性强的组分吸附力强。
①饱和碳氢化合物为非极性化合物,不被吸附。
②基本母核相同,引入的取代基极性越强,则 分子的极性越强,吸附能力越强;极性基团越 多,分子极性越强 (但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 响) 。
③不饱和化合物的吸附力强,双键数越多,吸
附力越强。 ④分子中取代基的空间排列
37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 差别而实现分离。 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阳离子交换: 阴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通式:
RSO3 H+ + Na+
+OH- + Cl RNR3
28
分配色谱法
洗脱顺序 由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溶解
度的相对大小而决定。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极性强的组分后被洗脱。
(库仑力和氢键力)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极性强的组分先出柱。
29
二、吸附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 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 分离。
吸附过程是试样中组分的分子(X)与流
t =t R t0
' R
14
定性参数2
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 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
VR t R Fc
死体积(V0):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 固定相占有的空间。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cromatography,简称UPLC)是一种综合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死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的检测技术。
在全面提升HPLC的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实用性及原理。
基于小颗粒技术的UPLC,并非普通HPLC系统改进而成。
它不但需要耐压、稳定的小颗粒填料(可达 1.7µm),而且需要耐压的色谱系统(>15,000psi)、最低交叉污染的快速进样器、快速检测器及优化的系统体积等诸多方面的保障,以充分发挥小颗粒技术优势。
这就需要对系统所有硬件和软件的进行全面创新。
世界第一个商品化UPLC产品是Waters ACQUITY UPLC TM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它于2004年3月投入市场。
图1:填料技术的沿革1.小颗粒填料改善分离的理论与科学基础液相色谱30年的发展史是颗粒技术的发展史。
颗粒大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柱效,从而对分离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由上图可知:随着颗粒度的不断降低,色谱分离度不断提高。
事实上,上述规律的理论基础是著名的Van Deemeter方程。
Van Deemeter方程是色谱科学家预测颗粒度变化而引起的色谱变化的根本依据。
Van Deemeter曲线(见图2)预测最佳柱效与相应的流动相流速。
由Van Deemeter 方程得知:随着颗粒度减小,相应的理论塔板高度(HETP)也下降,得到的柱效会更高。
还应该注意到1.7 µm颗粒的HETP最小值区域扩大了(见图2),这2表明可以在比大颗粒更宽的流量范围内得到最高的柱效,结果可以不损失高分离度的同时来适当提高流动相的流速(分析速度)。
小颗粒填料为色谱分离带来如此的高柱效和速度优势,使得利用小颗粒技术成为色谱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HPLC系统的设计,一直难于发挥出最小颗粒的优点。
色谱分析法基本流程
色谱分析法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色谱分析法的基本流程。
1. 样品制备。
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色谱分析方法资料
色谱分析方法资料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和环境等领域。
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将待测试样品溶液注入到色谱柱中,使各组分在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进而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常用技术,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待测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分配行为。
色谱柱通常由固定相和移动相组成。
固定相是一种固体或涂覆在载体上的液态材料,具有不同的亲和性,能够吸附和分离待测物质;移动相是一种气体或液体,用于将待测物质通过柱。
当待测物质溶液注入色谱柱中时,待测物质会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进行分配,不同成分按照亲和性的不同在柱中以不同速度通过,并最终在探测器上检测出。
根据色谱柱的类型和固定相的性质,色谱分析方法可分为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几种主要类型。
气相色谱主要适用于分析挥发性物质和揭示有机化合物结构,常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
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态载体为固定相,液体为移动相的分析方法,常用于生化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技术,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色谱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和生化领域中,色谱分析方法常用于分离和分析有机化合物、无机离子以及生物大分子等物质。
例如,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用于药物含量的测定。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和农药等。
此外,在制药和药物研发中,色谱分析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纯化和分离药物等。
总之,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研究和应用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种物质的分离、定量和结构解析,为化学、生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色谱分析课件
因子
4. 区域宽度
(1)标准偏差():
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
0.5倍峰高处的宽度 Y1/2 =2.355
(3)峰底宽(Wb):
Wb=4
Wb=1.699 Y1/2
三要素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平面色谱法
• 第一节 TLC的特点、技术参数 • 第二节 TLC的制板、点样、展开、显色 • 第三节 TLC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四节 TLC的应用 • 第五节 纸色谱简介
第一节 概 述
▪ 1938年俄国人首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一种天然药 物。1965年德国化学家Stahl出版了“薄层色谱法”一书, 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研究植物色素时使用的
示意装置: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 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色谱法的出现
色谱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当两项作 相对位移时,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 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获得分离(各组分 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GC的特点
1. 分离效率高(填充柱上千块塔板;开管柱 106块塔板)
2. 分析速度快 3. 样品用量少(检测限低,高灵敏检测器) 4. 缺点:(约20%样品适用) A. 样品须能气化(350度下有一定的挥发性) B. 热稳定性要好 C. 定性困难
第二节 气相色谱术语、理论
1.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2.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 3. 塔板理论 4. 速率理论 5. 分离度 6. 基本分离方程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法概论(胡育筑)
返回章目录
色谱过程和术语
解: V 0 t0 F c 0 .2 4 4 3 .7 5 1 0 .5 ( m L )
t'RA tR t0 1.410.241.17(min)
积,视为近似相等。
返回章目录
⑺保留指数Ix:
•:指将待测物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于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已 知范围内组分的定性参数)。
Ix 10[z0nllgg tR t' R '(z( x)n)llgg tR t' R '(z()z)]
❖ Ix: 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z与z+n为一对正构烷烃的含C 数,一般n为1。t’R(X) 应介于t’ R(Z)和 t’ R(Z+n)之间。
返回章目录
四个基本假设 ( 把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 )
❖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H→理论 塔板高度)
❖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气一个塔 板体积
❖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 0 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沿柱方 向的纵向扩散
❖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 量无关
k 值与组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及温度、压力等有关
返回章目录
容量因子k 的计算
ktRt0tR ' t0 tM
tRt0(1k)
组分容量因子大, 保留时间长 —— 定性参数
组分保留时间不等, 容量因子也不等 —— 分离基础
返回章目录
色谱过程和术语
k 与 tR 关系
tR t0(1k)
tR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1-6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由于硅胶比较便易。所以进行分离比较有利,同时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容易挥发。便于产物提取。
4. 常用于HPLC-GC联用技术
由于流动相为有机溶剂,易于汽化,所以目前90%的HPLC-GC中的HPLC部分采用LSC,进行正相HPLC。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LLC)
(一)定义
色谱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液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不同色谱法称为液-液分配色谱法。
能在线检测
不能在线检测
定性定量的准确度
好
差
(二)与GC比较
1、适合于热不稳定性样品的分析
GC中使用气体为流动相,要求被测样品在气化室高温气化后方可在柱上分离,这就使得热不稳定性样品用GC分析比较困难,需衍生化以保护被测物的不稳定基团
2、有利于有机酸,碱等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这些物质用GC直接来测定时,由于有较大的极性,一方面易产生托尾的现象,另一方面,保留时间过长,因而测定困难,需利用衍生化来减小其极性后方可GC分析
(一)固定相
本法采用未改性的原形硅胶为固定相,以水性溶液作流动相。常用于分析中药中的生物碱成分,或化学合成的生物碱类药物。
该方法的保留机制是基于硅胶表面的硅羟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离子交换特性,改变任一流动相条件(pH, 离子强度,含水量),都会对保留时间产生影响。
(二)流动相
该法常用的流动相为:乙醇(或甲醇)—1~3%三乙胺水溶液(磷酸或醋酸调节pH值至6~7.5)(85:15)或(80:20)。该法的色谱保留机理相当于离子交换机理,主要依碱性强弱出峰。色谱峰的对称性很好,峰形尖锐。适合于分离在反相HPLC中不宜分离的生物碱类混合物(反相HPLC中生物碱可能拖尾及峰展宽,有时tR相差很大)。
液-固吸附色谱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柱色谱类型。在吸附色谱中,样品组分(溶质)受到两种力的作用,一是固定相对它的吸附力,二是流动相的“拉力”或溶解力,即溶质处于这两相作用力场的平衡之中。吸附力强而溶解能力差时,溶质有较大的保留;反之,则较先流出色谱柱。溶质,吸附剂和流动相溶剂分子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偶极之间的诱导力,静电力,氢键力,色散力,电荷转移或∏络合物形成等相互作用类型。在氧化物型极性吸附型上,静电,诱导,氢键等特殊作用力为主要的作用力,色散力微不足道。但在非极性的固定相,例如多孔碳的情况下,非特殊的色散力是固定相与溶质分子间唯一的相互作用力。
【考研必备】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色谱的分析》教案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第 1 章首页)教学目的1.掌握色谱法的定义与特点2.掌握色谱法的分类3.掌握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区别4.了解色谱法的历史与发展5.了解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地位6.了解与色谱分析有关的常用书籍及专业杂志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1.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0.5学时)2.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区别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地位(0.5学时)3.色谱法的历史与发展(0.5学时)4.与色谱分析有关的常用书籍及专业杂志(0.5学时)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1.色谱-光谱联用技术及其应用(如LC-MS、LC-MS/MS及HPLC-NMR在体内药物代谢结构研究中的应用)2.高效毛细管电泳3.多极色谱教学参考书1.傅若农. 色谱分析概论,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田颂九, 胡昌勤, 马双成. 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3.云自厚, 欧阳津, 张晓彤. 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吴烈钧.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5.刘国诠, 余兆楼. 色谱柱技术,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6.袁黎明. 制备色谱技术及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7.杨海鹰. 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盛龙胜, 苏焕华, 郭丹摈.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9.蒋宏键, 俞克佳[译]. 电喷雾质谱应用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0.陈义.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1.何华, 倪坤仪. 现代色谱分析.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2.于世林.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本章内容的重点1.色谱法的定义与特点2.色谱法的分类3.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区别本章内容的难点色谱新进展的介绍。
第7节 系统适应性试验
3、重复性
• 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 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应不大于2.0%。 • 也可按品种校正因子项下,配制相当于80%、 100%、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 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至少 进样2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 差不应大于2.0%。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第七节
系统适用性实验
• 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指标。其 中分离度和重复性是系统适用性试验中更具 实用意义的参数。
•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 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色谱系统进行试验, 应符合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可对色谱分离 条件作适当的调整。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4、拖尾因子(T)
• 为保证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应检查待测峰的 拖尾因子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拖尾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T W0.05h 2 A ( A B) 2 A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正常峰(对称) —— T = 0.95 ~ 1.05
色谱峰
非正常峰
前沿峰 —— T < 0.95 拖尾峰 —— T > 1.05
除另有规定外,峰高法定量时 T 应在0.95~1.05 之间。峰面积法测定时,T 值偏离过大,也会影 响小峰的检测和定量的准确度。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色谱分离与保留作用 有关色谱保留的基本术语及参数 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 色谱峰展宽的柱外因素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cromatography,简称UPLC)是一种综合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死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的检测技术。
在全面提升HPLC的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实用性及原理。
基于小颗粒技术的UPLC,并非普通HPLC系统改进而成。
它不但需要耐压、稳定的小颗粒填料(可达1.7µm),而且需要耐压的色谱系统(>15,000psi)、最低交叉污染的快速进样器、快速检测器及优化的系统体积等诸多方面的保障,以充分发挥小颗粒技术优势。
这就需要对系统所有硬件和软件的进行全面创新。
世界第一个商品化UPLC产品是Waters ACQUITY UPLC TM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它于2004年3月投入市场。
图1:填料技术的沿革1.小颗粒填料改善分离的理论与科学基础液相色谱30年的发展史是颗粒技术的发展史。
颗粒大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柱效,从而对分离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由上图可知:随着颗粒度的不断降低,色谱分离度不断提高。
事实上,上述规律的理论基础是著名的Van Deemeter方程。
Van Deemeter方程是色谱科学家预测颗粒度变化而引起的色谱变化的根本依据。
Van Deemeter曲线(见图2)预测最佳柱效与相应的流动相流速。
由Van Deemeter方程得知:随着颗粒度减小,相应的理论塔板高度(HETP)也下降,得到的柱效会更高。
还应该注意到1.7 µm颗粒的HETP最小值区域扩大了(见图2),这表明可以在比大颗粒更宽的流量范围内得到最高的柱效,结果可以不损失高分离度的同时来适当提高流动相的流速(分析速度)。
小颗粒填料为色谱分离带来如此的高柱效和速度优势,使得利用小颗粒技术成为色谱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HPLC系统的设计,一直难于发挥出最小颗粒的优点。
小颗粒技术的运用,不但要求仪器在超出目前限度(6000 psi/ 400 bar)的压力下工作,同时要求仪器系统的死体积要更小,以便不影响梯度性能,而且还要检测器能高速检测出峰宽只有几秒的色谱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7节检测方法第七节 检测方法一、理想检测器的特征① 灵敏度高② 对所有溶质都有快速反应③ 相应对流动相流量和温度变化都不敏感 ④ 不引起柱外谱带扩展 二、检测器的性能指标① 检测器的灵敏度:单位样品量(或浓度)进入检测器时所给出的响应值。
② 最低检出限:指检测器能给出可观测的信号(S/N>3)时进入检测池的最小样品浓度。
③ 线性范围三、紫外吸收检测器(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tector, UVD ) (一) 原理001lg bc I I e IT I A T ε-==⎛⎫= ⎪⎝⎭式中,I 为透射光强度,I 0为入射光强度,T 为透光率,A 为吸光度(absorbance ),又称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 )或消光值(extinction, E ),b 为光在溶液中经过的距离,一般为吸收池厚度,c 是吸光物质溶液的浓度,ε为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浓度单位采用mol/L ,b 的单位为cm ,则相应的吸光系数为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vity )或摩尔消光系数,单位为L/(mol •cm),用符号ε表示,则A bc ε=由上式可见,吸光度与吸光系数、溶液浓度和光路长度成直线关系,当紫外检测器样品的光路长度一定时,ε值越大,灵敏度越高。
而ε的数值大小取决于波长和样品物质的性质,它表明物质分子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吸收能力。
(二)单波长紫外检测器光源:低压汞灯波长:254nm结构:双光路单流路系统特点:适用于相当多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对芳香族化合物。
该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三)多波长紫外检测器光源:氘灯、氢灯或中压汞灯波长:200nm~400nm特点:灵敏度要比单波长式UV-254检测器略低,选择性比UV-254高。
(四)紫外/可见分光式检测器光源:氘灯(紫外区)/钨灯(可见区)。
(deuterium lamp 氘灯;comparator 比色器;grating 光栅;splitter 分光器;slit 狭缝。
)(五)扫描型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它能在停止流动的情况下,记录样品池中洗脱组分的吸收行为。
优点:既可提供色谱图,又可提供紫外吸收光谱图,既可进行定量,又可进行定性。
缺点:停流扫描中断了色谱信息,也会导致色谱峰展宽。
(六)光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又称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表示为DAD(diode array detector)、PDA(photo-diode array)或PDAD(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1、工作原理与仪器结构由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用光电二极管阵列同时接受来自流通池的全光谱透过光。
为了适应这种特点,所以它在结构和光路安排上与普通的色散型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有重要区别。
样品与光栅的相对位置正好相反的结构,经常被称为“倒光学”(reversed optics)系统。
一般,每个阵列有200~1024个光电二极管组成,它们的光敏范围为200~600nm,每只光二极管的分辨率为1~2nm。
2、特点①同时得到多个波长的色谱图,因此可以计算不同波长的相对吸收比。
②在色谱分离期间,对每个色谱峰的指定位置实时记录吸收光谱图,并计算其最大吸收波长。
③在色谱运行期间可以逐点进行光谱扫描,得到时间-波长-吸收值三维图形。
④可以选择整个波长范围的宽谱带检测,仅需一次进样,将所有组分检测出来。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光路紫外检测器的光路3、应用(1) 色谱峰的纯度检查Ⅰ)比较光谱法纯物质峰:在色谱峰范围内任何洗脱时间处所取的光谱图应该是一致的,仅在振幅上有差异(见图1),不纯物质峰:在色谱峰的不同部位得到的吸收光谱中,吸收最大值发生了位移(见图2)。
Ⅱ)吸收比法(比率色谱法)对于纯物质来说,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应为一常数,与浓度无关,所以吸收比可以用作色谱峰纯度的检查指标。
纯物质色谱峰各点处的浓度不同,因而吸收光谱振幅大小不一,但吸收比应当相等。
Ⅲ)双波长法纪录被测组分在两个等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值差对时间色谱图,纯峰应该得到一个零信号,否则证明有杂质存在。
(2) 色谱峰的鉴定①与标准品或标准光谱比较②三维色谱能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3) 宽谱带检测可以选择整个波长范围,例如从190nm~600nm,谱带宽度为400nm,仅需一次进样,则在这一段波长范围内有吸收的所有组分都能被检测出来。
(4) 峰抑制(peak suppression)如果两个化合物在色谱图中并未完全分开,但他们的吸收光谱却有很大差别。
通过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参比波长和带宽,使一种化合物的色谱峰被完全抑制,提高选择性,实现未分离峰的准确定量分析。
这种峰抑制技术的代价是灵敏度将降低约10%~30%。
(5) 选择最佳波长①使检测波长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从而提高每一分离组分的检测灵敏度;②采用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同时进行多通道(多信号)检测。
四、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detector , FD )1、工作原理与仪器结构许多化合物存在光致发生的现象,即它们可被入射光(称为激发光)所激发而发出波长相同的共振辐射或波长较长的特征辐射,即荧光。
荧光检测器就是在样品的激发波长处测量发射光的强弱。
(photo cell:光电池,即检测器,将荧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2、优点①灵敏度极高。
比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约高两个数量级,最小检测量可达10-13g。
②良好的选择性。
③线性范围较宽,约104~105(比紫外吸收检测器窄)。
④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小。
⑤只要选作流动相的溶剂不会发射荧光,荧光检测器就能适用于梯度洗脱。
3、缺点①应用范围较窄(措施:与荧光试剂发生反应生成荧光衍生物)。
②荧光分析的干扰因素较多,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五、电化学检测器(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ECD)1、原理利用被测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从而得以检测的一种方法。
电化学检测器测得的电信号与发生电极反应的被测组分的摩尔数成正比。
2、 适用范围① 可氧化化合物:酚、二羟基、过氧化物等 ② 可还原化合物:酮、醛、共轭不饱和化合物等HO NHCOCH 3NO 2COOH HOCHCH 2NHC(CH 3)3OHOOOCH 3扑热息痛:特布他林:盐酸普鲁卡因:肾上腺素:HOHOHO COOCH 2CH 2N(C 2H 5)2 HClHOHOCHCH 2NHCH 3OH硝苯地平:NO 2NHCH 3CH 3H 3COOCH 3COOC3、 特点① 高灵敏度,最低检出限,可达10-12g/ml ,故适合痕量分析。
② 高选择性,专属性强。
③ 线性动力学测定范围宽(106)。
六、示差折光检测器(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1、 原理基于连续测定色谱柱流出物折射率的变化而用于测定样品浓度。
溶有样品的流动相和流动相本身之间折射率之差即表示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原则上凡是与流动相折射指数没有差别的样品都可用它来测定。
2、 结构类型反射式、偏转式、干涉型。
3、 特点① 检测限可达10-6~10-7g/ml ;②对温度非常敏感;③检测灵敏度不高,但由于对所有的物质都有响应。
七、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ELSD)1、工作原理与仪器结构ELSD都是三部分组成,即雾化器、加热漂移管和光散射池。
雾化――用惰性气体雾化脱洗液;蒸发――流动相在加热管(漂移管)中蒸发;检测――样品颗粒散射光后得到检测。
2、影响ELSD的因素(1) 漂移管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流动相蒸发趋向完全,信噪比升高,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组分部分气化而使信号变小。
最优温度应是在流动相基本挥发的基础上,产生可接受噪音的最低温度。
(2) 载气流速对响应值的影响随气体流速的增大,响应值随之减小。
最优气体流速应是在可接受噪音的基础上,产生最大响应的最低气体流速。
(3) 盐对基线噪音的影响对高浓度的盐,盐的不完全挥发会造成基线升高,使样品响应值受气体流速的影响相对变小;对低浓度的盐,盐较完全挥发使响应值受其影响较大。
对用做缓冲盐的盐既要容易挥发,又要具有好的纯度,一般盐的挥发性越大,所需的气体流速和漂移管温度越低。
3、 ELSD的特点①通用型质量检测器。
②灵敏度高,LOD为10ng,采用细内径柱可使检测灵敏度增至最大。
③对流动相系统温度变化不敏感,不必严格控制温度。
④可进行梯度洗脱,基线平稳,分离时间短,提高定量精度。
⑤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
⑥流动相应是易挥发的溶剂,可用100%水及可挥发的缓冲溶液,但缓冲液浓度应尽可能低。
⑦峰面积和峰高的自然对数分别与浓度的自然对数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八、液相色谱与其它仪器的联用1、与质谱联用LC-MS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取长补短,因而集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 的高灵敏度、高专属性于一体。
(1) 原理样品转变为气态离子。
利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行性质,将这些离子在真空状态下按其质荷比(m/z)进行分离。
质谱图就是一张以相对离子流强度为纵坐标、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的曲线图。
(2) 作用①定性:主要是以HPLC为分离手段,以质谱为定性手段,进行药物体内代谢物的研究,或降解产物的研究。
②定量:主要以样品中组分的基峰的高度为指标进行定量,但一般需以同位素标记的被测物为内标才能确保定性的准确性。
若没有同位素内标,则至少也要选择结构及裂解方式基本与被测物相似的物质作为内标。
2、与核磁共振联用(1) 优点核磁共振(NMR)是一种信息丰富的检测手段,其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能提供丰富的有关分子中每个氢原子的局部电子环境的结构信息。
(2) 应用范围在聚合物应用方面:测定组分结构和分子量、聚合物动力学研究等。
在药物和临床化学方面有:不需事先分离就能检测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析体液如尿、胆汁、血清、生物体培养等;研究代谢过程和药效学。
LC-NMR方法与常规代谢物分离鉴定相比,可节省时间,尤其对不稳定的化合物分析有利。
3、与气相联用LC分离中使用GC检测器检测,不但提高了灵敏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检测的选择性。
LC与GC检测器联用中的重要的是接口设计。
LC的微型化促进了LC同GC检测器的联用可行性,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LC-ECD。